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7-24 18:47:26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在我的印象里,三国时代;战争连年;真可谓是兵慌马乱;田舍丘墟;白骨遍地;到处是战争留下的残破悲凉景象,可唯一有一个地方;即使在那个年代也是一派恬静和平;欢乐富丽的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个理想中的"世外桃园",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那个地方就是隆中;诸葛亮的住处,在"三顾茅庐"中;作者描绘了隆中的景色,当刘备一顾茅庐;"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记之不已"这时;隆中的山光水色便尽收眼底了,一顾茅庐后几天;刘备又来到隆中;"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顿时;一个洁白的世界出现在眼前;与那幅青色图画相比又别有一番韵味,真的'很难得;在那个兵马交接的年代;也会有如此仙境;真可谓是"天上人间"了,这个"世外桃园"的出现;不仅使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自然联想到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的诸葛亮;肯定也是不俗之辈;应该是既高洁又智慧过人的;因为地灵人杰嘛,果然不负所望;"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髦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果非凡人也!这时作者的"从景表人"终于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达到了目的;诸葛——仙人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诸葛亮家中的门上有一幅对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宁静致远是对隆中景色的最好概括;淡泊明志;则是诸葛亮对自己信念的最好阐述,正如书中有首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世外桃园"自然每个人都很向往;但是生活就像悬疑的小说;下一页剧情如何;没人能够预料;也许某一天;你真正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诸葛亮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孔明,但是;如果能拥有那一天的到来;即使你没有诸葛亮般的聪明也没关系;因为我相信;朋友你一定会换一个角度;看另一个地球!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词出自《三国演义》,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曹操,孙权,刘备的英雄人物风云再起,纷争不断,生动地描写的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和军事的冲突和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涿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中前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相互征战,中后期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这幅画卷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有情意深长的友情。

  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求贤若渴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仁德善良的刘备,乐不思蜀的刘禅,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鲁肃,忠心耿耿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后连用三把大火,挫动曹军的锐气。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更是使得曹军大败。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让孙权派兵救刘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更显得他神机妙算。连周瑜都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五十万大兵。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一心一意操劳蜀国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尽快收复中原却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刘备。他三顾茅庐不顾兄弟的劝告执意进山三请诸葛亮可见他礼贤下士。他宁每日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可见他的仁义。也正因为刘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主,才能让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三国演义》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长板坡吼退曹军,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在学习上不能骄傲自满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以上是我读《三国演义》的感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假期与儿子亲子共读的时候再一次阅读了《三国演义》,也许有人会觉得《三国演义》已经过时了,但我认为这部小说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鉴赏的地方。

  这部小说具有较强的史学性,是明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内容而撰写的历史题材的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火连年,百姓苦不堪言的历史故事。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在《三国志》里都可以找到他们的传记,《三国志》里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都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如同饮水平淡无味。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像吃火锅一样火热,酣畅淋漓,使这些枯燥的历史鲜活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小说部具有较强哲学性,比如“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败走华容道”这些故事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为人之道。

  著名的“出师表”充分体现出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一代贤相。且不说他运筹帷幄,身处茅庐却能知晓天下大事;且不说他战群儒,激将周瑜,让东吴成为自己的联盟;且不说他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方;且不说在他的带领下,蜀军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单说他的忠心,就足以让一代代读者叹服!而三顾茅庐的另一位主人公——刘备,之所以能屈驾枉尊,向一个“山野村夫”讨教治国之道,都在于他虚怀若谷,礼贤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已任。这样的人,善于识人,善于用人,他不成功谁成功?这些都体现出处世哲学

  这部小说有着极强的文学性,比如描写战争,善于把宏大的.战争场面几笔带过,而把战争的场景留给读者去想象。就说温酒斩华雄,罗贯中把关羽和华雄厮杀的场面省略不写,而关羽上阵前刘备等人温了酒,等关羽取下华雄的头,酒还是温的。这是用侧面手法烘托关羽武功高强,众人难敌的华雄,远不是关羽的对手,而关羽斩华雄不消片刻,可见关羽武功已是登峰造极。

  这部小说刻画人物手法多样,善于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语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这一个个历史人物经过罗贯中的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熠熠生辉,多少年来,他们在中国老百姓之间,妇孺皆知,再一次感谢这位伟大的作家!再一次向经典致敬!

