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故事中英雄云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翼德力拒当阳桥,勇马超兴兵复仇,黄汉升力劈夏侯渊……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豪情万丈!几百个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都是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了他,他还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简直聪明赛神仙啊!当然,在书中机智聪明不止诸葛亮一个,比如吴国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计谋的。可是读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个借口害死他。于是周瑜便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要完不成,就按军法处死诸葛亮。读到这里,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着他的智慧和机智,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务,把周瑜气得哑口无言。不过最让我佩服的,并非是诸葛亮凭着神机妙算,“借”来了十万支箭,而是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却没有生气。他反而以大局为重,继续与吴国合作,最后才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心生怨气,与周瑜缠斗,那战役的结果,怕是要改写了呢。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蕴藏了许多做人的智慧与道理,值得一读再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又心胸宽广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灿如星河的古诗词文化里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书写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名作。其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很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生活和军事生活。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忠心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人读罢不能忘怀,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心怀天下的贤者刘备,他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老百姓而三顾茅庐,以为一段佳话,这是多了不起呀!虽然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仍旧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一些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鼎力协助,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而文中里另一个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赏和喜爱了——诸葛亮,字卧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君爱国,是一位十足的智者。书中他似乎无所不能,令人钦佩。
空城计骗过多疑的司马懿,设计骗取曹操败走华容道,草船借箭、火烧连营、七擒七纵孟获大块,一计连一计,一环套一环,让人不得不连连称赞,拍手叫绝!可当我看到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时,眼泪又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所,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并没有功高夺主,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尽忠于新主,哪怕这个新主庸庸无碌。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呕心沥血所写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于危难之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多么得可可泣,多么得感人肺腑!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刘备的仁、关羽的忠、张飞的义和诸葛亮的智。那些层出不穷的智慧谋略、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英雄主义的人格,都展现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文化。亲爱的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愿意和我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吗?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上它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伴随着这首《临仙词》,我翻开《三国演义》,不禁融入那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又英杰辈出,常闻轶事的东汉末年。
提起《三国演义》,不少人想起的是“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想起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想起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想起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细数我们熟悉的.姓名,那是一条长长的名单:坐拥半壁江山的曹操,国富民强的孙权,得尽人和的刘备,以及笑到最后的司马炎……。然苏轼先生曾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其实,不难发现,那些三国中的“知名人士”,谁不是具有“过人之节”的呢?
如“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其人“长壮有姿貌”、“吴中皆呼为孙郎”英年才俊。其人品更是一等一的,《三国志》记载说“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而且极重情义,当年孙策临终将东吴托付给他,二十余岁的他就替孙权扛起了这个重担。赤壁一战,以五万人大破二十万曹军,将他与力主投降的张昭等人比较起来,简直高下立判。若不是昔时的忠心耿耿,哪来之后的赤壁风云?
“乱世之奸雄”曹操也是一样,他极有政治眼光,在乱世之中,迎回献帝,又于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之后降刘璋,破马超,灭张鲁,功绩累累。而他本人也不是小说家言的“奸诈狡猾,酷虐暴躁”。相反,他宽容大度,赏罚分明。当他战胜袁绍后,搜出了许多封营中数将于袁绍的来往书信,但他并没有一封封查看并治罪,而是一句“时孤尚不能自保,何况他人乎?”,宽恕了他人。而当他犯了自己制定的践踏农田之罪时,也没有搪塞过去,而是“割发以代首”,相当于判处自己髡刑。身为一军之将,实属难得。若不是当时的豁达开朗,哪来之后的半壁江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就更不简单。他依法治蜀,铁面无私,在第三次北伐时,由于自己的决定错误,不仅自断臂膀,挥泪斩马谡,而且连书上表,请求自降三级,贬为右将军,这才使得蜀中居民安居乐业。而且他重德不重色,自己择妻不观颜色,只重才德,这种心胸又有几人能做到?若不是他恩威并施,法重如山,哪来之后的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以弱图强?
身处乱世,身不由己,在这种境况下依然能保持气节,宽容大度,表里如一,想必成功也并不难了,我们更是要从小做起,培养自己的德与才,体现自己的“过人之节”!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当将《三国演义》这本书全部看完、合上书页的一刻,我恍然之间感悟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真情,周瑜、黄盖使苦肉计的良苦用心,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似乎还看到云长刮骨疗毒的从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机智、七擒孟获的仁厚;也领略到关羽单刀赴会的勇敢,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诸葛亮巧用空城计的大胆......
