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时间:2024-07-30 03:53:20 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要投稿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精】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精】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

  偶然间,读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竟有一种心动的感觉。那种感觉如临溪独奏,温柔却不失欢快。

  《惠安馆》一个令人心痛的角落,住着一个令人心痛的女孩子。亲爱的秀贞,不管是你对思康的痴痴等待,还是对小桂子的苦苦寻找。你都表现出了一种让我心痛的美,那种感觉就像指间滑过竖琴时留下的思念。我心中那个那最柔软的角落,被傻傻的你触碰,然后溜出一种叫感动的液体。当我读到一半时,我就坚信并一直坚信,你会找到你的思康,你会找到你的小桂子。

  亲爱的妞,可怜的孩子,在你经历了多年被虐待的不幸时,你终于找到了英子,找到了妈妈。跟妈妈一起去找爸爸吧!祝你幸福。英子,我为你的善良而感动,相信你会遇到如妞和秀贞一样的好朋友陪你,陪你幸福。

  蓝色的海面上,扬起白色的帆,金黄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英子,也许所有的人遇到你心都会软起来吧,当我知道那个草丛里的人是小偷的时,我还真为你捏一把汗,但你用你的友好感化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小偷的温暖,看到他对弟弟的深情。不知道最后小偷被抓时有没有吓到你,但我相信你在他心里会是一种柔软,一种温暖。我也相信你终会找到一个人陪你看海。

  当宋妈最后一次为你扎小辫时你会是一种怎样的不舍,但我始终相信她会在远方祝福你,祝福你……

  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不再是小孩子,但我相信你单纯依旧。淡淡的文字,静静地流露,不刻意雕饰,缓缓地流淌成一首未写完的诗。我看到了二十年代的老北京,看到了老北京的的那个小胡同,看到了小胡同里那双充满童真的大眼睛,那双眼睛足以装下这个世界所有的好奇与疑问。英子,这个善良真诚的小女孩,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时候告别了童年,而童年却像一个谜,未解开,已随着一些人与事的逝去留在了她那个单纯的世界里。英子的世界一片纯美,她从不给自己的心灵上锁,形式不一的人,纷扰困惑的事,就这样自由穿梭在她的童年里。

  英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得不带一丝杂质,她看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不像人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只有她理解疯子的真,理解真的有一个“小桂子”出生在桂花飘香之时。她把自己的表送给了小桂子,因为小桂子有了表就可以看到时间回家来。这种最简单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出的是英子似乎不合乎逻辑的愿望,但是却是那么地合乎情理。

  因了这份天真,注定了英子要与秀贞母女俩一段不解的缘分,英子找到的小桂子竟是自己的好朋友妞儿。既然上苍有悲怜之心,为何促使彼此日夜牵挂的亲人相认,而终让那场雨冲毁了那个团圆的美梦?等英子从噩梦中醒来,已搬了家。火车声一定是沉重的,沉重得搬不出这个七八岁孩子的记忆。再透明的心灵已看不清这个纷杂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是啊,在英子眼里,人太多了,很难分得清好人与坏人。贼是什么样子的?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也许坏人就应该长得跟好人不一样!荒草地里遇见的那个厚嘴唇的青年,能不能算上好人呢?不然,又为何订了“我们看海去”的约会!而那个戴着草帽的'笑眯眯的男人,要了铜佛之后显得如此的和气,在英子看来那自然是“好人”。当这个乔装的“便衣儿”破了案,最终,不是有作贼模样的青年成了贼,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下只能成为坏人。英子,好人与坏人,善与恶,对与错,你看到的又是什么?

  太多的困惑英子在童年里找不到答案:宋妈为什么到家里来当奶妈?为什么赚的钱又给了人家去?最后,宋妈还是骑着小毛驴回家了,她要和她的黄板儿牙一起去过他们的生活。是的,生活还是要继续。童年却不能继续了!夹竹桃落了,英子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淡淡的文字,感觉却不是淡淡的,有着一种心酸的味道,悠悠泛起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沉静中思索,遗忘不掉的迷惘与忧伤,风干成童年的一个结。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2

  《城南旧事》这部电影,应该是在我不到20岁的时候看过的,那时,我们家还住在乡下。时间过得真快,一晃,3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早已模糊不清了。只记得,那个短发齐眉,美丽聪慧的小英子。但是,因为我自幼喜欢唱歌,所以影片中那首哀婉忧伤的主题歌【送别】我依然记忆犹新。时至今日,我还能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唱出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今年7月,我们佳木斯星期八文化沙龙组织了一次诵读活动,主题就是朗诵林海音的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直到此时,我才真正的认识了林海音,才真正了解了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才真正地走近了她的城南旧事,走进了那个混乱动荡、令人难忘的年代。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自身七岁至十三岁的那段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自传体裁的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书中描写了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温暖的一家人。它透过小主人公英子童年的经历,向世人展现了混乱时期的悲欢离合。

  这部书一共分为五个篇章,惠安管、我们去看还、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作者以一种细腻的文笔、朴实的语言,丰富的内心活动,把所有人物都塑造得活灵活现。文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铺垫有序,个性鲜明……场景描述、人物刻画、故事情节完美结合,恰如一首首含蓄且又伤感的小诗,一一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英子,聪明伶俐,天真可爱,本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她却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经历了那么多事情,那些不寻常的经历,让她学会了思考,思考那些本就不该是这个年龄要思考的问题。英子走过了一个曲折而又充满诱惑童年。一个个悲惨的故事,一个个不幸的人,他们的故事都很凄凉,很无奈,故事的结局竟然都是以悄然别离而告终。

  那个疯女人的不幸遭遇,那个即可恶又善良的'小偷,那个凄惨无助的兰姨娘,还有那些被绑在车上的青年学生。他们似乎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任人摆布,任人宰割。在英子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里,他们都是那样的无辜,那么的可怜……于是,善良的小英子决定去帮助那些可怜的人们。她先帮疯女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可是母女俩的故事却是以悲剧的形式结束;她和那个厚嘴唇的小偷早已约定“一起去看海”,可约期未到,小偷却再次被警察抓走了;只有惠安馆里的兰姨娘,在她的帮助下,勇敢地走了出去,去追寻自己的真爱,自己的归宿,勇敢地走向了幸福的彼岸……

