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4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故事讲述的是吴国、魏国和蜀国之间的.争斗,其中,我最喜欢蜀国,因为里面有很多能人猛将,比如说诸葛亮,比如说五虎上将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还有魏延、姜维、关平等一大批。
《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的文官是诸葛亮。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比如,火烧赤壁之前,周瑜一直想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之内完成任务。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料到曹操会走华容道,便让关羽带一队人马拦截曹操,差一点要了曹操的命。在诸葛亮死之前,他精心排兵布阵,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便率军去攻,没想到诸葛亮的军队后队变前队,进攻有序,司马懿还以为诸葛亮没死,只好退兵。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全部撤退后,司马懿才得知诸葛亮真的死了。司马懿再去检查诸葛亮的军营,只见军营撤退留下的痕迹整整齐齐,这说明诸葛亮的大军不是慌乱地逃跑,而是有秩序地撤退。真是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
《三国演义》中号称"武圣"的关羽了也是我喜欢的人物之一。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曾经斩颜良诛文丑,还在千里走单骑中过五关斩六将而且温洒斩华雄。他还是个讲义气的人,因为跟曹操打仗时为了保护二嫂迫不得已才像曹操投降。投降之后曹操一直厚待着关羽,不想让他走。为了报答,他斩颜良,诛文丑。在华容道上时,他念着以往曹操对他的厚待于是把他放了结果差点被斩首。由此可看出关羽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是啊,长这么大,帮助过我的人数也数不清,可我记住了吗?回报了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以前,我听说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些内容,像《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过五关、斩六将》啦,都是《三国演义》里面很著名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都很吸引我,于是,我决定假期里要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三国指的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八十几年,它是从汉朝末年董卓叛乱开始,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结束。
刘备是一个文比不过诸葛亮、庞统,武比不过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的人。但他为什么能称帝呢?因为他会用人才,神勇的人在他手上,料事如神的人也追随着他,所以他才能当上皇帝。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人,他在隆中时就已料到天下要三分,真是神人呀!他辅佐刘备战无不胜,帮助刘备攻打魏国、吴国,占领了西川、荆州、汉中等大片土地,为蜀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瑜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他的气量太小了,太容易生气了,他死时年仅36岁,真是太可惜了。
关羽武功高强,是五虎大将之首,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非常的神勇。他还很重情义,为了和刘备团聚,他过五关斩六将。在赤壁之战中,因为想到曹操曾经对他好,就放了曹操。
张飞是一个鲁莽、胆大的人,他可以在百万军队中取来上将的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他一个人在曹军百万人面前不但不害怕,还大喊:“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和我决一死战!”吓的夏侯杰肝胆爆裂,倒下马来。他是蜀国五虎大将中的第二位,武功十分高强。
我不喜欢曹操,因为他是一个大奸雄。
三国演义真是太好看了。他不但让我了解了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更让我认识了一个个的大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每每看到这些诗词,我就会想起让我百读不厌的《三国演义》这部名著。
多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我大都读过,对小说中塑造的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几乎烂熟于心,智勇双全的赵子龙,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忠义善战的关云长,大智若愚的鲁子敬……在众多英雄人物中,要说武官将才的话,我最喜欢赵子龙。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单枪匹马冲入曹军大营,杀了个天昏地暗,救回后主刘禅,并把他安全送到刘备那里。他不是莽撞,也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对自己救刘禅有十足的把握,才有了单骑救主的佳话。当然,他的智勇不是一般人能敌的.!最终,一代豪杰因病而亡,将星陨落,让我悲叹不已。但他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他智勇精神永远激励我。要说文官谋士的话,我还是喜欢诸葛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大摆空城计的故事。诸葛亮错用马谡,街亭失守,被迫后退。因为诸葛亮知道,只要街亭一失守,死守城池也没有用了,只能去西城搬运粮草,退守汉中。可刚到西城不久,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情况十分紧急。而现在的西城仅有五千兵马,还有一半的精兵都去搬运粮草了,剩下守城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正面交战必定一败涂地,于是诸葛亮急中生智,摆下空城计。诸葛亮镇定地在城头上优雅地弹着琴,城门大开,城内士兵扮着百姓清扫街道……司马懿一见,恐城内有重兵驻守,立马下令撤兵,跑了。因为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一向做事小心谨慎,决不肯冒险。