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4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作为高中生推荐阅读的篇目之一,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巨著。它以简单质朴的言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不凡的人生旅程。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都汇集在一起,读来震撼人心。
故事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的中国为背景,全面地展现了改革浪潮冲击下的城乡社会生活。书名为《平凡的世界》,可人物的命运却是艰难曲折,其中最大的亮点则是全书的主人公孙少平。
作为一个穷困又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孙少平具备众多良好的精神品质。当哥哥希望他回乡帮忙时,他不甘平凡,倾尽所有奋力一搏,孤身一人到城镇打拼。伴随着他的,是勇气,唯一能给予他力量的,是坚定如山的信念。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一个揽工汉,孙少平常与素质低下的粗汉生活在一起,可自始至终他从未改变过一分一毫。他的身上一直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他始终有着保尔般的工作热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养,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身怀正义,心怀感恩,具有强大的责任感。也正是这些精神品质,支撑起了全书的框架,使他艰险的人生道路变得不再坎坷,也让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书中多次描写了孙少平干苦力时受的伤,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想到我们如今舒适惬意的生活,我更是深有感触。
物质的匮乏并不能影响孙少平精神上的充盈。他热爱学习,即使只是一名矿工,可却千方百计地寻找书本来阅读。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打着台灯趴在床上看书,那是他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光,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使他的生活变得缤纷多彩。作为时代的青年、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努力向孙少平看齐,培养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优秀的精神。
书中让我十分钦佩的另外一个人物则是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也被赋予了与弟弟截然不同的命运。与孙少平追求飞扬的生活不同,沉重的家庭负担和过早地承担世事,使孙少安难以走出土地和家庭的束缚,这造就了他的沉稳和内敛。他的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初次尝到了创业成功的甜头之后,却遭到了破产和负债累累的打击,在又一次突破巨大艰难,终于几乎要拥有完美的生活之际,却又传来了妻子肺癌的噩耗。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总有无数的难题和打击在迎接你,面对这些,最重要的就是无畏。正如孙少安那般,老天和他开了许多次玩笑,但他凭着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将这些挫折一个个地破除。倘若我们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缩,那人生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不畏艰险,昂首前进,挫折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此书中十分常见,也十分经典,美与丑的对比、善与恶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黑与白的对比,都在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直击人心。在金富因盗窃被抓捕归案之后,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大时代的浪潮不仅改变物质世界,更重要的是,也在改变人。生活在这个繁杂的时代里,我们也悄悄地被改变着。有的人走上了广阔的生活大道,有的人却渐渐向堕落的深渊滑落。认真思考一下,你在向着哪个方向前进呢?不忘初衷大概只有极少人能做到吧。可是,即使生活使我们改变,但改变的趋势却是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如果让你回到年少时,你是否会喜欢现在的自己呢?即使是改变,也不要偏离正确的轨道啊。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句子之一。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显得如此渺小,每天都有生命到来或离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抓牢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创造自己不凡的人生。
幸福与未来是创造出来的,没有奋斗与拼搏的人生一文不值,没有信仰与追求的人生毫无意义,别再虚度光阴,趁还有时间,勇往直前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那些年,充满热血的少年。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生老病死,四季轮回,时代更迭。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每天似乎都过得差不多,都为了生活中的琐事而忙得不可开交。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生活的那一个“平凡的世界”。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每个人构筑自己世界的态度都不同,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教育,思想,现实,理想都会让自己的那一方小小世界与众不同。但没有一个人的世界是平凡的,尤其是当我看见书中那一群热血青年,在时代和身份的限制下依然生生不息时,我想,为世俗奋斗也许比看破红尘的自命不凡更为值得。
孙少平,我为他的身世而感到惋惜,我总觉得这样一个充满拼搏精神的少年却生在了这样一个时代,但或许是因为苦难和挫折造就了这样一个坚强的男儿,更要感谢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因为从来不是苦难造就了一个人,而是那个人在苦难中没有放弃自己。他虽身在一个农民家庭,精神却很丰满,身上充满了一种闯荡气质,也许他是农村的一部分年轻后生的`缩影,从不屈服于命运给他的安排。当他的哥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时,他回答不知道,但我想,他内心是知道的,因为书和那些报纸教给他的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拼搏精神,他想要他的世界不再平凡。
看到他,我想到了巴金老先生写的《家》《春》《秋》中的三少爷觉慧,但唯一不同的是觉慧的家里虽然很有钱,但家里的人心却很涣散,外面旧制度横行,他是为了心中的正义而站出来。而孙少平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但家里却很穷,所以他为了自己也为了家里而出去闯荡。虽然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但这也许就是少年精神,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少年永不服输,他用自己的血和肉去构建自己的世界,也深深影响着别人的世界。
让我感动的除了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还有他心中的善良和勇敢正义。跛女子侯玉英先前对他百般刁难,还打小报告给老师,导致他的书《红岩》被没收,还揭发他和郝红梅的事,但是当她被水冲走,而没有一个同学去救的时候是他毅然跳入水中救了他。之前郝红梅因为他的身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却和顾养民在一起了,还高调地在人前炫耀,但最后便是她偷了店里的手帕被关起来的时候,孙少平却救了他。他在黄原城里打工的时候,遇到一位被包工头侮辱的小女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这份挣钱又多又轻松的工作,并把自己挣的钱都给了那位小女孩,以此来帮助她。
