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仲永读后感 推荐度:
- 伤仲永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伤仲永》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伤仲永》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仲永》读后感 篇1
我读了《伤仲永》一文后,自己和作者王安石一样,也确实感到“伤”。方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那么小就能做诗。
但最终却“泯然众人”。像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假如从小就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国家的栋梁。方仲永虽然是天才,但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一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脑筋迟钝的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而有天赋的人,如果仅仅靠自己的小聪明作为资本去炫耀,甚至看不起反应稍慢一点的而正在努力奋斗的人。从此不学习,那么,他也将浪费宝贵的光阴,最终一事无成。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反而还有写迟钝。小时候同学总是欺负他,他的父母甚至担心他今后的生活都成问题,但爱因斯坦不在乎着一切。在人生道路上不懈地努力学习和创造,最终成为一名科学家。著名的画家达·芬奇曾经说过“人的智慧不用就枯萎”。同样的道理,人的知识如果不更新,也会枯萎。仲永的父亲因为贪图财富,不让他学习,才使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现在我们拥有了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这种的好时机,经过自己的努力,我们的`人生道路也一定能划出一道耀眼夺目的光彩。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要有卓识远见,不要贪图眼前小利而虚度美好青春年华。天赋再好的人,如果不趁年轻时多积累知识,那年老将一事无成。这不,方仲永就是最好的例证。与此相反,先天条件一般,甚至很差的人,如果能够自强不息,同样能够大有作为。单说鲁迅先生,不见得他有多聪明,不见得他的脑容量比我们大,可是他凭着勤奋,成为了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李四光没有优越的家庭环境,也没有老师的特别关爱,但他凭着年年在年级前茅的好成绩远渡日本留学。他开始学造船专业,但是当他知道中国没有能力开采矿产资源时,他毅然放弃了快到手的造船专业学位,转而学地质,终于在地质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神童”似的头脑的人在世界上寥寥几,但是勤奋、刻苦却可以成为我们前行的指路的灯。
再如: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无臂钢琴师刘伟”,在他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他完全靠后天的勤奋和顽强的拼搏而取得的奇迹,超出身一般体健康的人所作的努力。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
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伤仲永》读后感 篇2
读了《伤仲永》一文后,我也像当年的王安石一样为仲永扼腕叹息。仲永从一个神童到一个普通人的经历令人惋惜。有人说,假如仲永当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没有一个愚蠢的父亲,也许现在就像李白、杜甫那样永远被后人熟知了,也许他写的诗可以让“方仲永”这个名字青史留名,也许……有这样一个父亲,真是仲永人生最大的悲哀!
可是,这一切真的全怪仲永的父亲吗?
父亲的做法的确在方仲永走向悲剧的道路上狠狠地推了一把,但他不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我们只顾找父亲的错处,却从没有仔细想过方仲永本人。原文中有一句话:“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时候的方仲永才华已经开始衰退,但还未消失殆尽。此时的仲永和我们差不多大,应该也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了。若是他从此刻开始用功刻苦学习,应该也能有不小的成就。可是方仲永呢?他不思悔改,一成不变地延续着原来的生活,最终导致了江郎才尽的结局。这样看来,仲永才能的湮没也不能只怪父亲,仲永没有勤奋学习的上进心,而这恰好是一个人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东西。
勤奋努力的学习对人到底有多重要?汉代史学家司马迁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42岁开始写《史记》。靠着他的坚韧和努力,历时18年才完成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巨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里的池塘洗笔。久而久之,竟将整口池塘里的水染成了黑色,才成就了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行书风格;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为研究进化论,勤奋努力了22年,最终写出了《物种起源》……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建立在呕心沥血的努力之上的。他们的故事,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
四五岁的时候,方仲永年纪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听从父亲的话误入歧途情有可原,可十二三岁就不一样了。按古代的习惯,此时的仲永已经快要成年了,完全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是他自甘堕落,没有一点上进心,不去进一步学习的。最后落的个“泯然众人”的下场,怨得了谁呢?
