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6-13 14:54:42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 (通用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 (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1

  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品那些年代的繁荣盛衰。

  《三国演义》它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总所周知。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此书,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有桃园结义至三国归晋。 讲诉了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即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大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及天下归晋。

  由于此书篇幅过长,故事情节较多于如何兴衰便不一一道来了。我最主要的是想谈一下书中人物所看 所想。

  书中有上百十个英雄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用其中人物来阐述仁、忠、义、勇、爱无一不深中人心。有庸主汉献帝:刘禅,像孩子呢吕布,白痴袁术,无智袁绍,懦弱的刘表,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勇呢张飞、许褚等诸多将士名将。各具其才其能。每个人我都感触颇深。除此,还有几个重要尤其重要的角色。即是主要人物,欲是我最欣赏的人物。

  其一,曹操,字孟达。他是那个时代的奸雄(奸诈的英雄),一心横扫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其人广角仁人志士,贤人才子,思想乐观、豪放,而且智谋超群。他的军事才能不得不为之竖起大拇指。他的`用人策略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思考的。他提出:名至实归;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求贤令);重用清官等。并且对于有才干的人,还不计前嫌。比如陈琳,在归他不下之前,曾替袁绍下过一份讨贼檄文,臭骂曹操三代人。袁绍败陈琳归顺,曹操依然任用陈琳。曹操:顺势而行,外简内明,任人唯才,多深善断,以诚待士,远近皆擦,洞若观火,法度严谨,以少克众,用兵更是堪称举世无双。唯可惜,他那致命的缺点(多疑、自傲)。譬如,赤壁、华容道、乌林道。他因自傲失去了八十多万的兵马,可谓是惨败啊!从中我也真正的体会到了骄兵必败之理。可是曹操并未因赤壁的重创,而放弃一统天下。他激发将士再战之心,他笑着说:“今北方仍由我所具。”他对将士们说:“将者如同医者,医过的人越多,医术越高明。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失败是一件好事,失败可以将会我们如何成功、如何胜利、如何取天下。何不乐哉?将者应败而不殆,败而益勇,并且最终取得胜利。”他三声大笑可展现他对挫折的 乐观态度。

  其二,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譬如,赤壁之战、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等等。他是智的代表。他还是一个大忠臣,为刘备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他机关算尽也只为保住国家。

  其三,刘、关、张、赵四人。即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懿德。赵云,字子龙。其四人充分的体现仁、忠、义、勇四种英雄气概。

  其四,司马懿,字仲达。此人擅谋奇策,擒斩孟达,抗蜀北伐 等。他用兵如神了不起啊!抱歉啊!还没有完全看完对于司马懿现还未深入了解分析。待看完在续写此人。

  此书不枉读矣,每个章节都很是精彩。虽有60余万字,也不觉乏力。反倒是俞读俞有兴趣。读此书你定有所悟。而且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宋、元、明三国的文化。真是一本好书呢。

  历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惜日的兴衰,也不仅仅是当时英雄人物。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垫基石。命运为我们安排起点,行程则就要我们自己掌舵

三国演义读后感 2

  指尖游走在书页之间,思绪伴随着那一段烽火狼烟的历史奔腾不息……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一个中国历史向来的规律。单道东汉末年,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不知有多少风流人物指点江山,不知有多少盖世英雄大显身手。曹操、刘备、孙权、关羽、赵云、诸葛亮、周瑜……他们一个个在中国的那一段历史中披荆斩棘、翻云泼墨,将东汉末年的历史书写得荡气回肠!每次读这部小说,英雄们那鲜活的面孔都会走出书来,向我展示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向我讲述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啊,“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用尸骨成全了英雄的英名,留下了后代人们多少感叹!

  这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如果要我给书中的英雄排座次,我首推关羽坐第一把交椅。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好一个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关公爷!更难得的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关羽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忠义与刚直,实在让时人钦佩,也让后人推崇备至。是呀,他忠于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武功盖世无双。凭他的一身本事,到哪个军事集团不捞个盆满钵满?但是,关羽铁心跟定了穷困潦倒的刘备,不因别的,只因一个“忠义”,重于泰山呀!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人们都在为利而奔走的时候,千万要回头看看,关羽为我们竖起的那面不倒的大旗!

