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0篇
读红楼梦有感1
喜欢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沏上一杯清茶,躺在摇椅上,一页页地品味,那种感觉很惬意……
周末,闲来无事,随手拿出《红楼梦》,虽已读过,但还是忍不住再次坐下来慢慢品读。再读《红楼梦》,感触最深的便是王熙凤。书中有二百多个人物,唯独为她的魅力所震撼,为她的才智所倾倒。
凤姐的出场,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皆屏息,再加上衣装之华丽,这气势就高人一等,正可谓美中含威,人称“胭脂虎”。她为什么会如此有威严呢?一是与生俱来,二是手中有权,三是有能力。
协理宁国府,是对凤姐能力的充分肯定,从侧面也能透出她的威气来。凤姐受命于危难之际,对宁国府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她的这种超人的洞察力,确实是荣宁二府无人能及的,这也就树立起了威严,成为众人眼中“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女曹操。众人只是听闻凤姐要来管理宁国府,就发出了这样的恐惧之言:“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也不认人的”;可随之便有人说:“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她来整治整治。” 可见凤姐有能力、有威严,“辣女”的名声早已传千里了。
王熙凤掌权时,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锦衣卫从凤姐的房间查出了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风光体面是她的权和威带给她的,悲惨的下场也是她的权带来的。其实,权若运用得当,就像凤姐协理宁国府,为大家造福,也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若运用不好,就像“弄权铁槛寺”,凤姐落得了悲惨的结局——“哭向金陵事更哀”。
不由得,我想到了法官。他们在经历各种形式的选拔考试后,进入法院,成为一名法官,他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一纸判决千钧重,既能让婚姻解体、财产易主,又能让自由丧失、生命终结;既能让企业破产,又能让当事人绝处逢生。因为这份威严与权力,法官成为让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如果运用不当,这份权力便会成为罪恶之源。
法官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是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终局裁决者,是社会正义最后防线的守护神,只有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勇于拼搏,才能正确利用好手中的审判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审理好每一起案件。
读红楼梦有感2
而我的看法却不同。
凤姐的出场就吸引了我的眼球。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那个封建的社会中,哪个女子敢如此大胆?
虽然,这不符合古代女子的形象。但是,贾母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吧。说明当时封建社会的女子都在一定程度上,羡慕或说是向往着“凤辣子”的这种大胆作风。
即使大胆,她也不似宝玉般疯疯癫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对于她的才,我们是不可否认的。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她一个人的活要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来干。这么看来,凤姐是不可缺的。
有人说“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又有人说凤姐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是形容她的心计之多,机变之速。而我想说,一个女人家要管宁国府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事,没有心机、没有城府,如何管理?
李纨曾说了句有玩笑性质的话,“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这句话,其实对凤姐真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判。可凤姐的心机也不仅仅是用在“财”这一个方面。还有她“见风转舵”这个特色。“见风转舵”在现在来看,可是个褒义的词。它是形容一个人懂得察言观色、懂得调动人际。凤姐就是这样,她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有时,竟又觉得她是一个心理学家。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像黛玉出场,刚进贾府,
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凤姐说“我早都预备下了”。又如,宝玉和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探春这里刚出口,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缺的是什么,二话不说,放下银子,让这些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少爷小姐们闹着玩,真是个疼爱弟妹的好嫂嫂。
说到这里,又发现了凤姐的一个优点,跟宝玉黛玉
小姐比起来,她更懂得什么是更重要的。整天吟诗作画,虽可以陶冶情操,但那只是败家的前兆。如果,不论后来,一开始就没有凤姐打理这个财务,我想,贾府早就坐吃山空了。
