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11-10 16:43:44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著,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正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罗贯中笔下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董卓,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厚的鲁肃,机智的孔明……这些鲜明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受到感染的就是关羽。文中描述的文字极其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骑一匹“赤兔马”,他降汉不降曹、秉烛夜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刮骨疗毒,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

  应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我读完《三国演义》后,不禁感叹中国文学艺术的'渊源及丰富、生动的魅力色彩!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

  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量也一天天强起来。

  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然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

  刘黄叔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

  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凛凛的关羽,冲动鲁莽的张飞,昏庸无能的刘禅,谨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可惜与诸葛亮平等的的“凤雏”庞统不幸遇难落凤坡。

  《三国演义》一书还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艺》是烽火连绵的时代,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世界——诸侯争霸,尔虞我诈,谁是强者,谁统天下。

  一

  时势造就英雄。就在这时,多少草莽英雄开始崭露头角:曹操、孙权、刘备等人先后揭竿而起,三国争霸就这样开始了。

  曹操,字孟德,本为宦官出身,但闭门苦读十载,起兵之后,先伐董卓,后在官渡大败“四世三公”的袁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大大扩充了实力,平定北方,创立了魏国的根基。孙权,字仲谋,凭借父兄两代基业,在江东独占“地利”;手下周瑜文武兼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鲁肃张昭也是足智多谋;后夺玉玺,在赤壁之战中“联刘抗曹”,以十万人马抗百万雄师,巩固了东吴政权,建立了富庶的吴国。刘备,字玄德,本一落魄皇族,人称“刘皇叔”;为人性宽和,喜怒不形于色;一日巧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在乡中招兵买马,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又增猛将赵子龙马超,封“五虎将”;借助诸葛亮的策划,刘备逐渐扩张至西南,占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

  ——至此,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二

  《三国演艺》里对英雄人物的描写十分传神:刘备,“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除了外貌描写外,心理描写也毫不逊色。最著名的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一段——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描写细致入微,凸显出刘备的从容镇定。

  三

  《三国演艺》里有许多英雄人物: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的关羽,“人老宝刀未老”的黄忠,一心护主、力大无穷的典韦,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宁我负天下人,休天下人负我”的'曹操……

  在三国英雄系列中,我最欣赏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最骁勇善战的武将,同时也是人们心目中“义”的化身。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顾昔日好友张辽的劝阻,也不顾曹操的威逼利诱,毅然回到刘备身边。但是,关羽并没有忘记曹操对他的恩情,不顾军令状在身,在华容道中义释曹操。他为蜀国的强盛立下了赫赫战功,兵败东吴被俘之后绝不投降,宁死不屈。他的一生着实令人赞叹!

  《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既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又让我们学会了不少做人之道。只要身心融入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获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说到汉朝末年,汉灵帝愈加残暴,致使爆发了强大的农民起义,自己逃到北岸的哪儿去都不知晓了。后来,冒出来不少英雄,也有几个奸雄。下面我慢慢给你们介绍。

  有一人,他姓刘名备字玄德,结拜兄弟有张飞、关羽。那张飞,字翼德,只有个长子张苞。那关羽,字云长,有义子关平,儿子关兴、关索。军师有孔明、庞统。别的人么,还有孙坚将军、曹操奸贼等。

  当时天下大乱,曹操到了北岸,做了汉献帝丞相;刘备到了荆州,投奔刘表;孙坚来到江东,开创了东吴。后来,刘表、袁绍等几个人都被曹操奸贼给杀了,再伴随周瑜火烧赤壁,三国鼎立的局面终于形成,分别是蜀汉、曹魏、东吴。

  后来,司马昭灭了蜀汉,司马炎灭了东吴。三国归晋,整个三国年代就如此结束了。

  有一次,我对我父亲说:“父亲,你知晓我三国年代我最恨的`是哪件事情吗?”“任何事情?”父亲问。“那我就对你说吧。”我笑呵呵地说,“关羽把曹操放了!不然的话,北方就平定了!”父亲听了,哭笑不能。

  《七步诗》大伙都熟知了吧?其实呢,曹操也是个诗人,写过一首《短歌行》。

  三国时期,我最喜欢的国是“蜀国。”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再是姜维,再是刘备。我先说明一下,我为什么喜欢孔明。

