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匹马读后感(通用16篇)
你们有没有看过三毛的送你一匹马这本书呢?那么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送你一匹马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
喜欢三毛的书,并不仅仅是因为三毛出名,而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如何复杂、如何寒冷,只要将自己投入到她的书中去,便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暖意。那是一种可以让人触笔升温的暖意,那是一种可以伴随你一生的温度,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悄然散去。
近来,学业没有那么的繁重,便欣欣然的读起了三毛的《送你一匹马》。很是珍惜“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光,一头扎进去便是久久不能够自拔。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以极其温暖的手笔介绍了她自荷西逝世后回归台湾生活的情境以及其家人和挚友的生平事。每读一篇就能够与三毛一起同她的挚爱促膝交谈,不亦乐乎。这种心与心之间没有任何杂质的交流是在任何地方也找寻不到的温暖。如果你非要问我这种温暖是怎样的一个程度,我便只能够回答你说:“它是一种能够陪你度过一生的温度,暖而不腻。”
或许你又会要问:“什么是暖而不腻?”如此,我便只能够请你自己进入到三毛的世界去好好感受了,要自己亲历一次才会真正懂得。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给每一位挚爱都送了一匹名字叫做“温暖”的马,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才会出现三毛这样一匹不一样的马。三毛送给挚爱的马不也正是她的各位挚爱送给她的马吗?温暖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三毛才可以骑着这匹名叫“温暖”的马跑遍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德国、美国、西班牙······而在这些地方里,最能够让这匹马儿升温的我想非撒哈拉沙漠莫属。
撒哈拉的热浪见证了三毛最得意的一生,却也反过来为三毛的书写增添了极致的温度。以至于我们每一位阅读她的书籍的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温暖,一种通透的温暖。
三毛,当你在提笔写《送你一匹马》这本书时,你是否曾想到过这样一本书不仅给你的挚爱带去了生活的健马,同时还给千千万万的读者赠送了一匹精神上的暖马?我想,像你这般通灵的女子是有想到过的,你是那样的敏锐,可以透过红尘看清这个冷漠的世界的一切,所以你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寒冷的世界增添一些温度。
那么,你做到了。至少对于我而言,当我在读你的作品时,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自己随时都处于一种奔腾的状态,再也不会感受到窗外的冷冽。读到你与琼瑶之间的友情时,我深受感动,那是两个陈姐姐之间的温度;读到你与天恩、天慈之间顽皮的画面时,我忍俊不禁,心想三毛都这么大了,竟还如此孩子气;读到你将一片池塘当做停车场而将你的“爱马”驶了进去时,我不禁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害怕你就这样离开,幸好一切都是虚惊一场。
虽然,此刻已然读完你的《送你一匹马》,但是你在里面描述的场景却让我无法忘怀,你用你的方式给我这个感到寒冷的人注入了深深的温暖,一种精神上的温度。我庆幸在这不可多得的闲暇时刻选择了与你畅游,要不又怎么能够获得旁人无法企及的温度呢?
如果,书写的笔真的有温度,那么我想你手里抓着的笔便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够触笔升温的妙笔。送人于暖马,留给自己于通透,这,就是我们敬爱的三毛!
窗外的寒风依旧,但是窗内冥读的我并不觉得寒冷,因为有你相伴。三毛,谢谢你送我的一匹马,谢谢你送的马一直拥有纯粹的温度,温暖了我!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2
怒马,鲜衣,少年,寒风中猎猎作响。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孤傲的背影下倔强出赤裸裸的风采。
一生爱马成痴。马蹄声响,飞沙逐尘。那就是远方和不羁,当然还有流浪。不管是现实,还是幻想,那份激越的狂喜,那片秀丽的风景,回荡在虚实之间,恍惚间梦里不知是身是客,于是千山万水间,牵一马相伴。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橄榄树》,是三毛一生的真实写照,她是撒哈拉沙漠里一颗不羁的尘沙,飘忽不定,采风为裳,撷云为衣,去往春色撩人的下一站。
一个怎样的女子,会把自己交付给远方?又是怎样的女子,不甘于守看一座院落,过着平凡女子相夫教子的生活?
“我是一个很像空气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决不妥协。”三毛给出了答案。她是一个如同月光一般骄傲的女子,清冷寂寞,踽踽独行。
踏光阴而行,折一段孩童时的气盛,牵一匹马,留一袖清月,鲜衣怒马少年时。
年少时,不慕世间名与利,不争分秒朝夕,不惧前路坎坷。心中有股远方的劲儿,为了诗和远方,心灵放飞,哪会害怕风雨兼程,前路泥泞?三毛说过:“你是自由的,你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路。他人喜不喜欢是走出来的,不是你的事,因为你没有强迫任何人。”
在繁华如锦的盛世里,走过万水千山看过天地洪荒,一颗不肯停留下来的决心,遗世独立,傲然冰雪。
人的一生很短,不要太注重于生命的长度,生命终此一生,注重的是否疯狂过,精彩过。
人的一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选择安稳现状,循规蹈矩地生活,有的人,选择在年少轻狂的岁数,去一探这世间。无论哪一种选择,在岁月的尽头,回首思忆时,都是一段无悔的岁月,以及鲜衣怒马的少年时光。
曾经幻想过鲜衣怒马的场景,那是江南最美的梦。
恰同学少年,我们正处风华正茂的年纪,我们的青春都有着共同的期许,我们的整个清年少,都是为了那一场注定着分离的考试。也许,我们注定不能在刀剑如雨的战场上博上一搏,但我们能够在考场中,奋笔疾书。在同样的年纪里,我们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拼搏,去流浪,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鲜衣怒马少年时!
