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时间:2022-02-10 11:14:47 童年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

  很好的一本书,哪怕是翻开的第一篇章,译者的话看后也很有启发。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也曾经历孩童时刻,可看现在的孩子,却好像和我生活在两个世界,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活动。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不被理解,被嗤之以鼻,所以这本书真的有必要读,并且是好好读。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同时走进我们自己。

  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也许来得比大学更重要些,像G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所说,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蒙台梭利”小学,他们认为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习,在那里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方式。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正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并因而带来了他们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时候我们以为孩子的不听话就是应该用惩戒的方式去教育,其实根本没有搞清孩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好比一棵树,看到了有残枝败叶就不管不问直接砍掉,却不问原因。相当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针”或“漏了几针”的现象,他们可能动作笨拙,不解音乐,缺乏色彩感,不懂艺术,计算迟缓,发音嘶哑,书写凌乱,怯于社交,依赖他人,缺乏决断力等,但由于此时已经错过了敏感期,所以任凭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蒙台梭利主张,教室不应该按照安排好了的教学计划将预订的时间内强赛给儿童,而是应该以更有效,更有趣,更适合儿童敏感期特点的方式开发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教师不应按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而应该以每个儿童自发的学习为中心,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重视对每个孩子的个别辅导。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她终生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得研究与教育,并撰写了一批幼儿教育著作,《童年得秘密》是其中比较著名得著作。

  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得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得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得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得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得早期就形成得。为儿童得利益所作得孜孜不倦和真诚得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得秘密,正如科学得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得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得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得最生动得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得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得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得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得年龄相适应得环境中,他得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得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得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得是: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得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得潜能提供所需得帮助。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得局限性,比如书中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得作用,而轻视游戏得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得一种快乐得消遣;过分强调教具得价值,而贬低玩具得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得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得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3

  这本书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可以说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灵成长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童年的秘密,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待孩子,也能重新认识自己。要理解这本书,先要把握两个概念:一个是儿童本位,一个是实证精神。蒙台梭利通过她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到儿童敏感性的指导的。

  第二,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儿童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第三,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内在感知。

  对于儿童的秘密,她也有了一系列发现:

  第一,儿童的天性是讲秩序。

  第二,儿童天然有尊严感。

  第三,儿童爱学习,也有自控力,而且儿童的耐心比大人强。

  最后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本学术书,其中一些理论也存在争议,但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父母、成人开始意识到儿童本能意识的价值,不要轻视孩子,要试着去了解孩子,要像尊重一个成年人一样去尊重孩子。蒙台梭利还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开启的现代教育理念,给孩子设计出他们真正需要的空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束缚和过多的矫正,并提醒自己“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父母,成人可以向孩子学到很多”。准备要小孩和有小孩的可以看一下,偏理论但很有用,做父母之前是需要教育合格的,父母像孩子学习的地方更多~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4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我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我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我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终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我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明白,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我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5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要正确对待儿童,变革是必然的。需要改变父母、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总而言之,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著作中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必须营造适宜的而且是属于儿童的环境。她主张“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满足未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顺应他们的要求,这就是成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应该为‘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创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应该消除所有抑制他们行动的障碍”;“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儿童,帮助儿童的成长。”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他们的使命就是教育。”

  儿童代表着未来,对于社会、文明和人类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地工作,意味着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世界。或许,我们之中仍有许多父母和教师还不知道这个秘密,这也许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

  这是一本育儿或者说心理分析的书,以上就是读后感。的确,关于这本书,无论说它的作者多么成熟,说里面讲的道理多么有用。随着我做了越来越多次的读书会,我逐渐感觉,说这些,很无力。

  所以我这次,决定偏个楼,说点别的。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与诸君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7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8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

  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9

  与其把这本书当作儿童教育类书,更不如说这本书是一本心理类书,可以疗愈成人的心理书,因为“一名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婴儿时期,童年时受到的心灵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慢性而持续,它们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更可以看作是一本哲学书,启迪成人怎样生活、怎样更有意义地生活,因为“儿童的秘密,隐藏着成人的秘密”。

  也是读完了这本书,基本上理清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体系。首先,她认为儿童是有思想的、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以及主动发展要求的,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然后,认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前者追求竞争、结果,体现在生活中就是尽量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或事情等(最大效益原则),而儿童的世界是缓慢的、追求过程的,他需要自己慢慢地体验做事情才能逐渐身心发展;第三,由于成人与儿童世界的不同生活方式,导致了两者的冲突,而成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为标尺来衡量儿童,就觉得自己都是正确的、并以此为样板来塑造、纠正儿童,或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儿童强行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因此成人借助力量和权威总是去干扰儿童、阻碍儿童的自身发展,而儿童因为弱小无力只好被迫按成人的意愿来最终表现为压抑自己,或通过发脾气、捣乱等反抗方式变成所谓的“问题”儿童。

