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时间:2023-09-13 10:07:36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红楼梦》有感合集(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红楼梦》有感1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黛玉的《葬花吟》,读出黛玉心中的孤寂与悲伤;看新版《红楼梦》,悟到的是人生的繁华与苍凉。

  我是从宝玉快要娶宝钗时开始看的。我看见了那一大家庭的虚伪、可怜、还有,累。是的,他们活得真累!凤姐骗宝玉说:“给你娶林妹妹可好?”原本宝玉丢了玉也失了心的,可一听径直从床上弹起:“好啊,好啊!”满目惊喜,神情煞是可爱,令人不禁莞尔。宝玉对黛玉的爱,痴迷的,难以割舍的,紧迫的,就像曾经说的一句:“我是为林妹妹病的。”感情真挚,溢于言表,令我感动。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骗局。凤姐她们骗了两个单纯且执着的人,她们的骗局也注定要付出代价,代价也在后面一一体现且惨痛,惨痛到令人又有些不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其实她们充其量也只是别人的玩偶,天意弄人,顺着早已铺好悲剧之路一步步走下去,伤痕累累,血泪斑斑。

  我发觉蒋梦婕演的黛玉很好,她将黛玉死前的绝望挥洒的淋漓尽致。烧手绢焚诗册时绝望的笑,自嘲的笑,让我心中莫名压抑。我想阻止:“黛玉,为什么要烧了这些?你宝哥哥会一无所有的!”可她用空洞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不!今生已还尽了泪,我什么都不愿留!”黛玉啊,你真是个傻瓜,一个执着的傻瓜。可现在你执着的令人害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今生的绛珠仙草已为神瑛侍者流干了一世的泪,烧了罢,烧了所有的爱,所有的怨,前世今生,互不相欠。

  临终时你说:“宝玉,宝玉,你好…好…”是的,你没有再叫宝哥哥,而是悲愤的叫着“宝玉”!你好?好什么呢?好狠心吧。不过我想,应该是好好的活着,纵然有千番怨,万回恨,也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注定的。所以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走了,那个叫林黛玉的如诗如画的传奇女子的一生就此定格。就像曾经有人说过的一样:“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你确实做到这点了,你就这样淡淡的去了,只留下一身的愁怨与孤寂让世人评判、叹息。

  这边满目凄凉,黛玉魂归离恨天,那边张灯结彩,宝玉混娶薛宝钗。这是怎样的戏剧性呢?可悲、可叹!贾府的那些人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最终,黛死,宝疯,钗怨。这样的结局她们也不想要吧?可这样的结局又有谁知道呢?好端端的三个人,都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明珠捧在手上太久了,最终还是不慎跌落到地上,散了一地的碎片,留了一地的悲伤。你看,代价真的在一步步逼近他们。贾府的悲剧仍在上演,探春远嫁,贾府被抄,凤姐憔悴,据书上说命不久矣。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曾经是只手遮天,呼风唤雨,但注定她最终只落个破席裹尸的下场。

  如斯显赫的家族,在当时是一个神话,可他们最终没有续写祖辈们用生命谱写的传说,仅传了三代便没落了。这么一大群女人,曾经清纯可爱,才情绝代,但最终,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一座孤院,杂草丛生。旧栏遗址,瑟瑟冷风,吹醒了人们曾浮华一世的梦,物依旧,人已非。

  “奈何天,伤怀日”,“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歌词我一遍一遍细细的看,我想,结局早已注定了吧。究竟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呢?