  再看另一位英雄――身高八尺,面如白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洒洒,颇有几分神仙气概。何人也?诸葛孔明也!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舌战群儒,三气周瑜,草船借箭,智取天水城、走马取陈仓……诸葛亮的智慧足以与神妖匹敌。但我佩服诸葛亮,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他本可以在南阳隆中高卧无忧、躬耕陇亩、优哉游哉地安度一生,但是,身逢乱世,生灵涂炭,既许刘备以驱驰,他就庶竭驽钝,攘除奸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朝大诗人杜甫当年经过城都,手抚相传为孔明手植的松柏感时伤世、英雄相惜,留下了著名的诗篇《蜀相》,其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不仅是对赍志而没的诸葛亮的同情与痛惜,更是代表了后世人们对一代贤相的敬仰与怀念。

  最后,我再来说说一位特殊的英雄――曹操。我觉得曹操这个人并不像平常人们说的那么奸诈,“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确实是曹操讲的,不要以为曹操讲出了这惊世骇俗的一句话,就以为他是天下第一坏蛋。其实,纵观历史,比曹操坏的人有多少!只不过曹操坦率地说出了这句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而不是“伪君子”。更何况,他还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凭这,我对曹操这个人充满了兴趣。

  《三国演义》,一部有品位的书,是历史、是人性、是道德、是文化的多重奏!它就如一面大鼓,无论你何时读它,都会觉得有无数个身强体壮的鼓手――那一位位英雄,在烈日下捶打着它,那高亢辽远的鼓声,使你为之振奋,为止激昂!遗憾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是,真正的英雄,能被忘记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 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世人都说曹操乃一代枭雄!可是只一个枭雄,怎么能写出如此即潇洒肆意又豪放不羁的诗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而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级软弱无能的刘玄德呢?每每说到此,老妈都好像恨得牙痒痒的!老妈不止一次郁闷地说刘备除了一个汉朝正统的刘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孙权皆不如!若是诸葛亮当时投了曹操,早统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国,什么两晋南北朝统统靠边站啊!

  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如果这一说,所以老妈让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计。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过全篇的《三国演义》,反正罗贯中的'那部版本我还没有读过,我看的是注音连环画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什么定三分隆中对策,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烧赤壁,什么关云长水淹七军,什么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因为小说添加了许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虚实夸张的描写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创作,所以比真实的历史有看头的多!

  虽然原版的《三国演义》我还没看过,但开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简直如雷贯耳啊!因为书本上的历史不就是照着这个轨迹走的吗!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好不容易有了秦汉的统一,可是还没有统一的太久,中国又分成了魏,蜀,吴三国了!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此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对策”。这个天下三分的对策可不是诸葛亮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空想出来的。史书上说刘备请教诸葛亮,而诸葛亮运用自己丰富的学识,以及对当时局势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对各方军队政权了解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才定下的天下三分这一说!诸葛亮当时对刘备坦言:“曹操打着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手下兵多将广,谋士众多,他自己又很有军事才能,可谓占着天时;东吴的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统治江南,从他父亲孙坚到他已经三代,根基牢固可谓占着地利;将军可以先攻取荆州,再战领蜀,然后以蜀为基地进取三秦,老百姓肯定会欢迎你。做到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这样一番精辟又言简意赅的对天下形势的总体分析,小伙伴们读了,是不是也超级佩服诸葛亮的绝顶学识跟无双智慧呢?只可惜了这人间奇才的“卧龙”先生,为了蜀国是那样地劳心劳力,鞠躬尽瘁!到最后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啊!也许还是老妈说得对,诸葛亮真的应该投奔曹操的,这样说不定不会让人感到那么遗憾了!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小伙伴们一定要读一读。因为书本会向你讲述曾经的惊心动魄,曾经的风云际会;曾经的刀光剑影,曾经的鼓角争鸣;更会在你面前展现一部充满传奇色调的精彩三国!抽空一定要看呀,我还等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 4

  我是一个小书迷,父母从小便放手让我自己去挖掘,教育我书中自有黄金屋,每天我最爱的时光便是抱着最爱的书本,坐在洒满阳光的窗边,静静品书,到星光点点也不知疲倦。这时,我的母亲多半时候都会给我送来一杯果汁,陪我一起发现,陪我一起领略大千世界的花花万物。