  然而,父亲的离去,让英子终生难忘。因为,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那一瞬间,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小英子长大了。他决心要帮妈妈撑起这个破碎的家。短短几年里,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别离,这个孩子过早地结束了快乐的童年,也正是这个混乱的年代,让英子在懵懵懂懂中,感悟着苦难的人生,在苦难的人生中学会了坚强……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歌声,再一次从远方传来,幽远,低沉!我似乎真的看到了那长亭、古道、芳草、夕阳……

  这些场景,为我描绘出一幅特别伤感的画面,让我再次看到英子眼里复杂的神情。时而是别离时的无助与失落;时而又是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憧憬……

  此刻,我内心油然生出一种未曾有过情愫,像是感叹又似庆幸。与英子相比,我们这代人是多么的幸运啊,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前后对照,差别惊人。即然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宠儿,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呢!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3

  都说《城南旧事》是一部好书,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这篇小说。小说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小说主要记载了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经历,它讲述了旧北京的老故事,体现了那么一个小巷子的温馨:一座座可爱的小平房,和蔼可亲的左邻右舍,院子里奔跑嬉闹的小朋友,还有到处耸立着的老树,我陶醉于书中,简直像是身临其境。

  小说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人们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又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会馆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重病染身而长眠于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经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起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个个悄然离去,英子苦苦思索,但是始终不得其解。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浓浓的相思,深深地印在了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那一幕幕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令我久久不能自已。

  看完《城南旧事》,我感慨万千。回想我的童年,应该说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如果要让我像作者一样去采撷童年的花束,还真有些困难呢!因为我的童年和大家一样,也是在玩耍、游戏、上幼儿园中快乐的度过,生活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欢乐,然而我却缺少了作者那份细心,今后我一定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

  这次,我要推荐的书是:《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讲了以下几个小故事:“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颇有知识的德先叔叔”,“惠安馆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伙伴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这部作品有一种天真,也有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推荐的理由是这本书写得很温暖,但也让人翩然泪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惠安馆的疯女人”和“井边的小伙伴妞儿”这两个故事中展示的特别明显。这两个故事讲了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可是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听了后对她非常同情。不经意间,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无意中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可是,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让人温暖的是英子那种乐于助人的'心态,让人翩然泪下的是秀贞和妞儿最后竟然惨死在火车轮下。

  所以,我推荐这本书,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时也读读这本书。

  以前,我并不怎么喜欢看书,喜欢玩耍,但是我看过《城南旧事》之后,我变得爱看书了。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中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本书,好看的故事、书,多的是,但是,我还是最喜欢它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回忆小时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一些故事,把它们写下来,让我们也和作者一起来阅读她的回忆吧!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小英子,小英子是一位天真活泼、单纯可爱,小脑袋瓜子里充满疑问的人,她总是会表达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绝不掩饰,她和被人们称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总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定下了承诺,而且认真地听"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得知她就要离开了,英子伤心难过英子的单纯让她和别人知道的不一样:她知道秀贞的孩子是妞儿;知道自己无意间害了"小偷"我读了这本书,从英子身上体会到了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我要像小英子一样,乐于帮助别人。

  城南旧事一书中用了许多好词好句,很合适让我们去阅读。

  书是美好的,书是充满知识的,书是有教育性的,书是妙不可言的我最喜欢的书是《城南旧事》,因为它给了我知识。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

  暮色笼罩下的北平,即将迎来新一天的早晨。

  冬日的暖阳,将灿烂的晨光洒在英子的脸上。如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英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甚至司空见惯的骆驼驮来的煤,都能引发她关于春夏秋冬的联想。不由自主地,英子开始磨自己的牙——学着骆驼的样子。那清明如水的眼睛里,除了阳光什么也没有。

  多年以后,偏居海隅的林海音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看着骆驼磨牙的孩子了,那些关于北平的记忆,变幻化成一个童话:冬阳,童年,骆驼队,等等,等等。似乎小英子并非她自己,而是想象中的一个天使,她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拄着拐杖的林海音喟然长叹,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像做梦一样,曾经的人和物纷纷涌入脑海,他们曾说过的话,也久久挥之不去。惠安馆的秀贞说:看见我们家小桂子没?草丛里的男人说:我也是好人。爸爸说: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宋妈说:英子,你长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英子回过神来,原来自己还坐在门槛上,刚才的骆驼队已里去多时。

  英子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起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那是怎样一番壮美的景象啊!数不尽的水珠从四面溅起,有的撞碎在甲板上,有的洋溢到人的脸上,有的还飞到了嘴唇上有一点咸味,并且苦涩。曾经那么渴望去看海的英子,有一天终于见到了心目中的那片海,却注定要与那片大陆隔海相望了。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感动,美的东西总是叫人伤感。或许正是数十年如一日对故土一片思君令人老的眷恋之情,酝酿了这一场爆发——用厚重的文字记录下残存的记忆,名之曰《城南旧事》。

  初读《城南旧事》,与看别的小说毫无二致,不过是粗略翻过不求甚解。不同的是,时光荏苒,许多书的影子早已黯然远去,唯有《城南旧事》给人的触动历久弥新。也许正是越长大越孤单所造成的对童年的追忆,令我与这位祖母级的作家产生了共鸣。她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世界,更是一个人们内心深处殷切向往的理想世界。因为在那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不用担心一言一行的方式是否得当,只要率性而为即可,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在意一个孩子说了些什么。

  或许遗憾就在这里了,没有人会在意一个孩子的话(就算话里透出我们所没有的睿智),直到他(她)不再是一个孩子。耳畔响起了那首久违的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一代人唱响这首歌时,便有另一代人要告别童年;但永远别担心没有人来接唱,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会有孩子——这一点,正是我们所庆幸的。

  成长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只是当不再是小孩子的英子捡起满地的夹竹桃,我感到这样的成长似乎有些沉重。虽然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至此,童话一样的故事终于回到了现实。

  如果每一部小说都有它的色彩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城南旧事》将是灰色的。不过灰色也要分好几种的,如《悲惨世界》暗无天日的.灰色,《阿Q正传》荒诞无稽中捶胸顿足的灰,以及《城南旧事》这样既遥远又亲切,既朦胧又真实,一个洋溢着温馨气息的灰色世界。

