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10-10 07:28:51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讲述了公元3世纪东汉末年,以刘备、孙权、曹操为首的三个政治、军事阵营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结义为开始,以吴主孙皓受降三分归一为结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给我一种推刘反曹的意味,给曹操塑造了一个反面形象——枭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将曹操的形象往奸雄刻入三分,书中孟德献刀刺董卓、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均是奸雄的所作所为。同时,曹操还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从招募义兵起家,伐董卓、讨吕布、官渡败袁绍到占了半个中国,都是他政治领导和军事统治的表现。曹操虽然内心狭义,但是对优秀人才是十分重视的,对一些曾是敌对的人能够重用,特别描写了对关羽是十分钦佩赏识的,战华雄时赠酒、以及后来的赏金封侯,甚至对出走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这些都突出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爱惜。铜雀台赋诗《短歌行》,流传后世的《观沧海》、《龟虽寿》都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文采。不难看出曹操的是个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着重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将“奸雄”形象印入读者的脑海。

  刘备,与曹操的奸佞相反,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厚明君。但是鲁迅先生曾批道:欲显刘备长厚,似伪。从桃园三结义的誓词“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到新野坚持携民渡江,彰显刘备的宽仁爱民。从三顾茅庐请孔明,到赵子龙单骑救主玄德摔阿斗,凸显出刘备的敬贤爱士。然而刘备在夷陵之战被火烧连营大败孙权之后,心力交瘁,一病不起,第二年就托孤而去。而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仍3次南征孙权。

  故此,我认为刘备远不如曹操,罗贯中可能对曹操有所偏见,因此在书中对曹操的描述多为丑恶。

  刘备的抗压能力远不如曹操,这可能与其自身的发展经历有关。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身边虽然有几个好兄弟,但是处于不断的跟随他人的状况下,先后追随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而曹操则是通过自身的奋斗,站稳在北方的政治地位,扩大自身的领导范围,虽有挫败但马上重整旗鼓迎难而上,攀登人生的高峰。同是在乱世中沉浮,曹操比刘备更能存活。

  结合我对《三国志》的认知,我认为刘备是伪君子,曹操不是真小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中国的历史中总是刀光剑影、冷枪暗箭、防不胜防,而西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正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接而破黄巾,救董卓。经过几次辗转征途,先后成为汉亭侯、皇叔、徐州牧。袁绍、袁术经过官渡之战,实力大减,其子孙后代争权夺位,先后被曹操所灭。江东历经孙坚、孙策稳固了政权。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养精蓄锐。曹操南下,火烧赤壁、败走华容。刘备取得荆州,孙刘两家合作告终。周瑜巧施美人计,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用假途灭虢之计,不料被孔明识破,生气过度,一病不起,最终被气死。孔明又攻下益州,收服了马超。曹操病逝,曹丕接魏王之位。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被司马懿拖住,进食极少,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国姜维九进中原,都以失败告终。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篡位,改国号为晋,先灭蜀国,后亡东吴,一统天下,建立了晋朝。200多年历史的西汉王朝终究灭亡了。

  诸葛亮善待百姓,在百姓中威望极高,死后,各地都建起武侯祠,每年香火不断。这时当时皇帝才有的特权。尽管后主每次都派军队去拆毁,可是,百姓又总在军队走后重建。后主不得不破例允许祭拜诸葛亮,后代皇帝也都去祭拜这位军事奇才。“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三国时期名将奇才辈出,每一位皇帝都招贤纳士,尊重人才。每一位都尽心尽力,报效自己的国家,为国出力。刘关张三人情谊十分浓厚,都视对方为自己,这种仁义宁人挥泪如雨。南蛮孟获,要不是他浪费孔明的生命,天下又归汉朝啦!关羽心高气傲,才丢了荆州,又损兵折将,还被人杀了。张飞脾气暴躁,爱喝酒,还痛打士兵,结果竟被自己的手下杀了。刘备太重感情,居然动用了80万大军讨伐东吴,却落了个“火烧连营八百里”的.下场,最后病死在白帝城。总而言之,没有关羽的失败,刘张二人也不会死,80万大军也不会灰飞烟灭。

