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精华)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记叙了从黄巾之乱到建立汉朝这一漫长历史时期所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佳作。对人物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如对刘备的描写呈现在“仁义”二字上。刘备兵败后,带着百姓一起逃难,众将劝刘备弃民逃难而刘备去却说:“你等欲陷我于不仁不义乎?”而对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则用奸雄二字来描写。曹操虽有远大的志向和聪慧的`头脑,但为了实行自己的霸业,不惜杀害忠良很多,还狂妄地高呼:“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人物描写观点鲜亮。
读了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黄巾之乱,诸侯相争,还是三国鼎立每次受苦受难最多的总是无辜的百姓。刘备尽管挂着“仁义”的牌子,但在逃难时__追上无辜的百姓,尽情的屠杀,血流成河。苦果还是百姓尝。董卓迁都时火烧洛阳城三天三夜,还把居民迁往长安,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群众很多,洛阳城上火光冲天号哭不止。
当我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遗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良的地方。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惋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操纵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假如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我禁不住拂卷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和事,那怎样对待呢?俗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别人;人各有长处,应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谦虚则秉着一颗上进的心,驱动着前行的足步,而骄傲则会蒙上一层模糊的影,导致着无知的狂妄。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有人说《三国演义》写的是三个流氓带着一群人打架,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有趣形象。奸雄枭雄暂且不说,单说那被称为英雄的孙权,不还是要靠那群谋士的计谋,这也促成了周瑜“周郎少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了兵”的“美誉”吗?可见这三个主角都有过什么阴谋诡计,在某种程度上与流氓无异,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三个有身份的流氓罢了。
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谁那还真不太好说,不过要我说的话我会推荐那个不曾被人看好的人——董卓。在故事发展的早期,董卓早就富甲一方,此时他只是一个地主,拥有地方财力,未登上政治舞台。可这不代表着他就能够心满意足地安享晚年。他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想成为皇。于是他接任了河东太守,参加与黄巾的对战。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地位,他是董卓,他有的是钱,钱可以帮他向上疏通关系,向下招募士兵,购买装备。只是他自来骄傲,在见到帮助他杀退张角的刘、关、张三兄弟时,仅因对方是白身就无礼怠慢。要不然着三兄弟为他打下一座城也尚未不可。
十常侍之乱发生时,董卓正任西凉刺史,此时他带着一支人马正向京城赶去,那支队伍旌旗蔽日,尘土遮天,惊得百官失色。可见董卓当时已不单单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地主,更加是一方权力的霸主。见到帝后就已经暗怀废帝之事,可见其野心之大也。
每个人的命运总有一两个左右他的人。对于董卓来说,吕布便是这样一个人。董卓第一次见到吕布是,正时他在庭上谈及废帝之事,建阳不同意,派吕布飞马直杀。当时董卓就说:“吾观吕布非常之人,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后来吕布归顺,事情如当初董卓想的那样。吕布是战神,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他能不为美色所动。而董卓又是那么好色,于是红颜祸水的悲剧再次上演了。董卓和吕布决裂,董卓也就离死期不远了。
命运之轮并没有按照董卓想的'那样滚动,他在当上帝之前已经倒在了他干儿子吕布的刀下,只记得当初“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却未曾想过若失此人天下失已。恐怕这也是对他强抢民女,奸淫宫女的报应吧。
董卓本来是应该当皇帝的人,改变这一切的是另一个人——李肃。李肃绝对是一个说客,他为董卓说来了吕布,也把董卓一步步地推向深渊。书上这么描述:行不到三十里,所乘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掣断辔头。……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可是上天并不想董卓就这样退场的,李肃真当是一说客,一步步的诱导,导致了董卓灭亡的命运。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作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的故事,其中有无数英雄人物,例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但女性的英雄却寥寥无几。其实很多女性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在三国演义中的女英雄。