花开的结果注定是枯萎,但绝不碍着它吸收养料,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倩影;蝉鸣的结果是生命的尽头,但绝不碍着它在炎炎夏日中,声嘶力竭的鸣叫,给夏天留下一抹最响亮的音色;人呱呱堕地,最后的结局是死亡,却不碍着在一生忙碌中,独有自己那段鲜衣怒马少年时的骄傲。
几番云涌,几度秋霜,几阵梅雨,几抹夕阳,却也无法冲刷这位如同沙漠一样荒凉的女子。她打沙漠归来,一如我梦中少年,怒马,鲜衣,洗去一身尘埃,去向万水千山。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3
每个人想要的生活都是不同的,而三毛想要的是一场单独的旅行,没有牵绊,没有阻碍,在异国一呆就是十四年,人生不要那么多情反倒没有那么多牵绊,没有苦痛,随遇浅交一些情谊深厚的朋友。
想要做到毫无牵绊,抛弃世俗人情当真不是一件易事。
整个人生是轰轰烈烈的,然而每一天却是简简单单的。
三毛是勇敢的,骨子里的流浪用行动在证明,可是三毛也是无奈的,她想要的人生被太多的人打扰,因为她想要的生活印了太多人想而不敢追的梦,所以他们总是着急地想要将她的经历和感受占为己有。
三毛有时也在迷茫和矛盾,也在对这个社会批判和疑惑,而和我不同的是她在追求理解与认同的同时,已经先理解了自己,认同了自己。
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自我内心充实满足的人生只有异与同,没有其他的划分标准,一个人的人生不仅要由别人来评定,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弥留之际或者回首往事时的自我评定。
如果一个人懂得了驾驭文字,那么文字表达出的或许才是内心世界最真实的他们,他们想要的‘想说的将会更加明晰生动。
亿万苍身皆我身:多接受间接的人生经验,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
其实我也掉进过那样的深渊,向北全世界遗忘,又像独自面对世界末日,更像竭尽全力求救的溺水人,慌乱而无助。
其实,三毛的生活也是如此的平凡而普通,并没有太过激烈的心理矛盾,不管是轻生过后的她,还是最后选择轻生前的她,如果用“谜”来框定她的死会不会太过郑重,或许她只是累了,真的只是累了而已。花开一季,草存一世,自从做了一枚草之后,好似心里非常的平静,总是忍不住向一切微笑和道谢。
“告诉曾经痛哭长夜的自己:站起来的,不是一个被忧伤压倒的灵魂。”这一刻的三毛是坚韧不屈的,她鼓足了勇气面对自己,面对未来,面对苦难。
对于自己的选择,在家中三毛也有自己的自卑’心虚和惭愧,得到她所爱的人的认同与肯定是影藏在她心底永远的期盼。
即使我们之间总是争锋相对,彼此伤害,那是因为在那份无法估量的爱与无法隔断的牵挂,使我们放下防备,不已保护,只是竭尽全力地请你欣赏。
心里的不甘和自卑常常搅得我们翻江倒海,看不见前方的路,以前总觉得三毛洒脱,其实她也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女孩或者说女人,她有她的思想和性格,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是依然佩服他那份执着和勇气,用心感受着她的心路历程。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4
闲来无事,在图书馆翻到了三毛的《送你一匹马》,其实对三毛很是陌生,只记得小时候在家里的书橱上有本《万水千山走遍》,还幼稚的以为这个三毛就是流浪记里的三毛。
看这样的文字很柔和,心情也很平静。看到最后才明白为什么叫送你一匹马。也就是三毛可以写出这样的题目。从小是孤寂的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三毛因为一个导师的原因而进入了书的世界不能自拔。其实人就怕找到合适的道路,一旦找到了合适的道路就不能回头。就像三毛在书中写到的,街上有千万条路,但没有一条是我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早上七点睡觉十点起床是怎样的一种热情与敬业。对于孩子们的爱和自己事业的爱表现的那么直接与干脆,如果他活在现在就回被误解的更彻底,或者像国宝样的被宠着。
作家都是有个性的,与父亲的矛盾一直不能解决,而且也不可解决。但作家又是纯粹的,对什么都爱的那么彻底。娘家、西班牙、姓曾的大哥。
最后对于琼瑶的关心也许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说送你一匹马的原因。有些人太累了,需要一匹马去草原、去海边、去天涯海角休息一下。而有些太闲的人是不能体会这样的感觉的。累的人又分两种,一是为自己累,二是为国家、为别人累。只有这样自己才迟迟不肯让自己休息,因为我要为国家和周围的人奋斗到底。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5
自从看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我就对那个既是一个能在脚上制造出水泡并一遍遍通过走路磨平水泡的坚毅行者,又是一个仅以丝袜就结束生命的匆匆路人的三毛充满好奇,于是在书店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而跑到三毛的面前拿起了《送你一匹马》。
在看的过程中我仍然习惯性的想要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每一篇文章的涵义,可是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在每一篇文章中我所能感悟和得到的总有很多,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有人曾问三毛她自以为的代表作是哪一本书?她是这样回答的:“是全部啊!河水一样的东西,慢慢流着,等于划船游过去,并不上岸,缺一本就不好看了,都是代表作。”是的,自己的东西每一样都是好的,这让我想到的是何必非要执着于曾经最美好的一些片段而忽视那些在自己成长的艰辛历练呢?集结每一段快乐的、痛苦的经历才能编织出一个完整的人生,所以人生中经过的每一段都是一件宝贝!