话题回到疼爱弟妹这里,凤姐不仅疼爱弟妹,她还十分孝敬老人。人人都知道,凤姐‘爱财如命’,李纨说她“专会打算盘分斤拨两”。但是,她在跟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为的是什么?还不是老人的高兴!老太太最喜孙子宝玉,书中也说了,“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有事没事就摔玉,正经书不好好读,整天跟胭脂水粉混成堆,哄老人不如哄黛玉。就这样,宝二爷如何能让老太太高兴呢?但是,凤姐呢?她最了
太太的心思,有事没事就把老人逗乐了。正所谓百敬孝为先。
古有‘七出’,嫉妒和无子也在其中。我们要说,生活在封建宗法关系中的王熙凤,最终仍旧不能摆脱“夫纲”和“妇道”的拘束,她不能不承认丈夫纳妾是正当的。为了子嗣,即使三妻四妾也是冠冕堂皇,无往而不合于礼。所以在强大的宗法礼教和社会舆论面前,争强好胜如凤姐,也要竭力洗刷自己“妒”的名声,构筑“贤良”的形象。这实质上是一种屈服。凤姐在为人处事上,有时虽有些极端,但是大多时间还是处于冷静情况下的。要说尤二姐的死,我们也只能去怪那时‘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了。
所以,凤姐作为贾琏的妻子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抓不到什么把柄,来指责她,至少跟贾琏相比,凤姐比贾琏强得多。“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在“协理宁国府”当中,她是比较积极、正面的。从客观来说:她既是一个支撑贾府的顶梁柱,又是一个挖空贾府的“大蛀虫”。但,所谓人为私而私。人的一生怎么无错呢?凤姐到头来也自食其果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但我仍是喜欢凤姐,她的光彩四射,风情万种;她的快人快语,风趣幽默;有胆有识,敢作敢为。这样的熙凤,到了现代,无疑是个女强人之类,可惜啊……
我之所以把文名取为《如果》,只是为如此的凤姐感到惋惜,如果,凤姐在现代。结局还会像那时如此惨痛吗?她的所作所为,在某些方面看来,也有很大一部分的社会因素吧……
读红楼梦有感3
它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画,社会的各个阶层,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刻画。它对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些细致的描写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它还体现了作者对各种文化的丰富知识何独到见解。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为背景,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在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悲剧命运。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其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人物与事物之间的互相关联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浑然天成,一点不见人工雕琢的痕迹。《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的特点。
我觉得,《红楼梦》中展现的世界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
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读红楼梦有感4
绿竹斑斑渐黄昏,相思无寄几度闻。寒塘至今度鹤影,冷月何时葬花魂。 ——题记
细雨斜织的夜晚,不喧闹,只有那雨水与芭蕉碰撞的'声音,只有那千百竿潇湘竹随风摇摆的声音。透过纸窗,黯淡的烛火闪烁,一女子在蜡烛旁持书静看。“咳咳咳”一阵咳嗽声打破雨夜的寂静,随后,依然是那淅淅沥沥的安静,依然是单薄、孤独的身影……
她就是《红楼梦》中最柔弱,最多泪的潇湘妃子——林黛玉。
“潇湘馆”是黛玉的住处。“一带粉坦,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掩映。”“有大株梨花并芭蕉”,而忧愁芭蕉与清高翠竹正与黛玉性情相符。
有人说黛玉就像寒冷的雪莲,美丽却孤傲,冰冷。可黛玉真是如此吗?没错,黛玉有时说话带刺,令人难相处,但她也有热心的一面啊!就比如说,在香菱想学诗时,宝钗对香菱说学诗并无大用,不要过于认真,而黛玉不同,她认认真真地教香菱学诗,并把王右丞的全集借给香菱,让她去揣摩,帮她分析诗句。可见黛玉比宝钗待人更简单,纯真。
黛玉就像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诗如其人,她的诗也是超凡脱俗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将白海棠的素静优雅写到了极致。香帕墨迹,留下了“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的优美诗句。
一阵风吹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的满身满地皆是花片。黛玉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收拾起落花,不由感花伤己,在花冢哭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啊,这纷飞的单薄花瓣,不正像黛玉孤苦的身世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难道从这儿,曹雪芹就已为黛玉的“红消香断”埋下伏笔了吗?欠泪的,泪已还后,苦绛珠也该魂归离恨天了吧!
如此简单、如仙的女子,匆匆结束了她的一生,也许是凡间太多尘,仙子不属于这“花柳繁华地,温柔宝贵乡”吧?