  这一曲“红楼殇”,这一世的繁华,终究不再依旧。

读《红楼梦》有感2

  回忆飞至六年级时,我初读《红楼梦》,除了满尽的悲痛,最大的就是对林黛玉的不满,一个比较高贵的女子,出身高贵,竟总是在流淌着眼泪、怄气,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态,不论遇到的事情是好是坏,总能勾起心中的悲伤,再一次落泪。

  最让我打动的是这个情节:史湘云劝贾宝玉读书作官,被宝玉当场“怼”了回去,这时袭人就忙在旁边解释,这个时候宝玉说了这样一句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成?若她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而这句话就恰好被经过的林黛玉听到了。当我读到这里时,打心眼儿里对黛玉妹妹高兴:这回黛玉一定会十分高兴。然而林黛玉听到这句话后,竟产生了四种感情,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她喜的是贾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的是贾宝玉在别人面前竟毫不避讳地夸赞自己;叹的是自己与他互为知己,又何必有全玉之说,又何必有薛宝钗;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作主,自己身体又不好,你纵为我知己,奈何我命薄。她竟又流泪了!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仅以为黛玉是一个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女子,心里不仅充斥着不满,更有对她的无奈与伤感。

  去年,由于学校的要求,我重读了《红楼梦》,重读那个另我心碎的女子林黛玉。

  或许是我长大了,或许是心境不一样了,或许我把她的眼泪看得更真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林黛玉不再是那个爱耍小性子,总是与宝玉吵架而伤心流泪的女子了,不再是那个看到花自飘零,自己就掩面而泣的黛玉。

  再次品读中,我豁然醒悟,她的泪流的不再是没有意义,而是一个凝聚的过程,是一个灵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个悲剧绝美的体现!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在一步一步发展的同时,由于要还泪的缘故,伴随着每一次的哭泣,林黛玉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地衰弱。纵使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化身,而她自己却每次都为其它的悲剧而挥泪如雨。见到她的泪,便不自主地感到红颜薄命,便不自主地为她伤心,为她落泪。

  林黛玉,一个神奇的女子。你让多少人为你才情赞叹,又让多少人为你的悲剧流泪,你又让多少人为 《红楼梦》这本名著而痴迷不已。

  林黛玉虽养尊处忧,清高孤傲,但其仍不失天真率性的性格。记得黛玉曾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时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得捂住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目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从此处可以看出,黛玉亦不全是悲凄哀愁的情绪,她有时亦是幽默风趣的,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感染。

  黛玉猜忌多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与她的身世有很大联系。林家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林黛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贵族小姐,但其父母早亡,无兄无弟,黛玉小小年纪竟成了个孤儿,家庭的巨大变故严重影响到黛玉的性格。再加上黛玉本身多病,就更易于形成猜忌多疑、敏感脆弱的性格。

  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由于林黛玉高贵的出身造就了她自尊自强的性格,而又迫于无奈要寄身于外祖母家,油然而生的自卑感是人之常情,而这种深深的自卑感往往需要靠强烈的自尊去掩饰,去遮盖。由此观之,我对黛玉的不满渐渐转变为同情、怜悯。

  人间有大爱,也有小爱,有大泣,也有小泣。那么我宁愿称黛玉的爱为大泣!

读《红楼梦》有感3

  微雨,清扫如梦的浮尘;艳阳,稀释淅沥的雨雾;云层,掠过空灵的雁影。一切的一切,都在若梦如烟的幻境中消逝……

  小雨,缠绵地下着,洒过青翠的竹叶,幽幽地竹香透窗而入,只身坐在窗前,膝间摊开一本《红楼梦》静然看着窗外的风,窗外的雨,不由地忆起作者"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苦涩,不由地忆起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哽咽,不由地忆起……

  她,才情无双的小家碧玉,他,痴情善感的大家公子,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上一世,她是一株仙草,他是绛珠仙子,他每日为她浇水,她想来世,以泪报答他的恩情;这一世,她,失去了父母双亲,只能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弱多病的她却在这封建大家族的冷漠之中步步小心,步步谨慎,此刻的我真想向天质问,为何,为何要这般待她,她已经如此悲痛了……

  窗外,无边的细雨,变成了,如注的大雨,或许这是林黛玉委屈、怨恨的泪罢……母亲进了房,替我关上了窗,点亮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柔和地照在了我的脸上,却不知,脸上何时多出了两行的清泪……