我想他的这一切性格,不仅是因为大哥的熏陶,更是因为书给他带来的影响。因为大哥虽然也具有那种坚韧不拔和不安于现状的品质,但他毕竟没上几年学便回去劳动了,思想并不是很开阔,总是在吃食和钱上发愁。也没有时间没有欲望去想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有时候在他的思想深处,也会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是他并没有深入去思考。书给孙少平带来了更多,正是因为看了《白轮船》她才有勇气去救了那个小女孩,正是因为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才有勇气去面对所有的苦难,变得勇敢起来。书让他这个本来没有机会出去的孩子知道了,更多眼界也变得开阔起来。
除了书,他的一些朋友也帮了他许多。比如说田晓霞,这是因为她一直与他一起看书,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才没有放弃,即使没有考入大学,他还是坚持看书,坚持做精神上的熏陶。在她的鼓励下,他似乎能战胜所有阻碍。还有金波,在上学的时候总是给他提供帮助,他们在伤心的时候也能相互聆听,他们彼此了解。有这样一位可以倾诉的朋友,也是一件幸事吧。
也许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但其实幸运与不幸运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自己的世界,即使平凡,只要我们永不放弃为之努力,它散发出最精彩的光芒。而我们生活的整个世界,也会因为我们一个个不平凡的小世界而变得更加美好。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平凡的世界》开场质朴而厚重、白描一般快速勾勒出黄土高原的风貌,简练而有力的叙事风格就像一位老者坐在树下给你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
作品讲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一个普通村庄人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和欢乐,描写了他们在大时代所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
一本好书,应该深刻地影响一个人,至少让读者读后有所触动。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不华丽、也不晦涩,但总能吸引你读下去。正如路遥先生所写“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黄土地总让人联想到贫穷、落后、闭塞,但它也是每个人站立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你的欢笑和苦难。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是糙红又蜡黄的面容,充满裂纹的手掌和赤脚踩在田间的样子。
主角孙少平家境贫困,家里拖累多、光景差,渴望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走出小小的双水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种种因素没有考上大学,现实也打破了他的理想。他慢慢懂得,人活着,就要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一生都要经受许多的磨难。后来,无论是在家里干农活、在原西县打零工,还是在大牙湾下矿井,他总是倔强地干好每一件小事,挤出时间去读书,竭力让自己的眼界不被束缚,孜孜不倦地探索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故事的开始,孙少平是个连“丙”菜都吃不起的穷困农村学生;故事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煤矿工人。他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甚至失去了更多东西,但他独立于成败,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评判,独立于他人的褒贬臧否,做到了自己说的——必须要去外面闯荡一回,只是不愿这样过一生。
哥哥孙少安像很多家里的大哥一样,早日扛起生活的`重担,要照顾老人,要供弟弟妹妹上学。他没有离开过双水村,却终于也没有过上那一成不变的生活。老父亲孙玉厚,是一个操劳困苦一辈子的人,他就像土地一样深沉,遇到事情,无能为力地蹲在墙角抽着旱烟,苦难是他一生的主题。
还有“小市民”般的孙玉亭、冲破思想桎梏的田福军、代表新青年的田晓霞。每个人在这片土地上越走越实、越走越沉。这样的人物和故事并不新奇,但很容易会联想到自己、父母和身边很多人。在阅读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不断逼迫你去思考人生、人性,去重新审视自己,让你对亲情、友情和爱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有人说,这本书带有时代局限性,过去那种衣食匮乏的年代离我们已经遥远,对于物质充沛年代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吸引力,也难以理解。
我倒觉得,恰恰相反,这本书所传递的在大时代下小人物不屈服命运、独立追求精神世界,对于物欲横流的今天来说尤为难得。满足欲望获得幸福是人的天性,追求物质占有,追求感官刺激,追求精神上满足都能使人感到幸福,但是只有精神上的满足才是长久的、高层次的幸福。精神上的满足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对自己的存在感到认同,是有意义的人生。正如书中人物一样,对世界有大的视野,对自己的人生和困苦就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并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把这一切上升到理论层面。对他们来说人生的意义是:不要像父辈一样生活、是要走出双水村、是可以弯腰干活但脊梁骨一定不能弯的硬气。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挫折、压力和责任,无法逃避,波涛汹涌的内心才是每个人平凡而不平庸的世界。
遍地都是黄土地,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停下来,慨叹书名的妙处,同时也不停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才是生活。戏台上的情节是浓缩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所以才有那么紧凑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琐碎的矛盾纠葛,你牵着我,我绊着你,剪不断,理还乱,欲说还休,这才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铭心的爱,刻骨的恨,当然存在,但普通人遇到的几率又有多大呢?属于饮食男女的,不过是些筋头马脑,说来无聊,但却缠绕。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有凌云壮志,也有颓唐消沉,这才是生活,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山崩地裂不皱眉,那是神话中的英雄;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苦痛,难免挣扎,难免有“弯”的时候,但弯而不折,生活需要的就是一个“韧”字。所有的少年时代,总有年轻气盛、目空一切的一面。心中有着太多的愿望要实现,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太多的期许。少年心思当拿云啊!尽管肤浅,尽管狂妄,但毕竟有豪情。是《平凡的世界》让我从空中回到了地面,知道了脚踏实地,知道了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的世界》,让我认识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走。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沽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对象,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在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写到“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不甘为命运的玩物他不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风雨兼程,选择了远方,他要给父亲寄钱,好让他买化肥和日常油盐酱醋。他还要给妹妹寄钱,供她上大学。他还得为自己的'家也搞点建设,买点他所喜爱的书报杂志。另外,他还有个梦想,就是能为父亲箍两三孔新窑洞。他要把这窑洞箍成双水村最漂亮的!证明他孙少平决不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他要独立完成这件事,而不准备让哥哥出钱——这将是他个人在双水村立的一块纪念碑!他是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以尊严慰灵魂,这是深有自尊孩子的必然选择。
我也是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我不甘心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样穷水沟里,不甘为命运的玩物,我要“走出大山”,正如孙少平所说“我们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这是我的信仰!
