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高中读后感合集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高中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1
《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我在第一次阅读时,的确也被他们的爱情故事吸引。我再次阅读的时候,觉得王熙凤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是“辣”得能干。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力大管家。她有着“凤辣子”的绰号,她做事心狠手辣,对待下人们的惩罚,那真是让人看着也揪心。就如,她对待给贾二爷望风的那丫头,喝命要拿绳子鞭子把那眼里没有主人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说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簪子戳小丫头的嘴。还有一次在清虚观时,一个道士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她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站都站不住了。在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如果没有这“辣手”,大观园可能早就成废墟了。
其次是“辣”得有度。我从书中看到她的另一面,她更像心理学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对待不同的人,凤姐有不同的语言。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来打抽丰,凤姐是怎样对待刘姥姥的呢?她揣摩对方的身份,彼此的关系。刘姥姥是一个年高秋古的农村老太太,她跟贾府并不沾亲带故,不过是偶尔来走动,但也不能够怠慢。凤姐懂得尊重他人,不愿意丢贾府脸,说:“我年轻,不大认得,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亲戚之间,原本就该有个照应才是,你又是第一次开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这二十两银子你暂且拿去。”她这一善举正体现了“予人方便,予己方便”这一实在道理。正因为有凤姐这样的“辣”管家,贾府才呈现“相安无事”。
再次是“辣”得有规。凤姐也是一个针对弊端能及时处理的人。贾府那么大的一个家,下人又那么多,有时真有人从中偷奸耍滑,凤姐针对这一点,立下了规矩,奖罚分明,以首犯为主。凤姐曾训斥过来升的媳妇,“既然托了我,我就说不得你们嫌了,我可比不上你们奶奶好性子,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这话说明了凤姐处理事情时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面,这样让人说不出毛病,而且也作为警告,别想仗着谁撑腰不把规矩放在眼前。这规矩让凤姐撑起了就要垮倒的大观园。
王熙凤在她“辣”的性格下,也露出了“贪”的本性。凤姐的结局都是因为她的贪婪成性,要不,大观园还可以让她多撑一会呢。
想着凤姐的威风与悲剧,我佩服她那“辣”能力,叹息她为“贪”而毁亡。看着身边的人和事,我明白了:不管你多能干、多伟大,贪就可以毁掉你的一切!做人啊,踏踏实实是最重要的!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2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高中生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四)
我国古典文学喜欢用“闭月羞花”、“倾城倾国”这样的词语描述,使人感觉到美丽绝伦,十全十美。而在《红楼梦》中,大文豪曹雪芹笔下的:丫鬟鸳鸯漂亮聪明,不仅博得贾母欢心,而且被老色鬼贾赦看中,要娶她为妾。然而,她蔑视权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这样一个值得赞美的人物,书中这样描写:“……只见她穿着半新的藕荷色绫袄,鸳鸯的脸面多么楚楚动人,而那脸面,却倒有几点雀斑,”看来这样描写,似乎有损于人物形象的完美。
然而,有着较高美学修养的脂砚斋评点说: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女方有陋处。任何事,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显然,把美女的陋处或斑点描绘出来,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点出鸳鸯脸上的雀斑,不仅没削弱她的美,反而令人更感真实了。相反,那种“美则无处不美,恶则无处不恶”的绝对化的创作方法是不真实的。
这使我联想到现实。同样,在人际交往的诸多准则中,莫过于一个“诚”字,唯有“诚”才不避“陋处”,惟不避“陋处”才能显出真实,让人不感觉到“骗人”,进而增强信任感。
因此,大家在这里交心的同时,心里都要有一个“诚”字。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3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首屈一指。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作爱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的命运。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