  总之,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享受了文学之美。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在亲子共读的时光里缩短了与孩子的年龄差距,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孩子的文学基础,增强了自身的文学修养,读书有诸多益处,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夜,静悄悄的,我翻开《三国演义》,想再次回味那位令我疑惑的“神机老人”的风采。

  忽然,灯灭了。四周漆黑一片。一股凉风扑面而过。不一会儿,桌上多了一根点燃的蜡烛。在摇曳的烛光中,我发现我的对面坐着一个人。

  手执羽扇,头裹素巾,坐在一张木制花椅上,犹如仙人一般。我立即明白过来,便走上前去。

  “前辈,”我开口了:“我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决走出茅庐辅助刘备呢?”

  他一点也不迟疑,甚至用一种愉快的口气回答道:“先帝乃一守信讲义之人,心胸宽广,有王者风范。能够放下身份来请教我,已是很难得了。而我受他三顾之恩,又岂有不助他一臂之力的道理呢?”

  “那,你既然为其效力,在华容道时,你应派其他将领埋伏于此,将败将曹操一举歼灭才对呀。”我说。他听了,笑一下,接着说道:“我若在此时将曹操一举歼灭,那曹操的后方一定大乱,使百姓又遭受战乱之苦。而关将军在此前,曾受恩于曹操,故我送关将军一顺水人情,借他之手,放了曹操。于敌于我,都是有利的。”

  我沉思了片刻,又问了一句:“那你有没有料到,日后的蜀国会被灭掉呢?”听了这个问题,我竟发现他的脸上不再有愉快的光辉,取而代之的是不尽的惋惜。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天意弄人。先主创下的'基业就这样毁于一旦,我也很痛心啊!可是,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在受先主拜访之前就已猜到会有这样的结局。”

  我很惊讶,他却丝毫未停顿:“先主的实力在当时是很弱小的。虽然后来有所发展,但实际上,力量根本无法同魏国相抗衡。魏国接受了汉的领地、兵力,大小诸侯多听命于他,这是我们所不及的。”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后主实在令人失望。他的所作所为根本无法同先主相提并论。这两点原因,是蜀被灭的根本原因。这不是我一个人能改变的。我曾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我点了点头,明白了他的意思。原来,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它不会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他见我沉思,便又补充了几句:“其实,历史的车轮不停地转动,没有谁能够阻止车轮前进或是改变它的运动方向。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是唯一不能改变的。”

  我知道,没有人能够改变昨天的故事。

  又是一阵凉风吹过,蜡烛灭了。他,走了。

  昨天过去了,是不能改变的。那么今天呢,是否能改变?

  静静地,我深思着……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可谓是一大奸臣,无情无义,狡诈多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此话一杜撰出更是被后世人恨得牙根痒痒。读了《三国志》之后,我感受到的却是曹操的宅心仁厚,知人善用。可以借用其中的两则小故事来共同体会一下。

  其一:毕谌为曹操的手下,张邈叛乱掳走了毕谌的家人,曹操很惋惜地放他离去。而后张邈被曹操打败,毕谌被生擒,曹操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然后命毕谌担任高官鲁国国相。

  其二:曹操很青睐魏种,兖州叛乱时期说:"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可是魏种却叛逃了。曹操听说后大怒:"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大概意思就是不逃到国外去,就不会放过他。没过多久,叛乱平定了,生擒了魏种。曹操却因为魏种的才能,不但没杀了他,还依旧任命他为河北的太守。

