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1
我从小就听说过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而当时我对《红楼梦》的印象就只知道有叫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而现在读起它,还是会被它的情节所深深地吸引。
到了六年级,那时班里已有好多同学都读完了四大名著,可我还有一本《红楼梦》。当我第一次看时,就被吸引住了。
我发现这书里的诗句写得十分妙,读时不但琅琅上口,寓意也是极深刻,渐渐地,对《红楼梦》产生了浓浓兴趣。读完后,不禁感慨,林黛玉竟然如此的多愁善感,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所应具有的性格吗?或许她的性格是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没有父母的关怀、寄人篱下。但她受到了贾府上下无微不至的关怀,却依然有些不满足。她最终因忧虑而死。我觉得林黛玉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黛”是一种墨绿色,代表她对自由的向往。她多愁善感、任性自私,还很爱哭,但实质上,这正是对封建社会束缚人性的一种很好的回击!她敢于追求自由,反抗社会,寻找自己真正的幸福,这正是她可贵的品质和内涵。在那黑暗的时代,却有着这种特殊的风景线。
没错,她就是一道风景线,以降珠草的身份,给了黑暗、趋炎附势、欺上媚下的社会留下深深的印迹。虽然有着薛宝钗、贾元春之流的批判,但是她的芳迹、高贵、勇敢以及敢于同时代抗争的精神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贾府的兴衰历史,也以侧面写应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表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作者也写终都透露着哀怨伤感的请调,流露出一种消极思想。
以前初读出了对于封建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精神实质有切实的体验和感受,小说自始至《红楼梦》时,一直都认为林黛玉是不懂事,小心眼的人。每当贾宝玉对别的女孩子说一句话时就又哭又闹。当别人含蓄地指点她的错误时,她总会讽刺别人一番。好像自己是多么的完美,没有丝毫的缺点。贾府怎么容得下这样的人。但是读的次数多了,才真正体会到她,所以才会有了先前的感悟。所以我还想再次强调:林妹妹是一道即美丽又特殊的风景线。
红楼梦读后感2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惨爱情故事和荣国府宁国府的兴败为线索。本书的描写非常细致,可见本书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的心血。其中有关于林黛玉的细节描写,让我深深地明白了,黛玉寄人篱下生活的不易和谨慎。就以她初至宁国府时的描写为例,“他近日所见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从这一小段的描写可见林黛玉的`谨慎、自尊,也正是因为这些,林黛玉在宁国府才会那般小心,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却因为她本身的性子与此格格不入,所以她才会过得那么艰难,最后有了黛玉葬花这一情节,也奠定了她死于屋中的悲惨结局。
又说贾宝玉,虽是出身富贵。受尽了宠爱,却终是落了一个出家为僧的结局。最终与相爱的人阴阳两隔,不得再见,也是可怜。悲痛到了极点。看破红尘,出了家,可能也是他最好的结局吧。回忆起他初见林黛玉的风流潇洒,不禁有些许伤感,曾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传,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那是多少女子心目中的意中人?被多少女子当成心中的朱砂?却被情所困,被那残酷的封建所摧残,最终为僧,不知引发了多少多情读者的伤感。有多少人因为他的爱情不如意,家道中落而伤心落泪。
读完一整本《红楼梦》,心中感触颇深。不禁发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回答为“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是我认为生死相许并不痛苦,最为痛苦,最让人承受不了的是生死离分,阴阳两隔,死者或许是解脱者,生者才是最伤神的人,而贾宝玉偏偏活着,忍受着日日思人之苦,同时也承受着家族的压力,可谓到了一定的极限了,不禁让我心疼,曾经玉面翩翩的公子,竟落魄至此,心酸不已,久久不能回神,依旧沉在伤神之中,或许这便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
红楼梦读后感3
缓缓的合上那柔软的书页,坐在椅子上,慢慢的回味着书中的种种情节,心中感慨万千。
红楼梦真不愧称为一部19世纪的奇书。诗词,歌赋,医学,建筑……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故时人谓之“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的地位可见一般。
正如王国维评价一般“《红楼梦》一书与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读完此书后,心中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萦绕在心头,无法消散。书中有太多令人感动的情节,而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无疑是其中最令读者感兴趣的。