  刘备乃一世豪杰,曹操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权是一位依赖文武百官的皇帝。三位之间你争我夺,却被司马昭一举拿下。真是相当的悲惨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时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激烈动荡的时代,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具有仁爱的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奸诈的曹操.明朝的罗贯中根据流传的三国故事加工和创造出了三国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小说.这部小说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三国演义共120回,描写了自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共96年的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小说开篇写汉末昏君无道,民不聊生,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领导农民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混战.先是17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北方,南下进兵.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击败曹操,从此三分天下.此后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归于晋.

  书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战争场面宏大,每一场战争都包含着双方军事的谋略,其中赤壁之战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曹操南下,刘备携民渡江,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联吴抗曹,使用了激将法,周瑜打黄盖,黄盖诈降使用了苦肉计,群英会蒋干中计,水部都督蔡瑁张允命丧黄泉使用了反间计,庞统巧授连环计,火烧连环船,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凝结着古代人民的智慧.

  除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曹操绝境逢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智劫乌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此确立了在北方的霸权,为南下奠定了基础.孔明六出祈山,矢志不渝,为完成先主遗愿,与魏国斗志斗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凝结了古代军事谋略家们的才智,这些谋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体会到了三国演义不仅仅描写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战争史,更是一部做人的百科全书.

  读懂三国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刚拿起这本书,我便被里面的情节与人物所深深吸引。

  《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蜀、魏、吴这三个政治势力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孙曹的赤壁之战每一次战争,都令人感到惊心动魄;每一次战争都是勇气与智慧的考验;每一次战争,都令我们变得亢奋起来了。最后,曹操之子曹丕统领了中原,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这生动的情节所打动和那有血有肉的人物所感染。它展现了社会的尔虞我诈,表现了人们对各个阶级与人物的赞扬与憎恨。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有情有义。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虎威将军——赵云了。他身高八尺,浓眉大眼,骑匹汗血宝马,提把钢枪。他不仅威风凛凛,还有万夫不挡之勇。在长板坡,他手持武器,就是因为为了保护阿斗,而在这千军万马中开辟一条血路。他砍倒两面大旗,杀死名将五十多,士兵被他杀死无数,可见是多么勇敢啊!

  是啊!在现在社会生活里,是这些勇敢的人,为了大家和平友爱的生活,而去帮助他人,挺身而出。

  就说说周传金吧。他在上海时,看到小偷正在偷别人的手机时,路见不平,猛地冲上去,死死抓住小偷的衣领,一边大声喊叫,一边把小偷往旁边的地铁站务窗口拉。小偷一心想着逃跑,在周传金手上砍断了八根肌腱,血流如注。但他仍然坚持着,直到保安赶来看到这个场面,我被震撼了,我明白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只要我们与赵云一样,敢于去搏斗,去帮助他人,并有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便能成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的,英雄如浪花一样,一个一个出现在我们身边。《三国演义》的情节与人物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5

  只要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有谁不被诸葛亮的智谋所震撼?有谁不会周瑜的气量狭小而感到可惜?有谁不为刘备的仁义、人爱所感动?有谁不会曹操的奸诈残忍而气愤?有谁不会关羽的义气而感到折服?谁不会貂蝉的美貌所倾倒的?

