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三国演义》有感1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声享誉世界,不同的时期读三国,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永恒的传奇故事,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令人赞叹不绝!除此,我还明白了一些俗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虽然我还不全认识当中的字,但它让我学会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宽仁和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心鲁莽的张飞、狡诈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许诸现在六年级的我,再次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义的鸿篇巨制。我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中有勇有谋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张飞那样的粗心鲁莽!而最终曹操能够大局在握,也说明了凡事成于细心,败于嬉戏。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让我手不释卷,读来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拜年的历史风云,再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群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许多英雄人物让我敬佩不已。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足智多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始终有统天下的壮志雄心。
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决定南下一统天下,他派出了八十万大军来作战。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与孙权联合抗曹,他们知道自己的大军不比曹军多,可他们还是英勇作战。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惯水战的.弱点定下火攻之策,巧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听取庞统的建议,将战船连在一起。诸葛亮巧借东风,黄盖帅率军士点燃柴草在赤壁火烧敌船,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和周瑜展现出的惊人智慧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也同样需要智慧和勇气。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成为强者。去年我去宋城玩,一座铁链桥突然吸引了我的注意。看着在桥上开心地晃动的游人们,我也心痒难耐,禁不住上了桥。谁知我刚走了几步,桥晃动得“翩翩起舞”,吓得我赶紧跑回了爸爸妈妈身边。站在桥头我有点不甘心,难道真的过不去了?我心想,这只不过是一个胆量和技巧的问题。我注意观察在桥上开心地行走的游客们,逐渐悟出了技巧。于是,我壮着胆子再次走上桥,顺利地走过了桥,我的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对于我来说,也是成长中又一次成功的挑战。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指路灯,读《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古典名著的精华。我要像英雄们那样,敢于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做自己生命的强者。
读《三国演义》有感3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与秦穆公争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后的“五胡入华”时代还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
秦王苻坚,它是各有眼光有气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输了,加上其又是个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统汉人史学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难堪。若比较当时的前秦与东晋,就可以发现其实在苻坚统治的秦国,可以说是朝气蓬勃,与唐太宗的气度和架势有得比。只不过在“淝水之战”离奇失败,就被人说胡人是败类。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却自然而然地把曹操当成了坏人,我认为,曹操不会如小说中所说的没用,只不过书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国,且次书以刘备开头,读者很自然的就把他当成主人翁,加上现在对刘备的仁慈之类的赞美太多,当然就把曹操发动的战争说成不仁不义的侵略。
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攻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他以先帝遗命为由,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不是人?难道魏国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诛之?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祁山,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书中虽把诸葛亮神化了,却不能改变历史: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却安不了天下。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4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知道古代三国时期蜀魏吴三个国家鼎立的事情。我最喜欢的有三个人。
