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通用7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1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
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早在两百多年前,此书一出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高层。一边是烧书,一边是捧书,一边是“伤风化”的书,一边是“风情旖旎”的奇情书。
其实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当然在地主阶级的两个叛逆者企图主宰自己的婚姻与命运,结局必然是悲剧性的。
先说说林黛玉的个性与思想。她“孤傲自许,目下无尘”,同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合拍,“所以贾府里除了宝玉这个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欢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剑双寒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一首葬花词就写尽了周遭环境的污秽,逼迫的激愤和对茫茫前途的绝望与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点,也源于此。是一个具叛逆精神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而贾宝玉也是一个精神叛逆的典型,作为大观园里的富贵闲人,贾宝玉自然有许多公子哥儿的习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着贵族地主阶级的烙印。但是,他同贾珍,贾琏,薛蟠之流相比,确实别具一样的性情。他不走所谓读书应举,出仕做官,立身扬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击那些热中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的人。骂薛宝钗等劝他留心仕途经济的话是“混帐话”,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写渣滓浊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候门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着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这些思想与行为与封建正统的观念相对而立,自然为当时所不容。
所以宝黛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通的。她从来不认为宝玉说的那是混帐话,认宝玉做知己,他们的爱情也是建立在这种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础上。从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贯穿于他们的思想性格中的对封建正统,特别是对程朱理学以及八股科举的反逆思想;一是对自己,对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对本阶级的前途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的感觉。林黛玉也许是因她是个女子,又处于无权无势,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压力更重,愁与恨也就郁积欲多。一个是希望“一杯净土掩风流”,一个则希望化成飞灰,化成轻烟,或者死后被“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一方面是与周围极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对这种阶级产生的绝望感与没落感。
这种叛逆的思想,在当时反映在爱情上是带有相当强烈的病态,畸形,伤感的。也只能落个“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局了。贾母与王夫人处心积虑策划了一场骗局,硬是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无非是为了使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亲上加亲,便于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一旦到了维护自己利益的关键上贾母即使将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宝贝,置于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宝黛他们却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托再贾母身上,希望得到贾母的支持与允诺,简直是迂腐,软弱之极。
想想他们用建筑在蔑视封建“仕途经济”的思想基础上的“木石姻缘”,去对抗封建卫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缘”,怎能不落个玉石俱焚的下场呢?
悲就悲在我们看尽了这种荒唐的阶级观念产生的爱情悲剧,还是无法避免在现实的社会中仍有被迫门当户对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让婚姻远离了爱情,直至枯萎,永远不断延续着悲剧。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2
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聪颖灵秀,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他本应是贾家寄予厚望的继承人,然而他却充满着叛逆,虽去过学堂,念着四书五经,然而却一心厌恶官场,讨厌官场的腐朽堕落。但他反倒是对女子有着格外的亲近,从小就被女子包围着,甘愿做那万红中的一绿。他自称女人是水做的身子,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极度欣羡女子的清洁纯净,憎恶自己的家庭,甚至后悔自己是个男儿身。所以,他对身边的丫鬟总是呵护有加,平等对待,这即反应他对封建统治制度的控诉。他总是想摆脱封建枷锁的桎梏,但又无奈自己封建等级的身份。而最能体现宝玉向往自由的地方就是他的爱情,他对自己真正爱情的向往超越了时代背景的限制,不为封建家族利益而成婚,死心塌地地爱上了林黛玉,矢志不渝。他用真心向时代宣战,而令人遗憾的是最终他以失败告终。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
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我们一边感慨着宝黛之间爱情的忠贞不渝;一边痛恨封建社会腐朽败坏,愤愤不平这宝黛爱情的真正凶手;一边惋惜这纯洁高贵、美丽坚贞但却是残缺遗憾的爱情!
