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16 13:02:07 水浒传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水浒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1

  那个大汉是刘唐,因富户晁盖说这个是他侄子,雷横便放过了他。

  很快,他们打听到梁中书要带十万贯珠宝路过这里,便找了吴用、三阮、公孙胜、白胜来帮忙。

  不一会,吴用便想了一条好计策。

  梁中书叫杨志、老都管、两个虞侯和禁军前去送礼。

  到了黄泥冈,天太热了,于是众军汉在冈上休息起来。

  这时,冈上来了七个贩枣的客人,在这里休息。

  又有一个汉子挑着两桶酒来了。

  众军汉见了想 吃,问价,共5贯钱一桶。

  众军汉正在凑钱,杨志不让他们买,因怕里面有蒙-汗-药。

  于是贩枣的客人先吃了一桶,付了钱,一个贩枣的偷偷在另一个桶里舀了一瓢,吃了,那汉子立马去夺,另一个又舀了一瓢,还没吃,便被汉子夺去,倒在桶里。

  杨志见没事,便买了一桶,15人分吃了。

  在《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中,谨慎小心的杨志步步小心,却不料还是因为一时疏忽而在生辰纲遭劫,这又是为何呢?

  通读《智取生辰纲》一文,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杨志,虽然决定在炎热难耐的中午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但是在押送过程中,他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便是人的问题。

  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且不让军健们休息,正因为如此,军健们便不愿听从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这便直接导致杨志在这群人中被孤立了起来,这也是其生辰纲遭劫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之后众人来到了黄泥冈,军健们执意要在此休息,而杨志却依旧要求赶路,这使的军健们更加对杨志不满,这也使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越来越深,致使杨志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时,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出场了,他们利用其内部矛盾,将下手对象定在了那些没有经验的手下人身上。

  果然不出所料,众军健顺利上当。

  众人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使杨志不得不同意众人买酒。

  而炎热的天气和众人的一拥而上,也使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

  正是因为这半瓢酒,杨志中计了,倒进了吴用等人早已运筹已久的圈套里,也倒进了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至此,故事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再次回味故事情节,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杨志这个人虽是精明警惕,谨慎小心,但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善于带兵,不善于处理自己与其他同行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他的“蛮横”,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和虞侯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才使得所有人无法齐心起来,也最终导致杨志等人在生辰纲遭劫。

  通过这个故事,不难得出,在现在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已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并且在我们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应特别注意方式与方法,从而避免自己因方式不对而被孤立起来的情况。

《水浒传》读后感2

  鲁智深是“大踏步”走入《水浒传》的故事的,“大踏步”便预示了他的慷慨洒脱,于是,鲁智深的传奇经历在我面前徐徐的铺开……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水浒》的主题曲粗犷豪放,是如鲁智深的关西大汉“吼”出来的一般。我执著的认为这首歌是专属于鲁智深的,正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遇到恶人为非作歹,他决不会袖手旁观。救金翠英,救林教头,救史大郎……他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大侠,毫无顾忌地向人伸出援手,无论是萍水相逢的路人,还是一见如故的好友。这等的英雄气概、侠肝义胆,怎能让人不自愧弗如?正如金圣叹之赞:鲁达一腔热血,直喷出来,令人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的确,他“嫉恶如仇”;的确,他“拔刀相助”。但,鲁智深不似李逵、武松般凶残血腥,用刀光斧影下的一个个无辜亡灵血祭自己的怨仇。桃花林降服小霸王周通后,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养老送终,承祀香火”来劝周通,莫要“教他老人家失所”。若是放在黑旋风身上,估计板斧早就劈下去了,更别提这样的循循善诱。的确,他“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但他的禅杖向来打的都是恶人而非弱者,这是他从不违背的原则。

  在瓦罐寺有一个细节,当智深得知寺中的老和尚已三天未食,虽然自己饥肠辘辘却立刻地撇了那锅热粥,再也不吃了。这细微的动作,就像是一线和善的光,融入了鲁智深的眉眼,变成他那给人温暖光明之感的`眼神。