  那是由于,诸葛亮几乎每次都打胜仗,我非常佩服他的知识。单幅和司马微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单幅说:“用我和他相比,就仿佛乌鸦比凤凰一样。”司马微说“在我看来,可能只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可以和他比一比。

  刚开始,关、张二人都不相信诸葛亮的才华,还开玩笑说:“先生为何不请‘水’去?”后来在大败夏侯惇时,才相信孔明的才华,说:“先生真了不起!”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战争是“马谡大意失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告,上山扎寨,结果被围的水泄不通,士兵纷纷投降。诸葛亮由于自已用人不当悔恨不已,后来挥泪斩了马谡。

  假如要问我三国年代我最讨厌的人,那就是刘阿斗了。

  三国年代,我只有一个不知道:为何司马懿能活那样长期?

  还好目前没战争,不然,大家要受多少苦难啊!

  战斗时期,成败主要靠计谋,当然也要武将勇猛,能“文武双全”。在东吴,孙坚是“武,”孙策是“武,”孙权“‘文武双无’,”孙皓是残暴的君主。周瑜是“文,”鲁肃是“文,”吕蒙是“文,”陆逊是“文。”在蜀汉,张飞是“武,”关羽是“武,”黄忠是“武,”马超是“武,”赵云是“武,”孔明是“文,”庞统是“文,”姜维呢,却是“文武双全。”曹操那里,司马懿是“文,”武呢多看了《三国演义》后,我最想成为三国里的诸葛亮。我也期望我将来能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最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向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

  我十分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状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状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简单”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状况作了分析,诸葛亮明白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构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能够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决定,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构成的。当我读到那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样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十分佩服。

  我也十分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明白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到营中。曹操亲率大军而来,赵云只身在外;威风凛凛吓得曹军不敢向前,最后赵云与埋伏的士兵一齐进攻打败了曹操。有诗赞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每次读到这,我全身热血沸腾,就好像和赵云并肩作战一样,沉浸在战斗的氛围里。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常山赵子龙浑身。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我认为是男人就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其中人物的优点,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勇敢,也能够引以为鉴,如马谡骄傲自大、纸上谈兵失街亭,曹操讳疾忌医最终病死。这样一部能够学习、借鉴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6

  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使我受益匪浅。这本古典名著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礼贤下士的刘备,壮志勃勃的曹操。

  义薄云天的关羽,足智多谋的孔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先说关羽,此人极为忠义,忠于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他知道兄长下落时,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兄长相会。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胯下嘶风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成为独挡一方的统帅。

  不过他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骄傲自负,独服刘备一人,曹操,孙权等辈介视为草芥。最后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杀害。我们应该像关羽一样忠义,切勿骄傲自负,否则功亏一篑。再说周瑜,智谋很多,但心胸狭隘。

  赤壁之战前,他出计刁难诸葛亮,当看见诸葛亮草船借箭,借来东风便想要除掉诸葛亮,可是都被诸葛亮识破。在三气周瑜的故事里,周瑜自以为妙计很成功,却又被诸葛亮一一点破,不但没有取回荆州,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何尝不是由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呢?因此做人应该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嫉妒。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凭三寸不烂之舌战江东群儒,阵前骂死王朗,一条舌头能杀人。

  还有很多故事情节把诸葛亮写神了:七擒孟获,空城计,收姜维,火烧司马懿于上方谷,七星灯,死诸葛吓退活仲达,锦囊杀魏延。我在想,为什么诸葛亮这么厉害,首先他饱读诗书,第二他知己知彼,所以百战不殆。例如他抓住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而蜀军才不过五千人。更绝的是他的'木像把司马懿吓跑了,诸葛亮真是神人啊!我们也只有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做事谨慎,三思而后行,才能成为一个人才,为国家做贡献。

  本书不仅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赵子龙单骑救主时,深深地被赵云的忠义和武勇所折服,左手持枪,右手执剑,六进六出曹操大军,就会少主刘禅。可是也有一些情节令我费解,诸葛亮那么聪明,料想曹操必走华容道,却又为何让关羽守呢?仍张飞或赵云去一定可以杀了曹操。我又反复看几次,大致了解诸葛亮的用意。

