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3篇(必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名著,七“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剧情也令人读起来十分入迷。
通读全书,我发现既喜欢诸葛亮的聪慧,又敬仰吕布的武功,但我最佩服的`还白手起家的刘备。
刘备十分关心自己的兄弟,虽然为了逞一时之勇,为二弟关羽报仇,失了大局,被陆逊一把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刘备求贤若渴,为了请诸葛亮辅佐自己,不惜三次去拜见,去请求,最后他的诚信打动了诸葛亮,蜀国大兴。
刘备关心他人,做人有远大的胸怀。像开始时,董卓羞辱刘备,刘备能忍气吞声,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刘备不会因做一个知县就赶到心满意足,因为他心怀天下。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既心胸远大,又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埋头苦干。向刘备学习,发扬求知、求源的狠劲儿,打破砂锅问到底,把问题弄懂,弄明白。
同学们,让我们向刘皇叔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仰望星空,学会脚踏实地;努力做小刘备而不是小皇帝。
《三国演义》读后感2
当我读完了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时,我感到无比佩服因为在《三国演义》里有许多的英雄。我佩服机智聪明的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关云长关羽和赵子龙赵云,因为他们都有不同的优点,比如诸葛亮很会用兵。赵云很勇猛,不管有什么困难,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目标。
诸葛亮和赵云是我最佩服的。诸葛亮之所以令我佩服是因为他很机智,会用兵。就像关云长华容放曹,曹操大败,带着残兵逃跑,他料到的正与现实相反,他认为路上没有诸葛亮的兵,但路上杀出了张飞等人。当那大路的两旁冒烟了,曹操说诸葛亮的兵肯定在大道埋伏,谁知他中计了,小道两旁全是诸葛亮的军队。但诸葛亮并没杀曹操,因为诸葛亮很顾全大局。他想,如果杀了曹操,那肯定能让孙权当王,所以他放走了曹操。赵云在一次战役中身处困境,可他还是不顾一切的抱着阿斗杀出敌军的'重重包围,像一只豹子似的冲向敌人的包围圈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他和啊斗都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当他和啊斗找到了刘备,张飞等人时,已筋疲力尽了。他能不顾一切的救出阿斗,完成自己的目标让我敬佩。所以我最佩服诸葛亮和赵云。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今年暑假,我读了明朝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它讲述了三国纷争的故事。
东汉时期,天下分为三国。分别是蜀国,吴国和魏国,他们相互攻打对方,都想一统天下。而蜀国后主刘禅却像灵帝一样重用宦官。当魏国出兵攻打蜀国时,刘禅却只顾享乐,不作抵抗。最后魏兵兵临成都,刘禅只好投降自保。就这样蜀国灭亡了。
之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效仿曹丕篡汉之举,迫使魏国君主曹奂退位,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大晋。就这样魏国也灭亡了。
晋国大将杜预领水军二十余万准备灭掉吴国。而他所到之处,吴兵都闻风而逃,竟无人抵抗。晋军直逼吴国都城建业,守将张象自知不是晋军对手,便投降了。吴国君主孙皓见大势已去,准备自杀,众臣连忙拦住,劝他效仿刘禅投降。孙皓为了保命,最后只好投降了晋国。
最后晋灭了三国,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我认为三国之所以会被晋国所灭,都跟它们的君主有很大的关系。刘禅昏庸懦弱,贪图享乐,胸无大志,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将他只知享乐的嘴脸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曹奂无能导致被司马炎篡位。吴国孙皓残暴多疑,喜好酒色,自然不得民心。有这样的君主国家怎能不灭亡?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作文写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作文,读后感04-14
读后感《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个人读书笔记12-13
三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2-29
《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后感03-05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17
《三国演义》读后感10-16
《三国演义》读后感10-19
三国演义读后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