从平凡中来,归附于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许,不平凡的点点滴滴,就润化在平凡的滴滴点点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这是《平凡的世界》最让人动容,又感同身受的一句话。
初读《平凡的世界》,是高中时期。第一次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深深地被书中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样作为一个生在山村、长在田野的渭北人,第一次觉得文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如此引人注目,反反复复地细细咀嚼,我惊奇的发现,路遥的文字无需模仿,无需刻意,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琐事在他笔下竟然会如此生动有趣。
之后,在我枕边便常放一本《平凡的世界》,懵懵懂懂地读了3遍,从中得到3次不同的感悟,3次不同的收获,每一次废寝忘食的读完全书,内心都感觉甚为亲切。高原上平凡的村庄,住着一群朴实的平凡人,他们平凡之中映射出生活的真切,虽贫困却不卑不亢,虽艰苦却不折不挠,书中忠厚朴实的少安、少平兄弟俩为了生活和理想不断奋斗,历经艰难曲折。这种朴实与纯真沉淀了我的高中乃至大学生活,也为我最后就业选择埋下了种子。
毕业后的我加入到了中煤铁军的队伍里,随着工作角色的转换,过了将近8年的半迁徙生活,经历了艰苦的工地生活、频繁地迎来送往、琐碎的文字修改,我的人生逐渐完成了一名学生到一个企业员工的转变。可不管生活的角色如何变化,《平凡的世界》始终伴我左右。这部曾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是路遥先生用自己生命浇灌出的伟大文学作品,他将自己的伟大精神全部投入其中,也正是这种正视苦难,挑战命运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促使我不断战胜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还记得初来企业,按照公司安排,我担负起企业史志编修任务。当时的我对于企业情况了解甚少,对史志编修也完全不懂,面对一摞摞历史资料、一堆堆泛黄老照片、一卷卷老档案,内心焦躁不安、不知所措,可能是受《平凡的世界》影响,想到书中人物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期间,通过不断走访、实地调查,在30多度的`档案室里汗流浃背。300多个日夜,我和同事一起坚持在历史中学习,在学习中还原,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中进行修改,在一遍又一遍修改中将志书不断完善,最终顺利完成企业志书编修。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困难,书中孙少平那种坚守自我、无愧于心的生活态度,都会传递给我一种坚定的信念,一股强大的力量。
而立之年的我,随着阅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自己也逐渐沉淀了下来,也变得稳当了些,慢慢地也开始有了紧张忙碌过后的静坐思考。这时我还是习惯性地翻开《平凡的世界》细细品味,每每读完一遍总会有所感悟。总之,《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人,无论出身是卑微还是高贵,无论家境是贫寒还是富有,只要能拥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生活对他总会是公平的。挫折和成功,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笑对人生,笑对生活,在磨难中坚强,在逆境中成长。
路遥先生用平实的笔触、深沉的感情为我们描绘出了生活这本无字的书,其中的震撼与感动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在这里我只想用寥寥数语表达自己些许看法、些许感触。
《平凡的世界》谱写了一代年青人壮丽的人生,也在我们眼前铺就了一条平凡之路。我们建筑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也是平淡的。工地上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绚丽的五彩霓虹,有的只是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但正是这种生活,教会了我们在平凡中领悟生活的美、发现工地的乐。在这里,哪怕只是一顿平凡的晚餐、一次平常的会议、一场日常的培训,都因为我们的有缘相聚、有梦相守、有路同行而变得与众不同,让我们相约在这平凡中,用对本职岗位的忠诚、坚守,点亮人生的光芒,谱写一段平凡但不平庸的精彩人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6
生活中悲剧和喜剧总是不断轮番上演,幸福的人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磨难。
——题记
《平凡的世界》广为人传颂,路遥也因此被誉为青年人的心灵导师。早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就被作者回忆本书创作历程的文章感动。这篇文章取名为《早晨从中午开始》,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作者昂扬的生活姿态和对作品的执着。怀着对作者的崇敬之情,我先阅读了他的成名作——《人生》。由于篇幅较短,读后感觉意犹未尽。
后来巧遇卓越网打折,我抓住机会以半价购入《平凡的世界》。一直想涉猎小说的我听从了好友的建议——“每晚睡前读几页长篇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翻开了这部伟大作品的第一页。没想到,曾对长篇小说敬而远之的却对本书非常着迷,每次都手不释卷、欲罢不能。读着读着,我对号入座,将书中主人公孙少平看作了自己的化身,与他一同感受人生大潮的起伏涨落,品尝世间的悲欢离合。
路遥对黄土高原的土地和人民有一种深深地依恋,这种情感甚至超越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黄土高原上三代人的生活场景,看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政府治理与改革的艰难,喜剧与悲剧如走马灯般在各家上演。主人公孙玉厚一家,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都凭借亲人间的团结友爱和发奋精神化险为夷,并靠着坚强的意志和敢拼敢闯的勇气实现了由贫到富的跨越,由被人看不起到为人称颂。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和人民。特别是生活在老家农村的亲戚们,每年春节回家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谈笑诉苦、和他们一道劳动已成为我的一种心灵享受。在他们面前,我不是什么大城市的学生或干部,只是做回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子弟,和他们打成一片。这种故土情结从很小的时候就已深深植根在我心中,因为我的父母以实际行动为我做了榜样。不管我今后飞得多高、多远,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扎在西南大山深处,我为自己祖上的农民出身而感到自豪!