  是的,灰色的温暖,用这个词概括林海音的文字再合适不过了。无论是大时代的战乱,饥寒,这些并不十分积极甚至有些叫人绝望的悲怆镜头,还是小人物的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这样或那样的悲喜剧,都逃不出北平上空那片灰暗的天空。幸亏英子还是个孩子,我们才有幸读到这样一个唯美的故事。

  后来,我梦见自己走在北平的街头,感受着灰色天空下的温馨气息。一个坐在门槛上的女孩微笑着,露出洁白的牙。她向我伸出手来,并且陶醉地朗诵着: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抓住那双小手的一刹那,我仿佛真的看见了那片海,那一片浩瀚的海。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5

  那天在新华书店闲逛,无意中拿起这本书《城南旧事》这本书,开始是被它的封面上的“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几句话所吸引。翻看后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了。这本书讲述的是林海音从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在北京的老四合院里,住着英子幸福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表述了我们儿童眼中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及我们孩子的特别的感受。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聪明善良。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他讲话,独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类的话,使英子很好奇,她觉得假装有一个小桂子很好玩,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馆和秀贞玩,听她讲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谁都说秀贞是疯子,不许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馆。但是在英子的眼里,秀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嘛。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宋妈说的话,才知道秀贞为什么会变疯的。原来,秀贞和一个借宿在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须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妈扣在了那里,一走就是六年。后来秀贞生下来一个女孩,却被她妈丢到了齐化门城根下,她从那时开始就疯了。英子从秀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疤,拜托英子帮忙找到小桂子。秀贞的眼睛下面有两个泪坑,英子的另一个好朋友妞儿也有两个泪坑,英子经常把妞儿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儿和英子哭着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说要回齐化门找她的亲生父母时,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开妞儿的头发,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块青疤。她想让秀贞和妞儿回惠安找她爸去,于是拿上妈妈的金手镯,带着妞儿跑来找秀贞了。秀贞连夜整理好行李,带着妞儿去搭火车。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儿,便使劲跑去追赶妞儿。那天夜里,又下着大雨,英子还发着烧,但她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幸亏刚好遇见了妈妈,她才不至于晕倒在马路上。英子和秀贞的真情是可贵的,中间虽然有过不快,但被她们间的快乐时光掩盖了。

  兰姨娘,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三岁时,生身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便把她卖掉了,后又沦落为风尘女子。被人赎身后,作了一个七八十岁老头的姨太太,当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后来,兰姨娘来到了英子家,兰姨娘虽然可爱,讨英子的喜欢,可英子发现兰姨娘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却把爸爸蒙在了鼓里,读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多的心眼。真是个小机灵鬼呀。于是,我便再也忘不了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了

  “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小偷对英子说的话,虽然我不喜欢偷东西的小偷,但是不知为什么,似乎是林海音的语言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个小偷很好玩,很可怜,看到他被人家抓到的时候,好像一只老鹰在欺负一只小鸡,而且还要听着周围人的骂声。给我记忆最深刻的两篇是“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驴打滚儿”,我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还以为林海音是要写驴怎么打滚儿的,可是读到最后,才知道宋妈的小栓子死了,小丫头子不见了,宋妈很伤心,宋妈和英子在找小丫头子歇息的时候,看见有人买一种叫:“驴打滚儿”的吃的,那是把黄米面煮熟了,里面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很香。可小丫头却找不到了。

  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最受感触。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儿也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落花下,一个女孩,在夕阳的余辉里静默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夹竹桃。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6

  是巧合吧!刚才手机才被《乡愁》刷屏,因为余光中先生的永远离去。下一刻,骢齡就给派下了引领八班读书会亲子阅读活动的任务,写一下《城南旧事之我们去看海》的读后感。《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英女士与余光中先生,同样是来自宝岛台湾的文学大家,同样是擅长于表达乡愁。

  在祖国大陆《城南旧事》的声名主要来自80年代一部获得过金鸡奖的电影。当时的电影不多,或许大家看过,或许又已经忘却。但当听到电影开头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又名《(骊)离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熟悉的旋律中我们似乎回到了这部充满了“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电影中。一部“豆瓣”打8。8高分的电影。

  “在家门口荒废的院落里英子发现了的张丰毅饰演小偷藏匿赃物的草堆,小偷为了供弟弟读书只得干不光彩的勾当。”电影中关于《我们看海去》的这个短篇的部分并不多。所以,为了完成骢齡派下的任务,我只好老老实实第一次阅读起《城南旧事》,特别是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我们看海去》这部分。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这是英子背诵的`国文书上的一篇。但英子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不知道金红的太阳到底是从蓝色的大海还是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同样英子也分不清大人所说的哪个是疯子,哪个是傻子,哪个是骗子,哪个是贼子。

  其实何止是文中的英子会“分不清海和天,就像分不清好人和坏人”,现实中的骢齡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我看过骢齡的读书笔记中人物分析的部分。他这么写:从“谢谢你哟!他真是和气,一定是个好人啦!”,看出:便衣警察虽让英子一眼觉得是个好人,却未必纯粹善良,他缉拿小偷可能只是为了名利;从打糖锣老人说“去,去,回家要钱去”,看出:英子对他的评价是“这老头真坏”,虽然从事正当行业,但他的品质不一定比小偷好。

  我想可能是书里最后的阅读延伸中的一段话误导了他。“透过可恨的小偷,看到了人的多面性,即使小偷也有其善良可敬的一面”在。未成年人还没有成熟全面的善恶观,他们的善恶观还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所以只要是老师或课本中导向哪个是好人,那么相反的其它人就是坏人。在他们心中不坏的人就是好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在他们心里应该还没有完全领悟到什么是一个人的多面性,什么是时代带给个人的悲哀。他们可能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英子在小偷被抓后,会依在妈妈身边,很想哭。

  阅读是需要心境的,在什么样的年纪读什么样的书,倘若你觉得一本书很难读下去,很可能是自已没读懂它,或许再过一些年来读,会疑惑于自己当年的不以为然。对于骢齡来说现在是他第一次阅读《城南旧事》,是否能读懂,读懂了多少。我并不是十分在意。在我看来“读书若望岳”,第一次看,就象是从低处望山只能是不见全貌,只见局部。第二次看,第三次看就会是在山腰或是山项上看,眼界更高,观察更能细微。

