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必备1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 篇1
“其实,我也没记住多少内容,就记得,贾宝玉说了两次,如果林黛玉死了,他就要去做和尚。”第一次读完了《红楼梦》这本书后,我和妈妈的交流,只有这一句话。妈妈看着我笑了笑,鼓励我说:“听听,你不想再看一遍吗?”
第一次读,我的确不是很明白,人物多,内容多……
再读一遍《红楼梦》,我感觉,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我又花了半个月时间,读了第二遍《红楼梦》。刚一看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和妈妈聊了起来:“贾宝玉是个君子,他待人处世,温润如玉,可是,他的父亲却一味地逼他读书;呆霸王薛蟠,太可恶了,柳湘莲打他打得好;妈妈,林黛玉死了,贾宝玉真的做了和尚啊;英莲真的可怜,被拐卖了以后,先被改名香菱,又被改名秋菱;林黛玉的诗,是所有人里面最棒的……”“这次读,你可是记住了不少内容哦!”妈妈带点夸奖地对着我说,“你知道这本书,主要讲谁吗?”
我微微一愣,脑海中仿佛只能想象出“黛玉葬花”的画面,其余的,还是模模糊糊的。我,不再等妈妈发话,主动地,细细地,带着问题,第三遍读起了《红楼梦》。
这一次,我读得分外认真,有的字词,内容,我还特地查阅了资料。
不得不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翻开这本书,就像推开了历史的大门,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美味佳肴活灵活现,老学究们严肃庄重的举止跃然纸上,夫人太太们矜持端庄的神态一览无遗。还有少女们穿红着绿的明媚形象,七彩纷呈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林黛玉手提羊毫,专注地作诗;薛宝钗拿着团扇,和蝴蝶在花间嬉戏;史湘云红着脸,懒懒地卧在石头上……
第三次看这本书,我终于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是真正的志趣相投的;我也隐隐约约地知道了,那时候的社会,人们更加支持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但最后,林黛玉逝世,贾宝玉出家,我总觉得,那时候的.社会制度不如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更加自由,更加民主,因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和妈妈之间关于《红楼梦》内容的闲聊,最后一个话题是:我挺喜欢薛宝钗的,当然,喜欢的是她的性格和才情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每读一遍《红楼梦》,我总能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我想,这就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每一次读书,我们都是在和作者对话,和作者交流。我想,或许,我应该去读第四遍《红楼梦》了。
读红楼梦有感 篇2
这个寒假,我读的书有很多,最吸引我的就是这本《红楼梦》,作者是著名作家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琴。而《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爱情小说,历史小说,政治小说等等,主要体现了揭示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性,赞扬女性向往平等与自由,谈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爱情。
里面的人物有很多,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贾宝玉,林黛玉,袭人,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等。书中的故事环节有贾探春理家、林黛玉葬花、王熙凤治丧、抄捡大观园…虽然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不知如何细品这本书,但是经过百般回读,我真正理解这本书里的含意,讲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林黛玉是因为忧郁而死,但她坚持自己对自由的向往,这点让我非常感动,而宝玉出生时嘴里就含着宝玉,因为他身体虚弱,所以才叫他贾宝玉。宝玉每天带着玉和别人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生命和这块玉紧密相连,不能离开身边!后来才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林黛玉死后,宝玉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是我看过的第一本爱情小说,结局以悲剧收场,令人惋惜,让我久久不能回神。通过这本书,让我从中体会到,做事不能消极,任何事都有好坏之分。要理性的看待问题,积极、冷静、正确的处理问题。
读红楼梦有感 篇3
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创立了贾府这个大家庭,可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可是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
第一,仔细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必须会发现,作品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述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是其他三部名著所不能及的。精神。且“身体发肤,授之父母”,晴雯的指甲送给了身份显赫的宝玉,也揭示了她的反抗精神。无疑,晴雯的一生虽然坎坷且短暂,然而其“真性情的人”的身份,必定是《红楼梦》最光辉也最黑暗的一笔。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部红楼,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或跌宕起伏,或平平淡淡。”我倒觉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晴雯,或温顺,或乖张,或楚楚可怜,”晴雯,你虽死在书里却入了我的梦里,活在了我的心里。
有时真的分不清现实与幻境,到底是我入了书里,还是晴雯活在了我的梦里?如果是我入了书,我倒宁愿活在书中的世界里,说着晴雯的故事,流着观者的泪,不甚欢喜,不甚痛快。
一曲离愁,道不尽儿女情长,原以为时光未老,不曾想流年最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奈何物是人非事事休,臆想当年,却只道当时是寻常。绛珠之所以美,因为还有神瑛,他对社会制度的恨,对仕途经济的恨,对所有女儿的爱,都是绛珠愿意为他美的原因,所以把一生的泪都给他,只是世俗的牵绊让他们失去里永远在一起的机会,只有生死两相望了。