第一位就是王允府中的歌妓——貂蝉。当时董卓十分放纵、残暴,想称霸天下,貂蝉看到对待自己如女儿的王允忧愁满面,自己也心绪不宁,诚心想要报答王允,于是王允就想到用"连环计"除掉董卓。他先把貂蝉献给吕布,又献给董卓。在董卓卧室,吕布偷看貂蝉,貂蝉就装作忧愁的样子,随后吕布一直想念貂蝉,终于得到机会与她在凤仪亭相见,这时貂蝉又装作要投池的样子,离间吕布和董卓二人的关系,两人被董卓逮了个正着,他愤怒地把画戟扔向吕布。后来董卓听了李儒的计策,想要把貂蝉送给吕布,与貂蝉商量,貂蝉再次离间二人,让董卓不忍送出貂蝉。最终吕布大怒,假传天子诏,杀了董卓,最后娶了貂蝉。从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貂蝉的智慧、沉着冷静以及懂得感恩,她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换汉贼之命,造福了老百姓,称得上是一位女英雄。
第二位,是徐庶的母亲徐母。在徐庶投靠刘备后,曹操就一直想得到徐庶,于是先抓住徐母,让她叫来自己的儿子徐庶,徐母大怒,取石砚就打曹操,但曹操因留徐母有用,就没有杀她。后来曹操假装徐母给徐庶写信,信中徐母说自己被曹操囚禁,召唤徐庶,徐庶到曹操处后找到自己的母亲,徐母是一个十分有节气的人。因为他弃明投暗,十分愤怒,羞于见自己的'儿子,最后上吊自杀。
还有一位是糜夫人,刘备的一个妻子。在刘备带着百姓往江陵进发时,曹操大军追赶。刘备与二位夫人失散,赵云左冲右突,在土墙边找到了手里抱着阿斗的糜夫人,赵云请夫人上马,糜夫人怕妨碍赵云,再三推却,最后将阿斗交给赵云后投枯井而死。糜夫人这种勇敢、大义凛然,以大局为重的精神让人敬佩,她确实是一位女丈夫。
最后一位是孙夫人,孙权的妹妹,被许给刘备。在刘备与孙夫人逃回荆州中途,周瑜派人来追,玄德按诸葛亮的锦囊,智激孙夫人,于是孙夫人大怒,下车就骂,骂得他们面面相觑,最后,追兵只得让条大路,让刘备与孙夫人过去,孙夫人以一人之力说服四将,十分勇敢。
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英雄人物也不断被人们激烈讨论。这些女性角色虽未曾一统千军、英勇杀敌,但她们仍然展现了自己"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名垂千古。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中,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最喜欢的一本就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这本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值得敬佩,我最敬佩的人莫过于蜀国大将军赵云。
本书中有一篇故事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在这个故事中,赵云单枪匹马冲杀进曹操50万大军中,历经七进七出,杀死曹操56名战将,救出了糜竺、简雍、甘夫人等人。最后一次冲进敌阵,赵云可谓是精疲力尽、九死一生,终于寻找到自己的少主阿斗,并成功的将他送到了主公刘备的身边。在这一章节中,我感受到了赵云英勇独特、勇者无惧的铮铮血性,每当读到此处,我的眼前就好像有一位沙场大将挥舞长枪迎面冲杀而来,让我心中激动不已。
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一次又一次被赵云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久久不能平静。像他这种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和生命,在战场上用全部身心去冲杀,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保护蜀国少主的行为深深地打动着我。我想,赵云是不怕死吗?应该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那为什么赵云能够在战场上奋不顾身的七进七出呢?答案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勇者无惧。只要是心中有理想,有信念,为了国家和民族,真正的英雄一定会勇往直前,不惧生死。
在以前的阅读过程中,我也明白像赵云这样勇者无惧的英雄,也有很多很多,比如南宋大元帅岳飞,就是一位。岳元帅的勇敢可以说家喻户晓了,他从小就立下报国之心,让母亲在背后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他还说:“小小绣花针有何怕,如果连这绣花针之痛都忍受不了,如何到前线保家卫国?”长大后,他果然不负母望,成为了历史上的大英雄。为了抗击金国的侵略,为了自己国家的统一事业,岳元帅勇者无惧,一往无前,他带领岳家军一次次打败后金军,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看看历史上的英雄,再想一想自己,我不禁为自己以前的胆小怯懦汗颜了。我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少先队员了,在春节前回奶奶家的路上,一只小黄狗冲我汪汪叫,我都吓的一下子扑倒在了妈妈的怀里,直到过去了好久还没有缓过神来。还有一次,跟小朋友们进行一次障碍跳远的`时候,一段不到一米宽的小河沟都让我望而却步了,这不正是缺少“勇者无惧”的精神吗?
正如茨威格所说“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是啊,古今英雄好汉哪一个不勇敢,任何一位爱国者都是勇者无惧的典范。也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够当英雄。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像赵云一样,做一个勇者无惧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正认真地看一本小说《三国演义》,忽然间,一阵耀眼的蓝色光芒把我吸了进去。
气象胜诸葛
我一睁眼,妈呀!周围全是黄尘路,搭配着矮矮的小茅屋,哪儿还有一点儿城市的模样?