  对于我来说,因为曾经看过了这电影,所以竞管林海英的《城南旧事》这本书名声很大,我却曾经提不起阅读的兴趣。直到这次我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的文字这么美。整本书,字里行间流着林海英对童年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林海英写这本书是为了“让实际的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我似乎是读懂了作者。但是否真的读懂了?我也不知道。我想通过和骢齡的讨论和询问来获得答案。可是他对老套的询问免疫。好吧!随他吧。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无论你怀念或忘记,它就在哪里,或喜或悲。我还有骢齡都不会为了逝去的童年而惆罔,如果这就是成长。感谢读书会的活动让我们父子俩在阅读中成长。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7

  落红满地,落英飞雪。花香犹在,花影曼妙。在这种花瓣飞舞,悠然飘落,缕缕幽香,暗暗侵袭的季节。翻开那本陈旧的书——《城南旧事》,我仿佛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声熟悉的呼唤,亲切温暖又似曾相识。当我在走进那本书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场梦中,恍恍惚惚又朦朦胧胧。

  《城南旧事》那优美的文笔,那动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写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动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

  书中的主人公——英子。是位善良、聪慧,有着与别人不同想法的女孩子。英子看待事物和人的眼光比较特殊。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都想远离秀贞。而英子却成了秀贞的第一个朋友。在荒地里遇到了小偷,可当英子知道小偷是为了让弟弟能够上得起学而偷东西,便觉得他不是小偷,只是迫于生活的无奈。英子觉得小偷能够如此真挚地爱着自己的家人,爱着自己的弟弟,甚至为了亲人不惜自己犯错误,让自己背上了骂名,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是一个本质不坏的人,只要生活条件能够变好,他肯定能够热心帮助别人的。英子觉得能够不顾自己而去爱别人的'人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可爱的。所以,当小偷被警察抓走时,英子的心里隐隐流淌的都是悲伤。英子还积极地帮助和爸爸关系特殊的兰姨娘和德先叔牵线搭桥,希望本质不坏的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

  随着花瓣的片片凋落,一阵冷风吹过,爸爸的生命之花被吹落了。在那些飞落的花瓣中,夕阳下映衬着爸爸的笑容。英子强忍住眼眶里的泪,用坚强告诉自己,爸爸走了,我没有爸爸了,爸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英子知道爸爸回不来了,自己稚嫩的肩膀应该坚强起来了,该扛起这个家了。英子深切地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该为妈妈分担些了。

  爸爸走了,英子长大了。英子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可是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件件往事总是萦绕在英子的心头,总是吸引着英子不停地去回味、去咀嚼、去追寻。回忆使英子的思绪在飞舞。英子怀念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英子怀念自己童年里遇到的各种人和事,于是英子提笔写下了《城南旧事》,把自己快乐的童年时光记录在这本书里。书中的英子善良单纯,对什么事情都是执著而认真,我喜欢这样开心而善良的英子。书中的故事像二月里和煦的暖风一阵阵涤荡着我的心灵,让我享受到生活中乐趣,让我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当我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的事。我总是会想到英子,想到英子的坚强。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妈妈教我骑自行车。当时的我开心极了,一个飞步就上了自行车。刚开始我还骑得好好的,可是妈妈一松手,我便连带着自行车摔了个底朝天。一阵委屈、无助、伤心的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心里懊恼极了,委屈和懊恼像两股洪水吞没了我,好像有一股无名火无处发泄。这是自信满满的我遇到的骤然打击。我一面心里埋怨妈妈的突然放手,一面也沮丧的认为自己太没用了。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了一个人——是英子,想到了英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不放弃,不妥协。英子让我挫折沮丧的情绪得到了缓解,给了我启发,给我了教育。是呀!在爸爸去世的时候,失去依靠的英子表现得那么坚强。而我仅仅摔一次难道就对自己放弃了,我不可以因为摔倒就抱怨妈妈没有扶稳吗。于是,我重新飞步上了自行车,我握紧自行车龙头,告诉自己,我可以掌握骑自行车的方法。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不断地鼓励自己。像英子学习,你可以的。我咬紧牙关,心脏砰砰地跳动,可是摔了几次后,我就掌握了骑车的方法,学会了骑自行车。是英子在我最失落,最彷徨时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好的书本就像一个亲密的朋友,不断的在鼓励我,也像一个好的老师不停地劝戒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花在飘落,我的思绪在飞舞。花谢了,明年还会再开,英子在静静等待下一个春天。城南那个纯真的小英子,你是否还在?即使不在了,你在城南的往事永远刻在城南,你永远印在我的心中。瞧,花瓣上还印着你的笑影……

  合上书,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8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题记

  《城南旧事》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六岁的小姑娘英子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里的童年生活。在这里,她认识了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一个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的年轻人,打破了英子家宁静的兰姨娘。同时,她也体会到了父亲病逝的痛苦。这本书是布置给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也借此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很多年之后再来看这本书也别有一番滋味。

  故事情节简单,故事蕴含却不简单。说它是儿童文学,却因其中意识流的写作风格和平行的写作手法需要反复去捉摸。轻合上书页,触动的文字跳动在心坎儿上,童年的流逝竟在怀念间渐行渐远。童年似乎是充斥着踢毽子、跳皮筋、掷识字、拍画片、打弹珠简单快乐的课间活动,是放学后坐在电视机前等待《大风车》的那一份迫不及待,抑或是笼罩在“非典”期间恐惧下,渗漏被停课的那一点小确幸。我们茫茫然的长大,没有开始童年的庄重仪式,竟也没有小学毕业典礼上那份对童年的郑重告别。

  理性的思绪把我从对童年的怀念中拉了回来。“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一直萦绕在我耳畔,“哪个是疯子,哪个是傻子,哪个是骗子,哪个是贼子,我分也分不清。”“我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分不清这些,就像我分不清海跟天一样。”别人眼中的秀贞是疯子,是傻子,而作者眼中的秀贞不过是对爱情抱有幻想的痴情女子,因失去孩子痛苦到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悲惨人物。别人眼中的厚嘴唇青年男子是贼子,是受众人唾弃的众矢之的,而作者眼中他是为了弟弟上学而甘愿牺牲自己的老实男子。这世间哪有那么多的非黑即白。天空究竟是倒映着海,还是海的倒影?叶究竟是风的追随,还是树的不挽留?或许我们都像英子一样分不清好人与坏人,就像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一样。

  小时候我总喜欢把人按“好人”和“坏人”区分,把东西按“要”和“不要”区分。母亲很爱看谍战片。每次和母亲一起看家里二十寸的熊猫牌彩电时,我总爱追着她问,“这个人是不是好人?”“那个人呢?”妈妈总爱说,“这个人是敌人。”

  “敌人是不是就是坏人的意思。”

  “敌人不一定就是坏人。”

  “为什么呢?敌人还不是坏人吗?那什么样的人是坏人?”