读红楼梦有感 篇4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久地尘封了那场哀痛的爱恋。在那最终一抹余晖中,被风悄悄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最终,消逝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圆满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熟悉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模糊中好像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伸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观察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耀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过,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漂亮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予。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锐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摆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渐渐地糊涂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淌,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凄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久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当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读红楼梦有感 篇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梦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构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读红楼梦有感 篇6
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著,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爱情,虽然现在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爱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爱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一定也会有您自己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读红楼梦有感 篇7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人性、情感和社会习俗的描写。它以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对人类的欲望、希望和追求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每一章都独具特色,呈现出一个极富细节和独特风格的世界。通过心细地感悟和思考,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教训。
首先,我被红楼梦中的社交习俗所吸引。在《贾芸儿盘寿》这一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嫁娶仪式的复杂程序。在这一场景中,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婚姻的沉重和仪式感。通过不同角色的交谈和行为,我对当时的观念和礼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一章还提醒着我,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虽然仪式感有所削弱,但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永远不会改变。
其次,我在《薛嫂诃赞封肃遗体》一章中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在这一章中,封肃因为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封肃本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才华,然而他的生命却在短短的一刹那间就消失了。这一章给我带来了思考:生命是如此脆弱,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它,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己的价值。
第三,我被《黛玉坠湖》中的爱情描写所打动。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她是一个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女子。然而她的爱情却被无情的命运摧毁。在这一章中,黛玉因为心碎而跳进湖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思索。它让我明白,爱情并非人生的全部,我们应当学会珍惜眼前人,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此外,红楼梦中关于人物性格和社会问题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袭人定计夤缘》这一章中,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袭人与凤姐之间的关系。袭人是一个善良、聪明的女子,而凤姐则是一个精明、狡猾的女人。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同时,这一章也揭示了社会问题,如家族利益的斗争和女性地位的低下。这使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状。
最后,我在红楼梦中学到了珍惜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宝玉听见螺府邸事》一章中,宝玉收到了贾敏的信件,得知他已经去世。宝玉对此感到非常悲痛,并为自己曾经对贾敏的冷淡感到后悔。这一章让我意识到,我们要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爱意,珍惜与亲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每一刻。因为生活是如此脆弱,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红楼梦的每一章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不论是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社会问题的揭示,还是对于爱情和亲情的感悟。通过阅读和体会,我深深地被红楼梦所触动和教育。它使我思考人生的真谛,学会珍惜眼前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关注社会的问题。红楼梦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思考的经典之作,它将继续影响和教育着无数读者,包括我自己。
读红楼梦有感 篇8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题记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传唱着。这句诗出自于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了《红楼梦》的悲惨结局和它之中蕴含着的作者对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与无奈。
前几天,我刚读完《红楼梦》。第一次读时,那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清高,宝钗的大方,凤姐的见风使舵、心狠手辣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就是这样理解的
但当我再一次细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识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俗气的故事了,他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回想的`黛玉初进荣国府,府中上上下下,都一片欢迎。然而,当她父亲死后,那曾经对她嘘寒问暖的人,便一点点冷淡下来。而当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又有谁管过她的死活?