这本书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云长和诸葛亮了。为什么他们值得我佩服呢?关羽结识刘备、张飞,情同手足。他受曹操厚待却不忘本,立功报答曹操后离去,追寻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众之中。随后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八方。关羽骁勇善战、视死如归、重情重义。诸葛亮呢?刘备三顾茅庐,用真诚打动了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诸葛亮借自己三寸不烂的口舌功夫,使孙权、刘备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给了曹操沉重的一击,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诸葛亮辅佐刘备,为完成统一中国、重振汉室的大业,他外联东吴,内修朝政,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敌交锋,屡操胜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认为最令我感到惋惜的就是张飞了,一代豪杰毁于两个无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痛心!虽然我觉得曹操是一个能臣兼奸雄的“两面派”,他疑心重重,阴险狡诈,但是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以从《龟虽寿》中体会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壮志;也可以从《观沧海》中感受到那大好美景。张飞的勇敢鲁莽、心直口快,赵云的浑身是胆、冷静忠诚,刘备的求贤若渴,孙权的优柔寡断,鲁肃的外愚内智,司马懿的`老奸巨猾,吕布的见利忘义,都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我觉得《三国演义》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胆大心细的道理;从神勇无比的关羽身上,我懂得了为人应该忠一不二、知恩图报的道理;从求贤若渴的刘备身上,我学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每天陪伴着,我更加坚信,明天的我一定会更加优秀!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书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今天,我特向你推荐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封面可精致了,全都是绿色的。大约有a四纸般大小。上面有四个黑色大楷字《三国演义》。占了书面的三分之二是武圣人——————关羽的形象:他那丹凤眼,卧蚕眉,唇若涂脂,面若重枣,髯长二尺,手握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马,正在驰骋。让人看上一眼,你保准眼前会浮现的尘土飞扬,杀声阵阵的战斗场面。下面还有一列小字。正是本书的作者罗贯中。这本书的价格是三十二元。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妈妈从新华书店购买的。这本书大约有四百多页。有四十多个章回。属于儿童版的读物。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所在的国家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智斗勇、争锋相对、争夺天下的章回小说。在他们中间,也出现了很多勇猛的大将:张飞,关羽,赵云,司马懿,周瑜等二百多位有勇有谋的人物。
当然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也相当精彩。“诸葛亮的空城计”、“赵云的长坂坡救孤”“王允的美人计”……
其中最精彩的章节还是要数“火烧赤壁”了。这场大战主要是蜀国和吴国联合攻打魏国,。他们抓住了曹操不会水战这一弱点。蜀国的军师诸葛亮观天象,预测三天后必有西南风,所以,向吴国的都督立了军令状。然后,令吴国的军师鲁肃让手下人将一艘艘小船装满干草点燃火,又五更天靠东风的力量驶到曹营。把曹营的船只全部点着了。然后回来时靠西南风,顺水顺舟。魏国的将士们发现火后,报告曹操,曹操令将士,只管放箭,到火势越来越大。便只好纷纷跳船。曹操得知消息后,只好弃船逃跑。要不是最后关羽饶了他一命,恐怕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这本书不仅内容精彩,写作也很有特点。比如罗贯中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外貌描写描画出这个人的性格。关于面如红枣,一双丹凤眼一看就知道他很忠勇。张飞虎背熊腰有一撮凌乱的胡须,从这就知道他很勇猛但缺乏智慧。
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只要你多思考,敢于实践,就有新发现。其次,我们不能光靠武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使问题更严重。俗话说的好:"用力不用智,皆于虎类矣!"还有交朋友要交忠诚的人,同时也要对他人忠诚。这样你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你看,这本书是真的不错吧!那你抓进去买哦!