  透过那双眼,我们可以看到鲁智深凶顽粗野的外表下是一个善良真诚的灵魂。旁人都只道他凶残成性,唯有五台山的智真长老有一双识人之慧眼,看出了他的慧根:“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正。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静,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他嗜酒吃肉、杀人越货,但仍与佛有缘,只因他心存赤诚的真善。

  鲁智深这个花和尚虽不曾学过佛经却有种了悟禅法的通达。生擒方腊后,宋江劝他还俗做官,“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却被智深一口回绝:“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鲁智深是一个清清白白的好汉,他一生中最看重的就是“侠义”二字,根本不屑那些凡俗之人苦追的东西。昔日兄弟,大都已魂归故里,尚在人世的也已无再会之缘。世事无常、一朝起落,如今他才算是真正地遁入空门,大彻大悟。于是,在一个清静的夜晚,他独坐在青灯古佛旁,随着钱塘的潮水归去了,我想起了那曲慷慨悲凉的《寄生草》。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好一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我仿佛看见了鲁智深高唱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大踏步地走下五台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好一代大侠鲁智深!

《水浒传》读后感3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每当听到这义薄云天、豪情万丈的旋律,八百里水泊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匡扶正义,替天行道的画面就会在我脑海里浮现。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书中的人物几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我觉得《水浒传》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他们身上除了具有高义薄云、除暴安良的共性外,每个人身上还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甚至两个人物之间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这种对比式的人物描写是《水浒传》中人物塑造的一大亮点,比如书中先后出场的鲁智深和林冲。

  “花和尚”鲁智深为人坦荡,武艺高强。他爱打抱不平却又性格鲁莽,仗着一身好武艺,总是由着性子做事。华州城外,只因一言不合便勃然大怒,单枪匹马闯入城内,结果吃了他一生中唯一一次牢饭。

  但鲁莽也有“好处”,若不是他一时兴起,三拳打死镇关西,恐怕连“鲁智深”也没了,只剩一个“鲁达”。要不是他在野猪林里飞杖隔过水火棍,林冲怕已被害死。当然,鲁智深的鲁莽急躁或许是一个绿林好汉必备的特点。确实,《水浒传》中的许多人物都和他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但也有一些人物却恰恰相反,他们行事谨慎,能忍则忍,只到无路可走时才最终被“逼”上梁山。其中的代表当属“豹子头”林冲。他紧随鲁智深出场,是鲁智深的好兄弟,却与鲁智深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

  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来生活安定,家庭美满。只因高衙内看中了他的妻子,被三番五次设计陷害,妻子岳父全都自杀,他也最终被逼上梁山。从白虎节堂,东京牢内,沧州路上,直至柴进庄上,无不体现一个“忍”字。直到风雪山神庙,他终于不再隐忍,这才上了梁山。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逆来顺受、生性软弱的人。

  鲁智深和林冲似乎是两个极端,剩下的都是“中间派”,不过是有的偏“莽”多一些,有的.偏“忍”多一些,比如“行者”武松。

  在书的十五到十八章,他表现出来的形象是顺从的。但宽容不代表软弱,经历了孟州城事件后,他对朝廷失望,从飞云浦到蜈蚣岭,一夜之间连杀十九人。可以看出他既不像鲁智深那样鲁莽急躁,也不像林冲那样一味隐忍,做事比较有分寸。

  还有许多对比的地方。比如李逵和燕青,一个黑大壮,一个“小白脸”。再如王英夫妇,一个下流好色,一个漂亮高傲……无数的人和事在一百二十回中交织融合,真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水浒传》读后感4

  宋江为救柴进,攻打高唐州,遇到会呼风唤雨的高廉,全无取胜的可能,可见这高廉的法术了得,宋江要想胜,只有请来也会法术的公孙胜方有胜算。

  此处把高廉说的利害,自然是为了证明公孙胜利害。

  先前,戴宗到蓟州去找过一次公孙胜,没有找到。现在,只有找到公孙胜,方可战胜高廉,才能救得柴进性命。戴宗又一次接受了寻找公孙胜的任务,带着李逵前往蓟州。

  戴宗再去寻找公孙胜,幸亏带着李逵。李逵做了什么?