路遥在书中不只一次夸赞劳动的力量,我们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书中最典型的劳动模范。是啊,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踏实劳动,就一定能创造财富,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最可恨、最无能的永远是四肢健全却好吃懒做的人。孙少平,尽管我把自己看作是他,但事实上,和他比起来我真的太幸运、太不成熟。但我不会因此妄自菲薄,家庭出身和成长历程的确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境遇,我没能像他一样经历如此多的苦难,自然也就无法做到他那般沉稳和坚毅。但我打心眼里佩服他,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人。他是我心目中男性的标准像。不过,从目前来看,我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注定我无法变成他。没错,人活着需要榜样,但人若想要实现个人价值,首先得成为他/她自己,我只想做我自己,最好的自己。
我为晓霞的死而流泪,她是一位真正的烈士,也是一位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斗士。我羡慕少平能获得这样一位女子的青睐,我向往他们那种志同道合、矢志不渝的爱情。这是我梦寐以求、但又从未得到的……
书中也有大量关于政治的叙述,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都是政治动物。”是啊,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如何能脱离政治?尤其是在中国,官员的一个决策可能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的死活,这一点印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权力越大、危险也越大。可悲的是,我们国家直到今天仍受“官本位”等封建余毒的影响,绝大多数百姓(特别是农民同胞)的公民意识还十分淡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落后。
本书结尾处,双水村的生活图景在新小学竣工仪式中落幕,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未来,无论村民的生活之路如何曲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通过教育,广袤的农村大地必将涌现出更多像少平、少安、兰香这样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敢想敢做的追梦人。
路遥,向您致敬——生命已逝,灵魂涅槃。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7
你以为的平凡是什么,虽然与平淡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千差万别。近日花了些时间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曲折而又平凡的世界,诠释了平凡的真正含义!
倘若不去读这本书,也许我会在某些地方将平淡与平凡混为一谈。平淡是无味的,是千篇一律的缩写。而平凡可以是丰富的,矛盾的,甚至是悲苦的。
路遥的文字有着温暖人心的亲和力,小说中少有华丽词藻与段落,却句句打动人的内心,引起人的共鸣。我们每个人对于世界来说就是一粒粒渺小的尘埃,脆弱而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有苦有乐,有生有死,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切都是一闪而过的浪花。每个人的生命对于宇宙来说,仿佛没有时间的概念,每个生物不过是一闪即逝的流星,而我们却会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擦出流星般璀璨的光!
路遥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似乎都变成了可触摸的形体,那么具体而独特!作品的背景建立在现代的黄土高原,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方式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以孙少平等人为人物代表,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传达出一种对人性的关怀。书中利用各阶层普通人民的矛盾纠葛,通过人物的曲折乃至悲苦的经历表现出现代人民的自尊,拼搏,自信。深刻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孙少平开始贫苦,自卑,遭遇爱情的失败,却没有因此消沉,随着视野的扩大,其人性的力量便慢慢体现了出来,他对苦难有着深刻认识,对精神高度的深刻追求,有昂扬向上的生活勇气!痛苦与磨砺不断打磨着他,在平凡而贫苦的生活里挣扎,慢慢修炼成对苦难的乐观的哲学。他不再是苦难的奴隶,也许贫苦依然在,可是他已能够站在苦难之上,去眺望远方的幸福!
少平的哥哥身上同样反映出人性的光辉,在他的砖窑有很大发展时,他果断决定贷款增大厂子的规模,遗憾的是技术师完全不懂技术,致使砖窑厂蒙受巨大损失!此刻他的顽强的意志力便显露出来了,他当然没有放弃,而是越闯越勇,再次创造人生巅峰,生活自然给予他回报,最终他成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带头人!
在这部作品中不止有着励志的创业故事,同样有着令人心驰神往美好而浪漫的爱情。同村的田福堂之女田润叶虽然在县城工作,却依然苦苦深恋着少安这个坚强而富有责任感的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同阶级的人相爱有多么困难,可她依然痴心不悔,虽然在现实残忍的逼迫下,少安被迫接受现实,这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拿的起放的下的大气!感天动地的爱恋谁都想拥有,可我们依旧得生活,不是我们容易低头,只是我们要学着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个世界是平凡的,生活也是平凡的。只是我们要做的是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平凡中发扬人性的光辉!