  从两则史料记载的小故事可以看出,曹操不但不是心胸狭隘、生性多疑的人,反而对于贤臣良将十分的大度,对于重用的'人从不猜忌,就比如劝降了关羽之后,委以重任,却不加一丝防范,才也给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创造了机会。

  除此之外,我觉得用雄才伟略、旷世英雄来形容曹操一点都不为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曹操力挽狂澜,匡扶汉室,铲除奸佞,对内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我想,对于世人的评价,曹操应该也是一笑而过吧。

  至此这让我想起了《邹碧华》电影中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

  即便是你友善,有人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动机不良,

  无论如何,你还是应该保持友善;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

  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会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

  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其实,做人如此,工作亦是如此,保持诚实与坦率,时刻用热情的言语、积极的行动去回应群众关切,不因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初衷,为你所热爱的事业奋斗不休,足矣。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完厚厚的两本《三国演义》,我不禁感慨万千。书中写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故事。各类人物轮番登场,刘关张桃三兄弟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曹操煮酒论英雄、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华容道捉放曹、诸葛亮六出岐山……这一桩桩精彩的历史演义,让我在感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鞠躬尽瘁,刘备的仁义、吕布的英勇善战,曹操的足智多谋和关羽的义薄云天之余,我不禁陷入思考,究竟怎么样才算是英雄呢?

  起初吕布“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极其符合我心目中英雄形象,即使勇猛如关羽和张飞,在三英战吕布中,三人合力才与吕布打成平手。但吕布不是英雄,因为吕布为了金银钱财就可以杀义父丁原投降董卓,为了貂蝉又可以背判董卓,做这种不忠不孝的事情,不论他再能打,他也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诸葛亮的聪明才干毋庸置疑,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观大局,预测未来。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光复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要不是英雄,谁还能称英雄呢?关羽勇武善战,义薄云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温酒斩华雄的英姿,有他面对荣华富贵不动容和降汉不降曹的气节,以及过五关斩六将保刘备家人的义气,虽然最后败走麦城,但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金庸先生说过:侠之大者,为民为民。英雄就是有一定的才能,而且才能不是用在自私自利上,而是用在为民,或是为身边的人。哪怕能力不那么强,但是敢于有所担当。荆柯明知刺杀秦王十死无生,仍然当仁不让,虽然失败了,仍然让我们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慨。真正的英雄,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担当有格局。英雄是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引领世人的`人,在某些瞬间,他们所迸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足以让日月失色,让天地动容,而这种人性的光辉,也许来自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敢,也许来自于力挽狂澜的坚毅,也许来自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也许来自于不计前嫌的包容忍证,也许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尽管我不知道英雄到底能做什么,但我知道什么样的人不是英雄。英雄是为他人付出,心里只有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英雄。人生的路千万条,不过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路口做出选择而已。

  也许我们在太平盛世,我们年纪还小,成不了这样的英雄豪杰,但至少,我们可以用英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能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英雄,让我爱和爱我们的人为之骄傲,这就够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我来推荐一本好书,没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不过,今天我推荐的并不是平常人手一本的白话文版《三国演义》,而是岳麓书社的文言文版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于是出现了许多的割据势力,其中实力最强的分别是北魏、东吴、西蜀,进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随着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实力消长,三国合为一统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百看不厌,首先是因为这本书里的人物个性十分鲜明:在官渡之战中,你可以看见斗志昂扬的曹操和高傲自大的袁绍;在赤壁之战中,你可以看见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心胸狭隘的周瑜;在长坂坡之战中,你可以看见英勇杀敌的赵云和气势汹汹的张飞;在濮阳之战中,你可以看见匆忙逃窜的吕布和英勇作战的六将;在夷陵之战中,你可以看见懊悔无比的刘备和有勇有谋的陆逊……这些人物无不各极其态,即使抛开书,这些人物仍让我牵肠挂肚,难以忘怀。