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击退十五万大军,妙哉!诸葛亮的智慧谋略,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读了这本书,每每想起这些英雄人物,我内心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升起,赵子龙的智勇,让我无惧困难,遇到难题,想尽办法解决;诸葛亮的智谋,让我喜欢学习,鞭策我博览群书,争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一本好书,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本好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故事呢,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主要讲的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再到后面的三国鼎立,直到最后的晋朝。在这当中有许多好故事,比如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三气周瑜、诸葛亮骂王朗、火烧连营等等。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骄兵必败,不能自信过头。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决定以后要收敛自我,不在下课时大声喧哗,尽量做好自己,不影响他人。
还有一些故事呢,就讲的是关于神机妙算的,比如空城计、水淹七军、七擒孟获等。这当中最经典的就是空城计了。讲的是诸葛亮当时败给司马懿,当时只剩一些老弱病残了。司马懿后率兵奔赴城下,却见城门敞开,诸葛亮在城上悠闲自在的弹琴。为什么会让人头皮发麻呢?首先是诸葛亮化解了危机,其次诸葛亮料定司马懿认为他不会冒险,早已猜透敌方的内心。难怪让司马懿都自叹不如了。
还有就是三顾茅庐、美人计、张飞怒抽张达范疆等。正是有着刘皇叔的礼贤下士,才有了诸葛先生的肝脑涂地,最终合作达到蜀国的鼎盛;因为董卓依仗权势,目中无人,为了貂蝉欲杀吕布,才有了王允的`反间成功,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由于张飞一直不能改掉酒后心情暴躁的陋习,导致张达范疆认为走投无路,杀掉张飞投奔东吴。这些都说明了有时对他人的态度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我将来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你对他人的尊重会换来自己的如意,正应了一句话“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听到阅读批注三国演义这个作业时苦闷不已,但现在,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许多,也被这本书填补了不少性格的不足之处,感谢这项作业,感谢老师。总之,一本好书会让人一生受益无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读了《三国演义》,我为蜀汉王朝的灭亡感到惋惜。
在桃园三结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义让我很受感动,但他们没有理智的冲动行为又让我不敢苟同。正是他们这种盲目的.报仇行为加速了蜀汉王朝灭亡的步伐。
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才拥有的天下,就因为关羽的大意失荆州而毁于一旦。
故事是这样的:关羽在荆州的防守本来很严,可听说东吴换了一个不知名的将军后,就有些轻敌了。殊不知,这正是东吴的调虎离山之计。
在关羽带兵去攻打襄阳时,东吴派兵化装成商人,骗过官兵的盘问,混进城内,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荆州。关羽此时还一意孤行,提刀挑战魏国大将徐晃,两人打得难解难分,就在这时东吴和曹军形成两路夹击之势,关羽无奈,只好败走麦城,想要突围,却遭埋伏,被东吴大将马忠擒获,一代名将就此结束了戎马生涯。张飞得知关羽被杀的消息后,准备挂孝伐吴。命令手下三日内备齐白旗白甲,这是一项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当部下向张飞说出实情时,张飞不容分说,就将二人捆绑起来,吊在树上一阵毒打,还说完不成任务就提头来见。范疆、张达二人怀恨在心,二人密谋,与其等死,不如趁张飞醉酒熟睡之时,一刀结果了他。可怜张飞一生杀敌无数,最后却死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
刘备听到关羽、张飞相继被杀的消息后,非但不汲取经验教训,反而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亲率四十万大军进军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四十里,蜀军死伤无数,元气大伤。幸亏赵云率兵及时赶到,刘备才幸免一死,不久在白帝城病逝。
兄弟情义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为报仇而逞匹夫之勇,冲动是魔鬼,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胜券在握。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当记刘、关、张的教训,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使我受益良多。暑假里我读了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那里面描写的一些气势磅礴的场景真让我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霸的时代,其中有许多英勇善战的人物:关羽、张飞、常山赵子龙、曹操、孙权、袁绍、周瑜、爱民如子的刘备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们都是为了平定天下的勇士们。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和“七擒孟获”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刘备的军师,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料事如神。可算得是帮了刘备许多大忙,还把周瑜气死了,让周瑜留下了“既生亮何生瑜”的感慨。可谓是神机妙算不可多得的谋士!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关羽。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之一,他英勇善战,是军中猛虎,他手持青龙偃月刀,杀敌无数,可谓是血性男儿,义字当头!
接下来,是我觉得最有趣的人物,他就是张飞。长相就好玩儿:“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说话如同打雷,震耳发聩”。性格也如同他的长相一般粗旷,还睁着眼睛睡觉。可是他却是勇猛异常,义薄云天!
