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合集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红楼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红楼梦》有感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番话令人辛酸,却也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或许正因为他的不同,《红楼梦》才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又或许是别的原因,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早已忘记当初为何执起这本书,但它无穷的艺术魅力确实不断吸引着我。
有人说《红楼梦》是读不尽的,诚然,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从原先的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和无奈到留恋美好的`人生而又对人生美中不足的哀婉与感叹再到对人生乃至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还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读《红楼梦》有感2
前几天,我读了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不是众多小姐,而是大观园中服侍人们的丫头们。
首先,是晴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晴雯不像众多丫头一样,乖乖的,她懂得反抗,也许,这正是王夫人将她赶出大观园的原因吧。晴雯本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后来,被贾母调到了宝玉房里。晴雯不会任凭人们欺负,自然也看不惯别的丫鬟任凭人欺负。但是袭人却正好相反,所以晴雯称她为“西洋哈巴狗”。当然,她也知道,做丫头的,自然是要服侍。但是当她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她不会听别人的,就算是王夫人提出来的要求。举个例子吧,大家应该都记得,有一次,一个叫王婆子的老婆子告诉王夫人,有许多丫鬟都会勾引贾宝玉,晴雯就是一个。王婆子说:“这晴雯呀,相貌比别人生得俊俏些,便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跟西施似的。”哦,可怜的晴雯,竟被误认为是“狐狸精”!我真想到衙门口替晴雯击鼓鸣冤。唉,又说偏了。王夫人决定召见晴雯。晴雯正巧生病,无心打扮。王夫人见她果真长得标致,便让人拉着她出去。晴雯恼火了,她使劲挣开两个丫鬟的手跑了出去。最终,她还是被赶出了大观园。因病逝世。这也许也预示着宝黛最终悲惨的结局吧!
其次就是袭人,她对宝玉的忠心耿耿,让我受益匪浅。袭人的性格与晴雯正好相反。我记得有一次,贾宝玉本该让袭人为他梳洗,结果他跑到了黛玉那里梳洗,害的袭人一天都没有理他。从这儿可以看出,袭人对宝玉是忠心耿耿。袭人之所以不理宝玉,是因为宝玉没有找袭人梳洗,所以袭人伤了心,便不理他了。但第二天,又早早地起了床,为宝玉梳洗。还记得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了,宝玉却想娶黛玉。袭人想到如果贾宝玉娶了薛宝钗,那么林黛玉知道了便会生病,她本来就有“多病西施”这个称呼,一听说,这是,岂不会让病魔缠身?宝玉呢,也不会开心,因为他心里想得是林黛玉,薛宝钗如果知道了,又怎会高兴,那这样,岂不是一害三个人?于是,她便找到王夫人,告诉了王夫人她的想法,王夫人自然也想到了,但却不知怎么办。最终还是王熙凤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看出,袭人对贾宝玉的忠心。
《红楼梦》这本书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在曹雪芹大师的笔下,人们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展现出的一个个故事,也让我感动不已。《红楼梦》真是本好书啊!
读《红楼梦》有感3
《红楼梦》是一部佛经。它就像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一样,可以照出我们的喜怒哀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心事。
我们可以在其中不断地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喜悦,看到自己的哀伤,甚至在最悲伤最茫然的时候,它就如同佛经一样,会给予你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当头棒喝。
父亲的去世让我对生死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有了更大的困惑。面对生死,尤其是亲人的去世,很多事情是无法想通,也想不通的。
心里有很多东西都交杂在一起,悲伤的、无措的、茫然的、不愿相信的,就像身处在两个时空的交界一样。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内,都会有这种交界的感觉,在“人还在”和“人不在”的两个世界间游移。
理智会告诉你“人不在了”,可感情会告诉你“人还在”;自己相处的时候会觉得“人还在”,可是身边不断安慰你的人却分分明明在说“人不在了”。
我想亲人去世的时候,人大概都会有一段时间处在这种交界中吧。
读《红楼梦》有感4
书,是人类通往成功的道路;书,是清新的风,吹散我们心中的忧愁;书,是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书是最美好的!
