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1-10 13:05:40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最近我又把《三国演义》读了一遍,读后我又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回体小说,小说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故事都脍炙人口。书中人物不仅活在我们心中,更活在我们的文化中,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等歇后语也是我们学习中常用的。

  《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全国这段历史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在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小说除了着力渲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外,还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和身怀雄韬大略却残暴和奸诈的曹操,更以突出的笔墨描写出仁厚爱贤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勇猛刚正的张飞,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终极情怀。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他单枪匹马,在混战中寻找自己的少主——刘禅,找到少主后,他拼命保护少主,面对千万敌军,他毫不畏惧,誓死保卫少主。他从白袍变成血袍,为的就是能把少主平安带回刘备面前……我被他的忠实打动了。心想如果我面对千万敌军,我会像赵子龙那样镇定吗?呵呵!这还是个谜。

  书中刘备特点是老实,但是缺点就是太过老实。另外还有点"天真可笑"。关羽的特点是重情义,但缺点也是太重情义,如曹操过他那一关的时候,本来是干掉曹操的好机会,但他太重情义,把曹操给放了。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看完《三国演义》后,我们一定要学习书中"仁"、"忠"、"义"、"正"。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国演义》啃,似懂非懂地沉入惊心动魄的大战之中。

  《三国演义》真不愧是我国最着名、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他向我们展示了精彩壮阔的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无论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阴险狡诈的曹操,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英勇善战的关羽、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诸葛亮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欣赏的一个人物,他的一生鞠躬尽,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博望坡,借东风,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退敌、以木偶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一个个故事打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虽然他明白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万支箭陷害他,可他顾全大局,豁达大度,不愿意在大敌当前时与周瑜闹翻,而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他预测三天内必有大雾,了解鲁肃的忠厚,明白他不会泄露借船机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轻易出兵。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一字儿摆开”,是为了受箭的面积大、数量多;让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虚张声势,提示曹军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积,使船身坚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顺风顺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来十万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怎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书,每阅读一次,我就感觉多了一次不一样的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一连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它内容精彩、丰富·····是一本好书法家!它有许多故事让我惊魂动魄 !

  它的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有三个国家,它们的开国皇帝分别是——刘备、曹操、孙权。可是,有一对兄弟发动了黄巾起义,有不少村民去参军打仗,上战场,可是,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出现了三位英雄豪杰,他们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

  这三个英雄立下了不少战功,可是,我并没有被这三个英雄惊佩,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喜欢这三个人,并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偶像吧!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哩!我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吕布!

  吕布的一生,身经百战,所向无敌,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如果你也看《三国演义》,那么你一定知道 ,有一次,刘备、关羽、张飞,一起向吕布进攻,吕布也毫不畏惧,他努力抵挡,才渐渐显出败迹。三英战吕布,你们就应该明白,刘、关、张三人也是所向无敌的,关羽一个人就那么厉害。可是,现在却有三个猛将,他们一齐向吕布进攻,才勉强打败了吕布,可想而之,吕布有多么厉害呀!

  这时,你一定会有疑问:“你那么敬佩吕布,难道吕布就已经完美无缺了吗?”

  这时,我会坚定的回答:“不,吕布并没有完美无缺。”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吕布也是这样。

  现在,来给你们例几列吕布的`缺点:

  第一个:有勇无谋

  哎!勇无谋就是吕布的第一大缺点,说到这里,我的心就难过,因为吕布就是因为有英勇,没有计谋才被曹操杀掉了!

  第二个:见利忘义

  有一次,我清楚的记着,吕布被董卓的金钱所迷惑,于是,吕布就杀了义父——丁原。去投靠董卓了。

  啊!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向吕布学习几点:“英勇、遇到事不畏惧。但是我们不可以学习他的有勇无谋。”“见利忘义”,不然,我们也会吃亏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两本书皮金黄的文言文名著静静地躺在桌子上,轻轻翻开,细细品读,书中的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合上书时,我平静的心早已波澜壮阔。没错,它们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的故事。翻开第一页,首先我看到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作者罗贯中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把忠、仁、义融入书中,深入人心。

  忠。他降汉不降曹,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他就是关羽。关羽不但忠,而且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自从我读过《关羽刮骨疗毒》之后,关羽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起来,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仁。刘备骨子里透着一股仁的精神,刘备携民过江事件也让他的爱民名声流传。刘备、诸葛亮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曹操为了报仇,分兵八路,追杀而来。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江。刘备不忍心抛弃百姓,便带着他们一起过江。刘备看见百姓拖儿带女,号泣而行,哭喊:“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跳江。幸亏左右急忙抱住,才免于刘备自尽。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中。

  读完《三国演义》,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三国演义》中的“义”,只是指兄弟之义,国家大义和知遇之义吗?它是否有着更深刻的含义等着我们去体会,发现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5

  这个暑假我终于成功的读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了一直没时间看,现在终于可以利用长长的暑假好好阅读一遍了,这本书一定会让我受益匪浅的!

