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时间:2023-09-08 08:10:23 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要投稿

城南旧事读后感常用(14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南旧事读后感常用(14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

  住在北京城南的英子是个六岁的小女孩儿。

  在惠安馆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奈何小桂子不受家人待捡,被扔到了城根下,生死不明。热心的英子得知秀贞的遭遇后,决定帮她寻找女儿。英子的.小伙伴,妞儿与小桂子身世相似,脖子后面也有块青迹,证明他就是小桂子。在一个雨夜妞儿与秀贞在赶火车时遭遇了不幸……

  后来英子一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在新家附近的荒草园里,英子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男青年,并约定和他一起去看海。这位男青年为了供他那爱读书的弟弟,为了养活家人不得不当上了小偷,其实这小偷之前也是好人,只不过当时社会现实却逼良为盗。在小英子那纯洁善良的目光背后,她不经意间又害了男青年,所以男青年被警察抓走了,所谓的看海也没了下文。

  兰姨娘,德先叔他们都因为英子爸爸的热心留在了英子家。可是英子不久便发现了爸爸喜欢兰姨娘,因此和妈妈生了缝隙,英子很同情妈妈,于是撮合了兰姨娘和同住在家里的德先叔,兰姨娘和德先叔最后一起开心幸福的走了。

  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有一天,宋妈的丈夫来了,但是他没有带小栓子来,在宋妈的逼问下,得知小栓子已经死了,宋妈非常伤心,带着英子去找丫头子,然而并没有找到,于是宋妈决定回到家乡。

  英子参加了自己的小学毕业典礼,爸爸同时也得了肺病,不久便去世了。英子毕业典礼回来后,看到满院子的夹竹桃落了,英子长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这学期我六年级毕业了,我的好朋友都到了不同的学校,或是已经回老家,暑假聚会送别后,好像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开学后,课堂上再也看不到他们熟悉的身影,课间再也听不到一起嬉戏打闹的笑声,一个人时,我心里还是有着淡淡的失落与想念。

  一个周末,我们全家去看电影。路上我趴在车座往后看风景,目光落到后挡风玻璃下的一个纸飞机上,触景生情,忍不住“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顿时泪流满面。因为这是毕业那天我们三个人一起玩过的纸飞机。问清楚缘由后,妈妈对我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会有无数这样的离别伴随你,同学、老师、朋友、亲人、父母,谁都不可能陪伴你一辈子,你得慢慢学会面对这样的离别。好好珍惜现在正拥有的!擦干眼泪,想念了就打个电话聊聊嘛。

  我比小英子幸运,因为现在科技发达了,我和我的伙伴约好,每当周末有空时就视频通话。聊聊我们分别后各自的学习、生活、见闻,看看长高了没有,谁有什么收获。

  同学友谊难忘记,耳边不时响起熟悉的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地之角……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我拿起圆号不由自主地吹了起来。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2

  童真,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鸳”的欢乐?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模样?还是“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明月的悠闲”?这些如果跟《城南旧事》比起来,什么都不算。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小时候在北京的一些闲杂琐事,在这里,有不明事理,稚嫩可爱的英子(作者),还有平时老唠叨好的妈妈,打英子不忍得打的爸爸,照顾好的宋妈,苦苦寻找小桂子的秀贞,模样憨厚的.却是一个盗贼的厚嘴唇的年轻人……整本书的眼光与我们现在的眼光截然不同,似乎看着看着就忘记了,世间的不公平与丑陋,更加发现了人间处处的真善美。

  在《城南旧事》中有这样一段话:

  她的腿很瘦吗?怎么风一吹那裤子,显得那么晃荡。好浑身都瘦,刚才蹲下来伏在我的胸前时,我看那块后背脊,平板儿似的。

  这是一段对秀贞的描写,唉!在当时贫困的北平(北京),连遭被思康(她老公)的抛弃,再加上小桂子的失踪,天天愁眉不展的秀贞是雪上加霜,整天唉声叹气。而当时的人却将这样的行为视为疯子,这真让我迷惑不解。不就是一个想念孩子,想念亲人吗?古之为母者,想念孩子,其也平常,为何以“疯子”之名嘲之!大家都是做妈妈的,想念孩子也很正常,互相体谅一下不行吗?而秀贞都已经瘦成那样,难道不是北京人对她的嘲笑所致?