仔细想想,仲永其实并不爱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真的热爱一件事,就一定不会为了什么目的才去做这件事。倘若方仲永真的'爱诗,又怎么会让诗成为父亲赚钱的工具呢?一个以赚钱为目的写诗的人,他的诗写的再好,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诗人。
所有的悲剧都有其原因。最后,方仲永吞下了他亲手种下的苦果:一个本应该成为一代伟大诗人的天才,成为了普通人。唯一在世上存在过的痕迹,就是得知他经历的诗人王安石留下的一篇《伤仲永》……
作为还在学海中遨游的初中生,仲永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学习有多重要,同时也警示着我们:不要再荒废时间了,努力学习吧!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莫要让宝贵的时间付诸东流!
《伤仲永》读后感 篇3
我翻开今天所学的《伤仲永》,看着阅读提示里写着: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但事实是这样么?
曾经看到过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位中国记者调查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结论: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大吵大闹,上课随意走动,起床几乎在上午八点钟之后,而放学又在下午三点钟以前。而且美国学生中音、体、美,上课了还与老师顶嘴,所以,美国将来出的名人一定不多;而中国学生不同,中国学生是最勤劳的学生,老师上课时,他们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在上学路上,他们几乎都是边吃早餐边走路的,而且上课时极端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所以中国将来出的名人一定很多。与此同时,一位美国记者也亲自调查两国学生读书,情况一模一样。然而在十年后,事情的结果与两位记者所预料的大不相同。美国比中国所出的名人要多得多!以上事例能证明什么呢?
还有:书本上说,仲永天资聪慧,因父亲没让他受后天教育而才能衰退,最终泯然众人矣。那么父母天天都逼你学习呢?那样就能成为所谓的天才吗?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也有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他的`父母不像方仲永的父亲那样贪得无厌,而是让他天天呆在家里面对这一张张试卷,一本本奥数……根据《伤仲永》的阅读提示里面看,应该他不但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而且他会才华出众。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找他这样成天到晚都是学习难道他会不厌倦学习吗?然后随着他的越来越厌倦学习,最终不也和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吗?即使他成为了天才,那也只是高分低能的家伙!
还有一事例:生长在英国的牛顿因为有一天他在苹果树下看书而被一个苹果砸了一下头,得出了“万有引力”对于这件事有人评论说:“如果牛顿生在中国,那他一定不会发现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学生一放假就是作业,那有什么时间去苹果树下消遣啊!”这可真是幽默啊!但大家是否能从这幽默中读出一丝讽刺呢?这难道不是在讽刺咱们中国的古板老套的教育方法吗?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要学习。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会有前进。但我们不要整天抱着一本书,不要一放假就是作业,不要让我们的假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这样会让我们成为一个“书呆子”。不是有这样一个报道吗:一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在小学初中时都是由妈妈照理的,他连袜子都不会洗。到了大学,他妈妈觉得他应该自己的事自己做了,所以不在什么事情都照顾着他。他就这样“自理”的过了一个学期后,认为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如今,在中国,许多老师认为:作业当然越多越好,加强复习巩固吗!况且我们这是为了孩子们好!家长认为:做点课外练习是有必要的,我们这是为了孩子好啊!电视里,经常说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以加强孩子的活动能力,事实上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课外活动,每天都被作业占据着。在他们左一个为孩子好,右一个为孩子好中,是我们无法呼吸那新鲜的空气!更无法张展我们自由的翅膀!
啊!什么时候,在中国才会真正有开明的教育方法。不再是古板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数条。让我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更有创意吧!
……
今天,由方仲永我想到了很多……
《伤仲永》读后感 篇4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我读《伤仲永》
小时候才华横溢的方仲永,不到二十岁就“泯然众人”了!