说到了这么许多,决不能不提宝钗。宝钗虽不是主角,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红楼梦引子中便可看出,“因此上演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中的金玉之说,似乎是主线,只是注定“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宿命。终还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看破的遁入空门”。
众人对薛宝钗的评价向来就褒贬不一。虽然表面上她还是个正面善良的形象,相貌出众,博学多识,善解人意,懂得权衡利弊,只是有时也颇有心机。但实则她是一个被封建思想紧紧裹住的女人,所以身上自带有那种让人嫌弃的质感,她为了一己之私而言语中暗射毒箭而害死袭人,这在众多人看来成为了无法原谅的错误。此外,之前她口口声声说不信那和尚的“金玉良缘”,却总在宝玉面前再三提起。金钏死后为了不让王太太过于伤心,竟说出了那丫鬟死不足惜之类的话。这云云一系列的事,都看出了宝钗实在就是被压在封建大山下的奴仆,她的生活游离在勾心斗角与阿谀奉承的边缘。作者对这个人物其实是又怜爱,又可惜的。结合人物背景,我们其实也不能把所有的错误都怪在宝钗身上。毕竟,她在贾府仍是一个受得上上下下都喜欢的“封建淑女”,她与那心狠手辣,两面三刀的“凤辣子”是截然不同的。
《红楼梦》这部兴衰之史,实为一种说教,其耀眼之处在于劝人们保持心理的平衡。作者之所以著书为“红楼梦”,是希望世人能够从人生大梦中清醒,不要被功名、金钱等所诱惑,去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的真缔所在。红楼为梦,人生何时何地不如梦境一样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想一下过去,曾几时,不是被梦境所萦绕,只是有些人能从梦中清醒,而有些人还继续在梦中沉迷。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一梦,千言万语化成一声叹息。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3
相比前面的元妃省亲一节,场面铺垫上的繁华奢侈,人物描写上的大体得度,事件上的热闹浩荡,这一节的铺叙就平和细小多了,回归到平常生活的琐碎杂乱来。既有宝玉和袭人之间介于主仆关系之外的感情描写,也有宝玉黛玉宝钗三者之间互联互斥的情愫纠纷,还有宝玉房中一干丫鬟与小厮的暧昧情事和不同嘴脸。
大观园是一个大村落,人物众多,既有独立的生活圈子和生活习性,又有互相牵扯互相关联的人际来往和情感倾轧。这上到宝玉这样的一号人物和他身边的众多美女表面上的嬉笑打闹,和隐藏在各自心里的,因为不同的身份层次,不同的交往密度,不同的情愫分量而有着对宝玉不同的关注的程度和爱慕的深浅;下到不入流的宝玉的奴才茗烟的荒唐之淫,和一个不知道岁数,也不清楚名字的丫鬟行起“警幻所训之事”,被宝玉无意撞见。可见这么一个大园子,情感之事是何等的混乱与复杂,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红楼梦》为千古第一写情之巨著了。
如此杂乱的情事,面面俱到显然不可能,就这一章节来说,总结一下,可以从袭人的痴情,宝玉的多情,黛玉的妒情简单叙之。
袭人自是痴情。在《红楼梦》中,花袭人只是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小人物,宝玉知其姓花,便从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中,取“花袭人”三字作其姓名。第五回中的诗句是这样写她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袭人对宝玉痴情,一点不为过。本来充其量她不过是一个大丫头,一个和宝玉有染的小女子,想要真正在众多身份高贵的小姐妙伶中占有宝玉,简直是痴人说梦。可她执着地爱着宝玉,呵护着宝玉,用她能最亲近宝玉的便利和固有的.心计坚持着这份痴情。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我比较喜欢这个角色,这种传统型的女性,谁娶上她都是福气。
袭人胸襟宽阔,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比熙凤心毒手黑,张扬放纵;不比宝钗似神如仙,难下凡尘。袭人历来忠心耿耿,忠于主人决不打折扣。“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伏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第3回)。宝玉需要她,一时没见甚觉无聊,踏雪来袭人的家看她,袭人自是感动,“两眼微红,粉光融滑”。她的忠贞完全体现在对主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吩咐“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且“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如此等等,无一处不刻画着她对宝玉的忠贞。
袭人聪明至极也工于心计,工于心计也是出于她对宝玉的忠诚和保护,她就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时刻准备着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整个书中,她敬重贾母、王夫人、凤姐、薛姨妈,就连这些当权者的聪慧的下人,如鸳鸯、平儿等,都小心侍奉,尊敬逢迎,因而在贾府中口碑很好,也取得了较高的地位。这就是她看似无欲无为的聪明,虽不争而可取。具体到这一节上,袭人自幼见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自是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且近来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自己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她知道宝玉情深的毛病,于是用终须要离开宝玉而嫁人的谎言来骗得宝玉为她担心,答应自己乖巧听话到最后听从她的约法三章。这些心计的运用就充分说明了袭人审时度势,善解人意,宁可自已委曲求全,顾全大局和深明义理。