  古人云:“窥一班,可见全豹”。所以然,以小见大,这个现象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当时的北平是战乱之时,政府昏庸无能,跟 老舍写的《骆驼祥子》写得差不多一个情景,八旗兵到处掠夺,而见到日军落荒而逃,而尽管有各类人士纷纷救世,但是光闹革命就被枪毙,每天死的人不计其数,而大多数是一些有才干的大学生,而英子只是用另一种方式看待罢了。

  童年呀!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繁星》

  不错呀!英子即是林海音童年的梦,也是英子小时候那经历才使林海音有现在的成就。林海音就像这首诗一样,恍兮惚兮的,惚兮恍兮的,有笑有哭有酸有苦。童年的快乐,像刻在石头上,永远就忘不了,童年的烦恼,像风吹拂着沙子,过一会儿就忘了。童年可贵,是国为好有不同的眼光看人,童年可贵,是因为好有幼稚的想法,童年可贵,是国为好没瑕庇。

  辛弃疾曾经说过:“最喜小儿亡,溪头卧剥莲蓬”。童年为什么令人浮想联翩?童年 为什么值得我们回忆?

  是因为有童真的眼光!

  以童真之眼,观世界之艳,与常人所异。所以说,我们要珍惜童年生活,对于那些的快乐与烦恼,更可以成为宝贵的回忆。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3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日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这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4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是她的代表作。

  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不料被火车压死。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后来,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味道不对,英子很伤心,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爸爸很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着爸爸的离开,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的长大了。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

  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她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所以影片中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像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5

  早就读过《城南旧事》这本小说,但开始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到每个文字里,去感受作者的心声。

  午后,我再次翻开这本冷落已久的书,想细品林海音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虽然书页已微微泛黄,但书中包含的感情依旧动人心弦。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美丽的符号,童年,是梦中的天真,是天真里的爱,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阅读《城南旧事》时,我的心头总会微微荡漾起感动的波澜,因为很少看到那么纯净的故事。英子从不刻意地表达心事,只是从一句言辞、一幅场景中体现一个孩子眼中的人情世故。在她毫无喧嚣的心中,每一个人都值得信任,每一段故事都是财富。它拥有与妞儿最纯洁的友谊,她们互相关心,为对方无条件地着想;她感受到了秀贞最刻骨铭心的思念,秀贞心中永远抱着一丝希望。她也目睹了旧社会的穷苦,没钱的`无奈和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可贵的情感,它们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渗入脑海中……在书中,这个6岁的小女孩竟然懂得友谊、懂得爱,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在鼓舞着她成长吧。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拥有一颗纯真的心。那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的记忆里,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暖的感情,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是通过一个场景,从容地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样温厚淳和,单薄纯净,恒久温馨,满是人间烟火,却无半点追逐名利之心。

  花落人去,要去学会那一份灵魂留下的遗嘱……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回忆,只留给我们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似……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深吸了一口气,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同样感受着成长的经历,思考着生活的来之不易,其实,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跟那时候的英子一样,只是环境在变,自然在变,因而人也在变。

  房间里突然间洋溢着幸福的滋味,我仿佛对幸福有了一种更深层的诠释。

  名师点评: 读小作者的文章,真的是一种享受,文章的语言优美清新,像清泉一样缓缓地流过读者的心间,让读者陶醉。在这篇文章中,小作者向读者介绍了《城南旧事》这本小说,讲述了英子的故事,英子的单纯让读者喜爱,英子与妞儿纯洁的友谊让读者感动。小作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展现出了小作者较强的鉴赏能力。

  小作者这篇文章展现出了《城南旧事》这本小说的精彩之处,能够加深读者对这本书的印象并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本文开头自然,结尾圆满,对《城南旧事》的评价中肯,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它拥有与妞儿最纯洁的友谊,她们互相关心”中的“它”改为“她”。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6