三国演义读后感6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不光给予我们知识,还让我们获得快乐。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书就是《三国演义》。其中里面有许许多多惟妙惟肖的人物和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为了人民幸福而作战的英雄们。其中有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以仁义为本收服天下英雄心的刘备;忠义与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其中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就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赵云本是袁绍手下大将,后来投奔公孙赞。他因见二人无忠君救民之心,所以投奔刘备,随刘备战新野,取襄阳,携万民渡江与曹操大战。跟诸葛亮平南蛮,出祁山。在赵云的一生中几乎驰骋在疆场上,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如“横江夺斗”.“桂阳拒婚”.“凤鸣山力斩韩家五将”......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子龙单骑救主”
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负责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领三、四十随从回去寻找,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却杀死淳于导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险些被张飞误解其背叛刘备,亏得简雍解释澄清事实.于是赵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又回头寻找阿斗,但此时只有他孤身一人,没有一个随从.乱军之中赵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夺得了由其佩带的曹操的.宝剑”青罡”,后于一堵矮墙边寻到了糜夫人及其怀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伤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赵云后不顾赵云劝阻跳入一口枯井自尽.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数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在赵云把阿斗救出交给刘备时,刘备把阿斗扔到地下:“为了这个小子差点丢了我一员大将!”如此就有了后来的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在刘备死后,赵云随诸葛亮南征北战,七十岁屡建奇功,后病重而死。
赵云死后,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总之赵云是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关羽、张飞、马超等人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关羽刚愎自用,张飞残暴凌下,马超好逞匹夫之勇,只有赵云兼有关羽之义、张飞之猛、马超之勇,又智谋超群、见识高远,不愧为蜀国栋梁。
三国演义读后感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词出自《三国演义》,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曹操,孙权,刘备的英雄人物风云再起,纷争不断,生动地描写的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和军事的冲突和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涿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中前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相互征战,中后期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这幅画卷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有情意深长的友情。
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求贤若渴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仁德善良的刘备,乐不思蜀的刘禅,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鲁肃,忠心耿耿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后连用三把大火,挫动曹军的锐气。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更是使得曹军大败。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让孙权派兵救刘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更显得他神机妙算。连周瑜都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五十万大兵。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一心一意操劳蜀国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尽快收复中原却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刘备。他三顾茅庐不顾兄弟的劝告执意进山三请诸葛亮可见他礼贤下士。他宁每日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可见他的仁义。也正因为刘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主,才能让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三国演义》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长板坡吼退曹军,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在学习上不能骄傲自满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以上是我读《三国演义》的感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会让我一生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本书的开篇词,然后引入正文。这书中有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深奥的军事谋略,更是深深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书上记载了昏庸的汗献帝、刘禅,无能的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为人宽厚的鲁肃,仁义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张飞、许楮、典韦等,个个描述的生动、形象。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许多个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第一个就是关羽,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唯有忠、勇能够比喻他。他虽然降敌,但忠于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会不以千里万里相投。这不可是忠,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一名著,给他刮骨疗毒也一点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个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当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第三个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因为大家对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作者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以往行刺董卓,召集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也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个英雄任务人物更是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点,这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9
