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1
有时候被问到一个问题,我的反应要么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要么是脑子里一片空白,你再问我思路,对不起,我没有~最近装个软件,一遇到问题就去搜解决方案,我甚至压根儿不知道问题的原因问题就解决了。可是,如果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呢?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希望它能把我从那种一遇到问题就抓瞎的状态中拯救出来,然后发现它并不能给我一个事无巨细的可以套用的公式让我记住了就一劳永逸,它告诉我这种能力很重要,我要多练习,质疑所有,如果说有一个步骤的话就是:
1.收集信息;
2.提出假设;
3.实验验证;
4.得出结论;
5.假设不对的话就重新提出假设;
6.最终结论要简单,别人容易接受;
7.向别人描述的时候使用金字塔。
在你不知道前提的情况下,可以假设一个,其实我看他的很多例子,是描述结论的过程,而不是思考的过程,的确是按照金字塔原理来描述,结论,然后原因123,每个摆证据。可是我更想知道的是它是怎么想到这些的。比如说收集数据,我要收集什么数据?处理数据之后提出假设?事情错综复杂,可能还是要靠经验。
看完觉得还是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可能需要把他的例子再细细的分析一下,心塞,额外收获是了解了大前研一一开始学应用化学,硕士和博士读核能,工作了三年之后29的时候转去麦肯锡做咨询管理,在麦肯锡工作两年之后开始出书,这个跨行跨行的。后来一场演讲的价格是5万美金,还有一个让我不那么丧的是就算日本政府,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上去也没比我强多少,有点宽心
慢慢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想哭一场。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2
预见未来,是通过逻辑思考得来的。有时候,我们会惊叹某些伟人的预见性,其实这些看似很神甚至很偶然的事情,是经过他们的逻辑思考得出来的。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理由的,逻辑思考的能力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缘由。
我觉得日本的房地产发展可以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提供个前车之鉴。实际上,历史有相似的地方,很大程度都是由于群体的盲目性。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情不对,但是群体的决策往往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一直觉得历史就是某几个伟人创造的,但他们战胜了群体的盲目和自私自利之后,才会推动历史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希望中国的房地产会在中国的领导人手中避开日本曾经掉下去的陷阱,走一个合理的道路,不要急功近利,损人误国。中国的房地产在未来的五年该到了变数频出的`时代了。刚看新闻报到,什么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各种政策正在发挥着作用,目前效果不明显,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今天笑的人,明天不一定不会哭;今天活不下去的人,明天不见得还会倒霉。
五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大前研一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他的思考。手机的功能扩展,电子银行,电子身份验证,手机将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一次划时代的革新。家庭服务器的描述也足以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我们公司正在做的EIB也是对一种对未来的革新,我更希望这种自动化的便利可以更广阔地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未来五年,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具备这种思考能力。就算是真写出些什么,也只能是自己的臆想和猜测。今天再做个梦吧,希望可以看看未来五年的模样。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3
不管是多么好的建议,都需要用嘴巴去说动人,才能被接受。说话有逻辑,有条理,有理有据,说话才能有底气,才能更容易去打动别人。这一章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逻辑构成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将解决方法阐述好,让别人接受。
道理很简单,但真的做起来就是很难的,。逻辑构成法,无非就是让我们做事情,讲话都有逻辑性。不管是多么好的建议,不被人接受都只是一纸空文。而让别人接受我们的建议,就需要一些技巧。
只提一个建议。不要把别人置于选择的漩涡里,选择就是痛苦。尽量将这种选择降到最低。告诉别人的应该是解决方案,不是一个选择题。我觉得在做事情时,不是不可以有选择项。但选择项是在我们的第一个建议被别人否定后提出的补救方案,而不应该直接就将两个甚至更多的选择项直接呈现在别人面前。
事实胜于雄辩。不但要有严密的逻辑思考,还要有事实作为后盾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有时候,人不是不知道事实存在,只是不敢或不愿去面对。当真的把事实摆在面前,他们也会暗自叹服,也会听从建议,勇敢地面对现实,改变现状。
打动人心,最重要的是以对方为中心。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话要说到对方心里,要以对方的核心利益为中心展开游说。
这本书太深奥了,不适合我阅读,至少现在的状态下,我觉得,我只能理解书中的皮毛,这样耗费精力的去钻研,只是得到些边边角角。一脚踏下去,就像进入汪洋大海,想吸收点营养,却总是被呛到。读了两章了,我最大的理解能力就是,作者希望我按逻辑去思考问题,要注重事实的作用,要实地去考察,要有说服别人的技巧。理论很雄伟,操作很复杂,有心想成事,无力去提高。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4