  黛玉在听闻他要大婚的消息后,病倒了,从此一病不起,在他大婚的那一天,她咬紧了牙关,狠下心撕碎了这些年来,他和她之间所有的书信,撕不碎的,就用火焚成了灰,一了百了,黛玉啊,你可知道,当你对鹦哥说出,你的身子好歹是干净的,教他把给你给送回去时,我的泪已经滂沱而下,心情不能平复,久久的,久久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她的悲痛,他不会懂,风雨过后,不会再有彩虹……

读《红楼梦》有感4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全传》;还有情节感人的《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埃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5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看着这模样竟有些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性”,这是我对你的初识,你刚现身,便给我留了一个美好如梦中初晨的身影,让人想要去追寻,再细细察看几遍书中原文,我却不免将书掩上轻叹一声。

  甄英莲,真应怜,是该怜你命运多舛,一生坎坷,还是应怜你菱花空对,万雪岑岑?我想,最该怜的,还是你生于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罢。

  朝为父母掌中宝,夕为贩子脚前货。你经了多年的漂泊辗转,终遇得一良人,遇得一个将真心托付于你的冯渊,是你的命运有望了吗?孰料拐子又将你卖与他家,孰料薜蟠会打死冯渊?许多的文人学者说你陷入富贵温柔乡,便转眼忘却有情人,应该在那时便去殉情而亡。

  可我知道,那不是你。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他们没有历过挨打挨骂如家常便饭的苦日子,没有历过三天五天无衣取暖的颠沛流离,没有历过两面三刀的人心晦涩,又怎会知你呢?或许你所想求的,仅是日子从此安稳,你累了,只想找一个地方栖息永居,可以暂时让你身上的伤痛有所舒缓……

  书门中出,可笑的是你只能自己偷空学诗,你是侍妾,是丫鬟,是那不值得问一问冷暖饥寒的货物。你恐惧众人的言语,恐惧宝钗的言语,可这一次,你是如此的勇敢。你同黛玉学诗,甚至学到“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着地下抠土”的程度了,连曹公都要说起你对诗的痴迷啊,“呆香菱学诗”这可不就是你?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你是忆起自己的无依了吗?抑或是忆起自己的波折了吗?你的人生为什么如这诗中的月般,不使永团圆呢?你才华如此,何以累及你到嫁给薛蟠这样的人呢?是贾雨村听信葫芦僧而乱判葫芦案,还是当时贾史王薛同气连枝,势力庞大,而甄家早已被烧成了瓦砾场,再无辉煌?是冯渊命薄而薛蟠强势,还是那拐子丧尽天良,人道尽失?……

  这些,终归于封建王朝统辖下人命的鄙薄。细细想来,倘若你没有这番容颜呢?是会被断了手足乞讨还是会烙上熊皮卖艺呢?由是观之,可怕的不是你父亲好友的置之不理,不是薛蟠的暴虐无度,不是这番那番的人情世故,正如“悲哀的不是狼吃阿毛,而是封建社会吃祥林嫂”。

  你似乎就此尘埃落定,身世安稳下来,可这一切却如梦般被一场暴风雨狂击而碎,再寻不得。世上之痛苦,不在于一生痛苦,而在于得到幸福后再尽数剥回。你忍受着夏金桂的`泼辣无赖,忍受着宝蟾的挑弄耍计,忍受着你一心一意侍奉的夫君薛蟠的毒打。薛蟠那些棒棍相加,是相当于多少尖刃细细剐在心上?