  我花了好久来读《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啊!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智明朝的.房间艺术人左边,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成了一部中外闻名的著作。

  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初中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警长胃炎中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稷去守街亭,导致丢了街亭,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要是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倒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对别人过于苛刻,没有人是不存在错误的,包括我们自己。所以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加以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值得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75万大军的姓名,是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是一代名将诸葛亮无计可施,已病死五丈原为告终。从他身上我懂得了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的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6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明代作家罗贯中编写而成。《三国演义》闻名遐迩、妇孺皆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价之宝。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分别代表了三种优良品格:仁义、忠诚、勇猛。相比之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显得比较阴险狡诈,而“史上最强军师”诸葛亮则是智慧的代表,《草船借箭》一文记述了诸葛亮用计谋筹得了周瑜故意为难他而让他在三天之内弄到的十万多支箭。作者罗贯中通过一系列事件将书中的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国演义》不仅文学功底深厚,还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吕布因为见利忘义,先是认董卓为父,又被王允的美人计诱惑认王允为义父,被后人成为三姓家奴,后来被曹操抓住,这位“识货”的丞相十分欣赏吕布的武艺,但是因为吕布是出了名的见利忘义,怕他反过来被人利用来谋害自己,就将吕布杀了。如果当初吕布忠诚一点,该跟谁姓就跟谁姓,该做谁的手下就做谁的手下,还会落得这番下场吗?

  关羽就是和吕布完全相反的人物了。关羽早先被曹操留住,给他好吃好喝好衣好住。千方百计想让他改变主意为自己所用,但关羽却不领情。曹操赤壁战败败走华容道的时候,关羽于心不忍,还是把曹操给放了。本来诸葛亮是让关羽趁曹操实力大减的时候去捉拿他的,并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心软放了曹操就会脑袋搬家。最后若不是蜀国满朝文武求情,说不定关羽就被处置了。

  刘备是个仁义的英雄,好几次他在逃难路上带着各种老弱病残的老百姓赶路,老百姓哪有训练有素的军队走得快呀,所以刘备他们不得不走走停停,众将都劝刘备丢下老百姓自己赶路,刘备哪肯丢下老百姓一走了之?刘备还把曹操说过的话反过来说:宁可天下人负我,也不叫我负天下人!

  这样一部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文学功底深厚,又给人有益的启发的作者,能不是一篇传世佳作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本家喻户晓的好书,让人爱不释手。这段时间,我如饥似渴的拜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品读之间,我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犹如身临其境。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从桃园三结义到吴末帝孙皓投降的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用奇谋孔明借箭”“孔明三气周公瑾”等。其中,最让我受启发的故事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孙权让吕蒙率兵去攻打荆州,陆逊利用关羽的骄傲用计,让关羽放松警惕,把荆州的'大部分人马调去攻打樊城,致使荆州被吕蒙的军队占领了。这个故事体现了陆逊的聪明机智,关羽的骄傲自大。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里,我的心情不由自主随着故事的情节此起彼伏。当我读到陆逊向吕蒙献计时,我暗暗为陆逊的聪敏叫好;当我读到关羽把荆州的人马调走时,我对关羽的粗心大意感到失望;当我读到吕蒙占领荆州的时候,我不禁叹惜——唉,这都是因为关羽自恃英雄、骄傲自大之后果。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期末考试时粗心大意的事情: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期末考试。在考试前,监考老师叮嘱我们一定要仔细读题,认真检查,然后就把试卷发了下去。我一看试卷,题目好简单,就把老师的话当成了耳边风,快速地写了起来。写完试卷,我也不检查,就在座位上熬时间。“铃铃铃”,交卷时间到了,我得意洋洋地把试卷交了。过了几天,当我一看我的成绩单,我顿时惊呆了——我才得了93.5分,如果我不骄傲自大,粗心大意的话,我一定会得满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要轻视别人,也不要骄傲自大、粗心大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满招损,谦受益”。

《三国演义》读后感8

  寒假中,我阅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读过书后,我对书中的人物,刘关张、曹操、孙权、吕布等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了一个道理:德才兼备方为圣。