我喜欢的第一个人是刘备,因为他仁慈,善于听从部下的意见。虽然在东吴大将杀了关羽时不听诸葛亮等大将的劝告,兴动几十万大军攻打东吴,最后幸好被赵子龙救下,才保住了小命。但绝大时间听从部下的意见。
第二个是诸葛亮,子孔明,被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后请出山辅助刘备。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曾火烧新野、藤甲军、赤壁,还水淹于禁七军,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之箭,七擒七纵南蛮王孟获,使其心服口服,设空城计击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体现了他的.善用计谋。
第三个是曹操,他生性多疑。曾在草船借箭时怀疑敌军兵多,直叫弓弩手射箭。还兴动全军攻打新野,分五队进攻光第一队就被孔明烧的寥寥无几了。五队攻占新野刘备全军都以撤出。火烧新野后军队所剩无几。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他不像红楼梦的悲惨故事,不像西游记的神话传说。但其中每个故事都生动有趣、有血有肉。真不愧是一本名著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5
有的人认为“三国最大的失败者为刘备,因为他亲手毁掉了自己用一生打拼的蜀汉大业。”不错,的确是这样,所以大多数人为他感到遗憾、惋惜,我却认为不然,他才是三国中最大的成功者。
现在人们对刘备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大部分的都是贬义,有人说“刘备大耳朵假仁义,装厚道。”这句话出自一个人对刘备的`性格分析,我认为“刘备大耳朵,天下之明君,真仁义,万里志。”可以看出,我们俩人对刘备的分析完全不同。他觉得刘备假仁假义,应该是被“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所误导,如果刘备假仁假义,怎肯不顾蜀汉之大业,与东吴火拼,直到死前也未曾说过一句后悔的话,这点证明他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是值得的。说刘备是天下之明君,自然也有道理,首先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桃园结义,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证明“安黎庶”早已是刘备的目标,后来他果真没有食言,他到之地,百姓必定安定、富裕,。可想起“陶谦临终,以徐州相让,刘备固辞,徐州百姓在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州,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曹操擒杀吕布,离开徐州时,“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这表明他占据徐州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深得民心,这点说明他治民有方,是百姓的“天”。三国有三个君王,刘备、孙权、曹操。从书中可了解,曹操立业之前有夏侯家族、曹氏家族大力支持,当时曹操也算是个财主;孙权,继承父业,已有江山的奠基;刘备,以卖草鞋为职业,虽说为皇室之后,但还是无享皇室之福。可以看出刘备建业之不宜,胸怀之宽,见识之远。
总之,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在刘备的身上,自然刘备的成功早已摆脱了他“失败者”的身份,并成为了人人向往的明君。
读《三国演义》有感6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7
在寒假里,我读了发多书,其中有《百分百好》、《三国演义》等。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里面有刘、关、张桃园三节义,三人成为异姓兄弟,虽非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生,有这份魄力让我深受感动,三人中刘备为大哥,替关羽打造了一支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为张飞铸造了一根一丈八尺长的的蛇矛。如此看来,刘备真是情深意重,我喜欢读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让诸葛亮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他在晚上大雾来临时,命三十条船周围扎着稻草人,向曹操进攻,曹操以为有人偷袭,派一万人拚命射箭,诸葛亮是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十万支箭,够聪明吧?还有关羽刮骨疗毒,刘备三顾茅庐,曹丕篡位,诸葛亮火烧连营,都很精彩,我看了之后,被诸葛亮的聪明佩服,为关羽的英勇神武而惊住。说关羽左臂中了毒箭,需要赶快医治,华佗说:“需要把肉切开。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把肉缝合”,关羽说:“快开始吧。”华佗用刀把肉刮开,让人用盆接血,血流了一盆,而关羽神情自如,边下棋边喝酒吃肉,伤口缝好了,关羽说:“先生真是神医,手臂真不那么痛了,太谢谢了。”华佗却说:“没事,今日真见了将军英勇,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关羽说:“哪里,哪里。”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F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_,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
