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2000字读后感
出师表2000字读后感就在下面,欢迎大家阅读哦!
出师表2000字读后感【1】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千载之下,重读《出师表》,仍不禁为诸葛孔明的忠义所震撼,为他的遭遇而扼腕叹息。
近来易中天讲“三国”,把“三国热”又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我也来谈谈浅见吧。
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快被描写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盖主啊,刘备倒是深知诸葛亮没有什么“打猫心肠”,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
面对刘禅这个毫无君主资质的主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终也没能为蜀地带来什么长治久安,如果诸葛亮真的篡权夺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有姜维,有费祎,应该比在刘禅手里好得多吧,虽然为天下文人所不齿,可是象曹操那样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吗?诸葛亮当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兴奋啊!可惜,诸葛亮永远也不是司马氏,永远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
他的忠也应该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吧。
其实,他应该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君主,更可怕的是忠于一个死人。
计划没有变化快,死守着对一个死人的承诺,对现实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危险!!!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
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
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
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
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
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
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
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
实在是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实现刘备的遗愿了吧。
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不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实在是无愧于一个值得千秋赞颂的人。
越想越远,就此搁笔了。
出师表2000字读后感【2】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南宋诗人陆游曾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 早岁哪 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写到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
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
他起初跟着刘备,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一个庸人,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
但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
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夺他的权。
诸葛亮在表文中写到: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 也。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小人和贤臣两个不同类别的人,竟会让身边的人有如此大的得失。
这又让我联想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谚语主要说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举个例子:身边的一个朋友住单身宿舍,很懒,不爱干净,以前和她同住的舍友很爱干净,东西摆放整整齐齐,一有时间就打扫卫生,屋子里总是保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时间长了她不好意思自己屋子的零乱,受其影响,也开始打扫自己屋内的卫生,也变得爱干净起来。
后来那位舍友搬出了宿舍,换了另一个舍友。
这个舍友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干干净净,但屋子很乱很脏,不愿收拾。
这正应朋友的本性,索性两个人都不收拾屋子,导致屋子脏乱的没地落脚,不忍看。
另一个例子:学生甲刚来我校的时候是一个诚实、()上进、董事、听话的学生。
因为学校男生少,需要和其他班级的男生合宿,仅一个学期,学生甲就变得油嘴滑舌、不知进取,还屡次违犯校规校纪,多次受到学校的处罚。
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不论一个人的习惯是好是坏,只要他(她)所在的环境是好的,早晚他(她)会变好,相反会变坏。
人本身就是群居动物,时时刻刻都受身边人的影响,从价值观到审美观,从爱情观到生活观,身边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的决定带来影响,所以如果自身定力不强,一定选择好的环境 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出师表2000字读后感【3】
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
作者在表中反复劝戒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
诸葛亮知道,奖罚应该一致,否则人心不服。
他写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对于蜀国的人才,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广益”进行了广泛的推荐。
这突出表现了他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磊落胸怀。
“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已经洞察了这一点,力谏君王不要亲近小人,因为亲近小人会给国家带来祸患。
联系实际,亲近小人而疏远君子者,仍大有人在。
有些单位的领导人喜爱听身边心术不正的下属讲恭维的话,拍他的马屁;面对逆耳忠言,却置之不理,甚至会找莫须有的“罪名”,把讲正气的同志“调离”。
我实在想不出他们面对古人“亲贤疏佞”劝戒的心理状态,也许这些所谓的“领导”根本就没有读过《出师表》吧!
诸葛亮率兵出战,甘愿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多么豪爽耿直。
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声声说什么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则……”“一定要以厂为家”。
可是厂子倒闭了,他却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更有甚者用送礼 的手段,异地为官,另谋高就,继续挥霍、攫取。
这比起蜀相诸葛亮,怎不汗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至今令人怀念,让人敬仰。
我读《出师表》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唯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人,历史才不会忘记他。
冰心散文读后感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标杆人生读后感
【出师表2000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05-25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读后感04-13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读后感03-12
读后感400字 《狼图腾》读后感05-26
《狼图腾》读后感读后感700字02-02
童年读后感_500字读后感范文05-23
《匆匆》读后感_小学读后感500字05-22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读后感05-26
《目送》读后感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