  书中,分析了儿童在成人的干扰或阻碍下是如何“偏离正轨”的,比如自卑感、恐惧等的形成。但作者认为只要我们耐心观察儿童(谦虚、平和的教师),给予儿童适当的环境(一个让他愉快的环境,这里所有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和一些材料做成的物品(可以工作的教具),儿童就会良好地自我发展,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问题”成人了。也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强烈地对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工作的信心。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

  童年,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年龄,也让许多人对他抱有幻想和批判,因为它离我们遥不可及。《童年的秘密》是玛丽亚.蒙台梭利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她仍然强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遵守儿童敏感期的发展规律,激发儿童潜能,为儿童打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身为人母的我深有感触,不得不承认儿童在一定时期是成人的老师。

  童年的秘密

  记得初为人母时,我只在医院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出院了。当妈妈时的`喜悦与兴奋,也连同严重的睡眠不足掺杂的。身体的虚弱,迫切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听到孩子的哭闹又是那么揪心,于是一个个日日夜夜的陪伴,让孩子与我渐渐熟悉起来。孩子三四个月时,只要我换一件衣服,她都会一边吃着母乳,一边仔细观察,小手还不停的触摸着衣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孩子四个多月时的一天,我打算洗头,于是,孩子的姑姑帮我照看一会儿,长长的头发,洗起来费时又费力,孩子一边看一边在旁边玩耍,总算洗好了。这时,孩子也饿了,我抱起孩子准备喂奶,谁知,孩子充满委屈地哭喊,就是不吃,无论怎样哄就是不停地哭,盯着我的脸,越哭越凶……家里一直都没有什么陌生人,也很安静,怎么回事呢?姑姑观察半天试探着说:“你把头发扎起来试试,她是不是不熟悉你头发披散下来的样子?”我赶紧把头发扎起来,孩子望着我的脸渐渐平静下来,在我的怀里安静地吃着母乳……

  当时谁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婴儿,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辨别力,一个小小的有异常态的打扮,她竟如此大的反应。可见,外部的秩序感已经早早地植入她的内心,不得不承认,我被她——我的小小的孩儿打败了,而且我败得是那么开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感觉的秩序可以分为外部秩序和内部秩序。上面的事例是我所说的外部秩序,是儿童的敏感期的表现之一。儿童敏感期还有许多表现,如果成年人能及时发现,认真培养他们的能力,儿童必定会像雨后的春笋般茁壮成长,愿你我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1

  选择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听同事给老师推荐过,是一本讲解儿童心理很深刻很引人深思的好书;二是因为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世界儿童教育方面算是一个公认的权威专家。既然这本书有这么多的光环,怀着渴求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开始了《童年的秘密》的拜读。

  刚拿到这本书,浏览目录,发现很多重要的字眼,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节奏,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慌和说谎等,感觉这本书真的说到了点子上了,又一次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向往,迫不及待要好好研读了。但很认真的读了前言和正文的前两个章节,有点失望,感觉蒙台梭利的只是揭示了儿童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成人的错误或不适宜的行为和做法,没有给出正确的做法。即是告诉你了“what”(什么)和“why”(为什么),但不说“how”(怎么办);告诉你这样做不行,不合适,却不说怎么做才行,合适。可能是开始对这本书期望过高,而且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想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自己懒于思考,其实也是人惰性——思维懒惰的体现。在接下来过程中,顿悟,发现该书之所以不给出具体的正确做法正是秉承着该书的一个重要思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宽裕的环境,让其生长,而不是限定条条框框。成人的角色应该是帮助的角色,有时应该是旁观者,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更不要忽视和压抑儿童的心理发展。所以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成人应该怎么做,而且把我们经常会出错的地方指出来,警示。我们不要走入误区,重蹈覆辙, 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不给出条条框框,每个成人都可以从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把握。