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现今中国人常怀着一种暴富的心态,各式各样的奢侈品难以满足其欲千金散尽的胸怀,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正逐渐蔓延至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不难想象,这种无节制的享受最终将演变成国民性,让整个中华民族都失去前进的欲望,更难以完成复兴的使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巴西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尚能引发美国一场龙卷风,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尝不会酿成不堪的悲剧!我不愿再进行痛斥,柏杨先生早已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唯愿独修其身,却又不忍责任的折磨。整个社会的大风气,早已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了,保持住内心的一方净土,是周国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读书人的心愿。我愿做这样的践行者,践行着心中永远简朴安静的生活,践行着美好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字里行间,他仿佛在对我们说,一切繁华都是红楼一梦,何苦为儿女情长苦苦纠缠,何苦为人情世故操劳奔波,何苦为琐屑小事争喋不休,何苦为追求金钱呕心沥血,何苦徒增无尽烦恼。心安即是归处。
虽然《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写绝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们的家庭,懂得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荣辱兴衰、人性冷暖尽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时势,唯愿不再是个传说。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4
翻开那泛黄的纸张,踏破时间的尽头,回望那一段凄美而华丽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红楼,梦回一史,恩怨情仇,华门贵府,终究抵不过残忍的现实,只留下那令人哀叹的结局。
葬花·落泪·梦碎
落花是她的归宿,流水是她的闲愁。
黛玉生来多愁善感,喜怒形于色。“花谢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大观园内的欢声笑语,姐妹间的无端误会,冬日里的冷露寒风,花园里的飘零红雨,都能勾起她的无边愁绪,使她泪如雨下,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于花荫下,黯然神伤,春花零落成泥,她洒下几滴泪水,这才有了“花魂点点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她拥有最真实的情感:赠绢,她惊喜痴迷;忆绢,她沉吟思索;焚绢,她心碎惘然。她不在乎什么功名利禄,也不喜欢尔虞我诈,至始至终不过有一颗心、一个宝玉和一段情罢了。黛玉可以启动这充满憧憬的小舟,却无法,也无力将它送到幸福婚姻的彼岸。现实总是无情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击碎她的美梦和空想,给她带来无限的折磨和辛酸,让她在感情中走投无路,最终只能“焚绢断魂”……
兴荣·衰落·惊梦
曾经富裕华贵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却沦落至衰亡的地步。说到底,不过是因为逐渐失去了权势罢了。在历史的长河里,“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实在是屡见不鲜。元妃死,北静王府失势,一切早就成了定局,注定封建家族为利益联姻,大家运命相连,一荣皆荣,一损俱损,必然衰亡。
如梦·如幻·梦醒
浓墨重彩,精心细刻,人物的种种性格特征如星星点点的雪花,悄悄地融入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曹雪芹先生倾尽了毕生的心血,创作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鸿篇巨制,既渗透了宋词的深情绵邈,以及如梦如幻的意境;又有元曲的雅俗共赏,以及清新真切的境界。这部著作为我们展示的寥廓、充实而又绚烂的世界无不引人入胜!贵族世家的败落,青春活力的生命,举世无双的美好情感被悲剧所吞噬,红楼一梦醒来后,却发现茫然无措、无路可走了。
红楼深深,一梦烟云,恰如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潺潺作响的生活溪流中,化了,不见了,却久久不能忘怀。漫步红楼,美不胜收,历史雾霭数重重;红楼一梦,太虚幻境,芸芸众生皆是空。
传统·品读·传承
