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优秀[经典]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直喜欢《红楼梦》,从少年的不更事读到今天的不惑。老实说,并没有读通,读懂。很多网友直呼《红楼梦》读不下去,王蒙大吼:这是读书人的耻辱!听一听,就有了对双方的体惜和同情。我爱《红楼梦》,我读《红楼梦》,就觉得,王蒙把它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言过了。粗略喜欢《红》的人多,懂的太少。其实这很像生活。多年来,我一直浸淫在《红楼梦》中,朋友说,你成痴了,你把自己当成林黛玉了。我莞尔一笑,不想辩说。
林黛玉九岁进京,死时充其量十七八岁。她死时,她的情怀已经定格,她不会再成长了。而我们,读着《红楼梦》,一路成熟。假想林黛玉活下去,像普通女子一样结婚生子,像我们一样走到不惑,会是怎样的生命风景?我常常臆想连连,又常常摇头叹息。这样的想象,总弄得我泪水涟涟,心疼神伤。我的红楼梦,我的黛玉,一直在成长,成熟。
解开脸上羞涩的面纱,执手一人的刹那,我就知道,黛玉那些春日葬花,月下赋诗的情怀该终结了。因为生活远比那把小巧的花锄沉重。我深深理解曹雪芹先生的心情,他怎么忍心将他的女神放到这烟熏火燎的岁月中来磨打?
张爱玲喜欢红楼,是喜欢它的苍凉和败落。蒋勋喜欢红楼,却读出了人性中的温暖和慰藉。我喜欢蒋勋,我厌倦遗世独立。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并没有遗世独立的资质。可是我的心里,却根深蒂固地生长着特立的黛玉和爱玲。张爱玲活下来了,活得很老,很老。可是,在最好的年华里,她早就将自己萎谢了。一朵花的生命只有一季,萎谢了,就再也不会开放了。
宝玉说,黛玉不是死去,她那样的人是不会死的,她是上天去做仙女了。是啊,黛玉是不会死的,张爱玲也不会死去。上天的好生之德,连蝼蚁都留情,何况是这样的两个人间精品。可是,这样的精品女子,上天却无力将她们在人间妥善安放。联想到早几天的王菲离婚,又和红楼靠上了。我说过,王菲是上天遣派到世间来历劫的,那些浊世的男人只不过是她历劫的道具。她的去留,没有谁能做主,连她自己也不能。不懂的人又该笑了,这红楼和王菲隔得远啊。是啊,太远了。太虚幻境中,本来就没有一个能在俗世中存在下去的人。十二钗的结局无一美好,抨击的是制度,更多的是人性。
就在红楼里,有才的,无才的,她们在生死之际,弥留之间,所受的心里煎熬必定是大相径庭。就是在她们活着的有限时日里,她们的生存质量也有天壤之别。当然,我所说的生存质量和物质毫无关系。再说宝玉,撇了德才兼备的宝姐姐,明艳不可方物的琴妹妹,径直走到了黛玉的身边,可见,才华不是女人的必备,但肯定是女人一道美丽的花边。就是香菱,也因为了那首“影自娟娟魄自寒”的咏月之诗打动了宝玉和钗黛的心,也赢得了后世无数读者的爱怜。才,是一道虚幻的花边,娱人耳目,但是,这东西耀目久了,人就会烦,会倦,就必须要用其他的东西来掩盖它的光芒。宝钗很聪明,她的忍辱修行的性格拯救了她。而黛玉,就必须死在自己任性的才华下。包括张爱玲,王菲。说得好像离题了,其实我知道我内心想说的主旨是什么。我常常思考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但是我很少和人交流这些想法。一是因为在世间,我总觉得,作为生命的个体,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很用不着将就别人来认同和理解。当然,能有知音的岁月是美好的。二来也是鲁迅先生当年那种懒懒的心态在作怪。世界如此,我能奈何?所以我将很多的问题搁在心里,从不和人说起。
所以,我总是引黛玉和张爱玲为知音。她们给了我很多无从得到的人生经验和感受。所以也活到了张爱玲那样尴尬的岁月,纵使萎谢,但是生活还是得一日日向前。而我,竟也有了更要从容活下去的理由。因为,除了父母外,我居然还拥有了人世间另外的一个家,而这,是我作为一个人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却活得太感性,总是离人间成功的生命感受那么遥远。
我仍然寂静而任性地在自己的空间里开放,我不能忍受萎谢得无声无息。于是,在这样一个静静的秋日的午后,我再次捧起了这本厚厚的《红楼梦》。房间里,熏香细细的烟雾在缭绕。窗台上,吊兰仍然不减当初的繁茂。夏天就这样悄悄过去,秋天来了。我也就将这本书刊订在秋天的叶笺上,慢慢品读。就这样一个人的时光,美得熟透。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15篇(优秀)09-08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07-07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07-13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07-16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07-13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07-17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07-24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08-08
(优秀)红楼梦的读后感08-04
[优秀]红楼梦读后感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