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况味读后感
前两天,看电视又遇《京华烟云》,突然非常想读读林语堂先生的作品,即遇到《秋天的况味》一文。一篇很独特的描写秋天景色,体味秋天风韵的绝妙文章,使我对秋色有了新的认识。
之前,我也曾写的几篇描述秋天的文章,几乎都是和红叶有关,再不就是秋风扫落叶之状况,记得当时也为描写秋日的层林尽染而激动不已。现今读林先生的《秋天的况味》后,才知道自己对秋天理解的.太单调、太肤浅。相比之下,停留于事物浅表的浮华色泽,停留于风花雪月的磨磨叽叽,停留于飘忽不定的不宁心绪,是那样的苍白空洞。遂下决心要重新读读名人力作、读读留世名著、读读诸子百家,为这个年龄段中的自己,补充新的感悟和理解。扯远了,折回来继续说读《秋天的况味》之随想。
在林先生的文中,把秋天比之为:“过来人”“烟上的红灰”“又醇又老的酒”“用过二十年的破烂字典”,甚至是“”“雪茄”或“一只陶锅在炉火上用慢火炖猪肉时发出的声调”······并借用这些比喻,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正得秋而万宝成”的境界。不是吗?秋天,不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吗?诚然,这一显而易见的结论,人人知晓。可真要人独用那些比喻来印证“秋的成熟”,想必少而又少吧。也许是自己孤陋寡闻,看的读的少吗?但我读林先生的这篇《秋天的况味》,体味着秋之味觉,品尝着秋之成熟厚重、古朴雄浑、气势滂沱。
如今的我有如此感觉,与年龄和阅历是有关系的。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中的一句话:“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从不敢说自己视觉宽了,而是更愿意让那飘在半空中的心趋于安静,并让曾今的迷惑和不解,伴随年龄和人生的成长而趋于成熟,一如《秋天的况味》中的“人生的况味”,珍惜和享用“四十不惑” 这一丰厚内涵的生命阶段。在文中,林先生也说“···大概我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读此时,随想到人生的“初秋”,是如此的珍贵,又是如此的短暂,感觉是那样的一瞬即逝。
对镜望,墨发转银丝,光滑成皱褶;更思量,怎做到洗尽铅华、谈笑古今?也许有的人一辈子也做不到,或许我就是“有的人”中之一。到了不惑之年的我,不是 “不惑”而觉得“惑”更多了,诸如:怎也理解不了那些总是喜欢偏激的人和文?不理解经常喜欢“很尖刻很恶心”的词句的人,是怎样的心态?怎也理解不了“嘴上亲密无间,实则内心冷漠”之人?······年轻时是跟着感觉走,却是无惑,单单到了无惑之年,没有了良好感觉能力,倒是“惑不断”。我想,这可能是不再凭感觉而重于思考之故吧,但终因自己的阅历不足,思考不清不明,而更加迷惑不解之事多矣!
老师说我,还是写的少,其实也潜在说我想的少。诚然,想的少就写不出,在往深推想,就是看的少或读的少,则积累的少。故此,更加需要在这个时候,多多读书增阅历,多多思索启心智,好好利用这“人生之初秋”,好好体味这“秋之况味”“人生之况味”!
【秋天的况味读后感】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500字09-23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200字11-27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范文1000字01-16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范文3篇09-23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范文200字11-22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800字3篇11-20
美丽的秋天作文:秋天的凄美11-13
美丽秋天作文《秋天的林》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