我是一个不常看书的人,但是只要我发现一本感兴趣的.书,它就“完”了,我一定会把它“吃干抹净”。这不我找到了一本好书,这书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架构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这本书自从二年级就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这本书,我才从书架上拿下了满是灰尘的它,只见书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灰,要是灰再厚一点连书上的“红楼梦”三个字都看不到了,我吹了吹书上的灰,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红楼梦》,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插图。哦!原来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啊!我认真的看着,可是脑子里连他们的名字也记不住,我干脆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画一个人物关系结构图,果然,有了这幅图了解内容就简单多了。
我渐渐沉浸在书中,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林黛玉,学着她的语气说话,那声音娇滴滴的,我听的都头皮发麻,但是不能太有意思!后来,妈妈发现了我只看书,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就每天放学后在家门口等着我乖乖的把书上交后再去写作业。但妈妈还是机灵不过我,后来我每天放学后就急忙狂奔回家,给妈妈来一个出其不意,放下书包拿出书就冲进厕所,一呆就是半个多小时,每次妈妈都会敲敲厕所的门提醒我快出来,有一次甚至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掉进茅坑里了?”我听见了,面上很糗,只得从厕所出来。
这时候,妈妈跟我说每天下午我作业写完就可以看书,我高兴极了每天下午赶紧写完就抱起书来看。妈妈告诉我,看书要手里拿着笔,看到好词好句,重点句子要画出来。按照妈妈的方法,书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这似乎是我看书的证明。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书里最可怜的不过是迎春了,爹不疼娘不爱,丈夫还对她家庭暴力,性格逆来顺受,但她也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她而努力奋斗,可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她一直在努力也在一直被抛弃着。
看了这本书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当时黑暗社会的腐败,让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堂”。这惊人的变化使我震惊。
《红楼梦》不只是一部文学著作,它还是一部沉重的历史,记载了人间悲欢离合。
读《红楼梦》有感5
《红楼梦》是我闲暇之余喜爱看的书之一。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林黛玉初进贾府。
《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作者曹雪芹,清代人。《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小时候的经历作为故事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凄惨的爱情故事作为故事主线,描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而这篇文章中讲述的是林黛玉的.母亲病逝,父亲年过半甲,从而到贾府生活。
生活在贾府中,林黛玉非常小心谨慎,因为这里不是她的家,也怕别人因为她的出身而瞧不起她。她不知为何总是很悲观,多愁善感,脸上挂着的总是哭脸。贾宝玉性格固执,像个公子哥,但他怜香惜玉,对每个丫鬟都很好,因为他觉得男贵女贱不公平,想突破界限,达到男女平等。
看完我陷入了沉思,贾母也是一位女性,为何看不起女性?女性又凭什么被看低?男性地位为何就这么高?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生活中,这种现象已经不常见了,但一些偏僻的地区,如印度,还是男贵女贱,一夫多妻,甚至家暴也很普遍,女人们只能忍气吞声,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不抱有希望了,她们已经对世界失望透顶。就是这样的传统封建思维,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男女为何要分级?分级就能抬高抬高男性自己的身价吗?那我们女性有错吗?幸好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慢慢淡化了,否则可能现在女性已经成为“稀有动物”了。
读《红楼梦》有感6
几缕清风拂上我的脸庞,我望向窗外清朗的天空,那轮皎洁的明月高高的悬挂着,心中仍是那个才华横溢却满腹愁结的女子,妮娓曲葬花吟,那是我最美的遇见。
想来红楼梦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从“这位妹妹我曾见过”到就此别过,是道貌岸然还是人心险恶?因果缘由,是非对错,贾史王薛的一个个渐渐败落,就像太阳东升西落,如痴如梦,“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这是黛玉于窗下望月而感,“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这是黛玉寄人篱下之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是黛玉氤氲着情壕的梦吃。喜欢是声色犬马的一响贪欢,而爱是过尽千帆,温酒煮茶共杯盏,可锦衣绸缎,可粗茶淡饭,可尝遍人间,可归老山川。
宛尔,一阵清风拂过,书被“哗啦”地翻到最后一页,梦中美好的情节随风而去,醒来,只有无尽的凄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也像花儿般“红消香断”飘然离去了,为何会如此凄凉?同样生为女儿身,同样关若天仙,同科满腹经纶,为何是宝叙最终与他携手?
