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西游记》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1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每次读起《西游记》,我就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里面。
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的时候,妈妈笑了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你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当时还很伤心,后来在电视里面看到孙悟空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暗暗得意,心想:原来我和猴哥是一样一样的,太棒了,我也是孙悟空。后来我发现好多小朋友的妈妈也这么说,我依然很开心:原来我们都是孙悟空。
就这样,《西游记》成了我最爱读的书,简直是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再看孙悟空时,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变成了另一个自己: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这好比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玩耍时,就好像是我们那备受宠爱的快乐童年;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不就是调皮任性的我们,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吗?
大人们想办法哄他,封他个弼马温,这就好比——给我们糖吃,结果呢?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这就像是——再给我们买玩具,可还是没有哄住。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吧!大人们都是这么干的。于是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严厉的父亲出手,终于制服了他那调皮的儿子。孙悟空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而我们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漫长的求学路。孙悟空经观世音菩萨点化,踏上了艰险的西天取经之路,而我们也要走出校园、走上社会……
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他始终坚持着,不畏惧、不退缩。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我为什么不能像孙悟空那样、坚持到底呢?
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
《西游记》读后感2
在中国璀璨的古典文学名著中,有一部众所周知的世界经典名著,它营造了好多个生动形象的角色,吸引住了成千上万东西方阅读者,因为我自小就和它结上了深厚感情,他便是西游记原著。
从刚刚记事簿起,父母就帮我讲西游记原著的小故事,第一次我就知道了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唐三藏的名子,也了解小故事中的仙人,如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弥勒佛这种趣味的角色深深地的吸引住了我。
长大了些,我逐渐从电视机里看西游记的电视连续剧。这是我第一次详细的了解了从美猴王出世到取回来经书。电视上的角色既丰富多彩又品牌形象。知名演员们精彩纷呈的演出都看我如痴如醉。每每我听见西游记原著的主题曲时,我都是会浮想联翩地从头开始见到尾。我觉得全球的东西方阅读者一定也看西游记看得如痴如醉吧!西游记原著的风采深深地的吸引住了我。
到中小学,我也逐渐从书里去掌握悟空的公平正义、忠实。唐三藏的愚昧,猪八戒的懒散、贪便宜,,及其一个个妖精的`凶狠。字里行间的人物像比电视上的还能激起我的想象力,锻练我的阅读工作能力。唐僧师徒一路不惧艰苦,与魔鬼怪做斗争,公平正义一定能击败邪惡的精神实质一直激励着我,在学习中不畏艰难,一往无前。
可是,伴随着我年纪的转变,我逐渐剖析那一个个小故事后边的人生哲理,如同毛主席诗词常说:伪娘混淆是非淆,对抗大慈大悲对友刁。咒念骨筋闻万变,精逃尸骨累三遭。魔鬼怪千姿百态,我们要练就像悟空那般的慧眼,学好分辨正义与邪恶,对社会发展上的安全隐患要有辨别工作能力,而且要敢两者之间做斗争,这就是西游记原著交到我的珍贵的专业知识。
《西游记》读后感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讲的是:从前有一个石头裂开了,出来了一个头脑聪明的猴子,但它没有名字。它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山上名叫“花果山”,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有一天,它和众猴在玩耍时发现一个洞上面写着“水帘洞”,一个老猴说:“谁能进去我们就拜谁为王。”剩下的众猴们都挠头抓耳,石猴高声喊道:“我进去。”石猴众身一跃就进去了,众猴目瞪口呆。不过一会儿大家都进去了,这里果然别有洞天,于是众猴都拜石猴为王。
有一天,石猴想学武功,就来到一个地方,石猴把功夫学会了,因为它太闹了,就被赶回来了。
之后石猴想在天上当官,第一次当帮天宫看桃园的,结果把桃子都吃光了;第二次当帮太上老君看仙丹的,又把仙丹都吃了,就被太上老君放在炉子里炼仙丹,仙丹没炼成却炼出来了火眼金睛;第三次当一个看守天兵天将的`马,他一听是小官,就干脆生气不干了。
于是石猴就来找一些武器。夺走了东海龙王的宝贝“镇海神针”当成金箍棒来耍,东海龙王上天找如来佛祖帮帮他,于是如来佛祖就派天兵天将来抓石猴,没有抓到,却被石猴打回天宫,如来佛祖就亲自出马,把石猴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终于有一天被一个叫“唐僧”的和尚发现了,把石猴救出来以后,就给石猴起名叫“孙悟空”,之后他们又遇到沙僧和猪八戒,他们师徒四人开启了取经之路。最后,他们取得真经而归。
我喜欢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因为他机智、勇敢。