她的一生,正如她当年所吟唱的诗句一样: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玉黛林中柱,金簪雪里埋。——后记
安徽省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六年级:李蕾
读红楼梦有感 篇9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的就是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浩大的富强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期,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不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我们都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薄情以至使别人都赞扬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诋毁!”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亮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读红楼梦有感 篇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评价;而我再次读完《红楼梦》用曹雪芹的话来说就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巅峰之作也许是曹雪芹的自叙吧。
文章以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为背景,勾勒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萌动。《红楼梦》的结构宏大、情节栩栩如生、细节精致,人物栩栩如生,声口毕现。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袭人、薛宝钗、贾母等人物活灵活现,给我留下深刻的象。
一个国家,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谁又能预料?谁又能掌控?《红楼梦》便是如此,现实生活便是如此。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繁荣昌盛,贾家却由鼎盛走向衰亡的结果,我并没有猜到,只是对结局莫名想哭。宝玉出家,黛玉、贾母的棺木被带回南方安葬,宝钗只能暗自落泪,袭人最终默默认命,王凤病故……为什么昔日繁荣昌盛的家族会忽然什么也没有?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归彼大荒。
珍惜眼前生活,我们要开始抓紧每一刻学习,为自己创建更加美好的生活,做一个有尊严,修养的人。封建社会的`压迫阻碍了人类最纯真的感情,禁锢了思想,自由是生命之花,宝玉、黛玉的悲剧告诉我们平等和自由的宝贵和封建伦理道下人们的悲哀。不管地位如何,尊严比权贵更高贵。
“梦”尽是哀伤,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无论怎样,尊严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读红楼梦有感 篇1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士隐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的整个故事。
故事整体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读罢《红楼梦》,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玉和黛玉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
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他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而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宠妃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又一个国度——英国。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杰出的、有天赋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他用他毕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那时一个民族,他那时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表现着自己、充实着自己。正如莎士比亚与戏剧的微妙关系一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活,不如说是当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前面说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后四十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中有许多的破绽,例如贾宝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示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参加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中间几乎没有什么衔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后又丢下已经怀孕的宝钗出家为僧。而且据说高鄂是因为一个上任的资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认为一个初衷就不那么纯洁的人,并且也没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是无法写好的。再说想象曹雪芹一样的来刻画人物是非常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还是挺美好的。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读红楼梦有感 篇12
提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仿佛就能透过书本看到她“似喜非喜含情目 ”,迈入荣国府,踏进大观园,犹见黛玉提着花囊,拿着花锄,用芊芊细手撒落花瓣 ,这是一个美的化身,她集于惆怅高傲真情于一人,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
惆怅女子
“娴静时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将林黛玉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怜花葬花泣残红,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愁绪,更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那悲伤 ,她文思敏捷咏秋菊,是“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的憔悴,更是“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的意境。她的惆怅是透到骨子里的悲,淌进血肉的惆。
高傲女子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显得那么“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她每一声叹息每一滴眼泪都是在打抱命运对他的不公,可她寄人篱下却无能为力 。她深谙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母含笑让座,也绝不会像宝钗一样屈意迎奉他人。
真情女子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但黛玉没有可以依靠的亲人,她无法倾诉自己的心声 ,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而宝玉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薛宝钗 ,可谓“木石缘断金玉方成”,他在临终前烧掉了与贾宝玉的'旧日念想,了却前缘 。最后只剩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 ”的悲凉结局。
而这样一个美的化身去随了风韵红尘逝去,这是每一个读者都无比感怀。
再读红楼,透过层层绫纱,我隐约又望见了那手持诗卷、咏诗落泪的黛玉。
读红楼梦有感 篇13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生动的人物,见证了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学到了很多与人打交道的方法。
如今,社会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人物,所以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沟通已经成为一门艺术,掌握沟通的艺术已经成为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
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有很多误解。在探病的过程中,宝钗用自己的真诚和恰当的沟通方式,让黛玉敞开心扉,坦诚沟通。
首先,她没有让黛玉像其他人一样喝药。相反,她从饮食治疗开始。这是一种三毒药。可见她对黛玉的用心。后来,她把自己的经历与黛玉进行了比较,这让人们感到非常善良和体贴。她给黛玉送燕窝。虽然事情不大,但它温暖了人们的心,彻底打开了黛玉的心,从那时起,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这种沟通方式有多重要。
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做很多事情,每个人都不完美,但只要注意方式,就能让它变得更好。
在交流中,我有一种个人的感觉。我认为这样做没什么,但对别人来说可能不同;同样地说,对你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个性,同一句话的感受也不同。
说话做事前想想,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前提是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真诚。
在贾家这样的家庭里,说话很重要,同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这句话会改变味道,仔细品味慢慢阅读,你会发现人际关系是多么微妙!