读罢此文,我不禁为之而“伤”。
我“伤”愚昧无知、贪图蝇头小利的方父。由于他的“不使学”,间接地扼杀了一个英才。
我“伤”随波逐流、整日“环谒邑人”的仲永。由于他“不受之人”,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文中所写的方仲永五岁时的表现,俨然是一个神童,但他后来才能丧失,令人惋惜,令人警醒。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会落后”。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一个人先天的条件再好,后天不琢不学不勤不练,也会成为一事无成的凡夫俗子,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方仲永立场坚定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学仲永”……
我想,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会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薄发,使自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把“99%的勤奋+1%的天才=成功”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即便小有成就,也不沾沾自喜,自我满足,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读完《伤仲永》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是一块璞玉,定要尽情地“琢”,使之成“器”;是一块锈铁,也要不懈地“磨”,使之成“针”。
《伤仲永》读后感 篇5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章后,的确让我感到有些“伤”,伤仲永读后感。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年纪小小就能作诗,但最后却得到“泯然众人”的结果。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天才方仲永为什么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觉得这是方仲永父亲的错,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他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仲永的父亲贪图财富,在仲永年小的时候,每天带着他四处拜访,寻求利益,而不让他去学习,耽误了他学习的机会,白白荒废了一个天才的一生。这也告诉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给子女最好的教育,而不应该着重与眼前的利益。
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勤奋的。”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学习又是那么重视,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勤奋学习。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最好的时机,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能“老大徒伤悲”。
读了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这个天才,竟然会最终变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的遭遇仅仅只有惋惜和同情吗? 恐怕还应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批评吧,他们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却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如果不是这样,“唐宋八大家”可能就变为了“唐宋九大家”,读后感《伤仲永读后感》。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吗?王安石写这片文章的目的应当不只是这个,还有对天才的看法。
天才,顾名思义:从上天那里得到了才华的人。天才,当然比普通人要优秀很多,只要稍加教育,学习,就能成为一个社会难得的人才。但为什么方仲永最终成为了一个普通人。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呢?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没有进步,只是原地踏步,而别人却都在努力奋斗,不断进步,最终他只有被超过。天生的才能固然很重要,但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后天的教育,在好的才能也会被荒废。反之,一个普通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能也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要得到进步,就应当勤奋地学习。古人说:“业精于勤”。勤学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个是不经历勤奋的学习就得到成就,得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佩的呢?王献之“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透明,被船夫当做渔灯,他对天才的认识“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最终他成为了一代大文豪。他们都并非是天生聪慧。他们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优秀,他们的成功来源与他们的耐心和勤奋。
天才在于日积月累,聪明在于勤学不辍。一个人,天资再高,如果不勤奋学习,必干不成大事业。甚至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一个人,天资一般,如果能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必出成果。勤学是成功里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或许我们并不是天才,但让我们现在做起,努力、勤奋地学习,必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伤仲永》读后感 篇6
《伤仲永》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学这篇文章六七年来,它一直深深的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对我们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江西金溪人方仲永从小天资过人,文采超群,五岁的他,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就写下了一首优秀的四句诗,同县的人们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人花钱求仲永的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仲永十二三岁时,他的才能已经消失了,他已经和普通人一样了。这篇文章以仲永的故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有天赋也要后天努力,继续开发它,不能因为有天赋就忘乎所以,只看眼前的利益,后天不再学习,这样下去最终会“泯然众人矣”,浪费了自身的天赋。