轻轻合上书本,低头浅笑,思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除了讽古说今的《红楼梦》,还有气象浑厚的《唐诗》,有清丽婉约的《宋词》,有雅俗共赏的《元曲》,有独具韵味的《四书五经》,有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有隐恶扬善的《水浒传》,有奇异瑰丽的《西游记》……无不令人惊叹!而这些先人留下的千古名作,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脉脉相承,永不停息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品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题记
“没有亲情和爱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这句话出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虽然距今已有很多年,但我认为同样适用于当前社会,因为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红楼梦》讲述的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及其表妹林黛玉的爱情为主题,描述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以及中国上层家族成员及其众多奴仆和丫环的日常生活。《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家庭成员中有的善于溜须拍马、有的善于经营钻研、有的善于风花雪月……却没有一个人会考虑家庭的和谐,更没想过去善待他人。
当我看完《红楼梦》时,我有些埋怨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的结局写的那么悲惨,与故事开头的繁荣景象一点也不符合,但是后来我也渐渐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的残酷,只有爱才能继续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在这本书中林黛玉让我对她感到怜悯,因为她父母早逝,没有任何的亲人,小小年纪就饱尝了痛失亲人,寄人篱下的痛苦。虽然她进入了贾府,衣食无忧,但是心思各异的贾府众人,又有谁是真正关心和爱护她,随时考虑她的感受呢?她才思敏捷却又多愁善感,在贾府处于利益考虑,夺去了她的感情寄托后,她最终吐血而死,只有她身边的丫头默默地为她哭泣。看到这里我多么庆幸自己有一个完整的家,有爱自己的家人,有着温暖的爱包围着我,但是不懂事的我却一点也不珍惜,常常以为父母不爱我,因为他们批评我。
记得有次大扫除,全家都在努力的打扫,而我却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的看电视、吃东西,还边指边说:“天天,你拿扫把和畚斗;爸爸,你去拿水桶和拖把拖地;妈妈,你去厨房洗菜!”看我对辛苦打扫卫生的爸爸、妈妈和弟弟指指点点的,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开始批评我:“你都多大了,还这么好吃懒做,你应该像湘悦学习,成绩又好又勤劳!”我开始反驳:“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拿别人的优点和我的缺点比!”妈妈也生气了:“等你走入社会看你怎么办!”说完,妈妈便气呼呼地洗菜去了。当时我不以为然,后来通过报纸、网络,看到一些不幸福的儿童的报道,我才明白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我是多么的幸福。我要珍惜我的幸福生活,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用最优异的成绩去拥抱美好的未来;我要爱护自己,爱护弟弟,像父母爱护我们一样去爱护他们,因为爱是相互的。
一本《红楼梦》,给了我许多的道理;一个林黛玉,给了我无穷的伤感;一份爱,给了我无限的幻想和憧憬。
《红楼梦》展现的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有很多情况在现在的社会也是有的。没有亲情和爱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的幸福美好生活。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此中味。”
——题记
手指在一本本书的书脊上快速滑动,眼随心动、心随眼动,略过一本本书,终于顿住,书脊上三个大字:红楼梦。
《红楼梦》在现在的人看来,是一篇惊世名著,曹雪芹由此名声大噪,多少人沉醉在那终成空的红楼一梦中,如痴如醉,对它赞口不绝,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篇惊世名著的背景、有多少人了解曹雪芹?
曹雪芹是乾隆年间人,名曹霑。他的祖父由于在康熙的九子夺嫡中,错投八爷党,被登基后的雍正以“乱臣贼子”之罪抄家,自那时起,锦衣玉食的小少爷曹霑便不再是鲜衣怒马,而是小心翼翼地生活。他写的《红楼梦》,可谓耗尽一生的心血,于乾隆时期已名扬天下。
