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2-11-29 11:04:48 读后感2000字 我要投稿

长征读后感2000字(精选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征读后感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读后感2000字(精选10篇)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2

  长征,我原来只知道它的辉煌,可读了《长征的故事》以后,我终于知道了在这辉煌背后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啊!正是这艰辛的长征,为祖国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使祖国走向繁荣、昌盛。可以说,长征,是一支大笔,为我们的祖国添画美丽的一笔。而正是有了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艰辛,才回报了祖国的辉煌。这辉煌的一页,不是战士们蘸着汗水与血水写成的?

  本书介绍的都是红军长征中发生的故事,有些振奋人心,有些感人肺腑,更有些催人泪下……其中,令我为之一震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鱼汤宴”。

  大草地位于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大约有两万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到处都是能置人于死地的沼泽,一丁点儿粮食都没有,简直就是个死亡地带。据史料记载,约有一万多个红军将士都长眠此,死去的,和我们一样年龄的小红军也数不胜数……这些,都是我不敢想象的呀!甚至连三条小鱼就是他们的鱼汤宴了。

  当时,杨长万排长在河边用自制的小鱼钩钓到了三条小小的草鱼,可红军们呢,却竟然高兴得不得了?!他们的高兴是我无法想象的,像刚刚吃午饭时,桌子上都是大鱼大肉,我也都司空见惯、吃腻了。于是我提起了筷子,夹了一块肉,又是那股熟悉的味儿,我吃了几口便不想吃了,又习惯性地留给了爸妈一些,就把它们全倒进垃圾桶里了。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他们呢?都围看着锅中的小鱼,有的战士竟夸赞起了小草鱼。全连的官兵还喝了着我们看不上眼的鱼汤一碗又一碗,一会儿就把鱼汤喝完了,口中竟还“啧啧”夸赞这“鱼汤宴”好喝。可这哪里是什么鱼汤啊!一碗鱼汤,竟能使全连红军如此满意!这时,我想到了自己中午时的行为,不禁脸红了,那时生活的艰苦,这小鱼对他们而言已成为珍贵的食物了!长征是多么的艰苦!但正是因为长征的艰苦,才换来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自己竟习惯性的浪费鱼肉,对红军战士们用生命所换来的幸福一点儿也不珍惜,全浪费了呀!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可一定要痛改前非,珍惜战士用生命才换来的幸福哪!

  长征,是一支大笔,谱写了辉煌,也让我深深的敬佩起了红军叔叔吃苦耐劳、舍己为人的精神。再想想我们自己,其实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长征,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学习红军叔叔,付出汗水与艰辛,在生活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我们的人生长征,也要用我们的长征大笔,为祖国加上绚丽的几笔!

  去年八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张家界旅游,在翻越天子山的时候,我觉得非常辛苦和劳累。走了三个多小时,还没走出天子山。我开始耍无赖,一定要妈妈让我坐轿子。妈妈让我看那些皮肤幽黑、汗流夹背、步履艰难的轿夫叔叔,还给我讲了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我们胜利地走出了天子山。

  “长征”是什么?“长征”中发生了哪些故事?为了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作进一步的了解,妈妈给我买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再一次被振憾,许多的感动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934年10月,由于我们共产党由于某些领导人的错误领导,敌强我弱,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支主力队伍终于在陕北胜利会师。党中央领导核心得以胜利转移到延安,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长征的故事》一书中许多鲜活、典型的人物和事例,我都历历在目。“周恩来带病走长征”“爱兵如爱子”“挥泪斩坐骑”“一双布鞋”“吃毒草救人”“两块牛蹄骨”“一袋干粮”“芳妞脱险”等等。一个个都是感人至深的故事。“周恩来带病走长征”中刚过大渡河,周总理就病了,高烧达到昏迷状态,当时红军什么药都没有,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去找药,被总理制止了。爬雪山时,总理坚持不搞特殊化,不坐担架坚持自己走路,不给部队添麻烦,不吃群众送的丁点东西,这样的总理让我肃然起敬。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人才有魅力,什么样的人让人尊重。周总理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动别人,用正确的行动带领大家,这样的才更有魅力,这样的人才更让人去爱戴。我是我们班上的文艺宣传委员,曾经因为工作辛苦,同学的不支持而哭泣过、气馁过。比起红军长征的困难,这真的不算什么。遇到困难时,我要更加振作,积极面对,以身作责,以德服人,我想我的班干部工作会更加出色。“挥泪斩坐骑”中红军过草地,粮食已经吃光了,野菜也没有了,牛皮腰带也吃完了。许多战士饿得倒了,彭德怀命令将他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一起杀掉给战士们吃。牲口倒下了,大黑骡子也倒下了,老饲养员扑了上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失声痛哭,彭德怀的眼睛也湿润了。看到这里,我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红军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要吃没得吃,要穿没得穿,要是我在当时也一定舍不得杀自己心爱的坐骑。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3