我向前走,周围人都议论纷纷。突然,一个微微华丽的诸葛府矗立在我眼前,我立刻进去了。迎面走来一个羽扇纶巾,身高七尺的人出来迎客,只见他相貌堂堂,骄傲地说:“来者何人?何事?”我立刻行了个礼,回道:“小女姓丁名好,乃丁府二小姐。今我来,欲与先生切磋切磋气象。”“可。”说罢,诸葛亮眯起眼,手指微动,羽扇还在扇风,突然他睁开眼,说:“明日有小雨,后日晴到多云,之后晴转小雨。”哼,这可难不倒我!我从口袋拿出手机,解开密码说:“喏,十五天的气象,都在这儿。”
大刀耍关公
诸葛亮看了,大惊!“这世上难得的知己啊!”说着,把我带到了关羽面前。“关公,久仰大名,小女子不才,特来与您切磋大刀。”我也没绕弯,便直说了。只见关羽红光满面,丹凤眼,剑眉,长髯,说:“哪儿来的黄毛丫头,竟胜了军师?好啊,我倒要会会你!”
“你先。”“不,您先。”一阵推辞之后还是关羽先出招,只见关公手持大刀,“哗哗哗”几下,这棵树倒了,“嗖嗖嗖”几下,那根桩倒了,一直耍了三个时辰!我面不改色,从行李箱中取出爸爸从日本带回的机器人,让它来耍,一下子耍了三天三夜。关羽见了说:“这真是知己难逢啊!”
嗓门过张飞
说罢,关公带我来到张府。说完前两件事后,张飞瞪大了眼睛。我不动声色:“小女子不才,今日特来与您切磋嗓门。”张飞说:“妥,看你能有多大能耐!”
随后,张飞扎下马步,“啊哼!”清了清嗓子,左边的树叶“哗”一下掉了。“啊——”一大声,树上的'鸟蛋掉了下来,树枝折了。只见张飞站起来,抖了抖身上的灰,说:“汝见如何?”“将军神勇。”我急忙答道。我润了润嗓子,拿出我的麦克风和音响,大唱:“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一下子,东边的树倒了,西边的花枯了,南边的墙倒了,北边的门塌了。张飞听了,耳朵都“嗡嗡”响,张飞立刻说:“在下不才,愿与汝结为兄妹!”我说:“不敢当,承让承让!”
突然,我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出来了小说。呵!对于古代来说,现代真是神通广大,要啥有啥,科技发达。人可以上月球,会用汽车、地铁和其他许多交通工具,知道很多知识。
啊!现代的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中国人,可以说基本都对这句古诗词耳熟能详了。这句词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也是《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的开篇词。这句诗词充分体现了三国那场精彩而又激烈的历史大戏中众多出场英雄们的最终归宿,被淹没在了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有人留下了精彩的.一页,有人成为了笑柄,也有人寂寂无名。但最终都敌不过时光的飞逝,逐渐被人忘却。
三国中,我很佩服一位英雄,或许他称不上什么英雄,他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甚至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像郭嘉一样精于算计,也没有诸葛亮那样运筹帷幄,也没有出过什么奇谋妙计。他就是荀彧,曹操尊称荀令君。没有荀彧,曹操恐怕早在攻打徐州时,被吕布偷袭丢失根据地而败亡了。荀彧作为一个文臣,在吕布偷袭陈留后,面对吕布大军压境,城内军心不稳,内奸四处活动,他没有丝毫慌张,稳军心,除内奸,与吕布周旋。坚持到曹操大军的回援,保住了曹操最后的根据地。
在汉献帝逃到洛阳,向各大诸侯发出求救令后,各大诸侯无动于衷,曹操这边群臣也是极力反对,是他荀彧第一个站出来,提议前去迎接天子。然而他真是为了挟天子令诸侯才站出来支持的吗?从后来他反对曹操称王,宁死也不愿支持曹操来看,荀彧此时站出来不是为了曹操,不是为了扩大地盘,而是作为一名汉臣,看到大汉天子遭人追赶,四处躲藏,于心不忍。由此可看,荀彧与曹操其他手下的不同,其他人眼中只有主公曹操。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其父为汉臣,而他也早早入朝为官。董卓篡权,天下大乱,荀彧便弃官回乡,同时四处寻找能够平定乱党之人,最终选择了曹操。他的初衷并不是升官发财,谋取功名,而是心系天下,还天下人民一个太平日子。所以在他心中,没有主公,只有这个已经破烂不堪的大汉了,而他就是那个企图将这个支离破碎的大汉王朝重新拼接起来的人,他知道自己无带兵打仗之能,只好选中曹操,依靠他来维持并拯救汉朝。
然而,汉朝气数已尽,哪怕那位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想的也只是君临天下。在曹操要称王的那一刻,荀彧他内心是多么的心痛,他知道汉朝已无力拯救,他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内心的初衷,极力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而此刻曹操,他是多么希望荀彧亦臣亦友的人能够支持自己,只要荀彧能够支持他,荀彧要什么他都会给。然而,文人的风骨告诉荀彧,我宁死也是汉臣,最终选择自尽而亡。
在今天,这个花花绿绿的中国,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初衷,敢说一句无愧于心呢。而荀彧他做到了,他敢说。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自从三年级,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后,就对它爱不释手。罗贯中依据三国史,塑造了许多个性鲜亮、复杂、生动的人物形象。我对那些英雄人物的智谋、勇猛、忠诚赞美不已,同时也为书里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贪欲、骄傲、自私感到震撼和惋惜。从三国的一个个故事中,我学习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比方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宽广决定了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曹操在当初以较少的军马打败了袁绍之后,搜查了袁绍的.大本营,发觉自己的部下和袁绍有过私下的沟通的信件。可是他没有处分自己的这些部下,而是一把火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掉,他的宽厚大量让这些部下对他感谢不尽,后来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他也因此获得了军心,在这个混乱的时期站稳了足跟。