  你不敢反抗,不敢回驳,因为那是封建制度下铁一样的枷锁,早已紧紧枷住你的手脚,动弹不得。那,为什么不像夏金桂一样呢?虽然做得恶人,可却能保全身家性命,不必如此被蹂躏践踏。只因为你身处异乡,没有后盾,薛姨妈护你,是怕传出去失体面;宝钗护你,是念着你这些年为奴为婢的情意,众人都暗含心机,你只能在其中委曲求全,半分迁就。

  高鹗笔下,你是幸运的,你终于修得正果,成为正夫人,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多年积怨,心中郁结,偏又又生了副灵空的性子,身体怎能扛得住呢?宅门落败,万事俱废,你叫人拿何来维续你那虚弱的身体,高雅的外表呢?薛蟠之性,风流无耻,昨日凤今日鸡,这种事情岂不常见?

  “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你的结局,有人觉得这是悲剧,可我却不觉,赤裸裸来自当干干净净去,你是莲,是水中芙蓉,你不愿沾染世俗的半分心机,那便化作一缕香魂,魂归故乡罢。或许这样,你才得以选择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夫婿罢。

  叹香菱,叹你命运悲;梦红楼,转眼皆消散。

  愿这世间女子,不必再经香菱一般的命运,能承欢膝下,与父母笑脸相迎,能自在地沐浴在春日媚光中,映着几树青葱,笑靥如花。

读《红楼梦》有感6

  这尤三姐何等刚烈人,在这回中可着实体会到了。

  先是之前,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又想撮合尤三姐和他大哥贾玲,谁知尤三姐压根不吃这一套,跳起来站到炕上指着贾琏就是一通大骂,还不带脏字的那种,句句犀利,把事情看了个明白,也不避讳,叫那贾琏吓得酒都醒了大半——因为根本想不到是这么个“泼辣户儿”。

  “这三姐索性卸了妆饰,脱了大衣服,松松的挽个纂儿,身上只穿着大红袄儿,半掩半开,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又说那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这描写的尤三姐可真是风情万种。她是少有的泼辣直率和性感撩人结合,让那贾珍贾琏看得欲进不敢,欲远不舍,真是被尤三姐握于掌中,动弹不得了。那尤三姐也”任性“得很,酒足兴尽后她便撵了贾兄弟二人,自己关门睡去了。

  尤三姐在用情方面也是一往情深,她相中的是那五年前有一面之缘的柳湘莲。“他是那萍踪浪迹,轻易不见人影。“可尤三姐说了,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常斋念佛,再不嫁人。尤三姐就有这般痴情,为一段可能永远等不到的情,她就能说到做到。

  但可惜,痴情儿最终等来的是个悲剧。

  柳湘莲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虽然他后面又说“任凭定夺,我无不从命“,但他到底心里始终有这个念想的。贾琏让他留下个定礼,他倒是十分了解柳是个心不定的人。柳湘莲答应得爽快,将他传代之宝”鸳鸯剑“交去做定礼。”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亦断不舍此剑。“这番诚意,看起来貌似挺信得过。三姐看到此剑”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股“喜出望外,大概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连忙收了,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喜终身有靠。尤三姐喜这把好剑,更喜她终于找到了依靠、哪怕还并不了解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柳湘莲后来从宝玉那儿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又犹豫了起来,他说:“路上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求定下,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了底才好。”看起来柳这番话有点渣,但仔细想他说出这些话也情有可原。对于这桩“天降的婚事”,他总不能傻乐着就接受了,也知道贾琏不会无缘无故来给他张罗这些。他一个平日常不见影儿的人,怎会随便就交代了自己以后的去处。但他是现在又后悔起来,只能说为人处世还有些青涩,轻易就应下了,还交出了传家宝。又比较天真,想着去要回鸳鸯剑,以一个“家姑母于四月订了弟妇”的看起来就知道是借口的理由想走。那尤三姐哪里听不出来这其中的意思,好不容易等了心上人来,今忽见反悔,又觉得他可能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来,把她当成了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

  若真是这样,尤三姐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便将鸳鸯剑亲自交还给柳湘莲,交付一瞬间竟用那鸳鸯剑的雌剑自刎了。