曹雪芹写书时,家道已没落,生活十分窘困。再加上政治上的原因,造成这本书的经历坎坷,书中众人的经历也坎坷。林黛玉年少丧母,入住贾府,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似蹙非蹙柳叶眉、盈盈水光含愁眼,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弱西子胜三分的美丽与愁怨是多少人心中的美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瞧不尽镜里花容瘦”宝哥哥的这首《红豆词》定是唱给林妹妹听的吧,也许偌大的人世间,只有他们才算得上是旧相识,只有他们的相遇,才算得上久别重逢,只有他们,是前世今生不曾散去的一帘幽梦。可是好景不长,薛宝钗的圆滑为她在贾府赢得不少称赞。“金玉良缘”是两人心中的间隙,“木石姻缘”是宝黛二人心中的执念,但因种种事,间隙越来越大,两人已无法再像原先那样了,一个空对潇湘馆竹林中的月光叹气,一个望着怡红院翩然掉落的花瓣发呆。琉璃世界中,白雪红梅旁,一群富家公子小姐烤鹿肉的喜悦场景已散,徒留宴席过后,人去楼空的凄凉。宝玉娶亲,娶的是宝姐姐,却非林妹妹,可怜其痴傻不知,还喜悦地牵着“林妹妹”的手,欢天喜地。此时,黛玉的生命已为时不多了,她仍执着地把她写的词稿烧掉,把宝玉赠的帕子烧掉,仿佛最后一点执念也随着火光烟消云散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沁芳闸的水,春流到夏,夏流到秋,可那个曾经阻止宝玉向水里扔花瓣的人,却再也不见了。妙玉通过断了的琴弦推测出黛玉后来的悲剧,可叹宝黛二人还是未能逃脱宿命,她终究还是含恨而终。
黛玉本为天上的绛珠仙子,却化为宝玉一生中的一笔浓墨。缘起因她,缘灭也因她,她死后,他夜夜等着她给他托梦,直至有一次,他进入了荒凉的大观园,几支竹子依旧矗立在那里,他怔怔的站着,心里始终割舍不下林妹妹。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世间安得双全法,他负了她,便用余生赎罪,终是,不负如来不负卿。
《红楼梦》共写了七百多个人物,拥有众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它的思想内涵是深邃的。曹雪芹对宝黛爱情深刻动人的描写、他们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既有现实主义,又有理想主义,这正是曹雪芹对未来世纪的奉献!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7
初读《红楼梦》的人,首先便会倾倒于其间那字字珠玑的文字。
不必说卓绝千古的《葬花吟》,动人心魄的《五美吟》,奇葩争艳的咏菊诗,单是大观园中的几副对子、匾额,就令人啧啧不已。年幼的惜春可以写出“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这样如诗如画的句子;笔拙的贾宝玉可以写出“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这类惟妙惟肖的句子;而才思敏捷的黛玉稍转笔锋,便写下“花媚玉堂人”这样极富才情智慧的句子。
再读《红楼梦》,便不得不惊叹于曹雪芹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了。书中的人物纷繁冗杂,然而作者却写得各有新意。主要人物便生动地刻画了三十余位,有的点一两笔也立即是一个“活人”了。
单单一个云儿,只露了一面,还是“叫局”出的场,便显出她的聪明伶俐。薛蟠不同意行酒令,云儿却推他坐下,说:“怕什么?这还亏你天天吃酒呢,难道你连我也不如!我回来还说呢。说是了,罢;不是了,不过罚上几杯,哪里就醉死了。你如今一乱令,倒喝十大海,下去斟酒不成?”说得薛蟠“只得坐了”。只这一段,就能看出云儿要比薛蟠高出许多。行令时,又让云儿道出了心中之苦,但不便令客人扫兴,只说了两句,便改为助兴的话。这样,一个形象丰满的云儿便凸现了出来。
读到这里,不禁又发现了《红楼梦》的一大特点一然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上到帝王后妃、文臣武将、纨绔膏粱,下到市井小民、奴婢仆役、僧道丐尤。文体也很全。有诗,如古诗《诡_词》、《葬花吟》、《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律诗《世外仙源》、《有凤来仪》,绝句《石上偈》、《五美吟》等;有词,如小令《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双调词《柳絮词》中的《南柯子》、《唐多令》等;有曲,如《山门寄生草》、《寄生草解偈》、《邯鄣记赏花时》,小令《点绛唇耍的猴儿谜》,以至俚曲;有赋,如《警幻仙姑赋》;有歌谣,如《好了歌》及《好了歌赋》、《护官符》;有楹联;有谜语;有诔,如《芙蓉女儿诔》;有偈;有骈体文,如《赞会芳园》;有骚体,如《与林黛玉书并诗四章》中的诗;有酒令,如行酒令、牙牌令、花名签酒令、骰子酒令;有启;有书;有请帖。
反复翻看,你不难看出作者的苦心经营。
四位小姐以“元、迎、探、惜”命名,实乃“原应叹息”,“贾雨村言”实为“假语村言”。更不用谈那“草蛇伏线,一挥千里”的笔法。黛玉的《葬花吟》便是她的诗谶,明义也题道:“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其中“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显然是黛玉之死的暗示。
作者用心血呕成的《红楼梦》难道仅此文字上的造诣吗?当然不是。
仍以《葬花吟》为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难道不说明卫道夫对叛教者的摧残之深;“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如何不是将颓的封建大厦之中的黑暗、腐朽、龌龊的真实写照?然而,作者倾心歌咏的绛珠仙子仍然“质本洁来还洁去”,如何不是作者本人真情的流露?