读完《红楼梦》黛玉的一颦一笑,一泪一喜都让我难以释怀。我读黛玉,读的是一种孤傲、一种气质,一种绝俗,一种灵动。面对封建社会的枷锁,黛玉以泪默默反抗,哭得像桃核一样的眼中,充满了与那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对爱情的追求……
黛玉仙珠,我多想更多的了解你……
读红楼梦有感5
说到红楼梦,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并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这本书主要记叙了贾、史、林、薜四大家族的兴衰。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并称红楼梦中的“绝代双骄”,她们一个是主人公贾宝玉的两姨表妹,一个是贾宝玉的姑舅表妹,一个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一个与贾宝玉有“木石前盟”。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王熙凤,贾府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由她在管。她从小当男孩养,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可见她的教育不在于诗书文章,在于管家理事。我记得这样一句话是描述王熙凤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真可谓八面玲珑。
服侍贾宝玉的女子花袭人也是一个我较为喜欢的人物。她处事细致,把宝玉照顾得特别周到,对宝玉是百分之百的忠心,像个大姐姐一样处处护着他。
大家应该还记得,书中还有个叫史湘云的人物,她正直、善良,善解人意又乐观,使得许多人都很喜欢她。在贾府,湘云的人际关系特别好,她和宝钗一样宽容、有涵养,和黛玉一样灵秀,而且她特别爱笑,这一点倒和我有些相像。
我不喜欢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她是一个佛教徒,她想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但她把家庭治理得并不怎么样,对贾母有欺骗之过,把宝玉喜欢的丫鬟晴雯赶出门后,撒谎说她变坏了。而且,王夫人总怕漂亮的女孩会夺走她的儿子。金钏儿是王夫人的心腹丫环,王夫人刚一发现宝玉和金钏儿说了几句话,就觉得是大事,把金钏儿赶了出去,致使金钏儿含辱投井而死,后来又用同样方法让晴雯抱屈夭亡,逼死了许多无辜丫鬟。王夫人这位母亲做得太差。
总之,红楼梦的人物可谓千姿百态,往深一层含义说,反映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清晰的看出社会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处理这些问题,才不至于像贾府一样,到最后“荣华富贵一场梦”。
读红楼梦有感6
《枉凝眉》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书写了多少书中人的悲剧?曹雪芹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庭走向衰败和荣枯,而且从侧面彰显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功名成就,一边是金玉良缘。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无比凄凉忧伤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有时似乎至于千里烟雾之中,琢磨不透这里面的一切,书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让我能为其流下辛酸泪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讲“黛玉葬花”,我阅尽《红楼梦》,却唯独对这一章情有独钟,令我魂牵梦绕。这一段将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怜展现无遗,尤其是那一首《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着这首诗,我的心仿佛震动了一下,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苦涩,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
她与宝玉相爱,却只留下凄苦。本是两对打不散鸳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可是天不由人,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人缘不好,却成为她最大的绊脚石。所有人都离她远去,不愿搭理她。由此,命运的天平加速倾斜,倾向了城府颇深的薛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使宝玉与黛玉二人错失挚爱。黛玉含泪而终,含恨而去,而宝玉也变得疯疯傻傻,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
黛玉的惨剧,正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舆论导致的,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伤怀的人物,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还有更多的古代女子和黛玉一样饱受折磨,在苦难中挣扎。”曹雪芹是否也将自己的痛苦寄托在“黛玉”的身上呢?这只是猜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读红楼梦有感7
《红楼梦》写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的一系列件。总体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
读《红楼梦》,令人记忆最深刻的是“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与宝玉如此情投意合,但若不是黛玉这病,也许宝二奶奶便不会是宝钗。
可惜两人痴痴念念,如此苦等了几年,却换来一场空,这便更让数多年轻人怀疑爱情,怕黛玉与宝玉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可当时封建社会是同意三房五妾的,若黛玉不嫌弃,其实可以给宝玉做二房。但,也地黛玉对宝玉的痴情在被焚烧的手稿中已全化为灰烬了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篇诗,其实已经表明了《红楼梦》难以读懂,特别是宝黛两人的最后结果,更是让人难以琢磨啊!