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并不信任他,认为他只是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对刘备如此看重诸葛亮很是不满。没多久,夏侯惇带了几万大军杀到了新野,诸葛亮神机妙算,预料到了敌人的每一步动向,调兵遣将,提前做好了埋伏,最终杀得敌人落荒而逃。他这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领让一开始瞧不起他的关羽和张飞对他刮目相看、佩服至极,从此对他马首是瞻。关羽和张飞没有因为诸葛亮的本领大就嫉妒他,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地辅佐刘备成为一方诸侯。
然而周瑜心胸狭隘,在打赤壁之战时,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屡次想杀害诸葛亮,但诸葛亮怎么会想不到周瑜的这些心思呢,早就预备好了应对之策,还有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而周瑜最后也因为他始终容不下诸葛亮,认为既生瑜,何生亮,最终气郁而死。
再比方一个人假如骄傲自满,不仅自己会败得一蹋涂地,还会给其它人都带来巨大的麻烦。
在诸葛亮北上伐魏时,需要守住汉中咽喉街亭,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担此重任。然而马谡到了街亭后,掉以轻心,刚愎自用,认为把营寨安在山头,便可居高临下,打退敌人。王平竭力劝阻,认为敌人一旦把山围住,断了他们的取水之道,并用火攻,他们就不能逃脱了。可马谡自认为自己饱读兵书,想当然地认为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蜀兵将决一死战,以一当百,置之死地而后生。后来,果不其然,蜀兵大败。马谡的骄傲自满导致战略要地街亭失守,蜀兵失去了粮道,大势已去,只能退回汉中,失去了继续北上,讨伐魏军的绝好时机。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更激发了我学习历史知识的热忱。唐太宗李世民有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历史这面镜子,可以让我们通过前人的故事总结得失,明白是非善恶,从而做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我来推荐一本好书,没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不过,今天我推荐的并不是平常人手一本的白话文版《三国演义》,而是岳麓书社的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于是出现了许多的割据势力,其中实力最强的分别是北魏、东吴、西蜀,进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随着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实力消长,三国合为一统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百看不厌,首先是因为这本书里的人物个性十分鲜明:在官渡之战中,你可以看见斗志昂扬的曹操和高傲自大的袁绍;在赤壁之战中,你可以看见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心胸狭隘的周瑜;在长坂坡之战中,你可以看见英勇杀敌的赵云和气势汹汹的张飞;在濮阳之战中,你可以看见匆忙逃窜的吕布和英勇作战的六将;在夷陵之战中,你可以看见懊悔无比的`刘备和有勇有谋的陆逊……这些人物无不各极其态,即使抛开书,这些人物仍让我牵肠挂肚,难以忘怀。
如果只有人物个性十分鲜明,那还不足以让我如此之喜爱,它的语言也很优美生动,光是描写人物外貌就有一大串:刘备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如涂脂”;曹操是“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孙权是“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诸葛亮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司马懿是“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周瑜是“资质风流,仪态秀丽”;关羽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陆逊是“身长八尺,面如美玉,体似凝酥”;张辽是“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吕布是“身高七尺开外,细腰扎背膀,双肩抱拢,面似傅粉,宝剑眉合入天苍插额入鬟,一双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怀”……这些文言文词句,言简而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特点。读过之后,仿佛他们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活灵活现。
最后,它的情节也非常精彩。连环计、苦肉计、美人计、诈降计、空城计以及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这些故事都妇幼皆知,十分经典。
那么,听我介绍完,你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快和我一起拿起《三国演义》,去畅读经典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9
读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一生;读一本好书,改变人的性格;读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事业。我就是一个“资深”的书迷,读过许多书籍。
