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怀古读后感

时间:2020-10-18 16:20: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春之怀古读后感

  近期再读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春之怀古》,还是在学生的辅助读本《早读课本》里。虽然已经教了几年,读过几十遍,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写一些话的冲动,只因为《早读课本》里的“揣摩感悟”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甚至我怀疑编者读懂了吗。(附“揣摩感悟”:把春和怀古的话题结合起来,可谓别具一格。全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天的到来是必然的,它是那样娇,那样敏感,那样虔诚,那样坚持,那样美丽。作者对“春”命名的推理也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写鸟、写花更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读完本文,你寻到春天的步履了吗?)

春之怀古读后感

  从文题“春之怀古”来看,本文近似于怀古讽今,而且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实际上就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开头,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这句话如一条丝线将文章串联起来,使之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而其中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必然”、“曾经”两个词,这两个词又将作者的怀古伤今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一段从“云端”、“山麓”、“荒村”到“篱落”,自然、流畅而又干净利落,一如一丝不苟的 “工笔画”,而到了“小鸭的黄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则忽然变成了“泼墨画”一样,浓浓的春意瞬间流淌于纸上,一下子将温软、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样淋漓尽致的推到了我们的'眼前。作者从“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于“鸟儿”、 “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然而这充满灵性的春天,都是一个个“必然的曾经”,“黑森林”才是无奈的现实。

  张晓风在前几小节洋洋洒洒写起春天,最后才别开生面地点出--“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张晓风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那纯净的仪态万千的春天。可以说“黑森林”这一物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者开始反思现实生活。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应自觉保护它,“曾经”便不再“曾经”,“必然”将永远“必然”。全文如诗似画,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

【春之怀古读后感】相关文章:

春之祭芭蕾舞剧10-16

《春田狐》读后感11-21

大地之灯读后感12-18

《阿米巴经营》之读后感11-05

《城南旧事》之读后感09-19

舒婷《春夜》读后感1500字09-06

草房子之细马读后感11-01

《化学原理》之读后感1500字11-17

《狼图腾之小狼小狼》读后感01-22

狼图腾之小狼小狼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