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汇编10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
我们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蒙台梭利在书中给我们描绘的“正常”的儿童模样是:他们有尊严,守纪律,举止得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的控制行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于思考。他们没有恐惧,不一味顺从,没有过多幻想,不迷恋玩具,不说谎...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这不是幻想吗?世上有如此堪称“完美”的存在吗?这或许真的不仅仅是“正常”,而是“完美”吧。不,这不是幻想,我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为这样的天使,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
“正常”并非要求我们的孩子事事完美,而是强调培养是非判断能力,正直,快乐,有责任感,能够承担压力,能够探索这个世界并且觉得学习或者工作是愉快的,不容易随便成瘾。可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按照孩子的需求给与适当的关怀和爱护。书中更是指出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在无意间烙下的。他们在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导致很多孩子得不到充分、舒展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孩子周围的所有成人即孩子的父母、老师以及祖父母必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并把它们从自己设置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首先,父母和老师应该端正对儿童的态度,孩子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力,或许面对你的批评,他会内疚,反反复复的批评变成了一种指责,孩子逐渐失去了自我。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消除自身的内心障碍,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其次,关于孩子塑造孩子行为最好的时机就是孩子做出正确行为的时候。在孩子作错后反复的指责只是在强化错误的行为,只有孩子做出正确行为时我们对孩子的肯定,才是孩子积累正确行为经验的优选方法。千万不要让口头奖励被物质奖励取代。
当然,书中也依旧强调关爱和理解对孩子的重要性。毕竟人类都是感情动物,或许在纠正孩子行为之前先与孩子连接情感,处理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的陪伴,拉近的不是身体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只有我们认真的与孩子相处,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从而发现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
世界上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药,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有的是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要知道过程应该比结果有意义的多,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结果,或许放慢脚步用心享受这个过程,会有不一样的美的收获。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
最近,在学习之余较系统的读了一遍《童年的秘密》。读完此书,使自己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得自己较为凌乱的儿童教育观念得到系统的梳理,并使得自己原有知识架构中的错误的观念及错误的知识建构,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方我将自己读《童年的秘密》的心得体会,做一整理。
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我的归纳主要是从四个纬度来进行整理,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原则及环境;幼儿的心理歧变。
第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从事物是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儿童个体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透过这一章节的阅读及自己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自己坚定地认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变化发展中,最突出的两大特性是主动发展性和多元智力发展关键期。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来发展自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
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用心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透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己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
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己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
第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
之因此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
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
第三: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第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
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己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以上便是我读《童年的秘密》的感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3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旧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她。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4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暑假期间,怀着虔诚的学习之心阅读了这本专著,本书研究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成人的冲突,并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子教会教师和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正确角色和行为。可以说通过阅读我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提到的有些观点甚至颠覆了以前的认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从儿童出生起,我们的心理就被这种思想所支配:“当心这小孩别让他弄脏任何东西。看住他!提防他”,我们成人对孩子的潜意识就是管控与支配,往往还把这种无尽的管控与支配冠为是对儿童的“爱”与“付出”,须知这种无知的爱往往就是限制儿童个性发展的根源,对于此书中形象的举例:在早期阶段,所有动物的母亲都会小心地保护它们的后代,并攻击任何接近其后代的人。但是,家畜的这些母性本能常常会遭到破坏或失去。众所周知,母猪甚至会吞噬掉它自己所生下的一窝小猪,相反地,野母猪却是最温柔和最富于感情的母亲之一。动物园里关在笼中的雌虎和雌狮也会吃掉它的幼崽。这就表明,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发展。这形象的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必须要赋予一定自由的环境,很多能力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发展,这也深深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儿童的任何学习与能力发展过程需要其自己的空间,不能一味的讲授、管控和支配,当然也不是说任其自由发展,我们应该在这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我觉得应该是在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规则不能太细。那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进行操作呢?我认为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例1: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会收到学生之间的告状,比如说某某把我的笔盒弄掉了,谁和谁闹矛盾吵架了,这时老师往往会马上把学生叫来,了解情况,批评教育,错的一方写检讨,甚至告知家长等等,那么这样做解决问题了吗?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可并没有,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成长吗?真正发展了解决与人产生矛盾的能力吗?并没有,原因就在与这一切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支配下进行的,没有给儿童自己解决矛盾的空间,我想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止步于了解情况,让儿童自己尝试来解决双方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观察者与引导者,不能作为裁判者。儿童在自主的环境下解决双方矛盾,其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例2: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提出问题没几秒钟就希望学生能马上举手,然后迫不及待的指名回答,或者干脆自己迫不及待的进行讲解,一部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种教学效果如何呢?可想而知是不好的,分析儿童的认知发展心理,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也需要自由的空间,教师把问题提出后(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认知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打断学生的思考,强行的进行支配讲授。同样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也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改正,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环境下的能力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在书中蒙台梭利说道:“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正是成人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我想我们家长与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5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正因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个性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此刻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取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正因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能够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正因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务必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正因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明白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带给了基础。