  《三国演义》是围绕着蜀国、吴国和魏国这三个国家的战争与政治描写的故事。这三个国家我最喜欢其中的蜀国,因为蜀国形成的开始是最弱的`,拥有的士兵和土地也是最少的,但后来通过三顾茅庐请来了军师诸葛亮、利用智谋收复了四川、赤壁大战的胜利大大提升了蜀国的实力,可以与吴魏二国相抗衡。虽然蜀国最后由于领袖及大将的相继离世而被司马家族所吞并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蜀国的辉煌永远被我铭记在心。

  蜀国拥有好多好多的英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其中军师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的著名计谋有:草船借箭、智料华容道、空城记……。

  蜀国的武将中我最喜欢赵云、张飞、关羽,因为他们都非常忠诚而且英勇善战,一辈子都紧紧跟随在他们的主公刘备身边不离不弃、舍身忘我。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让我领略到了古人超凡智慧的小知识、同时还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放寒假了,我在假期的时间里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非常的精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草船巧借箭这个典故。

  草船巧借箭这个典故讲述的是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周瑜嫉妒他,就想铲除他,于是周瑜就想给诸葛亮出点难题,要诸葛亮负责紧急打造十万支箭,十天内完成,可是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能完成任务。周瑜让其部下鲁肃不要提供做箭的材料给诸葛亮,并让鲁肃去打探诸葛亮造箭的情况。第二天诸葛亮让鲁肃借他20条小船并铺上绿色的布,又让鲁肃借他1000个稻草人。第三天清晨,天还未亮,大雾蒙蒙,连对面站着的两人都看不清对方,诸葛亮拉上鲁肃上了小船,开往曹丞相的军营附近的水面上,快到曹操的底盘,诸葛亮下令,让所有的船调转,一字排开,将有稻草人的那面面向曹操的军营。并让士兵一边打鼓一边呐喊“杀啊!杀啊!”半夜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以为是孙权打过来了,到江边查看,发现雾很大,看不清对方来了多少士兵,让大家不要轻举妄动,下令让所有的`弓箭手朝江面上的船上射箭,密密麻麻的箭向下雨一样得射到了稻草人身上。一边射满了,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只的方向,让箭射到另一边的稻草人上。这时候,雾还没有散,但是天已经渐渐的亮了,诸葛亮就让士兵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并让士兵赶紧把船往回开,这样诸葛亮就载着满满的箭回了自己的军营。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诸葛亮学习,他在去“借箭”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所以我们在生活、学习上也应该要这样,比如上课前,我们应该做好课前的预习及阅读准备,考试前做好全面的复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而不能像周瑜那样,高傲自大、心胸狭隘,容不下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我们应该向比我们更有才华的人学习。

  希望同学们这个寒假读更多有趣的书,增长自己的知识。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由无数知识的溪流交织汇聚成的知识的海洋。但我认为书中蕴含的不只是知识,它存在着,另一个世界……

  每当我看到《三国演义》这本书出现在书架上,我都会忍不住去取下它。用手轻轻的摩挲它亘古的书面,仿佛整个人回到了战场,感受到了古代人民为保卫城池,宁愿马革裹尸也绝不后退半步的男儿热血情怀;看到了赵云百万军中来去自如的的飒爽勇猛;看到了三英战吕布的.激烈难挡。我多想去三国的世界去撒热血、护疆土。

  但是每从美好的幻想中回归时,才发现只是黄粱一梦。比起“乏味”的现实,我更憧憬书中的世界。书中的世界更加凶险,更加奇妙。

  夜半,枕在床头,心里想的满是三国。诸葛亮轻抚鹅绒扇,望着满城曹兵,面不改色心不跳。司马父子在城门口凶猛的望着诸葛亮,而诸葛亮却仿佛没有看见一般,从容的弹着琴。

  他深知自己兵数不如司马懿,明知道自己不是敌方的对手。但他仍从容自得,冷静应对。就是这一种举动才使多疑的司马懿退兵。我佩服他,三寸不烂之舌敌百万的豪气,敬佩他兵临城下,面不改色的沉着,冷静。我多想进入书中,进入三国的世界,我多想在诸葛亮身边,记录他的一言一行来勉励自己。

  我知道他们,这些三国里正直的人们,我知道他们厌倦战争,厌倦杀戮。但是他们即使惩奸除恶,穷尽了一生的时间也没能盼到和平。如果他们能从书中的世界走出,看到这个和平的世界,他们一定会很欣慰,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平在不远的今天终于到来了。