《西游记》读后感4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是著名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西游记》主要讲了孙悟空修炼本领,取得装备,闹地府龙宫,被龙王、阎王告上天庭,玉帝让他上天做官,他搅了蟠桃大会,却又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帮他收服了徒弟和马,保他上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驾筋斗云,且有火眼金睛,还大闹天宫,修成正果后,被称为斗战胜佛。他凭着本事与智慧,除妖无数,保护唐僧成功取得真经,是当之无愧的主人公。在取经路上,有许许多多妖怪连孙悟空都打不过,但他时常充满自信,从不悲观。我们要学习他,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唐僧是小说中的另一重要人物。虽然他胆小怕事,不分善恶,但他坚持不懈,并且有打不跨的信念。正是凭着这些,他不顾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虫狼虎豹以及一切艰难险阻,坚持徒步走了14年走到西天,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封为旃檀功德佛。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猪八戒是二师兄,他好吃懒做,贪财、贪色、贪睡,修成正果后,叫净坛使者。但他任劳任怨,取经路上的所有脏活、累活,都由他一个人干。我们要学习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沙僧像是一个配角,但取经路上不能少了他。当大师兄和二师兄出去打妖怪时,他就在师傅旁边陪伴他,保护他。假如唐僧没有这么一个徒弟,那他的处境就危险了。
《西游记》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确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只要我们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有始有终,只要我真心地去做了,不管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可以对自己问心无愧的说:“我们已经尽我们所能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西游记》读后感5
取经道路数十载,四人连心共九霄,这本脍炙人口的《》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讲了唐僧师徒四人挫折、苦难和分离等打击,但心中的火焰永不消灭,直到到达西天圣地,取得真经。其中嫉恶如仇、智慧的石猴孙悟空,幽默但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以及对心中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唐三藏,他们之间发生的许多,铸就了一部文化经典,读之十分。
正是因为唐僧心中有目标,一心要到达西天,无论有任何的困难、打击,他都无所畏惧。虽然他是肉眼凡胎,但正是他这种对取经的热情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带动了自己的徒弟走上光明之路,的结果。所以只有心中有目标,才会走上之路。
有句俗语叫做方向不对,白费。是啊,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目标,怎么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试想勾践心中如果没有复国的大志,怎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呢?如果没有战胜的.决心,怎会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呢?秦始皇如果没有统一六国的雄才大志,怎会改革强兵,乱世之中平天下呢?
诗云中由心胆方开达,心无目标何所依?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目标的一往无前,难道不同于南辕北辙吗?只有我们心中有了目标,才可能会成功。如果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大将军李广有目标破匈奴,成了勇敢的铁将。而那些心中无目标的人,早已身与名俱灭了。只有心中的真正归属、目标,才会不费江河万古流,让人们走上光明的道路。
所以说,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不仅要努力,还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向适合自己的方面发展,向自己的理想奋进,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地消磨!加油,心有目标终归属,不做无事话笔长!
有方向、有目标、有努力,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奋进向前吧!我们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西游记》读后感6
之前看《西游记》,总是疑惑:孙行者一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为何不带着唐僧一步登西天呢?不仅省去了那一路的辛苦,避开了所有的妖魔鬼怪,还享受名誉和财富?
如今细读,试想:如果一步登西天,倒也十分爽快,但只怕那师徒几人的关系只止步于“酒肉朋友”的层次了。八戒虽色,却不忘为师父到处化斋;沙僧虽愚,却包揽了所有了苦力;悟空虽狂,却总在唐僧危难时出面降妖。他们的这份情谊如铜墙铁壁,任何力量也分不开。倘若一切都十分容易,那悟空充其量不过是个开路的,八戒也只是个逗别人的开心的人物,这便也只是一个无趣的故事罢了。
倘若一步登西天,唐僧也不必担惊受怕,而是安心地念佛吃斋,便可取回经书,一举成名。但若真的可以如此,取回了佛经,又能如何?难道这十四个春秋,只是为了取回佛经吗?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唐僧不历经这千辛万苦,不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知这天下人生百态?唐僧若只是随徒儿在空中日行千里,那又怎能得知“佛”超凡脱俗的感悟呢?不历经这九九八十一难,又怎会知道人性的险恶,改变自身的怯懦?几千个日日夜夜,那路上的白骨精,黄狮怪……不都成为了他们历练路上的挫折吗?悟空的机灵、八戒的幽默、沙僧的忠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我也十分佩服悟室那颗向自由的心,“不自由毋宁死”当他被压在五行山下时,望着蓝天上飞翔的雄鹰,应该也是万分羡幕罢。我突然明白了,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才成为他不畏强权,坚决斗争的动力吧。努力和坚持不懈或许也成为他的代名词,在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上,才会一心一意,虽好几次被师父逐出队伍,身在远方,却依旧挂念师父安危,牢记自己护唐僧到西天的神圣使命。