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多的是将一种社会的支柱,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的精神力量以平凡而不平淡的方式传达出来。没有直接,没有赤裸裸的说理,只是一点一滴地将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勇直前的,充满人性光辉的精神血液悄无声息地注入我们的体内。
当我们抱怨生活的`不公,抱怨世界的残酷时,不妨想想平凡的世界吧,世界也许存在不公平,可是是平凡的也是丰富的,当我们真正体味平凡的含义,也许苦难会有新的定义。
在如今这个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不排除存在迷失在物质中而无可自拔的人群,生活在温室里花朵自然是鲜艳的,可惜也是脆弱的,能永远维持温室当然是社会的幸运,可如果无法做到,不如像孙少平一样勇敢面对苦难,风雨中的小草才拥有温室花朵无法比拟的顽强力量!这本小说也许不是情节最好的,却是有血有肉的,为什麽伟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座永远启迪人们的精神宝库!
别让世界的浮华遮住了双眼,记得世界是平凡的,所以我们也是平凡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8
一棵小草平凡而渺小,它正在泥土中努力地长出新芽,以自己的方式在春天里为自己挣一命!但我想不通的是,尽管它再努力,不过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它长不成参天大树,然而它就这样认了吗?不,它没有!至少它为社会贡献了一片绿意!
此时,我在想我们大多数平凡的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平凡的人,可我们就这样认了吗? 看了《平凡的世界》,我思考了很久,原著自1980年出版以来,一直就鼓舞了许多的人,我一直思考其中的矛盾之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所展现出来的都是苦的,是不如意的,是挣扎的!它不像其他的文学作品给人的结局是浪漫的,是欢快的,是温情的!
它给人的结局是未知的,是迷茫的,如果真的要追根的话我们只能说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辛苦地奋斗,是为了让自己不再平凡下去!
小说的结尾“孙少平在矿部前下了车,抬起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黄绿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但是你看看那些希望,那些希望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未来。它的结局看起来怎么也不会是欢乐的,但它是悲剧吗?恐怕也不是。它就像是现实,
他和田晓霞美丽的爱情并没有走到最后,在它最绚烂的时候戛然而止,晓霞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给少平留下无尽的痛楚,少了她,少平活着的意义就少了一大半,他躺在矿区的空地上,在梦中有外星飞船带他走,逃离这个令人悲伤的世界,但梦醒后他还得继续生活下去,因为还有另一个家等着他。他师父去世后,他主动承担起了煤矿棚户区那个温暖家庭的责任。虽然他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留在城市,同时还有另一个优秀女孩金秀的示爱,但他有着自己的原则,又走进了那个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煤矿,继续他的人生与责任。
总是有挫折和苦难,但如果你愿意,总还是能在黑暗中寻得星星点点的光明。
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那么相似又那么的不同。今天还是和昨天一样,睁眼起床吃饭忙碌,明天或许和今天一样。或许大多数的日子里,我们都或多或少磨洋工。觉得看不到未来。即使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前面看看究竟会怎样,却也终会有迷茫,茫然不知所措。读完整部书。要从黄土地的书里逃离这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到底应该去追求哪些东西;这真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也就是所谓的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一辈子的问题。路遥想要励志,励志的方法也是正确的,为我们日后创造了一个美好社会,让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变得积极向上、充满阳光。
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在这些角色里,总有些人的境界是无法企及的,这不是学问的深造,不是金钱的堆叠,不是权力的炫耀,而是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读社会这本大书,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书写了一部闪耀着光辉的人性的宏伟篇章。怀有希望的心情自然是能过得更好。
平凡的世界是很残酷的,这句话可以双层理解,一种可以指小说的本身,也可以说我们现实生活。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我奋斗了十八年只是和你一起喝咖啡”人生的命运的确不是我们所掌握的,或者说我们掌握的空间却是很有限的!我一直坚信地认为:所谓的英雄就是认识生活的本身却仍去热爱她!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伟人,理性地认识并接受平凡的可能,并且让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生活也值得一过!大多数人的努力不是卓著,而是一种平凡的生活!因为毕竟这是一个由平凡的人组成的平凡的世界,但在平凡的世界里,温情地活着,每天做努力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那么即使平凡也不简单!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9
我初三时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那时只觉得故事平淡无奇,内容枯燥乏味,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没留下多大印象,到最后只记得孙少平毁容了,甚至都不记得有孙少安这号人物。由于对故乡那片黄土地的眷恋,今年我又一次翻开了这本书。
大概是作者笔下的双水村跟我小时候生长的环境太过相似,第二次读这本感触颇深,同时它也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一、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人不可能穷一辈子。
孙少安因为和润叶的婚事遭到田福堂的反对,田福堂对他说:“你孙少安就是再有出息,这一辈子也还是个泥腿把子,我女儿是人民教师,吃的是公家饭,怎么可能跟着你受罪。”孙少安回了他一句:“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人不可能穷一辈子。”