  这个寒假,我又投入了一个新的怀抱《三国演义》。这时,我才尝到了废寝忘食的真正滋味,酣畅淋漓地沉迷在这硝烟四起的年代。

  在这,有神机妙算的诸葛,我最看他如何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看他如何身在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看他布卦阵,妙算东风,还有草船借箭的妙计;亦看他高立空城,畅弹古琴,不费吹灰之力来呵退敌军。钦慕之余,还感动于孔明先生的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真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啊!读三国,才知道有如此料事如神的人物。

  在这人人苟全性命的动荡年代,也有乱世枭雄的曹操。人们向来拥刘反曹,爱恨分明的我也曾不止一次抱着书缠着父亲问:曹操是坏人吗?刘备是好人吗?非得分出一个高低不可。父亲总是笑着跟我说:《三国演义》是小说,必定强化人物的性格使人们更爱和更恨。一个人的好坏,不是简简单单一件事看出来的,很多事情没办法泾渭分明,我们要从很多面去看一个人。小时我不懂,等之后听了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我才知,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好坏不过是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我认真地再用心去留意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人们都说周瑜才小气短,我翻阅了旁的书籍,更全面地去了解之后,我的脑海中还多了周瑜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样子。这时的我总会闭眼想象,这在当时到底是个怎样风流儒雅的人物呢?不仅年少有为,还大乔在侧,才子佳人就是这样了吧,越想越远,越想越入迷,也许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吧。读三国,才知道看人也需多面了解,才会有更生动的感受。

  在这,还有武艺高强的赵云,深入敌军,单枪匹马大战长坂坡;有义薄云天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这一个个人物仿佛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有血有肉的存在,读着读着,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看见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俘被斩;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的时候,我便有了一些淡淡地忧伤,即便他们之前有多么意气风发,最终都逃不过三国归晋的`命运。即便是后来的晋国也逃不过之后的改朝换代,不是最后的赢家。这也印证了开篇便提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势,我才幡然醒悟,饶是多么厉害的人物都逃不过岁月的洗礼,读三国,教会了我要珍惜时光,活在当下。

  一本好书,一定会从内而外地影响我们,尤其是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感谢三国,让我做事情也少了一些毛躁,多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淡定和冷静。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寻找下一个新的天地,去畅游!去感受!去领略我未曾到过的世界!

  叩,叩,叩,父亲的敲门声响起。哦,原来是睡觉的时间已到,好吧,书不长腿,也不必担心它会跑掉。晚安,我们明天再聚!(指导老师:林江玲)

三国演义读后感 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想起《临江仙》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就不由得联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那波澜壮阔的历史。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翻开了那本早已看过好多遍的古典名著。

  它是一部断代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在这部书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如神勇无比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诡诈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细的张飞,情深义重的关羽,谦逊亲民的刘备……在众多英雄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位英雄就是本书中的诸葛亮、关羽和曹操。

  先说曹操吧,太多数人都说他奸诈,也有人总结说他“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的周到;“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体现了曹操的人生哲学。但说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还是世人熟知的杰出诗人、文学家。可是我认为,曹操这个人,也许很奸诈,很霸道,但他用兵举世无双,拿官渡之战为例,七万大战七十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打败袁绍后,他独霸一方。他也非常注重人才,他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如果说他是“乱世之奸雄”,但是我倒觉得他奸得真,有奸的本事,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能人。

  再说关羽,他‘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青枣,青龙偃月刀,后加上赤兔马’关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为人神的极致,他降汉不降曹,“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就是说他的。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做人有忠有义。但到了三国时期,封建道德的头一个字忠就很难完成,对忠的要求也很严格,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选择回来。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将军并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服侍二主可以长久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样不但是忠的体现,还是难得可贵的道义。

  一个国君想要建立一个好的帝国就必须有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臣,我十分欣赏他。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国家统治需要的忠臣,是一个能够为主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并且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直到他病死五丈原,之前发生的一切些都令人叹服叫绝,意想不到。