  那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呢?这个问题妈妈一直没有回答,在后来的日子也一直没有答案。

  今天晚饭间,刚学会走路的儿子拿着自己的小鞋子摇摇晃晃地走到餐桌边,把小鞋子往餐桌上一扔。我脱口而出,“鞋子脏,不可以放在餐桌上。”

  鞋子脏吗?昨天刚清洗晒干的鞋子。鞋子本身不是肮脏的,然而把它放到餐桌边上就是肮脏的。东西的“要”与“不要”是一个相对的观念,就好比“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那么人呢?复杂的多。这像是那个著名的道德两难问题。法律从人们的'行为表现来判定犯不犯法,而道德往往从行为表现的原因看有没有道德。我们可以简单地说那个厚嘴唇的年轻男子偷东西就是“坏人”,但却无法简单地说那个厚嘴唇的年轻男子因为供养弟弟上学而不得已偷东西就是“坏人”。因此,在《惠安馆传奇》一章中,作者通过小英子生病时现实和幻觉的交替情境这种意识流的手法表达希望秀贞有个好结局的美好愿望。希望她能去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样一个对爱情充满期待、幻想,心中有爱的人不该成为人们口中的“疯子”。作者希望她能乘上“那条船,慢慢儿地往天边上挪动,仿佛上了船,心是飘的。”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去看看那是蔚蓝的天空还是湛蓝的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去看看我们从前的光景和岁月里的人儿。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9

  城南旧事读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伴随着这淡淡忧伤的旋律,轻轻地走近英子的世界......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英子一家迁入北京,雇了奶母宋妈。胡同的第一家就是惠安馆,据说那里住着一个疯女人秀贞,连秀贞的父母都这样说。到处设防的大人时刻不忘提醒自己的孩子,远离疯子。直到英子与疯子打作一团,疯子的谜底才慢慢揭开。她真的疯了吗?还是只是父母传言她疯了,才不得不“被疯”?心爱的穷大学生为了要娶自己,说是回家卖地,结果一走就是6年,从此音信全无;未婚先育生下女儿小桂子,还没来得及好好看一眼,便被自己的母亲悄悄丢掉。从此,她成了大家眼中的'疯女人,讲着千真万确的大实话,却被人当作风言风语,秀贞的父母宁愿让世人以为女儿疯了,也不愿失去名节。是的,她前一秒还活在过去,后一秒便跳回到当下,前一秒还在回忆与思康的甜蜜,后一秒便想起丢失的女儿小桂子。这个疯女人有空便给小桂子做衣服,做了一套又一套,却看不到小桂子的身影。天欲绝人之处,秀贞苦寻不到的小桂子居然近在眼前,就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英子最终使母女二人团圆,二人相认之后便决定坐火车去找思康。只是,故事戛然而止,英子从此大病一场,醒来之后发现临走前送给秀贞的路费都还在,而到头来大人们依旧以为秀贞只是个拐骗小孩的疯子……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好坏仅在一念之间。

  “我们看海去”写的是一个小偷的故事,而这个人却是整本书里英子唯一喜欢的男人。这个男人厚厚的嘴唇,一脸老实相,很快跟英子成了好朋友。他曾经吃喝嫖赌,拜光所有家业,母亲为他哭瞎双眼。他于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开始撑起整个家,决心挣足够多的钱让憧憬出国留学的学霸弟弟实现梦想。只是,没有任何技能的他能做什么呢?他选择了光明正大收破烂,鬼鬼祟祟做小偷。可怜的英子,无意间给便衣警察提供了线索,眼睁睁看着他被警察带走......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兰姨娘是别人的姨娘,妩媚妖娆,25岁的样子,被68岁的丈夫一家赶出家门,寄居在英子家里。就在英子的母亲大着肚子,24岁怀着第7个孩子的时候,父亲跟兰姨娘玩起了暧昧,顿时父亲的美好形象崩塌了。还好只是虚惊一场。古灵精怪的英子8岁就巧妙化解了这场家庭矛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赶走了两个敌人(兰姨娘和四眼狗),令父亲错愕不已,空有一腔怒火和无奈……

  男人虐我千百遍,我却待他如初恋

  宋妈应是本书最可怜的人儿,平时只见她逗嘴宠小孩,有说有笑,却不料有如此悲惨的故事。嫁个男人又丑又没出息,还吃喝赌上瘾,更可恶的是家暴。无奈宋妈只好离开丈夫找了个奶妈的工作,丢下襁褓中的儿子去喂养别人的孩子。可惜造化弄人,纵然把挣来的钱全给丈夫,却落得个儿子死了两年而不知,女儿被丈夫送人的下场。只是,最让我痛心的是那结局,宋妈居然跟那个因贪赌而让儿子溺水身亡,把女儿送与他人的男人回去了,还要再跟他生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转眼间英子12岁了,小学要毕业了,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成了爸爸的骄傲。可惜,爸爸却走了。纵然他曾经沾花惹草(未成功),他却不愧为一个好父亲。他是一个严父,教孩子有原则,却又对孩子充满爱意,又有生活情调的一个人。而童年,随着父亲的离世,永远离去了。于是,耳边又响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这首歌在耳畔响起,都会让我觉得心弦触动、略带伤感。歌声里,我仿佛一次次走进《城南旧事》,看到了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看到了疯疯癫癫的秀贞,看到了身世可怜的妞儿,也看到了儿时快乐单纯的自己和这渐行渐远的美好童年……