最后讲讲我最讨厌的人物吧,他就是刘备。我最讨厌他三点:长相丑;虚伪、不讲义气;背弃结拜誓言!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特点,有长有短。总的说来,读过这本书之后使我大开眼界,印象深刻,不愧为世界名著!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老师在假期里推荐我们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被它回回紧张的情节深深吸引。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混战,最终形成了北方的曹操,得到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和江东孙坚、孙权三股强大的势力。此后,三国征战层层展开,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统一了天下。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回是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曾三次亲自前去府上拜访。第一次,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备了礼物来到诸葛亮的茅庐,但得知诸葛亮早上就出门了,只好返回。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连忙顶着大雪来到诸葛亮的茅庐,进门却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被朋友邀去游玩了。关羽和张飞都觉得诸葛亮徒有虚名,去了两次都没见到,但刘备依然坚信他是个贤才,便第三次去了卧龙冈,这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等人又等了一个时辰,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俩相谈甚欢,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在他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国。
刘备一心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他冒着大雪前去拜访诸葛亮,宁可自己等一个时辰也不打扰诸葛亮休息,他连续三次前去拜访,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最终感动了诸葛亮,在他的辅佐下成就了一番基业。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还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道理。从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不听劝告,带兵攻打东吴,结果全军覆没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不能盲目自大,一意孤行,这也是刘备最终走向败亡的原因;关羽义重如山,武功盖世,但却因为骄傲,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三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三国演义》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了《三国演义》给我极大的震撼。
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里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英雄,如:关羽、赵云、张飞、周瑜、诸葛亮等,现在他们就像一颗耀眼的、拖着尾巴的流星一样,一眨眼就不见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勇猛的张飞、典韦、马超;有机智的诸葛亮;有狡诈的曹操;有帅气的关羽、吕布;有年迈的严颜、黄忠……我最喜欢的只有两人:关羽和诸葛亮。
他们一位是刘备的丞相,一位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首,就像刘备的左右臂膀一样。
先说关羽,字云长,解良人士。书上说关羽“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髯,胸前飘洒。胯下赤兔马,倒提青龙偃月刀。”够帅了吧!
再说关羽的义,关羽被曹操招降后,曹操对关羽“上马提巾,下马相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锦袍一件,美女十名。”甚至连赤兔马也送给了他,可关羽丝毫不为所动,挂印封金,去找哥哥与三弟去了。古城前关羽为了取得张飞的信任,刀劈蔡阳,兄弟相认。直至关羽败走麦城被活捉以后,孙权劝其投降,关羽大骂孙权,誓不投降,最终被杀,真是可惜了。
再说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军事战略无一不通。又聪明过人,就像智慧的化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巧借东风,三气周瑜,华容道,空城计,木牛流马,五丈原禳星,吓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等等,都是诸葛亮的“代表作”。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三国时期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钦佩。
《三国演义》写得很是精彩,你也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说到三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曹操、刘备、孙权等人。很多人认为这三个中,离统一天下最近的人便是曹操了,因为统一天下的人是他手下的司马氏,许多人都因为这点,而觉得曹操十分成功,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不否认曹操是个成功的人,他手下大将如云,每一个都肯为他付出生命;他手下的谋士也是大排长龙,而且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再说说他本人,更是聪敏绝顶,对他看中的人,可以说是开诚布公,什么好东西都给他;可是,对所有人,他似乎都不会完全信任,有时甚至会因为一点小动作引起了他的疑心就大开杀戒……我想,曹操是一个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了,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有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隘;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这些极其矛盾的性格,同时在他的身上体现,就造就了一代奸雄。
我认为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无论他是和性格,都离不开“猜疑”二字,而就算他猜疑了一辈子,他一手建立的曹氏王朝,也被他最得力的手下司马一族夺去,猜疑了一辈子,也没出掉一个真正的“祸害”。无论对谁,他都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待降将蔡瑁张允,只因一点疑心就杀了他们;对待关羽,宁可自己战败也不然他又见到刘备的机会,是为了想留住关羽;对待刘备,即使他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也不将兵权交给他,连荆州都还要派一个车胄去镇守、监视……曹操每次做起决定来都是闪烁不定,都把人派出去了,还要找两个人跟着,还不放心,偏要自己也一起去。
我觉得这就是曹操的悲剧之处,是他失败的原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属于历史小说,存在一定虚幻的成分。书中描绘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三国时期司马炎最终统一的历史往事,诠释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里人们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人才辈出却又逃不过生老病死,吞并和陨落多少都有点让人悲伤,一些预言的成分又令小说引人入胜。在这个硝烟不断的时代,由刘关张桃园结义征西蜀、小霸王孙策占江东、曹操狭天子令诸侯不断创立基业构成三国鼎立。
刘备是一代枭雄,以仁德著称:关心百姓、不允让位,在赵云救阿斗时更是掷子于地说:几损我一员大将!其求贤之心又使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二弟关公是三绝之中义绝,其忠义程度无人能敌、书中尽显、至死不降。三弟张飞,纵有一敌百万之众的武力,却因脾气暴躁、常饮酒后打士卒而被谋死,加上赵、马、黄成五虎上将,又有卧龙凤雏为辅。