  书中的吕布,武艺天下第一,关羽虽然很厉害,但比不过吕布。然而后世的人们却把关羽封“武圣”,而不是吕布。这是为什么呢?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吕布有才无德。他虽然武艺天下第一,但德行不够,先后拜了丁原、董卓两个人为义父,却这两个人都死于吕布之手。其中董卓虽然凶狠残暴,确有取死之道,但吕布并非为了公道大义而杀的,是为了美女而杀董卓。丁原书中没有提到有什么恶行,反而是个忠于汉朝的大官。吕布因为接受了董卓的财宝良驹,杀了丁原,令人不齿。吕布虽然有陈宫当军师,却刚愎自用。他落难时,刘备收留了他,他却趁机夺取了徐州。吕布做人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人们都厌恶他、害怕他。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身死白门楼的下场。

  而反观关羽,武艺高强,义气当先。他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的二哥。这一拜,他终身追随大哥,这一拜他任劳任怨,这一拜直到兵败麦城他都虽死无憾。他温酒斩华雄,他勇斗吕布身不败,他诛颜良、杀文丑,他武艺高强,是闻名于世的勇将。当刘备兵败,曹操欣赏他,千方百计要收服他时,因为坚信刘备还活着,为了以后和刘备重聚,为了照顾刘备的家小。他约法三章后,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三日一宴,赏赐金银财宝、美女宝马。关羽却代替刘备照顾嫂子,让曹操送来的.美女服侍嫂子。自身坚守礼仪,不入嫂子所居房屋。当离开曹操时,金银财宝分文不取,美女仆人全部留下,只带了从前在刘备军中就一直跟着他的随从,过五关、斩六将,只为追寻结拜刘备。当很好地诠释了做人的“义”和“礼”。所以后世人们封他当“武圣”。

  由此可见,有“武”无“义”,虽能不“圣”。“武”、“义”兼备,纵然不是武艺天下第一,也能当“武圣”,百世流芳。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分归一统所发生的故事。书中有不计其数的人物,主要描写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周瑜等。他们各有千秋,胸怀韬略。就这样演绎了诸侯割据纷争战乱的时代。

  先从曹操说起吧。他是一个乱世奸雄,也是一个治世臣,他有着让人捉摸不透的性格,曾置吕伯奢和杨修于死地,挟天子以令诸侯。由于曹操疑心太重最终没有完成他的宏图霸业。接下来说说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有着过人的才智,善于观察天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庐便做出三分天下理想,并且有着宽广胸怀。而周瑜和诸葛亮却恰恰相反,周瑜心胸狭隘,嫉妒心强,一心想置诸葛亮于死地。每次给诸葛亮下的'套,都让诸葛亮一一化解,正应了这样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都有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知识和韬略,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说一说关羽吧,关羽义博云天,知恩图报,一生不忘忠义二字,华容道因感恩,放走了曹操。

  在这部小说里,“空城计”和“官渡之战”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看“空城计”时,我不禁为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包围西城。但孔明却使用了空城计,把城池四门大开,自己在城楼上深情自若的弹琴,结果,司马懿以为有伏兵,只好下令全军撤退。

  诸葛亮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和他大智大勇胆量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后来我又看“官渡之战”不由得为曹操担心,曹军八万精兵VS袁绍七十五万兵马,几乎毫无胜算,但是曹操通过谋略烧了袁绍的粮草,许攸为袁绍献计,袁绍自以为是,不纳忠言。最终导致粮草被烧,军队大败,自己死在仓亭。

  袁绍输给自己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采纳别人计谋。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虚心接受别人建议和忠告,不能目空一切,否则受伤的是自己。

  “滾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又是一个浪淘英雄的很快时代,多少英雄豪杰,为了自己国家和民族奉献了一生。所以我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力量,在此我祝愿我们的祖国永远和平不有战争。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非常多,各路英雄层出不穷,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赵云、曹操和鲁肃......让我看了爱不释手。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曹操和鲁肃,他们身上的睿智韬略、进步思想,都让我佩服不已。

  曹操被很多人称为枭雄,可我却从心底敬佩他,他不但是位出色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从他每次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分析、精准布局,,还有战争的指挥能力,都可以看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暑假里我去亳州参观了曹操地下运兵道,更是叹服于他的军事天赋。我不禁好奇:一千七百多年前,是如何挖出这8000米地下运兵道的宏伟工程,整体规划细致有序,还有换气孔、照明设施、分层台阶等等,设计的非常精妙,对得起地下长城的美誉!

