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精选8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读后感1
大智若愚,一个人要先学会老实,再学灵活。说一条,做一条,这样学问才会有成就。反之,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正如老师说的:“做学问也一定要先扎根基”。就犹如盖楼房,地基越深,楼房盖的越高,越坚固。
但,抉择错误,努力白费。因此,我们选择“精神食粮”时更要慎重,不仅要有主次之分,更要有先后顺序。正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人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弟子规》就是做人做事根本中的根本,它注重的就是力行,在生活中实践和体验。
这就是为何它能成为国学入门必修经典,并作为我们普贤国学幼儿园的第一本教材。如果根基没扎好就读四书五经,孩子读越多就越会跟生活脱节,只会长养他的傲慢之心。
弟子规读后感2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两句话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们,勿乱顿,致污移”。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乱摆,以免把衣帽弄脏。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王安石,他还有一个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据说,他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太讲究卫生,极少洗澡,整天弄得脏兮兮的。有一天,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商议国家大事。谈话时,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见后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们的笑料。
王安石虽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但他确实太不注重仪表了,我们可千万不要有他这种毛病哦!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四(9)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
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濮阳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
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
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
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十二个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四句,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要马上向长辈打招呼、敬礼。当你要向长辈问问题,但长辈正在跟别人讲话或思考等时候,我们就要在旁边等待。这四句话也让我改变了许多。以前,我要问老师一个问题,当时,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讲话,我总会叫道:“老师老师!”直到老师听到为止。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比如:当我要去找王老师问问题的时候,老师正在和家长讲话,我就在旁边慢慢的等待着老师。
《弟子规》好似是一块魔镜,找出了我自生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5
近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读《弟子规简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我感触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个字却详细的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论早上,晚上都应该探望一下父母,离家,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一声,免得让父母担心。
读了几句,我明白了我国历来把“孝”列在做人准则首位的道理。孝顺长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妈妈带我骑车画画,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给我戴上了一顶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极了。我舒服地坐在妈妈背上。突然,我发现,在我“舒服”的时候,是妈妈在前面给我遮挡寒风,她没有手套,顶着寒风努力地骑着。我心中很感动。妈妈几乎将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几乎将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我只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习以为常,不知回报。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尽全力去做,父母都会开心的!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打招呼,为父母端茶递水,关心父母的身体。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孝顺,在日常生活中报以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一句祝福。
弟子规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此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间的秀才。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本书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总则六个小标题,每一个都讲述一个道理,每一句都描绘一篇孝敬故事。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动。
有一天,老妈喊我叫我帮她收衣服,我却没有回答。因为我正在玩一个游戏的后一关,如果放弃了,前面的二十九关都白打了。但当老妈喊到第二遍:“王昕,来帮妈妈收衣服!”时,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读的《弟子规》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想到这,我才二话没说,“嗖”的一下来到老妈面前,把老妈手中的衣架和钩子抢到手中,收起衣服来。看到老妈一脸开心又无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渐渐笑了起来。
我告诉你们,孝敬父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不仅父母开心,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快乐。所以,大家也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作为一部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弟子规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教育意义:
在我反复品味这千余字后,得到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入则孝,为人子女在家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弟子规入则孝中,开篇便提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段意在告诫我们,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聆听父母的建议,多为父母考虑,应当保持一种恭敬的态度。作为在叛逆期的我们青年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忽略或是厌烦父母的唠叨。这恰恰违背了弟子规认为的,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仔细探讨,父母虽不一定什么都对,但是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对生养我们的父母,保持一种感激的态度,就如弟子规所提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当我们在理的时候,不应该持有一种得理不饶人的态度,而应该静心与父母商量探讨,而不是持有一种"抗争"的态度。这是该篇中我所感悟的为人子女我们当有的态度。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弟子规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弟子规有云:"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一段是在提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考虑父母的感受,尽力去让他们过的舒服安心,即便出门在外,也应当尽力让父母不为我们担心劳忧。古代有黄香温席,郯子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等等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我们即便做不到如此,也应当尽我们所能去满足父母心愿,让父母活得更加舒心。
出则悌,对待亲人当懂得礼数尊老爱幼。
在出则悌中,大篇幅教育我们"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在面对亲人长辈的时候,我们应当像对待自己的亲父母,兄弟姐妹一样。该篇大篇幅描述我们对待长辈应该持有的态度,以及所应有的礼节,在我理解中,是提醒我们维持家庭和睦的重要。作为晚辈,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家庭环境的和谐团结,所以才会一再强调"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在这个高速化的时代,亲情的味道已经略显淡薄。或许从弟子规的出则悌中,我们能学到的就是一种维持家庭气氛,促进家庭团结的方式和态度。