  翻开一页页的油墨馨香,思考一个个的人生哲理,我喜欢《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本神奇而美妙的书,让我感悟出真实的世界,为我呈出绝美的风景。翻过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幽的古城墙的味儿,老北京的画面,久久无法在我脑海中散去……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人、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妈、爱花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相貌犹在,却又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日子,深深地印在她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打动着我。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走进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脑海中,大家与英子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对英子做出危险的事。当看到英子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帮助她们母女重逢,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她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此时,我不禁为英子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就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在鼓舞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时而心惊肉跳,时而轻松自在,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从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真的心灵,正是因为她有这样的一颗心,她的童年才会如此快乐,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中升上来的呢?”在英子幼小而纯洁的内心,没有太多的对错之分。当人们只知道小偷的可恨,全然不管一个青年为何要走上犯罪偷窃的道路,只有善良的英子,愿意去倾听一个小偷的故事,愿意去帮助一个小偷,订下一起去看海的约定。

  虽然城南旧事的故事看后叫人心酸,可是它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漏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在眼前,作者的写作世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他能使我们从中悟出很多道理。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7

  随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抚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歌声,我仿佛走进了二十世纪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条胡同,仿佛又走进了她用心滋润和孕育着的那段“城南旧事”。

  几十年前,六岁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中,他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他从不在自己心灵的世界中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结识了第一个朋友:“疯女人”秀珍,秀珍的女儿小桂子被家人遗弃,生死未卜,在英子的帮助下,认出小伙伴妞儿就是秀珍离散六年的女儿小桂子,但在她们回家途中惨死在火车轮下,母女俩惨痛的经历在后来英子人生中成为了无法忘却而又时常浮现在脑海中的噩梦。

  而后,英子乔迁到新帘子胡同,她认识到了一个以偷盗为工作的年轻人,他为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窃,英子觉得她很善良,命运本不该如此,动荡岁月的背景下,这位年轻人在英子充满童稚的眼中,既伟大,又渺小,而且不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他被英子无意揭发,并因此行窃中被抓,从此,在英子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好友。我看到的是那时的英子眼中闪烁的泪光,看不到的是英子不及后悔的心灵。

  还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英子的`奶妈——宋妈。英子一直对宋妈丢下自己的家庭,来照顾别人的做法深感不解。世事难料,在英子九岁那年,宋妈得知儿子去世,女儿被丈夫卖掉,父亲因肺病去世,悲痛欲绝。然后便随丈夫回家,留给英子的是长久的孤独,留给宋妈的是无尽的落寞。曾经的依依不舍,曾经的朝夕相伴,在离别时都悄然随风逝去,往日的悲欢离合,往日的阴晴冷暖,在失去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不久,英子的慈父也因染病在身而终埋地下。这是她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毕竟骨肉相连,血脉相通。这给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忆,父亲的音容犹在,暮然回首却只有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黄土,雨泪纷纷;一方石碑,红叶翩翩。

  童年往事在英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无法重来的童年,无法倒流的时光,无法改变的岁月。缠绕往复的悲剧轮回解释了黑暗的社会与美好祝愿之间的强烈反差。《城南旧事》这本书以小英子的经历为背景,这就给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童稚的色彩,即使是悲剧,也会使心中漾起一丝温暖,尽管小英子的童年历尽艰辛,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遇事难遂人意,人生终难完美。一生中的缺憾会有很多,英子的童年也许有天真,也有疑惑。可这毕竟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段时光。这本书揭示了英子眼中的世事变迁,也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看完这本书后掩卷沉思,英子的童年不该如此,她对生活的思索从未停止,也曾经不谙事理,对大人世界充满疑惑。但仔细回想,英子的童年经历却并不意外,城南旧事只是穷苦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童年的沉重经历是她情感深处酝酿过的一坛陈年老酒,往事辛辣而干涩,但仔细回味,就能体会到它的香醇,回味到它其中流露的人间真情。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8

  熟悉的歌声萦绕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听着,听着,脑中又浮现起那本厚厚的书——《城南旧事》,翻开洋溢着书墨香每一页找到那一段——“英子唱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她还不懂这歌词的意思,但是她唱时很想哭的,她不喜欢离别,虽然六年级的毕业同学她一个都不认识。在这同时,小英子这五彩斑斓的童年,也在这歌声中流逝了。

  《城南旧事》像一个使者,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在林海音笔触下成长的那个风水温暖的城南中流连、徘徊——我们先步入那个熟悉的椿树小胡同,那儿有热闹的惠安馆,有排着队儿的井窝子,还有快乐屋西厢房,我在那认识了梳两条辫子,聪明伶俐的主人公英子,认识了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土地庙买的小狗的尾巴的妞儿,还认识了梳着油松大辫子的“疯子”秀贞……我们再走向像一把汤匙的新帘子胡同,那儿有闹鬼房子的墙,有新华街城墙打通的兴华门,还有清香清香的马缨花,在那认识了冬天穿着一件藕荷色的旗袍,周身镶了白兔皮的边,赶时髦的韩老师,认识了藏在草堆里的厚嘴唇偷儿,认识了有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的兰姨娘,还认识那个瘦瘦高高,爱花的英子爸爸……