这让我想起了篮球界的几位球星,骄傲让人落后这句话都知道,如果我们拥有着超强的篮球天赋,但后天却因为不懂得珍惜,而让自己放纵,那即便天赋再好,也会让自己的篮球生涯跌入谷底。拜纳姆的身体素质很出色,尤其是低位脚步,甚至很多现役球员内线,都差他很远,拜纳姆也是NBA历史最小的一位正式打球的球员,潜力无穷。本可以成为湖人核心的他,却在14年离开NBA,赚到的钱也是被自己挥霍一空,如果他珍惜自己的天赋,继续努力,相信他一定是如今顶级的内线球员了。奥尼尔在湖人时,精彩会以各种理由来休息,科比还曾因奥尼尔不训练,不投入有过一些意见。可以说,奥尼尔哪怕抽出一点点时间来练习罚篮,那么他的职业生涯也能多出很多分。但就是这样爱偷懒的奥尼尔,却成为历史级别的中锋球员。这样的天赋真是让人羡慕。
有天赋的球员因为自己后天的懈怠而不能成功的球星有很多,但同样具有天赋的球员,因为自己后天的努力而取得更加优秀成绩的人也有很多。科比的天赋在NBA联盟当中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我其实想说的是科比之所以能获得这么高的成就,第一主要是他的努力,第二才是他的天赋。还记得曾经的科比·布莱恩特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在成名之后向很多询问他的`记者说道,你们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他不仅仅是天赋好的一个篮球运动员,还是一个非常努力的篮球运动员。他有天赋但不浪费天赋,通过后天自己不懈的努力在篮球界取得骄人的成绩。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玉虽有完美的品质,但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工匠进行精心加工,那就和瓦片,石块一样微贱。美玉即是如此,何况人乎?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资,而不去奋斗,也只能一事无成。天才可能变成庸才,庸才不学习就会变成蠢材。所以,学无止境,气有浩然,学习是我们终生的事业。
《伤仲永》读后感 篇7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作者认为像仲永那样天生聪明,有才智的人,都因为后天没有受到好的教育,而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没有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能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虽然这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但却让我感触很大,也思考了很久,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书育人的我们更应让帮助学生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学习态度。
我们周围有些家长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相当优秀,甚至会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炫耀自己孩子如何的出色、如何的优秀,其实这样无形当中会给孩子两个错误倾向:一个是我很优秀我做什么都是对的,所有人都得赞扬我,但当别人在特定方面批评他们时,他们的`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第二,所有的鼓励与宠爱也给孩子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们会害怕因自己做的不够好而得不到别人的喜爱与赞扬;其实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吸取仲永父的教训并作为前车之鉴,在孩子特定的长处适时的夸奖孩子,引导优秀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后天教育,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重视后天的学习、后天的锻炼、后天的刻苦、后天的勤奋。
其次,我们周围也有不少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与家长们,一直在一味地打击、痛斥孩子的“愚蠢”和“笨拙”,其实这对孩子也会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每一位家长都听说过牛顿曾被老师指定为“愚蠢的无可救药”的学生,他凭借自己的好奇心不也发明了万有引力吗?我们都曾嘲笑过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事情,他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汗水不也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吗?“蠢才”和“天才”有可能是与生具有的,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蠢才”一定会变成“天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天才更多来自于后天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我们应及时引导孩子,耐心地关注孩子每一点的成长与进步,并做出肯定的赞同。
但在现在的社会,在利欲熏心的大环境中,作为普通人,更容易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化;做事,很难静下心来彻底明确的做到底,做到尽善尽美,更不用说当作事业来完成。
作为成年人,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肩负重任,我们应首先树立良好的榜样,做人,言行一致,脚踏实地,做一个真实自然的人;认真读书,细细品味其中的境界。
每一部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走进书的世界,走进书的海洋,你就一定有所收获;经典的书,细细品读,读出其中的寓意与精髓;平凡的书,联系生活去读,能读出其中的用意,读到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平庸的书,反思地去读,读出其中的教训,读到其中的所以然。
我一直相信,灵感不总是光顾那些幸运的人,机遇不总是属于那些有天分的人。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解读、去领悟,你会发现:书中真有非常精彩的世界。
【《伤仲永》读后感】相关文章:
伤仲永读书笔记参考(精选41篇)02-15
《伤仲永》读后感06-23
(精选)《伤仲永》读后感07-05
伤仲永读后感06-12
《伤仲永》读后感[精选]07-06
伤仲永读后感(精选)07-05
(精选)《伤仲永》读后感07-12
(精选)伤仲永读后感07-11
伤仲永读后感(精选)07-11
伤仲永读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