宝玉从来多情。对于女子,宝玉从来多情偏爱有加。无意中撞见茗烟与一不知名的丫鬟苟且之事,他看那丫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被他这样撞见羞事以后,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宝玉就显得比丫鬟还着急,跺脚道:“还不快跑”。人跑以后,他又自作聪明赶出去,叫道:“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宝玉偏爱红色,去袭人家坐那么一会儿,就惦记着一穿红衣服的女子,待袭人回来还打听这女子是何人,境况如何,当得知将嫁人后,叹她非自家丫鬟,平白被袭人抢白一顿。两个素昧平生的女子尚且让他如此挂牵,就更别说对袭人离开一时的依赖,和特意留着糖蒸酥酪给她吃,还有后面被袭人骗将离去而为挽留她的百依百顺了。当然更有后面怕黛玉不喜欢活动而睡出病来,故意编故事哄她开心的而对黛玉的细致用心。有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处理人物的大小,处理事件的轻重上的面面俱到的能力,为了刻画一个人物性格上的鲜明特色,不厌其烦而舒缓有度地驾驭着自己的笔墨来描写它们。
黛玉随处妒情。在大观园中,黛玉的聪明是无几人可比和不可否认的。她就是妒忌别人,有所语言和行动的话,也会做到有礼有据,不着刻痕,让你在迷茫之中不知不觉走进她的圈套里。她一直嫉恨着宝钗身上同样有块玉和宝玉贪婪她身上发出的“冷香”,正巧宝玉闻到从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从何而来,黛玉借机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还有后面的宝玉不解何为“暖香”,她就讽刺宝玉: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真如凤辣子那样刁钻的人也得服了她:真真这林丫头说出来的话,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如此的智慧和用心的语言和情节来描写黛玉独特的性格,我们能不佩服大师的写作功力吗?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4
一二年级,我就开始阅读《红楼梦》少儿版,那时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在四年级时,我开始阅读《红楼梦》原著。捧起《红楼梦》,我不仅被《红楼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被《梦》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而不能自拔,同时又被《红楼梦》中抑扬顿挫的诗词曲赋所迷恋,更被《梦》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而神采飞扬……于是,多次阅读《红楼梦》,我一次又一次地在《梦》追寻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一个过程。这个故事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主线作为方向,写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各个故事,种种繁华。有宝哥哥爱林妹妹惊天动地,也有林妹妹葬花辞世驾鹤西去;有晴雯撕扇,也有宝玉挨打。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曹雪芹可是在这部文学宝典上费了多少心血啊!他造就了《红楼梦》中官场与现实的美梦,他叙述了《红楼梦》的封建贵族阶级婚姻的幻梦,他说明了《红楼梦》只是一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噩梦……但是,透过《红楼梦》,风中飘来了浓浓的酒香,雨中飘来清清的茶香,让人不禁精神一振!曹雪芹不但在情节和人物上画下了大功夫,而且还在“茶”和“酒”这两个字上费尽心思。有一位红学家说,在《红楼梦》中就这个“酒”字出现67次,就这个“茶”字出现91次。浓浓的酒在《梦》中,清香的茶也在《梦》中。《红楼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让我们集中认识中国古代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窗。悠悠的茶香和醇醇的酒香定会从《红楼梦》中缓缓飘出,这味道会引着你一遍又一遍地品读着这本茶与酒的混合品。
看,她正在拿取树枝上的雪块,用雪水煮出了一碗浓浓的香茶;瞧,那小厮正在偷偷潜入厨房,正在自个儿为自个儿倒酒呢;哟,有个客人来访,这个贵族之家的老祖宗正在为客人摆上各色各样的茶具;喔,大家喝多了酒,正拿甘蔗汁醒酒呢……
酒,不能多喝,而茶,每日必饮。看书时品茶,学习时品茶,工作时品茶,浓浓的馨香可直沁心田。酒,在特殊的时候,慢慢呷,慢慢呷,辛辣的味道会给你一种动力。呵,酒和茶,茶和酒,你们都不会被替代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迷人人自迷。“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品茶人之意”也就“不在茶”,而在《梦》中!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5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在大观园里可称得上是美女如云,可她自有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美。清秀,优雅,还有些许孤傲。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论文学修养这自然不输给众姊妹。其实林妹妹也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只是她很少把她的热心,和善摆在桌子上供大家赞赏罢了。 我一直很佩服她的文学修养。先暂且不说她的诗作,单是平时说话那一语双关的词句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么含蓄又丝毫不减语言的效力妙语也就只有她才能说的这般动人。她的《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联想丰富自然,堪称是佳句。她的诗总给人一种风流别致的美感。但也有深沉悲伤的。《葬花吟》中“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道出了人生青春的短暂,对未来时光无限的忧愁。“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唱出了高洁的志向,不屈的性情。每每读到这总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瘦弱的女子独自站在树旁轻声叹息,落花纷纷扬扬的和着她的泪花一起飘落。这落花的命运和她的命运竟如此的相似!她的见解是高于这个社会的,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可惜没有人去重视。只有一个宝玉和自己是知己。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怎能让这个高洁的姑娘得到幸福呢?而这一切又岂是她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剧。可悲!可叹!