  我们少年就应该从小具有诸葛亮的博学多识,关羽的赤胆忠心,曹操的灵活善变。这三个,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义绝、奸绝、智绝。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也应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卫国家,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三国演义读后感 6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览,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赞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是曹操,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是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芳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底任用官史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立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才,巧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候,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荐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了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史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以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我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人才,有反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过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依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欲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符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是一个充满了纷争的年代,一个英雄与枭雄辈出的年代,让人向往,因此《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我最爱看的一本,它不但内容精彩刺激,更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平等、友善,是一个人的根本。很多人都知道,刘备在三国中是最得民心的一位君主,那为何如此呢?并不是他有多高尚、多贤明,只不过是他在拥有了大权之后,并没有像别的君主一样,高高在上,不理会一般百姓,而是待百姓以友善,没有摆架子,而是以双方平等,正是如此,他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试想,若是刘备高傲,不友善,那么也就没有三顾茅庐这件事了吧,他也就得不到诸葛亮的帮助,他也就不会做到成立蜀国这样的事了。在看张飞,他就是因为没有平等看待士兵,对待士兵不友善,才导致他死去的。由此看来,要做一个人生不留遗憾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待人平等、友善。平等、友善,是一个人的`做人之基。

  诚信、和谐,是一个事业的根本。看过三国的人都知到,三国中的吴国是三个国家中最繁华最富有的国家,也是三个国家中存在最久的国家。为何他是最繁华的国家呢?其实是因为它长期处于和谐的环境。吴国地处江南,有长江之险的保护,长期没有战事,得以和平发展,才能变得这么富有。然而,一个事业,真的是只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就可以变得成功吗?不然,就如蜀国,它亦有蜀地山川的壁障,那他为何在后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是因为它失去了盟友,失去了荆州!正是蜀国的不诚信,导致了吴国攻打荆州,以及后来的吴蜀大战,让一个基业毁于一旦。就如现在的企业,只有在竞争中和谐相处,诚信对外,才能不断进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这个企业才能长久、强大。和谐、诚信是一个企业的立业之基。

  公正、法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正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原因就是由于汉帝荒淫无度,轻信宦官,使朝廷内出现大量的派系,从而使朝政混乱,公正被破坏,法治被无视,从而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才起义,一个泱泱大国就因失去了公正和法治产生的混乱而走向了灭亡。如今,我国能如此富强,正是因为我国的公正法治。若是一个社会没有了公正和法治,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会陷入混乱之中,那么社会又如何能和平发展,这样的社会只会剩下落后与动荡,而这样的国家绝不会富强,这样的国家绝对会走向灭亡。公正、法治,确立了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

  要做到平等、友善、诚信、和谐、公正、法治,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在喊空口号就行了的,而是要每个人都能从心里认同这些观念,发自内心地去实践它,从身边、从日常中做到这些观念品质,这个国家才会富强,这个社会才会繁华!

  读三国,品处事之基,奏响成功的序曲!

三国演义读后感 8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书中深入浅出地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奸险狡诈的曹操;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老实的鲁肃;义甘云丹的关羽;审时度势的司马懿无一不极尽其态、脍炙人口,对于这些,每位读者深有所悟,各有所感,但我最赞赏本书所传承的道德情操,其中“孝道”是我此次读后的最大收获之一。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上,儿女为下”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的生命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怀橘遗亲”中陆绩是诸葛亮“舌战群儒”中人物。虽诸葛亮对陆绩的孝道以轻蔑的口吻说出:“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郞乎?”但仍不影响它成为古代二十四孝之典故,陆绩六岁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三枚,临行拜谢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郞来我家做客,走时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经就懂得孝敬母亲,十分惊奇,后来陆绩之所以投奔孙策,为孙策、孙权所用,看中他才气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孙权也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与陆绩有共同道德操守,陆绩小小年经,心里时刻想着孝敬母亲,孝的可爱,孝的可敬,我们做人应如此,心中存父母,胸里有孝道。

  除孝以外,忠也是我这次品三国的另一收获。

  曾记否,那一年。白帝城刘备托孤,一位即将死去的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握住了诸葛亮的手。目光里有着数不尽的内容。他这一生,都是为了匡扶蜀汉。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句话,何等的信任,何等的发自内心!可是诸葛亮比没有取而代之刘备的子嗣。他哭泣着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而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与老对手司马懿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较量。七擒孟获,对孟获七擒七放,最后收取一方之地。诸葛亮终其一生,虽九死其尤未悔,只为忠。现如今,我们国家虽得到发展了,然而却有多少人为了利益忘了忠、缺了诚。

  关羽的勇武可以说是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从出场不久,便一战成名。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际,关羽主动请缨,在温酒未冷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温酒斩华雄”也成了传承千古的经典名段,至今仍为人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谈资。此后的“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更是让关羽的万人敌和大无畏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便是我在阅三国所收获的勇。