  他做的第一件。在去蓟州的途中,他不听戴宗招呼,偷吃荤食,犯了禁忌,被戴宗收拾得够呛,李逵这才收敛了一些,但在路上吃素食时又同一老者争执起来,偏偏是这老者指出了能寻找到公孙胜的地方,因这老者是个道教信徒。

  他做的第二件。好不容易找到公孙胜的家,没见着公孙胜,他便劈了人家的一堵墙,还以要杀公孙胜的老娘相威吓,这才逼着公孙胜露脸。

  他做的第三件。公孙胜以师傅为由,不愿下山,当拜见到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罗真人也以出家人不管闲事为由,不放公孙胜下山。这本人他们师徒合谋好了的。李逵见此,想绝公孙胜的.后路,便于深夜上山杀了罗真人和一个道童,到第二天,再去见罗真人,罗真人不愧为是真人,竟毫发无损。李逵见此,大惊失色。罗真人用了法术,他就被抛到了蓟州府。

  他做的第四件,他人落到了蓟州府的大堂,跌得头破血流,接着被人家当做妖人,受到狗血尿屎伺候,紧接着又是一场严刑,被打得死去活来,他招了个“人妖李二,”官府才住手,将他入监了事。入了监,他借罗真人的江湖名气作起文章来,骗得好吃好活。

  正是这四件事,使得李逵的形象更丰满,正是李逵所为,才有了公孙胜再上梁山。

  罗真人让黄巾力士将李逵从蓟州牢中接了回来,也同意了公孙胜下山。

  说是戴宗智取公孙胜,如果没有李逵的努力,公孙胜是不会再上梁山了。

  这一段,道家的法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例罗真人使一白手帕,让李逵站在上面,那手帕就化做一片白云飞去,罗真人只手一招,喝一声去,李逵便从二仙山跌到蓟州府。罗真人要黄巾力士,去蓟州牢中去取回李逵,那也是瞬间的事……公孙胜说他师傅仅黄巾力士就有一千多人。

  宋徽宗何不借罗真人的黄巾力士一用,北宋何至于亡国呢?

  北宋亡国前还真用了这一招。当金兵攻打京城,告急,一个叫郭京的道士,称会六甲法,能胜金兵,需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方可,宋徽宗的儿子赵桓真是采用了,结果是可想而,这加速宋的亡国。所以,道教中神神鬼鬼的事是不可信的,但七月十五日的鬼节,成了祭祀之节,那又应当别论,因为这是民俗民风了。

《水浒传》读后感5

  好汉一二三四五,景阳山上打老虎,好汉一二三四五,力大无穷拔杨柳。一锦面大旗上刻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一位位忠义双全的英雄人物守护着它。一切的一切,尽在《水浒传》中彻底地展现了出来。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斗争。它描述了一个个嫉恶如仇、劫富济贫、义薄云天的好汉。

  若是平常同学之间借个铅笔,折个尺子你便感动的痛哭流涕的话。那你还是放弃看的好,不然就可能发生一场洪涝灾害了。他们的兄弟情是我们想象不出的'肝胆相照,真正的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是为了兄弟情。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每个人上战场都有着为队友,不顾一切,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难道是他们真的不怕死吗?然而他们为了情谊,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

  在《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当中,最有个性的恐怕就要数天真烂漫、赤条条举着两把大板斧冲在最前面的黑旋风李逵了。

  李逵,是一名情商高的好汉。燕青智扑擎天柱后,李逵等梁山好汉与官府人员大干了一场,好汉们都上山了,李逵却独自上街。从老人口中得知,寿张县令是个糊涂官,百姓怨声载道。李逵找到县衙,正遇衙役驱赶老妇,李逵痛打衙役随后扶老妇走进大堂,叫来县令一问,果然是徇私枉法。于是,李逵便穿了县令的官服,重审老妇一案。李逵不识字,状纸都倒着看,却把案件审理得水落石出,让百姓感恩戴德。更有趣的是他自导自演了一出“打架戏”请两个上前告状,为自己找找乐子。审判后,将打人的视为好汉,将被打的痛扁了一顿,弄的众人谛笑皆非。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为事物所困扰、感到压抑时,何不向李逵学习学习,为自己找找乐子,放松心情,提高效率。