  书中记载了那个时代的人们,那个时代的社会。那个时代被铭刻在历史书中,他们会随着书一直被人们传颂。

  每一本书中都藏着一个世界,每看完一本书就仿佛游历过书中世界一个个奇妙的国度。读罢一书,游完一国,识过一人,我的心中,酸甜苦辣,五味陈杂,只为那书,那人,那戎马辉煌、快意疆场的世界……

  愿我能与书同醉,一书一世界,让我再去书中的世界里游历。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早就慕名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期,有魏蜀吴三分天下。其中也肯定有当世的真英雄。

  就说说蜀国的汉昭烈帝刘备,他双耳过肩,双臂过膝,虽说样貌平平,却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义气。就在刘备得知关羽被残害时,他为失去了这个曾在桃源里结过兄弟而哭到在地,那一刻,他的面庞上在也看不见平日里严肃,正经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手足之间的情谊。他的二弟关云长也非常重情谊,竟因曹操有恩在华容道放过他,要知道,他可是做了军法保证的。

  在我看来,这当之无愧的智多星就是诸葛亮。他为刘备做过的丰功伟绩简直数不胜数,这都是靠他的智慧来慢慢积累的.。三国中的许多计谋也都是他去想出来的,如将计就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他的锦囊妙计也让刘备在危急时刻得意脱救,他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又是让周瑜一败涂地。由此可知,诸葛孔明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人。

  再来说的就是众人皆知的‘奸雄’——曹操。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完全奸诈的小人,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眼中,曹操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亲自指挥战场大大小小30一次,却没有几次败仗,可见他在军事方面可谓是一个天才。最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因为曹操的陆军不习惯水战,从而使用连环计,最终,被诸葛亮解开从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从此成了诸葛孔明的一大成就。说他奸诈卑鄙也不恰当,因为他毕竟也有想过除暴安良啊。想当年曹操刺杀董卓的事不也被人们千古流传吗?那为什么现在人们就不能把他的奸诈当作是计谋呢?

  三国中这么多英雄好汉,怎么能一聊而尽呢?我这笨笔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你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可以与我交流哦。

三国演义读后感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说起赵云,也就是常山赵子龙,大家肯定很耳熟。从“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足能够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艺高强、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难怪刘备说他“浑身是胆”“乃真丈夫也”。他实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再说关羽,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忠勇人物。因为他髯发长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样貌,所以被人们誉为“美髯公”。他不仅仅是个美男子,还是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不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千里走单骑”,都能反映出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他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提到刘备,在作者眼里,他是个“乱世枭雄”,但在我眼里,他只可是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虽说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体现了他的遇事老练,工于心计,但他为了一个“义”字,不听众将的忠告,竟大动干戈,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草率伐吴,最终被陆逊用火攻破,最终蜀军全军覆没。读到那里,我真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惋惜!

  谈起诸葛亮,他可谓是书中最具光彩的英雄人物。他凭借自我的绝顶聪明,成功运用了“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等一系列妙计。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虽说他灭魏吞吴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成功,可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流芳百世。他永远是后人敬仰并崇拜的伟丈夫!

  反复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并且提高了我的个人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书中的众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为人诚信、机智勇敢、胸怀天下、无私奉献。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三国演义的开场词。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热血沸腾。从黄巾军起义到诛董卓再到三国鼎立至司马氏统一天下,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多少英雄经历了生和死啊!

  让我最佩服的是关云长,他身上的仁义性格使我敬佩。他在刘关张三兄弟里排行第二,仅比刘备小一点,但关羽宽容大度,不仅能文能武,冲锋陷阵取敌首级,还信守诺言,忠诚的守护和孝敬大哥的二位夫人。虽然有些粗鲁,但在智慧谋略上更胜张飞一筹。最能体现关羽的义是义释曹操;当时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收回了许多刘氏的`江山,在一次著名的火烧赤壁战役中,刘备把军队分给几个将领,去堵住曹军的后路,关羽恰逢守在华容道上,等待兵败赤壁落荒而逃的曹操人马。当曹操在华容道上见到红面长须的关公时,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关公想起当时他在曹营受到曹操的恩惠,就选择放了曹操。

  看了他的事迹我深有感触,平时我经常会看到许多小朋友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就大打出手,到后来分不清谁对谁错了就来告诉老师,老师只好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帮大家解决;这样一些小摩擦麻烦老师,就会打扰到老师正常的休息和工作。其实这些事情只要找出问题原因,换一个方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协商解决,或许只要轻轻的一个道歉就没事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只要遇事能相互忍让,就能使朋友间和睦相处,也许“义”就在身边,只要相互退一步就能获得。

