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读后感文言文
伤仲永读后感文言文怎么写呢?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伤仲永读后感文言文,欢迎阅读参考!
伤仲永读后感文言文
草民姓方,名仲永,江西金溪人氏,虽吾家世隶耕,然余亦有鸿鹄之志.吾少时即嗜学,今犹记之,龄方五岁,啼求书具,幸得之于旁邻,甚乐之,遂手不释卷,宿夜观之,其获不菲.一日,吾游于庭中,见娘亲涤衣于井旁,老爹乡党刈麦于阡陌,感而书诗四句,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并自为吾名于其上.暮归,吾承之于父,阅之,喜而传一乡秀才观之.渐长,凡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甚异,曰:“此儿非凡,天赋异凛!”
邑人皆羡,稍稍宾客吾父,或以钱币求余之诗文.家固不裕,父利其然也,日扳吾环谒于邑人,卖诗求钱,不使学.吾理喻之,父不从,怒詈吾违命不孝,余年尚幼,无可奈何.光阴荏苒,转而十二三岁矣,父性无改,吾不曾得学.时自觉吾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甚忧之,告之于父,其不以为然,而其行大甚于前,吾之受缚者大抵如是.
呜呼,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吾泣之也,吾怨之也,吾怒之也.
然其乃吾父,吾奈之若何耶?
众人皆云,余之通悟受之天,贤于材人远矣,然吾何为而泯然众人欤?
哀哉,愿天下人以此为鉴,以此为鉴!
智者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伤仲永读后感一
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论述了人的先天才能和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对吾辈教益匪浅。
天才到底是什么?虽说余已过不惑,但偶还是认为这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悲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爱迪生以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思之,不禁汗颜。倘若灵感不光顾,岂不是俺们的汗水都白流了?还好,姓爱的并非只他迪生一人在说话,还有个叫爱因斯坦的,这个爱也说过一句话: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再思,确也是。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却可能成功。如是,吾心释然。
想俺四十余年光阴,书也读了些,人也见了些,神童不少,天才不多。王荆公晓得个方仲永,然其父不使学,终泯然众人矣。哎,咱也别老拿孩子说事,你如若摊上这么个老爸,也只能由命了!只是可惜了仲永那孩子!
俺倒也附庸风雅,与琴书画无缘,硬是和棋搭上个边,说到玩棋的,以前有个吴神童,有幸碰到段执政,渡洋学弈,后竟自独步天下;又有个高丽神童李,入曹府深造,数十年也无人能敌。此二人,不可不谓天才!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他们执着、他们进取、他们拚搏、他们坚持不懈,---总之,他们成功了,你说他们是天才也就不为过,因为他们以前确是神童!好脑壳,爹妈给的,打小又不让咱混吃混喝,见天叫咱黑的白的,直弄得咱是天才咱怕谁!
然则却也知晓神童若干,终未进身天才,个中原委,莫衷一是,余生也愚,不明就里,乞明者明示!
伤仲永读后感二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又一遍地背着《伤仲永》这篇古文。背着,背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虽然作者王安石写得有些夸张,但写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变为常人,关键的一点,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他父亲贪图小利,把他当做获利的工具,不教育他继续好好学习,以致他的才华也就在世俗的恭维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国着名的戏剧活动家田汉,小时聪颖过人,尤善吟诗联对。昔日有一墨客路过他家旁边的客店,曾书一句上联“二河两岩双江口”,久久无人对上。田汉11岁时,见之挥笔即书:“单人独马一杆枪。”田汉后来取得惊人的`成就,除了他超人的才华,当然跟他平常刻苦发奋是分不开的。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说明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
然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却也有被钱财或虚荣心迷了心窍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一鸣惊人”,一味地给孩子加作业,加压力,以致孩子整天头昏眼花,不仅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以后孩子一看到作业题,一提到学习,就有一种莫名的烦躁与恐惧。
我在这里告诫“神童”的家长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爱好,也不要一味地为让孩子们“成名”而把他们“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之中。让孩子们从枯燥、被动的学习中走出,从束缚的生活中走出来,去领略大自然,领略人生奋斗之乐趣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伤仲永读后感精选
2.伤仲永的读后感
4.关于伤仲永读后感
5.伤仲永读后感作文
【伤仲永读后感文言文】相关文章:
文言文伤仲永读后感10-29
文言文伤仲永读后感11-08
文言文伤仲永读后感作文11-19
伤仲永读后感文言文20010-17
★《伤仲永》读后感01-08
★伤仲永读后感01-07
《伤仲永》读后感01-05
《伤仲永》读后感01-05
《伤仲永》读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