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9-18 11:24:02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2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优秀【2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作者是罗贯中先生。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虽然不像《西游记》那样充满百读不厌的神仙色彩,但是《三国演义》却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

  《三国演义》是讲的黄巾起义后分成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但这三个国家的君主都有一颗占领江山、一统天下的野心,但是有这样的野心也必然少不了战争,只要有战争也当然少不了一些令人敬佩的人物,比如:武艺高强的刘备,粗中有细的张飞,生性多疑的曹操……但是让我是敬佩,最佩服的.人,无疑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做事沉稳,冷静,遇到急事不像其它人那样惊慌失措,而且总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击退敌人。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故事便是《草船借箭》这个章节。我觉的其中诸葛亮那一“笑”,更是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胸有成竹。

  但是让我佩服的可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诸葛亮摆布的“八阵图”。就连大诗圣杜甫的“八阵图”这一首诗也是来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他(诸葛亮)甚至知道自己死以后会有人来打扰,所以提前布下了一个骗局。可谓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就像苏东坡写的那样,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无论是成者为王,还是败者为寇,都抹灭不了那些熠熠生辉的灿烂恒星。就算是那些身首异处、功败垂成的群雄们,也有他们自身独特的亮点。

  如果说一本好书,每一次品读都有不同的感受的话,那么三国演义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在它描写的人物里,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诸葛亮啦,写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先借司马徽、徐庶之口,影影绰绰地虚写他的非凡才能;继而是三顾茅庐,仍是从刘备等三人的眼光中虚写这位“高人逸士”的生活氛围和一种神秘色彩,逗引读者的兴趣。第一次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这个人物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诸葛亮可以算是《三国演义》中智慧人物的代表,他在无论何种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审时度势,掌握大局;在无论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能运用巧思,转危为安。虽然三国演义已经神化了诸葛亮,但还是可以从中感悟到他的智慧和人生哲学。我想他应该是一位儒将,至少有着儒将的风范,尽管古代十大儒将中并没有他。这就是我对这个角色的第一印象,但当我再次拿起着本书,看到他在五丈原时,在寒风中视察军营时,面对长天的无力叹息,我更加的敬佩这位伟人。这是诸葛亮临终时的一句话“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意思就是,再也不能为复兴汉室、酬恩先主而上阵讨伐叛贼,浩淼苍天,永恒不朽,为何却对我如此苛刻,让我在此走到尽头,也不愿再多给我哪怕一点点时间,不甘啊!五丈原的秋风彻骨生寒,命运对这位壮志未酬的老人确实是过于苛刻了,他走得极为不甘,而且走在了老对手司马懿前面。也许在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他就已经觉察到复兴汉室江山是不可能的,但在刘备三顾茅庐的厚礼下,他毅然出山。他知道这一去怕是再也回不来了,但他并不后悔。司马徽当初就说,“孔明虽得其主,然不得其时。”想必诸葛亮也清楚这一点。也许真正的历史中诸葛亮并不是如此想的,而只是对刘备的忠诚。但三国演义就是如此恰到好处的塑造了这么一位英雄,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雄。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还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就是三国演义要告诉我们的。真正的英雄不一定是成功者,但一个敢于面对挑战,在困境中奋起,毅然决然的人,一定是以为英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者,虽败犹荣。试想这样一位小说人物,如何不能扣动读者的心弦呢?

  有一句话是《出师表》里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也许你觉得没什么,也许是你不明白。在这功名利禄的世界里,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所以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手的人,你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诸葛亮九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幼年饱受失亲之痛。对于雪中送炭定有自己的认识,所以奉命于危难之间也是他人生观的一种表现,更是知恩图报的一种形式。

  《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这也许是诸葛亮对自己人生观的诠释。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