  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如果曹死在刘备之手,那么曹操之子必会找刘备报仇。诸葛亮知道曹操厚待过关羽,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何不送一个人情,这样正好两全其美。《三国演义》虽然只是一部小说,离我们的生活也较远,但我们可以学习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帮助的,至少在学习方面!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读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才感觉到它果然不负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称号。书里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释卷时有种畅快淋漓、荡气回肠的感觉。

  《三国演义》是由民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历史事件,故事主要是由魏、蜀、吴这三国战事争端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明显的体现出了“拥刘反曹”的倾向,但是我对此却有另一种看法。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曹操无疑是个大人物,他雄霸于东汉末年,名截千秋;文韬武略,机智多谋;知人善任,裁夺适度,大气包举,临危不乱。虽仁不及玄德,义不及云长,智不及孔明,雅不比公谨,却大可称之为三国一大人才。

  曹操的性格是复杂的,既有忠也有奸,既有英也有邪,他曾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一人负我!”却又是个对朋友讲义气,待人宽容,重情念旧的人,他以诚相待关羽,便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曹操留给后人的千秋功德,更有千古骂名,一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一切留于后人去评说。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向如此。但曹操在我心中始终是个英雄,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人;一个豪情万丈、气度非凡的人;一个雄才武略、机智聪明的人;一个能左右风云,肩负天下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篇25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有很多人物都有他各自的特点。有机智勇敢的诸葛亮,有侠肝义胆的关羽,有忠心耿耿的赵云,有勇有谋的刘备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其中诸葛亮是我心目中的榜样,也是蜀国的大军师,他是三国里的顶尖人物,他的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都非常著名。

  当我读到空城计这个故事时,他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时,只剩下2500人马,驻守在西城县。但是司马懿率领的30万大军正在赶往西城县,这时诸葛亮已经来不及撤退了,士兵们个个都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了,诸葛亮的`身边已经没有大将可用,士兵们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但是他临危不乱,依靠自己的智慧,成功的脱离了危险。在这万分焦急时,诸葛亮急忙命人把战旗隐藏起来,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去洒水扫街,诸葛亮领着两个小书童到城楼上弹起琴来,知道消息后的司马懿下令三军原地停下,自己带一队人马去城楼下观看,看到此景后,多疑的司马懿忙叫人撤退,因为司马懿想诸葛亮如此镇定,城内一定有大将埋伏,现在进城只有死路一条,最后不得不撤退。空城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要胆大心细,就像诸葛亮这样明知危险临近,但还是临危不乱,最后取得了胜利。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理解了三国的历史,也学了很多东西。我要在以后的学习道路里,认认真真多读书,多多理解中国的历史。

三国演义读后感8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豪迈壮阔的语句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语,这写尽了多少英雄泪啊!不由得感慨万千……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艺术的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从中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欣赏的便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后追随刘备征战,建宠五年,刘备为曹操所破,关羽为就嫂子而战败被俘,后张辽劝其降曹,关羽思考再三,但有三个条件: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供养他的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下落,便要去寻他……后又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看到这,我不禁问。那时,曹操的`实力比刘备强多了,为什么关羽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呢?哦,因为他忠诚,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讲义气,知道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有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如此。

  有报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末赛前大骂。”袁绍曰:“谁敢应战。”俞涉自告奋勇,但不到三回合,被华雄斩了,众人大惊,然后潘凤应战,又被斩了,众人皆失惊,议论纷纷。最后关羽请求应战,袁绍担忧,关羽喝热酒一杯,上了马,回道:“酒且湛下,我去便来。”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憾三崩,众人失惊,互摁探听,只见关羽提华雄人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有人诗赞曰:

  威震乾坤第一功,辕以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面啊。在大敌来临,关羽挺身而出,是属勇也;是啊,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只要敢于挑战,就会看见胜利的曙光。

  还记得谭嗣同吗?那个在生与死之间毅然选择后者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达了他为国捐躯、忠诚祖国的英雄气概,“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这难道留给我们的仅是深恩。

  还记得文天祥吗?那个永不降服,甘受监狱之苦的伟大人物,他一生忠于国,甘为正义而死,真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风。

  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其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格的杰作。”我认为忠、勇也是必要的,在生活中我们应做到忠、义、勇。所谓忠,即忠于国,热爱祖国;所谓义,及公正、公理、公益;所谓勇,即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迎难而上。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目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三冠分。