《爱马》中她说“并不执着于拥有一匹摸得着的骏马,那样就也只有一匹了,这个不够。有了真马,落了实相,不自由,反而怅然若失。”这自然而然的让人联想起无数个爱情故事里那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整片森林的感人情景,这显然与它背道而驰,但是换另个角度想想,如果是在攀登人生高峰的时候,总是在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停下脚步,那么永远看不到更美的风景,所以不要轻易落下实相,永不停止攀登最终才能站在顶峰俯瞰美景!《回娘家》让我深深体会到,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在心里面那个真正愿意停留、愿意依靠的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有自己父母的家,在那里可以失去一切的防护能力,没有牵绊,没有苦痛,可以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受着爸爸妈妈的荫庇和宠溺,我想不管一个人的岁数多大,都会希望还能够回到父母的怀抱中,不用面对任何纷扰,沉浸在那份孩童的欢喜中。
《梦里不知身是客》中孔子的游于艺,其实这篇文章本是写对书的爱、对念书的不刻意,而那种不刻意又往往使她能够在书里书外有所得,或许我们真该对凡事无须刻意、执着,顺其自然的游于其中可能就会抓住那块刻满真理的浮木。《野火烧不痉中说“一个好农夫,当田就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再去做梦”又说“只是看人喜欢哪一种游戏,便参加了那一场追求”,的确,她是一个十分尽责的老师,甚至于有学生为以她这样的才学而仅仅教他们这群陶陶然不知有他的学生而抱不平。而我们呢?是否也应该停止在那块田的面前做梦呢?我已经踩在了医学的田地里,现在就应该在里面认真的播种、除草、施肥,等待着收获吧。《一生的战役》是一篇女儿写给父亲的信,这是在父亲对她所写的那篇拥有骄傲生命的小草的文章,表现出的感动后的一封回信,我没有她那样的经历,无法感受到他的父亲对她的付出,但是却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因为对我的没有止境的付出而身心憔悴,我知道这是我无法还清的,只有让自己更好才能让他少操心。《说给自己听》、《简单》、《天下本无事》……
这本书里的三十四篇文章都让我感受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东西,或许她的每一篇文章的本意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但是不论怎样,那些都是我从中所得。有人说:“三毛的文章忽东忽西捉摸不定,好一场胡闹”,不管她是怎样的胡闹,她闹出来的都是真性情、她闹出了我的思考、闹出一个和以前不一样的我。
借用她在书中的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还是一定要走”,只是走的这条路由我选择,在一年前我就已经慎重的选择了这条路的方向,既然是我选择的,那么无论在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险阻、甚至是想重新选择,我都会把它重棒打下去,路一定要走,而且,带着三毛给我的那些方方面面的感触,我还要走的色彩缤纷的……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6
一匹马“在无人的海边奔驰,马的毛色,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而又凝炼的闪光,是一匹神驹”。它跨过海峡,飞奔到了神州大陆,灵犀一点,师心相通了……
两个学生向我介绍说:“老师,三毛老师在送你一匹马的书中写得多好!‘孩子,你的脸上,已经溅到了书本的花瓣,老师,再给你一朵花’。”两双聪颖的眼睛闪着期望的光。我迫不及待,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
这是一匹“爱马”。爱生活、爱家园、爱亲人、爱朋友、尤爱自己从事的教学和孩子们。“教学,是一件有耕耘,有收获,又有大快乐的事情。”文化大学的陈平老师在华冈几亩田上耕耘。她深知“这个社会的可恨与可悯就在于如我母亲那样怕事的人太多,而怕事后面一次又一次的教训,却是使得一个人不敢开口的原因。”所以她发愿做“清道夫”和“农夫”,“手里拿着不同的一把又一把的种子,心里放出了血,口里传出了藏在生命中丰盛、艳美和神秘的信念”。是的,“种子怎么舍得不发芽生根再茁壮?”我面前出现了那两双聪颖的眼睛,出现了我的田,我的发芽的田。我不敢再起要离开这块田的念头,我也在问自己:“发芽了,守田的人,你能不能走?”
