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初中读后感精选9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初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1
我读不懂《红楼梦》,读不懂《红楼梦》中的人,更读不懂人中的那朵奇葩——林黛玉。
“宝玉,宝玉,你好——”在我耳边回荡,我不懂,“好”什么?一个“好”终结了黛玉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香魂一缕随风散,潇湘馆在人已去”。
也许人死了才会有人缅怀吧。黛玉短暂的人生,如同昙花一现,却留给我丝丝遗憾。她有绚丽的才华,“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碎解诉秋心”。“秋心”就是愁吧,愁向纸诉?她觉得烦了,“题素愿”。
繁华富贵的大观园中,黛玉不像贪图荣华富贵之人,只顾享乐,她有自己的愁怨,哀思,是什么?父母离世,大观园人网复杂,知心者几人?仔细看了几首诗,确是黛玉自认“满纸自怜题素怨”。黛玉重立桃花社,《桃花行》更是体现出她的悲哀。“泪、冷、倦、憔悴”成了黛玉诗中的常见词,对于这些,我并没有共鸣,这大概就是曲高和寡吧。懂黛玉的只有宝玉。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黛玉听了,一定满心欢喜。
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黄花瘦”,黛玉因离丧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我真嫉妒这花儿,能与她们同悲愁。我有心但无力,她们那样高的峰,我无力一睹风采,也许她们的`悲愁在与云儿徜徉吧!要是我与黛玉同在大观园,我恐怕只能做她远远的观望者吧!
我又为黛玉高兴,死了也好,也许她早就明白死了好。宝玉答应娶宝钗的那一刻就注定她要永远失去一个知己,一个唯一懂她的人。因此,她焚稿断痴情。没了知己,黛玉的坚定与坚决让我佩服,走得痛痛快快,不留一丝一毫,诗词上寄托着她的愁思,也许是烧光了它们,一块儿去另一个地方吧!我看到了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悲剧,就她而已,死去就是最好的结局,干干脆脆。贾迎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贾探春远嫁他乡,贾惜春出家,贾元春,下一个呢?比起她们,黛玉是可喜的,她不被迫,心定义决地走了。
“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我不懂,百花枯荣,就黛玉一朵奇葩,若隐若现了吧。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2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惠普尔曾道:“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校园里,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瞧!很多同学捧着自己的书,爱不释手,孜孜不倦地阅读起来。在这书香浓厚的环境下,我也早早地接触到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风云、《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而我对《红楼梦》十分难忘,每每读起《红楼梦》,万千思绪涌到心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讲述了四个家族由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他们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曹雪芹老先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人物的鲜明个性。林黛玉倾国倾城,用贾宝玉的话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一位娇弱绝美的林黛玉跃然纸上,但这只是她的“外表美”。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少了薛宝钗的圆滑世故。她身子弱不禁风,在知道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后,抑郁而终。而贾宝玉也蒙在鼓里,当知道林黛玉的死讯后,贾宝玉悲痛欲绝,决定从此青灯为伴,了却红尘。再然,家族仗着有一女当妃子而横行霸道,生活奢侈,不节约节俭。这应该是最后家族衰落的原因了吧。
读完《红楼梦》,我感触极深,它讽刺了当时封建社会恶势独霸一方的丑态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也告诉我们生活要勤俭节约,不可奢侈浪费,生活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3
薛宝钗端庄秀美,才华出众,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广博的知识,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6班 张建华。论文墨她不输黛玉;论相貌,她可比可卿;论才能,她不输凤姐;论女工,她可比袭人。但是,她工于心计,处事圆滑,表里不一,深谙明哲保身之理,奉行封建礼教的正统思想,是一个完全失去自我的封建卫道士。在“诗礼簪缨”的贾府,美丽而性格温顺的她显得城府极深,行事格外有分寸,喜怒不形于色。为了将自己打造成封建家长喜欢的淑女,她甘愿压抑自我,分裂自我。对上奉迎,对下安抚,可谓处处工于心计,时时察色于人,然而必造成人格分裂。
在爱情上,她竭力压抑自己,一方面她痴狂与其所爱的风流公子--宝玉,而另一方面又出于礼教将这种情感封闭到庄而不露的地步,甚至劝说宝玉要他重视他最为讨厌的“仕途经济”;在才学上,一方面张口闭口“女子无才便是德”说教他人,一方面又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由有德又有才,知书达理的为封建家长所喜爱的淑女;在生活上,她爱美且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可她却常常自觉不自觉的去扼杀或压抑自身的爱好和情趣,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之薛宝钗——6班 张建华》。
在个性与理性的对立中,她已完全是被封建文化抹去了应有的个性,为了合乎礼教,她甘于与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决裂。她感觉处于不冷不热的中间地带,生命亦处于一种不生不死的抑制状态。而更为甚者,森严浓厚的封建观念,使她失去了女性应有的温情和爱心:面对金钏的投井,尤二姐,柳湘莲等的悲剧,不但没有给予同情,相反却采用冷漠的态度,俨然一个标准的封建卫道士。她的说教令宝玉对她更加反感,注定了她与宝玉的爱情是个悲剧,且宝玉中不能忘情黛玉,遁入空门,不知所终。宝钗不得不再孤寂中与冷漠抱憾终身。虽说是金玉良缘,又怎及木石前盟。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4