  品阅三国使我从中获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引发深思。如果我们国家每个人都能做到孝、忠、勇,那么我们国家就能更加强大。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钓鱼岛和海南岛的事了,台湾也可能会回归祖国的怀抱了。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去体会孝、忠、勇,努力去实践他们,让祖国更加强大,以最好的姿态踏向未来。

三国演义读后感 9

  这一本书,如今再翻又是一番韵味。——题记

  每次我翻开《三国》,心中都有一种复杂的情结——《三国》的人物太多太多,我喜欢的太多太多,我讨厌的也太多太多。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代,这更是一个昏天暗地的乱世!血肉横飞、刀光剑影、明争暗斗,每天都在发生。正因如此,我才被《三国》吸引,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深深的吸引……

  《三国》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赵云。其实我也挺喜欢关羽,但是,我认为关羽后期的傲慢自大葬送了他。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赵云的稳重与踏实。我一直佩服赵云的赤胆忠心,一个人,为了主公的孩子,能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爆发出自己所有的潜能,在长坂坡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这是何等的忠勇!不过,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子龙知道以后的刘禅会是此等无能之辈,他会后悔吗?在通读了几次《三国》后,我觉得子龙是不会后悔的。就算刘禅是无能,可是,子龙是不会管这些的.。子龙只是一名武将,他要做的就是助力刘备而无二话。况且刘备对他有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子龙心里是明白的。

  后来蜀国到了后期,国力衰弱,国内已无真正的猛将,似乎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随时都可能断了气。魏国果然趁虚而入,准备一举攻灭蜀国。这时候,又是赵云站了出来,主动请缨。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了。可是你会发现,赵云上了战场还是和当年一样,还是和当年一样的威风凛凛,还是和当年一样的飒爽英姿,还是和当年一样令魏军胆寒!披上那一身盔甲,子龙还是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如果我是年事已高的赵子龙,我觉得,我仍然可以对着苍天大吼一声:“老夫何曾颓废”!

  我还很喜欢大家基本上都不喜欢的一个人——曹操。也许有人会说我的思想不正常,可是我就是喜欢曹操,我觉得曹操才真正配得上“枭雄”这个称号。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叫权谋;独战蜀吴联军,那叫胆识;煮酒论英雄,那叫气魄……你可以说曹操奸,但你决不可以说他是阴。曹操绝对要比刘备更适合当主公。刘备太过仁慈,他难道不知道“仁慈的主公是好人,但绝不是好主公”这个道理吗?对别人太仁慈,只是在一步一步为自己挖坑。人,还是要狠一点的。

  还有,在对待人才这一点上,我觉得刘备也不如曹操。虽然他们两个都很器重人才,都很善于招贤纳士,但是,刘备不会用人才。古语有云:“卧龙凤雏,得一者便可得天下”。可是你看看刘备,两个他都得到了,可是他却没有完成复辟汉室的梦想。还有五虎将,如此勇猛异常的五个人,却一个一个地死去……反观曹操,曹操可以做到半夜赤脚迎许攸,刘备可以吗?曹操可以做到对敌人的部下不断给以关怀,刘备可以吗?曹操可以做到任命败军之将为谋士,刘备可以吗?不可以!全都做不到!

  当然,曹操也有缺点。他小心眼、多疑、刚愎自用……但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我眼里,孟德永远都是唯一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不敢评论太多的历史人物,我只想对我最喜欢的两个人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对于《三国》,我觉得,这真的是一本精彩的书。书里面性格迥异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历史道理……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探索,慢慢品味。

  再次翻开这一本书,发觉又是另一番韵味……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

  终于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主要讲了这个故事。

  一气:当周瑜打败了曹操,欢庆一番后,周瑜打算趁曹操不备,攻打占领南郡。周瑜知道刘备大军对南郡虎视眈眈,为了不让刘备抢先,周瑜率军,对南郡一阵猛攻猛打,打败曹洪、曹仁后,周瑜冲进城,不料中计,中了毒箭伤。此时,周瑜假装身亡,让军队去诈降,曹仁果然上当,曹军大败。这时,周瑜不曾料到。诸葛亮趁机派赵云去攻打南郡,关羽占领襄阳,张飞攻打荆州,蜀国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三个城池。当周瑜得知自己费尽心血都未夺取的城池竟然被诸葛亮趁机占领了,周瑜顿时气得大叫一声,箭伤迸裂,晕死过去。