林黛玉算是曹雪芹塑造十分成功的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心。没有人能否认她的美貌,很少有人不折服于她的才情,但总有一些人说起她的性格就用小心眼儿、刻薄、娇气来形容。我认为这有一些不公平。人们总会忽略她的身世,她现在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一个孤儿,这是对她最真实地评价。我们还能要求她做到毫不设防的去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吗?权势之争、家中亲人之间的争吵、主子和仆人之间微妙难言的关系等等,谁能保证这一切没有给她原本敏感的心带来负担呢?想想那个乐于教香菱学诗的黛玉,那个待紫鹃如同姐妹的黛玉,那个性情率真的黛玉。她的坚强让人感动,她的爱情和结局让人心痛。不是吗?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6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著叫《红楼梦》,这本书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一段历史的缩影。
在这部巨著中,刻画得最淋漓尽致的是贾宝玉。他有很多优点,比如有一次,他去参观大观园,碰到了自己的父亲贾政和一群文人墨客在给庭院取名,父亲想试试他,看他学习长进了没有,就把他带了进去,每到一处就让贾宝玉提一个名或一副对联,贾宝玉都能应答自如。凭他的才学,成为现代的一名大学教授绰绰有余。他对待丫鬟、下人不讲等级,不分贫富,很少刁难、责怪和谩骂他们,总为他人着想,替别人排忧解难,所以赢得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千金大小姐的好感,更赢得了袭人、晴雯、鸳鸯等丫鬟的亲近。在当时,贾宝玉有这样的待人态度是非常了不起的,对比薛蟠,宝玉不知道比他强多少倍,真要为他点个赞!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格格不入。他视功名如粪土,这种反其道而为之的行径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在家族荣昌的时候,他陶冶性情,清清爽爽地存活于世间;当家族没落的时候,他不能成为家族的顶梁柱,只能变卖家产,维持生活。最终因适应不了社会,出家当了和尚。可叹也!
林黛玉在书中也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位。她在书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哭的形象。书中第一回就讲述了林黛玉是绛珠草转世,绛珠草要用一生的眼泪还宝玉的恩情。所以林黛玉的眼泪也有了出处,照应了文章中传说一样的开头,与第五回中的判词相得益彰。书中刻画得最入骨的便是王熙凤了。一出场,就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道:“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后来接着写她的外貌:“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一出场就是如此耀眼,金色、红色是她的专属颜色,“穿衣讲究、富丽堂皇、珠光宝气”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贾家,她把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体现了她精明能干的特点。就是这么聪明能干的人最终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红楼梦》是一幅人物的百样图,每个人都在那里演绎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作者的高明之处就是把这些人的命运融入了一个故事中,自然而不做作。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 篇7
春节前最后一次来成都,恰有一日闲暇,原本想去三星堆,因路程过远,往返大概三四个小时不说,明日回程今天下午又要做核酸,不如宅在酒店看书写字。
翻开《红楼梦》,卷首即印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诗文读完,内心凄然。仿佛是给文章作了一个注脚,以生命之鲜活灵动,却在世间演绎出一个个荒唐不羁的故事,身涉其中而不觉,抽身以记才看来皆是血泪。作者深情记下一段往事,你来读,又能品出几分滋味儿呢?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作者开卷即交代了写作因由。女娲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剩下一块未用,弃于青埂峰下。这块灵石见36500块补天石均已有用,独自己无用而内心郁结。一日,逢一僧一道在这块灵石旁边歇脚聊天,说到人间种种荣华富贵,让这灵石动了凡心,既然补天无望,不若往人间历经见识一番,总强过在这峰下风吹日晒,百无聊奈。僧道劝阻,红尘之事快乐不能永持,“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好梦,万境归空,不如不去的好”。但拗不过灵石苦求,遂将其变成扇坠大小的美玉,携去人间。数百年后,石头将其在人间种种历练编述出来:“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细推了去,觉其行至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故以将真事隐去(甄士隐),而借假雨村言(贾雨村)之开端延展出一段故事。