为了丰富课外阅读经验,充实自己的寒假生活,寒假期间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第一次阅读我看到的是贾黛的爱情,第二次阅读,我了解到了家族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而通过这次寒假看了第三遍,我才慢慢品味到文字的魅力,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贾府的兴衰历史,其意义主要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在书中曹雪芹以一种伤感的情绪叙述故事,对社会环境进行了讽刺。
书中让我印象很深的是诗词,阅读起来特别押韵,朗朗上口,而且符合当时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情,通读全书有一种悲伤的美感,书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便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她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总有哀愁萦绕在她的身边,这种性格是当时的环境所造成的,她身在贾府看似衣食无忧,但是寄人篱下的现实让她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以至于最终忧郁而死。林黛玉的悲剧是当时封建家庭的制度所造成的'。在书中,林黛玉任性爱哭,又多愁善感,但是看似柔弱的她却时而敢于反抗家族给她的安排,她内心保守却又向往自由,让她在黑暗中创造了一丝光明,也带给她一些可贵的品质,我觉得我应该想她学习,反对世界的一切不公,发表出自己的意见。
通过红楼梦我们可以从贾府中看到当时封建家庭的腐朽,而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我更是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的整体黑暗,初次阅读的时候,在我心中林黛玉特别的狭隘,她总是以柔弱自居对别人,周围的人几乎都不入她的眼,而且心眼特别小,不允许宝玉谈论其他女孩子。不过通过阅读后的总结反思,我对林黛玉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对当时环境下人性有了更深的总结。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没来由的,她的感情接近人自由和美的本质。林黛玉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所以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她以降珠草的身份,冲击反抗那个黑暗封建的环境。即使有着一些封建人物的批评,但是她勇于同时代抗争的反抗精神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面对那样腐朽的家庭,我深深体会到我能拥有现在这般幸福的家庭是多么幸运的事情,我要更加珍惜这样的家庭。
红楼梦真是一本精彩的书!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5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据说是曹雪芹依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作品。从小就听说过这本书,但妈妈觉得不太适合我的年龄,一直就没接触。
这次寒假作业本上有一题是关于《红楼梦》的,妈妈才拿了一本儿童版的给我看,让我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我看来,《红楼梦》只是在写一些琐碎的家庭小事,如:父亲打儿子啦,林黛玉看贾宝玉的书啦……还有一些让人看不懂的关系,如:第一代是贾母啦,贾琏娶的是贾政的妻子王氏的亲侄女……以及封建大家族由繁荣到落魄的过程。大人们认为《红楼梦》很悲惨,而我却认为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命运跌宕起伏,挺惊险刺激的。故事主要讲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而其他人和事都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
在我眼里,《红楼梦》里的人没有一个是很美好的,每个人都有很明显的缺点。如:贾宝玉虽善良正直,却整天都不务正业;林黛玉虽才貌双全,但孤独、自傲、爱哭鼻子;凤姐虽美丽能干,却偷偷将别人托她办事给她的钱藏起来,据为己有,自私自利…… 《红楼梦》的第一篇故事——顽石转世荣国府就为《红楼梦》又蒙上了神话色彩。西方降珠仙子(林黛玉)转世就是为了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灌溉之恩,并用一生的眼泪还他,所以他们的爱情是前世注定的。但林黛玉孤独、高傲的性格使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受当时所有家人的反对,最终在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的当晚含恨死去。贾宝玉因为无法和林黛玉成亲,以及林黛玉的亡故而悲痛欲绝,看破红尘,削发为僧。 我现在看红楼梦真的太早了,我觉得红楼梦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感人,根本就没有像大人们所说的那么想让人流泪。
还有些好词好句,如描写林黛玉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些词句我也无法领会,需要妈妈在一旁给我讲解。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6
《红楼梦》这是一本古典名著,我们家每个人看完之后都有感触,一致认为这本书写出了人情的冷暖,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红楼梦,意思是红楼梦,也就是说再荣华富贵,最后也是空的。这个话题意义深长。《红楼梦》主角十二金钗性格各异,命运各异,令人深思。先说宝钗。作为薛府大小姐,她精通各种钢琴、象棋、书法和绘画。她还一再劝阻薛蟠横行霸道,她在大观园里谈笑风生,文采横溢。在滴翠亭,她听到了两个女孩的私房话,为了避免尴尬,却推荐黛玉在附近,这可见她的圆滑与城府。在元春省亲时,她写了一首《凝晖钟瑞》,从这个话题中看到了一种贤惠端庄的气息。重立桃花社填写柳絮词时,她的“白玉堂前春解舞,东方卷均匀”和“好风靠力送我去青云”凸显了她无忧无虑的幸福,但柳絮最终会落下,不能一直走下去。