  一首神采悠扬的诗篇,是关羽忠、义、勇的见证,我知道,我心震撼永无止,只因枭雄关羽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9

  因为罗老先生在写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时候偏向于蜀国,导致在很多观众眼里蜀国的将臣更令人感动。其实各为其主,魏国和吴国也有很多忠肝义胆之人啊,典型的就是吴国的周瑜黄盖。但总体来说,还是蜀国的忠诚之人多些。

  诸葛亮人称千古一相,助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刘备托孤之后,因念统一大业太重,也可以说是做事心切,过于强调伐魏,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乃至他和姜维死后,蜀国竟无一人能担当对抗魏国之任,实在令人惋惜啊。不过话又说回来,摊上刘禅这样的昏君,十个诸葛亮在世也保不了蜀国江山稳固。

  罗老先生跟吴国魏国的人有仇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最终因此丧命。可是记在周瑜并非如此,为何要如此诋毁周瑜呢?草船借箭明明是鲁肃之策,为何说是孔明之功?再比如曹操在这里面是个奸诈多疑之人,然后史书上的记载也并非如此。哎,毕竟是小说,大家看看就好。

  最后说一个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比之高希希导演的《三国》哪个更好的争论问题。我发现无论是在哪个视频网站,或者是关于《三国演义》的社区论坛,这个话题被争论的很多,但是基本上同认同了央视版更好,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1、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老版采用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更贴近当时的社会环境,新三国满口白话文听得是一点时代韵味都没有。当然新三国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至少可以让很多语文水平欠佳的观众看得懂。比如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是看不懂的,就喜欢看里面的战斗场面而已。

  2、《三国演义》的主题是战争,儿女私情部分很少讲述,然而在新三国,爱情主题似乎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请问是看三国演义,还是看三角恋。

  3、老版《三国演义》在角色的挑选以及演员的演技都比新三国要好,尽管新三国中服饰更加艳丽,打斗场面被处理的更加“现代化”,然而演员的演技却是不能超越的。纵观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主角,鲍国安,唐国强、孙彦军、陆树铭、李靖飞等人演技超群,特别是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神似,如见本人。

  4、从观众的感受上看老版《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更好,我本人在20xx年的时候看过新三国,这部95集的新三国,我最终以快进方式坚持到了39集变放弃了,老版《三国演义》是84集,没有一次快进一集一集看完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作品永远是好作品。

  5、当然公平点说,老版《三国演义》也占了点时间上的便宜,大凡新出来的经典都是翻拍者无法超越的,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什么《红楼梦》、《西游记》等等,翻拍者无一能超越央视经典。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各位看官,请轻拍。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一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也就此在罗贯中的笔下慢慢拉开了帷幕。

  可以说,《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很多人物,如仁义双全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诈卑鄙的曹操等等。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但是如果从历史方面看,《三国演义》必须受到人们的正视,演义和历史毕竟不同,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为了小说的可读性而在历史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渲染,和历史真相已经大不同了。

  《三国演义》这部书对曹操的黑化严重,曹操本是一代奸雄,但在人们印象中是个奸臣,曹操从一代乱世奸雄成了白脸奸相的乱臣贼子,受到老百姓的厌恶和文人的口诛笔伐。殊不知,曹操的文学造诣极深,挑出来个诗歌都是经典。曹操率兵打仗可谓是出神入化,他诠释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用兵之道。后人诟病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事实上,曹操只是说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本是就事论事,但加了寥寥几字,将曹操推进了万丈深渊。而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太片面,那并不是曹操的想法。曹操的谋士献计,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敌方势力为了把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才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没有曹操,东汉亡得更早,曹操早期是汉室忠臣,只不过后来野心膨胀,也理所当然。汉室气数已尽,必须有人来开创一个新的王朝。曹操代表了寒门庶族打压士族,欲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却被愚忠迂腐的儒生写成奸佞。可悲可叹可惜,但曹操依旧是曹操,是那个胸有韬略、颇有英主之气的曹操。过了千年万年,他依旧是曹操。