老孙家确实穷的叮当响,孙玉厚说老孙家的祖坟埋进穷鬼了。全家人挤在一口破窑洞里,孙少安因为穷读不起书,十三岁辍学回家挣工分,帮父亲承担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孙少平因为穷在学校只能吃“黑非洲”(最下等的菜饭),经常饿的头晕眼花。
但是孙家两兄弟都有着惊人的吃苦精神,为了生活他们可以拼命。责任制实行后,孙少安在村里开起了砖窑,在经历了亏本、被骗等一系列磨难之后,砖窑开始盈利。孙少平在做过受人尊敬的老师、朝不保夕的揽工汉之后成了大牙湾煤矿的一名工人。兄弟两人实现了最初的愿望:给家里箍几口新窑,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以前的农村家庭大都生活拮据,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连做饭的柴都没有,妈妈每天要去山里挖刺根。但是刺根是湿的又不能当下就烧,妈妈每次都是做完饭趁锅灶还是热的就把刺根放在灶坑里,利用余热将刺根烘干,这样下次做饭的时候就有了柴烧。我在慨叹往昔岁月不易的时候也折服妈妈的智慧。如今的家里的光景自然比以前好很多,但这都是父母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换来的。
二、你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你还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把你充满炭烟味的标志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实说,你也没有能拍打净我身上的黄土;但我身上也的确烙下了你的印记。
书中这段话本是孙少平对黄原说的,他离开双水村去黄原读书,黄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的外面的世界,也是在这里他产生了爬火车去看全世界的想法。而我看到这段话,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我的父母,我少时离家求学,如今在别人眼里的大城市工作。是他们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是他们给了我翅膀,让我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来的血汗钱送我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省吃俭用却给我买新衣新鞋,想要抹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可是此生无论我在哪里,我的身上都带着黄土地的味道,也烙下他们的印记,无法抹掉。
三、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这是书中孙少平对他的妹妹兰香说的话。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农民家庭出生的人,我非常理解他说的这句话。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出生在物质匮乏的农村就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什么说它带给我们的好处一生受用不尽,因为在往后的工作生活中你会发现,因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劳动,我们会比常人更坚强,更能吃苦,而勤劳的双手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生活,这难道不是受用无穷的好处吗?
四、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想要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
结尾处孙少平回到大牙湾煤矿继续挖煤,许多人对此不理解,那毕竟是差点要了他命的地方。他说:我在那里流过汗,淌过血,怎么会轻易地离开那个地方呢?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想要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我怀念故乡的原因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每次回家,我都要看一遍《路遥全集》。每次看过人生后,我都很困惑,到底人要过怎样样的一生才算幸福呢?我向往大都市的繁华与热闹。可这样我就一定幸福了吗?相反,在家乡,过着虽然清贫但宁静的生活,我就一定不幸福了吗?我知道我还年轻。而年轻的人就容易理想化。但我也不是没想过物质。毕竟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不容易大富大贵。当一个人努力工作达到吃饱穿暖,也能供养家人时。那么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所谓文化人和乡村里快快乐乐的庄稼汉,幸福对于他门而言,有什么不同呢?我知道我将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我的心一直在找安宁之所。
前几天遇到一个朋友,我说,如果碰到喜欢的人,毕业就嫁。她很不以为 然。说那你们的物质基础在哪?当别人都买房甚至买车时。他能给你什么呢?恐怕那时你就不可能感觉幸福了。听着他的话,我沉吟了良久。是啊,这世上多数人还是以物质衡量别人的多啊,不过,我为什么要和别人比物质上的享受呢。如果别人可以有那么多的物质,当然有他的道理。我没有,也有我的'理由。我清贫,但我在我的世界是一个王者,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别人看不起我,只能说明他的思想境界太底,不知道这世上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一笑了之是最好的回应。
只有认真生活的人。才能得到生活最真诚的回报,哪怕并没有丰厚得物质。每条生活道路 每个人生的选择,都很艰难。而选择之后必然要有大量的无怨无悔的付出。只要选择了,就应该义无返顾!
我很喜欢孙少安,他选择做庄稼汉,做商人,都是命运推着他走的,可他每一步都走的那么艰辛,那么激昂,也走的那么完满。在他心中,生活就是奋斗,而奋斗的最终目标不是别的,是吃的饱,穿的暖,在人前活的有尊严。他做到了。成功是什么,并不是别人眼里的荣耀,羡慕。而是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或许这目标在别人眼里是如此低微!我更爱少平,这个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小子。对于他,我简直不能说什么,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我不是他,也碰不到象晓霞的另一位。什么是苦,什么是甜,而幸福又是什么模样?酸甜苦辣才是人生,我们不过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每次看到晓霞的死,我都忍不住会泪流满面。现实的生活为什么就不能与完满的爱情相统一,非要和他作对呢??整个平凡的世界确实是平凡人的世界,而最后,路遥却难免走了唯美的路线,让晓霞的死来升华了爱情的纯洁与崇高,让我们避免看到了一般纯文学类小说中那类表现粗糙和世俗的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或许人生是由无数个忽而丑陋忽而美好的人性组成。表现人生的真相是必须的,但人类还需要那种源于生活高于世俗的崇高感情存在,因为生活已有无数个让人失望的地方,而精神上的明灯正是让人们达到光明彼岸的唯一!