我读过的好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给我留下的整体感觉是重感情﹑讲计策。我最钦佩的人就数诸葛亮了。话说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也就是请诸葛亮了。一顾茅庐,诸葛亮外出;二顾茅庐,诸葛亮出游;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才智与执着所打动,终于出了山。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称心如意。
除了诸葛亮,我对关羽也有几分敬佩之意。在与袁术一战中,刘备大获全胜,但与张飞﹑关羽走散,关羽被困在一座山丘上,四面全是曹操的士兵。曹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想趁此机会把他收做部下,可令他懊恼的是:关羽重义气无人不晓,他是绝对不会背叛刘备的。看关羽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张辽用了三条攻心计终于把他说服了。从此,曹操对关羽无比器重,不但送关羽金银财宝﹑仆人美女,还“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不仅这些,还有新战袍、宝马赤兔,但这些都动摇不了他对刘备的思念以及迫切相会之情。终于,他打听到了刘备的消息,想去和兄长团聚。可曹操闭门不见,让关羽吃了好几次“闭门羹”。关羽虽然认为不辞而别不是自己的`为事作风,但还是留下一封信就走了。途中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和兄弟们喜相逢,整个军营一片欢腾的景象。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人要讲友情﹑讲情义,不能被人收买背信弃义。
读完这本巨著,一股敬仰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不禁发出一声长叹:“好一个个热血勇士,好一声声豪言壮语。”今天,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能像那么纯洁、那么洁白无瑕吗?三国中的友谊可以用鲜血来替换,而我们的友谊却显得苍白无力﹑一文不值。我们平时和朋友﹑同学吵架是家常便饭,可他们的友谊﹑兄弟情谊是用身躯﹑鲜血铸造的,是牢不可摧的。
现在的人包括儿童都很懦弱,就像我们,跑两圈操场就累得起不来了,而他们的意志是坚不可摧的,他们不怕死,为了团队﹑为了国家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我们这样,还怎么做祖国的顶梁柱?
读了这著作,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成为祖国最鲜艳的一支独梅!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开始就是脍炙人口的词句。没错,这首词句就是出自我国古代一部历史小说的开篇词,它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人物的历史舞台,把许多人物刻刻画的淋漓尽致,使我不得不掩卷长思……
《三国演义》是明清时代的一部断代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里人物众多,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都是很明确的。这部书主要塑造了三个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
先说曹操,太多数人都说他奸诈,也有人总结说他“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他做事周到。“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总说到底曹操也有好的方面,他还是为人熟知的杰出诗人、文学家。曹操站的地位高,形象广,方面广,脑子复杂,非封建史家,非世俗人所能理解。
再说关羽,他比较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青枣,青龙偃月刀,后加上赤兔马’关羽是神不是人,而且加上历代加封,直封到:‘盖天古佛’成为人神的极致,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做人有忠有义。但到了三国时期,封建道德的头一个字忠就很难完成,对忠的要求也很严格,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了来,这样不但算忠,还是难得可贵的忠。
一个国君想要建立一个好的帝国就必须有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忠臣,而诸葛亮诸军士就是这么一个人,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事实证明,诸葛亮也不是一个草包,他显智慧,展英才,‘草船借箭、空城计……’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则‘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忠、义、识’还不够,还需要‘胆’就像赵云一样,几乎百战百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实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顺了刘。
我们少年就应该从小具有诸葛亮的‘识’,赵云的‘胆’,但关羽的‘忠、义’我们似乎就不必太难为自己,做好自己本分就好了。《三国演义》里还有义绝、奸绝、智绝。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过这本《三国演义》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流转,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本书真是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近几日应朋友的请求,接手了一个《赤壁之战》的剧本,由于《三国演义》是很久以前所看的,现在要想写好这个剧本,所以不得不回过头来再次捧起《三国演义》。自从大三结束至现在工作一年多,自己手捧经典的次数可谓少之又少,实在令我惭愧。