  越往后读越被这本书深深吸引,除了获取知识和理念,还有丰富的案例,很有趣,印象也深刻。现在读了又一半,下面也要好好读。读书笔记也要做好,是很宝贵的资源。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2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童年的秘密》不但批评了一些成年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谴责了对儿童的忽视和不尊重;还呼吁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我开始重新反思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并试着去改变。然而,这种改变比我想象得要困难得多。一般传统的教育,老师只是认识学生的行为,知道要引导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具备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教师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还是告诉我们,在儿童与成人(父母或教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都能见到。因此,在对“儿童之谜”的思考与探索上,父母、教师以及所有关注儿童及儿童教育的人们肯定能从这本生动通俗而不乏真知灼见的书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感谢蒙台梭利,这位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是她和她的那本《童年的秘密》走进了我的生活,充实着我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我的教育行为,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3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第二部分:新教育,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4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觉得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觉得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

  阅读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者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很多,特别是在这本书对儿童这件事上,我们成年人缺乏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成年人逐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他的观点的角度来看孩子,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多。

  有时候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多肯定孩子,也多反省自己的行为。

  书中说: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本能地开始提防他,保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毫无价值的垃圾。

  成年人的思想不应该以为孩子是制造麻烦的存在。当孩子们为琐事和无用的东西而疯狂时,别认为自由探索的行为很幼稚,并试图阻止这一切。

  但对孩子们来说,这些探索是令人满足的、有趣的和开心的。例如,孩子会让父母拿东西,吃饭,穿鞋子等等,他们会完全沉溺于这些在成人眼中最简单的事情里。在经过许多尝试,反复探索,会显得兴奋快乐。但成年人不会让孩子独立去探索,反而用最直接的行动来接手孩子们眼中最难的事情,最终一切都是由父母来完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等待。例如,当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停下来了,成年人也应该停下来等孩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经常督促孩子向前走,因为我们不想等待。

  尊重孩子,或许有些动物就做得很好,比如一只小象带着大象群一起走,走累了,小象停下来,大象就会停下来等着。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

  我认为成年人真的应该承认他们的错误,我们真的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长。有时,大人的“冷眼旁观”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心里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看来确实有必要多读书。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热】01-20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1-19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热】10-3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6-15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推荐】01-2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荐】01-20

【荐】《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1-20

【热门】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1-2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精】01-20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热门】01-1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

  很好的一本书,哪怕是翻开的第一篇章,译者的话看后也很有启发。

  童年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也曾经历孩童时刻,可看现在的孩子,却好像和我生活在两个世界,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活动。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不被理解,被嗤之以鼻,所以这本书真的有必要读,并且是好好读。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同时走进我们自己。

  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也许来得比大学更重要些,像G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所说,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蒙台梭利”小学,他们认为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的学习,在那里没有任何消极输入的教育方式。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正是这样的积极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自主、自我驱动的习惯,并因而带来了他们的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时候我们以为孩子的不听话就是应该用惩戒的方式去教育,其实根本没有搞清孩子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好比一棵树,看到了有残枝败叶就不管不问直接砍掉,却不问原因。相当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针”或“漏了几针”的现象,他们可能动作笨拙,不解音乐,缺乏色彩感,不懂艺术,计算迟缓,发音嘶哑,书写凌乱,怯于社交,依赖他人,缺乏决断力等,但由于此时已经错过了敏感期,所以任凭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蒙台梭利主张,教室不应该按照安排好了的教学计划将预订的时间内强赛给儿童,而是应该以更有效,更有趣,更适合儿童敏感期特点的方式开发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教师不应按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而应该以每个儿童自发的学习为中心,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重视对每个孩子的个别辅导。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她终生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得研究与教育,并撰写了一批幼儿教育著作,《童年得秘密》是其中比较著名得著作。

  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得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得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得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得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得早期就形成得。为儿童得利益所作得孜孜不倦和真诚得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得秘密,正如科学得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得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得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得最生动得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得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得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得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得年龄相适应得环境中,他得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得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得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得是:幼儿教育得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得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得潜能提供所需得帮助。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得局限性,比如书中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得作用,而轻视游戏得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得一种快乐得消遣;过分强调教具得价值,而贬低玩具得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得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得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3

  这本书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到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可以说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蒙台梭利对儿童阶段的研究揭开了人类童年的秘密,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灵成长到底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了解童年的秘密,能让我们更好地对待孩子,也能重新认识自己。要理解这本书,先要把握两个概念:一个是儿童本位,一个是实证精神。蒙台梭利通过她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到儿童敏感性的指导的。

  第二,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儿童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然后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第三,儿童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内在感知。

  对于儿童的秘密,她也有了一系列发现:

  第一,儿童的天性是讲秩序。

  第二,儿童天然有尊严感。

  第三,儿童爱学习,也有自控力,而且儿童的耐心比大人强。

  最后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本学术书,其中一些理论也存在争议,但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父母、成人开始意识到儿童本能意识的价值,不要轻视孩子,要试着去了解孩子,要像尊重一个成年人一样去尊重孩子。蒙台梭利还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开启的现代教育理念,给孩子设计出他们真正需要的空间,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束缚和过多的矫正,并提醒自己“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父母,成人可以向孩子学到很多”。准备要小孩和有小孩的可以看一下,偏理论但很有用,做父母之前是需要教育合格的,父母像孩子学习的地方更多~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4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我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我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我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可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终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我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明白,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我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5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要正确对待儿童,变革是必然的。需要改变父母、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总而言之,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著作中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必须营造适宜的而且是属于儿童的环境。她主张“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满足未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顺应他们的要求,这就是成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应该为‘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创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应该消除所有抑制他们行动的障碍”;“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儿童,帮助儿童的成长。”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他们的使命就是教育。”

  儿童代表着未来,对于社会、文明和人类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地工作,意味着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世界。或许,我们之中仍有许多父母和教师还不知道这个秘密,这也许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吧。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

  这是一本育儿或者说心理分析的书,以上就是读后感。的确,关于这本书,无论说它的作者多么成熟,说里面讲的道理多么有用。随着我做了越来越多次的读书会,我逐渐感觉,说这些,很无力。

  所以我这次,决定偏个楼,说点别的。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与诸君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7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8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

  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9

  与其把这本书当作儿童教育类书,更不如说这本书是一本心理类书,可以疗愈成人的心理书,因为“一名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婴儿时期,童年时受到的心灵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慢性而持续,它们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更可以看作是一本哲学书,启迪成人怎样生活、怎样更有意义地生活,因为“儿童的秘密,隐藏着成人的秘密”。

  也是读完了这本书,基本上理清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体系。首先,她认为儿童是有思想的、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以及主动发展要求的,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然后,认为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前者追求竞争、结果,体现在生活中就是尽量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或事情等(最大效益原则),而儿童的世界是缓慢的、追求过程的,他需要自己慢慢地体验做事情才能逐渐身心发展;第三,由于成人与儿童世界的不同生活方式,导致了两者的冲突,而成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为标尺来衡量儿童,就觉得自己都是正确的、并以此为样板来塑造、纠正儿童,或者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儿童强行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因此成人借助力量和权威总是去干扰儿童、阻碍儿童的自身发展,而儿童因为弱小无力只好被迫按成人的意愿来最终表现为压抑自己,或通过发脾气、捣乱等反抗方式变成所谓的“问题”儿童。

  书中,分析了儿童在成人的干扰或阻碍下是如何“偏离正轨”的,比如自卑感、恐惧等的形成。但作者认为只要我们耐心观察儿童(谦虚、平和的教师),给予儿童适当的环境(一个让他愉快的环境,这里所有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和一些材料做成的物品(可以工作的教具),儿童就会良好地自我发展,也就不会产生那么多“问题”成人了。也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强烈地对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了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工作的信心。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

  童年,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年龄,也让许多人对他抱有幻想和批判,因为它离我们遥不可及。《童年的秘密》是玛丽亚.蒙台梭利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她仍然强调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遵守儿童敏感期的发展规律,激发儿童潜能,为儿童打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身为人母的我深有感触,不得不承认儿童在一定时期是成人的老师。

  童年的秘密

  记得初为人母时,我只在医院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出院了。当妈妈时的`喜悦与兴奋,也连同严重的睡眠不足掺杂的。身体的虚弱,迫切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听到孩子的哭闹又是那么揪心,于是一个个日日夜夜的陪伴,让孩子与我渐渐熟悉起来。孩子三四个月时,只要我换一件衣服,她都会一边吃着母乳,一边仔细观察,小手还不停的触摸着衣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孩子四个多月时的一天,我打算洗头,于是,孩子的姑姑帮我照看一会儿,长长的头发,洗起来费时又费力,孩子一边看一边在旁边玩耍,总算洗好了。这时,孩子也饿了,我抱起孩子准备喂奶,谁知,孩子充满委屈地哭喊,就是不吃,无论怎样哄就是不停地哭,盯着我的脸,越哭越凶……家里一直都没有什么陌生人,也很安静,怎么回事呢?姑姑观察半天试探着说:“你把头发扎起来试试,她是不是不熟悉你头发披散下来的样子?”我赶紧把头发扎起来,孩子望着我的脸渐渐平静下来,在我的怀里安静地吃着母乳……

