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合集】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我读到这首豪情万丈《赤壁怀古》词时,一个个精彩的三国故事便浮现在脑海中。
《三国演义》以黄巾军为引线,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争雄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不少的英雄豪杰: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胸怀大志的`曹操,有勇猛善战的关羽,还有粗中有细的张飞……
在书中,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无限荣光。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智慧,另一个是勇气,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智慧和勇气,现实是没有光的舞台,我们也同样需要勇气和智慧进行博弈战场。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只有“胆”也只是匹夫之勇;只有“识”也只是纸上谈兵。作为青少年,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做到有胆有识。这样才能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实现远大理想,追求无限荣光。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想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静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随着歌曲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令人向往的历史……而这,都来自《三国演义》——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e不详尽而宏大的历史。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它以陈寿着《三国志》为模版,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是高深难懂的正史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并为人民所喜爱。《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妙笔生花沟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他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也成为我心目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演义》为学者们列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确实无愧于这一美誉。翻开书,就如展开了一幅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居然会出朵朵奇葩,使每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中。这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纠纷,也不乏风华雪月,情意深长的爱情。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动听的讲述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我想这大概就是经典之作与众不同之处。
然而使《三国演义》个让人觉得奇妙的是在于他的战争前后经历的细致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树一帜。这恐怕是包括《史记》在内的其他史书望尘莫及的,比如赤壁之战,战争的起因是刘备兵败,曹操妄图吞并入吴,诸葛孔明舌战群儒,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经过,而后孙曹对峙,巧施连环计,火烧战船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情节,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后又以曹操兵败,关云长义释华容道这原本出乎意料,却又让人欣然接受的结果圆满的叙述了这宏大的`战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独到之处,刘备的仁德,张飞,赵云,许渚,典韦的勇猛,鲁肃的憨傻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宁可叫我负天下,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的毒辣,“安居平王路”运筹帷幄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还有“降汉不降曹”“义薄天云”关公的忠义令然更是被刻画的入木三分,读完《三国演义》满脑子都是那杀声阵阵的战场,个个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畅的文笔和巧妙的构思,那种宏大一气呵成的气势,令人读完有种无可名状的情感,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三国演义》一部巨作!仅凭我的三言两语又怎能细说?如今,硝烟离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成尘灰,只剩那“刀光剑影,远气了鼓角争鸣”的淡淡哀伤。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前几天找来一读,果然名不虚传。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三位英雄曹操、刘备、孙权争夺天下,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西晋统一了天下,为历史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两位人物是:诸葛亮和赵云。诸葛亮神机妙算、博学多才;赵云忠心耿耿、英勇善战。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要数诸葛亮的借东风和空城计:借东风主要讲的是在与曹操作战时,诸葛亮登上七星坛做法,借来东南风把骄傲大意的曹操烧了个焦头烂额。诸葛亮此计出其不意,真是大快人心!空城计主要讲的是街亭失守时,诸葛亮机智灵活,随机应变,想出了绝妙的空城计,令小心多疑的司马懿不战而退;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便解除了危机。赵云的英勇和忠诚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赵子龙单骑救主”那一章回中,赵云为救幼主阿斗,独自杀出一条血路,找到幼主阿斗。当他终于回到刘备身边时,已浑身是血,身受重伤,而阿斗却毫发无损。肯为主人这样舍生忘死的'人,除了赵云还能有几个?