在十二钗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宝钗,另一个是黛玉。黛玉的父母从小就去世了。她在大观园里受到贾母的爱戴。她多愁善感,但她读诗读书。她的才华堪比宝钗。只有宝玉和紫娟是她的知己。代表封建势力的贾母和王夫人扼杀了她与宝玉的感情。贾母是个老长辈,最爱宝玉,在这种爱下,也不顾黛玉。她的孤独、清高、自许,从黛玉的《葬花吟》和《世外仙源》中可以看出。最后,只有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永远不会忘记世外仙树孤独的森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即使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该说元迎探惜了。说到这四个春天,最感人的是四个灯谜。元宵节,大家写灯谜,元春的谜底是鞭炮,迎春的谜底是算盘,探春的谜底是风筝,珍惜春的谜底是海灯。但鞭炮一响,就散了,象征着元春的早逝;算盘混乱,象征着迎春的.命运多变;风筝飞得很远,象征着探春与亲人的离别;海灯孤独冷清,寓意着珍惜春天的“看三春景不长”。为什么四个才华横溢的女人最终会这样结束?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宁荣二府逐渐破败。官员的家庭财产枯萎,财富的金银散去,善良的死亡逃离,无情而清晰的报应,生命的死亡,眼泪的眼泪,不公正的报告不轻,分离和聚集在前面,想知道生命问前世,老财富真的很幸运,看到逃跑,痴迷于浪费生命,好像吃鸟,白色的土地真的很干净。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7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向往它了,尤其是当我耳边响起悠扬的越剧《天上掉下来的林姐姐,像一朵刚出秀的轻云,宁静如花,行动如风佛柳》时。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因为皇室而繁荣富贵,贾府逐渐衰落,最终因家庭成员罪被抄袭,最终繁荣成空。在《红楼梦》中,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思维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且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偷偷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己不在小说章节里,帮不了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坐在角落里暗暗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人在我心里留下了痕迹。
这个人就是林黛玉,娴静时如美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黛玉很美。她原本是三生河畔的'仙草,集天地之气,下世为人,所以,她有灵性,她的诗也有灵性。然而,她的生活经历使她的性格非常敏感,有些偏见,其他人叹息她的尖锐,但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她可以写诗,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的事,在我心中,她是一个不染的仙女。
读《葬花吟》时,“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了谁怜?“当时,我似乎看到花朵一朵朵枯萎,花瓣随风飞舞,花朵的香味消失了。但谁会来怜惜他们呢?只有孤独瘦弱的林黛玉!但当林黛玉也香消玉去世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会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结婚了,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烧光了自己最喜欢的诗、手帕、眼泪和血,真是泪流满面!她烧的不仅仅是诗,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宝玉和黛玉的悲剧结果让我感触颇深。一个红楼梦,它是一个声音控诉,封建思想摧毁了多少情人。冷静思考,他们生活在封建社会,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美丽新社会中长大,生活在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中,我想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坚持努力学习,飞翔我的梦想。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8
红楼,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著名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随着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兴趣。也许读书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钻研,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识和兴趣也许就更多。最终,这本书一定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无穷。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9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相比之下,应该说,宝钗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禁锢的女孩,文中也没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欢宝玉,只是明示了贾府最高权威元春站在了宝钗的一边。没人会在意宝钗的意见,她和宝玉一样。只是封建贵族制的牺牲品。
宝玉犯错挨了打,宝钗义正言辞,劝道“你是要改过了罢。”于是她被学者定位封建统治的卫道士。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品读之后,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中《红楼梦》读后感10-28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11-06
初中的红楼梦读后感10-26
红楼梦的初中读后感11-03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12-07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12-09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11-05
《红楼梦》读后感初中11-03
初中红楼梦读后感08-31
初中红楼梦的读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