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集锦12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中有“三绝”——“智绝”“义绝”“奸绝”!这三位当之无愧这三个“绝”,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三绝”吧。
“智绝”非诸葛亮莫属。他可谓才智绝伦,总能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一不通。一代良相可谓流芳百世。“草船借箭”一文中,虽在之前失了很多箭,但诸葛亮却妙计一施,轻松夺回十余万支箭。在“赤壁之战”之前,刮得一直是西北风,曹操以为自己即将得逞,但诸葛亮得知后不慌不忙,早已算出不久将刮东南风,果不其然,交战当天刮起了东南风。诸葛亮正是凭着他的智慧与遇事的沉着冷静使众人不得不甘拜下风,因而一举夺得“智绝”这一美称。
“义绝”说的就是关羽了。关羽,可谓武功盖世,而在他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的是他的义胆忠心。在《三国演义》里,当关羽得知刘备的去向后,关羽不忘当年誓言,舍去曹操所赐金银,如数返还,并且把金印挂在墙上,随后低调的离开。关羽为了当年与兄弟许下的誓言,能放弃财宝与种种利益,其精神不得不让人由衷赞叹。然而,也正是他的`“义”制造出不少麻烦。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命经过华容道,恰是关羽自告奋勇守在这儿,并向诸葛亮答应不会因旧情而放行,可是仅仅是曹操三言两语,就使关羽忆起当年之事,尤是感动,竟一抬手放了曹操。其结果可想而知,若不是刘备求情,恐怕关羽也性命难保了。
“奸绝”必然是曹操了。他胸怀大志,却狡猾多疑,可谓盖世之才,却不护忠义。《三国演义》有一回里,曹操同汉献帝打猎,其实早有预谋。在汉献帝三射鹿而不中时,曹操竟擅自拿来皇帝的金箭,一箭射中,众人看是皇帝的箭,以为皇帝所射,连喊“万岁”,此时,曹操的不忠之心已经一览无余,竟然挡在皇帝面前受众人之拜。如此小人,“奸绝”当之无愧!
这三人各有各的优点,但也有缺点,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和继承他们身上的正义感,责任感,以及热血男儿骨子里所拥有的坚贞不屈!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三国演义》真乃一部大气磅礴的好书!
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孙权、刘备。
《三国演义》中给曹操的评价着实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仅是“贼”,而且是“国贼”;诸如此类。但我不这么认为。
在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他说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说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说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种蔑视、一种霸气,但读到后面,这些话全部应验,由此可见,曹操看人的眼光实在很准。他的武将“李典、乐进、典韦、于禁、许褚”等个个是猛将,全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出生入死,为曹操打了无数的胜仗,成为曹军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等人则几乎全是北方最优秀的文臣、军师,这些人中许多是从曹操的敌人那里过来的,由此可见曹操求贤若渴的'程度无人能及,单从这方面说,他比刘备更占据“人和”。
小时候听别人说曹操占尽了“天时”,看过书之后才懂,因为曹操在消灭袁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北方(其他军阀往往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这样他就有机会休养生息、恢复经济,而且北方人口众多,所以曹操的军队也得以迅速扩充至五十多万,真是占尽了天时。
再说孙权,孙权相比于曹操、刘备,优势在于他拥有父亲、哥哥留给他的富饶的江南大地和众多的贤臣良将。这使得他成为一个“继承者”而非“创业者”,但继承者绝不可无能,孙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独具慧眼,提拔了“吕蒙、陆逊”等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将军,不但夺回了荆州、还让蜀国元气大伤,成功坐稳了第二把交椅。我觉得孙权长人之处还在于他的韬光隐晦,他主动受魏文帝册封为“吴王”,避免了与魏的再次战争,得以壮大实力。孙权占据地利又认真经营,使得吴国稳稳地成为三国之中最长寿的国家。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各类书籍已读过近五百本。而四大名著也已读过了三四遍。其中我最爱看的还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你争我夺,都未能一统天下。到头来,这个天下却归属了司马一家。真是世事难料啊!书中我最钦佩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是蜀国的宰相,可以说,刘备能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大部分都是靠诸葛亮的'“智”得来的。《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广为流传,为世人所喜爱。其中我最爱读得还数《三气周瑜》。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军都想得到南郡,就开始谈判。最后共同商定:吴军先攻,若攻下南郡就是吴国的;若攻不下,就由蜀国来攻。吴军虽在周瑜的统率下费力打败了曹军,但结果南郡等地却被诸葛亮设下妙计乘机夺取了。这是一气周瑜。再说二气:刘备攻下荆州不久,他的夫人就去世了。周瑜为了将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就设计让刘备来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没想到竟被孔明识破。
