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3-08-14 07:38:01 弟子规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合集7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合集7篇)

《弟子规》读后感1

  最近读了老师发的《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它的意思,《 弟子规 》 读后感。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读后感《《 弟子规 》 读后感》。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的!

《弟子规》读后感2

  最近,我爱上了《弟子规》。每天早上我都会在《弟子规》的朗读声中醒来,这是妈妈在电读机中为我设置的。开始,我只是喜欢听并随着朗读。

  时间长了我就问妈妈其中每句话的意思。妈妈告送我:“《弟子规》中的每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理解的透彻。古圣人孔子用简单的字句描绘出人生的事情,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如“父母勿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尽心尽力地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换不完!

  在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浑身酸疼,而我却因为作业发牢骚。“来,好女儿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的话音刚落,我就不耐烦的说:“没有时间,没看见我在这写作业吗?”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错了,爸爸累了还不是为了我吗?我就算毫不犹豫的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了事的时候,总是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是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似我表面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发出了许多的不满。可是理解了《弟子规》内容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棵小树,不为他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参天大树。

  今后,我要管好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用《弟子规》来约束自己。“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弟子规》读后感3

  题记:道德的光辉就像太阳的光芒,而一个人要想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充满阳光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早就知道《弟子规》是好东西,所以,几年前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就教他背诵,后来,也推荐给学生,领着他们去背诵《弟子规》。然而,自从我接触传统文化以后,我再读《弟子规》才深刻地体会到:《弟子规》看似平淡无奇,而其中所真正的内涵只有用心体味。《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它是用来做的,而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慢慢地,在践行《弟子规》的日子里,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弟子规》是一本薄薄的厚书,浅浅的深书,小小的圣书,它帮助我从阴霾走向光明,甚至让我重新做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教育意义。它清晰明了的向我们传递着做人的基本准则。

  《弟子规》的宗旨是“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把孝心装在心中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平和、又幸福的人,因为厚德载物嘛!所以我自己要以身作则,并带动我的`孩子和学生们“孝敬”!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感觉到了孝敬、诚信、仁爱、尊重……的重要,小小的《弟子规》,其中富含的哲理足够我终生受用。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状态。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督促我将圣人的教诲贯彻于实践、落实于言语、行动中,并带动我的学生们一起学习和践行《弟子规》。但愿小小的我也能融入到社会进步的洪流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我万世开太平!”做一个真正播撒阳光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4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时,我都懒在那里看电视不闻不问,而且有时候很不耐烦,可是每当自己让父母给自己做事时,父母都会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一直觉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经常不喜欢听,而且动不动就发小脾气,对父母的责备我更是不屑一顾,而且经常喜欢埋怨父母,其实想想都是我的错,父母苦口婆心最终都为我好。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点我更是没有做到,我连跟爸爸妈妈洗脚都没有洗过,他们病了,我感觉自己连句安慰话也说不出来,只记得自己病了,父母对我很呵护,更别说帮父母尝药了,而且从来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其实《弟子规》里面的很多我都没有做到,读完《弟子规》,知道了做人的规矩,处事与处世,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时候,认真对待,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伤心,那样父母就可以开心,不会责备我,即使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因为父母终究是为我好。

  出去玩时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时也慰问了父母,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弟子规》带我们学习了很多,那些刚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可以从小开始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准则,从小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弟子规》可以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的承认并改正。

  其实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弟子规》有这么大的威力,但是我亲眼见证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背后带给我们的.都是感动和忠诚、信义等,我觉得应该把它做为人生的准则,规范我的行为,让我今后不再犯错。

  做完那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后,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剩下的力量留去学文,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读后感5