  《城南旧事》的文笔不像其他的那样绚烂多姿,有许多修饰,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反而字里行间都朴实无华,以一个孩子——英子的眼光去看这个真善美的世界,小英子用“真”的目光去看世界,别人眼中的“疯子”,在小英子眼中,她非但不疯,还是和善的,美丽的,充满慈爱的,是一个高尚母亲的花生,别人都躲着她,小英子却以最“真”的一面和她成了朋友;小英子用“善”的目光去看世界,妞儿在家里被当做赚钱工具,还被打被骂,小英子和可怜她,在她找到亲生母亲时,用一颗“善”的心把母亲的金镯子拿出来给这对失散多年的母女做盘缠,还在大雨中晕了过去,仍无怨无悔;小英子用“美”的目光去看世界,别人眼中低贱的小偷,在小英子眼中,这是为供弟弟上学,供母亲生活的青年,他偷窃,并不是不好的举动,这是孝心的举动,于是,这又是小英子以自己“美”的目光,“美”的心,博得的另一个厚嘴唇好朋友!

  《城南旧事》是一首曲,一首喜怒哀乐的.曲,谱出童年的童趣;《城南旧事》是一篇文,一篇回环曲折的文,道出童年的难忘;《城南旧事》是一首诗,一首悲欢离合的诗,悟出童年的飞逝!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这是小英子美好童真的梦,会伴随我的童年,《城南旧事》,这记录着一份如同日阳光般温暖美好的童年的书,更会陪伴我一生。让我谨记——童年难忘,但更易失,小英子的童年是懵懂的,有美好,也有悲伤,而我的童年要我自己把握,紧紧守住这份美好!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9

  读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大概是初中时候的事情,因为学到了语文书上的课文,对这个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去书店里买了一本书。

  书中的文字很简洁,干净利落,即使是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读起来也不会困难。最开始只是觉得书里面的文笔没有什么特别的出色之处,后来才感受到其中的深意。娓娓道来的文字让人想起琦君,都是在看似平平淡淡的描述之中留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思想并不张扬,情感也没有那种饱和般的热烈。

  英子的童年里充满了太多的离别——每一个故事,最终的结果都是有人离去。那女孩仿佛被留在原地,只能目送他人的背影。直到最后当父亲也离开英子的时候,英子迈出了成长当中最大的一步。

  小小年纪的她,不知道对那些离别会有怎样的感情呢?或许那就是一种生命的温度吧,敏感的孩子对那些离别有着不舍,也有着无奈,于是就用笔记录下来,那些离别或许就成了她生命当中最初的体验。

  林海音的字里行间有着入世的温暖,没有太多出世的疏离,或许这也就是她身上人情的体现吧。

  只是想来那个时候,我的阅读基调或许就已经奠定下来,我开始喜欢浓烈的情感,喜欢那些撕心裂肺、刻骨铭心。所以对于《城南旧事》这本书我一直没有太多特别的感情,只是在想起来的时候感到一种淡淡的怅惘。《城南旧事》读后感

  我曾读过一本描写林海音在北京生活的书,它就是《城南旧事》。

  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故事,虽然它只是后记,但仍让我受益匪浅。讲述了在冬天时,骆驼队都过来了。爸爸会跟他们谈价钱,骆驼背上都驮着两麻袋煤。人在卸煤而骆驼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他们吃草料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侯,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连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说过,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就该慢慢的。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夏天又来了,骆驼队又都不见了,“我”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我现在的童年。确实,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美好的!在童年,只有游戏,没有争夺;在童年,只有欢乐,没有悲伤;在童年,只有欢聚,没有离别!读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使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珍惜童年!童年短暂,若要等到长大了才醒悟,那就迟了。所以,从现在起,就应该把握时间,好好读书。千万不能变成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让我们一起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吧!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看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后,我便痴迷在这部小说里。