这也是一匹“智慧的马”,将读书和教学当作永远的追求,那分“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痴迷,那种为了准备四小时课总要嚼十五本书的热忱,发人深省。学生一份千把字的作业,她的批语数字远远超过原文,不仅传授知识,还教给方法,进行理想、道德、意志教育。学生们知道,看一个老师,是看他肚子里到底有没有墨水,有没有爱心,教书对其是兴趣,是义务,还是一个饭碗?陈平老师彻悟:“一堂精彩的课,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师付出了这分认真,堂上便有等着滋润的幼苗和沃土。洒下自己的心血吧,一个好农夫,当田野就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再去做梦。”我问自己:兴趣?义务?饭碗?洒心血?还是在做梦?我惭愧了,愧对那两双聪颍的眼睛……这还是一匹“奋进的马”,多少人用舂蚕、蜡烛赞美老师,而陈平老师说:“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境界并不算最高。”“讲课自然会发问:自己给了学生些什么?学生又给了老师什么?如果只是给而没有收,老师便退;如果只是收而没有给,老师更当退。但是急流勇退之前的持、守、进、执的坚持仍然有待时间的考验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她把自己比作小草,把学生比作春风。她说:“不是我指引学生,而是在旁边启发他,启发他最灿烂的潜能。
她批改作业没有分数,那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书面谈心。她认为师生之间心灵的契合,“一刹相处只是激越出来的火花,不能长久”,她追求的是“激越狂喜之后沉淀下来的结晶”……多么令人耳目一新!这是舂蚕、蜡烛境界的再提升!我渴望着再见到那两双聪颖的眼睛……
那匹“爱、智慧、奋进的神驹”奔驰而来,闪着“沉潜又凝炼”的光。中华大陆也有千万匹神驹在奔驰,并将会越来越多。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7
对于书名,三毛在《爱马》中是这样介绍的:"书怎么当作动物来送人呢?也不大说得出。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拥有的。马的形体,交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匹马,至于自己,那匹只属于我的爱马,一生都在的……"确实,这本书带给了所有读者一匹神驹,一匹散发沉潜又凝练闪光的神驹。
三毛的文字无不散发着她自由不羁又细腻的情感。在《回娘家》中,三毛叙述了自己身在异国他乡的几个"娘家",不禁让读者深切的体会到,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在心里面那个真正愿意停留、愿意依靠的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有自己父母的家,在那里可以失去一切的防护能力,没有牵绊,没有苦痛,可以像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受着爸爸妈妈的荫庇和宠溺,我想不管一大希望还能够回到父母的怀抱中,不用面对任何纷扰,沉浸在中。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中,三毛阐述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文章语言温和,富有感情,是值得一看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三毛读书的不刻意,但却能在书中学到很多。也告诫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刻意,便会收获很多。所以,面对很多事情,不要着急,潜心做好该做的事情,该来的总在路上。在这篇文章中,三毛曾说:书读得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值得所有年轻人一读。在《野火烧不尽》中,三毛讲述了自己在台湾一所知名大学任教的经历,其中当她打算离开这片深切的土地时,她的学生写给了她一封感人的信,三毛也借此阐述了自己任教的感受与自己和学生之间情感的相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学生的自豪与老师的那份期望学子进步的良苦用心。表达了世间所有老师心里对学生的那一份情感,是所有老师内心的共言。
这本书是写在三毛的挚爱荷西死后定居在台湾的时候,但书中流露出的更多的是乐观,珍惜现有的情感,如:"生活是好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前面总会有一番不同的风光。"更是这些经历,使得三毛的文字变得更有味道,她的文字有着神奇的魅力,它能使人安静的沉醉在她的文字,可能是因为文字太美了吧,美到让人安静。正因为是送每一个一匹马,所以她把自己的乐观与生活的感受送给了每一个人,这就是她的伟大之处吧,自由不羁了半辈子,心,总是要定下来的。
但我希望你是那个永远的三毛,是那个给你一匹马,就可以走遍天涯的诗人。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8
这是我读的三毛的第一本书,是友人送的,原以为会是小说一类的文章,没想到是一篇篇随笔散文。刚读时,只觉无聊,因为本来就不喜欢这类随笔散文。
可是,慢慢品读,自然还是有一番韵味的。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一个真实的三毛。从前我未领略过她的世界,甚至不知道她是个女子,我觉得羞愧。
这样的一个女子,率性而可爱。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严厉的父亲,有慈爱的母亲。有亲爱的大弟、二弟,双胞胎侄女天恩天慈,有挚爱的荷西。
三毛显然是幸福的。虽然在童年时期,她几次休学,在家里不受重视,可母亲对她却是极好的。那种爱,几乎是一种溺爱。连她自己都受不了,以至于她常常对母亲的爱反感,做出一些伤害母亲的事情。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母亲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管她犯了什么错误,都是可以原谅和宽容的。后来,三毛常常在外国,很少回台湾。母亲就对她更好了,什么都顺着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颐养天年。我想,做父母的,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无私地贡献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当他们老了,思念儿女,却不得见面的时候,该是多么的悲哀啊。等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他们的归来时,自然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直直地塞进孩子的怀里。我想三毛的母亲一定是这样的。三毛对母亲的爱,是含蓄的,她总爱写母亲对她的溺爱,抱怨母亲把她当孩子,不让她干活儿。她的心一定是幸福的,而且是满满的幸福。