封建社会有怎能容忍这种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能反对,而他们二人却敢于在封建的潮流中逆流而行,不可不谓勇。但个人的力量终究太过渺小,他们最终失败,天人相隔,宝玉最终也是与那二人同行。黛玉大抵是作者笔下的女性的最高价值。
封建社会的吃人在这本小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宝黛二人的悲剧亦可谓封建社会的悲剧,只要封建制度存在一天,这样的悲剧便会一直发生。书中的种种悲剧,皆由此制度而生。
晴雯在病中被逐,不久去世,四儿因于宝玉同时生日,亦被赶出贾府,种种不平等的现象,皆由此而作怪。呜呼,人与人之间为何要分此三六九等,仅仅因为地位的不同便又是一番境遇,心中的悲伤,无法明了……
封建社会终将消失。强如史王贾薛又如何,终究不过几代变家庭破碎,试想开头时贾府之繁荣,贾政兄弟在朝为官,贾元春被纳为妃,大观园之繁华,谁又能想到结局时的种种。
元春得急病而死,黛玉病死,贾府被抄家,贾母去世,四春的结局皆可叹惋,一个庞大的家族就此衰落下去。封建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此时的封建制度也已经快到穷途末路了。
黛玉冷月葬花魂,谁能知其悲,晴雯带病被逐,谁又能知其伤,宝钗圆滑,最终也只是“金玉良缘终身误。”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终究只能是一场悲剧……
红楼梦,一场梦,个中的滋味恐怕只能自己去品味了,一梦千年,前世今生,终成空,这本书终究还是悲剧,唯有淡淡的悲伤留在心中……
红楼梦读后感4
多年前读过红楼,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完全没有琼瑶阿姨一串一串的水晶梦来的直接又快活。如今渐老,琼瑶书籍亦如嚼过吐了的泡泡糖,再不想看一眼。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越嚼越香,越看爱看,早晚不舍。
首先我认识到这本书不只简单地写些你情我爱。它涉及到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那时候又没有电脑,这个曹雪芹他是怎么把如此巨大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实实地让人震撼他的.毅力。而整部书又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还说后人专门有研究红学的,真是不为过啊,不为过。
尤其是小说语言艺术魅力的成功驾权,不愧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仅仅三言两语就把个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例如刘姥姥一进贾府见王熙凤,那凤姐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周瑞家的和刘姥姥站了一会子凤姐不问不敢打招呼,足见凤姐平时在贾府的威严和厉害。凤姐见刘姥姥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这时的刘姥姥已经在地下拜了几拜,刘姥姥够机灵的,迅速能看准形式找对在家做主的人。最好笑的是,刘姥姥还没有开口求接济,这凤姐先哭半天穷,可见凤姐心计多手腕灵活。一来一去笔墨不多,人物性格尽显突出,让读者感到人物可见可摸。
红楼内涵精深,但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也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红楼梦读后感5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读后感6
说到《红楼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原名《石头记》,全书由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内容。
《红楼梦》的开卷诗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两句诗,把作者曹雪芹的情感挥发得淋漓尽致,那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更是颇为耐人寻味,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名著!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有:率性单纯,温和善良,无功利心,同情心强,反对封建思想礼教的贾宝玉;美丽而敏感细心,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蔑视高官权贵的林黛玉;稳重随和,野心勃勃,城府极深,极会拉拢人心,恪守封建妇德的薛宝钗;精明能干,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天下阴毒之能事的王熙凤。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弱西子胜三分。”明明是这样一个妙人儿,却寄人篱下,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真是令人惋惜!