  他也耿耿忠心于“哥哥”。他曾说过:“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然而,他真的需要怕这个“哥哥”吗?他有着蛮牛的力气,两把斧头削铁如泥。分分钟,便可把那宋江小儿剁碎。黑旋风在江州跟从了呼保义后,便视其为亲哥哥,他的忠心也得到了回报,宋江提《满江红》一词后也曾忽然发悲,老泪纵横:“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因此泪下。”他们俩也算是两情相悦,以至于这个动不动就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快活”的莽汉,在宋江面前却像一个听话的顽童一般。

  他说得到,做得到。当宋江喝了奸臣的毒酒,怕自己死后李逵再起来造反,坏了好汉们“忠义”的英名,让他也饮下毒酒时,李逵也无怨无悔、视死如归,他说“宋江哥哥要我死,我也不怨哥哥。”

  一百零八将,人人都同李逵一般,用生命去交友,死后也能一同魂归梁山泊。流动的是时间、他们都会经历生死;但永存的是好汉们之间的兄弟情!这也是本文最闪亮的看点!

《水浒传》读后感6

  今天,我读完了《水浒传》第二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读完之后,心里非常佩服鲁提辖。

  第二章主要写的是一个提辖官,他叫鲁达。一次,鲁提辖和史进在一家饭馆里吃饭,吃饭时忽然听见里间有人哭啼,鲁提辖就坐不住了,砸了桌子去问为什么哭啼,原来是一对姓金的父女被一个叫郑屠的卖肉人陷害了,现在要靠卖唱挣钱还债。于是鲁提辖就去找那个号称镇关西的郑屠,三拳就把他打死了。鲁提辖看见把他打死了,就赶快逃到了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读完了第二章,你们是否也非常敬佩鲁提辖呢?他不仅武功那么厉害,还非常善良,又是那么讲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难道这样的人还不值得我们大家佩服吗?同时我还非常憎恨郑屠这种横行霸道的人,这种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今天中午,我读了《水浒传》的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这一回中,我被九纹龙史进的忠义与鲁提辖的报答不平所感动。

  故事从史进宴请少华山上的神武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花白蛇杨春说起。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土匪。被人们发现了报给了官府,官府派兵包围了史家庄,史进无奈,只好一把火烧了史家庄,带着朱武、陈达、杨春杀出了一条血路逃到了华阴县。在华阴县里,他遇到了自己以前的老师季忠和鲁提辖鲁智深。鲁智深邀请他们一起去喝酒。于是。他们三人就来到了酒楼上。正喝得起劲,鲁智深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啼哭。他很厌烦。把桌子打翻了,店小二来了,鲁智深让哭的.人过来,不一会儿,一对妇女便来了,女的谈她被一个大官人强占了,鲁智深问清之后,第二天,鲁智深大摇大摆地来到了镇关西的店前,戏弄镇关西,根本就不是鲁智深的对手。鲁智深几拳就把号称镇关西的狗贼打死了。

  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鲁智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精神,也很佩服史进临危不惧的精神。他们都是好汉。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

  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

  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水浒传》读后感7

  《水浒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编写的。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

  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最后被奸人杀害的故事。文中的情节,很精彩,不说力气勇气莫大无穷的花和尚鲁智深倒拔杨柳,还是忠义不屈于奸人的豹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还是性格谨慎青面兽杨志霸气卖刀,又有勇有谋的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或武勇非凡的行者武松喝酒的气魄,还是打虎的勇气……让人拍手叫绝。

  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所说李逵的性子有些时候急了点,但他做到了忠孝两全。在宋江给他毒酒时,他知道是毒酒,而对于宋江和眼前的死没有一点怨言,昂首咽下。李逵对老母也十分孝顺,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他一生气就杀死了4只老虎,把老母好好安葬。遇见李鬼,李逵不但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回去孝敬父母。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做过的一件事令我十分佩服,那就是在他以为宋江做了坏事之后,要惩罚宋江,甚至对他破口大骂,不管他宋江是不是他的首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逵对“忠义”两字是把“义”字放在“忠”字的前面的,不会因身份或私心儿玷污这两个字。