  虽看过的名著不少,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却是我最喜欢、也是最震撼我心灵的一本。逐页翻去,徜徉其中,感觉童年似一首淡雅的小诗,华丽而纯洁;时光如安静的流水,又如缓缓的驼队,淡泊而纯净。从《惠安馆》到《我们看海去》再到《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的主人公小英子用她天真、无邪的双眼观察大人的世界,感受无尽的喜怒哀愁、悲欢离合。文章作者虽没有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童眼中的老北京,但你会觉得自己就是在和主人公同行,心里满是感动和温暖;穿行在字里行间,每一个小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恍如那每一言每一语说的都是自己。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落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小英子一直铭记父亲的教诲,努力拼搏,去完成父亲六年前对他的期望。看着她拼尽全力的样子,我想到了自己。是啊,自己不也是这样吗!为了让我拥有自己喜欢的爱好,很小的时候,妈妈就送我去学习吉他弹唱,从简单的和弦到单曲的弹奏,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手指在琴弦上划过,有疼也有快乐——为了我爱的音乐,也为了亲手弹唱妈妈喜欢的歌曲,再苦也是值得!终于有一天,我成功了。六一汇演,我和小伙伴一起走上舞台,用自己稚嫩但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人群中,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妈妈会心的微笑。可是小英子到了完成愿望的那一天,她父亲却病倒了!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女儿只能戴着一朵夹竹桃花代表父亲的心情。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文中写小英子父亲病危,以花落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到逝世。“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看见你上台时一样。”看着爸爸给小英子的话,我好想哭——不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番风顺的,但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爱都是那样相似,又是那样深,她爸爸如此,我妈妈更是如此!英子勇敢面对现实,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结尾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我沉默不语、泪流满面,为小英子的坚强,也为她那即将逝去的童年。突然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也真正明白了自己在台上表演的快乐——不是为了被关注的内心满足,而是承载着妈妈的期望,或许,我拥有快乐才是她最看中的。而我,每一次琴弦拨动,我都会倾尽真心,因为我想唱出的是一个梦,有我的,小英子的,还有更多没有上台的孩子的梦想……

  时光匆匆,转眼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暮然回首,童年如这满地零落的花瓣儿,随风、随风……月光之下,我怀抱吉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乐音清婉,星光点点。未来会怎样?管它呢!我会像小英子一样坚强前行,带着儿时的快乐和童年的梦想……

  小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结合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概括的非常详细,让人一目了然,让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情不自禁想拿起书看个究竟。小作者语言流畅,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对小英子的世界洞察彻底,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已经沉浸在这本书里,每一件事犹如亲身经历一样,特别是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已经展示了小作者一定的写作技巧和个人风格。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1

  “芳草碧边天……”这个旋律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英子,这个善良、真诚、纯洁的小女孩更使我难以忘怀。

  这本书是描写旧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童年的骆驼队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间英子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也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开始走进故事里:在惠安馆内被称做疯子的姑娘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风声的德先叔、被施家赶出来留宿英子家的兰姨娘、英子家的仆人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会她许多道理的人。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惠安馆那章。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类的话,使英子很好奇,她觉得假装有一个小桂子很好玩,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馆和秀贞玩,听她讲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谁都说秀贞是疯子,不许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馆。但是在英子的眼里,秀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嘛。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宋妈说的话,才知道秀贞为什么会变疯的。原来,秀贞和一个借宿在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须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妈扣在了那里,一走就是六年。后来秀贞生下来一个女孩,却被她妈丢到了齐化门城根下,她从那时开始就疯了。英子从秀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疤,拜托英子帮忙找到小桂子。秀贞的眼睛下面有两个泪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也有两个泪坑,英子经常把妞儿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儿和英子哭着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说要回齐化门找她的亲生父母时,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开妞儿的头发,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块青疤。她想让秀贞和妞儿回惠安找她爸去,于是拿上妈妈的金手镯,带着妞儿跑去找秀贞了。秀贞连夜整理好行李,带着妞儿去搭火车。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儿,便使劲跑去追赶妞儿。那天夜里,又下着大雨,英子还发着烧,但她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幸亏刚好遇见了妈妈,她才不至于晕倒在马路上。后来,英子有一次听妈妈说原来那天晚上秀贞和妞儿被压在了火车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她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淌过泪坑流到嘴边了。书中的英子用自己幼嫩的眼光看着这个杂乱的社会,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特别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因为她觉得太阳是从碧蓝的大海上升上来的,但是它也是从淡蓝的天空上升上来的呀。而她更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乐于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为了别人家一家团聚,竟把妈妈的金手镯都拿去给别人做盘缠,这是件几乎连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爱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这本书也是林海音为了怀念她的那个难忘的童年而写的。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2

  这本小说小时候就看过,依稀记得宋妈总是把鸡毛掸子掸来掸去,灰尘浮到空中反倒多了,依稀记得老北京胡同里驴打滚的味道很香,依稀记得英子去上学学到了一首唱着长亭外古道边的离别之歌。剩下的,我都记不得了。

  这回重读,才发现这本书不只是在写童年的温暖与离别。作者也说,不要去探究这些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没必要纠结是不是虚构的。其实就算是亲身经历的回忆,时隔多年,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肯定也是模糊的。

  像梦,遥远的好像那不是自己经历的,而是某日的一场梦,也像英子在下大雨时发高烧做的那场梦一样。英子昏昏沉沉的发烧了,就好像我也跟着糊糊涂涂的发烧了一样晕晕乎乎的。

  就是这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谁能分的清呢?对于惠安馆的秀贞和抱养的妞儿,其实连是不是真的亲生的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通过英子一些零星的对照重合点而判断的,许是烧糊涂了才觉得二人很像或者根本就把两个人的身世混淆了也说不定。

  其实秀贞和妞儿的结局,作者说的很隐晦,并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英子娘和宋妈的对话中隐约猜出二人死在了火车下。可是细想起来又感觉不太对劲,英子送给秀贞的东西怎么回到英子娘手里的。而且英子娘都特意询问宋妈是否把妞儿的那两件衣服烧掉就足以说明对去世人的物品的嫌嫌,还要搬家,怎么还肯把手镯戴在手上。

  对于小桂子她爹,就像是一个谜,如同萧红的汪恩甲。虽然自己下意识的认为就是抛弃了女方而选择不回来,但还是像秀贞一样存有一丝希望是他真的遇上了什么事没办法回来。在那个年代,交通通讯都不便利,二人分开若是想重聚,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

  退一步讲,秀贞是要带小桂子去找思康的。可结果却是秀贞和小桂子会死在火车下,这是否暗示了思康其实已死的事实,而他们会在天堂相见呢?

