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3-06-10 04:53:52 字数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一】

  几年前就看到这个故事,当今天在教师学习的校本培训课程《有效上课》上看到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地做一次关于教育的报告。报告开始,只见他拎着一个口袋疾步走上台,从口袋里捉出一只鸡,然后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着将鸡的头使劲往桌子上按,可是鸡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扑腾,鸡爪狂抓······数分钟后,他将鸡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鸡自由地走了一会儿后,开始悠闲地吃起米来。最后,他走到话筒前说了句“报告完毕”。全场愕然!

  在人们惊异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谛,难道教育不是如此吗?只有主动学习者,才是真正的学习者,任何外在的强制力都是无用的。

  是的,几年前我也犯下了类似的错误,好在这几年我已意识到。而现在我们有的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仍然是一条道走到黑,结果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叹!因为他不学习,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里特点。不学习新知,而凭自己的高压政策去强逼孩子学习,胆小听话的孩子因害怕老师而去好好学习,固然暂时取得一定的好成绩。但他们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压抑的,是感到累的,学习是被动的。而对于那些胆大的,个性张扬的孩子,高压政策只能物极必反,他们始终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厌恶学习,视学习为极其痛苦的事。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说,你这样说,那么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少关注一点,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现在独生子女多,谁不想自己的子女凭着出色的成绩,综合能力强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因此大多数负责任的家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们不能看孩子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一天到晚三句话不离学习俩字。孩子本来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但是长此以往,满脑子都是家长的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一提到学习就反感,就厌恶。就像一个喜欢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让他吃桃子,长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这和我们学习是一样的道理。

  在我任教的上届和这届家长中,真有一些对孩子很负责任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那种爱,那种关心,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的孩子在他们的关心下,有的确实成绩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很委屈,也很伤心,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孩子智力不行,还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与其这样,不如干脆放弃算了。我要说的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绩不够理想的家长来说,上述的家长是可敬的。孩子为什么对学习反感,成绩落后。就其原因,主要是你们采用了强逼的态度,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而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不会有出色的成绩。

  因此无论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家长,我们必须了解孩子,运用我们的智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才有回报。亲爱的同仁和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自觉自愿的学习,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吧 !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二】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了《陶行知教育故事》后,我收获颇多。每一段故事都是精彩之呈,总能感到有一位慈祥的人在自己一生中对教育的感悟,对教育的奉献。先生曾说过“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明灯。陶先生的言传身教不仅道出了:对祖国的未来,要从小培养,因材施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正确教学方法,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从四块糖”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陶先生对教学的感悟深邃。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但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我们有些老师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心浮气躁。当学生太调皮时,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想到的是——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有时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不屑一顾的眼神,更容易使人一筹莫展。

  “四块糖”的故事,充分体现了陶先生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特殊的学生,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对于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端正,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

  (二)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难管的根本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对于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的学生,可因人制宜的采取一些灵活机动的教育方式。

  (四)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方式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陶行知老先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做为教师, 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只是教育学生死记书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好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成才先成人的道理,为人民共和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三】

  我最喜欢的一个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务实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比较艰难,他很懂事,小小年纪就能主动帮助妈妈做许多事情。中午妈妈给他一个红薯吃,他总要再硬塞一半到妈妈嘴里。他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在现在的生活里,许多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开张口,不知道报答父母。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难道不感觉惭愧吗?

  等他再大一些时,父母送他去当地名师吴尔宽那里读书。他刻苦学习,不懂就问,知识面不断扩大。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勇攀科学高峰。

  14岁那年,他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的座右铭。这表明他有远大的志向和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是炎黄子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将来在祖国各行各业创建一片辉煌。要实现美好理想,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教育效果。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千万遍地质问自己。后来,我静下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耐心,给予他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从来都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现在想实在是羞愧难当,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些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读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言04-21

陶行知教育名言02-10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分析03-06

名人小故事:陶行知演讲07-28

陶行知:活人读活书12-09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02-24

思考并实践陶行知的“公平教育”思想12-10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01-14

陶行知的名言名句11-08

陶行知的名言警句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