  再说武勇非凡的武松,在过景阳冈前,在一家小店喝了十五大碗的酒,而店前明明打着“三碗不过岗”的招牌,店小二好心劝说让他住一宿再结伴过岗,因为岗上有大虫,被武松误认为店家想骗他的钱,编出来的。不管店家怎样阻拦,昂首继续上路,还信誓旦旦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里可以看出武松的豪迈,勇猛,坦白直爽、争强好胜、不拘一格的个性。在打虎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在他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十几口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血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当的性格。以及在后来追捕方腊的过程中,也是拼劲,拼命,在和方腊搏斗过程中,方腊把他的手臂钉住了,他却忍痛割下手臂,最后单臂擒方腊。

  武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并在现实的斗争中逐渐锻炼出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英雄气概。

  再说宋江,作为梁山108的将领,我却不喜欢这个角色,仔细想想,他做过什么?他有军师吴用的智谋么?他有李逵的直率的牛劲么?他有行者武松的勇猛,豪迈么?他只是个站在众人搭起的台子上,指挥指挥,却不真枪

实弹的将领。最后,为什么结局那么悲剧?因为他接受招安,虽说也是大家一起决定的,不再当草寇,给自己个出路而投靠朝廷,最终跟随他的兄弟们被奸人所害,自己也无奈喝下毒酒。

  终究,梁山,落草为寇,朝廷,招安,这一切,像一场梦。那108就是这梦中108个亮点。

《水浒传》读后感8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

  在武大郎被杀一事中,王婆与何九两人发人深思,王婆贪恋西门庆的几两碎银钱,为他牵线搭桥,对武大郎之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也至自己于死地,而何九不贪恋西门庆的贿赂,最终保全了性命,他俩都是精明之人,结局却截然不同。何九是一个小人物,却有着大智慧,和大多数人不同,他不贪财并暗中保留证据,使武松没有杀他。

  宋江绰号“及时雨”,仗义疏财,真心相助,不求回报。人在一偶,名誉大地。宋江总能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替天行道,“仁义”“兄弟”“忠孝”等在当时看来最受推崇的道德行为准则,被宋江发挥的淋漓尽致,正因如此,梁山泊才能不断壮大,声誉日隆。

  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聪明才智,但更重要的是靠优秀的品德,有德之人,往往有颗正义之心,有做英雄的愿望和能力,造福社会,成就大事业,因此成功和光荣就会选择他。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的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向正道,但没有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工,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功,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这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才他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但如果一个人没有德他就是这个民族的败类,因为如果将无才无德之人比作寄生虫,那么无德有才之人就是病毒,他们在促进这个社会的倒退。

  小胜可能是一次考试的胜利;小胜可能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小胜也可能是一次独特经历;其实都是心智的力量。而大胜源于这个人的品德。品德,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约束,德行的好坏并不是一种空谈,它体现在个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上,比如王论心胸狭窄,梁山泊不过是一座普通山寨,朝不保夕;晁盖豪气盖天,梁山泊事业蒸蒸日上,宋江富有韬略,眼光深远,梁山泊事业直达顶峰,如日中天。果然,人生胜在德。

  德,万物之本也,人心之本也。我,要向德看齐,追求宋江的正义之心,我要向德看齐,追求宋江的仁义,忠义,我要向德看齐,拥有一颗公德心,保持做人的本色。

《水浒传》读后感9

  人们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我却“少看水浒”了。这么说吧,我和《水浒传》倒是挺有渊源的。

  《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凭借水泊天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的作者为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修改。它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并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好啦,说完书,接下来就说说渊源何在吧!

