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8-02 10:47:29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大全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大全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弟子规》一儿童经典诵读,这本书主要讲了作为一名儿童应怎样孝顺父母,帮助父母。读完这本书,使我想到了许多小故事。孔融让梨是我印象最深的。

  孔融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学者。孔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岁那次,全家人围着吃梨,哥哥们让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拣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亲问他:"这么多的梨子,你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一个最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吃。"父亲又问:"弟弟不是比你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以后,纷纷赞扬孔融说,四岁的孩子就知道让梨,长大后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长大后的确成了著名的文学家,学者。

  这个故事和弟子规一样,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儿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应该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意思就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行动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要懒惰这不行动。父母经常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如果不去孝顺父母,那么他们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父母教育了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反过来忘恩负义,亏待他们吗?

  《弟子规》这本书也像我们的另一对父母一样,时时教育着我们,使我们不会犯更多的错误,我们应该常看看《弟子规》,背背《弟子规》,使我们的规矩常记在心中,同时也要记住我们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爱,报答父母。

弟子规读后感2

  今天的天气很睛朗,我在阳台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看爸爸新给我买的《弟子规》,而妈妈则在一旁晒着衣服。

  突然,妈妈说道:“思思,晒衣架不够用了,快去衣柜里帮我再拿几个去,快点。”可是当时我正读得着迷呢,只是随便应了妈妈一句:“等一会儿,我马上就去”。可是我已经陷入了书海里无法自拔了,渐渐地忘了妈妈的吩咐,又埋头看起书来。妈妈在阳台上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她便自己去拿了,还说我:“你这个孩子,叫你去拿东西,你怎么却在这里看起书来了呢,真是的!”当时,我并没有记在心里,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呵呵笑着继续看起了《弟子规》。当我读到书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一句话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刚才的事。唉,我真不应该不理会妈妈的'吩咐,只顾自己看书呀!

  接着,我又看到了这句话下面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荀灌搬兵救父,荀灌是一个13岁的女孩,他父亲的军队被杜曾所率的军队包围了。父亲写了一封信,向自己的老朋友求救,可是没人敢出去送信,因为外面太危险了!可是就在这时,他13岁的女儿荀灌勇敢地站了出来,并成功把信送了出去,搬来救兵,吓退了敌军。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内心被震撼了,荀灌冒着生命危险去襄城报信,而我却连这么一件小小的事也不肯做。我感到很羞愧,于是赶紧去向妈妈说对不起。妈妈却说:“没事,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要再这样就行了。”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正是《弟子规》引领着我的学习,是《弟子规》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是《弟子规》引领着我前进!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是国学启蒙经典,也是对小学生启蒙教育中养成良好习惯的熏陶,学习最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刻苦勤奋的付出,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阅读弟子规,从中获取国学素养和思想,大有裨益。

  一直想阅读弟子规,但总是不得空闲,今天我阅读了《弟子规》中的“谨而信,泛爱众”这一句,特别有感触,谨而信告诉我们不仅在做事的时候要谨慎一些,不能麻痹大意,让我们学会从细节着手,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而且还要懂得诚信,诚信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这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平时,我们也常说中国人缺乏信仰,也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的确,我们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导致了这个结果,因此复兴国学是多么重要。而“泛爱众”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博爱之心,可见,缺失信仰只是我们没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罢了,并不是自古至今就如此。因此,我们要学会关爱同学,推己及人,让自己具有博爱之心,爱自己,也爱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学生。

  读弟子规,就是要传承和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阅读弟子规不仅是为了学习,更是对国家的复兴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里,我推荐每个人都阅读弟子规,尤其是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领悟国学的奥义,为复兴国学文化做出一份贡献!

