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帮助我们去理解美国社会的不平等是如何通过家庭的教育逻辑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我们也可以联系中国的社会现实,完善我国的教育理念。
《不平等的童年》通过描述那些贫困家庭、工人阶级家庭、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生活,充分展示了不同社会分层的人们占有不同的资源和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资源的不均和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的技能有所区别,这些区别对孩子未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两种教育理念,一种是协作培养,另一种是成就自然成长。前者是中产家庭采用的教育方法,后者是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采取的教育方法。童年的不平等源自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异,生活在不同家庭中的孩子因父母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的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完全不同的童年。这本书的用意不是评判哪种教育方式更好,而是显示社会中存在资源不平等的这一事实。实际上,哪种教育方式更好、哪种教育方式是主流,评判的标准是社会环境。在1994年的美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流的是以高效率、高利润为主导的生活、工作方式。为了融入这样的主流,为了避免被社会抛弃,教育观念从成就自然成长转变为协作培养是必然的。
虽然我国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有所区别,但同样有借鉴意义。书中描写的很多场景,我们读来也倍感亲切:比如,带孩子上一个又一个兴趣班,忙得焦头烂额;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跟进孩子动态;孩子不听话,要说理不要打骂。中国的许多家庭,在孩子发展方面投入的财力与精力,与美国家庭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书中所提到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补足短板,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另外,无论是现在是为人父母还是将来会成为父母,教养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在提升自己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更优质的教养,为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未来,同样值得深思。
正如书中所说: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是塑造儿童教养惯行的关键。我们要把握好协作培养和成长自然培养这两种教育理念,为将来教育孩子做准备。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许会重新审视自己所处。
【《不平等的童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阿廖沙与90后的童年——《童年》读后感09-01
《童年的馒头》读后感童年的馒头出自哪本书11-27
童年的读后感08-02
童年读后感06-02
童年读后感经典10-19
经典《童年》读后感12-15
童年读后感01-10
童年 读后感08-08
童年经典读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