  如果只有人物个性十分鲜明,那还不足以让我如此之喜爱,它的语言也很优美生动,光是描写人物外貌就有一大串:刘备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如涂脂”;曹操是“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孙权是“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诸葛亮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司马懿是“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周瑜是“资质风流,仪态秀丽”;关羽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陆逊是“身长八尺,面如美玉,体似凝酥”;张辽是“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吕布是“身高七尺开外,细腰扎背膀,双肩抱拢,面似傅粉,宝剑眉合入天苍插额入鬟,一双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怀”……这些文言文词句,言简而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模样,各有各的特点。读过之后,仿佛他们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活灵活现。

  最后,它的情节也非常精彩。连环计、苦肉计、美人计、诈降计、空城计以及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这些故事都妇幼皆知,十分经典。

  那么,听我介绍完,你是不是已经蠢蠢欲动了?快和我一起拿起《三国演义》,去畅读经典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中国上下五千年,中间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更迭,波谲诡秘的时代旋涡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交融碰撞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火花,《三国演义》就是描写这么一个四分五裂、群雄争霸的时代。自古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涌现了关羽、诸葛亮等忠臣英雄,流传着一个又一个波澜惊起的生动故事。

  《三国演义》让历史变得富有戏剧性,因为其中的情节总让人始料未及,却又赞叹不已,也使得人物的描写刻画更为鲜活灵动。就比如,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让人意想不到,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多谋。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让历史摆脱了其乏味性和枯燥性,更加深入人心。

  说到人物,我不得不先提及一下曹操,他总是被人骂作“奸雄”,但我并不认同。曹操从小就志向远大,年轻气盛时就有刺杀董卓的英勇行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渴望一统天下来兴复王室,只为一个字——忠。纵使他独揽大权,杀害朝中大臣,也不可以否认他对王室的忠,以及他的雄图壮志,所以我愿称他为“枭雄”。

  一生忠于一事,让人不禁联想到忠义并存的关二爷,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一幅气势凛然的`大将风范。想当年温酒斩华雄,诛文丑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封金挂印,一生几乎无人能敌,荣得“武圣”称号。降汉不降曹,不顾曹操重金挽留,奔赴千里归蜀,可见其忠于故主,且还不是一般的“忠”,才会得到曹操的器重。

  国家要强不仅要有忠将,还要有忠臣。说到忠臣,就会想到千古忠臣——诸葛亮,他将自己一生都献给了蜀汉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美地道出了他的一生。曾记否,那一年,白帝城托孤,接过了兴复汉室的重担。为此夙夜忧叹,导致一夜白头,只为报忠。后平定南方,六出祁山,与老对手司马懿展开了多次较量,七擒孟获,只为收取那一方之地。临死前还托付好一切,才有了蜀汉后来四十年的发展。为了汉室,想让蜀汉这盘“残棋”反败为胜,一生都在逆天改命,可谓是倾尽自己的一切才能,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一个忠字。

  品读三国让我感触极深,引发深思。如果我们国家每个人都能做到忠,那会是一个多么强盛的国家啊!现在有太多人为了利而失了忠,这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没有曹操的雄图壮志,可以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可以没有诸葛亮的机智多谋,但我们必须要有他们的忠,让祖国更强,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向未来,迎接挑战!

《三国演义》读后感9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节活动,我也看了不少,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受益匪浅,其中《三国演义》至今也令我记忆犹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无双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他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读来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红脸大汗,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风度不凡,颇有英雄气概。”这句话描写的是忠勇无双的关于。小说多处描写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刮骨疗毒”就是其中一则:关羽率军向樊城进攻,不料被曹军毒箭射中右臂。关平拔出臂上的弩箭,发现毒性已经入骨,关羽的右臂很快变得轻肿,不能正常活动了,但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军,众人只好四处求医,忽然有一天,一个人从江东驾着小船,经直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见关羽,来给他医治。关平一听,大喜过望。