等到我自己离家千里,来到大学以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三毛的那种感觉。在家的时候,母亲总爱忙这忙那,嘴里老嫌弃我不干活,等到我玩自己的回过神时,她已经把所有的事情的做完了。而我所爱的母亲,文化不高,却热爱生活。她爱她的孩子,胜过爱她自己。脑子里常常会浮现当年她在灯下为我做头绳的情景,细细的黑线,紧紧的,牢牢的被一圈一圈地缠在黄色的牛皮筋上,好像母亲的爱一样,紧紧地将我包围。这两年,母亲很操劳。我发现她脸上的小皱纹多了许多。甚至连她的笑都是苦涩的。而我能做的是静静地守候在她身边,用我的爱来包裹着她,为这样一个坚强而柔弱的女子撑起一片蓝天。
母亲的爱,是我一生守候的等待。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9
一七年夏季,我高中毕业。由于在家非常无聊,生活一日一日的重复。于是我便买了几本书,其中就有三毛的《送你一匹马》。本书中全文通过自序的方式展开,主要的内容是三毛生平遇到的一些事迹,以及她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我个人喜欢三毛,也喜欢她的一些著作。有人认为,三毛是一个悲观的人。而我则与这些人的看法不同。我反倒认为三毛是一个。坚强,独立有主见有想法有个性的女子,她一生爱自由便敢独自在这世间的任何地方游走,去追寻她向往的自由。而这恰恰是我所做不到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吧。
对于书名的来源,三毛也在书中的自序中说道其实并没有什么来源,也没有什么原因。她只是单纯的喜欢马,爱马。认为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马的形体交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同时它又是不易拥有的。一切不过是虚实之间罢了。所以她想送世人,每人一匹马,自己的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又凝练的闪光。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书中的一篇“简单”,文章字如其名很简单,字数也比较廖少。内容虽然好似围绕着简单二字展开。但却冥冥之中有好像蕴含着一种。你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除“简单”外“孤独”二字,好像是文章中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文中认为,人是群居的动物,喜欢回到人群里而我们明知生十个题,死是个体。但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恐不安,我认为,孤独是美好的,只是我们不适应他罢了。我们没有了解到它的真正美好之处。我们只是片面地了解到孤独便是一个人。而一个人终归是有些寂寞,所以我们惧怕孤独。
但这又好像是自然的,自然的把人们捆绑在一起。衣食住行永无宁日的复杂,人际关系日复一日的纠缠。而快乐?在这一切之下,就好像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人才能看的见。我们在这种环境下,头脑变越来越大,四肢越来越退化,健康丧失,心灵蒙尘。而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也不在明净。
最后,我想说,孤独其实并不可怕。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有他人在身边的日子,便害怕了孤独。其实,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0
看完三毛的《送你一匹马》,心中十分触动。我就料到会这样,所以本来也只是打算翻翻而已,不料却着了魔似的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三毛小时侯极度自卑,倔强,我从她的描述中仿佛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我,怯生生的,对自己的每一部分都不自信,大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我有种种想飞的冲动,却怀疑自己的才能,情绪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大起大落…很庆幸那段日子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我无比自信,相信自己能处理好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如果将来我做母亲,一定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健康成长,而不作太多人为的干涉。
三毛的真与执着也令我感动莫名,在红尘俗世中,能坚持自己的那么一点点东西是多么不容易!然三毛是这样做了,她拒绝让敏感的心灵被锈蚀,拒绝让生命在无谓的应酬中白白流逝,她细腻的触觉让我们发现了童心的无邪、爱的可贵。但同时我也理解,三毛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没日没夜地阅读与写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去,虽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她想从对亡夫荷西的思念中逃出来,他们相爱实在太深。为了三毛,荷西陪伴着她来到撒哈拉沙漠居住;每天回家,荷西如果看不到三毛,就会不知所措。而三毛觉得在荷西面前,她可以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她的所有风情,都是为荷西而展现。随着荷西的猝死,那长裙飘飘色彩缤纷的日子也远去了。其实荷西一死,三毛就不想活下去了,是琼瑶救了她,然而后来三毛就身不由己,陷入了俗世的纷扰中去了,这对于棱角分明的她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最终,在荷西去世的十二年后,三毛还是选择了死,选择了解脱…她和荷西又可以在一起了。她曾经说过:很想再做荷西的妻子,尽管来生荷西不再是荷西我不再是我。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从脸上滑落,一方面深深理解三毛的真挚与悲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美妙的爱情通常只会降临一次,然而上天未免也太吝啬了,只让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六年;另一方面,着实感叹世事的无常,“人有悲欢离合”,说不准下次就轮到我,而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多一点爱,尽量抓紧时间实现人生的目标,那么即使真有什么不幸降临,我也可道声无了。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1