  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其实很难分的清楚。英子不认为秀贞是疯子,也不认为那个小偷做了什么错事,还答应约定和他一起去看海。我认为英子一点也不天真,而是小小年纪就很成熟。我小时候就认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直到越来越长大,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纵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依然还是会同情和理解他们。

  但是英子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那个男人藏在草丛里的是偷来的东西可还是愿意帮他保守秘密,愿意和他交朋友聊天,听他倾诉苦衷。这足以证明她的内心有了自己的判断。包括她做出了帮助秀贞和妞儿的事情,刻意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在一起,若是再我那个年纪,绝不会有她那样的大胆。

  这个世界很复杂,有时会天遂人愿,有时会弄巧成拙。尽管除了兰姨娘,其他人的结局都没有令人满意,甚至因为英子,秀贞和妞儿失去生命,小偷被捕,可是英子做了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的,就足够有勇气了。

  宋妈也是一个可怜人,其实在那个年代,社会也并不稳定,英子的家庭很好,可以有个不错的院子种满了花,英子娘可以生很多孩子,可以请奶妈照顾,还可以有几间空屋子给像兰姨娘和德先叔那样需要帮助的人住下。

  但是并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这样的条件,更多的'还是那些穷苦且衣食无着落的人们。现实就是这样残酷,英子这么不错的条件本该让她的童年更加快乐一点,结果还没来得及长大父亲就去世了。

  其实小说里对父亲的着墨并不是那么多,但是字里行间都有父亲的身影,父亲的爱是疏远而伟大的爱。英子爹其实也并不完美,但英子为人处世的态度确是遗传了父亲,乐于助人,热爱生活。

  而英子这么小却要承受这么大的打击,作为长女又要肩负起沉重的责任。读到最后,只是希望英子可以在历经风雨成长的路上安安稳稳的走过去,带着那些过去的回忆并保持那份纯真活着。我相信,等到来年,夹竹桃会再次开花。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3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多情和伤感奏响了离别的序曲。

  ——题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随着歌声,我的思绪恍惚回到了二十世纪北京女孩英子所居住的那条胡同,仿佛又走进了她用心滋润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旧事”。如同一扇古旧的铜门,轻叩,推开,便融入了历史与另一种生活。

  凝眸远眺,从那胡同尽头蹦跳而来的便是六岁的英子。二十世纪末,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一家居住在北京新帘子胡同,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结为了朋友,并帮助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在寻找爸爸的途中,母女俩双双惨死在火车轮下。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她又结识了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为了供弟弟读书,不得不去偷东西。不久,警察抓走了他。在遭遇了一连串不幸后,英子的爸爸又因肺病而去世。英子随家人乘上了远行的马车,告别了这片令人伤心的地方。与朋友的离别,与兰姨娘和宋妈的离别,还有与爸爸的生死离别,英子的童年就在一次次的离别中溜走了。定格在英子的脑海中,也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代的苏轼曾经说过这样的千古名句,让我渐渐懂得,离别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我的童年也总是充满离愁别绪。从出生到七岁,这段童年时光我是在李家度过的。这是浙西一个偏远的小镇,这里民风淳朴。三岁那年的正月我就进了幼儿园,从而结识了许许多多的的小伙伴。后来,爸爸在新安江买了房子,我也就顺理成章地到明镜小学入了学。还没来得及和小伙伴们,还有大吴老师、小吴老师、COCO老师告个别,哪怕一次简短的见面都没有。纵使心里有千般牵挂,万分不舍,但还是分开了,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无奈,一晃都上五年级了,多想回去看看我的小伙伴和老师们啊。

  其实,每年都回去,可是很难得碰到之前的小伙伴,不过,现在我有了个新玩伴。他叫乐乐,比我小三四岁,全身黑不溜秋,像乡下小溪里的一条小泥鳅,他很调皮,也很能干。每次回去,他总是来找我玩,我们一起疯,打鸟、捉鱼、捞虾,摘野果,这个时候,好像一切烦恼都没有了。遗憾的是,因为上学的缘故,每次回去呆的时间都不长,有时住一夜,有时住两个晚上,有时甚至当天就回新安江。分别的时候,乐乐总是追着爸爸的车子,一边跑一边喊:“天天姐姐,天天姐姐……”那一刻,我真想留下来再好好陪他玩,但是我想,一段时间就要回来的,心里也就坦然了很多。

  回去,不仅可以跟乐乐一起玩耍,更重要的是看望年迈的爷爷,还有爷爷家里养的一条小狗——皮皮。爷爷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精神也很好。爷爷喜欢喝酒,每次喝酒后都比较唠叨,可能是很久没人陪他聊天吧。但是很疼我,家里有好吃的都留给我,临行时,还大包小包地往爸爸车子里面塞,说:“这是自己家里种的南瓜,糯糯的、粉粉的,很好吃;这是土鸡蛋,是我一天天攒起来的……”爷爷家的皮皮很可爱、很聪明,并不像名字那样调皮。每次回家,它老远就来迎接我,一下车,就跳到我身上,还近乎呜咽地叫起来。我想,它一定是在撒娇吧。我走到哪,它就跟到哪,有时山上也跟着去。我也总是给它带点美食——骨头之类的。又要回新安江了, 皮皮又要和我短暂告别了,这时,它反而不叫了,总是那么沉默,沉默到让人心痛。我真想把它带到新安江来,可是我不能,因为皮皮没有“身份证”,再说,我也没有时间陪它。

  英子的童年固然多姿多彩,却又点缀着淡淡的忧伤,充满着离愁别绪。“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的童年也有离别,离别固然令人黯然神伤,却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端。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4