假期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巨作,“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蜀、魏、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斗争。这本书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
书中还有无数个英雄人物,人物性格各异:有勇无谋的吕布、袁术、袁绍,气量狭小的周瑜,善战的赵云,阴险的曹操,勇猛的张飞,机智的诸葛亮,仁义的刘备……其中,我最欣赏的便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因在家乡闯祸,便逃避江湖,刘备这时正在招兵买马,关羽便投到了刘备旗下,拜为刘备的义弟。关羽相貌堂堂,丹凤眼,枣红脸,一对浓眉,身躯魁梧,长长的'胡须,又英俊又威风。
关羽武艺超群,过五关斩六将,还斩了颜良、文丑、华雄,非常威风。关羽还有勇有谋,一次,车胄设计将刘备留在敌营,一国之主被俘,情形十分火急,关羽便扛起救主责任,但蜀国的力量不及袁绍军,如果率兵攻城救主,显然不会取胜。关羽便命手下穿上曹军服装,乘着夜色叫城。守城兵怎肯说开就开呢?关羽说:“只怕刘备知道,疾快开门。”小兵一听就慌了,因为如果让刘备知道曹操和袁绍联手,定会戒备。所以,守城兵只有乖乖开门,门一开,关羽便冲进去救出了刘备。
关羽忠肝义胆,情深意重。比如,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时,刘备与曹操迎战,刘备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关羽投降了曹操,但他始终念念不忘刘备。一天,曹操给关羽了一匹赤兔马,关羽再三感谢,因为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只要打听到兄长的下落,就能和他团聚。可见关羽对他的兄长多么忠心耿耿,情深意重。关羽一身凝聚着忠、义、仁、勇这四方面,不愧是人人称赞的大英雄。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想到了临江仙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名句,似乎是在赞扬三国英雄。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关羽的情深意重,诸葛亮的聪明绝顶,赵云的英勇善战。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不要像周瑜一样胆小,不要像吕布那样有勇无谋,我们要做一个勇敢、机智的人,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由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24卷,240回。后来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三国演义》120回版
由于人文出版社选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颇有出入,将拥刘抑曹的思想发展到一个几乎病态的.角度,且大量地删除了原文中赞扬曹操一方人物的诗词和评论,所以给世人造成一种三国演义打击曹操、歌颂刘备的错误印象,且该批改版将刘备一方无限神化,甚至将诸葛亮准备将魏延烧死在上方谷这样的情节统统删除,将诸葛说成是一个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这是大家阅读时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于该版本选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没有将毛家父子的批语选入,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该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实本书和毛批本完全一致,不过是删除了批语部分,加入了编者的注脚。请读者朋友们阅读时注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慢慢兮。读研时,老师常说,要读两本书,一是书本,这是小书;二是社会,这是本大书。两者要结合,多读多想。只是当时比较惘然,比明白深意。工作两三年后,渐觉其中的深意。读万卷书,读书本,古为今用;行万里路,就是多见识,就是读社会这本大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多经历,增长才干。知行结合,才是成人之道。
三国是本读不尽的好书,常读常新,细吸品味,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啊,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啊!但是在我看来三国时期才是英雄骤出的高潮时期。可惜我们现在离那时太远了,想了解这些故事,只能从书上了解了。
《三国演义》就是一本描写关于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的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一是成功刻画了当时许多英雄豪杰的人物形象,例如: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和义绝关羽等英雄。二是描写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其中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关键性战役最为出色。作者描写战争画面,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方各面,例如:双方的战略计谋、装备对比、数量对比等等。写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尤为吸引读者的眼球,体现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
关羽,是一名虎将,“万人之敌”,不仅如此,他还恩怨分明,十分讲究信义,是一名以“忠”、“义”著称的英雄。他在《三国演义》中在下邳被曹操俘虏,并投降与曹操,但仍心系于刘备,于是与曹操约三事,约定在找到刘备后便离开曹营。但曹操仍旧对他情深意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关羽于是感到对不起曹操,于是在邻走前替曹操斩杀了袁绍营内的两位大将,颜良、文丑,解白马之围。虽然这里有些事情是虚构的,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和曹操对关羽的情深意重。关云长可谓是三国第一义将!
赤壁之战,乃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全书最重要,也是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一场战役。最终是曹操兵败,逃回北方,孙权和刘备各自得到荆州的一部分。战前曹操占优势,军队士兵有二十多万,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多,这差距多么大呀,就算曹军乃北方之人,不习水性,但是联军获胜也是一个奇迹!在《三国演义》描绘的这场战役中,具有伟大贡献的人是周瑜、诸葛亮、庞统和黄盖。周瑜与黄盖的苦肉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还有庞统的连环计等等,都是这场战役能够胜利的关键。虽然演义中还是有夸大的现象,但赤壁之战仍是三国时期标志性的战役!
虽然《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本作品,但虚构成分极多,我们阅读它时应该以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要以史实为准,切莫混淆!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是罗贯中的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使我认识买了书中很多人物、懂得更多的道理。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在东汉末年,因为国家管理不善,各路势力割据,天下纷乱,导致天下三分为魏、蜀、吴三个大国。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之间的明征暗斗,最终归于晋国天下一统。书中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吕布、赵云等很多英雄人物,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才识过人。
其中在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回,初读时我的心里感到非常疑惑。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的时间要做出十万支箭,那要动用多少人手才行呢?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前两天根本没有行动,我心里都替他着急?他可是立了军令状的,三天内若是交不出十万支箭可就要执行军令,人头落地的。难道他是失去信心,放弃了吗?还是胸有成竹、另有妙计?继续读,第三天半夜,诸葛亮终于有行动了,但他没要做箭的材料,却只是向鲁肃借了草船二十只,我心想:这跟做箭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他要坐船逃跑吗?我急不可待地继续往下读,原来诸葛亮懂的天文地理,知晓当晚天有大雾,准备了草船靠近曹操军营,诱敌用弓箭攻击,密密麻麻的箭射向草船。一夜之间,二十只草船借到了曹操远远不止十万支箭,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可真知识渊博、心有妙计!