我向来很喜欢读三毛的书,在《雨季不再来》里,我看到了那个曾经迷茫的自己,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我明确未来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在《撒哈拉沙漠》中我迫不及待地想与三毛感同身受……几乎每读一本,我对三毛的敬佩与崇拜之情就多了一分。《送你一匹马》却出乎我的意料,我开始看不懂三毛了。
相信有许多人跟我一样,看到书名时有点疑惑,怎么会送人一匹马呢?自序中三毛写到“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很想大大方方地送给世界上每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常常骑着它在无人的海边奔驰,马的毛色,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又凝练的闪光……”
我心中又何尝没有一匹马呢?成长之中,有太多太多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一夜长大。一次成长代表着又是一夜无眠,这时的我总喜欢骑着我的那匹宝马出去转转。夜里的海南岛是这样的美,像南海上一条沉睡的美人鱼,那一座座建筑就是人鱼身上的鱼鳞,黑夜里它们也没有停止闪动,在月光的照射下,反而更加的明亮。没有上海的繁华,没有广州的烟火,双创后的海南岛倒多了一分祥和与宁静,让人惬意无比。我的马是会飞的,我喜欢让它领我去高处观望。我发现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这么美丽的岛上却无法入眠,看着不同人面临着不同的道路,自己好像也就不那么迷茫与烦恼了,压力也消了许多。做一颗星星多好,我希望做一颗有匹白马的星星,那轻轻的光芒便是那匹马上沉潜又凝练的闪光。三毛说的对,还是不要有匹真的马比较好,有了真马,落了实相,发现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神话,反而怅然若失。
三毛除了是一个高原牧场的主人,拥有着许多匹好马,她还是小姑,拥有两个特别的`天使。每当三毛描写天恩与天慈时,字里行间总能发现她不经意间表露出来的柔情。在台湾的一段时间,三毛每次见友回来都非常晚。却总能发现恩,慈伏在书桌旁沉沉睡去,天慈手上的手表没有摘,不知看了多少次才忍不住沉沉睡去;桌上的台灯仍然亮着,不知两个孩子抬头向窗外遥望了多少次才被困意所击败;桌上的字条已没有温度,却仍能读出满是孩子的期盼。那颗漂泊了很久的心,经历生活一次次摧残的心,被这两个小天使给俘获。荷西走后前所未有的温暖俘获了三毛的心。这两个小天使是三毛的,三毛也是天使,是两个孩子的天使,是我的天使。我多希望有一个三毛一样的小姑,在三毛旁盖图章,画图画,吃东西,说笑语,打架,吵架,还有听那首放了又放的碟片《你是我特别的天使》。这比面对枯燥的加减法数学题,比面对总是猜不透出题人心思的现代文阅读,比面对永远无法理解的英语阅读题要有趣,真是搞不懂孩子,越是长大越是没有了童趣。
我没有不懂三毛,只是三毛的经历与我而言太奢侈,那样的人生太过不真实,我唯有去面对自己不想面对的一切,并把它们变有趣,把自己变优秀,才有可能未来像三毛般洒脱,真性情。三毛啊三毛,我突然明白了你写这本书的用意。别太在意生活中的烦恼,别不甘于世界的不公平,我们都有一匹马,我们身边都有天使,它们会带着自己飞越千山万水,飞越世间繁华,没有终点站,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2
如果要拿一个词来形容《送你一匹马》这部书,我会选择“清淡”二字。就像文火细煮的一锅清汤,初尝无味,但若浅尝辄止,就也品不出平淡之后的回味悠长了。母亲爱三毛,也常读三毛的书给我听,只是少有在意。尔后偶然有机会去读这部书,《送你一匹马》,也是适逢无趣,忽起兴致罢了。当时只想着——不求领悟什么道理,打发时间也是极好的了。
于是乎,我踏上了这一段旅程,再不曾会回过头。
梦里不知身是客
淡淡书香,悄然入梦。梦中的她,则是沉浸在读来的喜悦中。三毛,始终是在追求着读书的——不将读过的书变成累赘,不把未读的书视作追求,只是读便好,享受目光在白纸黑字上徜徉,享受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其形不动,其神则早已飘出九霄之外了。这是多么美妙的而轻松的旅程!
她不爱那些枷锁和约束,心意所至,便随意抽书而读,坐着,倚着,躺着,吃着喝着,不管是读些什么,总归是愉悦居多。年少的三毛,迈着轻快的步伐,在茫茫书海中览遍诸如《古文观止》《红楼梦》《阅微草堂笔记》这样的一系列中国古典名著、正史野史、小说剧本,却也因此被退学,荒废了学业。那个鲜红的印章——“不悔”,重重压在书页上,那是属于她的自由与不羁。三毛是爱马的,爱的极深极重,爱那匹凌空飞跃的马,爱那匹矫健嘶鸣的马,爱那个驰骋在广阔天地的浪子,那份骄傲与壮阔自生命深处喷薄而出,久久不散。三毛,你说愿意废耕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想,确是如此了。亦作庄公亦作蝶,梦中欢喜应常在。
真个“无悔”!
送你一匹马
此章读罢,却不似过眼云烟,唯独有几丝模糊的怅然、感动、快意,萦绕于心间。这是三毛与琼瑶间的故事。她们见面次数甚少,话语更少,却有一种奇特的、牢不可破的友情维系着。
三毛丈夫不幸逝世,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她已然放弃了生命的念头,就如一盏油灯虽尚完好,可火焰已灭,只剩一具躯壳罢了。七个小时,恍如三秋,两人都已濒临崩溃,但琼瑶终是将三毛挽回。从此,三毛的生命里,掺杂着琼瑶的一部分。这般悲恸、壮烈之事,我不曾亲身经历,亦不曾耳闻或目睹,从中读来的生命之决绝与重生之艰辛,自然就淡去许多,却也心中压抑许久。又到琼瑶拍电影,透支着身体与性命,三毛百般相劝,最终搁置,内心才稍稍平复。三毛与琼瑶,都是执著的,一人奔向远方追寻自由,另一人套上重重枷锁拷问自己,最终终有一人妥协,换来彼此相安。人生,不一定要裹挟着行李飞奔至终点才会圆满,才能不去追悔莫及;也不一定要自由不羁,哼着小曲缓步前行才会快意。只是,生命的路途渺远无际,不必那么累的,享受这一切吧,何须再计较那一分一毫?