  我五六岁时,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少儿版的《水浒传》。上面的人物画的很是生动有趣,所以,我天天捧着它看。那时候的我年幼,只知道故事中的几个人物,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看了几天后也就扔在一旁了。

  过了几年,就在我快要把《水浒传》淡忘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水浒传》原著。因此,它又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天天捧着它看。渐渐地,我竟喜欢上了它,用了半个月就把它看完,并记住了好多绿林好汉的名字和绰号。但对于那时正在痴迷于它的我,这些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求。

  20xx年,《新水浒传》上映时,我迫不及待地就要看,恨不能一下把它全看完。更令我惊喜的是,我偶然看见了电视上鲍鹏山教授在解说《水浒传》,说得是深入透彻,着实令我佩服不已。

  李逵这个人物,鲍鹏山老师解说的很详细。起先我看《水浒》,觉得李逵是个很威猛勇敢的'好汉,但是鲍鹏山老师的一番话,却让我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鲍鹏山老师说,李逵是一个残忍、杀人如麻、形同禽兽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来看几个事例,你就明白了:第一件事,他因为吃醉了酒,被官府抓住,后又被梁山好汉救获时,不分青红皂白,先杀了曹太公和当地村长。杀性起来,把跟随的四十来个士兵和猎户一并砍死。一瞬间,四十多个人成了李逵斧下的冤魂。第二件,在他回家接她母亲的路上,有人自称是“黑旋风”,要打劫,他就差点杀死那个人。那个打劫的人运气也好,他碰到的是一个满腹孝心的李逵,而不是一个充满杀机的李逵,所以他才逃过一死。第三件,也是最严重的一件。李逵奉宋江命令引朱仝上山,他竟趁朱仝不在,把小衙内带走,到了树林,因为小衙内哭喊,他竟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头生生劈成了两半!这难道不是禽兽才会做的事吗?由此可看出李逵杀人的六大特点:一、杀得快;二、杀得多;三、谁挡我路我杀谁;四、乱杀无辜;五、毫不歉疚;六、手段残忍。听完鲍鹏山老师说的这些,我真觉得李逵是一个嗜血之人!

  现在由于功课的繁忙,我的课余时间也是越来越少。不过,我依然会常常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看上几页。这正应了老师的话:书籍就是一座宝库,你永远挖掘不尽!

《水浒传》读后感10

  《水浒传》中的传奇故事,传奇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收回思绪,继续读了下去......

  ——张曦月

  “及时雨”,大多情况下是人们用来比喻在困境时及时出现并帮助解决困难的人或事。例如旱季时的一场透雨,总会让人们抚手赞叹:“这雨来得及时,真是好啊!”

  而在《水浒传》中,押司宋江便被赋予了这个称号,可见其为人仗义疏财,帮穷济困,是人们心目中的“及时雨”。读了《水浒传》,大家都知道,宋江可能并没有其他人那样英武非凡。他没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的勇猛豁达;也没有武二爷“醉打蒋门神、景阳冈打虎”的威武霸气。但是他一生凭借一个“义”字得到了所有兄弟的敬重与信任。

  宋江在做押司的时候,正赶上晁盖一行人等盗取生辰纲。不料被人发现,事情败露,白胜也被抓了去,在朝廷的威逼下不得已说出了一行人的行踪。而宋江在与何涛的交谈中,无意间得知晁盖等人将要受难,便决定要帮助这群落魄的英雄。宋江和晁盖情同手足,肝胆相照,他一方面怜惜这一干人等都是助强扶弱的英雄好汉,另一方面也是对朝廷的昏庸无道而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宋江不顾自己的安危与处境,马上通知晁盖等人及时避难,并决定佯装夜捕,为晁盖等人逃脱争取了时间。

  书中关于宋江义薄云天的故事数不胜数,他对亲人对兄弟对朋友,都是讲究一个“义”字当先。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也有很多重情重义的事情,让我们感动!