一向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因此,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刻内到达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正因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但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立刻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那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正因我年纪小就能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就应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好处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这天,在此刻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儿女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儿女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儿女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儿女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在儿女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儿女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7
很好的一本书,哪怕是翻开的第一篇章,译者的话看后也很有启发。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也曾经历孩童时刻,可看现在的孩子,却好像和我生活在两个世界,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活动。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不被理解,被嗤之以鼻,所以这本书真的有必要读,并且是好好读。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同时走进我们自己。
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也许来得比大学更重要些,像G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所说,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蒙台梭利”小学,他们认为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习,在那里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方式。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正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并因而带来了他们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时候我们以为孩子的不听话就是应该用惩戒的方式去教育,其实根本没有搞清孩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好比一棵树,看到了有残枝败叶就不管不问直接砍掉,却不问原因。相当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针”或“漏了几针”的现象,他们可能动作笨拙,不解音乐,缺乏色彩感,不懂艺术,计算迟缓,发音嘶哑,书写凌乱,怯于社交,依赖他人,缺乏决断力等,但由于此时已经错过了敏感期,所以任凭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蒙台梭利主张,教室不应该按照安排好了的教学计划将预订的时间内强赛给儿童,而是应该以更有效,更有趣,更适合儿童敏感期特点的方式开发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教师不应按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而应该以每个儿童自发的学习为中心,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重视对每个孩子的个别辅导。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8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我们一定要懂得温柔的呵护是爱,勇敢的放手也是爱。同时我们还要经常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他总会长大,总会有独自面对社会的那一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9
当儿童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当儿童开始保守秘密,就意味着他们正式开始了社会生活,也预示着他们将自己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区别开来。康德说:“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予一份礼物。”上面这段话是我在《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译者序中所摘录的,这段话就像一个惊喜一样,让我有种幡然醒悟,或者说感同身受的感觉。
我在学校任教一年级,我总是觉得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可爱,也是什么也不懂,所以不喜欢对她们很凶,总是笑眯眯的以哄或激励的方式进行教学。加上我的任教科目是体育,上课地点几乎都是室外,孩子们很是喜欢我,我们之间,就像朋友一样。单纯可爱的她们也把我当做了朋友。朋友之间总是喜欢聊天,说自己的秘密,分享喜欢的东西。而我跟孩子就是这样,即使是她今天在路边看见一朵很美丽的花她也要告诉我,我起初并不是太在意这些普通的事物,只是觉得能拉近和孩子们的关系我就听听笑笑吧。而当看到序里的这段话时,我突然有种很是被眷顾的感觉。当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喜欢跟你唠叨,喜欢跟你说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把你放进心里了,是她向我打开了她的心门,我的内心感觉暖暖的,很想告诉作者我收到了来自孩子们的礼物,就像你说的那样。
班级里总会有懂事的乖巧的孩子,但也总会有调皮的,甚至令你惊讶这真的是个孩子会做出来的事情吗?每当这时我都很是头疼。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而它也让我陷入了思考。“成人的幸福感与他童年时代的经历密切相关。而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错误强加在儿童身上,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我们终将死去,儿童却要承受我们的错误带来的后果。”这段话让我想起曾经的某位心理专家在剖析罪犯的形成原因时说过,大部分的罪犯的心理扭曲都是因为在儿童时期未能享受到该有的家庭温暖,或遭遇来自家人的刺激,这让儿童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而当想要某些东西,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去获得,甚至犯罪。儿时没能被满足的东西,在儿童长大后会在某一阶段爆发出来,继续想去获得。因此,在儿童时期,大人的陪伴及引导极为重要,大人不能总是冠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去逼迫孩子们做某些事情,就像书中所说大人们为了睡懒觉让保姆看住孩子,以防一大早孩子们来吵醒她们,实际上孩子们只是想尽快见到她们喜爱的父母,就像大人们总是不让孩子们奔跑一样,而其实孩子们最爱的也有助于她们成长就是自由的玩耍奔跑。
从这本书中我感悟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适当的收起我们的担忧,敢于让孩子们尝试摔倒,尝试玩泥巴,尝试丢掉将自己的生活节奏强加给孩子们。感恩假期里读了这一本,让我在新学期的开始心里多了些安稳,希望能收到更多孩子的“礼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深奥,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研究。虽然我还未能做到完全理解,但是书中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蒙台梭利在书中讲述了成人是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成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戴全部由父母代劳。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就好像他们是儿童的造物主。成人认为他们自己永远正确,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所有儿童的行为与自己相左的都是错误的。这种态度在潜意识上抹杀了儿童的个性,而成人却还自以为热心。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究开始慢慢消失。
作为成人的我们被控告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儿童的精神”。与儿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照顾和引导孩童,所以对儿童的错误理解越来越糊涂。因此解决的方法首先是成人要知道:他们错了。正如书中所说:解决儿童与成人的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成人要具有认识到阻碍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和尚未意识到的错误,这种心理准备。
另外,书中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因为了发现儿童的渴望。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然首先是作为一名成人。在自己有了人们还未真正理解儿童的觉悟之后,就要着手来解决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了。学习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知道他们的想法,明白他们的需要,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想,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平时主观认为的儿童的想法是不同的,这也许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汇编10篇)】相关文章: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6-15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汇编15篇)12-03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汇编5篇12-03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汇编15篇10-27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汇编15篇)09-27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汇编15篇09-08
【热门】《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1-10
【推荐】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3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热门】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