也许当你成家之时,也还未必能读懂“那一片痴心,却换来一场空”这一现象。
为何这般痴心,苦等,换来的还是一场空?可在这其中不也曾尝到过甜头吗?未必定为一场空。
读红楼梦有感8
记得有一个笑话,是用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有人这样说:《西游记》是一个人和一群妖的故事,《红楼梦》是一个男人和一群女人的故事,《三国演义》是一群男人的故事,《水浒传》是三个女人和一群男人的故事。
概括出来是如此简单的事却演绎了四部华丽复杂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可算其中最为华丽复杂的了,作为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华丽的文藻,跌宕的情节,浪漫的想象以及智慧的铺垫都促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流传至今。
而国际红学会的成立更突出了它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作为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国际组织,它为《红楼梦》的传播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但我并不关心它所研究的《红楼梦》中人物的社会原型,因为无论原型是谁,《红楼梦》的价值是不变的。
大观园是清朝贵族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上演了一个家庭的起起伏伏。而正是这起伏透露了封建制度的盛衰。曹雪芹借贾家描绘了一幅当时社会的政治图,借贾宝玉表达了封建反抗精神。当然,这政治里也不乏儿女情长。
宝玉含玉出生,这似乎注定了他不同寻常的性格与人生。他是贵族社会里的花花公子,也不乏痴情;他不愿读三纲五常,却偏爱“歪诗”;他不结交权贵,“没上没下”。这一切并非仅仅体现他玩世不恭的性格,更体现了他抵抗封建思想、反对等级制度的精神。
《红楼梦》第七回,写宝玉遇见秦钟引发了一阵感慨:“天下竟有这等的人物,如今看了,我竟成了泥猪癞狗,可恨我为什么生的这个侯门公府之家?要也生在寒儒薄宦的家里,早的和他交接,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比他尊贵,但凌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真把人图荼毒了。”这一番话,真可谓切实道出了宝玉的心声,他骂自己为“枯株朽木”“粪窟泥沟”,正是这两个词将封建社会达官贵人的丑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他对富贵豪门的厌恶。
还有一人,宝玉与他亦是相见恨晚,此人便是蒋玉函。宝玉更是因他大承鞭笞,在《红楼梦》里,这一次是宝玉挨打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差一点要了命去”。贾政如此打宝玉,原因却有些模糊。
导火线应是蒋玉函失踪,忠顺府派人来打听,使贾政知道了宝玉和蒋玉函的来往,知道了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其次,便是贾环的诬陷,说宝玉淫辱母裨,对金钏儿未遂令金钏儿投井自杀;贾政又想到了他平日荒废学业,由此来了气,才有了这一出“宝玉挨打”。
但细看这原因,先是与蒋玉函的来往,和与秦钟一样,正是宝玉不愿结交权贵,追求真情谊的体现。
而金钏儿,不过是宝哥哥众多妹妹中的一个,这就引到了宝玉柔情的话题,这一点是不得不提的。
宝玉本生在一个多是女人的大家庭里,又因生来带玉,备受家里老人的宠爱,自幼当女儿养,天天和小姐们混在一起。这便为宝玉性子里的“女儿气”打下了基础。
再者,宝玉认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本比男人干净,这也使他常常远离男人,宁愿躲到女人堆里。所以,后来他才住进了大观园。
或许有人不解这能说明什么,其实这也是宝玉不满封建贵族的反映。在封建社会,做官的都是男人,而这官“混”的多,“清”的少,男人们也代表了黑暗的社会。女人们躲在闺房,即便没什么优越贡献,但她们与代表黑暗社会的男人们对比自然好了许多。宝玉躲在女人堆里,或许是因他无力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只能选择逃避吧。
由此看来,宝玉的玩世不恭,掩盖了他反抗的内心。
再看宝玉的荒废学业。举一例,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省亲庆元宵”。在这一回中,曹雪芹借贾政像我们介绍了宝玉的才华。更介绍了宝玉的反逆。
单说草堂一处,贾政问宝玉:“此处如何?”宝玉答:“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哪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道:“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
宝玉道:“却又来!此处之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 天然图画 四字,正谓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钟不相宜……”
可以想象贾政之气,但能否看出宝玉之心呢?