  至于刘备,则是为了曹操而生。有反面就要有正面,有对比才会有伤害。他将刘备塑造成了一个仁义礼智信的枭雄,一个儒家思想的产物。在演义中,刘备成了仁义双全的人,也是个靠眼泪吃饭的人,但他实则是个豪气冲天、英姿勃发的乱世枭雄。却因为演义和历史中刘备形象的反差,造成了刘备又一个奸诈虚伪的名声。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了一番话,简单来说就是“这孩子你看的上的话就辅佐,看不上的话就废了他”,这是个试探,诸葛亮也不傻,所以承诺辅佐幼主,至死不渝。很多人因此说刘备虚伪,可是他们又如何懂得帝王心术,都是被儒家思想蒙了双眼。还有等等事例,枭雄如此,笔杆子的责任有多大。

  还有很多人被神化,比如关羽,还把孙坚斩华雄的战绩扣到了关羽帽子上,大力渲染,好事都归刘备他们了,尊刘贬曹的主旨毁了人们的三国观。但主要原因还是读者,对演义要正视,对演义和历史要区分,不能混淆一谈。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三国鼎立,三雄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李宗吾的《厚黑学》中写到“曹操黑,刘备厚,孙权又黑又厚,却黑不过曹操,厚不过刘备”,这是个简明扼要、一针见血的评价。我也希望大家正视历史,正视演义,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思想,正确对待、理性思考每一个问题。做一个智者,是学生的目标,更是天下学子的责任。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出自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歌词。三国,以一段真实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战国时期一代英雄人物为统一天下而争霸的故事。

  谈到三国,不得不提的人物要数曹操、刘备和诸葛亮了。他们都是在乱世之中被逼出的英雄,有着过人的才能和远大的抱负。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写照。他多疑且凶残,先是怀疑吕伯奢对自己图谋不轨,再是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给杀害,无不体现了曹操这一奸雄的心机之重,下手之狠辣。但尽管如此,曹操也被后人称做枭雄。他也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气概,正是战起之时,曹操发兵宛城,规定将士不论职位高低,经过麦田时,凡有踩踏着一律斩首不赦免。而当自己的马匹受惊踩进了麦田时,他也严格要求执法官给自己定罪,只是由于当时规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不能受罚,他只好以青丝代斩首以示三军。曹操因此深得部下憧憬和景仰,原为其献身效力的人也更多,为最后魏国的成立和三国鼎立局面创下了基础。

  刘备这个人物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在三顾茅庐中,他如此礼贤下士,确实不得不让人佩服。刘备也是胸有大志,有远大抱负之人,但武功平平,只能谋不可战。只是有关羽张飞这两名大将辅佐,又深得赵子龙的信任和帮助,再加上他自身的深谋远虑,对将士也疼爱有加,在三国中的地位才居高不倒。“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说明刘备仁厚,注重人心的性格,刘备这一生几乎都是“流浪”过着的,他没有安定的根据地,可是势力毫不输给曹操,他那一帮兄弟都是为他而死,特别是诸葛亮,对他更是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由此可见,一个人用不着拥有高强的武艺,只要宅心仁厚,待人真诚,照样可以深得人心,打出一片天地来,就如刘备,稳坐蜀王的位置占据了三国的其中一国之地;他高尚的品质还被世人所流传和赞美。

  被称作智多星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曾向刘表、袁绍等人表明心志,但没能为他们所用。于是他只好在茅庐中安心等待明主,终于等来了刘备,。正是他不急不躁的性格,让他得以施展抱负,功垂千秋,流芳百世。诸葛亮的忠心是最让人敬佩,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刘备,为刘备出生入死。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事迹无不是他料事如神、才智过人的体现。他为刘备打下江山后,又辅佐刘婵治理蜀国,稳定人心后又率兵南征,稳定南部的四个地方郡。他在刘备去世后不断南征北战,只为巩固蜀国的统治,而他自己的身体终于扛不住,在五丈原逝去了。

  他是难得一见的忠臣,一生几乎不打败仗,在那个时代,男神非他莫属,才智双全忠心耿耿,多好的词用来形容他都不为过。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真切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人民生活的艰苦,是时势造就了当时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力量和人们渴望安定,为安定统一而战的激情。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智谋惊人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爽直粗豪的张飞,任义爱民的刘备,奸诈阴险的曹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诚恳忠厚的鲁肃。。。。。。

  这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呢?

  对我来说,关云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则是无可代替。可以这么说,他,就是神!!!