  二气:这时,刘备的夫人死了,周瑜趁机假装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可是吴国太真的看中了刘备,把女儿许给了刘备。刘备带着孙夫人走了,周瑜后悔莫及,急忙追,不料中计,损失了很多兵马。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被诸葛亮取笑,终于,周瑜又被气晕了。

  三气:周瑜不甘惨败,又想得到荆州,便用了假途灭虢之计,可是这个计谋被诸葛亮识破了,诸葛亮也反用了一计,让周瑜以为刘备、诸葛亮中计了,不料自己中计。最后,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终于缓缓闭上了双眼,年仅三十六岁。

  读了这个故事,我首先想到了周瑜。周瑜固然聪明,可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容不得半个比自己优秀的人,终于被诸葛亮打败。话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我看,周瑜英年早逝是被自己的小肚鸡肠、嫉妒心气死的。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主人公,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的智慧与周瑜的智慧差不多旗鼓相当,可是为什么周瑜频频落败呢?是因为诸葛亮心胸宽阔,又有过人的智慧。诸葛亮和周瑜产生了明显的反差。

  周瑜的`心胸狭窄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以前在毛笔课上,原来我写的很不错,老师经常表扬我,后来又有一位同学进步非常快,都超过了我,结果老师不太表扬我了,就表扬那位同学了。我耳边听着老师的表扬,心中似乎燃烧着熊熊一把火,手也渐渐握成一个拳头,心中愤愤不平:原本老师表扬的是我,凭什么被她抢去了?后来,每次遇到那位同学,我就用伤人的语言讽刺她。我本以为她会伤心难过,也来讥讽我,结果,那位同学不仅没讥讽我,还在我每次讥讽她时,微微一笑,不作任何回应。读了这个《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我终于知道自己是多么与周瑜相似——与周瑜一样的小肚鸡肠。如果我再这样下去,后果必定也像周瑜一样,被自己气死。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让我成长了!我明白了人不能小肚鸡肠,要心胸宽阔,坦然地面对实实在在比自己好的人,同时要取长补短。我想这就是《三国演义》之《诸葛亮三气周瑜》要告诉我的道理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11

  小时候,我看的是插画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眼中仅仅只是如同漫画一般的小人书,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只记住了一些骁勇善战的虎将,忠肝义胆的关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张飞,百步穿杨的黄忠,这仅仅是对人物的一些片面的看法,肤浅而无味。

  到真正懂事时,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对里面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初露锋芒,到七擒孟获威名大振,都可以从中显示出他不朽的才华。可他也并非神仙,他错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六出祁山皆败,自己也被降职。自己本可以长久之计建功立业,却总是御驾亲征,最终劳累而死,给世人留下了遗憾。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应取长补短,臻求完美。这时,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

  我最看好的世间虎将张飞,智夺瓦口,大战马超,忠心不二,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唯我独尊,关羽一死,感情用事,做主领兵伐吴,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刘备雷同与他,因为一时心急,将二十几年来储备的精兵良将大半都送了命,蜀军在出征之前,不论兵力`国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国。如果此时攻打魏国,可以借着“光复汉室”之名出师,收复一部分中原失地扩大领土范围,养精蓄锐,灭魏伐吴指日可待,必能一统三国,蜀军败退后,全国的国力迅速衰退,刘备又病死,“扶不起的阿斗”——昏庸无能的刘禅当上了国君,这为将来的蜀国埋下了很深的祸根,诸葛亮、姜维又连年出师北伐,难得胜局,兵力耗损极大,贤能异士,老将都已去世,再也无力回天,邓艾一举攻下成都,西蜀从此灭亡。

  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英才诸葛亮无计可施,司马懿在乐观据守的状态下又丝毫不少斗志,不忘先主曹操所留的两句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次能够出奇制胜。诸葛亮因悲伤,劳累过度在五丈原为病故。可见良好心态与事情的效率息息相关,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下三分。各国你征我伐、用尽千军良策,为的是统一天下。可叹的是相争了六十余年的三国、最后却并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内政变故、慢慢衰弱、让野心勃勃的司马氏族轻松吞并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句来安慰自己罢了。

  但一次次残酷的战争还是告诉我们,停步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昏庸要亡国的道理。只有那些有雄才大略,仁义兼备的枭雄才能闯出乱世,一创霸业,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圣贤才能够收复群雄并起的江山。