诸葛亮的机智、博学,赵云的忠诚、勇敢,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并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将来也能像诸葛亮和赵云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打小时起,就能在平常时听到《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高二起步,在名著共读小组中,有幸能切身到三国的故事中走一遭,读后有感。——序言
在三国的世界中,人物各有其鲜明特色。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中:刘备善良谦和,关羽勇武忠义,张飞暴躁鲁莽;再者,孔明与周瑜都具有聪慧与智谋,两者异为孔明大气而周瑜小气;三来,曹操奸诈毒辣,孙权腹黑阴险,吕布勇而无谋,董卓戾而无德,袁绍智多而孟获少智等等。主人公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形象从而能深入人心,而我觉得更大的收获在于由故事联系到现实中,这样能够得到诸多感触,收获许多感慨,并且能给做人做事些启迪。
其一,志向抱负才是最永恒的动力。刘备58岁之时言道:“使曹公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58岁时的刘备用流行语来形容就是他的“高光时刻”,即“人生巅峰”。刘备的一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几经转折,诸多不顺,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消磨他的斗志,这背后是刘备平天下的志向抱负的推动。在最艰难时也能不忘学习,不耻下问,三顾茅庐,而不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充满热血的他不愧为一位英雄。所以,人应当为自己设立志向与抱负,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不管多大的逆境中迎难而上,不去消极颓废、怨天尤人,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其二,性急会把眼睛蒙,冷静分析才可取。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尚且孔子曰:“三思而后行。”可见生活中,学会冷静思考面对非常重要。这点在三国故事中也有体现。在孙策被许贡家客报仇后,血流满面,被伤至重,华佗徒弟医治后嘱咐说孙策静养百日即可,但若怒气冲激则其疮难治。奈何孙策为人最是性急,恨不得即日便愈,孙策在唤问使者时得知郭嘉对自己不服时就耐不住性子,大怒,要商议出兵,偷袭许昌,商议时被外面吵嚷打断便又发怒。在道士于吉做法时,又因性急易怒,觉得妖人于吉在兴妖作乱,在大怒下斩了于吉。然而,孙策拔剑斩人时,金疮崩裂,已无可救药。临死前付重任于孙权后,一命呜呼,年且二十六岁。孙策性子过分急躁才至于如此地步。相反,一代枭雄,刘备东征失败时回到永安,抱病在床,心情极度低落却没有迁怒他人,而是冷静反思这场战争,言道:“孤负黄权,黄权不负孤。”极大限度地体现了刘备的仁义。
最后,善于抓事物的`本质,解决主要矛盾。袁曹官渡之战前夜,而曹操仍决定选择进攻刘备,而此时袁绍实力远强于刘备,这让曹操的将领不解,曹操回应道“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这是因为曹操具有一个决策者绝对的军事谋略智慧,他深知刘备未来潜力之大与袁绍不能把握时机的缺点,所以要先解决刘备这一主要矛盾。曹操能够深入透彻明白敌人的性格本质,从而解决更主要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善于抓住本质,先一步解决主要矛盾,从而能得到精华,减少阻力。
树立志向,冷静思考,抓住本质是我在高二这一阶段中读完三国部分后感触较深的三点,这三点贴合我所处的学习时光,对我此时学习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照应作用。树立志向与我所看《读者》中一篇《再聪明,也比不过真正热爱》异曲同工,我感触最深,真正激励了我,由衷感慨,让我能够为了目标不懈奋斗;冷静思考则启迪我要处事不惊,因为我是一个容易火急跳墙的人,所以能够冷静思考办事也是我特别希望能达到的办事境界之一;抓住本质启示我学习不能走马观花,要精于抓住关键,做到高效学习,事半功倍。
喜欢阅读的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能在书中找到现实,有一种心照不宣、心有灵犀的欣喜感,回味无穷。
我想,同样的三国在不同的时期品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想,在那时,油然而生的想法,会是时间对我的一种应答。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再一次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的卷首语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三国演义》是由一个个扣人心弦又拍手叫绝的故事串联起来的,讲述了蜀、魏、吴三国发生的一系列斗争。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马谡大意失街亭”了。
“马谡大意失街亭”讲了魏军率兵20万攻打祁山,当时街亭是汉中的咽喉,关系重大。马谡主动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诸葛亮不放心,马谡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这才同意,并让王平协助。诸葛亮相信马谡熟读军书,可以守好街亭。可没有想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死板地按照兵书上的做,不听王平的劝告,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军断了水道用火攻,全军覆没。诸葛亮得到消息后,非常难过,怪自己用人不当。诸葛亮和马谡情同手足,可不依军法处置,又不能让将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我百看不厌,明白了许多道理:一.马谡一味地按照兵书上去做,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而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敌军是否会切断水源,使自己军队不战自乱。我们学习也不能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真正能学好的人是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这才是真正学到本事。二.马谡失街亭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听他人的劝告。马谡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熟读兵书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经说出了在山上扎营的弊病与在路口扎营的优势,可马谡却自以为是,依然上山扎营。我们在生活中一样,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才能进步。我在生活中也总是听不进妈妈的建议,认为她啰嗦,可实践证明吃亏的'总是我自己。看了这个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个连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也有用错人的时候。我觉得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事情可以让姜维和赵云担当。这样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锻炼姜维尽快了解蜀军的情况。
《三国演义》这部长达66万字的名著倾注了作者罗贯中无限的心血,这里的一个个故事倾诉着一个个哲学道理,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喜欢这部名著,将会一遍遍重读它,它将伴我一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一篇文章——孔明草船借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讲了心胸狭隘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孔明处处比自己强,心生妒忌,便以军队中缺箭为由,让孔明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是多么存心的刁难呀,可孔明却胸有成足地答应了,并且说只须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周瑜暗暗窃喜,以为可以除掉孔明了。结果孔明在三日之内就从曹营“借”出了十万支箭,使周瑜计划落空。
