小说《神木》读后感1500字
很久以前就看过刘庆邦这篇名为《神木》的小说,这次再看时,却依然感触颇深。这篇小说把握住了生活的苦涩状态,虽然不是没有大悲大恸的结局,但却很能触动人们内心那些生存压力与困境所连带的某些情愫,且不说作者驾驭文字功底的老到,单就故事的情节而言,就足以有令人深思的地方。
小说开篇既说“在一个小型的火车站,唐朝阳和宋金明正物色他们的下一个‘点子’,点子是他们的行话,指的是合适的活人。他们一旦把点子物色好了,就把点子带到地处偏远的小煤窑办掉,然后以点子亲人的名义,拿人命和窑主换钱。这项生意他们已经做得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可以说是做一次成功一次。”
故事的发生地在北方,因为只有北方才会在冬天有漫天的大雪、有深山里偏僻的小煤窑,就在这个飘着雪花的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一天里,这两个人骗到了一个点子-----元清平。本来就没有用真名的骗子唐朝阳将元清平改名为唐朝霞并认做哥哥,三人一起走进了深山,两个骗子在取得窑主对他们身份的信任后的第四天,残忍的杀了元清平,从那一刻起元清平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而唐朝阳用元清平的生命换来了三万元钱。
骗子拿着钱衣锦还乡过年去了,而那个点子却成了孤魂野鬼飘荡在异乡的深山中。
也许是无巧不成书:戏剧性的是二人春节后,再次上演骗局时,找到的点子竟然是死者的儿子,当他们把这个十七岁的孩子假做侄儿带到深山里后,才发现了这个事实。担任此次下手杀人的宋金明却怎么下不去手办掉这个只有十七岁的点子了。在争吵中失手打伤了他的同伙,良心发现后与同伙最后同归与尽。
“神木”是当地人对煤的一种称呼,因为煤是多年前埋藏在地下的树木演化而成的,也许是这神木保佑了小点子的`生命,也许是骗子心底的那一分还没有完全泯灭的善念发挥了作用。
中国受几千年的佛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相信轮回和转世的说法,儒家思想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向善的,是好的,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那么是什么使得先天“性本善”的人造成各种行为差异,背离了“善”呢?也许在这篇小说中就是一个字“穷”,贫穷使人们丧失了做人的本性,为了一已之利,将他人的生命视为道具。而对于复杂的社会呢?有的人因为贪欲,有的人因为权力,有的人因为金钱,有的人因为美女,一点点把自己原来的“善”全部泯灭掉了。
中国人很相信佛家轮回和因果相报的说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基于此理。佛家讲求一个缘字。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听见院子里蚯蚓吱吱叫的时候,就得起床做功课。小和尚因为贪睡而讨厌蚯蚓,就用开水冲进洞里烫死蚯蚓。此事被方丈知道,大为震怒,命小和尚到千丈岩舍身赎罪。小和尚面对千丈深渊,难舍年轻生命,就坐在岩石上啼哭。恰好附近村里一个杀猪屠夫路过,闻之猛然醒悟:“你烫死几条蚯蚓就要舍身赎罪,我杀了千头万头猪,万死难赎。”说完纵身一跳,直下岩底。顷刻间突然鼓乐齐鸣,屠夫身骑白马,冉冉升天。原来是玉帝怜悯小和尚平时虔诚修炼,初犯错误,又能舍身赎罪,特来接他上天。不料却以偶然机会被屠夫捷足先登,演成一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传说。
【小说《神木》读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神木垒自驾游攻略11-23
亮剑小说读后感12-20
小说《狼图腾》读后感08-24
《狼图腾》小说读后感08-30
小说圣诞毛衣读后感09-08
何以笙箫默小说读后感01-29
英语短篇小说读后感10-21
围城小说读后感1500字12-22
名著小说读后感2000字09-13
忍冬小说读后感200字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