读红楼梦有感 篇14
儿时便喜欢看四大名著,看够了《西游记》,便吵着要外婆讲《红楼梦》,外婆便笑着让我和她一起看越剧中的《红楼梦》。也许是年纪小,只见那黛玉红着眼,扛着锄头,一个劲地“咿咿呀呀”,半天没唱完一句话,大概就在那时,我便对《红楼梦》没留下好印象。稍大些,再看《红楼梦》也是似懂非懂,牛吃牡丹般的读完了。
也许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经意间看见了爷爷的藏书《红楼梦》,如《辞海》般一大本,好奇之下,翻开书页,直至那时,我才改变了对《红楼梦》的看法。
黛玉是一潭如小石潭般的水,澄澈,忧虑,还带着一股特有的带着仙气的蓝色。她本是一棵绛珠仙草,为报神瑛灌溉之恩下凡,注定要流尽一生的眼泪,一滴滴,一串串晶莹的泪珠儿滑落,落在水中,荡起一圈圈涟漪。黛玉是水做的,一句“冷月葬花魂”更是唯美,她敢于追求,直到她停止了原本微弱的呼吸。也许谁都没有注意到这棵仙草静静枯萎在大观园一角,而在这之外,却是一片红色的海洋,也许就只有她临死前吐的`一口血才是暖色的吧。就像作者描述的仙草一般,绛珠仙草通体蓝色,只有叶尖有一点朱红。也许黛玉真的成为了潇湘妃子,她走了,到那极乐世界去了,翻飞的书页上还残留着她抚摸过的痕迹,窗外的芭蕉还仍储着她的热泪,那一湖残荷也在倾听她无声的心语。留下一段流水般的回忆……
宝钗为一个光滑的圆,没有任何棱角,沉稳而美丽。她有才识,上下关系,待人处事更是得体,书中说宝钗房的桌子很大,大气中又不失柔和。她似一片黄色,金光闪闪,灿烂迷人,可终究没有得到幸福。妙玉如星,深邃,神秘,带着如星般神秘的色彩,我还记得她对宝玉说过:“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而她最终好象是被贼子掳去,留下一团令人琢磨不透的紫。而宝玉也因偷看了天书,看透尘世,剃去了三千烦恼丝,出家为僧。
最后是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红楼梦》画完了最后一笔。合上书页,依稀间看到了她,她的执著,她的自尊,还有她那皱着的弯眉。
东风渐起,吹起一园芍药,留下她千年未变的咏叹。
【读红楼梦有感】相关文章:
花落人亡,红楼梦断——读《红楼梦》有感02-28
读红楼梦的有感11-06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08-11
读《红楼梦》有感(经典)08-11
[精选]读《红楼梦》有感07-30
【精选】读《红楼梦》有感08-20
(精选)读《红楼梦》有感08-20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09-01
[经典]读《红楼梦》有感09-01
读《红楼梦》有感【精选】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