书中那百味人生,如同甘露般,时刻滋润我的心灵。
《西游记》读后感7
从小我就喜欢《西游记》,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动画片和电视剧。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真正的《西游记》,我把它放在了一边,心想:书上的内容应该跟电视剧或者动画片的内容差不多呀,真不懂妈妈买回来干嘛。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有一天晚上吃饭,妈妈突然问我:“《西游记》里面都有些啥内容啊?”我愣了一下,没答出来,惭愧地低下头。
于是,我开始阅读这本不起眼的《西游记》。没想到的是,我竟然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书里面的情节在我脑海中不断涌现出来,仿佛我也跟师徒四人一同经历着九九八十一难,一个个故事情节在文字的描述下栩栩如生。
众所周知,《西游记》主要是记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伏妖降魔、化险为夷,再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真经的故事。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在我心中,他是一个勇敢,武功高强,追求自由、打抱不平以及嫉恶如仇的人。在取经路上,千难万险,遇见再多的妖魔鬼怪,孙悟空从不畏缩,总是积极乐观,勇往直前。同时,孙悟空爱憎分明,对残害人民的妖怪,他毫不手软,除恶务尽。
书中有一个故事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在师徒四人无法越过通天河的时候,老乌龟驼着他们四人连同白龙马一起越过通天河,善良的老乌龟也存在一点私心,他希望他们帮问一下如来有关他年寿之事,当时,唐僧们欣然答应,结果呢,见了如来之后,竟然忘记了这件事。在取经归来途中再渡通天河时,老乌龟知道他们忘记这件事后,很生气,一气之下把他们取的真经扔进河里。这大概就是知恩不图报、忘恩负义的结果吧。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触,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面对艰难险阻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勇往直前;同时,我们要学会知恩图报,做一个心怀感恩之心的人。
《西游记》读后感8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与它齐名的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四本书在中国家喻户晓。这次我读的是《西游戏》第二十七章的《火焰山三借芭蕉扇》。
《西游戏》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功德圆满,取得真经。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各有特色,憨态可掬的二师兄猪八戒,神通广大的大师兄孙悟空,任劳任怨的三师弟沙悟净和心怀慈悲的师傅唐三藏。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孙悟空,因为他持之以恒,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的妖魔鬼怪都是他消灭的,他也不辞辛苦,没说一句丧气话。
让我为之痴迷的片段是火焰山三借芭蕉扇中的:悟空第一次是跟铁扇公主好好说,但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的事儿怀恨在心,自然不借,还用扇子把悟空扇飞了;第二次孙悟空吃了定风丹又来借,铁扇公主扇不飞他,他就变了一个小飞虫进到铁扇公主肚子里折腾,铁扇公主受不了,就给他一把假扇子,结果越扇火越大;第三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终于拿到了真的芭蕉扇。然后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大战牛魔王。即使这样,孙悟空还是没放弃,最终拿到芭蕉扇,按铁扇公主所说的方法,扇了足足四十九扇,彻底断绝了火焰山的火根,这才感到清凉无比、凉风习习。《火焰山三借芭蕉扇》这一章让我深深体会到:不管失败了一次、两次,抑或是上千次,只要永不言弃,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胜利最终会属于你。
《西游记》这本书虽然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体会人生道理。
《西游记》读后感9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一个巨大的宝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知识,也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生活真理。在众多文学名称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师徒为了获得三藏真经,一路克服困难,降妖除魔的.故事。经过9981年的困难,他们终于获得了真经,成佛了。
在四位师徒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唐僧。他坚定不移的精神,不贪美,不贪钱,心平气和,不慕名利,让我感动和钦佩。
在《西游记》的第二十三回中,唐僧和他的团队来到了一个庄园。原来佛仙变成了一个女人。在这里,他们的母女用金钱、粮田和美丽的诱惑。唐僧没有动摇。他们坚决不被财富和美丽所诱惑。八戒成了他们的女婿,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让我更加钦佩唐僧。
在《西游记》第54回中,唐僧和他的团队来到了西梁女国。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女王的热情款待,唐僧也被女王要求做她的丈夫。唐僧仍然没有改变他学习经文的决心,最终离开了西梁女国。
第78次,唐僧来到比丘国,听说要带走孩子的心和肝。唐僧悲伤地哭了起来,让孙悟空想尽办法救这些婴儿。他的善良是多么感人。
读完《西游记》后,我被唐僧的善良精神所感动。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表现。我总是被电视、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所吸引。我不能专心做好每件事。与唐僧的善良相比,我的善良一点也不重要。
