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时间:2020-10-21 16:47: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他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走遍了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观察了数不清的教室,而且整整持续了20年。就这一点就够让我敬佩了。但是他在书中的关于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则更加让我受益。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纵观全书,三个鲜明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一、“主体性”神话现象的揭示。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一观点目前在中国也是被广泛的应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可是到底怎样才算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教师在提出的问题中赋予了生活情境、并且提供了学生主动探究、提问质疑、小组讨论等主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表现出积极和主动的状态。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有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二、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

  书中说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所以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先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养成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好习惯。

  三、学习共同体

  学校是一个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除此以外,更要提倡把校门打开,沟通学校内外,结合更多的社会力量来一起办学。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多丰富的活动、游戏的场所,才可以积累更多有效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才能快乐的成长。

  事实上,我无法透彻的理解佐藤学教授这本《静悄悄的革命》的全部涵义,但是通过上网查阅很多同行对于此书的精粹解读,还是明白了几分。并且深深牢记佐藤先生的箴言:“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相关文章: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2-13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000字01-01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02-12

柴静《看见》读后感11-20

柴静精选语录08-31

静中细思11-03

柴静感悟生活语录09-05

经典柴静精选语录09-03

柴静精选哲理语录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