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三国演义》有感1
最近,我读了白话版《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所有事物都被那美妙的文字赋予了活力。这本名著,使我幼小的心灵萌动了伟大的情感。
《三国演义》这本书以丰富的历史事件,细致的人物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在这本书中,伟大人物的启迪处处散发着激动人心的力量。你看,那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正在“草船借箭”;那英勇善战,傲气冲天的关羽,正在“过关斩将”;看那凶猛粗旷,直来直去的张飞,正在长坂坡上“立马怒吼” ……这让你回味无穷,使这些人物在中国老百姓中家喻户晓。还有这些历史事件,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讲几段。
本书是一套不朽的著作。这本书,写出了宏大的场面;写出了澎湃的气势;写出了生动的人物;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历史事件。这本书,能陶冶我们的心灵,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能开拓我们的视野。
这真是一套耐人寻味的好名著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校园中洋溢着桂花的芳香,让人幻想连篇也不免有些短暂即逝。满坛的花儿已有退隐之意,洒下沉重的种子,这是否是它们为生存而落下的一步棋。为了生存,历史的长河中显现出多少英雄?又淘尽了多少英雄?谁才是真的英雄。人生如棋,我以为只要能把所剩的棋子放在了最佳位置的人,就是英雄,虽然有的人能预想到十几步乃至几十步外,便早早地做了安排,也有的人只能看到几步。书中,近乎完人的诸葛孔明,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高手。破金锁阵,名成八阵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还能以木雕吓退司马仲达,识反骨,遗计诛魏延,最终还是不免,几年后的西蜀灭亡。大汉靖王之孙,封建王室的正统,桃园三结义,以击黄巾出山,最终成为西蜀国主显赫一时。
“遗恨失吞吴”, 亭之败,七十五万蜀军灰飞烟灭,最终自己也客死白帝城,引出托孤一幕,看来与高手相搏,常常一步失策,满盘皆输。有的人下棋;落子如飞,但往往忙中出了错,想当年曹孟德灭吕布,袁术,袁绍,平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何等威风,何等气势如虹。谁料在短短几年后,也只能仓皇奔命,赤壁之败,险些命丧华容道,割须剃发避马超。有些人下棋,不走到最后关头决不认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大战吕布,是何等英雄盖世,败走麦城后,突围被捕后,以热血报兄弟,展现出一代义神的风范。
想到有些人,稍见情势不妙就投降,他就不配为一名棋士。后主刘禅手中仍有数万军队,却也慷慨称臣。人生如棋,要有输得起,输不怕的勇气,若我们输不起,那还是别下棋,因为没有人常赢。最傻的棋士就是输不起,而想重来一局,也就早早向人生告别,人生是没有回头路,不能复来,每一步都胆大心细,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位置。
读《三国演义》有感3
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你放弃了清闲悠然的隐遁生活,而他的如鱼得水也正如你邂逅伯乐。于是,你开始倾毕生之所能助刘皇叔兴复汉室。
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哪一件丰功伟绩不是凝结着你智慧的结晶呢?
抛开封建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略去历朝历代对你的神化,你谦逊谨慎而又真诚善良的品格足以使你名垂青史。如果说你对刘备的感恩源自他的知人善用,那么我对你的感恩则源自你高大雄伟的形象对我成长的推动和促进。
因为有你,我明白了智慧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因为有你,我体会了化机遇为动力的重要性;因为有你,我开始理解忠贞之于理想的可贵;因为有你,我终于感悟到即使理想与现实无法撞出耀眼璀璨的火花,也要永远坚守永恒的梦。
以你为镜,我逐渐领略到现实对壮志未酬之人的残酷性。马谡轻敌而失街亭,关羽自傲而败走麦城。后主无能,士臣腐败,而你却鞠躬尽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漫长的北伐之路上挥洒着热泪,也最终倒下了你年迈的身躯。你的壮志因挫折而破灭,而我不也是在挫折中成长吗?走过的路留下我伤痕累累,前方又有多少泥泞和荆棘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现实没有成就你的理想,但后世却给了你最公正的评价。是你让感恩的涵义不再狭隘。你不仅是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是感恩的天使。
几十载风雨兼程,我愿与你“对酒高歌”,追忆那风尘仆仆的岁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许你还在对无法完成刘备的遗志而深感愧疚,也许你还在对未信刘备之言而误用马谡悔恨不已,也许你还在对没能开导刘禅而感慨万千。但我想告诉九泉之下的你,不必对此耿耿于怀,感恩的过程本身远比结果重要。
只要我们怀揣虔诚真挚的心灵,让感恩荡涤心田的杂质,就能融化人们心中的坚冰,就能粉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隔膜,让温暖沁满心田,让馨香浸入灵魂。
感恩是二月里的春风,吹绿了荒芜的草原;感恩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回忆;感恩是避风的港湾,停驻了漂泊的风帆。感恩是东方鱼肚白时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追忆当年,你遥望星罗棋布而知天命,而今你有幻化成为了那一颗明亮的星呢?我会将它摘下,带着这颗感恩的“星”,驶向我人生的彼岸。
读《三国演义》有感4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看完《三国演义》之后,觉得它太好看了,所以写了这一篇读后感。
我先给大家介绍里面的经典人物吧!有:蜀国皇帝-刘备,战斗之神-关羽,强壮勇敢的张飞,终极坏蛋-曹操。
