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

时间:2024-02-28 08:52:17 红楼梦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通用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通用1

  《红楼梦》第五十回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在大雪天,大观园群芳们在芦雪庵作诗,这次活动由李纨主持,作诗结果宝玉受罚,李纨对宝玉说“栊翠庵里的红梅最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如今罚你折一枝来”。宝玉乐的应着就走。李纨又怕路滑,要派人跟着。黛玉忙阻拦说:“不必,有人反不得了。”(即有人跟着就得不到红梅了。)宝玉独自去了。一会儿,就折来这样一枝红梅,就这么一个看来平淡的情节,其实蕴含着几个人的深沉感情。

  先看李纨的感情。李纨青年丧夫,心如“槁木死灰一般”,对外界之事,一概不见不闻,但是,李纨也是人,她这“死灰”时时处处都会见机复燃。探春发起诗社,她不仅热情参与,而且还“自荐掌坛”,称赞这种活动“雅得很”。她虽然不会作诗,但却有很高的诗词赏析评论水平,而且还敢表态,敢拍板,敢定名次,众人都很服气,成了社中非常活跃的一个。

  再看妙玉和宝玉的感情。下着大雪,天寒路滑,但这位娇嫩的公子却不怕。一听要他去栊翠庵折红梅,应着就走。为什么这样积极?雪天红梅,是庵景一绝,妙玉孤芳自赏,连李纨都不便去要,而妙玉为什么突然大方起来,给了宝玉那么高、那么长、那么美的一枝红梅?宝玉在妙玉面前缘何有这么大的面子?这还得从妙玉和宝玉平素微妙的感情关系说起。

  原来,这妙玉并非真心出家为尼。按《红楼梦》中所说,是因其从小有病,不得已才出家的。妙玉她身在佛门、心在红尘、有才有貌有傲骨,且又强烈追求爱情,这爱情之箭射向谁呢?搜来寻去,还是那位有德有才又有貌的、且年龄有与之相近的贾宝玉最是可爱了。其一、在宝玉、平儿等四人同一天过生日的前夜,妙玉置其他三位女子于不顾,独与宝玉送来粉笺一张,以贺生日,上写着“槛外人妙玉遥叩芳辰”。这几个字很有分量,使人怜惜同情。宝玉生日,大观园内众女子欢乐相聚,因妙玉自身为尼,不能进入宝玉那门槛之内,只得站在门槛之外“遥叩”而已,可见对宝玉情谊之深。其二,妙玉和惜春在晚上下过棋后,要回庵中,对宝玉谎说天晚了,看不清,会迷路的。宝玉会意欣然相送。路上走得很慢,送了好长时间。其三,第四十一回写宝、黛、钗三人到妙玉屋里品茶时,妙玉给黛、钗用的是其他珍贵茶具,而“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妙玉爱洁成癖,干净到有人生厌的程度,谁能与她同杯吃茶?宝玉就有这个面子!这里的“仍”字就大有内涵。这些例子,足可见二人微妙的`感情关系已有多日。

  由于这种平日的感情基础,宝玉便不怕天冷路滑,欣然来访妙乞梅。对宝玉来说,访妙是目的,乞梅是借机而已。而与妙玉来说,宝玉不惜天寒地冻,突然迈进她的门槛之内,自然是喜出望外,定会十分感激,故不惜损树伤枝,慷慨地折了那么高、那么长、那么美的一枝红梅。

  三看黛玉之情。在宝玉动身乞梅时,李纨要派人跟着,黛玉忙加阻拦,说:“不必,有人反不得了。”从黛玉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两点:一、黛玉已经明了妙玉和宝玉的微妙的感情关系。若有人跟去,变成了碍手碍脚的“第三者”,妙语必然十分讨厌,故而不给红梅。宝玉独去,才是妙玉所望,定会慷慨相赠。二、她坚信宝玉对自己的情感。在过去,黛玉一见宝玉和宝钗相处,便会使出“小性”儿,生怕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而今,既然已知宝、妙之情,她又为何这样大度、放心呢》因为这乞梅一事发生在第五十回,而她对宝玉的爱情试探、怀疑阶段,在前面已提现,此时黛玉已坚信宝玉专爱着自己,她准确地把握了宝玉给妙玉的只是友情而已。瞧,黛玉是多么自信!