  里面的人物在林海音的笔下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里面的小英子,勇敢的宋妈,“疯女人”秀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小英子自打上一年级以来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雨,小英子怎么也不起来,她的爸爸就打了小英子一顿,最后小英子还是冒着大雨去上学。读到这里,我只觉得小英子的爸爸太不近人情了,那么严厉。可到英子在早读的时候,爸爸给她送来花夹袄,看着小英子穿上,又给了小英子几个铜子儿。啊!小英子的父亲虽然早上还气冲冲地打了小英子一顿,但这么做是为了小英子好呀!是在对小英子负责呀!这就是父爱!这种爱虽然不善言辞,但却爱得深沉,父爱如山,爸爸的严厉,爸爸对小英子严格的爱让小英子从天天迟到的学生成为每天早上等校工拉开铁栅栏的'学生之一,使小英子更加努力,更加认真。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也拥有如大海那般深的爱——父爱。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舞蹈,但是由于我的起步晚,在基本功课上总是比别人多喊一声“疼”,多流一份泪。我对舞蹈开始抗拒,有些时候装病不去上课。爸爸不论我说我有多难受,只要我能坚持,就一定要让我去上课,就算不跳也要在旁边看着,也要坚持。我熬了一节又一节课,当我所有痛苦即将喷涌而出的时候,爸爸对我说:“知道‘笨鸟先飞’吗?你虽然比别人晚学舞蹈,但你可以用你的努力去拉近你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在家天天练习,每天积累一点点,每天缩小差距一点点,日子久了,你日积月累下来的努力会让你变得更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想成功,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开始奋斗!”

  对呀!每天我比别人多练几分钟,我的努力会让我每天都进步,我相信,每天都会练习的那一个,总有一天会成为最好的那一个。“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于是,我每天做完作业就拿出练功毯,劈腿、下腰、倒立……一样一样练,在我的努力下,每次演出我都是排在最中间的那一个。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爸爸带给我鼓励,带给我相信。

  爸爸对我严格,是在对我负责,虽然没有说过那三个字,但我比谁都清楚,我的爸爸是最爱我的。父母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我,而不是我无时无刻在想着他们。

  从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开始,我要珍惜现在围绕在我身边的爱,不让他们被我不懂事的话语刺伤,爱爸妈,尊重爸妈,让他们笑口常开!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1

  用了三天的时间重温了《城南往事》这本书,重新审视了当年看这本书的心态。不记得具体是哪年曾经翻过,但是没有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去体味过作者用意,但是,这次,几次三番读到某处曾一度让我落泪。或许作者描写的那一部分正正好好契合了我曾经的经历吧!就像现在老师开班会每次点名批评或表扬时都会不自主地为自己贴标签一样,感谢作者的心思缜密让我走回到她那个年代用心体会一番……

  现在的生活过得算不上凌乱,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里所说的美好并不是不幸福,总是觉得事情很多很杂,总也理不清头绪,我相信大部分人是这样的。也或许是阶段性的吧!这时候,不妨读读书,它就像一座灯塔,灯光虽算不得耀眼夺目,但可以让有心人有个方向指引。曹文轩说过:“现在的书纷繁复杂,并不是读书越多越好”,他还提到了书分高贵血统和一般血统之分。今日所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收获颇丰。

  当我读完整本书把书合上的一瞬间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七岁时候我在干什么”?回想自己的童年,几乎一路玩着、疯着就过来了。而故事的主人公英子,她是何等的有勇有谋啊,这个词或许形容英雄比较合适,但是,此刻形容她却一点不为过。首先,英子不带着有色眼镜看秀贞这一点让我佩服!周围的邻居唯恐疯子秀贞伤害到自己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他们所代表的是社会上的一类人,我们不能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但是英子的做法非常的勇敢,她敢于瞒着家人接近秀贞走进她的内心,真心和秀贞成为朋友,并帮助秀贞找到自己的亲生女儿。一个七岁的孩子心思缜密,自己的内心竟然不言于表,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毅然偷了母亲的首饰帮秀贞母女逃走,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善良多么仗义的朋友啊!

  英子走到哪,总会发生一点让人赞叹的事情。当他们举家搬到新帘子胡同时,他又鬼使神差的认识了一个“贼”。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在反思此刻的自己,直到现在多少人还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当然好人和坏人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判断。他和英子之间的友谊是真实的,从他最后送给英子的传家手钏可以看出,他又是善良的,他能为了母亲和弟弟而去做自己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无奈。这个所谓的`贼在现在的人看来可能道德品质有悖常人的道德标准,但,好人坏人到底怎样才能说得清呢?