我觉得《三国演义》里的故事非常精彩,它是一段传奇,描写了刘备一行人一统天下的故事。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看它呀?那就快去看看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5
自从我接触了《三国演义》后,我就非常崇拜诸葛亮。在没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常常听到有人夸赞诸葛亮聪明机智,无人能敌,是一个传奇人物,因为我没看过,就一直以为诸葛亮只是运气好,敌人正好没有想到某一点才输给他的,才误以为是他的聪明机智。直到老师有一次要求我们看《三国演义》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诸葛亮。
诸葛亮一开始被刘备请出山,成为了刘备的军师。他不仅能预测天气,还知人心,知道各种人的性格特征与为人处事,使他百战百胜。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在课文中出现过,那时诸葛亮在帮助周瑜,周瑜阵营里又很缺箭,诸葛亮就观察天气,知道几天后是雾天,又很清楚曹操生性多疑,一定会在雾天用箭来射敌人,就利用这两点,在雾天那日就收到了曹军射在稻草人上的“礼物”——十万多只箭,差点把曹操给气死了。看到这,我都有点惊奇,他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再说当时也没有任何仪器能用准确的测天气,我不禁崇拜了起来。当然,他还有很多神机妙算的事,比如:空城计,三气周瑜等等,让我越来越喜欢诸葛亮。
不仅如此,我还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优点。神机妙算,使我能提前猜到老师要布置的作业,从而提早完成;乐观冷静,使我在遇到任何困难或在比赛中遇到强劲的对手时冷静下来,鼓励自己,让自己保持乐观心态;足智多谋,在与同学玩抓人时冷静分析同学会出现的地方,成为这个游戏的大赢家……
但是这本书的结局却不太让我满意,诸葛亮因为每日每夜都在为国家大事策划计谋,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幸去世了,这可能就是诸葛亮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吧,他虽然死了,但他的足智多谋、聪明机智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读《三国演义》有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歌词“英雄”一词产生了疑问,书中讲到人物上百,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我陷入了沉思。
有人认为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在《草船借箭》中,孔明聪明博学,用兵如神,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他却在三天之内“借”来十万支弓箭。然而可惜他偏偏遇到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这辆一点希望也没有的战车上。
到底谁才能称的上英雄呢?我倒觉得曹操,才是真正的英雄。尽管《三国演义》讲到曹操有些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姓刘的可以做皇帝,而曹操却不可以做皇帝呢?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了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还是军事家,他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一战,名扬天下。当然他生性太过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我觉得功大于过,曹操不论在哪方面都可以称的上是英雄。再看看《三国演义》中其他人物: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然年少多智,但气度过于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就更别说了,太骄傲自满。张飞勇敢有余而计谋不足。吕布,完全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总之,我觉得《三国演义》中那么多的人物,只有曹操,能真正称的上英雄二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7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精彩。
我读的是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刚开始看,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难倒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腐败无能,致使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书里有些词我还没碰到过呢,更别说是理解了。幸亏有奶奶做我的坚强后盾,在她的帮助下,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历史巨作。
在这本巨作里,我不但了解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大意失荆州七擒孟获等,还学会了很多知识,如成语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歇后语,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一些良计,如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
同时,我还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谦逊爱才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
在这么多的人物当中,我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有胆有识,他的空城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啊!