  尤三姐恨柳湘莲吗?大概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五年的盼望以为终于要开花结果,可到了却不了了之,反倒要被心上人误会成淫奔无耻之流,既然这一朵痴情已碎,倒不如一死了之来纪念,也要叫那柳湘莲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那柳湘莲见此,惊得大哭,万万想不到是这等绝色、这等刚烈的女子。连哭几场,昏昏默默,告辞而去了。

  最后是一个有些“传奇”的结局:柳湘莲看那尤三姐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他哭道:“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千情鬼。妾不忍相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柳湘莲不舍,忙于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一摔手,便自去了。

  自此柳湘莲惊醒,似梦非梦。睁眼看是一座破庙,旁边坐一道士。柳湘莲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去了。

  或许是对尤三姐的愧疚,又或是对情的困惑,柳湘莲,这个本是萍踪浪迹的人,在为尤三姐的痴情所震撼之后,又消失于天地之中,飘然而去了。

读《红楼梦》有感7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能够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读《红楼梦》有感8

  疫情期间,我宅在家里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原著。

  《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位青梅竹马的少年,在大观园中悲悲喜喜数十年的事。贾元春嫁给了皇帝,贾珠死了,贾元春省亲,造海棠诗社,宝钗嫁给贾宝玉,林黛玉身亡……。

  林黛玉一生一肚子文章,博学多才。她为了还贾宝玉的恩情,每天都哭数十次。因为病总随身,不常出去走动。听丫头说,宝玉要娶宝钗,一时心急,吐血身亡。

  贾宝玉,因为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宝玉,所以取名为贾宝玉。他一生不好学,只要一有空就非得去黛玉那儿不可。

  《红楼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贾政因听宝玉最近做了这么多坏事,很是气愤,说:“拿宝玉,拿木棍,拿索子捆上!”便叫丫头找宝玉。这时宝玉可着急了,找不到一个丫头,突然只见一个老婆子来了,便跑来跟她说:“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这老婆子却听成了:”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跳井跳井!”宝玉见她耳聋,就失望起来。只见贾政来打宝玉了。宝玉咬着牙忍着痛,过了一会面白气弱,身上全是血。王夫人和贾母都痛哭起来。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在古代的小孩是怎么读书,看哪些文章,还有家里平常的穿着……。我感受到了古代人,富人的`欢乐与穷人的痛苦,也感受到古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区别。

读《红楼梦》有感9

  开篇自鸿蒙,这一红楼情绵长;开到荼蘼了,这一大梦空悲切。追随那通灵顽石,我读这一部失意事,叹这韶光十里,散的太潦草。

  一叹容华富贵好,可怜宫闱扫。元春为贾府带来了无数圣恩,在传闻中,她是那个正月初一日诞生的富贵女子,生就福瑞,祥气萦绕。后来得入圣眼,一旨青云。不过一次省亲,贾府便斥巨资为她修筑大观园,可谓羡煞旁人。

  可有谁人知,大观园内咏菊赋海棠,她只能在深宫空待明月眠,故里迢迢,音容难面。她一人的寂寞许是成全了贾府的兴盛,可从来天命无常。容华来时凤栖梧桐,一朝春去红颜薄命。便是整个贾府,也只剩个虚架子,散得太轻易。

  思故里,思明月,宫闱深深,梨花寂寞,春色容易晚。富贵由天,生死无常,谁料得恩宠几时长?繁礼束缚了旧时女子,世俗葬送了多少韶华,莫羡宫墙,只羡天伦百姓家。

  二叹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二小姐迎春素来胆怯,观之可亲却总招来嘲弄。她步步迁就,原想求得一夕安稳。然而她既没有咏絮才,也称不上停机德,在一众姐妹中,实在是太过普通。凡事只求周围人收手就好,不敢计较。

  可惜这安稳从不是迁就能换来的,她步步退后,反把一席之地拱手让人,硬是看着忠心护主的司棋离去,硬是看着累金凤被下人去换钱,甚至不敢多说一句,哪怕不是挽留而是求情。后来更是被无能的父亲送给了中山狼,忍受万般虐待,她只能日日以泪洗面,原也是花柳质的贾府小姐,竟落得这般下场。