现在很多人是否过的都很实在呢?考虑的事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的呢?或许因为我还没出校门,并没有经历过找不到工作的彷徨,找到工作后得不到更好发展的迷茫,但我总认为人生在世,许多的东西在我们的心中应该永远是纯洁而至上的。例如婚姻和感情,它们到底应该是屈从于生活,附属于生活,还是主导生活的呢?读者上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有一家人生活的和和美美。有一天。有三位老人来到他家门口,主人看到了就要他们到家歇歇,可三位老人说,他们分别是成功,财富和爱,只能选一个。主人回到家中和家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让爱进屋。没想到,另两位老人也随着爱的老人一起进屋了。主人很奇怪,三个老人笑着说,只要有爱的地方就会有成功和财富。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一个虚构。世上有多少相亲相爱的家庭还很悲惨。但它至少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因为爱而选择生活,正因为有爱有情有牵,才使生活如此美好。才让我们对生命眷恋不已,从而热爱他,积极的为他而奋斗。有人分担,困难挫折都不是那么难忍耐。如果仅为活者而生活,仅为生活而生活,那么我们这一辈子是否也太随而安,太暗淡无光了呢?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个性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我的微不足道,以前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咱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咱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咱们又算什么呢?坚信自我能飞!
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性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好处在于咱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坚信自我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一样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能够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坚信自我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1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职责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最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个性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咱们心理上总不愿去理解杯具,因此,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就应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正因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明白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咱们就应坚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向向上燃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经历苦难,但是从来没有人向命运低过头,一直在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少平求学时期不断受到挑战的自尊心,还是热恋时期女友消逝在洪水中的消息,又或是少安辛苦半辈子的产业付之一炬。两兄弟都一直在默默忍受着痛苦,但是双膝从来没有跪倒在地。命运的残酷让生活中多少美好的东西毁灭了,尽管他们不依不挠的在抵抗,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因为,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也许生活是美好的,只是人是痛苦的。
人生的痛苦可以预测吗?不可以,哪怕是下一秒,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因此人生既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但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存在一个觉醒期,一个关于你对痛苦和幸福的理解的觉醒期,而觉醒期的早晚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我看来,读书就是孙少平的觉醒期,因为我也是这样的。
少年时期孙少平的自尊心挑战就是相对别人来说匮乏的物质条件,我想每个人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这些人不一定会以比差的人优越而骄傲,但是很可能会以比不上别人而觉得自己不一样,或许你我就是其中一个。但是生活的意义并不只是我们现在拥有什么和得到了什么,而是心灵的充实,这份充实则是来自于读书和生活阅历。世界上总会有人比我们富有,因此不必去在意这些,有钱就寻一醉,没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钱确实非常重要,但是除了钱人这辈子还要追求点别的。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社团,俱乐部这些组织我都没有参加,就报了一个竞赛,因为听说搞竞赛以后工资高;平日里学习也总是先看一下学习的知识能不能赚钱再决定看不看;毕业找工作的优先级就看工资。本以为青春是充实忙碌的,是有理想有奋斗的,但是很可惜从来没有看清过理想的本质。新裤子乐队在《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中唱到“那些为了理想的奋斗也不过为了钱”。也许,一个人的命运真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理想,只不过是职业工资的代名词罢了。所以说人身上的对于金钱的渴望真是可怕,当这种渴望以这样的形式出现的时候,你站在精神生活的高度,可能看得清,甚至鄙视,所以不论你招架得住还是招架不住,你还是本来的你。可是,当这种渴望穿起华丽的外衣,摆出一副令人敬仰的姿态,你就会对这种渴望奉若神明,就会完全陷入其中,再也分不清好与坏。但是我们对于读书的渴望是一定要保持的`,读书不一定能让我们满足渴望,但是可以缩小我们对渴望的追求。相对来说,也是提高了幸福感。然而不幸的是,有时候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便有了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人生就是这样,即便是读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
读书是一个人的觉醒期,确切的说是精神觉醒期。如果孙少平只是一个读书人,那么他并不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但是对劳动的坚持让他更有力量。而且我觉得认识劳动的意义才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真正的觉醒期。“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这句话对90后来说真的是提醒的太好了,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用双手创造生活的财富者。不管读书会把我们变成一个时光旅行者,跟随作者去不同的年代感受不同的环境,还是通过与众多大师的对话,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但是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只有劳动才能把我们的压抑释放出来,只有劳动后的疲惫才能给我们一份真正的踏实。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3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曾以为世界上光明无处不在,从未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但是在读了路遥的巨著《平凡的世界》后,我见到了隐藏在幕后的生活的真实一面。
这是我们上一辈的上一辈的故事,可是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从没体验过吃两个黑色的高粱馍当午餐的日子,亦没有在集体的劳动中流血流汗的经历,更不会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吸引我的是他们的精神,被黄土养成的自尊自爱不怕困难的精神,被黄河洗染过的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信念,还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意识。