弟子规读后感4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后,我就爱上了它。因为它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孟母断机教子”这个故事里的孟母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随意逃学就像剪断一块布一样前功尽弃。“惜时”故事里的董遇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就像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要抓紧一切的时间努力学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要在读书的年龄努力读书,发愤图强。“信守诺言”里的赵柔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有利可图就抛弃信用。

  孝顺、诚实守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父母生我养我,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因此我们长大后也要孝顺他们。“你培我长大,我伴你变老”爱是永恒不变的。父母年老时,我要多多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有一次我借了同学的一本书回家看,并约定好星期日归还。周日到了,但是那天却下大雨,雨不停地下,我心里可着急了,生怕还不了书给同学。妈妈看见我坐立不安的样子就问:“怎么了?”我把借书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尽力去完成。”听了妈妈的话,我拿起书和雨伞往同学家跑去,最后书按时还给了同学。回到家妈妈虽然看见我衣服裤子湿了,但是却表扬了我,我心里很开心。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的.内容吸引我不停地阅读和反思。里面的许多故事都让我记忆深刻。以后我要以这本书作为我做人做事的准则,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成为长大后对国家和社会有奉献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5

  童年的时候,你在做什么?跟爸爸撒娇要买玩具,被妈妈押着去学外语。当不满足的时候,你会叹气:“做小孩好辛苦!”可是,广西柳州的艾滋孤儿阿龙不会:他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养鸡喂狗,一个人读书写字,一个人入睡。他从不觉得自己很苦,尽管他今年只有六岁。这就是广西艾滋孤儿阿龙的倔强生活!

  今天,妈妈推荐给我看了这篇报道。看完后,我感到震撼,然而更多的是羞愧。阿龙只有六岁,而我比他大了一倍多,我会为了一些不算多也不算累的家务劳动和家里人争吵,甚至还讨价还价。为了督促我的学习,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无数次地和我发脾气。我们都有父母的关爱,受委屈了,不高兴了,可以找爸爸妈妈哭诉,撒娇,我任性,让大人头疼,生气。阿龙呢?他又该去找谁?我们每天都吃得饱,穿的暖,不喜欢了就一扔了之,甚至有的东西阿龙见都没见过。这样的生活,我们习以为常,感觉天经地义。同样是孩子,这对阿龙来说,公平吗?

  六岁,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记忆的.童年时光,而阿龙却不得不在前途迷茫的人生中与病魔抗争,争取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看着阿龙这样的生活状况,我心里感到一阵阵酸楚,也为阿龙的命运感到不平!

  我想为阿龙做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做起。妈妈对我说:“在我们国家,像阿龙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要想帮助他们,就应该先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这样你才有能力帮助他们。”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长大后,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阿龙”们,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弟子规读后感6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头,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当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能够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当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向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可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教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必须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学校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如果你不经意间经过我的家,你准会被这琅琅的书声吸引。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学习背诵了《弟子规》,这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那就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虚心顺从。

  记得从我上幼儿园起,爸爸妈妈就经常对我讲,看书、看电视时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可我却偏偏不听。看电视、电脑的时候,与电器挨得很近,大人提醒我,我还对他们发脾气;沉迷于课外书中,常常一个半天都不让眼睛休息一下,甚至为了一时的痛快,躺在床上看书,光线太暗也不知道开灯。大人们的严厉警告,我都不以为然。渐渐地,渐渐地,我的视力越来越差。最后,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近视眼。现在,眼镜成了我每天形影不离的负担,到哪儿都要带着它。吃东西的时候热气一熏,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爸爸说,如果我再不注意的话还会影响到我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直到这时,我才后悔当初没有听爸爸妈妈的'话,可为时已晚。因为医生说,近视以后视力想恢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它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

  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8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孔子,给他的学生起的,也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我比较深刻的句子是“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还听过这样的故事:宋濂是我国明朝著名的大学问家。在他20岁时,他去请教一位前辈。老师正在授课。看到老师没有注意到他,宋濂就恭敬地站在那里,不懂的问题,也像别的同学一样发问;有时老师被问得不耐烦,就大声呵斥他,可他却低头接受,脸上没有任何不悦的表情,也没有反驳老师的'观点。后来,宋濂从老师那里学习了更多知识,比其他同学收益都大。在生活当中,我们在路上遇上长辈,应礼貌地上前问好。当长辈没有要说地事情,打算离开时,晚辈应该恭敬地退后站在一旁,等候长辈离去。宋濂也是一个好例子。