为何宝钗终得圆满,而黛玉却肝肠寸断?她无人怜惜,宝钗却是高高在上的少奶奶。曾经的姐妹又该怨谁怜谁,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罪过,宝钗像秋天,成熟,明理,圆滑,黛玉像春天,销向,脱俗,多愁善感,缠绵,就因为放不下,才把自己女主角的戏份妄自推入了冬天,她放不下对玉玉的爱,放不下她与宝玉的两小无猜,放不下她与宝钗原为姐妹却天差地别的命运,放不下命运如此不公,放不下自己被众人抛弃,淡出世外。
看完,感叹人生无常,世事无奈,却又想对黛玉说:“你本应拥有完美的人生,只是因为太过执着才错过了这般精彩的年华,只因放不下才有如此多的'羁绊,不愿意忘记才会忽略眼前的其他,放下了终会有一个人陪伴你左右,度过这美丽的年华,‘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听谓放下,就是释然,无所谓牵挂,也无所谓放不下,洒脱地活着,放下烦恼,就会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与快乐,因为太过于放不下,所以才遗失了以往率真的自己,因为太注重统所以才看不见沿途秀丽的风光,正如纳兰容若言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自明,也许我们应该看开一一点,把结局看得淡泊一点,执着和错过也许只有一念之差,放下他,也许是一华丽的转身,放下桀骜也许是成熟的开始。
饮一杯素淡清香,守一窗清风明月,看一景奇花异草。我借一程闲适,掬半盏香茗,月下月一朵温婉,沐云淡风轻,浅笑嫣然,这便是最美的遇见。
读《红楼梦》有感7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它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花费毕生心血完成的。它内容丰富,词句优美,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这个暑假我也亲自领略了它的风采。我感受最深的是全书对人、菜、诗的独特描写。
人——栩栩如生的形象。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比如说王熙凤,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她的狡猾、聪明和随机应变。在写王熙凤时,曹雪芹的笔下立刻出现了“八面玲珑”这个词。还有弱不禁风,猜疑心重的`林黛玉;小巧玲珑,十分懂事的薛宝钗。曹雪芹利用整段或整篇文章来突出人物在说话、行动、举止方面的特点,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菜——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这本书中,对许许多多的菜肴作了细致全面的介绍。单一道简单的茄子的描写,作者把它写与 100 多只鸡一起炖,要经过 200 道工序,结果炖出的茄子美味无比。这当中曹雪芹竟然能把每一道工序写得清清楚楚,由此看来,曹雪芹还是一位伟大的“美食家”呢!
诗——出神入化的境界。《红楼梦》这部书中的诗璨若繁星,每一首诗作,那优美的诗句,那奇妙的境界让我沉醉不已。我最喜欢《葬花词》,我为词的意蕴、主人公的命运和作家的匠心独到家所深深的折服。
暑假中我阅读了《红楼梦》,不但让我获得了许多的课外知识,更让我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有了深刻的了解,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更激发了我热爱祖国,为民族的振兴而学习祖国文化的热情。
读《红楼梦》有感8
说起四大名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这本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这本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辛酸血泪史。
按十二钗手中判词就揭示了十二个女孩子的命运,其中一首判词,让我记忆犹新,书中这样写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皇粮,我相信读完这首判词,大概就知道是谁的命运了?文中所说的是迎春,迎春在书中戏份少,这个人物命运很可悲,意思是迎春被迫嫁给孙绍祖,迎春事事事谦,最终被虐而死。
我觉得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在校园中受欺凌或是辱骂同学或自己应该勇敢的说不,并立刻告诉老师或家长,当然也不要做校园中的小霸王,告诉生活中的孙绍祖不要欺负人,也不要像迎春一样,事事谦让,卑微又懦弱,不懂得拒绝别人,任由他人的摆布,就像让人在手中摆弄的娃娃,还记得元宵灯谜内一章吗?迎春的灯谜谜底是算盘,从中我们可看出她的命运,算盘就是任由他人摆布,让人玩弄于指尖的玩物罢了,《红楼梦》中可以看出她的无可奈何,也看出那个朝代的悲哀。
这本这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有时间去读一读!