  今天又到了我们每周二的师生阅读日,同学们和老师都各自拿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津津有味的读着,我读的是《弟子规》,它里面每一个故事都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读完让我感触多多。这本由大教育家孔子先生编写而成的书,那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教育我们要如何做人,做一个会感恩的人。怎样感恩为我们呕心沥血付出的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弟子规》让我从中吸收到了阳光雨露,让我放飞自己的心绪。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都是在说,从古代而得到的.教导,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然后要谨慎约束自己,对人诚实守信,不失口,博爱民众,只要做好了这些有余力的事,就可以改变自身的毛病。书中不仅传授了我们许多丰富的文学知识,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父母,人人都会”但未必人人都能让父母感到欣慰,“感恩”要有着端正的态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必须恭恭敬敬的倾听着;当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必须从容接受;当父母呼叫我们的时候,必须马上回应,不得迟疑;当父母叫我们办事的时候,应马上行动,不可以拖延偷懒。以后在生活中我会谨记于心,尽自己的能力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最喜欢“王裒闻雷泣墓”,这个小故事,王裒从小就是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人,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他的母亲非常怕雷声,每当打雷时他立刻便到母亲的房间里安慰母亲,后来母亲去世了,作为儿子他十分伤心,虽然母亲去世了,但只要一打雷他就跪拜在母亲的坟前。

  王裒这种行为,使我教育匪浅,深受感动。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却一点都不知心。读了《弟子规》以后,它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使我可以穿越时空,纵横古今中外的知识,也让我懂得了怎么去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后做一个感恩父母的人。

  教师评语:孩子“阅读点燃思想的火花,”希望让喜欢阅读的你一生与书相伴,不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还要做一个会感恩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6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是我读了《弟子规》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是蕴涵了很大的人生处世哲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有缺点,也会有一些隐私,别人也是如此。对于别人的错误,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场合委婉地指出;对于别人的隐私,我们更不可以随意张扬,因为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我宿舍有个同学新买了一套漂亮的裙子,几个同学轮流抢来试穿,个个爱不释手。第二天早上,那位同学却发现裙子不见了,急忙去找老师,老师来到教室,眼神平静的扫了一眼我们,随即用平静的口气说道:“老师已经知道是谁拿了,但是老师相信,她不是坏学生,只是一时糊涂而已,只要改了,就是好学生。”说完,便走了。果不其然,第三天,那套裙子又回到了那个同学的`床上。我想,当时老师从我们的神色中已经知道了真相,但是却没有揭穿,而是不动声色地保留了那个同学的尊严,让她主动改正错误。这样做比当着所有人的面揭出那个同学,然后那个同学对所有的人心生恨意好得多。

  还有一次,我班两个关系不太好的男生,一个无意中知道了另一个男生家里的境况。原来,男孩的母亲因为贫穷离开了那个家,男孩的父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患了精神病,这事很多人都知道。跟他关系不好的男生知道了这事,不但没有安慰,还当着男孩的面在众人面前大肆宣扬,措词还极其不雅。自尊受到践踏的男孩实在是忍无可忍,挥手就给了那个男生一拳,接着两人便厮打起来,旁观的人都制止了,最后两人都受了伤。可见,宣扬别人的隐私害人又害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只是小细节,却藏着大道理。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圣人训,首条弟……”校园里不时传来朗朗书声,随着读书声,李毓秀的《弟子规》也来了。它的书香弥漫了整个校园,低年级背着,中年级读着,高年级理解着。全校每人都有着一本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启蒙教材,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文章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格守的守则规范。

  《入则孝》是《弟子规》里一个重要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有事交代,应立刻动身去做。父母教导,应恭敬聆听,父母责备教诫时,应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不使父母生气。我们要学习黄香,十分孝顺父亲。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纵然是小事,也不能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我们不能损为人儿女的本分,因此惹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如有私藏,品德就不完美,父母会伤心。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第二个“身份证”,在日常行为中,是诚信和信用的综合表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果,一方九鼎,一诺千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守信作为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道重要的底线,成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一块基石。

  诚信,可以引来发家致富。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而无信,行之不远”,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应尽力做好,而不能用花言巧语或欺骗。华盛顿与樱花树是个流传为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砍倒了棵父亲的樱花树,他勇敢地承认,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古代流行弟子规,今天仍然流行,它不是人认为那是老顽固,而是我们的优秀好传统。读了它,我已知做人,做事的道理了,我会时刻用它在人生中鞭策自己的,这让我们成功,何乐而不为?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弟子规心得11-23

(经典)《弟子规》读后感08-02

弟子规读后感(经典)08-01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8-02

[经典]《弟子规》读后感08-03

《弟子规》读后感11-08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05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10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07-10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