诸葛亮是千古良相、三绝之中智绝,曾六次出师伐魏,有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违迹。但我认为孔明不会用人,他错用马谡失街亭;又大多军务自己办,导致最终活活“累”死。而庞统才学不在孔明之下,曾献连环计奠定赤壁胜局,但是最终为了功名大意死在了落凤坡。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情景,和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致使蜀国灭亡。
再看吴国,这里山水风光优美、实力强盛,名将周瑜是非常优秀的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中巧让蒋干盗书又计打黄盖,火烧曹操大军。但是嫉妒贤才、心胸狭窄,最终被孔明3计气死。后来的陆逊应是唯一能与之媲美的。
反观魏国,由野心极大的曹操狭天子之兵四处征伐,他是个凶残狡诈的.政治家、军事家,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道理,结果因中风又疑华佗之言而亡。子孙后代也逐渐被司马氏掌权。
所以需要有野心,但不能失了仁德;如果拥有能力,就不能无忠义;不要沉迷享乐,一定要淡泊名利;不能眼红别人的才略,一定要宽容识大局;要分工合作,也要敢于决断。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述资料。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之后,使我深受启发。
它让我知道了三国时期的故事,让我们增长了无穷的智慧。其中我最欣赏诸葛亮的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比如说火烧博望坡。故事大概写的是:说刘备请到诸葛亮后,对他百般尊敬,这让关羽和张飞都很不服气,因为当时他还没…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使我深受启发。它让我知道了三国时期的故事,让我们增长了无穷的智慧。
其中我最欣赏诸葛亮的才华横溢、料事如神。比如说火烧博望坡。故事大概写的是:说刘备请到诸葛亮后,对他百般尊敬,这让关羽和张飞都很不服气,因为当时他还没有张飞年龄大。就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还小,有什么学问和才干?哥哥对他太过份了。”而刘备却说:“他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二位贤弟不必多说。”曹操知道刘备最近来了一个军师诸葛亮,又听别人说他很聪明这让曹操担心起来,于是令他手三名将士去攻打刘备。刘备知道后,就去问破敌之策。诸葛亮说他早有办法:“博望坡是曹军的'必经之路可在豫山和安林内埋伏人马,由云长带1500人在豫山埋伏,曹军来后,先放他们过去,他的粮草一定在后,你看到南边起火,就烧了他们的粮车。翼德带1500人在安林后面山谷中埋伏,看到南边起火后就杀下去。”
这样一条妙计就打的敌军落花流水,这充分表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经过思考,要以智取胜,要多开动脑筋,要多学习各种知识,把知道转化为能力,才能有他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本领。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3
《四大名著》,一个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词,其中有《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其中,《三国演义》是最吸引我的一本书,因为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从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一心为国的刘备,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心狠手辣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草船借箭,刘玄德三顾茅庐,这几个故事。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周瑜叫文武百官前来商议作战,他还叫上了诸葛亮,诸葛亮说:“水上交战,最需要弓箭。”周瑜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10万支箭,并且不许让士兵给他材料,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因为他知道三天后有大雾,能派上用场。那天,他把十二只船用绳子连在了一起,两边插上了稻草人,让士兵在船上呐喊,然后架着草船,开到了曹操的营寨,曹兵立刻放箭,可是,全射在了稻草人的身上。这时,太阳出来了,曹操才发现中计了。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但是都没有成功,这次,他第三次拜访诸葛亮。他们走到诸葛亮的家,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自己等在草堂门口,过了半晌,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醒来,刘备走进草堂,与诸葛亮商量了各种战略,刘备茅塞顿开,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简直是如鱼得水啊!”
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建木牛流马,最后病逝五丈原,人们一直以“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来形容他,可见,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4
《三国演义》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写到王浚平吴,时间跨度较大,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故事里塑造了许多个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智谋超人的诸葛亮、阴险奸诈的.曹操,粗犷爽直的张飞、勇武的赵云、重义的关羽、仁义的刘备……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不可磨灭。“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这些故事长期被人们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播推广。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它是一种运输工具,载重量大约四百斤以上,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草。诸葛亮发明了一些实用的东西,而且智谋过人,因此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记载了大量军事、政治、斗争的知识、策略和经验,比如:王允使用“美人计”让董卓与其义子吕布自相残杀;刘备“三顾茅庐”最终感动了诸葛亮,把他请出了卧龙岗;黄盖行“苦肉计”却被诸葛亮识破,白白挨了一百军棍……
因为我读《三国演义》太投入了,以致于晚上做梦都会梦见《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但却是“古今结合版”的:我在半路上遇见了同学和她妈妈,我说“阿姨,我用一下你的手机,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可以吗?”阿姨委婉地说“你还是去李辉庄找关羽用他的手机打电话吧!”醒来后我把我做的这个可笑的梦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和我一起哈哈大笑。
世界上有许多象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因此我们要像他们一样报效祖国,但第一步就是要好好学习。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5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6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1-24
三国演义读后感10-29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10-19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