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经典之作
您见过这么博大精深的楹联吗?一对楹联中竟有18个美妙绝伦的故亊在其中,堪称楹联经典之作。以下,YJBYS小编为你整理的楹联经典之作,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张氏始祖居《长发其祥》中堂,有一副楹联,把十百千万亿嵌入联内,句句有历史故亊,可谓精彩至极。
上联:赐姓自轩辕大儒一人铭垂两篇辅汉三杰功高四相将封五虎博物六史貂蝉七叶悉是清河族派
下联:扬名昭世德位列八仙鼎甲九成平戎十策书忍百字金鉴千秋青钱万选道隆亿尊依然文献宗支
下面来解读这副楹联:
“赐姓自轩辕”——远古华夏族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为其监造弓箭之子挥公赐姓为张。后来,张挥成为张姓始祖。他监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张挥之后繁衍迅速,至汉代已成巨族大姓,唐代更列“十大国柱”之姓。
“大儒一人”——周宣王时代,有位大臣、大学者张仲,博学多才,善谋略,辅佐危机四伏的周宣王重振国势,征伐戎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历史上被称作“宣王中兴”。他以孝友著称,他的德行道义变成“孝友传家”的道德厡则。
他被历代帝王崇拜加封,元朝元佑年间,加封为“梓潼文昌帝君”。他文墨超人,被称为天上“文曲星”。他与孔子齐名,故有孔庙必有文昌庙。他是纽挥公之后第一个载入史册的张姓人。
“铭垂两篇”——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张载著作很多,其中《西铭》、《东铭》两篇(卷)倍受理学家推祟,被誉为名垂千古的篇章。
“辅汉三杰”——秦朝末年,三个重要谋士张良、韩信和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尊称张良为“帝王之师”。
“功高四相”——唐朝武则天的大臣张说,因在粉碎大平公主篡权阴谋及平定朔方叛乱方面立下大功,历任唐睿宗、唐玄宗两朝宰相。朝廷重要文件多岀其手。他与当时的三个副相(苏颋、宋璟、陆象先)共为四相,四相中,张说功劳最高。
“将封五虎”——三国蜀汉大将张飞,先与关羽同称“万人敌”,后与关羽、赵云、马超、黄忠同封“五虎将”。
“博物六史”——西晋中书令、文学家张华,被奸臣所杀,著有《博物志,记述了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亊、袖仙方术、天文星象和地理等。书分六卷,后人称《博物六史》。
“貂蝉七叶”——西汉右将军。大司马张世安,连续七代封侯,头戴貂冠,拥有家童七百。
“清河族派”——清河是张挥公的居住地(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南),汉代它属于“清河郡”,“清河国”,是张氏望郡、“乙门”。清河之水不知养育了张氏子孙,直到周宣王的张仲,还居住在这里。汉唐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张氏子孙,更是生生不息,干粗、枝繁、叶茂,成为国家倚为柱石的巨族大姓。
“扬名昭世德”——意即以德昭世,扬名四海。
“位列八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历史上真有其人,张果是唐朝著名道士,“老”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他被人们神化了),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宝,休息时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见,演岀种种法术,授予“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鼎甲九成”——南宋张九成,钱塘人,绍兴二年(1132年)科举殿试第一,故称鼎甲九成。
“平戎十策”——古时标西北少数民族为戎,宋时西夏元旲叛乱大臣张方平上奏平戎十条计策,时任宰相的吕夷简认为平戎十策很好,但不执行。
“书忍百字”——唐高宗麟德年间封泰山,回京途经开封,闻张公艺家族九世同居,便到其家,垂冋和睦同居之道。公艺乞赐纸笔,连写了一百个“忍”字献呈,高宗点头称赞。
“金鉴千秋”——张九龄,庴玄宗年间的诗人,宰相,以刚直、能干闻名于世,后被口蜜腹剑的.吏部尚书李林甫所谮,罢相。他痛恨奸臣当权,使朝政日非,于是多次上书,指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邪在于用人不当,用人不当是因为忠奸莫辨。
玄宗五十寿辰时,他曾以《千秋金鉴录》作礼品上奏。玄宗后来遭安史之乱,回忆起九龄《千秋金鉴录》的忠言,即派大臣到曲江致祭,并立祠祀纪。
“青钱万选”——唐文学家张骘(字文成),高宗上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等官,翰林供奉员半斤在殿试评卷时叹赏“张鹭文章像青铜钱,万选万中”。
“道隆亿尊”——张道陵,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始人,曾任江州令,26岁弃官不做,隐居于北邙山(今洛阳北)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涯,后到四川鹤呜山,著道书24卷,使道教定型化,最终成为道教正宗创始人,被道教教徒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
“文献宗支”——张九龄,是广东第一个进入中枢、位居宰辅的政治家——“千古江南第一人”。我国古代,在最高统治者戓某他有地位的人死后,都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张九龄死后,另称“之献”。大田张氏始祖洪恩公及其上代福建上杭的张化孙都是张九龄的宗支、后裔。
【楹联经典之作】相关文章:
横山景区大门楹联12-06
黎侯古城景点楹联及牌匾内容09-27
三国旅游风光带吴王台楹联09-16
鄂州江滩三国旅游风光带殊亭楹联09-17
鄂州江滩三国旅游风光带广宴楼楹联09-17
鄂州江滩三国旅游风光带流津亭的楹联09-17
鄂州江滩三国旅游风光带笔虎碑廊楹联09-17
鄂州江滩三国旅游风光带承乾亭楹联09-09