  在这之前,曾读过梁子的著作。再看这本书,最先的感觉是文笔逊色很多。只是像本帐,记录下而已,没有丰富的内心活动或是精彩的景色描写。取而代之的是满腹的牢骚。

  作者多次把长征沿途上的村庄景象与70年代的英国相比较,堆成山的垃圾,在墓碑后大小便,像看猴子一样盯着两位新长征队员并甩出Hello来试探,种种景象和行为比红军长征轶事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在看的同时,我甚至也捏着把汗,不知又会出现哪些状况让两位英国人心寒。

  梁子曾写过她在莱索托有非洲同胞向她伸手要钱,她给了,因为在不想生事的同时也可怜他们;在塞拉利昂时时爱耍小聪明的翻译偏了不少钱,小店老板会宰她,而哄小孩的实用伎俩就是把棒棒糖塞入他们的口中……我读得津津有味,非洲不发达地区人民的可爱带点狡猾立刻呈现在我面前。我为他们的贫穷瞠目结舌,但不得不承认那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那世世代代都是那样生活的,人们不惊异于自己的贫穷。或者说,我更应该把那理解成一种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一种我也许没机会享受经历的生活场景。他们不富裕,但守着富有的大海,守着茂盛的热带雨林,守着郁郁葱葱的草原,他们不会饿死,能安稳地过上几世几代,除非那大自然的恩赐不再眷顾他们。

  当读到英国人的文字时,有一瞬间,我觉得似曾相识,英国人眼中的西部中国山村与中国人眼中的非洲贫困地区一样,但转念一想,这并不一样,甚至不如非洲。

  非洲虽然更贫穷,但他们人民的观念和经济是同步发展的,人的观念也简单,换句话说,人们还保留着那种质朴,单纯。而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民显然已经学会了城市人的圆滑奸诈,这与那落后的经济状况是极其不协调的。作者曾多次强调沿途山村的破落景象和人们满不在乎的观念让他想起70年代的英国。人们那时会随意宰杀动物即使是身边最亲的,会随手解决掉废物,垃圾成山,会……但30年前的英国经济显然不会是这副德行。

  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中国的大导演几乎不约而同诠释过中国农民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善良单纯甚至还带点憨傻。我也一直深信是这样的,唏嘘在农村还有一片净土。但这虚幻的面纱让两个英国人揭穿了,事实不是这样的。尽管作者多次强调他们只是一时误解片面地看中国农民,很快又受到帮助得到温暖的问候,但这一过程一直都在反复,以至于我都腻烦了,有一部分人确实伤了新长征队员的心,干脆说丢了中国人的脸。为什么5块钱一晚的小旅馆非要向两个异国人伸手要25块钱,难道非要靠外国人来致富吗,自作聪明地以为在欺负他们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己的贫穷,无知。

  在中国小山村的两名英国人被当成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围观,那么人们想没想过,回到英国,英国人民会怎样看那些山村农民,恐怕也像是在看小丑吧。

  “哈罗”,“买啥子”,“你是哪国人?”,“你从哪里来的?”,“去哪儿?”,“为什么不坐车?”,“坐车很方便!”,“你好高!”,“中国饭习惯吗?”,“能吃辣椒吗?”,“你的精神可嘉!”,“坐车!”。

  以上是让两位英国人听得耳朵长茧的问话,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在与中国农民说话是永远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又总是需要重复。还有就是中国“里”的伸缩性极大,通常说的都不可信,也许只剩10分钟,也许还要走上2个小时。

  比如一次,他们向路边的工人们打听哪有小路。

  “你们找不到。”

  “是啊,如果你不告诉我们在哪,我们不可能找到它。”

  “就算我告诉你们,你们也找不到。”

  “我们肯定能。”

  “不可能,肯定不可能。”

  经过一番打太极,两位新长征队员还是自己找到了小路。快到山口时,他们又问一位牧羊人怎样下山。

  “顺着主路走就可以了。”

  “不,我是想问小路。”

  “你们不可能走小路。”

  “我只想知道小路在哪里,劳驾你告诉我们,好吗?”