热闹的“元妃省亲”;有趣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凄惨的“黛玉焚稿……作者曹雪芹几乎是用生命去完成《红楼梦》的创作。“披阅十载,增删是十五次”就是这样认真的态度,成就了如今的杰作《红楼梦》。且看那金陵十二钗,就这么十二个人,在作者的笔下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征,作者把这些人物刻画得是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就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
《红楼梦》写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实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高度缩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最后的结局都很悲惨,贾母归天,贾宝玉出家,林黛玉含恨而亡,王熙凤魂归金陵,一个风光无比的的贾氏家族就这样土崩瓦解了。合卷沉思,令我感怀不已。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他们,悲惨命运是自然注定的。相比之下,我们则是无比的幸福,我们生活成长在如此美丽的社会里,家庭是如此的和睦幸福,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学习中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勤奋努力,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红楼梦读后感7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读后感8
书像河里的鱼;书像蓝天下的一片白云;书像生活在参天大树上的一只鸟……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失去精彩!书像我的朋友一样陪着我,让我在阅读中充满了快乐。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红楼梦》,自打我与她牵手,她就让我感受到了文学明著的永恒魅力,让我看到了伟大的人格,超群的智慧,真挚的.感情……她不愧是我的好伙伴!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写的,这部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生动传神的故事。《红楼梦》提到了:贾宝玉的人际关系很好观后感大全,在宝玉身边有许多美丽的人围着,每天都让宝玉很开心。但是,宝玉却并没有因此而荒废他的功课。我想,宝玉学习的动力应该是:要玩就玩个痛快,要读书就努力到底。正是它也让宝玉拥有了一个学习的规律,当父亲回来看宝玉的功课时,宝玉会更加地努力。
宝玉和别的女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总会玩得很疯,黛玉看见了很是伤心。直到宝玉看见黛玉来了他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的确是让黛玉吃醋了,宝玉也捕捉到了黛玉对自己的那份细腻的情感……可是呢?到底造化弄人,一个致命的打击,还是击碎了黛玉的心:贾府上下的人都说宝玉要结婚了,宝玉和黛玉都很高兴,他们终于可以结婚了!但到了拜堂的日子,贾府的人悄悄把新娘换成了宝钗。当拜过堂之后,宝玉这才发现新娘被人换了,但一切已无可挽回。黛玉伤心极了,任凭宝玉如何解释也听不进去,到底还是想不开上吊死了。在黛玉死后的那几天里,宝玉做什么都没心情……乃至到了后来,宝玉最终中了举人,不知乍地又出家当了和尚,遁入空门,只落得个与青灯古佛为伴……
读完这本书,我犹如身临其境,我也曾哭过、笑过、失眠过……我亲身体验到了那个时代美好的感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至始至终,我的感情我的心也不禁随着《红楼梦》而起伏难平……这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其魅力也真的是无可限量。
我的好伙伴—《红楼梦》,她是非常吸引人的,她那种写作方法也足以令我们陶醉其中,她确实有无穷的魅力吸引我们去读她,了解她,品味她,追随她……
哦,舞动青春,牵手《红楼梦》吧!只要云也洁白,只要诗亦透明……
红楼梦读后感9
从小,我就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总爱缠着妈妈给我讲《人鱼公主》《灰姑娘》,后来长大了,便开始自己读书。直到12岁那年,我结识了《红楼梦》,从此便视如珍宝,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读完都有新的收获。
初读红楼,读完后暗自伤心,偷偷哭了一下午,认为那么美貌又那么多才的黛玉,就这样香魂飘散。回想当初她在葬花之时,“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又想到她在八月十五中秋夜,与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好不伤感!再读红楼,这次我注意到了当时包括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和人与人之间奇怪的交往。人们想的、说的与做的大不相同。后来我也明白了,这便是真正的相处,也是一门学问。三读红楼,我将自己带入当时的封建统治中,又发现《红楼梦》实质上也讽刺了当时的.“朝廷”“官宦”。在这种封建统治下,像荣国府这样的大府邸,也在元妃死后磨难重重,最终落得一个“为他人做笑谈”的下场。这不正是曹雪芹自己的写照吗?可见当时社会是如此不堪!
我将《红楼梦》细细品读了三遍后,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拿出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讨论,收获也算不小。
还记得我第一次和朋友们讨论《红楼梦》是在一节体育课上。大家起初是谈《红楼梦》的人物:多愁善感的黛玉,宽厚可亲的宝钗,伶俐可爱的湘云。后来,又有几个人带来了几本“品红”的书,也让我们学到了更多读《红楼梦》的方法。还有一次,我回到家后写完了作业没事干,便和妈妈讨论起《红楼梦》,原来妈妈也是个“红迷”呢。她说,《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又最复杂的作品,曹雪芹也是中国文学世上最伟大而又最富杂的作家。在这本书中,还隐藏着许多别的东西,比如曹雪芹的出身之地——曹家,这个曾经与荣国府一样显赫的官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红楼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籍。我从读书中收益颇多,从《红楼梦》中感悟颇深。我会继续这个红楼之梦,让它永远灿烂下去。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的读后感语12-06
儿童版红楼梦读后感暑假红楼梦读后感11-29
中国名著《红楼梦》最新读后感写作写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1-29
红楼梦读书笔记_最新红楼梦读后感优秀范文09-16
《红楼梦》读后感05-04
红楼梦《读后感》03-13
《红楼梦》读后感01-08
《红楼梦 》读后感11-29
读后感红楼梦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