宝玉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可他为何不喜读书?因为读书就要读四书五经,宝玉并非厌恶读书,他只是厌恶读这些禁锢人们思想的文章,对于那些自由文章,也就是“邪诗歪文”,宝玉还是很中意的。
宝玉在大庭广众下顶撞父亲,自是叛逆,对于他父亲口中的自然之景又大加鞭笞,他反对人为建造的自然,亦体现了他追求“真”的心意。宝玉的才情注定埋没在封建纲常礼教的雾霭里,注定扼杀在封建顽固的势力里。
看他反对古板,看他反对呆滞,他内心的新思想就这样一点一点亮起,又一点一点熄灭。宝玉所代表的新阶级也这样一点一点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朝时,《石头记》相当于现在的淫秽书籍而被禁止,文字狱里,亦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但是,它能顽强的保留至今,且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之一便是从宝玉身上明显体现出的反抗封建的精神。
这来自贵公子的反抗,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9
雪芹先生的笔下,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作品——《红楼梦》。其中,这关系非常复杂。书中讲的是贾府的昌盛到衰败,它是一部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书。又奇又俗的贾宝玉
贾宝玉本是补天的灵石,后来做了神瑛侍者,又投胎到了贾家。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可是对于林黛玉,看得非常重要。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她从小就冰雪聪明,才华横溢,可又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在众姐妹眼里,她是最聪明的,最富有诗意气质的,她曾作有三首菊花诗而夺魁。在读者眼里她任性,她多疑,她敏感,她小心眼,其实她并不是这样一个人。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的父母去世了,而寄居在亲戚家,你有没有想过她“寄人篱下”的感觉。如果你的父母出差了,让你在亲戚家过夜,你还能享受在家的温暖与快乐吗?而她从小就寄居在荣国府,必须得看人的眼色行事,做错一点,就会打她,骂她,所以,她必需得任性,得多疑,得敏感,得小心眼,否则,她不可能在荣国府继续生活下去。
书中曾说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我看来,她们都是水做的。而她们全部有错,可是错有错在哪呢?是大观园的压抑,是家族的斗争,还是那个时代必然的悲剧呢?
读红楼梦有感10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文化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家族由兴旺到腐 败的历程,今天 我想谈谈林黛玉。在书中,林黛玉是个柔弱的女子,它从小体弱多病,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似的,林黛玉从小爱哭,父亲去世她哭,动物死去她哭,甚至树木凋零她也哭。最终,受不住贾府的封建传统,贾宝玉嫁给薛宝钗,上吊自杀,书中的林黛玉是可怜,值得我们去同情。但是,如果她能坚强些,勇敢些,在贾府时去外面闯出一片新天地,那样或许她可以开拓属于自己的领域。
我最近认识了一位名人,叫史铁生,他全身下半身全部瘫痪,在他最风华正茂时,他残疾了,他或许没有像林黛玉一样,有那样惨痛的遭遇。但是,他一定比林黛玉痛苦。史铁生有想过自暴自弃吗?他有上吊自杀吗?他在心中压抑自己的痛苦,将他们转化成动力,史铁生不需要别人同情他的双腿,他要做的就是坚强、勇敢,最终他成功了,在轮椅上书写出了一片天地。
在社会中,我们要和那些乞丐一样吗?只是靠别人的同情来搏得卑微的食物!只是因为自己身体残疾,便可搏得别人的怜悯吗?那那些身残志坚的人是怎么活下来了,什么霍金、海伦凯勒,他们怎么成功的?
我们虽然没有残疾,但是我们在学习上更不要像乞丐一样,靠别人的同情来生活,要学会坚强,用实际行动去探索人生的奥秘。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0篇】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5篇01-30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5篇02-02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5篇)02-01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5篇)01-16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0篇)01-13
读《红楼梦》有感450字_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04-07
我读《红楼梦》有感11-12
有关读红楼梦有感02-28
读红楼梦有感【推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