之前在当当网网购了一套四大名著,放了很久都没开封,这次借这个时机,终于动了这套经典。拿起书,直接翻到了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局部。还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特别喜爱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有特别喜爱看诸葛亮出山到蜀国鼎盛之时。从这个点就可以知晓我是一个不喜爱看悲剧的人,但是现在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越觉察得人生当中好多戏份都是悲剧,那些不完美的,遗憾的,失败的.,伤人的,黑暗的等等等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怪有人说,小时候或者年轻的时候喜爱看喜剧,喜爱看英雄,喜爱大团圆,喜爱完美主义,等到成年以后就喜爱看那些不完美的,有缺憾的,反映人性的东西。等到在老了以后,对于一切看平淡的时候,就喜爱那些能让人安静下来的东西。年少时追求完美,成年后经历挫折,人老后看破红尘。
这让我很直接地想起我最喜爱的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写的是人在不同的三个时期听雨所见所闻所听所想,与我甚是契合。
人生必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如今我再读《三国演义》,我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更情愿去读《三国演义》前面的局部和后面蜀国衰败、诸葛亮去世的局部了。那些曾经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赵云,老将不老的黄忠,足智多谋的孔明……他们的人物形象不再是那样完美的英雄,不再是以一敌万,无所不能的英雄,在我心中慢慢变得有血有肉。刘备称帝前的落寞无助,关羽的自傲轻敌,张飞的鲁莽残暴,赵云的愚忠耿直,甚至于诸葛亮也有其无可奈何的遗憾。
现在重读《三国演义》,我渐渐地不再去回避那些缺憾,渐渐地学会去面对那些不完美,就像自己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完美各种缺憾一样。智勇双全,忠义正直的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被杀,粗中有细的张飞被人砍头,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而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五丈原陨落,这一切的失败现在我都勇于接受了,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完美,而是在于追求的整个过程。
自己也好,亲朋好友也罢,自己不奢求,不完美的自己去乞求别人的完美,用心地生活,用心去走完这几十年吧!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是在发觉了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此为终。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你是一段峥嵘的岁月:乌黑的狼烟,遍地的焦土,一面染血的残旗熊熊燃烧,纷纷扰扰,血如残阳,浪潮滚滚,乱世英雄竞相涌,血锈轱辘,是峥嵘岁月。
再回三国,再起峥嵘。是苍天白日,董卓奸诈狡猾谋权篡位,持傀儡号令诸侯民不聊生;望尽东,好一计火烧赤壁,凶狠的烈火吞噬强悍舰队,挫败了来势汹汹的曹军;手持弯月刀,长胡须,怒目圆睁,红脸关公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那份铿锵勇猛在豪气震得你热血沸腾。
当你读完“三国志”后,你会敬佩书中各种人物,他们的传奇故事在你的心里不停地播放,给你最深的触动,你的内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天降一场甘霖将你逗得正欢。读书是一种非凡的享受,像是黄昏时间中海上的晚风,在映得红红的海面上给你丝丝的凉快。也许,你可能嗜书,也可能厌书,但“三国志”是一本让你读之一遍,心存百味,还想再读一遍的经典。
三国是一段时期的斗争历史,自然少不了战争,而在我们这个“信息化战争”的时期更需汲取其精髓。刘备三顾茅庐,是皇室贵族刘备为求得贤才而放下身段的故事。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战乱,更没有战争,但其中的精髓仍贯穿古今永恒于世;又如赤壁之战,给人的印象就像那场熊熊烈火,照得明亮,当你细细回想时,它如同低声细语的告诉你:身处困境,应学习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铸造一条光明大道。《三国演义》中金戈铁马、铁血焦袍、战鼓震天、怒浪涛涛,有忠臣精忠报国一腔热血横溅残垣,有奸贼贼胆包天大逆不道祸乱山河,有谋士横空出世算尽天下,有佳人舍身报恩深入虎穴欲刺奸臣,“铛铛铛”是古琴的嘶鸣,犹如万古英魂迎声极尽豪迈奔放的舞姿,舞动苍穹。这一切让你生出一种恍惚,这一切如同让你身临其境。好像又听到了董卓深夜幽房密谋谋反之事,惊得你花容失色。好像又看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智慧与胆识,忍不住为之拍手叫好。妙语连珠,精彩绝伦的故事一段接一段,豪情壮志在心中叠了一层又一层,澎湃的热血滚了一番又一番。到最后内心就像是向东的水悠扬,悠扬,直至永恒。
泛黄的纸页,像黄土那样厚重,埋葬的'历史重重叠叠,在那样峥嵘的岁月里;热血的战歌、嘶鸣的战马、冲天的怒
吼······一笔一画,牵动心神,带你领会独特的三国风情,为你绘出精彩动人的画面。
呜呼,这血凝重的寒啊,坠断了三千厚土,凝了万方积雪,是在发泄你的不甘么?悲哉!悲哉!呜呼,这刀冲天的怒啊,极致的杀气像是要爆发的火山,势不可挡,无尽的豪情,无尽的悲伤,无尽的三国,壮哉!壮哉!