  “那条路早没人走了,别找了。”

  就这么扯皮。

  虽然看到了英国同胞们的牢骚不满,但那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能感觉到他们还隐瞒了不少事儿。是啊,都写出来有什么好处,只会伤害感情,况且这次新长征的目的是探寻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并不是探访中国的山村人口现状。两个英国人已经得到了许多他们本没料想到的东西,而他们真正找到的却只是那么一些不知真假的传闻,鲜见老红军。

  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想过要重走长征路呢?非要两个异国人提起才像苍蝇一样去报道吗?

  本来看到这个书名时期待着的是英国人与中国人文化上的交流,结果很让人失望。两个英国人只是纪实那一年的新长征确实只发生了那些有时平淡有时让人恼怒的事。

  不得不承认,中国就是这样,当局者迷吧,外国人也许才能看到真实的中国。

  真的不想在外国人的书中反复看到外国人无奈地说到中国人的观念像70年代的英国,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怎样缩短那30年的距离呢?那还只是思想上的,又怎样缩短相差了更长距离的物质上的差距呢?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4

  《中央红军长处纪实》是一部关于中央红军在万里长征路上所经历过的每一段路程的记载,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有过突破敌人重重封锁的完成任务的成功,有过染红湘江水的激烈血战,更有三大主力在台堡胜利会师的喜悦,“三军欢呼会宁聚,陕北风光慰所思,大好河山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师,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光坦荡已无歧。”这是林伯渠同志对三军会师时喜悦之情的描述,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我阅读了这本书,从中得到了许多的感触和体会,并且进一步地认识到作为21世纪的党员需要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一分力。

  一、 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党的正确路线。

  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是作为一名党员最重要的前提,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不动摇,在不断前进和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正视所走的路线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偏离党的基本路线。中央红军之所以会在第五次反围缴中失败,补迫进行长征,正是由于中央红军领导层一些分子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思想造成的,由于他们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治军事方面的行动计划,不仅没有提交政治局讨论,甚至连“三人团”的行动都严格保密,从而造成了指挥错误。这一系列的重大失误对党、对军队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

  相反,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以及中央总政治部为使新新苏区顺利创建而发出的《关于地方工作的指示信》,明确了党在红军长征路上下一步的方针和政策,指明的了前进的方向,同时《指示信》对如何建立苏区的具体要求,对如何贴近百姓都进行了明确指示,使得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同时协助遵义人民建立了革命委员,不仅使队伍在思想上明确了方向,同时在士气上也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再加上广大遵义人民的支持,使得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得到了重新振作起来。

  这正如我们医护工作者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以一名党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医护工作者,不应当把工作和思想割裂开来,有的同志认为工作是工作,思想认识的提高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就犯了一个较大的错误,因为工作本身就象是走在长征的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我们要不断通过精神上来武装自己的,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 克服困难,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在中央红军长征的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我们的同志都咬紧牙关挺了过去,并最终走到了终点,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在过程中,突破了蒋介石布置的封锁线,在湘江与敌人展开了血战,四度赤水打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翻过雪山走过草地,虽然一个个同志在困难的斗争中牺牲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退缩,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中央红军就是在这样一鼓强大信念的鼓舞下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壮举。

  我们医务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困难,例如病人的突发状况,或者遇到体质不同的病人引起的药物良反应等等,有时甚至还要面对病人的误解与辱骂,而在这时,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当主动带头站出来,为病人解决问题,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还要注意同病人的交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自己的工作有哪些不足,这样才提高整体的医疗环境,才能更好完成自己的的本职,才能击破这条“长征”路上的各个困难,最终走到胜利的终点。