  最后一次落泪,是英子父亲离世。也正是她小学毕业麻烦毕业证书的那天。“爸爸的花落了,我也已经长大了”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人?望着那几个还没有长大的弟弟妹妹,责任感一下子涌上来了,当时她才13岁。她快乐的、充满探险与刺激的童年一去不复返,当往事一件件从眼前掠过,一切是那么安详、静谧,如缓缓的流水流过童年的生涯,流进再也回不去的金色童年,难免让人心生悲戚。

  读一本书,就像跟作者做了交心得朋友。它得魅力在于不动声色的让你跟着文字一起高兴、失望、惊险、刺激和心痛……你的思想就跟它一路远行。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2

  别林斯基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冰心奶奶也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不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无法生活!

  语文课上学到过一篇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文章,非常吸引我,所以就去书店找了这本书进行阅读,其中的情节非常感人……

  故事以英子的童年为引线,主要述说了三个人物:秀贞是一位非常善良、可爱的姑娘。因为与一名大学生自由相爱,生下了一个女儿——小桂子。因为在旧社会父母是不同意自由恋爱的,觉得很丢人,所以秀贞的父母赶走了大学生,将小桂子扔到了城墙根下。就这样秀贞成了“疯子”,到处找自己的孩子。旧社会的人真可怜,不能自由相爱,连自己的孩子也保护不了。

  第二个主人公是一位厚嘴唇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是他没有工作,因为要供自己的弟弟上学,不得不被迫偷东西,而他的弟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是他最大的欣慰。在旧社会穷人想找一份工作困难重重,许多人因为生活所迫,去偷去抢去乞讨,这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令人唏嘘。

  第三个主人公就是英子的奶妈宋妈,宋妈因为自己家里太穷,所以生完孩子的她只好到英子家当了奶妈,而自己的两个孩子只能由丈夫来照顾。宋妈的丈夫是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在宋妈走后,整日喝酒,无心照顾孩子,以致自己的儿子因为跑出去玩,掉进河里淹死了;而刚生下不久的女儿在宋妈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卖了。这样没责任心的人根本不配做父亲,真为宋妈难受。

  《城南旧事》以英子童年时的所见所闻,串起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呈现了旧社会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个做梦的年龄。回忆童年代表着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的怀念。花儿谢了还会开;草儿枯了还会长;太阳下山了还会升起来,但是童年却是一去无影无踪。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

  从《城南旧事》联想到现在的生活,真让我觉得新旧社会两重天。现在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精神很自由。比如:我爸爸、妈妈就是自由恋爱的,他们以前是同学,工作后恋爱和结婚生下我,我们的生活是无比的幸福、快乐啊!而且,现在社会在不断发展,基本上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挣钱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现在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幸福了,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就如同一块宝,疼爱的人很多,父母更是疼爱有加,尽量给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去学习。如果父母失业了,政府也会供孩子读书。社会在不断进步,不断和谐!

  书是知识的海洋,经典的书更是海洋中的宝藏。让我们一起“走近经典”,一起感受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一起感受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3

  和煦的暖阳洒在一抹清香的书页上,悠悠的驼铃声渐行渐远,时光荏苒,一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城南旧事》静静地带我走进了英子的童年。

  在梦中,轻轻呢喃着。斜着嘴笑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玩伴,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都乍然浮现在我眼前。幼年时的英子,童心纯稚,渴望到惠安馆去玩,听好伙伴儿妞儿唱戏,与躲在草堆里的小偷儿约定去看海,特别爱吃老北京的“驴打滚儿”,和老妈子一起去戏院,开心地逛庙会······时光易逝,物是人非,这些熟悉的画面也已不再。温馨的故事里总会有遗憾,结局并非是完美,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她必须长大,也必须学会勇敢和承担。那年,她十三岁。