原来,世界不仅有美丽存在,同样还有丑恶;原来,人生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随时会让人翻船;原来,生活,并非童话,到处都有苦难和不幸。而苦难是一把利剑,穿破人的灵魂,又使人得到重生。
我最喜欢孙少平。我想,一个人能够有勇气去接受苦难,并把苦难当作生活赐予的宝藏,而去享受苦难,那么这个人将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我就是这样被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平感动了。最初,同情于他为自己的贫困羞愧,不敢在众人面前光明正大地取自己的两个高粱馍,之后,又欣赏他敏锐的思维和敢于承受痛苦的勇气,当他在黄原城打短工时,一个人独自住在未完工的大楼里挑灯夜读时,我彻底被他征服了。那是怎样一个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人啊!他善良,他敏感,他自尊,他勇敢,他好学,……所有中华儿女的美德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看到那里,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些同学,他们也挣扎在贫困的泥沼中,有些人自卑到不敢多说一句话,有些人性格孤僻,以冷漠和高傲掩饰自己的不安,我是多么想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人们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苦难,我又是多么想让他们明白,贫困不是阻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承认,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锦衣玉食,有的人却需要他人的救济才能完成学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这是存在的事实,我们也不能就把这样的那样的苦难当作人生的绊脚石。
我又看到,即使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况下,少平少安兄弟俩仍然尽力支撑家庭。
润叶给了少平30块钱,少平马上给他的奶奶买了眼药水和止痛片;少安每晚吃饭时,总把白面馍留给长辈,甚至因此和秀莲吵架。
后来少平到煤矿挖煤,将自己工资一半以上用于资助妹妹兰香读大学及攒钱为老父亲打一孔新窑洞;少安承包砖瓦厂后,在弟弟的鼓励下,拿出一万五千块钱重建双水村小学……这些,都表现出了他们对父母亲,长辈和乡亲们的感恩之情。
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塑造了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也让他们在感恩中成长。
生活中往往有灾难突然而至。少安扩建了烧砖窑,却因烧砖师傅是个骗子,导致烧出的砖有裂缝;在新双水村小学开学那天的典礼上,少安的妻子贺秀莲却被检出肺癌晚期;为了救他的徒弟,少平被矸石砸成了重伤……但是,灾难即使能让他们暂时意志消沉,却无法阻止他们走出困境--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平凡的世界》是浓缩的人生。以那个独特的时代为背景,深入的却是人的灵魂。它让我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我坐在学校明亮的教室里,当我徜徉于图书馆的书海中,当我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我已经懂得感恩。
我们上一辈的上一辈不但要忍受饥饿,还被贫穷剥夺了上学的权利。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有关心我们的父母师长,有真诚的朋友,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4
《平凡的世界》:巨著梦想与柳青不愿止步于已有的创作实绩因而艰难地打开《创业史》的篇章同感,路遥生前始终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文学成绩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因为在他看来,作家的创作成果不仅要接受现实眼光的评估,还要经受历史眼光的审视。所以,路遥总是关心如何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的改革背景相适应,并致力于把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上升到时代和社会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加上个人对生活和艺术中诸如交响乐、雕塑群、自然景观等一切宏大事物的热爱,他便发出了在不惑之年之前凭借自己的力量创作一部史诗性作品的心声。而新世纪一代陕西作家杨争光虽然也留意于农村,但却喜好剑走偏锋——揭露农民的狭隘和鄙陋,且多用不长的篇幅来呈现,如中篇小说《老旦是一棵树》、短篇小说《光滑和粗糙的木橛子》,他的长篇小说则献给了知识分子(《越活越明白》)、问题少年(《少年张冲六章》)等题材。求同存异,在陕西作家群中便表现出对同一创作题材的不同艺术加工,包括内蕴思想和外显形式上两点。
计划中分三部共六卷本有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它在路遥想象中的诞生,既是为了圆青年时期的梦想,也是为了向历史交待而非取悦当代。“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这部书如果不是此生我最满意的作品,也起码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作品。”而它的真正诞生,则耗费了路遥三年的准备时间和又三年的写作精力:从确定构架方式、遍览作品与杂书,到搜集十年间的时事资料、深入实际生活,再到理清人物脉络、找准切入事件,此后路遥才进入动笔状态;又从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到西安文联大院、再到故乡榆林、陕北甘泉,路遥在辗转几地中一直承受着身体上的苦役与精神上的煎熬,“伟大感与渺小感,一筹莫展与欣喜若狂,颓丧与振奋,这种种的矛盾心情交织贯穿整个写作过程中”。
的确如路遥所倾吐的那样: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拿自己的青春连同生命作赌,他以热恋中男女爱不忍释的心态、以朝拜中圣徒义无反顾的行动,最终在1988年5月25日得以将“胜败毕此一役”。试观整部作品,纵向跨越1975年初到1985年初一个年代的时间,横向覆盖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双重变迁,实现了作家的初衷:用历史的和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在此社会大背景或者条件下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源头仅为黄土高原一处名曰双水的村庄,流向却包括了以孙家兄弟各为一支的“近景”主干和以乔伯年、田福军为一支的.“远景”主干,并且这三条河流各沿其道但时有汇合。“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在他笔下得到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关照。”与此同时,作家不但在作品中激情满怀、真挚坦诚地向读者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人性论,还尽可能“中立”地对生活和时代做出了个体所能企及的哲学高度的判断,达到了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并不在于构思的统一、对人物的雕琢以及其他,而在于作者本人明确、坚定的生活态度,这将渗透整个作品之中。
我们完全有理由赞叹《平凡的世界》何其不平凡,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第三部付诸笔端之前,路遥在保全性命、搁置作品与不顾生死、继续写作之间抉择了后者,幸而,如他所说,并未在企图完成长卷作品之前便“死不瞑目”;然而,茅盾文学奖授予他不足一年之后,年仅42岁的路遥却因沤心沥血、积劳成疾赍志而殁!平凡如他,不凡亦如他。路遥将自己在稿纸上的长篇巨作看作父亲在土地上的长年劳作,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惟其平凡,因而充实。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感悟09-22
平凡的世界的句子01-02
《平凡的世界》的心得09-25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励志故事11-27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06-10
平凡的世界阅读心得12-29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10-25
《平凡的世界》的经典台词08-22
平凡的世界经典台词09-15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