  三、 深入群众中去,共同创造良好环境

  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遵义会议召开,再到瓦窑堡会议,中央红军所到之处,都给当地人民带了幸福,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生活,并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每当“十送红军”一遍遍响起的时候,父老乡亲总是抓着红军战士的手不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军战士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而在我如今,一个远离战火的年代,我们要如何做到深入广大群众这一点,则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卫生系统中,我们的.深入群众,不仅是医护工作者之间加强之间的理解与全作,同时还要加强医院和病人的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把党的光辉形象放入每个人的心中,在能大家更加积极地投入党的工作中去,更好响应党的号召,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读了几遍这本书,仍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中央红军长征的一幕幕回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思考着,在21世纪,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医疗队伍的建设,加强自身的建设,仅仅在理论上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中实践社会义主义荣辱观,为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的一番力量。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5

  记忆会因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感情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淡薄,但历史,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最近,中央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一开始我并不爱看,不过就是爬雪山,过草地,离我的生活太远了,根本无法产生共鸣。但是,爷爷奶奶非要锁定这个频道,每天按时观看,就像虔诚的信徒,受此影响,我也渐渐看上了,而且真正爱上了,感动了。

  片中讲了毛主席永远坚持真理,周总理一心为民,朱总司令大仁大义。尤其令人难忘的是飞夺泸定桥时炮火攻击,生死抗衡;挺进大别山时风雪交加,不畏艰难,中国工农红军创下了真实的神话,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为战火纷飞的壮烈感动,更为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流泪。当我看到在部队严重缺粮的情况下,为了解救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战士,彭德怀将军含着热泪将自己的心爱的小红马开枪打死,虽然他也是饥肠辘辘,却没有吃过一口马肉,他是多么舍不得那匹陪他一起南征北战,经过无数枪林弹雨,为革命立过汗马功劳的枣红马呀。但是,为了革命,为了战友,他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是的,红军战士就是靠着这种团结、勇敢、坚强完成亘古未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下了一个罕见的历史奇迹。毛主席说得好啊:“革命路线不是抬出来了,而是走出来的。”

  一本书看了很多遍,也许你会厌倦;一件事做了很多事,也许你会无趣;一部历史,一部革命的神话,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一样会振奋人心!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6

  小时候,我吃东西非常挑剔,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像你这么挑食,红军早饿死了。”当时我对红军似懂非懂。

  一次,我读了《长征》终于知道,红军是具有坚强意志的部队,是新中国的功臣。想到过去的事,我不由脸红了。

  红军在长征中,只吃一点干粮,吃完了,就啃树皮、挖野菜,甚至煮皮带吃。红军饿得几乎走不动了,可精神战胜了肉体,饥饿过去了,日晒雨淋过去了,长征中的一切一切的苦,红军都挺过来了。

  中国的战士就是有一股不屈不挠的劲儿,这股劲是所有人都为之钦佩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向中国人一样,能用灵魂打仗!

  长征中,红军历尽艰辛;而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不爱吃,那个不爱吃;还怕累、怕苦,像个小皇帝。

  想想当年的老红军,我还有理由这样做吗?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7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完毛这首名为《长征》的诗,我被红军战士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乐观向上、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红军战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就像竹石,在岩石缝中发芽、成长,显示着生命的顽强。他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永远不会服输,永远接受着挑战!

  在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就说飞夺泸定桥那次战斗吧。素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让人看了心惊胆寒。可是这场战役是多么的重要啊!不能输,决不能输!一咬牙,一跺脚,拼了!战士们冒死建奇功,居然赢了这场战役。美国人有一对夫妇参观过泸定桥后,曾这样说道:“中国是用那些敢于翻越千山万水人们的牺牲精神和勇气统一起来的。”连美国人也被我们的红军战士震撼了!

  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相信长征精神会永远激励着中国人不轻言败,自强不息。

  红军是长征里程上永远的丰碑;红军更是长征精神的灵魂。让红军英魂万古流芳!让长征精神永垂不朽!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8

  最近的几个晚上,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电视台特意播出了特别节目——长征。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发生的事情,像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

  看啊,现在播出的正是红军夺桥时惊险悲壮的局面:为了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泸定桥,战士们的鞋都走破了。夺桥时,无论这个“天险”是多么的可怕,战士们都奋勇向前,没有退缩,经过战士们的努力,泸定桥终于被毛主席踩在了脚下。这木板,这铁索,都染上各位战士的鲜血啊!