在中国古典戏曲、小说中,不乏写女性的作品,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警世通言》,但大多写才子佳人或痴心女子负心汉,女性角色是依附于爱情而存在的——为情生为情死,几乎没有情爱之外的自我。而这些爱情是需要寄托男性来实现的,男性或者准确地说专情而负责任的男性于是成了如同救世主般的存在。至于女性到底怎么看待自己和所生存的世界,她们内心有着怎样的丰富多彩,并不是作者关心和关注的话题(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男性)。《金瓶梅》也不例外,女性角色的描写虽然有或动人或可悲之处,但几乎是宫斗剧的版本。《杨家将》虽然也有提到女性角色,但颂扬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忠君爱国,女性本体形象倒是模糊的。《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开宗明义为闺阁作传,曹雪芹用一支惊魂落魄笔,泣书成恢弘锦绣文,女性角色立体形象,精神丰美,感人肺腑,如在眼前,是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紧随其后,才有了吴汝珍的《镜花缘》,全书着墨在于女性心气见识才学,可谓是男性视角中塑造女性人物形象的一大进步了。
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棵绛珠草,在干渴中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日日灌溉,绛珠草修得灵性后对这一段灌溉之情未得报答而愁苦郁闷。恰逢神瑛侍者下凡历练人间,绛珠仙子便也要求下凡为人了结灌溉之情。这一段话绛珠仙子说的非常动人:“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世间种种皆因前缘而起。我们常说,若无相欠,怎会相见。某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却不知道为何而爱,心甘情愿低伏做小,卑微到尘埃里去,解释不了,或许是前世欠下的吧。
故事从乡绅甄士隐家说起,甄士隐良善心慈,家庭富足,年过半百生了一女儿叫英莲,百般疼爱。甄家隔壁的葫芦庙寄居着一个穷儒生贾雨村,士隐见他虽穷困潦倒,但才华见识皆不凡,有意帮助于他,便资助银两使其得以上京赶考。到了元宵节,家人将英莲带去看花灯,却不慎丢失,到处找也找不到,甄士隐夫妇痛的痛,病的病,一个家便死去了一半。没过多久,葫芦庙发生火灾,将附近一条街都烧了,甄家在隔壁更是烧得什么都不剩,便变卖了田产投靠岳父去了。谁知岳父家也是捧高踩低的,不受待见的甄士隐在贫病交加中彻悟性空,便出家去了。一日,甄家一名叫娇杏的丫鬟在门外买线,碰到一台官轿过去,没想到居然是新上任的地方官贾雨村,贾雨村因在甄家与娇杏有一面之缘,念念不忘,故将娇杏纳为妾室,后来娇杏生下一个儿子,雨村正妻病故,便将娇杏扶为正妻。
在这一段故事中,甄家从诗礼小康到妻离女散的没落,雨村从穷酸困苦到情场官场的得意,两相对比,闲闲笔墨中尽是出其不意的祸福难料和世事不公。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这样一个乐善好施、深明大义又不贪慕虚名的人,并没有得到好报,唯一的女儿走失,家财全尽。得到甄家资助却不辞而别(不厚道),做官后得知甄家事故仅“伤感叹息一回”(仅人前作态,无同情心),对甄家女儿走失以一句“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却并未着力帮助寻找(虚情假意),为满一己情欲求取丫鬟(自私自利)的贾雨村倒心想事成了,真是对现世莫大的讽刺。一则世态凄凉,一则人心难测,没有半点夸张的痕迹,镜子似的真实呈现在人面前。唯其真实到让人无可奈何,不禁心生悲悯。
通过甄士隐梦中交代灵石、神瑛侍者、绛珠仙子这一段公案的缘由,在“太虚幻境”前得见“假作真时真亦家,无为有处有还无”,照见人世一切空相,得窥一半天机,对甄家命运的解读也已埋下伏笔:“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在命运的轮盘前,即使预知了结局,没有经历后半段,依然解不出这支签。不是痴——在烈火烹油般的花团锦绣前,看不到隐藏其后的残花满地,断壁颓垣。是缺少认知,缺少痛彻心扉后的恍然大悟。
如果说命运从一出场就可预知结局,你还来这世间一趟吗?“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堂,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甄士隐是了悟了尘缘,然而,灵石来了,神瑛侍者来了,绛珠仙子也来了,历繁华也好、还眼泪也罢,都是预知的结局,那么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大的话题,也是一个人类寻找了千百年答案的话题。在《红楼梦》的贪嗔痴中纠缠出的一段段故事,千丝万绕中一个个因缘轮回,叫人看得真真切切,但是否明明白白了呢?或许有,或许不见得。
【红楼梦重点章节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章节优秀读后感07-29
经典名著红楼梦章节读后感07-29
《红楼梦》章节100字读后感10-27
红楼梦部分章节读后感10-27
《红楼梦》章节读后感500字11-02
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重点08-02
关于红楼梦第一章节读后感06-24
中国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08-18
安全工程师考试重点章节习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