  我叔叔家的哥哥从小在我父亲身边长大,那时候叔叔婶婶在外地工作,哥哥还是婴儿时,便由我父亲照顾他的一切衣食住行。哥哥上学以后,聪明伶俐,成绩很优异。但是哥哥也过于淘气,在读书时很让家里人头痛,在学校与同学吵架、打架总要生出很多事端,让所有人焦头烂额。而我的父亲对哥哥并不打骂,总是苦口婆心地跟哥哥讲道理,督促他上进。一次又一次地促膝长谈,终于让哥哥收了心性,开始奋发向上,并且成功地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哥哥非常感激我父亲的养育之恩,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抽出时间来给父亲通个电话,我父亲病了,哥哥求医问药,像儿子一样照顾他,让我非常感动。哥哥还总是省出自己的工资给父亲买一些生活用品邮寄过来,又贴心又周到。除此之外,哥哥也像父亲当年对他一样,关心着我的成长与学习,帮助我、鼓励我,给我指出正确的人生方向,是我最依赖最信任的人。

  读书明理、读书长智。《水浒传》中的传奇故事、传奇人物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收回思绪,继续读了下去......

《水浒传》读后感11

  这个暑假在家里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我不由得佩服起作者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苏州,后来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早先,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我看了他的《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本质,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员逼破民众造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患,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方腊等,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所以又被人称作“花和尚”。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携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有像“鲁智深”那么莽撞的人。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脑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色:同甘共苦,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歌唱家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回荡……

《水浒传》读后感12

  水浒传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向不太爱半文言的书,所以我现在才读了水浒传,发现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枯燥无味。

  在水浒传里,我最喜欢的人不是宋江,不是吴用,而是浪里白条张顺。有人会为此感到奇怪,可能是因为自身不会游泳,所以我对会游泳的人极为钦佩,但书里会学水的有其他人,比如张顺的哥哥张横,还有李俊、童威和童猛都会水,但书中是这么说张顺的:“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浮得四五十里水面,水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形似一根白条,更兼得一身的好武艺……”虽说有夸张成分,但也显出张顺在水中的厉害,尤其是在第三十八回,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中,张顺在陆地上虽然吃亏,但在水中李逵却被张顺收拾了一顿。由于被言情小说毒害,我自动把张顺的那一身白肉脑补成雪白的肌肉,所以张顺在我心中就是一个水性好的美男子!

  我也喜欢张清,因为他很强,石子掷无虚发,连打一十五员梁山泊好汉。

  李逵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人物,他很孝顺,也很讲义气,敢勇当先,说话也像个小孩子,常常引人发笑。但另一方面,他太鲁莽,不听人的劝告,好杀人,李逵杀了小衙内那回就使我很气愤。

  我最喜欢看武松打虎和武松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那几回,简直大快人心,我真佩服武松的机智!

  梁山泊陆陆续续聚集多少好汉啊!我真羡慕他们的快活。

  看水浒传的时候,时常在想,我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把它看完?因为这一本书“胖若两人”,好了,就在七夕那天,我读到了水浒传的结局,尽管我早就知道水浒传的结局很悲凉,但自己亲自读到一个个英雄遭到惨死时心情是何其的压抑!张顺死了,张清也死了,武松断了手臂,一百零八位英雄只剩下三十六位胜利回朝,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落日江流不尽悲”

  读到张顺死了,我心中全是惋惜悲哀,但下一回接着又说,“张顺魂捉方天定”,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大哥,不愧是我看上的人,猛啊!连宋江也死了,在死之前,担心李逵会反朝廷,坏了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也将其毒死。连张顺死了我都没哭,看到这里我竟泪如雨下。忠义!忠义!忠义是有多么重要,梁山泊上设的堂也叫忠义堂,忠,忠心,对国家,对自己;义,义气,对兄弟。宋江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只是做错了选择,奸佞当道,皇帝被蒙蔽了双眼,一颗忠义之心对于那些奸臣来说是多么可笑,一颗钉子,拔就拔了吧!花开又被风吹落,云皎哪堪云雾遮!所以宋江他们走向失败该是必然的。

  也许我的感受不深,也许我还有一些东西没悟懂,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

《水浒传》读后感13

  繁星点点,我正在书桌前看《水浒传》,没想到我居然进入了梦乡。

  我看到了梁山泊上的风景,上面“忠义乾坤”,下面“替天行道”,一百零八个好汉,各使出十八般武艺,乾坤万物无一不畏。转过头看到了“忠义堂”,想到了祝家庄,连环马,曾头市,智取生辰纲,我看到了仗义疏财,看到了劫富济贫,看到了替天行道,更看到了忠义之魂。