一定要向唐僧学习,做一个心地善良,心地坚定,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人。
《西游记》读后感10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我最喜欢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我以前看的是《西游记》漫画,也听过《西游记》的简版,这个暑假,我看了《西游记》的原著,才真正感受到里面的感情。
故事讲了: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经的途中,遇到白虎岭中的'一个尸魔白骨精,白骨精为了长生不老,想吃唐僧肉,它变成一位村姑送斋饭,却被孙悟空识破,被悟空一棒打死。妖精用灵魂出窍逃走了。后来妖怪又变成一位老妇人从山坡里闪出,手拄着拐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又被悟空一棒打死。妖精又跑了。妖怪又变成老头又被悟空识破,统统都被悟空打死。唐僧肉眼凡胎看不出是妖精,又加上猪八戒一再挑拨,不分青红皂白赶走了孙悟空,还写下了贬书,最后孙悟空给唐僧拜了一拜就回花果山了。
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可见孙悟空的火眼睛睛能看透一切,那金箍棒也威力无穷。在师傅两次误会下,忍受紧箍咒也要降妖除魔,在被师傅赶走了情况下,也要拜一下师傅,这最后一拜可以看出孙悟空对师傅的情深意重,我非常喜欢孙悟空这个角色,在我的心中他也是无敌和正义的化身。
我看到唐僧因为分不清善恶对妖怪讲慈悲,错把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当成好人,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时,我愤恨唐僧真糊涂。
当看到白骨精的三次变化,让孙悟空和唐僧分开了,可见她是一个狡猾、阴险和善于变化的妖魔,她还抓住了唐僧的善良。
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大家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和虛情假意所蒙骗,我还从《西游记》这个故事中体会到: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一颗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心,我们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西游记》读后感11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祖,便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令人着迷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最近,我把《西游记》一书认真地看了一遍,才真正领略到《西游记》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西游记》读后感12
当我打开西游记时,总会有不同的心情。它是四本着名书籍中最活跃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一直认为这既有趣也有趣。但今天,保持不变的是神秘而多彩的神话世界,我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
这是每个人都喜欢阅读的经典杰作。在解释它时,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些人喜欢它鲜明的个性;有些人喜欢它宏伟的整体形象。有些人喜欢它生动幽默的对话叙事;有些人还研究其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曲折的情节掩盖了人们渴望达到的生活和人类追求的理想,即——自由。
在经历了日常的人格限制之后,21世纪的人们特别渴望自由,渴望自由的体现:孙悟空。孙悟空爆发了大地,“不受独角兽的管辖,不被凤凰管所信服,而且不被人类宝座所信服”,龙宫系谋杀,从花果山上就王。可以说,人类已经摆脱了所有限制,完全自由。孙悟空实际上是自由的化身。他最突出的`品质是对自由的向往。他总是追求自由。他所有的斗争都是为了自由。如此生动的形象赋予读者追求自由和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在未来,完全的自由最终也是不可能的,人们总是受到这种限制。虽然我们被一个受限制的世界所包围,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使我们的心灵广泛和深刻,从而使它无限和包容。
然而,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受到一些没什么价值的约束,但他们很高兴并且感到非常满意。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再迫切,但对精神自由的需求却被破坏了。简而言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是一种开放思想和追求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经历过时间磨砺的“西游记”中,它深深植根于人们在新世纪最渴望的自由精神中; 我理解为什么它可以传承到今天。
《西游记》读后感13
“三”在中国文化中是个很重要的数字,哲学中的“三”,天地人之道也。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也有“三尊”、“三皇”、“三才”、“三纲”、“三教”的说法,中国人4的好多文化观念都与“三”息息相关。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巧妙抓住了这个对中国人有着独特意义的'数字,三调芭蕉扇就是其中非常经典的一回。
书表唐僧师徒,一路风尘仆仆朝西而去,行到一处,正值秋天,却热气袭人,四处打听才知道,此乃“八百里火焰山,方圆八百里内寸草不生”,唯有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才能灭火。而这铁扇公主又唤罗刹女,正是当年与悟空结为兄弟的大哥牛魔王之妻,对于悟空而言,与牛魔王情深义厚,是真兄弟,可他不知,那枯松涧火云洞的红孩儿,是铁扇公主所生,红孩儿皈依佛门他们可不愿意,也因此兄弟二人恩断义绝。
这一来,想要借扇难上加难,一方“只想借扇过山”,一方“心绝为儿复仇”,于是三调扇,正是:
一调扇,猴王被扇五万里,灵吉妙借定风丹;二调扇,悟空进肚逼交扇,公主借换真宝扇;三调扇,天兵助战降魔头,罗刹女交扇助西行。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爱分好人坏人,可现在再看每个人都是立体的,比如牛魔王和罗刹女,虽然是“魔”而非正派,却深刻地体现出父爱母爱、亲情担当。