原著:子系中山狼,选自《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迎春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见第五回)这里的“中山狼”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红》书中说,贾孙两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见第七十九回)。
到迎春嫁给孙绍祖之时,贾家已今非昔比,故使“在兵部候缺题升”的孙绍祖才敢对迎春恶言相向,百般蹂躏,说什么“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卖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见第八十回)。从这里可看出孙绍祖的忘恩负义,所以曹雪芹称他为“中山狼”,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
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因为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聪明的人,总在寻找好心情;成功的人,总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总在享受好心情。去做自己生活上的主人,让心为自己指引方向。
读《红楼梦》有感9
有一本书令人魂牵梦萦,有一首诗让人如梦似幻,有一个人使人爱怜非常。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无疑是一部惊世巨作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黛玉,但我却觉得与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潇湘妃子林黛玉给我的感觉永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美丽且多才多艺,算得上是大观园中唯一一个诗人。作为“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的颦儿让人如何不爱,但这样的她却不适合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身世凄凉,却又美丽聪慧,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但不可否认的,悲剧往往比喜剧更扣人心弦,使人难以忘怀。在某方面来说,这个结局或者是早已注定的,因为黛玉的敏感而善良,因为宝玉偏僻而乖张,因为宝钗的表面端庄心机不浅。而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更是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不管如何,我爱它的全部,甚至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我不懂爱情,但我知道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遂,道红楼本是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梦啊!
读《红楼梦》有感10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翻开这部厚重的《红楼梦》,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宝黛之间的戚转哀婉的爱情,还是贾府从荣到衰的过程,更是整个封建社会慢慢衰亡的历程。
不同的人看这部著作总有不同的想法,对于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是毫无缺陷的,正是这样,才显得人物更加的丰满,整部作品也更加的真实。我曾讨厌过黛玉的脆弱和敏感,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先落泪,她锱铢必较,她对于宝钗有着嫉妒,她嫉妒她的八面玲珑,嫉妒她与宝玉的“金玉之说”。但我同样也发现黛玉身上与他人不同的地方,当其他人都劝宝玉用功读书专心仕途时,只有黛玉理解宝玉,认为那是世俗的`累赘;当宝玉挨打时,每个人虽体现出对他的关切,但唯有黛玉是真真的关切着他这个人,而并非其他人所带有着对于地位,对于对自身的考量。黛玉寄人篱下的生活也是造成她小心翼翼,敏感脆弱的原因,在这个充满利益的贾府中,又有多少人是真心为她考虑的呢,即使有着贾母的疼爱,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贾母心中也只有她的孙子,最终造成了宝黛二人间的凄惨结局。
要说这《红楼梦》宝黛二人的爱情,就不得不提宝钗。作为贾母心中最合适的孙媳妇人选,宝钗无疑是优秀的,她既会讲话,也待人大方,她有着封建女子所要求的端庄,顾家。她会劝宝玉用功学习,她也会打点生意,帮助自己的母亲管家,但她终究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受害者,对于婚姻她完全没有自主权,明明知道宝黛相恋,却也最终嫁给宝玉为妻,促成了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一部红楼,看尽人间情事,所有的无可奈何唯有一争才能有出路。