  当时谁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婴儿,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辨别力,一个小小的有异常态的打扮,她竟如此大的反应。可见,外部的秩序感已经早早地植入她的内心,不得不承认,我被她——我的小小的孩儿打败了,而且我败得是那么开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感觉的秩序可以分为外部秩序和内部秩序。上面的事例是我所说的外部秩序,是儿童的敏感期的表现之一。儿童敏感期还有许多表现,如果成年人能及时发现,认真培养他们的能力,儿童必定会像雨后的春笋般茁壮成长,愿你我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1

  选择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听同事给老师推荐过,是一本讲解儿童心理很深刻很引人深思的好书;二是因为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世界儿童教育方面算是一个公认的权威专家。既然这本书有这么多的光环,怀着渴求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开始了《童年的秘密》的拜读。

  刚拿到这本书,浏览目录,发现很多重要的字眼,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节奏,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慌和说谎等,感觉这本书真的说到了点子上了,又一次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向往,迫不及待要好好研读了。但很认真的读了前言和正文的前两个章节,有点失望,感觉蒙台梭利的只是揭示了儿童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成人的错误或不适宜的行为和做法,没有给出正确的做法。即是告诉你了“what”(什么)和“why”(为什么),但不说“how”(怎么办);告诉你这样做不行,不合适,却不说怎么做才行,合适。可能是开始对这本书期望过高,而且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想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自己懒于思考,其实也是人惰性——思维懒惰的体现。在接下来过程中,顿悟,发现该书之所以不给出具体的正确做法正是秉承着该书的一个重要思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宽裕的环境,让其生长,而不是限定条条框框。成人的角色应该是帮助的角色,有时应该是旁观者,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更不要忽视和压抑儿童的心理发展。所以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成人应该怎么做,而且把我们经常会出错的地方指出来,警示。我们不要走入误区,重蹈覆辙, 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不给出条条框框,每个成人都可以从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把握。

  越往后读越被这本书深深吸引,除了获取知识和理念,还有丰富的案例,很有趣,印象也深刻。现在读了又一半,下面也要好好读。读书笔记也要做好,是很宝贵的资源。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2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

  《童年的秘密》不但批评了一些成年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谴责了对儿童的忽视和不尊重;还呼吁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我开始重新反思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并试着去改变。然而,这种改变比我想象得要困难得多。一般传统的教育,老师只是认识学生的行为,知道要引导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具备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教师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现在,尽管人们已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生活。但现实生活还是告诉我们,在儿童与成人(父母或教师)之间往往会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这种情况表明,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儿童的生活,如何处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蒙台梭利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都能见到。因此,在对“儿童之谜”的思考与探索上,父母、教师以及所有关注儿童及儿童教育的人们肯定能从这本生动通俗而不乏真知灼见的书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感谢蒙台梭利,这位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是她和她的那本《童年的秘密》走进了我的生活,充实着我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我的教育行为,更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3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第二部分:新教育,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认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4

  寒假里看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觉得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

  本书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儿童与社会

  译者的话里里这样说:“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本质看法,它是建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等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科之大成,结合自己在儿童之家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的独特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儿童观,从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基础。”建构教育理论曾经听说过并且自己在课堂中实际应用过,这个敏感期和其他专家不谋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觉得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独特的感受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作者经过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孩子的敏感期,原来在几十年前国外的教育已经进行到了科学的时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蒙台梭利学校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以及培养的成果,让我在其中收获不小。“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

  阅读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者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很多,特别是在这本书对儿童这件事上,我们成年人缺乏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成年人逐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他的观点的角度来看孩子,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多。

  有时候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多肯定孩子,也多反省自己的行为。

  书中说: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本能地开始提防他,保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毫无价值的垃圾。

  成年人的思想不应该以为孩子是制造麻烦的存在。当孩子们为琐事和无用的东西而疯狂时,别认为自由探索的行为很幼稚,并试图阻止这一切。

  但对孩子们来说,这些探索是令人满足的、有趣的和开心的。例如,孩子会让父母拿东西,吃饭,穿鞋子等等,他们会完全沉溺于这些在成人眼中最简单的事情里。在经过许多尝试,反复探索,会显得兴奋快乐。但成年人不会让孩子独立去探索,反而用最直接的行动来接手孩子们眼中最难的事情,最终一切都是由父母来完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等待。例如,当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停下来了,成年人也应该停下来等孩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经常督促孩子向前走,因为我们不想等待。

  尊重孩子,或许有些动物就做得很好,比如一只小象带着大象群一起走,走累了,小象停下来,大象就会停下来等着。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

  我认为成年人真的应该承认他们的错误,我们真的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长。有时,大人的“冷眼旁观”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心里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看来确实有必要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