  在《红楼梦》中,如果能对每个“平淡”细节,都能解出其中味来,或许也算读懂了一点《红楼梦》。

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通用2

  第五十回大致情节是这样的:在大雪天,大观园众女子和宝玉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众女子脱口而出,即景成诗,而宝玉却卡壳“落第”了。这次活动的主持者李纨要罚他,说妙玉“栊翠庵里的红梅最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如今罚你折一枝来”。宝玉乐为,应着就走。李纨又怕路滑,要派人跟着。黛玉忙阻拦说:“不必,有人反不得了。”(即有人跟着就得不到红梅了。)宝玉独自去了。一会儿,就这来这样一枝红梅:“折枝梅花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在场之人,个个欣赏。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竟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在第五十回中,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广联句除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当然,这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柏拉图有言,贵族是用金子造成的。贾宝玉有言,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曹雪芹偏爱贵族,崇拜女人,于此见矣。

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通用3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凤姐起头联句:“一夜北风紧”。众人罚宝玉去栊翠庵妙玉处乞梅。罚宝玉作乞梅诗。贾母也来了。吃糟鹌鹑,叫大家作灯谜正月里玩。

  贾母欲求宝琴与宝玉为配,薛姨妈说已许与梅翰林家了,凤姐装作要说媒。

  李纨用四书作谜,黛玉猜着了。宝钗嫌这些谜老太太不喜欢,要求编些雅俗共赏的浅近物儿。《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通用4

  大观园里的娱乐活动居然是争联即景诗,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女少男们对着一片银装素裹的雪景,你一句我一句,随口就能吟出如此精彩的诗句来,而且对仗如此工稳,写景抒情如此贴切,还各有个性,才华真令人惊叹!也让当今的我辈惭愧:我们还能随兴吟出如此精彩的诗句吗?诗意的衰退就是生活品质的衰退啊。

  前些天,我们刚刚过完中秋,古代文人过中秋是要写诗填词的',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成为千古绝唱。而今天我们过中秋,还有几人有此雅兴呢?即使有雅兴,还能写得出来诗词么?大家顶多用手机拍几张月亮小照,发几句感慨而已。学者许纪霖说中国只有经济崛起,文明还远未崛起。西方进入现代文明,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端的,中国要文明崛起,可能应当从诗意复兴开始吧?什么时候,咱们也学学大观园里的少女少男们,过节也来个即景联句呢?

  看看他们的即景联句吧:

  一夜北风紧(王熙凤),开门雪尚飘(李纨)

  入泥怜洁白(李纨),匝地惜琼瑶(香菱)

  有意荣枯草(香菱),无心饰萎苕(探春)

  …………

  开头几句都在写雪,但注入了人的感情,一个”怜“、一个”惜“,表达了对雪花如晶莹美玉般品格的爱惜,大观园中的美少女们,哪个不像洁白的琼瑶呢?整本《红楼梦》不就在表达对这些青春少女命运的怜惜么?

  这些有着高洁品格的雪花,似乎”有意“来滋润冬天的枯草,送给人间一片春意,却”无心“中做了所有枯萎植物的装饰,这里把雪用拟人的方法写活了,雪花也像人一样“有意”或“无心”。大观园中的美少女们,似乎也是上天派来人间”荣枯草”的,如果没有这些诗意少女的存在,人间少了多少风景?《红楼梦》还有什么读头?但命运捉弄人,这些诗意少女最后的命运都很凄惨,真成了“饰萎苕“的装饰品,美之易逝,真如雪花般短暂!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不正是人生常态么?当你刻意追求某种功利目的时往往达不到目的,反而非功利地随兴而为,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无为反而无不为。这启发我们:人生有时不必太刻意追求什么功利目的,跟随自己的内心和兴趣,像苏东坡一般”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这不是最好的自然状态么?

  苏东坡最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他学陶诗,采用了“和“的方法,我不妨也”和“一下上面的联句。深圳没下雪,但刮了台风,我也即景联上几句吧:

  昨夜台风紧,开门雨尚飘

  地面横绿树,天边翻乌涛

  有意逞肆虐,无心净广袤……

【读《红楼梦》第50回有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第读后感12-07

红楼梦第读后感08-23

红楼梦第回读后感02-17

红楼梦第读后感5篇12-07

红楼梦第读后感(5篇)12-07

红楼梦第20回读后感10-19

红楼梦第50回读后感09-20

红楼梦第77回的读后感09-20

红楼梦第36回读后感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