还有我最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张飞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的两名小将刺杀,还赔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施,以病死五丈原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或不称心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读《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还让我认识了众多历史人物,更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8
一、是有关《三国演义》的主题和它的思想倾向。历来占压倒优势的见解是认为,《三国演义》宣扬了蜀汉正统的思想(在我自己论述《三国演义》思想内容的文章里,也曾说过:“《三国演义》确实表现了很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正统”者,按中国历史学的语义,就是落后的、反动的,以至阻碍社会发展的也。
因此,《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至少要被戴上落后的帽子,而不能跻身于“先进思想”之林了。当然,也不能否认,《三国演义》既然是产生在封建时代,又写的是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题材,就难免有封建思想。但这是否是《三国演义》独有的思想缺陷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在每个时代里。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的思想。”《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以至《红楼梦》,难道不也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封建思想的糟粕么!何厚此而薄彼呢?《三国演义》不宣扬蜀汉正统,而宣扬曹魏正统,是否就算作“先进思想”呢?恐怕那也还是脱不开封建的“正统”观念。历来被视为保守的正统人物的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汉纪》六十)里,不就有很长一段关于三国必须以魏晋为正统的“正闰”之辩的文字吗?而所谓蜀汉倾向却是来自民间,源远流长。其臧否人物的标准,能否一笔抹杀呢?我想这该是《三国演义》研究中排除“左”的影响进行深人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与此相关联,是一九五九年的历史学界关于为曹操翻案的讨论。直到今天,我仍然以为,对于历史人物的曹操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做怎样的评价,以至做“翻案”文章,这都是无关于《三国演义》研究的事,《三国演义》究也不该越俎代庖。
但是,由于那次讨论,把翻案文章做在《三国演义》上。说“《三国演义》简直是曹操的谤书”,说《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宣传封建正统主义的历史观,他就肆意地歪曲历史,贬斥曹操。”有的同志还做出了“全称性”的否定,认为《三国演义》以至一切有关三国时期的文艺创作中的多数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等,都是在“封建统治者要求和倡导下”创造的,都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罗贯中就是封建正统主义的积极宣传者”。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甚至还说:“《三国演义》,把三国的历史写成了滑稽剧,而且还让后来的人把他写的滑稽剧当作历史。”我们不能不说,那次“翻案”的讨论,给了《三国演义》研究以深刻的影响。但是,还是我那句老话:“一部流传千古,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决不会被‘杀害’在历史的谩骂里。”
二十四年过去了。一九八三年四月,终于在蜀汉都城成都召开了第一次《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而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研究领域的这段经历,也成了这次学术讨论会热烈争鸣的中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成果之一,就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选的这第二本《三国演义研究集》的即将出版。尽管它所收辑的,并非完全是这次讨论会的论文,但却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当然,人们看了这本论文集的目录,或许会认为,其中系统地探讨《三国演义》思想艺术的论著似不够多。论文三十一篇,涉及的范围虽比较广泛,但接触的问题却有些驳杂。不过,这本论文集比之一九五七年出版的第一本,毕竟是已将《三国演义》的研究推进了一步,对重要的原则的分歧,有了商榷的驳难,而《三国演义》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又将于明年牡丹盛开之日,在魏的故都洛阳召开,这对《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入开展,无疑的,将是一个可喜的信息。
读《三国演义》有感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一场场惊心胆战的战争,让我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写的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的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再现了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三分天下。
在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让我敬佩不已。刘备的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下山为自己打天下。关羽的重情重义,侠义肝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曹操的谨慎多疑,鲁肃的顾全大局,都让我回味无穷……书中的“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官渡之战”这些经典故事,读的让人心潮澎湃!