牛魔王在众天兵天将的阵势下,依然先保护罗刹女,是一位有担当的父亲和夫君;罗刹女也一样,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主动请求帮孙悟空灭了火根,造福当地百姓,弥补了过错,最后修得正果,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所谓“一物降一物”,挚爱亲情面前牛魔王“魔性”大减,罗刹女洗心革面。
纵向对比,悟空没有因为昔日八拜结交的友情放弃斗争,理性处理,源于一路降妖除魔日渐笃定的西行决心。
“若干种性本来同,海纳无穷。千思万虑终成妄,般般色色和融。有日功完行满,圆明法性高隆。”这首小诗书写了开头,却也是结尾。字字传神,成为永恒经典。
《西游记》读后感14
《西游记》,它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他所写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是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西游记》中敢勇敢谋的孙悟空。
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莲洞人氏,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后来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立下很多功劳。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在整部小说中,孙悟空最大的特点便是善于打斗,在取经路上,我觉得他的.贡献最大,从他对唐僧的忠诚就可以体现出来。但他偶尔也会表现出自己的缺点,他的"暴脾气",在五庄观时,孙悟空偷了人参果,逃跑时还不忘连根拔断那棵人参树,这点与曾经大闹天宫的他很相似。
在大闹天宫的片段中,孙悟空向我们展示了反对权威,反抗黑暗和向往自由的精神。他的有一些表现,正如奔赴在武汉疫情工作的医生们。新春佳节,人们都全家团聚,他们却毅然出发;病毒袭来,人们都避之不及,他们却迎面出击。他们柔弱的身躯,担负起天大的重任,他们天使的心灵肩负起战士的使命,致敬抗击疫情前线最勇敢的白衣战士。他们那种奋不顾身,顽强拼搏的精神,打败病毒的决心,与孙悟空的形象很相似。孙悟空一行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那么我们也一定能战胜疫情。
《西游记》这本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而且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似一场"西游记",需要向理想的高峰攀登,并不断成长,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所有的坎坷都将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正如同现在在经历“西游记”的武汉抗疫医生们。
今日所讲,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但最好亲自去看一下原著,这对自己提高文学修养,增长见识,会有很大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15
有人说: “人生犹如一部《西游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一步步‘往西天而去’,其间的学习与历练,成为智慧与成长的要素。《西游记》里三藏师徒西行取经的历险过程与自我成长,正是人一生经历的最佳写照。因此,《西游记》与其说是一部神怪小说,不如说是一本指导人生的教科书。”
的确,当我们细细研读《西游记》时,就会发现其蕴涵的人生智慧对人们的生活、修身养性以及立身处事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提高自己对欲望的'抑制力
在这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们靠法律、伦理、道德维持着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法律、伦理和道德原则,不能见利忘义、见异思迁。否则,社会就会混乱,人类就要自食苦果。当然,由于人们有对利益的需要和欲望,所以,在声色名利的诱惑面前,人们必然会面对原则和欲望之间的矛盾。我们只有把握好原则,不让欲望为所欲为,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使人间充满和谐。
二、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个人在生活中辨认不出真假是非,那么他就必然要上当受骗和铸成错误,使自己遭受人生不应有的挫折和牺牲。社会生活中真伪并存、鱼龙混杂,要想从生活的熔炉中熏陶出一双慧眼——一双洞悉生活、洞悉人性中存在的是非真伪的火眼金睛,那么他就必须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警觉的观察。
三、坚定自己的意志力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作为,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才华和不肯付出勤奋的努力,而是他的心神从来就难以驻足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
但丁曾经说过“上帝的恩惠像一支蜡烛,人的意志像制蜡烛的蜡,人要登上炼狱山顶的上地上乐园,也缺少不得自己的意志。”所以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从现实的生活中去更进一步地锤炼出自己坚韧不拨的品格和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因其伴随的艰难困苦和可能遭遇的挫折以及其它美好的诱惑所动摇。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02-14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的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9-23
西游记读后感15荐《西游记》读后感05-01
关于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4篇04-02
2022西游记读后感优秀西游记回读后感12-13
西游记读后感优秀 西游记读书心得06-02
西游记读后感初中西游记读后感初三11-29
现实中的“西游记”——读《西游记》有感02-20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