  所以,为了将来能有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今日就必须打好稳固基础,前进的过程就是一个成功与失败交替运行的过程,我们必须沉着冷静,淡然面对每一次的成败。

三国演义读后感 12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记》、《三国演义》,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滚滚长江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里的关羽神勇无比,单刀赴会胆子大。关羽的故事可多了,如:《过五关斩六将》、《夜走麦城》、《刮骨疗毒》等。我最佩服关羽刮骨疗毒这件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关羽在一次战斗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伤了,关羽就请神医华佗来医治他的箭伤,华佗仔细看了看说:“不好,你的箭毒已经进入到骨头上,我要用刀在你骨头上把毒刮去,没有麻药,这很疼痛的。”关羽爽快地答应说:“没问题,现在就来刮毒吧!”华佗先把关羽手臂上的皮肉划开,而关羽却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几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样子。华佗开始在它手臂骨头上刮毒了,他刮呀刮,刮得时候关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会神地下起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终于刮完了毒。华佗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说:“将军您真厉害啊,我从没见过向您这样勇敢的人!”关羽感谢地说:“这算什么,小菜一碟,还得谢谢您这位神医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带兵打仗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关羽真是个勇敢顽强不屈的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是个男孩子可是平时手指划破了一点,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无地自容了。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而三国演义里的众多英雄人物,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们勇敢顽强,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学生初一的三国演义读后感5

  以前,我听说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些内容,像《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啦,都是《三国演义》里面很著名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都很吸引我,于是,我决定假期里要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三国指的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几年,它是从汉朝末年董卓叛乱开始,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结束。

  刘备是一个文比不过诸葛亮、庞统,武比不过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的人。但他为什么能称帝呢?因为他会用人才,神勇的人在他手上,料事如神的人也追随着他,所以他才能当上皇帝。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人,他在隆中时就已料到天下要三分,真是神人呀!他辅佐刘备战无不胜,帮助刘备攻打魏国、吴国,占领了西川、荆州、汉中等大片土地,为蜀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瑜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他的气量太小了,太容易生气了,他死时年仅36岁,真是太可惜了。

  关羽武功高强,是五虎大将之首,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神勇。他还很重情义,为了和刘备团聚,他过五关斩六将。在赤壁之战中,因为想到曹操曾经对他好,就放了曹操。

  张飞是一个鲁莽、胆大的人,他可以在百万军队中取来上将的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他一个人在曹军百万人面前不但不害怕,还大喊:“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战!”吓的夏侯杰肝胆爆裂,倒下马来。他是蜀国五虎大将中的第二位,武功十分高强。

  我不喜欢曹操,因为他是一个大奸雄。

  三国演义真是太好看了。他不但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更让我认识了一个个的大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 13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一定会觉得非常难过,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所以,我们要打开诚信的大门,要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读后感 14

  仁义治国的刘备,忠义两全的关羽,勇猛鲁莽的张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奸诈多疑的曹操,年少有为但气量狭小的周瑜……合上《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仍一一浮现在眼前,栩栩如生。

  我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他被称为“智绝”,也就是聪明到极点的意思。《三国演义》中很多故事都讲述了他的智慧,什么气死周瑜啦,空城计啦……令人拍案叫绝。而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故事讲周瑜嫉妒诸葛亮料事如神,觉得留着是祸害,就想找借口杀了他。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由,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督造十万枝箭。这可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啊!谁知诸葛亮说三天就可以了。这让周瑜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这回死定了。于是他下令军士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百般刁难。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怎么办呢?谁知诸葛亮并不着急,他找来鲁肃,跟他借二十条小船,六百名士兵,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就让鲁肃第三天跟他取箭了。读到这里我和鲁肃一样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什么动静都没有。到了第三天后半夜,诸葛亮派人请鲁肃上船一同去取箭。

  这一夜大雾弥漫,雾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就罩住了江面,前后左右只见白茫茫的一片,将诸葛亮的草船全隐没了。诸葛亮指挥船队在雾气中慢慢靠近曹军水寨,然后叫二十条小船头朝东,尾向西一字排开,然后命士兵擂鼓呐喊。鲁肃吓得脸都白了。诸葛亮却命人摆上酒菜,说等雾散了就回去。