生命路上,常有歌声相伴。
野火烧不尽与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三毛上山了。
上的并非是修道、参禅之山,而是教书育人的学山。丈夫荷西走后,三毛一时间不愿再被身边的烦恼所纠缠,只想乘着她那匹马,走自己的路。她的执著始终如一,这是次,她希望人们给她一次任性的机会。
她去了学校。三毛教书是认真的,不喜浪费自己与学生的时间,也不愿空耗几年光阴。于是她将“灯下的夜和生命,交付给批改到深夜的散文和报告”,又在白天煞费苦心地讲,讲得口干舌燥,讲述“一场繁华鲜活的人世和美丽”。而她的学生,也很认真地听着,思索着,很认真。
三毛和学生间的关系是难以捉摸的,亦师亦友亦母,不知哪个占得多一点。为师,将所学倾囊相授;为友,与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进步,在无涯学海中“一面跑一面看风景一面吃东西说笑话”;为母,将于课堂内外的关怀和自肺腑的爱一并送给了这群学生,这所学校,这段人生。
我与三毛
初读三毛,深深憎恶着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然,只觉这是一种变相的冷漠与嘲讽,无情至极。愈读愈深,才发觉这所有平静淡然背后,是多少次不为人知的挣扎,是多少次声嘶力竭的呐喊。她将那个多愁善感的自己掩埋、深藏,只是偶尔发泄和任性,而表露在外的,是那个平静洒脱的自己。于是我开始理解,开始尝试与三毛交谈、沟通,去认识那个完整的她。不曾想,一次偶然邂逅,换来一段精彩人生。
好一个三毛!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3
看这陈旧的封面,看这熟悉的人,眉眼里透着的却是一颗孤独的灵魂。16岁生日收到同学送的《撒哈拉沙漠》,17岁生日收到了《雨季不再来》,从此迷上了三毛。在那个有些躁动,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的青春,遇见了三毛,就好像跟着她那独特的灵魂游迹了一番这个世界,而20岁的今天,却又意外邂逅了《送你一匹马》,遇见一个不一样的三毛,一个重情、重诺的三毛,一个也享受在三尺讲台构筑自己的天地的三毛,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颗独一无二的灵魂。
三毛写这本书的初衷,只愿“送给世界上每个人一匹马,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从而追溯她的生命的源头,一件件在她生命里起着重大转折作用的人和事。就好像一个原本在梦里的三毛忽然降落到俗世中,去面对人世间斩不断的情,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真实的她自己。
写到了她的启蒙老师顾福生,在她自闭的期间,是他的耐心和温和让她逐渐愿意面对这个世界,在学习绘画的期间,老师的鼓励和引导让她拿起了手中的笔,从此不再放下,于是她找到了灵魂的净土,成就了如今的三毛。
写到了她和琼瑶之间的友谊,因为琼瑶的“逼迫”,让她许诺,才让她坚持在荷西死后在这个世间呆上三年。
这本书里有太多太多的话语融进我心底,有她遇见一个个人生导师,改变命运时刻的顿悟,有她为人师的四个月里对这个讲台的认真和执着,她不急,用所言所行慢慢地把身边的学生引领进文学的殿堂,从此痴迷。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4
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不是拥有的。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或许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著。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在我看来,三毛是个极端善良的人,她富爱心,又有正义感,对万事万物都感兴趣,也都很热忱的去做。另一方面,她又是个做事果断、不易屈服的人,不管周遭环境多么复杂,她都尽力化为简单,她不让命运击倒,凡是她下决心要做的事,再艰难,她都要做到。
写作,是人生极小极小的一部分而已。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欣赏以一支笔,只做生活的见证者。绝对不敢诠释人生,让故事多留余地,请读者再去创造,而且,一向不用难字。不用难字这一点,必须另有说明,因为不大会用,真的。
马的形体,织著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而且,他的出现是有背景做衬的。
我有许多匹好马,是一个高原牧场的主人。至于自己,那匹只属于我的爱马,一生都在的。常常,骑著它,在无人的海边奔驰,马的毛色,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又凝炼的闪光,是一匹神驹。我有一匹黑马,它的名字,叫做——源。
那个擦亮了我的眼睛,打开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经自愿淹没的少年时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师,今生今世原已不盼再见,只因在他的面前,一切有形的都无法回报,我也失去了语言。受教于顾福生老师之前,已在家中关了三年多,外界如何的春去秋来,在我,已是全然不想知觉了。
对于这样一个少年,顾福生说话的口吻总也是尊重,总也是商量。即使是要给我改航道,用颜色来吸引我的兴趣,他顺口说匣来都是温柔。那时候中国的古典小说、旧俄作家、一般性的世界名著我已看了一些,可是捧回去的那些杂志却还是看痴了去。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5
已是冬日,气温虽未明显降低,但迪拜的日落还是更早的来了。因为各样的原因,下班的班车内只有两个中国人——我和三毛。
与三毛热衷玄怪不同,我自是不相信鬼神通灵的事情,但是我能感觉到三毛确确实实的就在那。在这本《送你一匹马》里,就在字里行间,就在纸浆之中。我又如何得知?因为每每她问我“对不对?”的时候,都会一阵心惊。
当看到三毛走下车,递上驾照时说:“你要罚我啰,对不对?”时,我就是那位被问笑的交通警察。当看到她在作业本中批改道:“一张退票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生的面对,对不对?”时,我就是那个不爱孔子,不愿墨守的学生。最惊心的最有实感,还是她直问读者,直问自己的一句句‘对不对?’。
我本是不这么爱读书的,至少近年来是越来越躁气了。可是作者就坐在边上,用真实的气息‘摁’住我,我又怎么好意思起身离开?况且这哪里是一本书,既不教人事理,也不纵人畅想。分明就是驰骋中的一匹马。看着三毛在骑,不过瘾就借来自己骑。我又能感觉到缰绳在手的畅快,又常常有些野马不由人的惊险。就这么进入一片天地,彼此感受着,驯养着。天色更暗了,才只好抬起头来。还要有些歉意地对作者说:“对不起,等回到住处,我再看完剩余。”
看着窗外的荒漠,对于刚才的投入当然是意犹未尽。实在是很羡慕她啊。居然会那么多种语言,可以和各个世界里的人交流。在北非,在南欧,在加那利群岛。就连很是熟悉的台湾,在她的笔下也开始变得诱人。真希望自己也能在台北走走,哪怕是在忠孝西路最不和善的时候也好。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可三毛太是狠毒,她用行走读了万卷书,又在书的世界里行了无穷的路。得了匹好马,还要招摇过市,真真羡煞我辈。旋而退一步想,哪怕做她的那只咖啡色的‘小猪’也不错啊。起码跟着也长了不少见闻吧。本还因为远在迪拜,时刻想回家的心思,突然就不安分起来。希腊,给自己一个期限,一年内一定要去希腊看看。也斗胆问问雅典娜“斯巴达很值得尊敬,对不对?”