先说感悟:老爷子的脑子确实非常性感,这本书值得一读。
上面的脑图是读完全书以后,第二遍快速整理出来的,有些概念一下想不起来,就再细看看,有些用词不太好理解的,我用自己的理解写了,或者进一步解释了,基本上没有遗漏知识点的地方,但是有些、特别是摘录,是根据我的个人情况做警醒特意打上去的。简单说,我希望整理出这个脑图以后,以后进行思维训练不顺畅的时候看看脑图,就不用经常翻书了。
现在说读书后感。
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全书几乎没有废话,唯一不足之处在于,大前举例以日本本土的例子为主,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如果没有日本的一些背景知识,比较难有代入感。好的是,这些例子即使不去看,也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逻辑思维能力一直是我的弱项,可能是因为是渣二本毕业,现在工作的同事都是985、211出身,尤其显得自己脑子一团浆糊。老爷子的书不但结构清晰,还落地到了具体的执行方法,全书可以说就是全书所说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展现,这种“以身作则”的气质,实在是让人佩服。
另外的想法是,类似管理类的书,我计划都在看完后输出脑图,这样的好处是,日后如果想用到里面的知识点,看脑图就能回忆起来,实在回忆不起来,再翻翻书,比起看过以后就把书束之高阁,效果相对来说较好。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5
刚读完一本书,由于记忆暂存效应,可能会感觉收获很多。但真正的收获,或许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留下的东西。所以,这次这么久没写读后感2,是因为我想看看,这本书到底给我留下了什么。呵呵。还是接着那两个本质问题。
1、你知道思考的重要性吗?大前先生说,人不同的命运是由不同的思考方式造成的。我现在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思考其实是很痛苦、很累的。在做了多年的具体工作后,几年前的一天,我回顾以往,幡然醒悟:虽然自己做的工作看起来是脑力劳动,但自己其实是一个没有动脑子或者很少动脑子的人。才工作的时候,是学了很多东西。但那些东西只能称作是知识,而不是智慧。自己不过是满足于知识数量的增加、工作数量的增加而已,并没有动脑子想到如何有所突破、与众不同。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需要痛苦地动脑子的。即使是现在,我恐怕还是没有完全成为一个动脑子的人。还要努力。
2、你会思考吗?大前先生说到的方法大概有2个:
(1)收集材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出对策→执行并验证这里有个重要的步骤“验证假设”。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提出假设、并且验证假设。你提出一种假设,其实就是将问题进行了限定,限定了边界,问题就能被分而化之,最终得到解决。你的语言表达应该能反映你的思路:“假设。那么。”
(2)MECE原则这个原则很早就熟悉了。MECE有点像软件开发里的穷举法。穷举法其实是一种非常工程的方法,看似笨,其实巧。我们做事情,其实最追求的是成功率。不要想什么巧办法,越是简单、越是不需要技巧的方法,就越可能是好方法。
这本书里还提到了大前对将来的预测。忘了他是凭什么做出那些预测的。但有一点我很赞同,他认为地球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方式会越来越相同。能想起来就是这些。或许这就我真正有所体会的了吧。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6
大概两年前的时候,进入职场一段时间的我,逐渐有了很多困惑,于是想方设法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找的过程中渐渐喜欢上了读书。以前也读书,但是当时是在学校里,为了考试而读,是被动的。
而现在读书,则目的性更强,是主动的。这两年读了有7、80本书,于是对读书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今天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没有对错,仅作交流。
市面上的书种类非常多,内容也良莠不齐。我把书大体上分为两种:休闲类和学习类。
休闲类,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消遣看的,比如《不生病凭什么》《求人不如求己》等,当时主要想买了送爸妈看,没想到我闲着没事也看了一遍。
一些小说也可划在这类里面,如《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等。
这类书看起来不用讲什么技巧和方法,随意地看就好。
学习类,是指带着很强目的性去看的书,一般是对某方面比较感兴趣,有针对性地找一些相关的书籍去看。
比如商业管理、市场营销、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税法等等。
读这类书往浅了说是希望自己能了解一些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而更深一层的目的是希望提升能力,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完善自己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
【思考的技术读后感600字(精选6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中考复习的思考07-12
煤矿机电技术的发展及思考论文07-12
论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思考11-05
浅谈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思考11-04
关于当前检察技术工作的几点思考09-28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思考11-09
机械工程技术创新的思考08-1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08-16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思考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