凡此种种,足见《红楼梦》是“开辟鸿蒙”的鸿篇巨制,它的艺术魅力是亘古不衰的。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8
纵观明清文学的夜空,《红楼梦》无疑是最璀璨的恒星。学者对于“红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化,系统化。我喜欢《红楼梦》,不在于他揭示了多么深刻的社会道理,只是为林黛玉而叹息。
《红楼梦》对于薛宝钗的评价是“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林黛玉却有着一张伶牙俐齿,因此看似愚昧的薛宝钗却受到大家的喜爱,最终被贾母指名许配给了宝玉。而不论是“不饶人”的林黛玉,还是处出现是精明的王熙凤,其可悲的下场不说也罢。林黛玉因父母双亡,无奈被送进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的多疑,他的敏感,是一定的条件造就的,但可悲的是他最终没能和宝玉成为眷属。
林和贾是志同道合的封建叛逆者,再林黛玉的身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女子的不幸,向我们展示了她反抗封建和对自由爱情强烈追求的勇敢。但她的性格中有着贵族小姐的矜持与脆弱,给人以体弱多病的形象。在薛宝钗处处行事小心时,林黛玉又显得何等“大咧”,而这份“大咧”正是贾宝玉钟情于黛玉的根本原因。
人们都说黛玉小心眼,可她全身心珍爱上辈子就决定谨慎方将眼泪还尽的宝玉,她怎能不处处上心,处处在意?痴情而率真的黛玉是不懂圆通的,不会宝钗的世故,不知带要先搞好外围关系,她只是一心一意得爱,爱得不管不顾。在她爱的世界只有两个人,可现实世界不是,可怜的黛玉最终没能了了心事。既便如此,哭了一生的黛玉是的到了爱情的,虽然着爱让她送了性命。
在污浊之地,倾轧的.贾府,林黛玉的全无心计,贾宝玉的众人瞩目,都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其实也罢,至少在宝玉心中,世上没有那个女子能比得上林妹妹。我相信,一黛玉的性情,别人看不看好都是无所谓的,只要宝玉把她放在心中就足够。林黛玉香消玉殒,可是却以完美尘封在了宝玉心中。
有人拿林黛玉和玛格丽特作比较,“她们都有自己的美丽与骄傲,却都在世俗的冷漠中悲惨地凋谢。资本之一门第观念笼罩在玛格丽特头上的阴影与封建时代礼教给林黛玉的束缚,是同样的。
林黛玉出身名门,看似比玛格丽特的人生幸运,可是想想,就算林黛玉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又怎样?在封建社会下,女人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女人彻彻底底是历史的玩弄物。没有自由,没有发言权,就是嫁给自己一无所知的人,也要服从命运的安排。而玛格丽特,她可以纵情于声色酒乐之中,发泄心中对社会的不满。她得到了阿尔芒丝无私的真爱,就算为了她抛弃家族,与父亲反目成仇也毫不在乎。
她最终自己决定放弃,来守护阿尔芒丝的名誉,不惜背负情人深重的误解。我想,即使她付出了这样的代价,心里也是快乐的,因为世界最纯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所有的误会都烟消云散,她躺在爱人的怀中,满足地离去,足矣;而林黛玉至死也不能明白为什么宝玉取的是别人。相对玛格丽特,林黛玉的不幸更让人同情。很多时候她是无法选择,叛逆也不能改变世俗,不能扭转命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的泪流尽了,却等不到爱情绽放之日。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青梗峰下无材可去补苍天的顽石,历劫如红尘,经历悲欢离合世态炎凉,演出这怀金悼玉《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末世为背景,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主线,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奏响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中的人物大都是失意的。贾宝玉在看尽了家族的悲欢离合后,对生活彻底失望,出家做了和尚。林黛玉苦恋无果抱恨而终。薛宝钗始终恪守大家闺秀的本分,却把自己送上了守活寡的路。王熙凤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贾府曾一度深受皇恩门庭显赫,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带头来却树倒猢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要问我这里众多人物最喜欢谁,我会说:“不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不是富贵闲人贾宝玉,而是朴实无华的刘姥姥。”
刘姥姥是见证贾府盛衰荣辱全过程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经历丰富、性格诙谐的老人。她是一个公关能力非凡的老太太。第一次进荣国府,她就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贾家建立了关系。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以超高的搞笑能力博得了贾母和众人的好感,给自己赢得了不少财富。第三次进荣国府,刘姥姥大义凛然,解救出了被卖到青楼的巧姐,给了贾府后人最后一片净土。
刘姥姥,一个普通的村妇,却在古典文学众多人物形象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她仁义,睿智,朴实,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在贾府遭难时,她见义勇为,知恩图报,以大仁大义诠释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如果说刘姥姥是贫贱的代表人物,那王熙凤就是富贵的代表人物。这位琏二奶奶一出场就不凡,“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她美丽而威严,心机深不可测。她泼辣能干,性格活跃,将贾府管得井井有条,深受贾母的喜爱。