  迎就春光韶华,迎就春风十里,她没迎来她的春天,她迎不来她的顺遂。原来热闹不属于她,惨痛全交付与她。

  三叹英气俊眉眼,此去远经年。探春原该是大观园的玫瑰,才气一身,爽利干脆,是姑娘们中的佼佼者。顾盼间,眉眼神采飞,见之即忘俗;落笔处,不为凡琐劳,堪得胜春华。身世未得束缚姑娘的远见,她的心间装着另一番天地,可惜那是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苦将姑娘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姑娘,在旧社会实属难得。可惜当年的灯谜一语成谶,探春成了那只断线的风筝,被风吹向远方,远到杳无音讯。

  生如夏花,不同凡尘,或许上天也有几分嫉恨。枉然精明志,败于末世运。千里与东风,但愿飞云不易散,此梦遥遥终为真。此去经年,莫负良辰,莫负花期,多保重,勿惦念。

  四叹侯门绣户女,独卧青灯旁。旁人说,惜春“身量尚小,形容未足”,有关四丫头的笔墨也委实少寡。在为数不多的情节里,小惜春待人冷漠,年纪尚小,口齿却伤人得很。后来三位姐姐的命运太过可怜,小惜春便弃了尘心,绞了头发,循入空门。看破虚华,弃了便是,落得干净。从此山海映星辰,与青灯古佛做伴。

  缁衣一身,改了昔年妆,勘破三春景不去,何必对此费思量。莫如空门循身去,净手焚香拂旧尘。俗世苦,悲欢忘,便只作一场南柯梦。

  画梁落香尘,浮华容易空,姹紫嫣红枉鲜妍,开到荼蘼花事了。山中雪寂寞,林中玉空埋,原应叹息春归早。红楼梦,又是谁的梦。

读《红楼梦》有感10

  阅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后给我的启发很大,这本名著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那悲凉曲折的爱情故事,而是那里面为人刻薄,心狠手辣的王熙凤。王熙凤是贾母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她长着一双凤丹三角眼,两弯柳叶吊俏眉,她十分精明能干,深的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掌握着荣府大全,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她总是高高在上,她用她的口才和威势谄上欺下,用她的权利窃取财富,但她的泼辣狠毒也是她处处树立敌人。但不能否认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在拥有这庞大家族的'荣府中,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处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她的聪明能干并没用用在好的地方,而是害了许多人。所以这个一世强人的王熙凤结局却十分凄惨,身陷牢狱之中,遭到丈夫的抛弃,得不到女儿消息,气火攻心,终于这个美丽而勇敢的女强人在寒冷的牢狱中随着一滴滴鲜红的血液结束了她辉煌而又悲惨的一生。昔日那风光的王熙凤死后却连一个棺材都没有,只是用一张破草席卷起来扔到了乱坟场,就连这破草席也是她生前为了讨贾母欢心而接待的刘姥姥拿来的,虽然不是真心接待,但终究是帮了刘姥姥,所以刘姥姥非常感激她,最后还收养了她的女儿巧姐,这应该是她最后唯一肯帮助她的人了。而这个最后唯一帮助她的人是因为王熙凤对她有恩,如果王熙凤不处处与人为敌,处处害人,那么她应该也就不会有这样凄惨的下场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像王熙凤一样手握重权的人,应该正直做人,友善待人。不做贪污,犯法的事,不要成为当代的“王熙凤”,因为你所犯得错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你的下场会比王熙凤还要严重。

  而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做到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我们要努力学习,正直做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红楼梦》有感11

  刚开始翻阅前,我认为《红楼梦》这本书会全是文言文和生僻字,没有多少的可读性,但是当我认真的捧起来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红楼梦》是一本十分精彩、内容很丰富的书,并不像我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枯燥无味。