读《红楼梦》有感11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总共也就出现了两三回,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刘姥姥却让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刘姥姥第一次出现,便是因为家中无钱过冬,便想去荣国府攀攀旧亲要点钱财来,她迟钝却又精明,知道叫板儿去开口要钱比较好点,只可惜板儿经历尚浅,只顾着吃东西,把身上背负的责任忘得一干二净,幸亏荣国府有的是钱财,便给了她三十两银子,哄得刘姥姥屁颠屁颠的'回家去了。
刘姥姥虽爱财,却又有一颗感恩的心。她见自己用了荣国府的便送了些瓜果蔬菜给贾母等人,并且用她那机智幽默具有农村特色的语言逗笑了贾母,之后不免要有些赏赐。
刘姥姥爱财但不贪财,并且有一颗善心 。当贾府破落,凤姐将死之时,刘姥姥仍没有嫌弃他们,而是继续为他们充当喜剧角色,凤姐请求刘姥姥为她祈福,并且把手上的金镯给了她做祈福的钱,但刘姥姥并不收下,而是真心实意的准备帮凤姐祈福,只可惜红颜命薄,刘姥姥还未帮凤姐祈福,她就先归西了。其实当初刘姥姥就是收下凤姐的镯子,又有几人知道呢!由此可见,刘姥姥虽爱财,但不贪财。
一个质朴却又步伐精明,爱财却又不贪财的刘姥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红楼梦》有感12
《红楼梦》这本书至它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阅读、追捧、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力,不得不有了一门专门的学问,那就是“红学。”它像一个万花筒,五光十色,光彩夺目,到处都耀眼,到处都闪光,魅力无限,趣味无穷。我是一个普通读者,《红楼梦》若是一个大海,我只一个站在远处看海的人。写一点自己的感想,就是向别人讨教的意思,既然是讨教,像一个讨饭的人,别人给馒头高兴,给窝头也高兴,给一点残羹冷炙也欣然接受。
我觉得读《红楼梦》最难的是开头。开头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读起来就顺畅自然了,像一个走路的人,出门遇到了三岔路口,究竟哪条路是自己要走的那条路,必须弄清楚了,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总之,《红楼梦》写的是阴阳两界,也可以说是写了虚实两重天。阴界写的虚无缥缈,让人难以捉摸,阳界就是写实主义了。开头可以说是写虚的一面。说有一个地方叫大荒山无崖稽,当年女娲炼石补天,炼了很多石头,都用上了,单单剩下一块未用,被弃在了这里的青埂峰下。这石头自经锻炼,通了灵性,有一天,有一僧一道从这里路过,石头就要求一僧一道带他到人间走一遭。一僧一道就带他到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这个地方就是贾宝玉生活的贾府。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剩石”在人间生活的一世结束了多少年,这块“剩石”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有一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打这里路过,看到“剩石”上刻满了文字,是他的经历,也就是《红楼梦》的内容,于是空空道人就把它带到人间流传了。
这“剩石”是以什么身份在人间呢?是“通灵宝玉”,而不是贾宝玉。我初读时就把他当成贾宝玉了。那“通灵宝玉”又象征什么呢?后面再说。
一僧一道带着“剩石”下凡入世,半道上又引出一个人物——甄士隐,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从梦中一僧一道的对话中得知,要带“蠢物”随“一干风流冤家”投胎入世。原来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同时又有一赤霞宫,宫内有一神瑛侍者,对绛珠呵护有加,平时用甘露灌溉,绛珠得了灌溉幻化成人形。为了报答神瑛的灌溉之恩,她要随他下世为人,可又无水可还,就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就是“还泪之说”。
这里出现两个人物,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是林黛玉的化身是无可置疑的,说神瑛侍者是贾宝玉,那“剩石”又是谁呢?他就是宝玉降生时衍在口中“通灵宝玉”。“通灵宝玉”跟随宝玉生活,是宝玉生活的傍观者、亲历者、见证者。宝玉是生活在宁荣二府和那个社会当中的,所以,“通灵宝玉”也是宁荣二府和那个社会的傍观者、亲历者、见证者。开始我是把他看成了是作者的象征的。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石头再“通灵”,他也是不会写字的,实际还是曹雪芹写的,书中就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的说法;第二,“剩石”和作者的身份相符。先说曹雪芹有没有才,无疑他是有才的,不然他也不会写出《红楼梦》这部惊天动地的小说来。可当时的社会又有那一个人承认他有才呢?再说这块石头,他是女娲炼成的补天石,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毫不夸张,也可以说他是国家社会的栋梁,可偏偏社会对他弃之不用,成了社会的弃儿,可他又是补天石,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只好去弄一些“风花雪月”之事了。弄风花雪月也不是单纯地弄风花雪月,而是用它一方面发泄自己的不满,一方面用来警醒世人;第三,是“剩石”站出来替作者说话。就是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石头说的一段话,大意是,文字内容虽无年代可考,但说的都是真情实感,取其“事体”罢了;再就是对“历代野史”和“风月的笔墨”抨击;又说,石头上的文字是“我半世亲睹亲闻的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徒为供人之目而失其真传也。”最后说,世人并不喜欢看“理治”之书,而他这些文字能够使世人“换新耳目。”空空道人终于被他说服。