在众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这篇。讲述了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了他的伎俩说三天就能造好,到了第三天,孔明坐着船来到曹军水寨,然后曹操得知江上有动静,便让弓箭手一齐射箭。最后孔明成功“借”走了十万支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战胜自己才是强者。我想起自己第一次上台演讲,明明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临到要演讲的时候我的心就像一壶烧开的水不停地翻滚,随时可能顶开盖的水蒸气。我不禁打起了退堂鼓,想说身体不适不演讲了,但是心里另一个小人又说你准备了这么久现在放弃岂不是太可惜了,你忘了三国演义中那么多英雄是如何客服内心的魔障取得成功的吗?我的内心挣扎着,两个小人不停地打架,最终我决定鼓起勇气去演讲,虽然后面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但我还是完成了演讲。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读《三国演义》让我品尝到了古典名著的精华,我要向英雄那样,战胜困难,挑战自我!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今天,我第四次合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是一本流芳数百年的好书,是元末明初大文学家罗贯中的著作。我对这本书百看不厌,因为我很喜爱书中的蜀国丞相诸葛孔明,他胸藏战将,腹有奇兵。有一副对联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他还创造了木牛流马、连环弓弩,八阵图。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让我由衷地钦佩。
对《三国演义》这本经典书籍褒扬的声音固然是一大片,但不和谐的声音也有很多,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个撕碎的艺术,写的是魏、蜀、吴三国对峙鼎立,而结果他们都举白旗而降,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竟用一个悲剧结尾,这不是太可惜了?我觉得这些对《三国演义》不和谐的声音跟两个故事有关。
故事一,赤壁之战。曹操亲征刘表,刘表势单力薄,献城而降。但曹操贪得无厌,率荆州降兵和从北方带来的兵力共八十三万,欲杀刘备和孙权,夺江东,统一天下。因为北方人虽擅长于陆战,却不识水战,阚泽献诈降书,黄盖诈降,庞统巧用连环计,火烧连环船,再加上瘟疫盛行,最后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只剩下二十七人逃了回来,通过这一仗,曹魏再也不能图天下,争天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
故事二,猇亭之战。在这个战争之前,蜀国文有卧龙、凤雏、法正,武有五虎、魏延、张苞、关兴,可谓兵多将广,粮草充足。219年,东吴派大将陆逊和吕蒙取荆州,杀关羽。刘备与张飞大怒,在221年,刘备亲自统领精兵七十五万,派黄忠、关兴、张苞、张飞等大将杀入东吴。可是,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十五万精兵死于这场战争,张飞被部将张达、范疆所杀,黄忠被箭雨所射伤,后来也病亡。蜀国经过这场战争造成兵力不强,再也不能争天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谁说《三国演义》是悲剧,是撕碎的艺术?我认为《三国演义》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大家反复研读,我还要进一步阅读这本书,仔细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联系地址:湖南省祁阳县龚家坪镇大坪铺完小 龙小林 收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为什么关羽仅是一员武将就被后人尊奉为“盖天古佛”,而曹操在《聊斋志异》中却是永在地狱受罪的恶鬼?其实曹操并不坏,我要为他洗去冤屈,以示昭雪。
先说曹操为何受冤。那都是因为《三国演义》,他是把一般人看不懂的史书《三国志》化为通俗易懂的历史小说,但有些内容却离开了《三国志》。像桃园结义、连环计、孔明祭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玉泉显圣、骂死王郎、空城计等皆非《三国志》上可以找到。另一点需要声明的就是《三国志》没有观点立场,但《三国演义》却有,且鲜明。它拥护刘家,反对曹氏,说白了就是天下之君,只有姓刘的才能做,其他姓氏之人不得问鼎。有例为证,“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实际上曹操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掌权数十年间,灭吕布、官渡破袁绍、灭袁氏兄弟、抹书间韩遂、破马超、定汉中这些事,如果没有杰出的统帅能力与军事才能,早已葬身于乱军之中,最后司马氏能统一中国也全仗着曹操“为”他们打下的这半壁江山。
曹操不仅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围棋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还留下了大量诗文,皆被后人传颂,如《龟虽寿》、《观沧海》等。他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文武双才,远非刘备、周瑜、诸葛亮之辈所能比拟。
而同关羽比,尽管他被神化了,但其大意失荆州,非英雄也。
周瑜更是心胸狭窄之小儿,不提也罢。
至于提到诸葛亮。虽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但后来“六出祁山一场空”,还被司马懿拖死了,更谈不上天下英雄,亦不足与操相提并论。
大胆地说,虽被当时名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历来不被人们看好,背上千古骂名,但也无法抹杀其在历史上、文学上的地位及其作出的巨大贡献。他盖世奇才是历史上少有人能与他相媲美的。
末了,还是得说一下罗贯中。他不应该按自己的思想倾向编撰《三国演义》。虽生动,却扭曲了历史,使得读者读过之后就认为皇叔贤、曹操奸。之后便恶性循环,一传百,百传千,正如古语云:“三人言而成虎”,以讹传讹,就变成了今天人们认定的“事实”,其实只要读者抛开罗贯中的那些观点立场,去品味一下《三国演义》,尽管罗贯中一再贬操,然而曹操的才华,功绩却始终难以掩饰而溢然纸上。