还有读到诸葛亮空城计这一回,我不禁感叹:厉害、厉害!诸葛亮的胆量实在是太大了!敢用一座空城吓退城外百万敌兵。这一计,虽然是一座空城,但是诸葛亮一人稳坐在城头面对敌军,司马懿是对诸葛亮的能力的惧怕,不敢冒然进攻,可见诸葛亮在敌人的.心中的形象是多么的强大!也是诸葛亮胆大心细,熟知敌人的弱点,利用了敌人的弱点才能成功。诸葛亮真是心思缜密、艺高人胆大。
通过对《三国演义》阅读,我学到国家出现纷乱是多么的可怕,各种势力的明争暗斗,导致人们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可见国家的统一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该热爱美丽祖国,不容许任何外来敌人侵犯祖国神圣的领土,我要学习诸葛亮,多读书,多积累,让自己变得强大!长大后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呀,书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人民常常称之为“知识的海洋”、“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本好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为中心,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其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关张的兄弟情深,吕布的威猛,孙权的豪迈,曹操的奸诈……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为这本小说添增了许多色彩。
书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欢迎,它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为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又惊又喜,还很疑惑,没想到诸葛亮却神神秘秘地让人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若干个名士兵模样的稻草人。第三天夜里,趁着江上雾大,诸葛亮带着船只向曹操的水寨划去,还命令人打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便令军士们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满了箭。周瑜带着士兵来到江边,知道了这些箭的来历,对诸葛亮的才智自叹不如。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平时和我成绩排名相近的同学,这一次的分数却远远超过了我。我心里十分难受,下意识地向他投去了几个白眼,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这种不足为人道的想法,我好几天没有理会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绪,真心实意为他取得的成绩鼓掌。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我没有深入思索他成绩提升的原因,也没有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去想自己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的嫉妒对自己毫无帮助,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其实嫉妒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但他的弱点却是致命,太傲,以至最后败走麦城。总之关羽是值得我们好好打学习。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说说曹操。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哲学家,还有他的军略,如果他能够更加的合理运用,绝对能让魏国称霸天下。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豪迈的词句!再配上《三国演义》中那么多豪迈的英雄拼战沙场的场面,着实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激荡起来。
与其说我写的是读后感,不如说我写的看后感,毕竟我只读过原著的一部分,我更多的是看关于“三国”的电视剧,因为看可比读快多了。如果问我为什么这么钟爱《三国演义》这种打打杀杀的故事,我想也许是因为比较喜欢故事里面各个英雄豪杰的性格吧。虽然英雄间也存在着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但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那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也仅仅只有乱世才体现得出吧。
曾有朋友跟我聊起《三国演义》,他们中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作者把诸葛亮写得太神了吧?”。还有的人有不同的疑问:“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虽结拜过,但毕竟他们不是亲手足,可他们却比亲兄弟还亲,难道这世上真有这么深的情义吗?”我想大家也多多少少有过类似这样的疑惑吧?
说实话,我也有过,不过之后细细想了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之所以作者把诸葛亮写得很神,都在于罗贯中把握人物性格基调时,都力求实现艺术形象与历史的相结合。他把诸葛亮进行了理想化,渲染了作者所寄予的感情色彩,从而使诸葛亮变成了神一样的人物。说起那三兄弟之间的情义,我想,也有他特定的道理。在关羽和张飞被擒杀后,刘备不顾诸葛亮三番五次的劝阻,执意伐吴,尽管最终惨败白帝城,这不难体现他们之间的情义。我们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但就算结局已注定,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放进故事里,体会当时英雄们的内心世界,之后我们便可以理解故事之所以这样那样的发展下去的缘由。
起初,我并不是因为它是名著,我才去看它,而是因为对它有着一些莫名的期待才想要去了解它。名著为什么称名著?我认为这是证明,证明它有流传千古的价值!有人说过:初读“三国”和再读“三国”所抱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样的!许多专家学者仍在研究《三国演义》,它那指不定还有没被挖掘的内涵正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