  来人竟是天下闻名的神医华佗!关羽请华佗坐下,命人献茶,然后问华佗怎么治?华佗说“我自有医治办法,只是担心君侯害怕”关羽大笑道:“我视死如归,没什么好怕的。”华佗说:“立一根标柱,柱上钉上一个大铁环。把手臂塞在铁环立,用绳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刮开皮肉,刮开骨头上箭毒,在敷上药缝合就没事了。”关羽称不用标柱铁环,饮了几杯酒,人在与马良下棋,华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开皮肉,用到刮骨,发出了细细碎碎的'声音。关羽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伤好后关羽设宴答谢华佗。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内心被关羽的镇定和顽强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设一下,如果自己是关羽,也会在刮骨疗毒时饮酒吃肉,笑谈下棋吗?我想所有的回答几乎都应该是“不可能会”。

  记得几年前,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当我得知要做胃镜时,胆小害怕的我立刻放声大哭,死活不愿意,又哭又闹。妈妈连拖带啦才强行让我做完了检查。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不畏艰险、镇定自若、乐观直爽的精神与性格,那我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面对困难,毫不惧怕。我们还要去人之长,补己之短。误学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俯卧“的心理,只学刘备宽厚仁义,之人善仁的品质;勿学关羽的心高气傲,只学他的勇敢顽强……作为21事迹这个款新时代的人,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是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宠信宦官,贪图享乐,导致朝廷日益腐败,再加上天灾不断。百姓们衣食无着,纷纷起兵造反。之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打下来了江山,和曹操,孙权成三足鼎立之势,最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打败了蜀国和吴国,并且建立了西晋王朝,告诉了我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三个故事是:周瑜火烧赤壁、诸葛亮草船借箭、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主要讲的是: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 ,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借刀杀人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于是二更天,便起床借着烛光来偷看周瑜的书信,看见有一封写着“蔡瑁、张允上”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过了一会儿,曹操才反应过来,懊悔不已。周瑜的借刀杀人之计终于获得成功。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一群动荡时代的崛起英雄。 时代是大环境的必然趋势。 善,恶,智,愚,信,疑,明,暗。 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为自己创造舞台,而是为人民创造时代。 其中,我喜欢最好的“桃园”这个好故事。 上面写着:刘蓓,张飞和关羽,偶然在一家茶馆见面,三个人在各个方面都相处融洽,在桃园成了兄弟,一起参军。

  故事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书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空城计等早已是家喻户晓;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和狡诈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尽皆知。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关羽这个人物,他重情重义,忠肝义胆,英勇无比,在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时,关羽还依旧和手下将领喝酒吃肉,谈笑自如,由此可见,关羽的气度是多么豪迈!可无奈“骄兵必败”,在关羽攻打樊城时,陆逊只不过用了一个计谋、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将骗得晕头转向,最后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关羽的性命竟落在孙权的手上!我为关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锐不可当,却败在自己的虚荣心下。同时,我也从关羽的失败上悟出了一个道理:谦受益,满招损。我要把这句话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有人问:你觉得哪一部分让你感触深刻?我会回答:当然是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一气周瑜讲的是诸葛亮如何夺荆州和南郡。他先让周瑜去打,周瑜使计让敌人出城,准备改天再把两座城攻下。可诸葛亮却趁没人时,攻下了两座城,把周瑜气得箭伤冒血。

  随后诸葛亮又帮刘备娶到了孙权的妹妹。这件事差点没把周瑜气死!

  最后一气是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计谋,还寄去了一张连劝告带挖苦的信。这封信气得周瑜头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长叹不已。最终周瑜哀叹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合上了眼睛,一命呜呼了。

  读到这里,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宽广的胸怀。她不仅把周瑜耍得团团转,还能趁机拿下两座城……他的'智慧让我十分敬佩。同时他在周瑜死后给周瑜吊丧,还为周瑜题诗,陈述了对周瑜至死的伤心之情。这让我觉得诸葛亮的心胸宽广,毕竟他们还是一对敌人啊!