  曹操还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他真是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之人。从《观沧海》的诗中可以看到他的浪漫主义和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我觉得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应该要向他学习,不止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学习他的那种爱国主义,统一国家的进步思想!

  书中鲁肃是以老实人的形象出场的,可我却发现他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从他拒绝投降曹操,并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可以看出他的爱国意识和突出才能。曾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理由是如此可以让曹操多一个敌人,而东吴则多了一位朋友。

  看到此处,让我拍手称绝,这招太神了,正是这个神招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才有了现在我手里的这本《三国演义》啊!我曾经以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是好战性格,可是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诚实、守信、和平,不禁猜想在他担任东吴都督时期,东吴养精蓄锐,而老百姓也免遭战乱之苦,应该很幸福吧!

  我为自己生在这和平盛世的中国而感到无比自豪,同时觉得自己的肩头也有光荣的使命,想着曹操和鲁肃,在那样的战乱时期都坚持学习,为国家的和平盛世、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我要向他们学习,长大了要为祖国的和平建设添砖加瓦。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近期学校图书漂流下发了《三国演义》上下两册书,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想必大家也都和我一样看完了吧。《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北宋至明朝时期的民间故事和戏曲,结合《三国志》整理、编辑而成的。

  这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群雄逐鹿的军事斗争,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有仁义当先的刘备,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有气量狭隘的周瑜,有阴险狡诈的曹操,有英勇善战的关羽……

  书中刻划的200多个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四个。第一位是刘备,字玄德,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身高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以贩鞋织度为生;第二位是张飞,字翼德,身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声如洪钟,做卖酒屠猪的生意;第三位是关羽,字云长,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如同红枣,丹凤眼,卧蚕眉。第四位是诸葛亮,字孔明,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他们都是仁、忠、勇、谋的典范,他们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中国两千多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的英雄,也赋予了英雄不同的含义。七七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将士奋不顾身,顽强作战,奋勇杀敌,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不可欺不可辱。无数不知名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新时代的解放军战士们,他们不畏冬日的寒冷和夏日的酷热,不顾环境多么恶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安全,他们日夜驻守。当地震、洪水、冰雪等灾难降临的时候,最先出现的总是他们的身影,最危险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身姿。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总是不畏艰险,舍小家顾大家,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新世纪的英雄。

  《三国演义》这本书内容丰富,成语很多,虽然阅读起来不如现在的文学作品顺畅,但是正是通过对经典和原著的诵读,才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人物的丰满,故事的生动,让我对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魏君臣方面。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992,2-273页)。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陽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话说天下大事,久分久合,自汉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分为三国,分别是西蜀、东吴、曹魏,最终被司马氏一统天下,改国号为晋。这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

  在这个暑假里,我打开《三国演义》这本书,读了一遍之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精彩故事所吸引,禁不住又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了几遍。读过之后,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长坂坡》这一部分。在这一回中,赵云、张飞二将各显神威,在得知小主人阿斗不见后,赵云心急如焚,急忙去寻找。赵云在八十万曹军中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杀死曹营名将五十多员。后人有诗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陽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在与曹军交锋时,张飞不惧对方人数远胜自己,长坂桥上大喝一声,吓得曹兵连连败退。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槍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赵云、张飞这样,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知难而进,这样才会成功。