  果不其然,曹兵在睡梦中忽听得鼓声震天,就急报曹操。曹操怕江上有伏兵,不敢轻易发兵攻打,只是命令水陆两寨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向江上放箭。一时间,江上箭似飞蝗,全射在草人身上。不一会儿,二十条船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我恍然大悟,原来诸葛亮不是造箭,而是跟曹操借箭啊。

  当诸葛亮扬声说“谢谢曹丞相的箭”时,曹操肯定气得脸都绿了吧;当周瑜看到曹操如期完成任务,也气得不行,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不了了之。

  我却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神机妙算,算准了第三天必有大雾;他善于读人,知道曹操必然不敢出兵。真是上知天时,下知人事,聪明绝顶啊!难怪人们一提到聪明,就想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成了聪明的代名词。

  我佩服诸葛亮的`聪明,但诸葛亮的聪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和他的勤学苦读,饱读书籍,积极开动脑筋是分不开的。难怪人们说脑袋瓜子越用越灵光。想想我自己,常常偷懒,怕动脑筋。上课时,总想等其他同学想出答案,自己从来不举手;遇到问题,总是自己先不动脑筋,张口就向妈妈求救。再这样下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傻傻的我。合上书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动脑,勤思考,争取成为同学中的新诸葛。

  真感谢《三国演义》,让我在欣赏这么精彩的故事的同时,还明白了很多道理。《三国演义》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 15

  于喧嚣的城市,置一杯香茗,挑一盏孤灯,平一颗漂浮的心,静坐,品评,回味。只需专心致志的投入,那一幅幅华美,雄壮的画面便飞入我的心底。很难想象古人是经历了怎样的历练才能将众多的精粹词句汇于笔尖,于挥毫之中,泼墨即成,胸中的一腔热血尽化为一柄柄利剑冲击我的眼睛。也很难想象古人是在什么样的熏染下左手雄壮大气挥洒血泪,右手温婉含蓄尽显柔美。也许这就是历史,或许只有历史才能解释这一切的一切。

  初涉文坛,不必猎奇与其他,显示我国的四大名著就足以令我崇意满怀。我崇拜吴承恩,崇拜他的浪漫,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当西方人还停滞于借用扫帚飞天之时,悟空早已登上筋斗云,翻身跃出十万八千里之外,不免我感叹先人那东方化的惊人的审美意境。我崇拜罗贯中,崇拜他的指点江山,他的激昂文字,崇拜他用一管秃笔就把三分的天下写得恢弘大气,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将一个乱世勾刻得深邃而耐人寻味。如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壶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仿佛已历尽世间沧桑,浑厚深沉,浸满了一代名家深厚的文学修为。不仅如此,还把一个个乱世英雄描摹的有血有肉,义勇兼备。与其陶醉于西方佐罗式的冷酷中,倒不如清醒的审视三国志中每一位忠勇之士,且不说刘、关、张兄弟如此的仁义英豪,就连曹操这般的乱世奸雄也值得我去欣赏,去品读。初读三国指哪一段段、一篇篇的叙写,就使我感慨,仿佛透过文字,我就能在大脑中将一位位英豪的形貌性格勾勒出来。"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转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寥寥数语,我看到的是帝王之后的`刘玄德,他宽仁、他胸怀大志、他温文尔雅、他重情重义、他有勇有谋、"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若奔马"短短几词,我看到的是屠户出身的张翼德,他不拘小节、他心胸豪迈他气势惊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我看到的是立志成大业的关云长,他仪表堂堂、他气质不凡、他无意高深、一切的一切,仅凭几句短短的描述,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便走到我面前。细读三国志,我折服于其中一个个高深的计谋,且不说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兵法计谋烂熟于胸,只单单如张飞这样的武将尚且掩虚阵吓跑奸雄曹操,救主公刘备与江岸。我也感叹于古人的忠义之气,义大于天,忠诚高于生命。且不说关云长为投主公刘玄德千里走单骑,只单单一个刘安杀妻献食于刘备我就能体会到那个年代对忠义的诠释。少年读三国为其勇,青年读三国为其智。不一样的时期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们在每个人生阶段都不能浪费了读书的大好时光,不能错过每一次和先哲伟人对话的机会,这样文学的明珠才永远不会失去其光芒。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作文4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07-08

《三国演义》 读后感03-14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16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23

《 三国演义》读后感11-15

三国演义的的读后感12-03

读后感三国演义12-05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