  也许世事就是这样的无常吧,多年以后,北京城南的繁华早已随着首都的迁移而没落了,但偶然读起《城南旧事》却总有往昔之感。这并不是眷恋,只是因为那地方有着英子童年美好的曾经。人终是要长大的吧,曾经天真烂漫的英子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不得不担负起大人的责任,抛却了不谙世事。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她们的言语仍在耳畔回响,恍过神儿来,却早已曲终人散。是啊,我们都大了,我们已不再是小孩子。童年啊,你为何去得这样地匆匆?我望着你渐渐远去的背影,无声地泪流。童年啊,你承载了我的太多,幼时的天真与稚嫩,儿时的欢乐与喧闹,少时的眼泪与微笑······

  日复一日的生活过去,我捧着《城南旧事》,细细地品读英子童年的一点一滴,回首自己曾经走过的步步脚印。成长的道路上有过许许多多的`小插曲,考试成绩揭晓,几家欢喜几家愁;参加比赛竞争激烈,欢喜抑或悲伤;家庭矛盾年幼无知,独自流泪几度苍茫。

  繁华不再,往事如烟。流年似水,似水流年。

  太多太多的美好,太多太多的纯真,太多太多的辛酸,都在江南的朦胧烟雨中,即将离我远行。我沉默地挥一挥手,告别我曾经的拥有。感谢你英子,感谢你让我追忆无忧无虑的童年。感谢你让我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未得到”,而是“已失去”。

  温暖的午后,沉静的一个人缓缓翻着《城南旧事》,泪水却不由地涌上眼眶,心里激荡着的,是那一份对童年的留恋与不舍。缅怀我们即将逝去的美好岁月吧,“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的那份纯与美,永远沉淀在我的心中,印在我深深的脑海。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4

  上周一(指20xx年2月24日),我们学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它选自林海音的著名作品《城南旧事》。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篇幅不长,因此老师在第三天,也就是上周三,布置了阅读《城南旧事》的任务。同时在第三天上午的两节连续的语文课(作文课)上,老师给全班同学播放了《城南旧事》电影版。回家之后,我阅读了《城南旧事》,发现电影与原著相比有一些增减。

  《城南旧事》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其中第一和第六部分内容很少,只是一前一后的总结性文字。中间四个部分是主要内容,每个部分各讲了一段故事,每段故事都有一个中心人物。“惠安馆”的中心人物是“秀贞”,“我们看海去”的中心人物是蹲在草地里的贼,“兰姨娘”的中心人物是“兰姨娘”,“驴打滚儿”的中心人物是“宋妈”。

  这部小说是林海音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写的是在旧时北京城南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小说和高尔基的《童年》类似,都是通过小孩好奇的眼光来认知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待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因此她也不可能辨别一切事物的是非,比如她无法分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

  小说的字里行间既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也有大量的心理描写。没有这些心理描写,直接引出后文会让人不理解原因。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为下文埋了伏笔。例如在“惠安馆”部分中,先对妞儿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眼底下有两个泪坑,这才让林海音和秀贞相处时发现秀贞也有两个泪坑以后,结合秀贞的描述,最终发现妞儿就是秀贞失散多年的小桂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更有好几个做铺垫、埋伏笔的地方。如“妈妈今早的眼睛红肿着”、爸爸的夹竹桃的败落、老高的话语都为文末“爸爸的花儿落了”埋下伏笔。

  而这些都是在电影中不能表现出来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把文字转变成影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取舍。把几天才能阅读完的一部小说压缩成90分钟的电影,对导演的要求很高。电影增加的是一些在原著中没有的对话,不多,主要是减的。在看原著的时候,我发现“兰姨娘”这一部分比较陌生,好像在电影中没有出现。之后证实的确没有出现。删去“兰姨娘”这一部分,就相当于删去整本书五分之一的内容,导致其中有关宋妈的一系列事情都删去。巨大的改动让人们产生了疑问。网上对于删除这一部分有两种猜测,一是说可能为了电影“整体结构”的考量,二是说可能因为“兰姨娘”这个“姨太太形象”过于负面。

  无论如何,删除这一部分应该是和原著有很大不符的。影片对原著的大变动让感情基调变得沉重,但原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而不伤的,林海音是乐观积极的。由此可见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以后更应该读原著,得到更真实的体会。

【城南旧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城南旧事》心得12-12

城南旧事的阅读心得12-07

读城南旧事心得01-06

《城南旧事》阅读心得04-02

城南旧事精彩片段09-30

城南旧事阅读心得10-10

城南旧事推荐理由04-22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6-12

《城南旧事》读书感想范文12-27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