再想想又实在可笑。这么出色的作家,脑袋肯定是没有问题,却做了那么多傻事。若要我用把车开进水里去的荒诞,来夺取天下剩余的两斗才华,我多半不会愿意。五个灯的红绿灯不好辨认么?既不是埃舍尔的楼梯,也不是梵高的星空。我猜她大概是故意放纵吧。明明觉得人们守规矩是可喜的,却又因于交警的一再纵容而欢快。所以才不知道该不该爱台北么?所以才会酸楚和幸福同时涌上心头么?很矛盾,但是很真实,也挺欣慰。对不对?
也不总是那么敬畏这个家伙的。只要那根淡烟又被点燃,我就想把书合上。然后严肃的说吸烟不好。看到天恩、天慈被打了,也想说这样不好。但这次没有合上书本。因为我想知道小姑第二天陪‘恩’和‘慈’做了什么。觉得逼迫爸爸在大雨里吊车到凌晨也不好;觉得总是让妈妈哭也不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又不是自己的马,不好意思频频去说什么。就算是自己的马,有时候,马也是不由人的。再说了,很多时候你也不在乎,不是对与错的问题,是没有必要隐瞒,也没有必要悔恨。对不对?
遗恨!这个被你用到红楼梦上的字眼,我能借来用么?对于我这样一位读者,你的离去充满遗恨。但有时也狠心的想,若不是换个剧情,也就没有这样的三毛了,这样的马,这样的感触。自知实在是不能要求什么,更无法改变什么。但遗恨,还是难免的。说不准本来还有什么惊世的。而今只能徒憾。
不过,最主要还是很感谢的。读完此书,我虽还是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是不知道未来何往,甚至对过去的认识都没有什么提高。但是我知道人该有一匹马,想到了自己该有一匹什么样的马,感悟了要努力不负于心。所以,读完最后一篇《乡愁》之后,真是想说声感谢。感谢你的马借给我骑。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篇16
其实读书又何异乎读人呢?从扉页开始书的一装帧一色彩就在你眸里刻下了一个身影,或气宇轩昂或伛偻蹒跚。翻开书页,透在墨香之外的是写书人的呐喊,或铿锵有力或无病呻吟。然而三毛的文字却始终然人疑惑,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是撒哈拉里潇洒,坚持,而又敏感的?还是闹学记里单纯,快乐,而五彩斑斓的?放下《送你一匹马》,才明白,其实这女子就像一阵风,那又何必去深究。她那般自在,又让人如何去深究。
这书里有种滋味是自由。少有人会像三毛一样追逐自由,不管不顾。她在书里说自己一生爱马痴狂,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而这种马世间有几人拥有?被现实利益所束,被贪嗔欲望所束,还剩几人能在心灵的原野里策马奔腾?想最初的我们,谁人不拥有一匹骏马?它带着我们四处驰骋,迸发出各种光芒,各种激情。可如今的我们,把自己囚在几方桎梏里,为财富,为声望,连出走都变得那么艰难。如同三毛写给拼命工作的琼瑶的“现在你自己的戏,再没有了太多的枷,你来演一次自己的主角好不好”。她告诉琼瑶不要嫁给夜夜不眠的灯,嫁给生活。她告诉我们要松一松绑在身上的绳索,去追随自己想要的。
这书里有种滋味是母爱。这又是多少人险些忘却的滋味。“在妈妈的荫庇下,我没有了年龄,也丧失了保护自己的能力,毕竟这份情,这份母爱,这份家的安全,解除了我一切对外及对己的防卫。”喜欢三毛是因为她的真性情。在母亲面前卸下所有,像孩童一样天真。面对父母,我们永远都只是长不大的孩子。就像三毛渴望回娘家的心像弦上的箭一样,也许某天我们在哪方望着故乡清冷的月光时,便会想起家中的老人,忆起孩童的岁月,于是急切地渴望拿起电话听一听熟悉的声音唤起遥远的乳名,这心情就如同三毛一样。当我们卸下了伪装,放下了追逐,才可以感受到最本真的母爱。
我还读到了书了最浓的一中滋味叫孤独。其实谁能想象三毛潇洒的一生有多少泪水做伴。书中藏着她那么多的回忆,轰轰烈烈或暗暗伤心。曾经的亲密爱人一一离去,各种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这让追求美好渴望幸福的她何去何从。可看到这些你仍旧是被感动,因为这个奇女子毫无遮掩地将她的孤独展示在你眼前,她的快乐或是悲伤都那么纯粹,让人看得透彻。这也许会是让我们觉得羞愧的,因为我们无终究法像这般揭下一生的面具。
如果都说三毛是个谜一的样人,这样是否来得太不妥帖。我无才去探究她的为人,可《送你一匹马》让我感受到她似一阵风,迎面吹来,你便了解了路旁盛开的是什么颜色的鲜花,你便了解了天空氤氲着几分水汽。她是个真实的笔者,没有伪装,毫不掩饰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毫不掩饰地去爱去憎。于三毛而言,文者,心也。她用文字告诉我们要白于己,白于众,白于生活。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通用16篇)】相关文章:
送你一匹马 精选语录08-22
《送你一匹马》经典语录03-18
三毛语录之《送你一匹马》03-07
三毛《送你一匹马》经典语录03-15
送你一匹马 三毛唯美语录08-22
《送你一匹马》三毛经典语录03-11
三毛《送你一匹马》 经典语录04-29
有关三毛送你一匹马经典语录10-02
三毛《送你一匹马》经典语录大全08-06
三毛《送你一匹马》经典语录摘抄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