  《红楼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一些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及场景描写。例如:尤三姐自刎;王熙凤的性格和音容笑貌;林黛玉的满腹诗书才气,书里讲了许许多多精彩绝伦的故事。对了,还有宝玉与四美钓鱼,还有那大观园里的各种休闲的法子和欢乐的笑声,我都有点儿向往他们那时的生活了。

  当我把整本书都看完后,再从头来回顾自己的笔记,不由得为自己感到些自豪!从这一百二十回的故事里,我抄录了不少自己很喜欢的诗词,还背下了一首“葬花吟”,因为有不少文言文和生僻字不认识,所以常常需要翻看字典查找释义,当时还觉得颇有些麻烦,但架不住书里这些华丽的辞藻和动人的故事,于是边读边做笔记,现在回顾起来,禁不住要为自己暑假里坚持了阅读,读到了这本好书鼓掌!

  我合上这本名著时就想着,以后要继续多多阅读名著,即使古文有些难懂,但是能够让我在感受许多精彩故事的同时,提高了我的文言文水平,而且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的文学知识噢。

读《红楼梦》有感12

  《枉凝眉》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书写了多少书中人的悲剧?曹雪芹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庭走向衰败和荣枯,而且从侧面彰显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功名成就,一边是金玉良缘。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无比凄凉忧伤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有时似乎至于千里烟雾之中,琢磨不透这里面的一切,书中共900多名人物,而最让我能为其流下辛酸泪的也只有她——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讲“黛玉葬花”,我阅尽《红楼梦》,却唯独对这一章情有独钟,令我魂牵梦绕。这一段将黛玉的自卑、自尊、自怜展现无遗,尤其是那一首《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着这首诗,我的心仿佛震动了一下,她把自己的渴望、梦寐、生活的苦涩,全都埋入土中,却埋不掉孤独,如影随形的孤独,与生俱来的孤独……

  她与宝玉相爱,却只留下凄苦。本是两对打不散鸳鸯,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可是天不由人,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人缘不好,却成为她最大的'绊脚石。所有人都离她远去,不愿搭理她。由此,命运的天平加速倾斜,倾向了城府颇深的薛宝钗这边,凤姐的一出偷梁换柱使宝玉与黛玉二人错失挚爱。黛玉含泪而终,含恨而去,而宝玉也变得疯疯傻傻,看破红尘,削发为僧,可悲!

  黛玉的惨剧,正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舆论导致的,作者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伤怀的人物,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还有更多的古代女子和黛玉一样饱受折磨,在苦难中挣扎。”曹雪芹是否也将自己的痛苦寄托在“黛玉”的身上呢?这只是猜测,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红楼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几本书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读《红楼梦》有感13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许许多多的课外书,如:《水浒传》、《伊索寓言》、《西游记》、《红楼梦》。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是《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著。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地描述了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渐渐与“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并遁入空门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实在让人感到惋惜,但最让人憎恨的却是当时的封建传统观念。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无不彰显出人物的特点。黛玉的聪明清秀、才华横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宝钗的美丽娴雅,处事圆润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们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读了《红楼梦》这本书后,我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读《红楼梦》有感14

  疯狂生长着的城市打乱了人们心中的平静,浮躁的气息像水面的波纹一样缓缓荡漾开来,充盈在城市里的每个角落,心中常常充满了莫名的焦躁和恐惧。

  在这样炽热的夏日,随手翻开,读一读红楼。

  《红楼梦》是一部含着笑的悲剧,“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宝、黛爱情悲剧都葬在了这场较量的硝烟里,“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样凄凉的诗,颦儿的自卑,自尊,自怜充分的体现,她是“外”孙女,处处受人牵绊,而宝钗讨人喜欢,处事圆滑,更因姓氏在这府中身为“贵客”,黛玉是孤独的,她的心是苦的,可似乎府中无一人可懂她的伤与痛?她只能在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在黑暗里抚平心中的寂寥。