孔明用计让刘备和孙尚香平安回到了荆州,并让周瑜中了埋伏。把周瑜气得吐血。二气周瑜还不够,诸葛亮还来个三气。话说曹操为了瓦解孙刘联盟,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就向刘备讨还荆州,孔明不同意。于是,周瑜设计想再夺荆州。不想,又被孔明识破,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得箭疮再次迸裂,最终不治身亡。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在学习上也必须要有目标——即学习上的“荆州”。为了夺取“荆州”,我们要“打”好攻克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每一仗,为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像诸葛亮那样,要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和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道路上的困难较量,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打开“荆州”的城门。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我读过妇孺皆知的《西游记》;仰慕过脍炙人口的《水浒传》;还深思过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要数富含许多军事谋略的《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汉朝衰败到曹操夺权再到三分天下,三国归晋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三国演义》的`主人公是刘备,孙权和曹操。他们分别是魏,蜀,吴三国的领袖,经常带领自己的军队南征北伐。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聪慧机敏,曾经三气周公瑾;并且他能言善辩,在第四十三回中舌战群儒;他还善用法术,在七星坛上帮周瑜借风;并且在晚年还坚持辅佐阿斗。并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要是排行第一的是诸葛亮,那排行第二的就要数刘备了,他待人忠诚,言而有信。将自己的实力不断扩大,建立了蜀国。他的智慧和忠厚,使许多文官武将都投靠了他,例如:诸葛亮,庞统,黄忠,马超,赵云……他还与张飞,关羽结为兄弟,名声威震天下。可谓是一代枭雄啊!
要说排行第三是谁,我肯定会选郭嘉。他是魏国的一位谋士,深受曹操爱戴。并且在孙策死前,他预测孙策日后必被小人所害。果然,不久后孙策就被于吉所杀。他很忠诚,直到死还在帮曹操献计。他死后,曹操按他的遗计平定了辽东。曹操在败走华容道后说:“若郭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读完书后,那一个个生动的场面还浮现在我眼前。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样,我在学习上也经常遇到挫折,我一定要重新振作起来,战胜挫折。并且我还知道了不能骄傲,否则就会像关云长败走麦城那样兵败人亡……
也许,排行第一的位置应该让给这位罗贯中先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比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
罗贯中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有人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仗义、有勇有谋的人物。有的人喜欢刘备;有的人喜欢关羽;还有的人喜欢张飞,可我却喜欢最聪明的人——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他自幼十分聪明,博览群书,知天文,晓地理,无所不能!在这本书中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更为精彩: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是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头,刚好烧了自己,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到办法病倒了。诸葛亮知道周瑜的病因,开了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让他“借”来东风,诸葛亮马上答应了。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七星坛,诸葛亮在上面借东风。到了那天,果然东风大起,曹军大败。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他的智慧,重创曹军。其实诸葛亮只是善于预测天气,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诸葛亮的这种呼风唤雨的本领使我惊叹不已。他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让刘备的军队在战场上打了许多胜仗。他在刘备死后,辅助刘禅管理蜀国,可不久因过度劳累病死在五丈原,真可惜!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啊!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不是有句俗语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如果我们想成为诸葛亮那样聪明的话,就要博览群书,掌握各种知识,成为新一代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可以说,《三国演义》是我读书生涯的启蒙书籍,我最开始获得读书的乐趣就是源自于它。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智慧和谋略,周瑜的心胸狭窄,关羽的'义气等等。可以说,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罗贯中将他们刻画的栩栩如生,细细欣赏,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书本之中。
人人都说曹操是一个奸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曹操是个真英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奸是对忠来说的,而在那群雄纷争的年代里谁奸、忠呢?从当时当地的人来说,对象是汉朝皇帝,是刘家。从当时当地汉朝的臣民说,对汉朝、对刘家不忠的是奸臣。但从整个历史,从此时此地的人来说,一非汉朝臣民,二非汉帝近属,硬给曹操戴上奸臣帽子,为汉献帝喊冤,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问题也不简单,尽管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曹操夺取刘氏家族政权有意见,岂不可怪。
说怪,其实也不怪,其中还有个道理。