  如果你像对待一顶旧帽子一样把自己的童年抛到一边,把童年像一个不用了的电话号码一样忘得一干二净,那你真是愚蠢至极。

  ——题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一首淡淡的离别歌谣在《城南旧事》中浮现。

  《城南旧事》里耐人寻味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带进那个残酷又值得怀念的老北京,将作者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真善美的呼唤娓娓道来,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地、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的表达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令人潸然泪下的《惠安馆》,内心惆怅万千的《我们看海去》,悲伤的《兰姨娘》,充满不舍的《驴打滚儿》,让人感到一种父亲的爱,让人感觉到一种复杂而真诚的暖意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再不是小孩子了》,都在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全文以作者的'童年作为串连,讲述了当时可爱天真的小英子对于各种人的信任,没想到主角总是离她而去,正如她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在老房子时,她认识了在惠安馆里每天都在等小桂子的“疯”女人秀贞。她日日夜夜地寻找被狠心丢弃的孩子小桂子,英子同情极了,决定帮助她寻找小桂子。有一天,英子发现小伙伴小妞子和小桂子的身世一样,惊奇的发现小妞子就是小桂子。她让秀贞和小妞子,并且送走了她们。但是,与小桂子和秀贞是至交的英子却伤心至极,她们一起照顾过的小黄鸡被宋妈杀了,她昏迷了许多天,终于醒来了,但听到了一个噩耗:小桂子和秀贞被火车压死了。在新房子里,英子认识了一个男人。他厚厚的嘴唇,亮亮的光明顶上有几根头发。英子知道这个男人为了弟弟上学而去偷别人的东西,英子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幸的是,他们在草丛里的交谈被警察密探发现了,把这个男人抓走了。英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她很同情他又觉得他是坏人,内心惆怅万千。过了一阵子,英子家里来了一个特殊的人——爸爸的朋友兰姨娘。她打小就被狠心的父母卖了,弄到了戏院做青楼女。后来又被迫嫁给了施大爷做姨太太,后来,她看清了施大爷的丑恶嘴脸,毅然决定离开,并来到了英子家,经过英子牵线搭桥,她与文化青年德先相识,一起奔向美好的未来。英子与兰姨娘的感情非常深厚,这一走,英子内心,又想哭了。后来,英子经历了一件她这一生最惋惜和伤心的事——奶妈宋妈走了。从小对她照顾无微不至的宋妈走了,她再也没有可以伺候她、任她发脾气的人了,妈妈非常严厉,也再也没有出气罐了。命苦的宋妈坚贞不屈,自己的女儿早天夭折,儿子又被狠心的丈夫买了,而这个狠心的丈夫还逼她回乡下去种田,宋妈不得不离开了在这里呆了十年的地方——英子家。宋妈走前嘱咐她:“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家里人争光。你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要照顾弟弟妹妹啊!”这句话一直回响在英子的耳边,她时刻铭记,好好学习,在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正在她高兴的时候,死神降临在了英子爸爸的头上。当英子在演讲台上讲述自己这一刻的想法时,爸爸也紧跟着死去了。英子伤心欲绝,回想起小时候自己不懂事,惹爸爸生气,但是父爱又无处不在,英子怎么也报答不了。她真正明白了:爸爸的花儿已经落了,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要照顾妈妈和弟弟妹妹了。她的童年遭遇了许多的事,坎坷起伏,但英子都坚强的走过去了,直到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林海音,也是《城南旧事》的作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花儿也落了,英子也长大了,最可贵的童年也过去了。伴着这淡淡哀愁,我又一次翻开了《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15

  我看完了林海音着作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里人物有:英子(林海音的小名)、骆驼队的领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宋妈、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

  这些人都陪过书中的小主人公——英子在一起,在看第一章的时候,作者介绍了骆驼,它们的神态、细嚼慢咽的动作,个个都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似乎身临其境;第二章讲了好几个人,宋妈、妞儿和疯子——秀贞,在惠安馆里,开始作者还以为秀贞是和她玩“过家家”,后来英子把她那块很漂亮的表送给了秀贞;英子记得,秀贞跟她说过,小桂子(就是秀贞的孩子)脖子后头正中间有一块青色的胎记,而妞儿的脖子后边正中间也有一块胎记,于是,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秀贞立马带着妞儿赶火车去了;因为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英子发高烧,昏迷了十天。

  第三章的题目很有趣,是:“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小偷儿跟英子说的,虽然我不喜欢偷东西的小偷,但是不知为什么,似乎是林海音的语言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个小偷很好玩,很可怜,看到他被人家抓到的时候,好像一只老鹰在欺负一只小鸡,而且还要听着周围人的骂声。

  第四章题目就很明显了,题目是:“兰姨娘。”这章里讲的是德先叔和兰姨娘,德先叔是一个大学生,因为那时候要枪毙大学生,于是躲到了英子家里来;后来兰姨娘也来了,雇她的人家不要她了;后来,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第五章的题目也很新颖,是:“驴打滚儿。”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以为林海音要写驴怎样打滚儿的。结果不是;内容主要是,宋妈的'小栓子死了,小丫头子不见了,宋妈很伤心,宋妈和英子在找小丫头子歇息的时候,看见有人买一种叫:“驴打滚儿”的吃的,那是把黄米面煮熟了,里面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很香;找不到小丫头子了,宋妈就骑着驴走了。

  最后一章,题目让觉得有些伤感:“爸爸的花儿落了。”没错,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儿也落了。

  《城南旧事》一本很好的书,悲悲喜喜,快快乐乐,都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从喜到悲,这本书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是一本你看完了放不下、还要看一遍的书。

  书中的一切,是那么的杂乱,又是那么的有序。它虽然记录了许多不同的人物,但每一个却都给人们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形象。就像宋妈,兰姨娘,年轻人,德先叔一样,他们都被当时的社会所唾弃,可他们最后还是以一种最高尚的身份所离去。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更是一个梦的开端,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滋润着我们内心的沉闷与寂寞,在童年时留下的人与事,是难忘的,更是永恒的。正如爸爸,宋妈,兰姨娘,疯女人,他们都永远不会在英子记忆里消失,永远都不会。

  小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透明得不带一丝杂质。就像英子看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她以一种理解的态度去接纳她,因为就只有她能理解疯子不为人所知的苦。也像是英子看年轻人,看兰姨娘,看宋妈,英子对她们都有着疑惑,可英子从来都是以真心对她们的。不像大人,只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周围的一切。

  是啊!为什么人们只是要在自己的心上锁上一把锁呢?为什么人们总是不肯相信任何人呢?

  长大后,当我们受伤了,就会把自己包裹起来,心更是封锁起来,就这样,我们与外界的人就会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有距离的。

  就这样,生活还在继续着,可童年却不能再继续了,在慢慢的长大中,许多人都离开了英子。我想,正如生活一般,是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城南旧事》心得12-12

城南旧事 经典句子04-02

读城南旧事心得01-06

《城南旧事》阅读心得04-02

城南旧事阅读心得04-23

城南旧事的阅读心得09-07

城南旧事精彩片段04-02

城南旧事的阅读心得12-07

城南旧事推荐作文07-26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