  她是画一般的江南女子,秀眉如月,螺黛轻匀,她把自己的理想与青春写进诗歌,她将浓浓的哀愁都化成了眼泪,一滴又一滴,让人疼在了心尖上,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者,她哭,但并不是因为软弱,她用哭来默默地支持着宝玉的决定,她柔弱,似乎一不留神就倒下,但她以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宝玉的心贴的最近。

  似乎现实往往相反,听见宝玉即将迎娶宝钗的消息,她绝望的几乎下一刻崩溃就汹涌而出,她还是走了,紫鹃苦苦哀求来人医治黛玉时,却因将死之兆不吉利拒绝了紫鹃的请求,另一边高挂红布敲锣打鼓喜气冲天,好不热闹一番,可是往日幽然的潇湘馆中却有千千万万的翠竹为她悲鸣,那旧帕,那旧稿,落入火中,无法挽回,她的心,也永生逝在了那个夜晚。最终,她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结束了她曲折的一生,是不幸,也是解脱。

  宝玉和黛玉的回忆,散了。宛如风轻拂过,往事无痕,无论是欢乐与泪水,快乐和伤悲,散了,黛玉的生命,如烟花般璀璨,却又短暂。黛玉的手,终究无法与挚爱之人相握,无法在那个理想之处与所爱之人自由无拘的相濡以沫,这些梦,会烟消云散。可佳人写下“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谁迟”的景,却永远被我们记下,为之惊叹。

  没有人不因她而落泪,真可谓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颦儿,你并不愿在繁华喧闹中迷失自己,他人并不知你更爱的是自由和安静的生活,但你,永远是我的红楼一梦。

读《红楼梦》有感15

  在今年最后一天,终于将《红楼梦》上下册全部读完了。书中的人物各有归宿:有的生前不如意,但死后却登入极乐世界;有的曾经呼风唤雨,却在孤苦失落中黯然离世;有的曾经遭遇不幸和波折,但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有的曾遍享人间富贵,但也不得不在无奈和不舍中撒手人寰。

  全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充分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时不报,时候不到”这样朴素的哲学思想。 以史老太君为例,心地善良、善待他人、遇事豁达、明辩是非,最终了无遗憾的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与史老太君心性最相似的是薛宝钗,尽管有宝玉的不辞而别,想来也可拥有平安喜乐的一生。以王熙凤为例,待人刻薄,心肠恨毒,自私自利,机关算尽,最终财散人亡。

  全书给我的感觉,整体有些伤感,有这么多又漂亮、又聪明、又能干的人中俊杰英年早逝。黛玉、凤姐、迎春、秦可卿、晴雯、鸳鸯、尤氏姐妹等等,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女子,都是这样的结局,这让人有些不忍和不安。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对美貌女子的偏见,难道这样的人不应该拥有美好的人生吗。倒是袭人、平儿的结局还让人稍感安慰,也许还是由于他们这样不辞劳苦、朴实无华的性格吧。

  全书的后四十回由他人撰写,还是能看到与前八十回明显的不同。有一种感觉,前八十回体现出的典雅和精美在后四十回里再难看到。后四十回的重点在于按照既有的故事主线,给书中的各种人物安配一个合理的结局,保证故事的完整性。但对于各种场面的`铺陈,各种细节的描写等方面明显存在差距。皇上对贾珍、贾赦、薛蟠等人的赦免也有些突兀,多少有些不合逻辑。后四十回倒是读得很快,不必再去认真理解那些典雅华丽的语言。

  总体感觉,《红楼梦》确实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好书,书中对建筑、音乐、服饰、民俗等的描写,全景展现了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全貌,对书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准确到位,确实值得一读。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读《红楼梦》有感06-14

(经典)读红楼梦有感09-07

(精选)读《红楼梦》有感08-20

【精选】读《红楼梦》有感08-20

读红楼梦有感06-27

读《红楼梦》有感[经典]08-25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08-24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09-01

[经典]读《红楼梦》有感09-01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