再回三国,再起峥嵘,再感珠玑之理。
再登高岳,天地为坐,静而抚琴,琴声昂昂,再唱三国。三国!三国!我心中的三国,你永久不朽。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演义》中,再现了无数英雄在战场上临危不惧,通往直前的形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论诸葛亮,必先提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刘备们一行听说有个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请诸葛亮出山帮他统天下。刘备两次请诸葛亮都未请到,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时,终于如愿以偿。自从诸葛亮加入了刘备集团,刘备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大。诸葛亮的计谋屡屡成功,成为刘备手下一股强大的力量。
有的人拿诸葛亮当神仙,这是个大错。世上没有神仙,诸葛亮也是人。他为什么能在战役中屡屡获胜?这靠的是学问。当然,诸葛亮用的最多是心理学。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识周瑜的`诡计,什么?嫉妒。他知道如果不答应,周瑜会另想出计谋陷害他。他也了解曹操深信多疑,所以在大雾天行船靠近曹军水寨,结果曹操损失了十多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识人心的准确,他的计谋邓得了成功,既然周瑜心服口服,又为刘孙联军增加了十万多支箭,真是两全其美!
“空城计”这个策略家喻户晓,诸葛亮因城中空虚,司马懿大军趁机来攻打西城,诸葛亮急中生智,让剩余官兵先躲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自己则坐在城楼上,一边弹琴一边悠闲自在,城楼下自有二三十名百姓低头扫地。司马懿大军来时,看此情景,司马懿觉得不对劲,赶紧收兵回去,就这样,他不花一兵一卒就保住了西城。其中,诸葛亮这次计谋像一次生死赌博,他在弹琴时也害怕和紧张,但都忍住了。这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畏牺牲的谋士,才能称得上是“忠”。司马懿再能斗,也敌不过诸葛亮的计谋,若不是诸葛亮去世,三周必定归蜀了。
诸葛亮最终死于五丈原,他旧病复发,吐血不止。他说:“如果七日之内主灯不灭,我寿可增加十二年,如灯灭,我必死矣。”可到了六夜,只见魏延禀告,并把主灯灭了,诸葛亮无奈,把自编的著书与一些计谋给了他最信任的人。传授之后,于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后人评价他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死的可悲啊!苦不是他早先去世,三国就归蜀了!
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识人心,知天文,晓地理,他的智慧一直知古流传!我虽比不上他的智慧,但敬仰他诸葛孔明!在学习中也要像他那样,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读多分析,这样一定能解开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其实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很小的时候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已经浮光掠影般看过一遍。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这次暑假抽空仔细看了一遍这本文学名著。感触良多。
古时候的人,可以为了兄弟而放弃一切,那种兄弟之间的感情是多么让人震撼。 但是他们友谊的背后也有这共同的利益。 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主子与奴才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暴露无遗。大家崇拜曹操。因为他雄才大略。有胆识有气魄。可是在他伟大的背后他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贪生怕死
张飞在战场上是多么了得。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是最后因为喝醉就死在2个士卒手上。关羽也是因为骄傲自大败走麦城被人砍下头颅。 刘备为了帮二弟报仇 ,不故大局。率大军与东吴开战结果被火少连营300里。这一把火烧尽了刘皇叔的气数。烧灭了蜀国复兴的希望。
所以这些英雄人物都是不完美的。我认为这篇著作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的鲜明。让人记忆深刻。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特色。无论是外貌还是个性都很鲜明。这是我对这篇著作最欣赏的地方,可惜结局并不完美。不过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谁能去更改呢。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懂的了许多道理。懂的了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相处关系。懂的了人才在竞争中的重要性。让我决定发奋图强。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在以后的竞争中能够站有一席之地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
要是这么看来还是曹操懂得用人啊,袁绍和袁术有那么多良臣武将,最终未成正果怨谁呢?犹如健力宝集团的董事长李经伟,如果把体操王子李宁扶植起来以后,在李宁牌服装公司能给自己留条后路
还是看刘备是如何笑着拥抱曹操的'吧!刘备一看说了袁术和袁绍,曹操皆给否定了,这可如何是好?干脆还是说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和益州的刘璋吧!结果还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人家曹操是大款老板一句话全部否定了。正如现在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长设计再好的制度,呈交土豹子老板那里,咔咔几下就全给毙了。尽管人力资源部长满肚子委屈还得笑脸相迎迎合着说:还是老板高明啊!要不企业怎么会发展到今天,而且老板都成为什么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了。没有两下子能经常与政要官员研讨国事?