我要大声说一句“好样的,曹操!”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神机秒算的诸葛亮,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小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等等,无不各具其态。
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讲到:周瑜向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不仅面对这样的困难镇定自若,还说只要用三天。之后诸葛亮借来二十条轻快的小船,用黑布把小船蒙住,派来三十名士兵,再扎上一千多个干草捆,在第三天后半夜,大雾漫天之际,诸葛亮他们向曹营驶去,假装要攻击,上当了的曹兵一个劲地放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此利用草船借到了箭。
读了这小节故事,我觉得诸葛亮太聪明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用天时,利用大雾天气,让曹兵看不清虚实,上当中计,圆满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学诸葛亮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地面对,并用清醒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容地对待。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作为历史演义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其丰富和生动、精彩,堪称我国古代战争形象的百科全书。
书中刻画了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猛,赵云的勇,诸葛亮的智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赞扬了仁、义、忠、信、智、勇等优秀品质。在书中,我最敬佩的人是关羽。它不仅有着一身好武功,还是一个讲忠、义的人。在跟曹操打仗战败被俘,因为带着二嫂所以假装投降。刘备以为关羽背叛了自己而写了一封信托人送给关羽。关羽读后立即辞谢曹操,带上二嫂,骑上赤兔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回到了蜀国,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没有因为曹操的厚恩而忘了桃园结义,所以他对刘备的忠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所以他的义又是一种难得可贵的义。
三国时代既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多少杰出的英雄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我们这些青少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共同努力,让中国成为永远的东方明珠。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好一个诸葛先生!
每次读《三国演义》,我就不由得想起这副名联,想起这幅对联歌颂的人——千古一相诸葛亮!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英雄如云,可是,要论起雄才大略,智谋忠诚,何人能及他的十分之一?说他为千古一相,也绝不是夸大!他,羽扇纶巾,火烧百万曹兵;他,六出祁山,至死不忘恢复汉室江山;他,留下遗计,吓退狼虎追兵。
想当年,他是何等的潇洒!轻轻摇动着羽扇,悠然自得,你可知,这可是在那千钧一发的赤壁战场啊!对面江上,火光冲天,百万曹军,浩浩荡荡,鼓声如雷,杀声震天。这个时候,除过先生和公瑾外,哪一个吴蜀将领不是紧张万分,心惊胆战?而诸葛孔明却是非凡,他不温不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似乎战争的全部节奏,快、慢、缓、急,完全和着他缓缓挥动的羽扇。
孔明先生,真是神人!激战,金戈铁马,火光熊熊。孙刘联军利用诸葛算好的东风火烧连船,曹船上下到处是哭爹喊娘,惊恐万状。曹军当初那不可一世的气焰哪去了?在诸葛的精心谋划下,他们早就无心恋战,逃命要紧!
好一个诸葛先生!
读《三国》,看孔明。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他就如神明一般,被无数的崇拜者们一次又一次的膜拜!千古一相诸葛亮!
好一个诸葛先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的最爱,一直手不释卷,我从最初的注音版看到后来的少年版,又从少年版再看到现在的成一人版。
这本荡气回肠的长篇小说,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它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不论从汉献帝到晋灵帝之间100个小故事串联起来,赫赫有名的就有官渡大战、赤壁之战、关羽失荆州、诸葛亮六出祈山、智取汉中、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等耳熟能详的精彩情节。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官渡大战。
这场战役中曹操居然能以妙计应付袁绍的四十万大军。真不愧为一代足智多谋的枭雄。
袁绍借用除贼之名,实为扩大自已的势力与地盘,想盗天下掉入他的囊中,来势汹汹地用40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并没有硬碰硬的正面迎敌,而是巧设茶局,放出大批美貌的宫女引一诱敌军,在前方挡住袁军视线,并端出美酒招待袁军,迷惑对方,虚情假意周旋,暗地里却悄悄地派大队兵马袭击袁军后部,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袁军还沉醉在美酒和美一女中的云雾中时,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可怜袁绍的兵马从四十万打成20万,这是曹操又一次以少胜多,出其制胜。后来许攸降曹, 把袁绍的弱势与作战计划告知曹操,使其如虎添翼,烧其粮草,又夺四洲,一举打败袁绍。
我喜欢《三国演义》,也喜欢曹操的用人唯才是举,足智多谋,笑里藏刀中轻松夺得天下!
【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5-03
读三国演义有感01-15
《三国演义》读有感07-29
读《三国演义》有感02-01
读《三国演义》有感06-08
读三国演义有感05-26
读三国演义有感11-12
《三国演义》读有感10-16
★读《三国演义》有感01-06
读《三国演义》有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