国家这一理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对国家的观念并不那样具体。政府比较具体的象征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算有了政府了,既而也就会有统一的安定的局面。没有皇帝,没有政府,天下就大乱了。所以,在古代“忠君爱国”这四个字总是连用的。要爱国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爱国,皇帝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秩序。至于皇帝是什么人,什么样子,那倒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所以曹操就是想让全国统一,这伟大的理想就需要耍一点奸招这是肯定的。我就不相信刘备没有耍过奸招,所以说曹操是奸雄是不科学的。曹操掌握了汉献帝这一重要人物,建立了政府,颁布法令,也就适应了广大人民要求统一、和平的愿望,也是符合了时代要求的。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书中的人物很值得我学习。阅读是可以令人快乐的,更是可以增加自己内心涵养的一种休闲,所以阅读时我快乐。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刘备,从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他是三国之中逃跑第一人。动不动将兄弟,讲师,家眷置之不顾,三十六计选上计。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的确跟他的先祖刘邦有的一拼。当初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投降声称要煮了刘邦之父,刘邦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刘备的愚明正策很强大,可以跟金家媲美,同样的事,他和别人做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举个例子,董卓迫于联军压力,火烧洛阳带百姓迁移,得到了凶残暴戾的恶名;刘备迫于曹操的压力,火烧新野带百姓迁移,得到爱民如子的美名。这和后来诸葛亮出祁山,掠夺富户入川目的是A一样的,在他们眼里老百姓是生产力,是士兵的来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刘备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做到弃车保帅,何况……说到这不得不说说益州原本的主人,刘备的同宗刘璋。在他和刘备对弈的最后阶段,他有一战之力可他却选择了放弃,他说“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他让百姓免于战火,可是后世却没人说他仁,对他的评价都是懦弱。益州到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刘备手中,穷兵黩武,没几年就成了全国最穷的州郡,这真是讽刺啊。
然而刘备这样的一代奸雄,最终还是败了,甚至将命都丢到了白帝城。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我今天读了《三国演义》,但我发现了问题,没错,就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书籍是智慧的翅膀,在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他使我受益匪浅,看刘备的谦逊,关羽的豪爽,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诸葛亮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人物之一,我总想着若无诸葛亮,刘备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处事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正是如此,我深深地敬佩这位智者
关羽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远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为了体现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了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仍然没有抹杀。他在短时间的几年中东征西战,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曹操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国是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曹操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儿子篡了汉。曹操在梅园没有杀刘备,这时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曹操还是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招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得来说,通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著,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认真、用心去读这本好书,幸好有了这样的暑假作业,才让我读到了这么好的小说书。
本篇小说是一步跨度进一个世纪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以木牛流马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妙计,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神机妙算,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忠心,他认定了刘备做主公,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三国演义》是由中国著名作家罗贯中撰写的一部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讲述了在三国时期发生的许多事情。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例如“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等。我对其中的“赤壁之战”很感兴趣,而同时这个章节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这个章节讲述了曹操按照庞统的计划,将大小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并在间隙处铺上木板。曹操认为冬天只会刮西北风,所以没有考虑敌方用火攻会怎么样。这时黄盖假装带着粮草来投降,但实际上却带了20多条船来攻打曹操。这时突然刮起东南风,风力极强,黄盖拿起火把,烧死了20多万曹操每天操练的精兵。自此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初步形成。
我在看完这个章节后,我非常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到了大战之时会刮东风,并让庞统给曹操说错误的计划,使曹操中计。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生活中应该多向诸葛亮学习,事情先考虑周全再行动,而不是像曹操那样,不考虑西北风会不会变成东南风就行动,最后损失了20多万员精兵。
我在生活中也有类似曹操的经历。有一次我和朋友约好一起去公园里野餐,我把食物和水带好了就觉得没有问题了,结果野餐那天却下起了大雨,那天我才想起来,我忘记看天气预报了。还有一次学校考试,我提前一天把所有数学书里的全部内容都复习了一遍,就觉得没有问题了,结果第二天考了语文。第二天时我才想起来,今天考试语文,后天考试数学。唉,我真是粗心!