  水泊之上,那里聚集了忠义之士。他们是肝胆相照的兄弟,替天行道就是他们的宗旨。历史之中,一场春秋无人能继。

  黄尘之中,空荡荡的梁山再也没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场景。四面的酒家,酒旗早就不知去向。留下的是一阵凄凉,水浒英雄走的悲壮。没想到天下这桌波澜的筵席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尾声。

  失败是一场教训,从容中走过了历史的深辙。惶恐没有人能做得拯世的英雄。

  可是水浒英雄的忠义没有散去,他们的精神还在,他们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惟一看不到的是梁山好汉的悲恨与作者的悲痛。

  还记得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的性格,他收服霹雳火秦明,带领大家替天行道;还记得黑旋风李逵勇敢的个性,为母报仇杀虎;还记得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的性格,智取了生辰纲;还记得花和尚鲁智深脾气火爆的个性,倒拔垂杨柳;还记得行者武松嫉恶如仇的个性,醉打蒋门神。这一切我们都还记得,我们记得的是他们的忠义,而不是他们最终的失败,的确他们是失败了。可是我们大家谁没有失败?其实更注重的是过程和精神。

  现在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现在正义与邪恶的标准还是很模糊,现在忠义两字对于我们来说是感慨万分的。

  忠义两字的笔画很少,可是真正做到是很难的,而他们却做到了,是十分令人敬畏的。

  我印象深的是黑旋风李逵,虽然他生性鲁莽,性情急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还弄出命案,但是他却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当日本侵华的时候,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打败了外来侵略,赢得了民族的解放。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记得《红楼梦》里有一句话“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司马迁的《史记》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水浒传》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它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全书不仅讲了“忠义”两字,但是在作战中我更看到了“智”,有了智慧,才会做好一件事情。

  好书伴我一生,名人伴我成长。

《水浒传》读后感14

  《水浒传》这一部关于梁山英雄好汉的悲壮史诗,终于被我读完了。我读的是原著,虽然厚,但是有种原汁原味的感觉,是我全身心的进入了书籍,与里面的人物一起经历着一个又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

  英雄好汉,从最初的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可惜遭奸臣谋害。读到最后,我不由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水浒传》有两个字贯穿全文,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主旨:忠和义!

  “忠”这个字在宋江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不论有多少的诱惑,不论敌人有多么的凶猛,他依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而且林冲的妻子又做到了“忠”,她对于高俅之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杀!而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很多人都能做到“忠”,但是“义”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了。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15

  忆往昔,读过的书不少,唯有那豪情万丈的《水浒传》,令我久久难忘,又是一个惬意的下午,轻抚有层薄尘的书面,手边的香茗冒着热气,令我不禁想起往昔读《水浒传》的点滴,轻品一口淡茶,轻启书页,好书需久读。

  书中人物情节是那样的熟悉与陌生,少了一分表面的浮华,多了一分内心的思考。在我眼中,他们不仅仅武艺高强的英雄,更多了一分深沉与内心的表现,我亦非昨日,只见事之表象,未明事中真意,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正义在心中涌动。

  初见林冲,总觉其过于怕事,虽有一身好武艺却未有男子气概,现在觉得并非其无男子之气,实其有观大局之心,有容人之度,大丈夫能屈能伸,岂料他人无容他之意,最终恍然大悟,奋起反抗,我觉得这才是真男人。

  再说鲁智深,先觉他力大无穷三拳,便打死了郑关西,倒拔垂杨柳更是厉害无比。可现在看来他更有十分细腻的内心,不似一般莽汉,只有力,未见智。

  最后说宋江,开始觉得他着实仗义疏财,求贤若渴,宽容大度,更有统领才能,可现在觉得他有些忠君思想过了头,最终断送了梁山好汉的大好前途,甚是可惜。

  再读好书心中涌起千思万绪,汇聚成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羞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神圣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2022年《水浒传》心得水浒传笔记09-29

《水浒传》读后感07-12

《水浒传》读后感07-12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06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07-06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07-07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08

《水浒传》读后感(精选)07-08

《《水浒传》》读后感11-17

经典水浒传读后感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