  除了诸葛亮,我觉得周瑜死的活该。如果一个人的心胸太狭隘,一定会像周瑜一样被活活气死;如果一个人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广,这样的人才算聪明。

  请大家做个聪明的人,心胸宽广的人吧!这样世间会充满和谐,没有嫉妒。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既有精致细腻的细节描写,也有简练概括的轮廓勾勒。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以至于我是常常看的废寝忘食。这样一本《三国演义》,会是我终身受益。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董卓独霸朝纲,祸乱朝廷。涿郡刘关张桃园结义,征战四方,三顾茅庐,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兵精粮足,又有三江之固,据江东而虎视天下;奸雄曹操,据陈留,讨董卓,征袁术,平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而后破马超,败韩遂,拿定西凉,欲征荆州以霸天下,但兵败赤壁,从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风云变幻,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文争武斗,英杰辈出。

  蜀汉丞相诸葛亮原在南阳隆中躬耕隐居,本不想闻达于诸侯,但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匡复汉室”大业,他深受其感动,遂与刘备畅论天下大事,未出茅庐已三分天下,出山后,博望坡初次用兵用几千人马杀退曹操十万大军,接着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促成了著名的赤壁之战,烧得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片甲不留,使他再无力发动大规模南征,狼狈逃回北方,大大挫伤了曹军的锐气。并且进一步智激周瑜血战曹仁,他则趁机取南郡,夺荆襄,建立蓄军养兵的根据地。先帝伐吴失败,诸葛亮受托孤之重,平定南方,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尽心辅佐汉帝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病死军中,诸葛亮足智多谋,机警善辩,忠心谨慎,执法严明,是封建时代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的艺术典型。

  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年少气盛,但却深晓韬略,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是一个颇具军事才干和政治才干的人物。当年曹操南下侵吴,就是他和诸葛亮共同指挥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战前,他曾利用蒋干使反间计除掉了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并利用蒋干第二次过江之际让庞统给曹操献上连环计,让曹营战船作茧自缚。但此人心胸狭隘,自负好胜,缺乏容人之量,最终落得被活活气死的下场。

  我没有关公的英勇无比;没有张飞的.赤胆忠心;也没有刘备的仁义善良,我只是我。在和平的年代里,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也做不了英雄,但两千年来,天变、地变、国边、人变,沧海桑田,无不变的事物,然而社会构成的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强弱退换,进步退化的生存法则却从未变过。我们期待桃园三结义的兄弟,虽不用出生入死,却想一起去奋斗美好的未来。不一定要兵戎相见,考的却是应变能力,在这个社会上,弱肉强食依然是社会的法则,无形的斗争每天都在上演唯有学会应变,变得强大,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最终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司马炎统一三国,其实也没有最后的胜者,也没有失败者。司马炎不是,曹操也不是,刘备孙权也不是失败者。他们都在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出他们最绚丽的光彩,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会让我一生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本书的开篇词,然后引入正文。这书中有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深奥的军事谋略,更是深深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书上记载了昏庸的汗献帝、刘禅,无能的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为人宽厚的鲁肃,仁义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张飞、许楮、典韦等,个个描写的生动、形象。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许多个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第一个就是关羽,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唯有忠、勇可以比喻他。他虽然降敌,但忠于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会不以千里万里相投。这不但是忠,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一名著,给他刮骨疗毒也一点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个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第三个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因为大家对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作者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召集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也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个英雄任务人物更是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点,这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不读三国,怎知英雄?都说“男孩看三国,可添英雄气”三年级时,妈妈给我买来《三果演义》。打开扉页“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读起来荡气回肠,余味无穷,让少年的我沉醉其中,向往着那英雄纵横,逐鹿天下的三国时代。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成功塑造了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如此鲜活的形象,有“宁将我负天下人,休将天下人负我”的一代枭雄曹操;爱民如子。以贤德服人的刘备;手执青龙偃月刀的义士关习;勇猛耿直的张飞;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这群英雄豪杰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忠肝义胆、一身正气的'关羽关云长。