曹操于公元2和2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8
在三国故事里,浮现出许多英雄好汉。他们杀敌报国,却都战死沙场。这本小说随处贯穿着“忠义”二字。我读完这本书,觉得这些肯为了兄弟、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非常伟大,就像孟子所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就是英雄气概!)当震天的战鼓敲响时,当祖国陷于危难时,大丈夫当挺身而出,以身殉国。
“滚滚江水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当战场上最后一缕硝烟散尽,我们不能忘记那群雄逐鹿中原的过往岁月。
从典籍中来 到尘世中去——《三国百科谈》及作者喻镇荣先生
照天,原名陈照田,男,1972年生于山东青州市,半生辗转,以文为生长。20xx年漂居广东佛山,转行营销策划,偶尔看书写字。
收到喻镇荣先生三度付梓的专著《三国百科谈》,我便红尘抽身,急急读来。对于此书,我素有耳闻,知20xx年初版时,曾引发不小的轰动,喻镇荣和《三国百科谈》也因此名声响亮于中国陶瓷行业和三国研究界。时隔八秋,再度增订,其内容自是更广,分量更重。
我之浅见,《三国百科谈》是本研究《三国演义》的书,却与一般研究《三国演义》的专著不同:它不囿于学术,治学之外更重致用;从典籍中来并没回归到典籍中去,却落地于当下的尘世生活,以作镜鉴事。愚以为,此当为《三国百科谈》之真正价值。
喻镇荣先生不以研究《三国演义》为业,非是藉此皓首穷研安身立命或混迹其中领俸糊口者,纯属个人兴趣爱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工作之余,专注于《三国演义》研究。无名利之心,无交差之念,只潜心于书中学问,不出点成绩倒是件难事。寒暑数载,他以心神笃定之态,游历于三国的滚滚红尘中,关注大局纵横,又洞细察微,自是收获颇丰。人事的来络去脉,局势的风云变化,争战的一招一式,造化的前因后果,都了然于胸,知其表更深知其里;太监皇帝、奴卑达官、乡民诸侯、白丁鸿儒、走卒名将、隐士谋臣,各色人等皆尽熟悉,说其貌,聊其事,信手拈来仿若相知多年的邻居朋友;小说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高超叙述,经典对白,人物刻画、艺术成就,高妙及败笔之处,无不参透明白,藏于脑间。《〈三国演义〉的两处破绽》等文即是其中见证,没有对《三国演义》的深入研读是难于写出此类文章的。
对已有的《三国演义》相关研究论述,喻镇荣更是认真阅读,加以思考研究,又有过人禀赋,研究思路渐次打开,更广阔独到的学术理论文章也随之从脑中溢出。如:《〈三国演义〉的逻辑推理》、《〈三国演义〉与逻辑思维规律》等篇什。
他的研究方向,从不跟风,而是独辟蹊径,以利学术研究的补漏拾遗。他发现《三国演义》研究论述中,人物方面不仅刘备、曹操等这些一线人物皆有研究论述,就连周仓、张松等二、三线人物,甚至是小人物也有大量的研究论述出现,而智勇双全的庞德却未曾有专题论述,于是写出了《庞德悲剧的社会性》。文章论述了庞德的识、谋、勇、德、忠等,并深入剖析了其未被各路诸侯看重,亦未被后世读者及学者重视的社会根源。《谈谈周瑜的气度》则论证了周瑜的开阔胸怀,读来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文章,每有发表,皆引起三国研究领域学术界的震动。
喻镇荣为开眼界,曾参加了一次重要的“《三国演义》研究学术交流会”,与会者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享受着公差公费,惟有他自己属自费的业余人士,但出手的文章却让专业学者惊讶之余,是又羡又敬又愧。
喻镇荣非躲在象牙之塔内的学者文人,其中年之身,经历之丰,亦非常人可比。体制内体制外、打工仔小老板、文人商人、故乡他乡,皆亲历饱尝;管理营销、人事行政、文场商道,无不熟知精通;高级官员、亿万富翁、商海名流、高级白领、专家学者、文人作家、底层蓝领、街头小贩,所交朋友,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文章自然沾染了人间烟火气。
他年轻之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读书写作,又恰逢八十年代新启蒙,置身思想大解放的浪潮中,与当时所有知识分子一样,高谈阔论,放言义理,充满理想主义,也奠定了他思想的河床。显然腐儒学究,兀兀穷年引经据典的文人非其所爱。年方四十却遭遇下岗,不得不抛妻别雏,从景德镇南下佛山谋生,从国营陶瓷企业的管理者变为私人陶瓷企业的打工仔,角色的转变,世态炎凉无所不察,身体的漂泊加内心的彷徨,又在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
后来,进入佛山陶瓷行业媒体中,先记者、后主编,搏出了自己辉煌的事业。可以说,他人生的好光景都伴着陶瓷行业。作为记者,他曾经用脚,把大佛山地区所有陶瓷企业尽数访完,也曾跑遍中国各大陶瓷产区,写下不少具有相当深度的行业文章,是业界公认的权威人士。同时,他立足行业,通过熟知的三国故事反思当下。这些文章没有停留在典籍故事中,而是落地于当下生活。借典籍之事以明今朝,以求教益当下人、事。
《三国百科谈》中此类文章占的分量比较重,可以说“应用篇”中皆是此类文章,属货真价实的杂文作品。我看好的也恰是这些文章。“不出书斋边界”的理论文章我喜欢,但我更喜欢这些扎根于现实沃土,紧跟时代步伐,具有积极入世态度的`作品。《“失街亭”与招标失误》、《八卦阵和商场布局》、《张绣择主与选择经销商》等文章,皆属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独到见解,还能给人教益启迪之作。哪怕有些理论文章,如《〈三国演义〉的赏罚思想》、《企业集团衰弱的历史借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的现实意义》也都借典籍中的成败之事,指点迷津于当下企业。
《三国百科谈》的文风朴实,没有文字上的精雕细琢,读来却实实在在,给人颇多教益。这些读者自有感受,不敢多言。
余20xx年到佛山,相识喻镇荣先生。虽相交淡如水,然都置身陶业兼文场,对喻镇荣其人其文也算略有了解。今粗粗成文,记下拙见。不才之文,实乃霄烛寒光,无发照见《三国百科谈》的大世界、大智慧。权作盲人摸象。
心雨:文章很棒!但要是考虑知名度的话……喻镇荣还是鲜有耳闻。本人才疏、不敢妄下结论。
马伊蕾:此文比较不能触及心灵的感觉,感觉就是为了文字而文字。
陈忠国:这篇文章写的很好。
左安芮:看了此文,是想看看《三国百科谈》了。
卞秋露:这一次,作者成功的转型成了一个不错的叙述者,叙述着自己眼中的喻镇荣!