周瑜的妒忌心理很值得我们思索。其实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妒忌心理,比如在成绩没有考好之时不是虚心学习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勇于进取,而是对他人考取的好成绩冷眼相对、恶语中伤。这样的行为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吗?孔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眼里的活神仙,就是因为他面对问题善于思考,遇事镇定。想想自己,经常是碰到一点困难就哭,烦躁不安,不肯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所以常常是遭到打击就一蹶不振了。跟孔明比起来,我真是感到惭愧呀!以后,我一定要端正好态度,不论做什么都要记住,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妒忌会让人心眼变坏,它像一把回旋刀,丢出去的力越大,反弹到自己身上就越疼。我们要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面对别人的优势,应该取长补短,而不是想方设法给别人放绊脚石,只有这样,成功才会离你越来越近。千万不能想周瑜那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被砸痛了才后悔,就来不及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7
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政治、军事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人称奸雄的曹操,庸主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虽然作者罗贯中有着“拥刘反曹”的写作倾向,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在小说中彰显。他在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国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曹操求贤若渴是最令人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贾诩追随张绣时,用计杀曹操,若非典韦死拒寨门,曹操早就被杀了,而曹操对这样的仇人,非但不杀,反而予以重用,因为曹操知道贾诩是非常难得的人才。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华容道上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曹操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很值得我学习。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8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彩图本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资料真是太精彩了,我一连看了三遍,还觉得可是瘾。此刻,你只要任意指出书中的一幅插图,我就能立刻说出这是描述哪一场战争的或是描述哪个英雄人物的。
这本书人物描述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可是,他心胸狭窄,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办法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按军法处置。而诸葛亮却以国家大事为重,顾全大局,从容应对,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充满智慧的了不起的人物。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仅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9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多次了!
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战火纷纷,董卓掌握了大权。后来,王允用美人计杀掉董卓,曹操便掌握了大权。220年,曹操病死,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汗献帝,自立为王,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又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又称东吴。263年,司马昭灭蜀。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王,国号晋,又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从此天下都归司马氏。
诸葛亮,字孔明,蜀国功绩显赫的军师。他手拿朱雀扇,爱好弹古琴。我非常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他不但用空城计吓退了与他旗鼓相当的`司马懿;而且三气周公瑾,使周瑜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啊!
赵云,字子龙,蜀国鼎鼎有名的武将。他手持红缨枪,无人能挡。他还是蜀国的忠义之士。他临死前,喊了三声诸葛亮的愿望;“北伐!北伐!北伐!”
曹操,字孟德,中国唯一的一个“奸雄”。他非常奸诈,曾用他的“奸诈”害死了数不清的人命,而且还十分多疑。但是他为了使国家强盛,便招募人才,很有用人之道。因此。朝中文有司马懿,武有张辽。他还开垦田地,深得民心。
司马懿是魏国不可多得的聪明人才。曹操临终前曾对曹丕说:“如果我们有司马懿,就能斗得过诸葛亮!”但司马懿有雄厚的野心,当幼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便掌握了大权,就连皇太后都得听他的呢!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做事之前要多多思考,心胸要开阔,多结交朋友,不能太骄傲……
因为我太喜欢《三国演义》了,追着看《新三国》连续剧成了我这个暑假最开心的事!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0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谦虚谨慎、济世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病逝于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是关羽,字云长,全称关云长,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英勇善战,他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军中猛虎,他手持青龙偃月刀,可谓是血性男儿,铁血精英,义字当头啊!关羽对刘备忠心无二。即使曹操给了他很多的好处,但他只认兄弟情义,坚决要回去。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我要学习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关羽的英勇忠义,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鲁肃的思度宏远,孙权的明事理、辨忠_……做一个正直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1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知道古代三国时期蜀魏吴三个国家鼎立的事情。我最喜欢的`有三个人。
我喜欢的第一个人是刘备,因为他仁慈,善于听从部下的意见。虽然在东吴大将杀了关羽时不听诸葛亮等大将的劝告,兴动几十万大军攻打东吴,最后幸好被赵子龙救下,才保住了小命。但绝大时间听从部下的意见。
第二个是诸葛亮,子孔明,被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后请出山辅助刘备。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曾火烧新野、藤甲军、赤壁,还水淹于禁七军,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之箭,七擒七纵南蛮王孟获,使其心服口服,设空城计击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体现了他的善用计谋。
第三个是曹操,他生性多疑。曾在草船借箭时怀疑敌军兵多,直叫弓弩手射箭。还兴动全军攻打新野,分五队进攻光第一队就被孔明烧的寥寥无几了。五队攻占新野刘备全军都以撤出。火烧新野后军队所剩无几。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他不像红楼梦的悲惨故事,不像西游记的神话传说。但其中每个故事都生动有趣、有血有肉。真不愧是一本名著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2