  骁勇善战·猛土

  “将军秉天姿,义勇冠今昔。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这首诗写的就是骁勇善战的关羽。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的手下华雄打败了许多大将,正在营前挑战,关羽亲自请战,说如果斩下华雄的脑袋,就砍下他自己的头。曹操听了,很佩服关羽的勇气,于是亲自为关羽倒酒,但关羽却说:“没事,斩了华雄,再喝酒也不迟!”然后,关羽提刀上马就冲出去,只用了一个回合就斩了华雄,回来时,酒还温着呢!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勇者,才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坚毅无畏·勇士

  关羽刮骨疗毒,关羽率兵攻击樊城,冷不防被毒箭射中,他忍痛拔出毒箭,但毒深入肌肉,很快肿了起来,手下寻来神医华佗,心里很高兴,问这毒能否治,华佗微微一笑:“我自有方法,就怕你不敢!”关羽毫不犹豫要一试!华佗用刀把关羽的伤口划开,把骨头上的毒一点一点地刮去,众人不敢直视,但关羽却在饮酒,下棋,谈笑风声!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要像关羽这样坚毅无畏的精神,做个关羽那样的勇士,积极面对学习的困难和生活的磨炼!

  忠肝义胆·壮士

  关羽在“桃园三结义”后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投靠刘后恪守信义,因保护嫂嫂被曹操捕获,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是赤兔马美人温酒,这样的招待也不为所动,最后千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复归刘备。

  忠、义、仁、信、勇,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是忠于师长、梦想;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于见义勇为;气是做人要有骨气,仁是爱家人,爱生活,信是信守承诺,言行一致。

  读了三国,方知天座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围归晋,历史如梦。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辈当努力,谁与争锋!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啊,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啊!但是在我看来三国时期才是英雄骤出的高潮时期。可惜我们现在离那时太远了,想了解这些故事,只能从书上了解了。

  《三国演义》就是一本描写关于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的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一是成功刻画了当时许多英雄豪杰的人物形象,例如: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和义绝关羽等英雄。二是描写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其中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关键性战役最为出色。作者描写战争画面,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方各面,例如:双方的战略计谋、装备对比、数量对比等等。写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尤为吸引读者的眼球,体现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

  关羽,是一名虎将,“万人之敌”,不仅如此,他还恩怨分明,十分讲究信义,是一名以“忠”、“义”著称的英雄。他在《三国演义》中在下邳被曹操俘虏,并投降与曹操,但仍心系于刘备,于是与曹操约三事,约定在找到刘备后便离开曹营。但曹操仍旧对他情深意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关羽于是感到对不起曹操,于是在邻走前替曹操斩杀了袁绍营内的两位大将,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虽然这里有些事情是虚构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和曹操对关羽的情深意重。关云长可谓是三国第一义将!

  赤壁之战,乃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全书最重要,也是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一场战役。最终是曹操兵败,逃回北方,孙权和刘备各自得到荆州的一部分。战前曹操占优势,军队士兵有二十多万,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多,这差距多么大呀,就算曹军乃北方之人,不习水性,但是联军获胜也是一个奇迹!在《三国演义》描绘的这场战役中,具有伟大贡献的人是周瑜、诸葛亮、庞统和黄盖。周瑜与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还有庞统的连环计等等,都是这场战役能够胜利的关键。虽然演义中还是有夸大的现象,但赤壁之战仍是三国时期标志性的战役!

  虽然《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本作品,但虚构成分极多,我们阅读它时应该以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要以史实为准,切莫混淆!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7-26

《三国演义》读后感05-2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