刘备实在不知怎样应对了,满脑门子的汗都下来了,只好以服输的低姿态向曹操讪笑着说:除了这几个,简直想不出来了。曹操听后转身回到桌边,满满地自己倒了一杯衡水老白干一口闷下,又笑着对刘备说:一个英雄人物,应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对于天下事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刘备也不含糊会见缝插针,马上笑脸问道:这样的英雄,谁能称得?曹操就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如论当事英雄,只有你我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张飞之谋——读《三国演义》有感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演义》之中,张飞一向被人们看作有勇无谋之辈,不像关羽、赵云之类,然而在罗贯中的'笔下,张飞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君若不信,跟吾来:
镜头一:长坂桥上,张飞手握丈八点钢矛,立于桥上。而其只有二十余骑,张飞令所从二十余骑砍下树枝,栓于马尾,在树林之间往来驰骋,冲起尘土,让人以为疑兵。而飞却亲自执矛立于桥上,向西而望,至曹军至,面无惧色,大喝三声,退曹军百万之众。张飞一人位于桥头面对曹军百万之师,其胆识与气慨谁能与之并论?此乃张飞之勇也,仅凭二十余骑,退曹军百万雄狮,此乃张飞只谋也。再看:
镜头二:截江之上,孙夫人欲抱阿斗回东吴,当日赵云赶来,仅却一人,而东吴却派出众多船只,赵云抢回阿斗无法脱身,恰逢张飞到此,带领十余船兵,方同赵云夺回阿斗,此事更显张飞才能兼备。
镜头三:昔日刘备进军攻取西川,军师庞统却于落凤坡钱被张任射死。诸葛亮变同张飞从荆州兵分两路进入沛关帮助刘备,而张飞引军至巴郡是,遇到巴郡太守蜀之名将严颜,张飞百般挑战,而严颜坚守不出。于是张飞心生一计,让三五十个军士叫骂,引严颜出战,连骂三天,全然不出。张飞于是又心生一计,故意泄漏消息,假装偷袭,严颜果然中计,被张飞生擒。张飞以礼相待,严颜投降,而后取城池,竟比孔明先到!若张飞只有勇力,岂能轻易降伏严颜?更况关隘四十五处,他如何能安全通过?诸葛亮用兵如神尚且比张飞晚到,可见张飞之智不仅只放眼现在,谁还能说,张飞有勇而无谋呢?若有不服,再看:
镜头四:瓦口隘之战中,张飞面临的是劲敌魏之名将张颌,张颌有勇有谋,魏王深爱之。张颌部兵三万,兵分三寨,各傍山险。张飞挑性,张颌坚守不出,两军相距五十余日。张飞心生一计,每日饮酒,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孔明知晓这是张飞败张颌之计,非但不阻拦并送佳酿与他。张飞大喜,坐于帐下饮酒,并令二小相扑为戏,以激怒张颌。张颌中计,乘夜偷袭,却中张飞埋伏,失却三寨,张颌于是退守瓦口关。张飞善待百姓,从百姓口中知晓有一路通瓦口关,于是张飞抄小路绕至瓦口关后,与魏延前后夹击,击败张颌,取了瓦口隘,若非将才,焉能击败张颌,故张飞乃有勇有谋之良将也。
众人看三国,皆言关羽之忠义,孔明之智谋,张飞之鲁莽。吾却不以为然。吾看张飞,乃粗中有细,忠肝义胆,勇而有谋之良将也!此乃世之虎将,将之良才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5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7-26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10-19
初一三国演义读后感10-19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