王熙凤在得知丈夫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就实行了一系列的报复计划。她先对尤二姐虚情假意地加以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指使下人和秋桐借刀杀人。接着又教唆尤二姐原先许过婚的张华去官府状告贾琏,然后杀张华灭口。一个八面玲珑四处周旋的“凤辣子”,实际上却是一朵充满魔力的花。让人恨她,骂她,不见又想她。
王熙凤是贫贱的刘姥姥进入贾府的引路人,她给刘姥姥带来了财富和兴家的希望。而刘姥姥又是王熙凤女儿巧姐的恩人,她带给了王熙凤生前最后的安慰。这正是“一贵一贱,交情乃现”。
《红楼梦》包罗万象,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面貌。全书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饱满,意境深远,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随着历史的沉淀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显得愈加厚重。两百多年来,多少人也评说不尽。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10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以俺那爱银钱忘夹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正是描写贾府衰落后,巧姐儿被邢夫人、王仁等一干人算计要卖于外蕃家作妾时,被刘姥姥妙计所救下的一首诗。当是时“巧姐屋内人人瞪眼都无方法,王夫人也难和邢夫人争论,只有大家抱头大哭”。而刘姥姥“忽然笑道:这有什么难得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扫崩一走就完事儿了”。此处可见刘姥姥虽是一乡野出身的老太太,却能保持头脑清醒,机智地化解这一困境。
起初我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印象并不好,一介乡村野妇,半点雅致也无,与贾府雍容华贵,风雅清高的主角人物相比,着实像是众多清流中的一股泥石流。待年龄渐长后,我略晓些人情世故,才对刘姥姥的形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作为家底并不殷实,生活已经贫苦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乡下庄稼人,刘姥姥带着孩子板儿来到大观园,为的是讨主人开心要点儿赏钱。此时,刘姥姥的能说会道便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体现在对各路主子的极力奉承,还体现在她的卖力表演上。当发生“走了水”事件后,刘姥姥就立马编出个带“火”字的故事缓和气氛;观察到贾母视宝玉为心头肉时,刘姥姥就即兴编出长寿老人喜得伶俐孙子的故事,使得贾母笑逐颜开。如此对主子胃口,怎能不讨众人喜欢?一来表现出其察言观色之细,二来也体现其随机应变的能力之强,生活阅历之丰富。
再谈经典的宴席之戏,刘姥姥高声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冲口而出的乡间俚语,是如此的粗俗!竟逗得“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宝玉、贾母们的反应自然被曹雪芹先生写得活灵活现,生动自然。读到此时,我也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感到心酸:这刘姥姥竟是如此蠢笨,也不知收敛自己的粗俗言行,难道她真真儿不明白主子们的取笑?
正常来说,这般委屈无奈哪有再来的道理?只不过要些甜头一走了之。而刘姥姥并非如此,在逢年过节时带些乡下的蔬菜瓜果之类,“尽一尽穷心”;且在贾府衰落后无人理睬的情况下,受凤姐所托,把她的女儿巧姐儿这件麻事解决,并带回乡下照顾。也是凤姐目光犀利,一眼看出刘姥姥才是个顶善良的人,一念同情心才救了后来的女儿,这一因缘也极具寓言色彩。这种种行为也反射出刘姥姥受人恩惠后心存感激,知恩图报。
仔细研读过《红楼梦》后,我才能明白作者的深层用意。刘姥姥的定位既是丑角,想来是故意出丑的罢。一边是仍需要养活的女婿一家,另一边是被大庭广众下各种取笑下的不为人知的苦涩。刘姥姥哪能当真如人们所说:笑嘻嘻乐呵呵毫无芥蒂?其实一切是为了生存罢了。哪怕主子再善良温和,她内心都是不情愿的,如果不是天灾人祸和繁重税务使得生活难以为继,刘姥姥可能永远不会踏进大观园,也永远不会成为刘姥姥。若如此,可能主子偶然路过田间,惊鸿一瞥,轿子外某个田间劳作的佝偻身影就是那个普通的板儿奶奶。
带着乡下人的朴实粗糙接地气儿,多年世故造就的能说会道,关键时候的机灵决断,同情帮助落难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点点滴滴绘成了一个我眼中活灵活现的刘姥姥。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10-27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09-20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09-08
高中红楼梦读后感08-16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01-15
高中《红楼梦》读后感11-06
红楼梦高中的读后感12-24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11-14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10-20
高中红楼梦的读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