  像红军那样不怕困难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张海迪下身瘫痪而自学成才;贝多芬双耳失聪,却写出《命运交响曲》等世界名曲;李时珍遍尝百草写《本草纲目》;美著名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盲、聋、哑,但她克服重重困难,学会说话,读完大学,掌握五种文字等,这些伟人的成就哪个不是历经磨难才创造出来的。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鲜明的对比事例。在我五年级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事例。那时候有一个数学知识竞赛,我参加了,初赛考得不是很好,当时我下定决心,复赛一定得考好。于是,我每天都去网上找题做,去书店查阅有关书籍,去老师家学习、辅导。终于,我的名字出现在特等奖的名单里。对于我来说,难题就是困难,那么我就要解决难题,努力地去克服困难。不是有一句话叫“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吗?如果你越去挑战它,努力去克服它,那么困难对你来说,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但如果你退缩了,困难在你眼里,就像巨人般,怎么也推不倒,打不败。

  红军长征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他们有那种克服困难地决心。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去克服,争取获得更大的胜利。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9

  每次读到毛泽东爷爷的《七律长征》,我都会被红军的长征精神所折服,短短56个字将红军不惧艰难、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书写得淋漓尽致。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叔叔多次面临悬崖峭壁、雪山草地的恶劣环境,忍受着饥寒交迫、缺衣短粮的困难局面,在前有敌军,后有追兵的“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叔叔开动两只脚,纵横11个省份,翻越18座山脉,渡过24条大河,经历数次战役,辗转二万五千里,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在红军叔叔眼中,是腾起的细微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脉,在红军叔叔眼中,是从斜坡上滚下来的小泥丸;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和大渡河阻挡不了红军叔叔前进的脚步,千里岷山的皑皑白雪映照了红军叔叔翻越过后的喜悦笑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应时刻谨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长征读后感2000字 篇10

  翻开这本著作,是历史课以后。刚刚学完长征,心里带着崇敬和感动看了这本书。

  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长征就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围敌人的包围圈,用着简陋的装备,在艰难的旅途中,长驱两万五千里,完成了世界震撼的浩荡史诗!

  虽然学过这方面历史知识,但是《长征》给了我更大的震撼,更为具体的再现了长征的每一个细节。这一段的峥嵘岁月,它带来的伟大意义,他给我们后人的激励,都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雄关漫道真如铁,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打败敌人派来的中央部队。它们用坚强的意志,严明的纪律,坚定的信念和顾全大局的胸襟带来了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企图,保存了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了。

  对于红军来说,长征一定是一段难捱的离骚,但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命运化难捱为动力,舍弃了尘世的情感,用无怨无悔的气概,奋不顾身的勇气,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为新中国谱写了最壮美的乐章,它响彻了每个中国人心灵的最深处!

  回眸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歌颂历史,更为了从历史中找到更高洁的灵魂,从历史的背影中找到它留给世人的一抹光亮。看完长征,有人哭的梨花带雨,有人会沉思半天。这是长征的力量,人们可以为它不朽的精神感动落泪,愿意因它开始思量现状。是啊,长征带给我们荡气回肠的震撼,它告诉我们一种精神,困难面前永不低头,肯吃苦,要有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长征是一段注定被历史铭记的伟大时刻,它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我愿意做一个歌颂者,缅怀革命先驱,赞扬他们的品格和精神。我更愿意做一个有这样长征精神的中国少年,寻着历史背影里的光亮,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孟子说“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红军吃过草根,野菜,最终不是成就了一个奇迹么?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要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这种长征精神,生活像不规则几何,我们不知道何时相交平行,我们也不是能预知未来的使者,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就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吧,我们作为中国少年,一定可以像这些给了我们美好今天的英雄一样,挑战自己,勇往直前!用这份宝贵的中华之魂,洗礼自己的心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之际,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再次回眸历史,对比昨天与今天,从历史的背影里寻一抹光亮,沿着光亮前进。

【长征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长征》读后感10-21

长征读后感05-06

《长征的故事》读后感11-27

长征日记读后感11-22

长征的故事读后感03-19

《长征》读后感2000字01-15

长征日记300读后感11-18

长征日记400读后感11-18

长征读后感600字11-09

《长征》读后感500字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