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前一定要先考虑周全,不然就可能会出大问题,你觉得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一本好书,可以增加很多知识,可以学到很多道理,更可以让人受益终身,《三国演义》就是一本好书,读完这本书,我认识很多忠肝义胆、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并悟出了一些道理。
《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名著中,有很多杰出的英雄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孙权等等,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或英勇善战勇猛无敌,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本书里我最崇拜的人物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又称“卧龙先生”,才华横溢,智谋过人,因怀才不遇,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托,辅佐刘备恢复汉室江山。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谋略家,打过无数的胜仗,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战役。
在所有经典的战役里,我最喜欢的是《空城计》这场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战役。起因是因为马谡大意失街亭,导致整个北征计划失败,蜀军不得已要班师回朝,能兵强将都被派往要塞镇守或断后,保护大部队撤退。诸葛亮带领大部分文职官员及5000士兵退守西城县,又从5000士兵里面抽调大部分人去抢运粮草,这时西城县已变成空城,恰巧敌将司马懿又追赶至此,诸葛亮命令城门大开,自己和书童带琴登上城楼,又命一些上年纪的老兵在城门口扫地。司马懿带兵追至城下,只见诸葛亮城头抚琴,只有一些老弱士兵在扫地,心里大惊,他深知诸葛亮智谋过人,定时有埋伏,遂命令士兵紧急撤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肯定会怀疑,遂命令城内人员赶紧撤退,果不其然,司马懿又返回来,看到是一座空城时,后悔莫及。
诸葛亮利用聪明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以及司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确保大部队安全、顺利的撤退,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成为历史佳话。同学们,你们读过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孔明初出山时,曾对刘备说:“北让曹操占天空,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以占人和。”此时,刘备,可以说是穷途末路的局面,大汉皇叔,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客观有利的条件让别人第一,剩下的只是能“发挥主观主动性”的“人”。因此,西蜀赖以立国的人是“人”。
有了这个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首璀璨的诗!
最成功的是孔明对当地士人、士兵的使用,为此,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毕竟,如果刘备想在西川站稳脚跟,他必须得到当地士人的支持。因此,孔明重用了董云、费伟、蒋宛、邓芝等数十名当地文官,让刘备与当地士人结婚,娶吴毅的妹妹为妻,结婚联盟,让这些士人安定下来,共同建立刘姓。另一套对武将的方法。孔明始终紧握“枪杆”,主要武装力量由刘备共患难的关、张、赵等人及其子女掌握。所谓“蜀中无将军,廖化为先锋”。事实并非如此!但廖化自古城会见刘备以来,一直是“久经考验”的'干部。他把带精兵的先锋职务交给了别人,所以交给了廖化。至于姜维,是孔明入室的弟子,是亲自选择的接班人,就另当别论了。一些不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杨任等人,都是杀之不留的!这就是孔明用人精明的地方,西蜀能立国三分天下,与孔明这些措施密不可分。但孔明的就业也不是绝对正确的,他一生中犯了二次用错人,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是误用马苏,结果失去了北伐战略要地。其次,在留守荆州的候选人中,很明显,刘备派关平到荆州寻求帮助,主张关羽守卫荆州。孔明没有为这个错误的决定而战,导致荆州失败。
《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不仅是诸葛亮,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讨论的人,比如关羽、张飞、曹操等等。他们也是当时的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29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12-23
《三国演义》 读后感03-1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7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4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3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03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