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写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写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相信大家一点也不陌生。这是一个故事丰富,情节生动的三国竞争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个个文武双全,神通广大。
刘备,字玄德,幽州涿郡涿县人,他在哪里都好,就是太冲动了。关羽,字云长,原字长生,河东解县人。张飞,字翼德,涿县人。这三个人一起拼搏,打出一片天下。这三个人性格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闯荡江湖,打出天下。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创造了蜀国但在刘禅这一代就开始衰败了。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本姓诸侯,老家在沛国郊县。他还是校尉时就敢去刺杀董卓。但他人有个弱点,就是疑心病太重了,在长坂坡,草船借箭,赤壁一战,华容道,与西凉兵一战……等等事情与地方都是因为怀疑而打了败仗。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在周瑜,鲁肃的帮助下创造了吴国。他在少年时代,非常爱读书,长大后知识面广,15岁就当县长了。他的哥哥孙策在公元200年被刺,临死前把他的`事业与成就交给了孙权。孙权接位后,他非常注重人才。
这三个练武奇才之所以能创造一番天下,都是因为他们背后都有一个顶梁柱:刘备靠诸葛亮,曹操有大军,孙权有周瑜,鲁肃。他们个个聪明绝顶,是绝对的盖世英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砍首,不屈不饶。就算鲜血飞溅也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心中只有光明,强大。我们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高尚的品质与富有的精神。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 篇2
读《三国演义》,我看到了忠义与背叛、仁德与残暴,更看到承战争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不觉感叹人性的复杂。而看到一幕幕精彩的好戏;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又不禁拍案叫绝。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曹操的深不可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的爱民如子,赵子龙的一身是胆,张飞的粗中有细,关羽的义薄云天,司马懿的阴险狡诈等等。其中,曹操和刘备两人带给我的感触最多。
罗贯中笔下,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成功的艺术渲染下,我对这个运用暴虐残忍的手段和施展阴谋诡计统一了中国北部“奸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他身上集中了阴险狡诈、虚伪冷酷、专横跋扈等恶行,为曹操招了不少骂名。不过,对曹操的正面描写也挺多,写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博学多才,这样的写法是作者的主观念和客观真实得到统一。
而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机敏;论文治,他没有曹操高深;论武功,他没有曹操勇猛。但他具备统治那个时代最需要的品德——仁义且谦逊!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正是凭借性格中的虚怀若谷,刘备得以广纳贤士,从最初的关羽、张飞,到后来的赵云、黄忠,无不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每当我读到曹操因残暴而失民心时,或读到刘备因感情用事而酿成大错时,总会幻想:若是有一位明君结合了刘备和曹操二人的优点,既具备爱民如子的仁德,又拥有权衡得失的能力,那天下不就能长治久安了吗?然而,“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们只有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向着心中理想的生活前进。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 篇3
有这样一本书,它巍然屹立在文学的巅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就是――《三国演义》。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英雄舍生忘死,为了国家和志向而拼杀的故事。“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歌,看着《三国演义》,我仿佛走进了书中那烽火连天,英才辈出的年代。
我为关羽的`忠勇而叹服,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的身边。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被曹操赏识,但面对曹操的各中赏赐都不予理睬,“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也丝毫不能打动他,在诸葛亮火烧赤壁后,受命领兵追击曹军,却在华容道义释曹操。这气节高尚,武力超群的人怎么不叫人为之倾服。
我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折服,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江东之时,以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无一不是神来之笔,称得上是算无遗策。他呕心沥血,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可见其赤胆一片,七出祁山,联吴伐魏,最后病逝五丈原,令人痛惜。
我为曹操的多疑而不耻,在“怒杀吕伯奢”这回中,将他的疑心重表现的淋漓尽致。吕伯奢一家本是为了招待曹操杀猪,在磨刀之时被曹操看到,曹操以为要害他性命,于是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他还有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之人品性。但他本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位霸主,有雄才伟略,善用谋略,在与刘备青梅煮酒之时,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读之此处,曹操枭雄本质跃然于纸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巨著,走近它,品味它,它会让你爱不释手,深深的陶醉在个荡气回肠的世界之中。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 篇4
正所谓“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刘备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官,可他靠的是爱民之心是仁义之心。就从这一点便可看出刘备强。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压百姓,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每一个人,让人见了他就觉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复返了。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点,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最终还是曹操赢得了胜利,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奸诈,帮助了他夺得权位。因为他曾在几年的奋战中攻下过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许多的人都信他,这就为今后的魏国打下了创建的基础,之后,他又用计谋操控了当时的皇帝,这更有助于他与其他两国对抗。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获得了许多勇士,形成猛将如云的气势。
再说说那大家都认为非常聪明的诸葛亮。大家都认为他有勇有谋,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我认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明智的。例如,蜀吴联合火烧赤壁的时候,曹操败走华容道。诸葛亮知道关羽欠了曹操一个人情,但却把关羽放在最后一关。以我来看,诸葛亮可以让关羽在第一关,由关羽把曹操放走,再由赵云等歼灭曹操的残兵败将,这样连关羽欠的'人情,和曹操都解决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也许诸葛亮当时真有什么客观因素吧。
在这本《三国演义》中让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可能别人对曹操有一些误解,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有勇有谋。有官渡之战的大获全胜,也有赤壁之战的失败经验。在我的眼中,曹操不再是大众所唾弃的那个白脸,他是一个英雄。没了曹操,刘备便失去了光彩;没了曹操,谁来贯穿整部《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 篇5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史小说,是罗贯中在民间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取材史籍、民间传说和戏曲,把零散的三国故事、传奇,写成可一部七十五万字的名著。《三国演义》主要一五条线:汉朝灭亡是引线,晋国统一天下是终局,中间是三个国家的兴衰的主线。这几条线交互联络、交叉,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三国演义》是以蜀国为正统写东汉末年到晋统一全国之间的史事。尤其以魏蜀两大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干;写魏、蜀两方时,又以蜀国的.故事为重点。写蜀汉时,则以诸葛亮为中心;在写诸葛亮时,又以隆重决策为关键,这说明了作者维护汉家正统的思想。
我佩服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而且足智多谋,《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刘备,因为他很懂礼貌,三请诸葛亮;又有仁慈心,刘表生病时,诸葛亮建议他攻打刘表,夺取荆州,但他死活不肯。
我佩服关羽,因为他有万夫不当之勇,杀死袁绍二猛将、颜良及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还很讲义气,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念当年曹操优待他,才放了曹操。
我佩服张飞,虽然张飞很粗鲁,但“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嘛!
我佩服赵云,他为了救刘备的儿子阿斗,在几十万大军中宁死不屈。
我要学习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要学习刘备、张飞、赵云的英勇,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写三国演义阅读感想10-19
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9-19
写三国演义读后感07-22
写读后感三国演义10-18
写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03-23
写三国演义读后感(6篇)03-24
三国演义写读后感5篇04-17
《三国演义》读后感如何写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