随着对文本阅读地深入,我又觉得“通灵宝玉”又不像是象征作者的,而他就是宝玉随身携带的护身符,像电影里对主角的暗中保护者,随时保护着宝玉。可后来恍惚觉得,“通灵宝玉”又是宝玉的灵魂,而神瑛侍者是他的肉身。黛玉“还泪”是还给他的肉身的,而灵魂也就是“通灵白玉”才是和黛玉的心灵相通的。
《红楼梦》就是这样,里面有很多问题,这样解析也行,那样解析也通,像一个寻宝者走进了迷宫,为寻宝而着迷,这大概就是她的伟大和魅力所在。
读《红楼梦》有感13
在我刚刚学认字儿的时候,对自己能独立阅读一本书怀着极大的向往。父亲是国文老师,家里仅有的能给我们看的书就是四大名著了,而我就很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红楼梦。
七八岁的年纪,正是好玩儿的时候,哪里会真正有耐心看完一本那么厚的书呢。一通走马观花下来,就记住贾府垮了,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出家了,然后还记住了贾宝玉的一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拿着这句话去问哥哥,他眼一瞪我忙着呢!你去把咱家那装鸡蛋的篮子摔地下看看就明白了!我愕然,那里面有鸡蛋呢,我不敢摔,怕妈揍我!然后他又给了我个白眼,就继续写他的作业去了。我若有所思又委屈地走了。
再读红楼是上中学了。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总是对男女之事有一种朦朦胧胧的好奇,看见好看又优秀的男孩儿,更加怀着忐忑却悄然绽放的情愫,这时候读一些诸如此类的书,无疑是最好的排遣方法。
看到那一群少男少女在大观园起诗社,争先恐后写诗作赋的,心里很是羡慕。读到林黛玉写的海棠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不仅为古人的才情惊为天人!又不免叹息,花一样的少女,本该是无忧无虑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已经对生活洞察得那么透彻!林黛玉的境遇让当时小小的我常常掩卷沉思,唏嘘不已。
再大些又看了一遍红楼,这时候的所思所悟就大不一样了。曾经那么地为了林黛玉的早逝而伤心难过,后来却是释然了。或者说是欣喜。不禁在心里想到,曹雪芹是极爱林黛玉的,他安排她离开,是为了不让她经历后来贾家倾倒的那一场浩劫,他终究是舍不得她遭受更大的磨难和悲伤的。而贾宝玉,他也让他出了家,许是想叫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在清净的佛门中,洗涤他身上在贾府沾染的所有腌,还宝玉最初的纯洁吧。
贾府各人有各人的结局,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正应了那一句修的什么因,便收什么果。红楼梦啊,真真叫人叹息又叹息。
读《红楼梦》有感14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翻开这本书,一个大观园就呈现在我面前。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探春、迎春、惜春……这些人在这本书上中上演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故事。
红楼梦中有许多经典之处,如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宝钗扑蝶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再说,此书中诗句数不胜数,如黛玉写的唐多令、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等等。
红楼梦结局令人不解,黛玉死了,宝玉出家 凤姐病逝,惜春做了尼姑,贾府又被抄家,真是凄惨呀!
读《红楼梦》有感1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红楼梦》。每一次看《红楼梦》,对于里面各种各样的人物我都深感悲痛,替他们不公的命运深感痛恨。特别是晴雯。
晴雯是一个奴仆,是属于当时社会低身份的一个人物。她对贾宝玉的执着爱恋之情是妇孺皆知的,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槽粕与制度,导致她内心的情感无法宣泄,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她悲惨的结局。每当我读至此,都会为她悲惨的命运深感痛恨与惋惜,像她这样一个弱女子,为了追求爱情,而不屑努力,是多么的崇高而伟大啊,却由于封建社会的制度,让她手无寸铁、无法反抗的`接受了死亡“判决书”。
在现代社会,似乎没有多少人会提倡如此做法了、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为爱牺牲了。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虚假的时代,有很多对夫妇都不是为爱而结婚,而是为钱才走到了一起。所以,我在为生活在当时社会的人感到悲痛之时也会为他们感到庆幸,因为他们的爱情世界是真实的。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精选]读《红楼梦》有感07-30
读红楼梦有感06-27
读红楼梦的有感11-06
读《红楼梦》有感05-26
读红楼梦有感06-18
读《红楼梦》 有感03-22
读《红楼梦》有感06-14
读《红楼梦》有感[实用]07-31
读《红楼梦》有感(集合)07-29
[精品]读《红楼梦》有感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