  关公是义,曹操是一代枭雄,刘备是仁,张飞是猛,诸葛亮是智谋双全。在三国里的这些人物生动形象直入脑海。

  《三国演义》不仅让人了解历史,而且教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这首歌很好听,我在想它到底要告诉我什么……

  抬头看看窗外,云灰蒙蒙的。心情很糟,是的我的考试考砸了。我要学习坚强,坚强是很重要的,也许吧,大家都这么说。

  哼着歌,我打开练习本,是谈谈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枭雄。比起他我更崇拜“义字当头”的关羽。我不喜欢一副仁慈样的刘备,当皇帝的哪一个是仁慈的,不用手段帝位能是他的吗?被火烧七百里连营就一病不起,坚强这个词到不适合他。孙权会用人,却仅仅守着父兄的基业,没有帝的霸气。这个曹操很狠,不得不说帝王这个词在他身上贴切的很!

  我拿来《三国演义》寻找曹操的'身影,蓦地我心头一触,原来曹操才是真英雄!这位大将军在宛城折军丧子后痛定思痛;这位汉丞相败走华容道时嘲笑诸葛亮、周瑜;这位魏王割须弃袍后巧施反间计。连遭挫折却不忘一统天下的抱负!曹操把坚强演绎到顶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公的诗好不令人痛快。

  伸了个懒腰,此时已近黄昏。我好像知道了什么是坚强,困难打不败,挫折打不倒这便是坚强。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打下来的!”

  三国演义的文笔偏向于汉室,正如歌唱的“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乱世之中有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呢?可在这乱世之中却有真英雄!曹操虽然“奸”,这是作为军事家应有的“奸”!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述资料。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构成了鲜明的比较。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伴着这首耳熟能详的音律,我再一次重温《三国演义》,这清代小说的巅峰。急于兴复汉室的刘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张飞与关羽、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这些英雄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我随着这本书走进了历史上局势动乱的三国时期,亲临了马革裹尸的战场,目睹了考虑周全的计谋,同时也感受到了千古流传的情谊,那就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就是诸葛亮,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一位足智多谋的智者,一名忠心耿耿的军师。如果诸葛亮是一匹未被世人了解的千里马,那么刘备就是发掘千里马的伯乐。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刘备奔走效劳。火烧新野、白河用水、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如今细细品味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感受到的不止是诸葛亮那过人的`智慧,更是诸葛亮一心为刘备出谋划策打江山的忠诚。他的忠诚不仅仅表现在刘备在位辉煌的时候,更表现在刘备仙去之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接受刘备最后的托付。刘备临终前告诫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并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并无谋权篡位之心,依然竭尽全力辅佐着刘禅,尽管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多次亲自出征,从无怨言,只为报答多年前刘备的发掘之恩。

  摇着羽毛扇的诸葛亮永远是我最敬佩的英雄,不仅仅因为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智慧,更因为他对刘备那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三国演义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三国故事里的各路英雄人物,比如诸葛亮、司马懿、陆逊、曹操、吕布、张郃等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读了他们的故事,就好像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三国的战争海洋里。

  在三国故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他是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帮助蜀汉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事很镇静、临危不乱,在危难来临的时刻,他总能帮大家想出化险为夷的好办法。

  比如在第一次攻打魏国时,诸葛亮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当时诸葛亮的手下只有三、四千兵马,却要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的攻击,而司马懿的大军离当时诸葛亮驻守的西城非常近,在双方兵力悬殊又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退缩、也不硬拼,利用司马懿的疑心,巧妙的策划了一出“空城计”。诸葛亮大开西城城门,稳稳的坐在城头悠闲的弹琴,又命令4千兵马在路边做好埋伏,当司马懿带着大军来到城门口,见城门竟然大开,一个守城士兵也没有,司马懿被诸葛亮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阵势迷糊住了,不敢入城,怕空城内有伏兵,就这样,15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又浩浩荡荡的撤走了,路上还遇到虚张声势的埋伏兵马,诸葛亮不花一兵一卒,就赶跑了司马懿的大军,自己也立刻安全撤离到了汉中。当第二天,司马懿再一次来到城池,才发现上当了,后悔不已,也禁不住连连感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啊。

  《三国演义》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会给我们留下很多启发,“空城计”让我想到在任何时候遇到困难,我们都应该善于观察、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寒假里,我又读起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历史,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之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了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讨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之后的.二大时期,我也不详说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敬佩的人是曹操,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被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了,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曹操对于人才也求贤若渴,也是值得欣赏的。曹操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惨败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30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三国演义读后感07-16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