子君点评:这像是一篇人物传记,可很多地方,融入太多情感,就变得不客观了。
申志刚:真的也想一睹《三国百科谈》为快了。
钱海点评:真的很想去阅读《三国百科谈》。
王甲再版建议:《从典籍中来 到尘世中去——《三国百科谈》及作者喻镇荣先生》此文要给《三国百科谈》当序言尚可,放在此却不知所云了!删!
读《三国演义》有感9
智谋故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单刀赴会这些故事都出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的历史故事,小说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个个个性鲜明。小说中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当数诸葛亮归天,魏都督司马懿见木像丧胆的故事了。
我敬佩诸葛亮,但看到司马懿如此“畏惧”,也敬佩上了司马懿,为什么?因为木偶像是诸葛亮的退敌之策,算中司马懿会撤军。为什么会撤军?因为诸葛亮料定司马懿很聪明,知道自己一死,三国不久必将统一,魏王会加害司马,司马想争天下也不可能了。
如果司马懿看到木像时就识破诸葛之计,而不做后计就冲锋陷阵,自己也就不会成为后来的.晋国先祖了。为什么司马能成功?因为他完完全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采取了相机行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为了分数好看而考试作弊,最后反为聪明误;为了金钱而迷失理智大肆扩张,最后家里破产损失惨重;为了长生不老而买各种“仙丹”,最后却事与愿违。为什么明明白白的不可能,却有如此多的人上钩?为什么为了一点点眼前小利,让那么多人不计后果往前冲?正是因为他们没仔细看清楚事情的本质。
看清本质,预见后果,不作迷信行为,懂得获利同时不受害,才会让你的处境更加完美,这是我从《三国演义》中悟出的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这本书是我以前看的,非常精彩,虽然说是以前看的,但里面的人物、内容在我脑海里还记忆犹新。后面我就讲里面的.内容和人物了。
先讲人物。三国有三大角色,分别是刘备、曹操、孙权,刘备有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个个身怀高强的武艺,关羽有着“美须公”的称号。张飞性情鲁莽,喜好喝酒。赵云有勇有谋,曾救了阿斗,黄忠箭术精妙,曾杀了夏候惇。马超有“先吕布,后马超。”的美誉。
不用说,曹操的将领也非常棒,分别是张辽、夏侯惇、许褚、夏侯渊。张辽枪法精奇,深得曹操的器重。夏侯惇跟随曹操多年,立了许多大功。许褚武艺超群,有勇无谋。夏侯渊跟夏侯惇是兄弟,屡建奇功。小
孙权的将领也很不错,有周瑜、鲁肃、周泰、甘宁。周瑜足智多谋,有“周郎”的称号。鲁肃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周泰武艺高超。甘宁勇猛异常。
内容有: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黄巾之战等等。我就讲曹操败走华容道吧。曹操被逼到小路,小路由关羽守着,曹操让关羽放了他,关羽说不可,曹操说:“当年我也救过你一命,还请你吃饭呢。”关羽说:“斩颜良、文丑已经报答过你了。”曹操又说:“过关斩将你今天不用还了,但是你得让路。关羽只好乖乖地让路。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希望你们也去看。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非常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书告诉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一本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董卓乱政,黄巾起义,随后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互相斗争。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了晋。
书中的人物有很多,不过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不是重情重义的关羽,而是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刘备,虽然他论智谋,他比不过诸葛亮,论武功,他也比不过关羽,但是,他擅长团结别人,所以,他才能在三国鼎立时期抗衡曹操。并且,他十分仁慈,不像孙权和曹操,只要有手下败将,那肯定会处死,而刘备不会,他会仁厚地对待手下,因为对方很有可能变成刘备手里的一名大将。
当我真正读懂了刘备时,我已经十一岁了,我也真正懂得了团结他人的重要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小学这五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开始我的竞争意识强,总想着要考试比其他人考得好,别人来请教我问题,我也爱理不理的。但是这种我行我素,不肯帮助别人的行为,令我的成绩迟迟不能上一个台阶。
在一次考前复习中,有一个同学帮助我搞懂了几个问题,我心生感激,于是我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倾囊相助。从那以后,我在课上快速理解老师的课堂内容,做他的耳朵,他会记下课堂笔记和我一起分享,做我的眼睛,我们相互配合,都考出了理想的成绩。从那以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这种友爱他人、收获共赢的事情让我至今难忘!