  还有“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这里,我奉送大家一句:言而无信,万事皆虚。

  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感觉到多读一些书对我们在言行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我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弟子规》等各种有益的书籍,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9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10

  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遍遍聆听先贤的教诲,心中的那盏明灯被渐渐点亮,那种有所依托的感觉让我觉得充实无比。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入则孝,出则悌”告诉我们友爱兄弟,孝敬长辈,“孝”字也就从此铭刻于我们心间,使我们在关心长辈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谨而信”为我们谱写着一支思想升华的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伴随着我们进入更高的'阶梯。“泛爱众,而亲仁”的做人守则成为人生起步的扉页,也是一个转折点。更是那“有余力,则学文”的学习手册带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的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真理。《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虽已成为历史的篇章,但却见证着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节中又跨出了一大步。的确如此,《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守信。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读书人;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如果说《弟子规》……

  经典用不会磨灭,就如《弟子规》为我点燃的明灯永不会熄灭一般。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

弟子规读后感11

  这个暑假,大队部给每位同学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弟子规》的征文,于是,我让妈妈买了一本《弟子规》。仔细阅读起来,《弟子规》讲的是怎样做一个真人君子,怎样为人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怎样尊老爱幼。里面的一句句话语里,都有一个个大道理,如: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遵重长辈,让我最受教悔的是孝子王祥,王祥经继母经常在他的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因此,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宠爱他,并让他天天地干粗重的活,折磨他,但王祥对继母却毫无怨言,而且侍奉她更加的周到细致。真孝顺啊!有时候妈妈喊我有事,我装聋作哑,爱理不理。有一次,我做错了事,妈妈过来教训我,我就跟妈妈吵了起来,看看王祥,他的继母这么对他,他都周到的孝顺父母,而我,却为了一点小事和父母吵吵闹闹,连王详的一点也比不上,王祥为了继母想吃鱼,在冬天不顾天寒地冻,下水捉鱼,还有一次他继母想吃烤熟的黄雀,来刁难,于是王祥就想尽方法,千辛万苦,王祥的真心感动了上天,苍天成全了他,王祥才捕捉到一只黄雀,而且亲自烧烤,双手拿给继母吃。王祥因此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我要向王祥学习,爱父母,尊长辈,保护弱小,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做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12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一本好书,可以从中学到无穷的知识。而《弟子规》可谓是好书之一。

  人们常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规》告诉了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听父母的话,当父母叫我们时,应及时回答,当父母让我们做事时,我们应赶快放下手中事,去帮助父母,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去帮助父母,从日常小事做起。

  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处。大的要关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长辈,语言要和蔼温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时,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讲究诚信。是的,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为先,奚可焉……”这段出自《弟子规》的话清楚的告诉我们如何讲诚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话语,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论是一件小事,还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给予了他人承诺,你就一定要做到。讲信用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人了;诚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讲诚信,乃是从古至今永不变更的事实。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别人仰慕,而《弟子规》中的一段话也讲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个人只要有才华,不骄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

  通过读《弟子规》,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自身的一些缺点,学习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弟子规》不愧是一本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13

  在中国,有着这样一本书,书中讲让人们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诚信待人、知恩图报……那就是《弟子规》。

  “孝”、“悌”、“仁”、“爱”是《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体谅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也要恭敬、谨慎。为人处事要讲诚信,说话文明,尊敬他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做到“有则改,无加警”。假如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它让我们这样对待父母。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则对待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也应该尊敬,礼貌,对待老人更应该尊敬,做“敬老尊贤”。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也要去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否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自说自话,不问别人意见,自己就做了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道德”。我们都应该遵守道德。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实施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明天才会更美好。

弟子规读后感1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但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弟子规》全篇十分短小,仅1080字,却蕴含丰富,它总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弟子规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很多大道理,让今天的我们深受启发。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心得11-23

弟子规读后感06-01

弟子规读后感06-12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05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05

《弟子规》读后感06-16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28

【经典】弟子规读后感07-29

【经典】《弟子规》读后感07-29

弟子规读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