  在这篇小说中,还有上百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如:诸葛亮、刘备、关羽、黄忠、吕蒙……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又称“卧龙”,深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曾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诸葛亮不仅机智过人,而且忠心耿耿。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伟大,值得后世人万代敬仰。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我不仅学到了怎样做事,还学会了怎样做人。读一本好书,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还要挤出时间,读更多的好书,正如台湾作家林海音所说:“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书籍,将伴我共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本书里写了很多有正义感的人物。然而,我最钦佩的是诸葛亮。

  他很机智,很敏感。自从刘备请他出山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帮助刘备。白帝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仍然忠实地辅导刘备的儿子刘禅。为蜀国献身,死而已。诸葛亮在攻打五丈原时发誓要打败司马懿。在那些年里,他一直忙于战争,但他得了肺结咳,但在他生病期间,他仍然厌倦了战争。直到死了,我才忘记把战后的事情一一告诉下属。

  爱国主义者诸葛亮,为一件事奋斗到底的决心,为我树立了光荣的榜样。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恶毒奸诈的阴谋家和奸臣。有人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但我不认为曹操是一个能臣或奸臣。

  首先,曹操非常擅长打仗。在他指挥的官渡之战中,他以7万精兵突破了袁绍70万军队,堪称军事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第二,曹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治理国家是曹操的强项。他不仅珍惜人才,而且重视土地制度和粮食问题。

  所以,说他是能臣没有错,但不能说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有一种极端的唯我主义服务理念,“宁愿教我负天下人,也不愿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也做了很多不公正的事情。正是他的“策略”让他更狡猾,他的“才能”让他更残忍。

  曹操出于恐惧和怀疑杀害了吕伯豪一家;因为要引诱吕布,把俘虏的人当成炮灰,为父亲报仇,攻打徐州,军队到处“杀人发掘坟墓”。华佗的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曹操头痛严重,神医华佗医术高超。他只给曹操打了一针,曹操的头就不疼了。曹操想让华佗留在他身边,给他看病。然而,华佗决心为世界各地的人民缓解痛苦。曹操看到他这么固执,就杀了他。

  事实上,无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为北方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本书真的很好。我要多读几遍,从中吸收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看罢“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喜欢诸葛亮的大可不必为诸葛亮喝彩,热爱周瑜的也没有必要为周瑜难过,因为以上纯属虚构。

  在三国历史上,南郡之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役,如果要弄一个名次的话,其重要性应该仅次于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灭吴之役、灭蜀之役,排在第六位,因为正是这场战役最终确定了曹操、孙权、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范围。和演义中不同,历史上的南郡之战主要表现的不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是周瑜的文韬武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南郡之战前,曹操派在荆州的'具体兵力虽不明确,但从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满宠率领六路大军参战来看,曹军的总兵力应该不下六万,而周瑜手下只有二万多士兵,刘备兵力尚不足两万,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夺取和维护江南四郡,因此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应该远远不敌荆州曹军总兵力。由当时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周瑜能用一年时间夺取南郡的确是军事上的极大建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借机发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为曹操所败,比如孙权先后在合肥、濡须战败,韩当赴庐江郡接应陈兰、梅成被臧霸击败,关羽的“汉水别动队”为曹军所败,刘备名为断后实为抢地盘的军事行动结果也是无功而返,所以可以说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多次针对曹操的反攻中,只有周瑜是唯一的胜者。

  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虽然流传甚广,但其实和周瑜无关,把妹妹嫁给刘备那是孙权自己的主意,这应该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你想啊,周瑜作为孙权的臣子,他怎么敢建议孙权把妹妹作为政治筹码(说得更严重些就是政治牺牲品)送给刘备呢?周瑜也许会想到这个主意,但敢于说出这个主意并付诸实施的只能是孙权,所以,笔者可以断定,“赔了夫人又折兵”与周瑜无涉。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高一三国演义读后感01-2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4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7-26

三国演义的的读后感12-03

读后感三国演义12-05

《三国演义》读后感悟12-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