一个人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只要团结一致,人心齐,泰山移,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翻开书页,嗅到了中国文化的芳香;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璀璨;听到了中国文化那轻巧的步伐,向日渐强大的祖国迈来。这是我对《三国演义》最初的印象。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作者罗贯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笔,描绘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部属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众的苦难和他们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小说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宽厚仁爱的刘备,多疑奸诈的曹操,正气凛然的关羽,勇猛异常的'张飞,还有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的诸葛亮,以计谋见长的司马懿。《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曹操“官渡战败袁绍”、陆逊“连烧七百里”、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巧摆八阵图”等,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的典范,是研究历史的根本。是你值得信赖的历史导师,走进他,会让你受益匪浅。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自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后,就一起走向了投军之路,他们一路上惊惊险险,幸好三兄弟齐心协力,打了不少胜仗。可是他们也有兵败的时候,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军师。刘备从司马微那儿得知:得到卧龙、凤雏先生二者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于是刘备三顾草庐。终于请来了卧龙先生,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因为他的得力相助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情孟获……后来不幸的是关羽不听劝导致败走麦城遇难,张飞又因为自己的有勇无谋而送命。刘备又以兄弟为重不听贤臣之劝出兵东吴,被陆逊算计以致兵败。刘备因为年高也去世了。后来后主刘禅继位,但他昏庸无能,不听诸葛亮的劝言,在诸葛六出祁山兵败逝卒之后,降于西晋。东吴因大势已去也降于西晋。也应证了诸葛亮的话:天下三分,分久必合。
在这本小说中,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以大局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时机。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刘皇叔;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鞠躬精粹的诸葛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候关羽;想起艺高勇猛、正气凛然、坚不可摧的莽张飞;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义、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负义、阳奉阳违的孙权。
《三国演义》共一百三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读者拍手称快,就连我也被书中诸葛亮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气概所打动,所吸引。
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智激周公瑾,联吴蜀之同力共谋兴汉大业;又以火烧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使周瑜区区小计费尽机关,诸葛孔明之谋略,岂是管仲乐毅力能几乎?
在读“诸葛亮三气周公瑾”时,我再一次佩服诸葛亮的计谋,而为周瑜才智出众,但终因心胸狭窄而气绝身亡感动惋惜。在联想我们学的《古代英雄的石像》一课,都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更不能瞧不起别人。如果想方设法陷害别人,自己最终会尝到苦果的。
“为将者,而不通天文,不是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军事,是以庸地……”古人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的情况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瞧瞧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呢?
孔明一生是短暂的,但他耗尽心血、鞠躬尽瘁、效犬马之劳,为蜀汉基业奉献多少力量。可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荣华富贵便“大汉丞相归天”了。想到这,我的心便隐隐作痛。唉!诸葛孔明先生一身坎坷,不顾身体虚弱,为蜀汉日夜操劳,真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我们不也应该向他学习吗?我们虽然没有诸葛孔明先生那样聪明的头脑,但应该效仿古人,用心学习,勤奋刻苦,开创属于我们新生一代的美好未来。不是?未来是我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拼搏一把!不然,我们怎么又对得起英雄呢?
我愿立诸葛候武之志,为国为民进我全部力量,振兴中华!!!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最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呀!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2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3
读三国演义的有感11-11
读《三国演义》有感11-23
三国演义读有感11-04
读《三国演义》有感06-08
读三国演义有感05-26
我读三国演义有感09-28
【热】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