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百年孤独》有感

时间:2023-04-03 09:30: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读《百年孤独》有感

  前几天读完了两遍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读后感,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

我读《百年孤独》有感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结尾处,面对飓风卷走的那些百年七代生活过的痕迹,画音静止,无声无息地消散,承载太多重量的历史灰飞烟灭。那种心境不是武侠世界高手谢幕时的荡气回肠,不是穆斯林葬礼孑然身影的喟然叹息,也不是余秋雨笔下历史文迹毁失时的憾恨。而是对理应如此,也只有如此这样时的平静,是如果再重来一次,也改变不了的结局。

  此小说是一部繁杂庞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脉络清晰的地方兴衰史。在时间的洪流中,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显得那样无力。羸弱娇小的被夺去生命,孤独执着的留下悲伤的痕迹。他们都是人群的异子,孤独的极端。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一种人生的代表。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孤独,有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独,可却无能为力,有在对抗孤独中失去自我,有孤独一生却不自知,有在生命的最后幡然悔悟,可惜为时已晚。

  《百年孤独》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作者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我的,远远不止于此。

  小说描写的布恩蒂亚家族一代一代“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眼神。”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被孤独所折磨的命运。

  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TA们无论是在战斗中情绪激烈的狂热首领还是沉沦于靡乱的声色之徒;无论是执迷科学文明探索的学者还是勤勉安分生活的妇人;无论是为娶世上最优雅女子的跋山涉水者还是对世事不屑一顾的最美女人;无论是为爱情牺牲生命,不择手断者还是无情无义的走马观花者等等,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地位,无论什么欲望追求,原来,尘埃落定都难逃孤独二字。

  人类的所有追求,最终都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读别人的文字从中找到契合点,曾在一篇博文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享受孤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一直深受感触,虽从没与作者交谈,不过心中已认定TA亦是同道中人,不是极端的癖好,也非为应合某种小情调,仅仅只是冥冥中寻找的心灵禅房。

  而《百年孤独》是让你意识到人性孤独的宿命。 怪不得古时会有“誓为知已者死”,能够驱逐心之孤独,是何等巨大的解救力量。 那么,遇到知音,孤独就可以用来享受,是这样吗?加西亚,是这样吗?子期伯牙,是这样吗?郎情妾意的人们,是这样吗?

  百年孤独 有着世人的无法避免的不了解的孤独 对我而言,单从读《百年孤独》的直观感觉来说,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与以往容易入书入戏的我不同,百年孤独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生离死别似乎和我之间隔了一层下雨中的玻璃墙。每当我似乎身临其境的时候,总有一层新雨将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许是因为作者总以戏谑的口吻描述类似神话的种种场景,也许是因为书中人物狂野的孤独离世俗的自己太过遥远。

  早已习惯了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 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繁忙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孤寂的下午让它陪你晒晒太阳,晒晒俱疲的身体与心灵。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周期性的抑郁,不妨看看这本书,让书中孤独人的鲁莽激起你无畏抗争的勇气。也许,我们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别人眼中。奥雷良诺上将死去的时候,我心中一阵痛楚,就是这么想的。

  究竟,顾影自怜和降格以求哪个孤独感更甚呢 现在 我也很孤独 孤独的我在深夜里 一个人心灵在流浪。

【我读《百年孤独》有感】相关文章: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03-02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10-10

百年孤独的优秀读书心得01-05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感悟03-24

《百年孤独》读后感07-02

百年孤独读后感06-30

读关于《百年孤独》笔记1000字范文09-22

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02-10

(合集)百年孤独读后感11-02

百年孤独读后感(必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