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集锦6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
《红楼梦》这部书我看完后深有感触,贾、史、薛、王这四大家族也被才华横溢的贾雪芹用四句经典的话所概括,这四句话便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宝如土金如铁”,从这句里可以看出四大家族的实力和富裕的生活让人惊叹不已。
更让我震惊的事曹雪芹的文笔,他把自己化身为书中的贾宝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一个个具有特点的人物,书中人家作诗他也能根据不同人物特点写出不同性格的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文学作品。作者把自己出身高贵,晚年生活却穷困潦倒的`命运充分融合到了书里,写的非常好,我建议大家看一看,因为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2
七月流火的盛夏季节,我拜读了名气高扬的《红楼梦》后,心情却步入了寒风凛冽的严冬时节……
《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由胜而衰的过程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其中元春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广为传诵;所塑造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大量人物,形象丰满,风采各异。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令人抚怀感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永远难忘。透过他们的人生遭遇,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命运浮沉的人生大戏,更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的人物之多、场面之盛,在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是空前绝后的。
掩卷沉思,泪水长流。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增强本领,用异的成绩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3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4
我觉得黛玉葬花这一章是对整部书的高度概括和暗示。作者安排林黛玉将那些落花葬入土中,让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不要飘入一些肮脏的水潭里污染了她们。
在这里曹雪芹将那种世俗之物欲、权谋的东西比作了肮脏的臭水塘。而主人公又如何能落入那种肮脏的环境中被“污染”呢?不能,绝对不能,因为那种至情至性的东西太美好了,如何可以被污染呢?于是,主人公只有选择死,或者进如空幻世界。当然,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单纯清洁,实在没法生存于现实中,却又不能永远生活在大观园中的'理想幻境之中。于是,作者只能乘着即将被污染却还没有污染的时刻让他们都有个归宿吧!
《红楼梦》太过伤情而没能有结局,曹雪芹不愿意看到那个令人伤痛的结局。作品只能就此打住。
最后的思考:读《红楼梦》,让人感到那个结局正好预演着我们这个时代。民族文化的底蕴严重的淡化,至情至性的属于人生最美好最根本的东西被抛弃了。人成了金钱和机器的奴隶而不自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越来越淡薄了。最后,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人类似乎已完全步入了曹雪芹笔下那种肮脏的臭水塘,曹雪芹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吗?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5
再说说黛玉,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6
一番相思,两处闲愁,千言万语道不尽古往今来痴儿怨女。红尘过往亦只是南柯一梦,过尽千帆,亦难逃香消玉殒。
读《红楼梦》时,不喜欢黛玉梨花带雨的姿态;不喜欢熙凤的泼辣刁钻,可以说对《红楼梦》中的大部分角色都甚欣赏,他们亦刻薄,亦狠毒,亦阴险,工于心计,不惹人怜。独有一人,她勇敢不屈,她就是晴雯。但她却偏偏活在书里,终其一生演绎了场并不华丽的悲剧。
晴雯的出现,必定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为她就是另一个黛玉。作者用一个黛玉横死街头的悲惨下场,预示了宝黛之间悲惨的结局。晴雯身世凄惨,却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得到了主人的赏识,并且依旧保留着自己纯真的本心,一如对袭人的态度,一如对坠儿的惩罚,虽脾气火辣却天性使然,但正是她的纯真天性,才导致其最后的`悲凉。
宝玉也是如同深爱着黛玉一般深爱着晴雯的,否则宝玉不会同一个奴才的奴才那般要好,也不会在一个下人病倒的时候心急如焚。晴雯也同样深爱宝玉,否则也不会在病重时依旧拼尽最后一丝气力也要补好对于宝玉极其重要的雀金裘。鲁迅先生说过:“所谓悲剧不过是把人认为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此时的晴雯恰好充当着“美好的东西”。这样看来,晴雯之死便是必然了。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04-26
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24
观看中国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08-22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0-29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0-25
中国名著《红楼梦》的读后感08-14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7-09
《红楼梦》中国名著读后感01-25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1-13
中国名著红楼梦读后感模板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