谨,出门在外,慎思而行有礼而为。
弟子规谨中,全篇向我们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规范,比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标准。我们仔细想想,为何作者要花大篇幅去列举写不清的规范行为,而不是直接说理?在我看来,作者是希望我们醒悟,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放松自己,要严于律己,做到行为端正。也许我们现代人会感觉不以为然,但换个角度思考,像网络上传出的一些乞丐毫无顾忌的躺在公共场所的长椅上等行为,难道不为我们所厌恶吗?那么我们自己呢?规范的行为让人感到清爽,更可以拉近人与人的关系,一些在我们看来无所谓的行为,比如清扫居室卫生,难道和那些乞丐有区别吗?不得不说,在今日,在当下,弟子规仍然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信,人无信无以立足,有信者人恒信之。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信篇开头便给我们当头一棒,告诉我们说话诚信的重要,如果是谎言,与其说的再多不如不说。这里所说的信,除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诚信以外,更是一种对于出事的良好态度的归纳。所谓信,是一种律己,一种戒骄戒躁。作者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对真实,诚实的肯定,以及对于勇于面对错误的态度的推崇。在生活中,总是少不了尔虞我诈,作者在这里继承了一种儒家的仁爱思想,肯定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要性,而做到这样的信任,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自己行为负责,对于自己诚信的约束。所以,在当下,弟子规对于我们的劝诫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和借鉴。
泛爱众,仁义为己任,天下可大同。
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典籍,在泛爱众中,作者就写道:"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开篇就把儒家的仁爱思想提出,告诫我们要成为君子。这里的君子,就是指儒家意义上的`君子,他兼备对于大众的仁爱,不轻慢穷人,不附庸权贵,严于律己,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彬彬有礼,张弛有度,为人诚信可靠,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化他人。其实从这里开始,就是对于前文的总结,或者说对于达到前文要求后的形象的总体描述,让人觉得有依可循,更是一种对于建立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的描写憧憬。
亲任,谨慎择友,亲贤而远小人。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短短四十八个字,作者就像我们展示了择友的重要性。在择友上,我们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要分辨贤与妄。择友就像喝茶,要学会分辨好坏。仁者就像是回味悠长的茶,也许你一时半会感觉不到他的好,但是随着你与他的交集越来越深,你会从他身上学会有用的有益处的东西,得到无数的好处。而如果不慎与小人交友,你就会如同喝了一杯品质极差的茶,或许入口沁人,但回味只会是无穷的苦涩,你会发现自己只会拥有无穷的损失。
余力学文,端正态度,谨慎选书。
在最后一篇中,作者讲述了做学问的态度与要求:"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作者告诫我们,要想读书,要先学会做人,我们仔细想想,一个只会读书不懂为人的人,终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甚至可能会危害到社会。只有当行为端正,品行规范了,才拥有做学问应有的条件。而作者随后又告诫我们,在做学问时,要有着用功刻苦的态度,肯钻研的决心与毅力,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作风与习惯。其实这是浅显易懂又容易让人忽视的道理,拥有这些态度与要求,往往会让我们事半功倍,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习惯与惰性而忽视了这些要素,往往变成吃力不讨好的恶性循环。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我们可以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与行为的指针。然而,作为一部受到程朱理学影响,被一些人批判为伪儒学的典籍,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对之的一些不赞同的观点:
首先来说,弟子规是很明显的一言论。它单纯的提及善言善行对于我们的好处,而忽视了对于我们的坏处。例如入则孝的观点,那我们反过来看,父母吸毒难道子女也该顺从吗?父母不孝祖母,子女也该学习之?父母投毒害人,子女难道也该无条件服从吗?纵观历史,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光凭哭劝是无能为力的。智者可以辨证取舍,愚者必然死执之。如此看来,弟子规难免有些片面化了,这种偏向恰恰与儒家所推崇的中庸,辩证的思想相违背,难怪会被称之为伪儒学。
再者,我认为弟子规过于理想化,过于死板。作者严格按照封建的思想去规定了行为的对错,而忽略了现实的多变。在商业战争上,难道你不告诉竞争对手你的商业秘密,与其尔虞我诈就是错误的吗?难道对身患绝症的病人隐瞒真正的病情是错误的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角度,而弟子规明显过于偏着,硬性规定了对错的标准,导致了这部典籍在某些方面显得迂腐落后。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弟子规从目标上是希望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它的观点,大多数也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中感悟的。或许弟子规不够变通,有些迂腐,但我们是可以变通的,我们可以从它里面学习到中华传承的美德与优良品质,可以从中自我反省得以升华自我。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这本书读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读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规这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从我身上你就可以体会到了.我姐姐在暑假回来了,我和姐姐半年没见了,一见面就拥抱,可没过几天,我们就和往年一样吵起来了。妈妈自然就不高兴了,一直在批评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处,一家人就其乐融融,妈妈爸爸高兴,对他们的孝道就自然表现出来了。在“余力学文”中说道:一味的读死书,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读书,也是不对的。正所谓孔子写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即明白了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顺父母,不能让他们担心,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分享给他们。生病的话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他们。和兄弟姐妹相处要好。在我们的行为要小心谨慎,穿着整齐清洁。我们说话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着去做,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弟子规让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正如苏格拉底所说:金钱并不能带来美德,美德却可以给人带来金钱。说出了美德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性。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还有人说:诚实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财富。说明了美德、感恩、诚实是我们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几种品质,而讲述这几种品质的书,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详细讲述了我们在与父母相处时应该做到:做事不迟缓,拖延偷懒;要听从父母的教诲、责备;照料父母要尽我所能。对待父母要诚实守信;父母有错误要劝说;父母生病要一直照看着。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为父母做事偷懒,不帮助父母做事,还在父母教诲我们时心里不舒服,父母生病不管不问却只顾自己玩,一点都没有做到《弟子规》中的要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快改掉这样的毛病,不然就是不孝了。诚实守信在《弟子规》中的《信》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告诉了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要诚实守信,不胡言乱语,不说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做错了事就要承认错误,若是逃避那就是错上加错了。可我身边有的人就说一些肮脏下流的话,做错了事情就逃避责任,从不主动承认错误。希望他们读一读,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
《弟子规》是一本可以使人获得高尚道德修养的书,希望大家记住里面的: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生活中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传承中国经典文化!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