我是一个小书迷,看过许多书,其中,最令我深受启发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书中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征战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诸侯四起,群雄逐鹿。书中情节的生动描述,人物的鲜明刻画,引人入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曹操的狡诈多疑、刘备的仁义宽厚、关羽的忠勇无双、周瑜的英姿勃发,尤其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的计谋,成就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遇到困难要用智慧取胜,切不可鲁莽行事。就拿我的一次围棋比赛来说吧:在那次围棋比赛中,对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劲的实力,很快就占尽先机,我连连退缩,一时感觉无力招架。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情急之中,突然发现他的`一个并不起眼的漏洞,我想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表明上我疲于应战,实际在为进攻做准备,我绕到了对方的漏洞处,出其不意的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切断了两处断点,成功的将他的一地棋分开,很快便豁然开朗,扭转乾坤。我势如破竹,越勇,终于拿下这盘棋。
《三国演义》是历史故事,同时也是一部充满谋略和人物思想的的经典名著,它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当看到这首气势磅礴的诗句,诗中的千古风流人物,就会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勇有谋的曹操,少年大志的孙权,笼络豪杰,深得人心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们都是何等的英雄豪杰啊!想起这些,我心灵的'湖面就水波荡漾,真想坐着时光机回到古
代,去感受着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著作,他不亚于《史记》、《西游记》,因为他是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他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他是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一门高深难懂、深奥的文学宝玉,他像古代宝玉玉如意一样美丽,他像东方明珠塔一样闪耀着灿烂的辉煌,像断臂的维纳斯、大卫像一样被人们说崇拜,并为人们所喜爱、传颂。
《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含深刻的小说,作着独具匠心,以妙笔生花的笔迹勾勒出了桃园三结义的豪爽,过五关斩六将的霸气,火烧赤壁,借东风的神奇等一系列的故事,为妇孺皆知。有时候,我看他的时候,被他妙趣横生的笔触所打动了,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的境界,他是我最欣赏的作品之一,有时候我真为罗贯中的神奇的脑袋所为之震惊,他一个人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著作,他记忆力可真好,竟把110多年的历史写得这么详细,真印证了一句话“下笔如有神”啊!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就像中国的四大发明一样,而且它正好配得上这个荣誉。封面就是关羽,他手舞着大刀,像有一对无形的翅膀一样腾空在奔腾的黄河之上。有时我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豪气所敬佩,又对华容道关羽放曹操而感到愤怒,如果当时关羽一刀杀了曹操,三国早已统一在刘备手中,这样张飞、关羽、诸葛亮、刘备也不会纷纷死去,让这江山落入曹操之手啊!翻第一页,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个豪杰中,张飞算是一个最勇猛但无智谋的勇汉,说到这里就想到马谡,他表面看来智勇双全,为诸葛亮所重用,但实际上只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历,最后还是输了。说说刘备,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在许多时候,他看见百姓没饭吃,饿得不行,他都会帮助他们,我觉得这样仁德的君主才是我敬佩的君主。再来谈谈诸葛亮吧,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出山,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连3分天下也没有,说到诸葛亮又会想起庞统,有个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得到了两个,却依然败给了曹操,我真为诸葛亮和庞统感谢到可惜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4
今年寒假我读了元代小说家罗贯中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他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罗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气魄最大的古典小说。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自东汉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和军事的斗争历史。
在这部名著中,罗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恨情感,客观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还有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欺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铤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方面有着惊人的掠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无论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赵云、鲁肃、周瑜以及董卓、袁绍、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征。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入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的却是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抹抹惊心动魄的战场,深吸变化的战斗形式,描绘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过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乎常人的技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故意。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挥洒,叙事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气势磅礴渲染战场的.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三国演义》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添加了灿烂的光彩。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国演义》声名远扬海外,被译为朝、越、日、英、法、德、、俄等几十种文字,传遍世界各大洲。俄国汉学家赞该书时“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杰作法国文学家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为”史诗般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演义》这部不可超越的经典一其无与伦比的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文学魅力而进一步扩大着它的影响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06-08
读三国演义有感05-26
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读《三国演义》有感11-23
读三国演义的有感11-11
三国演义读有感11-04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08-16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3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2
(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