  身高九尺,须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一看就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我欣赏他,欣赏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武力”与“忠义”,气贯千秋,亘古一人。而且“赤面秉赤心”,内外一致,“隐微处不愧青天”,磊落落、坦荡荡,人前背后都没有见不得人的事。

  一、武力

  关羽武力过人,神勇异常,一身战功赫赫,威震华夏。青龙偃月刀更是练得出神入化。在联军攻打董卓时,董卓名将华雄连斩数名大将,这时,他勇敢报名,曹操叫人斟上一杯热酒送行,他说:“酒先放着,回来再饮。”提了大刀,飞身上马。正想派人打听,只听马铃声响,关羽已经马到中军,将华雄首级掷在地上。这时,那杯酒还没有凉。在得知主公刘备的消息后,他毅然从曹营出发,因为没有曹丞相的文书,不肯放行,关羽大怒,手起刀落,一连杀到黄河渡口。至此,他共过了五道关隘,斩杀阻挡守将六员。听说刘备取了西川,孙权要讨回荆州,可是,荆州守将关羽却不肯,于是,鲁肃准备杀死关羽,他安排了众多伏兵,在临江亭埋伏,关羽毫不畏惧,单刀赴会。青龙偃月势挟风雷,美髯飘动绝伦逸群。

  二、忠义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都知道关羽忠心耿耿。在刘备失利时,他不得已降了曹操,但是,他并没有忘记主公,曹操送他的`财宝、美女,他都没有享用,却把财宝给嫂嫂们收藏,美女去伺候嫂嫂们。关羽的战袍旧了,曹操送给他一件新的,他却将新战袍穿在里面,外面仍穿着旧袍。当曹操赤壁之战失利,落入关羽手中时,只因关羽义气深重,而且,他也忘不了在曹营中曹操的厚爱,更有故人张辽之情,何忍杀之?

  因为关羽的忠义,在1879年(光绪五年),追封关羽“忠义神武佑仁勇武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简直要把世间的所有好词都加到关羽头上。成神就要有神性、神品,关羽的品行恰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寄托着万千民众的道德精神,日月可鉴,妇孺皆晓,所以被尊为“万世人极”。

  关羽,有着威震华夏的声势,千古年来,许多人都敬仰他,崇拜他。

  关羽,真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诸葛亮。

  只要提到诸葛亮,每个人心中便会出现那个一个手摇鹅毛扇,似神非神的站在那边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形象。不错,这就是诸葛亮带给我们的经典形象。诸葛亮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拥有大智慧,能够躬耕于南阳但是却能把握天下格局,善于制定正确的策略的智者。

  千百年来,诸葛亮始终被作为智慧的化身和忠义的典范广受世人的传颂与赞扬。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句千古名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诸葛亮永远定格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之士;而经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加工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诸葛亮成为了忠义与智慧的结合体,仙风道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

  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书籍,包括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些资料都详细的记录了诸葛亮的一生。尤其是《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完全塑造成一位似神非神的大人物,不仅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能够呼风唤雨。不仅在军事上能够运筹帷幄,在文学上更是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在朝堂之外淡然的隐居,出山后,更是能够为了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然而,诸葛亮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他的优秀,他更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去做一位优秀的人才。首先,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下山的,在此之前,诸葛亮都“躬耕于南阳”,是个隐居之人,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闲暇时间喝喝茶,弹弹琴,好不惬意,但是并不代表诸葛亮就完全没有关注天下之事——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便拿出《隆中对》,巧妙的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所以,现在的我们更是要做到,心中有大局,但是又能够置身事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个“快活”的`人。

  对于我们来说,诸葛亮身上需要我们学习的有很多点,最重要的就是,诸葛亮能够知恩图报,鞠躬尽瘁。自从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下山之后,诸葛亮接下来的人生便围绕着“忠心”、“责任”、“使命”来展开。诸葛亮一生不图什么名利,始终能够与先帝保持忠诚。在面对刘后主刘禅这么一位不是太精明的君主的时候,诸葛亮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辅佐他,这是诸葛亮身上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面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时候,要时常保持勤劳奋斗的状态,做一位有责任的人。

  在诸葛亮出山之后,便真正的用心在为刘备负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且,诸葛亮两袖清风,戎马半生,那精彩卓绝的战绩,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所以,我们后人更要做到,勤苦奋斗,清廉节俭。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巨著——《三国演义》。读着这本书,“啃”着这些文字,就像是时光倒流,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三国鼎立的世界。我仿佛看到“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场面,又仿佛看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的那颗诚心。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最后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军之乱,董卓揽大权,群雄大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智慧和谋略,周瑜的心胸狭窄,关羽的义气等等。可以说,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罗贯中将他们刻画的`栩栩如生,细细欣赏,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书本之中。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慧永远都会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这种例子举不胜数。书中虽然把诸葛亮和庞统神化了,但却不能改变历史: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二者皆得,就可安天下,但事实却安不了天下。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听从谋士的计策,就不会被狡诈的曹操吊死在白门楼之上。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跟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斩呢?

  读了《三国演义》,谈谈国家,魏国,曾经威风一时;蜀国,曾经功成不居;吴国,曾经称霸江东。这么看来,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曹操统治的魏国在三国里是智谋最强的,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他们俩都有自己最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虽然他们都很有才能,但我认为都不如诸葛亮。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群的国度,能算得上有谋略的人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统领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败。

  仔细想想,武侯诸葛孔明几次出征打魏国,不也是在侵略吗?而人们却认为是对的。他以先帝遗命为由,几次讨伐曹操收复中原,就成了爱国爱民的英雄了。难道魏国的人民个个都可以得以诛之吗?诸葛亮他可能并不想发动战争,但1、不出祁山,发展困难。2、先帝遗命,怎敢不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正如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这个暑假,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于是,又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温三国,的确,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三国演义》所讲的是东汉末年,王朝衰弱,各路英雄好汉崛起,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情况:西蜀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各具一方,争执不下,刘备为了振兴王朝、匡福汉室,与关羽、张飞等人一起夺天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我还是很敬佩刘关张这三兄弟。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这三国中草莽英雄的身上,表露无遗,刘关张三兄弟的性格而成就了他们的伟业,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死亡。

  关羽他勇敢,武艺高强曾殊颜良,斩文丑,还温酒新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他重义气,不管曹操怎么笼络讨好,还是对刘备念念不忘。得知刘备在袁绍营内,他封金挂印,即奔刘备而去。但是他性格却很高傲,把天下英雄都视为草芥,孙权要把他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为夫妻,诸葛亮也很赞同,但关羽却说“虎女怎能嫁犬子。”激起了东吴人的愤怒,正因为他的高傲,使关羽大意被东吴夺了荆州,在麦城被紧追不舍的吕蒙一刀杀了。

  张飞勇敢,在长坂坡一声吼叫吓得夏候杰将军跌下马死了,还镇住了十万大军;他重义气,桃园三结义,他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刘备把兵买马,但他爱喝酒,酒后爱鞭打占战士,鞭打战士使他得罪了曹豹,一夜之间失了徐州。让他们在三日之内赶制五千套丧服去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二个士兵想,早晚都是死,不如杀了张飞,投奔东吴算了,结果张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刘备很仁义,温和对待士兵,还求贤若渴,更重义气,他在陶谦三让徐州,后才暂领徐州,刘表托付荆州却死活不授,他更是三顾茅庐,诚垦邀请诸葛亮出山,但他因义气仁义也害了他。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为报兄弟之仇,不顾诸葛亮的邓阻,大军进犯东吴,却因爱士兵,太阳太毒,安营扎寨了树林中,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之后因病而亡。

  性格与习惯造就了你的成败。用在我自己身上,也一点不差,比如我的“机警”,在读文言文时与六年级的古诗文一起背,触类旁通,很快就超过了同学;读奥数时,我专注听讲,弄懂为止,我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读英语时我每次第一个完成任务,特别积极。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也许正因为我成绩不错,所以一直很高傲,由于不努力,对认真写字不重视,这次语文才考了91.5元,所以,让我深知绝对要不得大意失荆州的鲁莽!我应该要培养自己一个好性格、好习惯。要始终谦虚,要认真练字,不马虎。

  刘关张的性格习惯造就了他们的伟业,也是性格习惯葬送了自己,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好习惯,努力改掉坏习惯,使自己更优秀,我也一样。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三国演义》读书感受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读后感11-05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23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1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7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7-06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